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复习 探究式学习 教学应用

说起高三总复习,脑海里就会呈现出这样的情景: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里,终日埋头着一个个原本充满朝气的青春少年,日复一日地成为繁杂琐碎的知识记忆的机器和机械性解题的工具;一张张疲倦的脸,正对着口沫四溅、“满堂灌”的教师……面对这样的真实而沉重的高中总复习,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所带来的轻松和快乐成为奢侈品。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简单被动接受式的复习方式,不仅复习效率低下,而且深深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加以变革。当前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为高中物理总复习的学习与指导方式提供了积极变革的良好机遇,各种新型、高效的复习策略应运而生,复习中运用探究式学习(以下称探究式复习)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笔者结合这些年的高三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的感悟。

一、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理念对传统意义上的高三物理复习的触动

探究式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意义上接受式学习弊端的有效途径,不论是在新课教学还是在复习课教学,它的存在都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教学激励机制下,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科学有效的探究策略和方法,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全过程,并从中感悟和生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及创新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在紧张而沉闷的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如果能够长时间关注并恰如其分地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方式予以长期保持,则必将激励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行复习,大大提高高三总复习效率。

二、探究式复习的基本策略

1.立足于基础,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自主知识建构,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东西。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比,差异不是在记忆知识的总量上,而往往是在提取这些知识的能力上,而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对知识的快速提取。所以我们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采用 “主题探究式”学习。就是根据复习内容确定主题,指导学生自己看书、查资料(包括自己以前的学习笔记和手中的任何教辅资料),总结对这个主题各知识点理解,并进行拓展、比较和联系,构建联系各知识点的知识结构。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补充。然后由各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认识,必要时举例说明,通常是两个或三个小组成员成员发言,其他成员做各种补充或指正。最后教师应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必要总结和补充,提出问题,鼓励发散思维。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建立的知识体系组织和存储所学知识,理解了基本概念、规律,优化了知识结构,建立了凌驾于高考之上的物理知识体系,形成了纵横网络,方便快速提取。

例如复习“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时,我们以“两种曲线运动的比较”为主题,要求学生从各种运动模型的运动学特点、相应的动力学原因、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下就是以两个小组的结果为基础进行讨论、补充,整理所得图表式比较:

2.通过探究巧妙确立物理基本模型,变中求同,促成知识的融会贯通,构建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系。

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是贯穿高中物理的能力主线,如何才能让学生较熟练地运用“力的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构建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体系,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以下是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子弹打木块模型” 这一典型的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和掌握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和优先原则的实例。

问题1:求子弹和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探究体会选择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优越性);

问题2:求子弹在木块内发生相对运动的时间(探究体会动量定理解决个体只涉及时间问题的优越性);

问题3:求子弹、木块发生的位移及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和系统产生的内能(探究体会动能定理解决只涉及位移问题和系统应用能量守恒的优越性)。

变式:如图2,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Vo滑上木板,最终与木板一起运动,二者间动摩擦因数为μ,这个问题情景与上题有什么相同点?并画出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体会子弹打木块模型的拓展及图像法解题的优越性)

3.适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合理探究身边所熟悉生活素材,自主立题和解题,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以下是我们通过“蹦极”这一刺激性运动探究其蕴含的物理知识和培养能力复习《简谐运动》的实例。

实例:刺激的“蹦极”运动中的问题:如图,橡皮绳原长为oa,质量为m的蹦极运动员从高台上o点自由下落。则从他跳下直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问:

(1)他各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力有什么变化?

(2)他的运动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是什么运动?

(3)证明他从a至c返回a过程在做简谐运动,并说明在该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具有的物理量(X、F、a、EP、EK、V的变化)。

(4)他从a至b过程和从b至c过程经历的时间是否相同?

(5)画出他从a至c返回a过程离开平衡位置b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球向下经过a为计时起点)。

学生通过探究小结:系统化简谐运动的基础知识。

(6)已知他从o到c的整个过程中,历时t秒,下落的高度为h ,弹力对他做了多少功?他在c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多少?

学生探究小结:物理过程的分析可以是分段考虑,有时也可全程分析,并且可能简化问题的处理;变加速过程应选择能量观点解题。(构建解决简谐运动问题的能力体系)

(7)他从o到c的整个过程中,有时加速度a会大于重力加速度g,这种说法正确吗?试分析讨论。

分析与提示:人与弹性绳的作用过程类似于球与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的弹簧作用过程,即类似于简谐运动,故可以用弹簧振子的模型处理(构建模型融会贯通是迅速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三、探究式复习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探究式复习的基本前提是把高三物理总复习的自还给学生,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物理学习时进行快乐探究。因此,在复习的各个环节,特别注意避免教师的满堂灌。要极力倡导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及途径。

2.学生是探究式复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是在总复习阶段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特别是要先引导和培养自主复习的策略。如:要求学生养成及时反思和总结学习中见过的典型问题、重要方法、思路、疑问、心得体会及易错易混点等,并随手记录下这些看似支离破碎恰又是学习经验之精华的反思历程。

3.教无定则,学无定法。对于高三物理总复习而言,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有效方式,只要能为物理复习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他有效的复习方式也可以穿行,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避免学生因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成不变而产生厌烦情绪。

参考文献: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内涵分析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目前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主张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最突出的优势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注重对遇到问题时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学既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阐述,也是锤炼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所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优点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演练的过程中,对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形成清晰的认识。探究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习得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力提升的过程,更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的过程。通过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施,可使物理知识更加多维、立体,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不同知识的适应条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探究的过程即不断尝试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多种尝试,通过“试误”“纠错”等,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多面性。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使学生的思维变得严密,精准学习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尝试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广度

探究性学习主张小组合作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不同思维的碰撞可使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如对“绳子拉力对物体所做功”问题,通过分组探讨,有的同学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问题,有的用机械能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具体的物理知识,还可以掌握多种解决方法与思考问题的角度。

三、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参与意识,促进他们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中的细节,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际生活,让学生大胆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知识从理论中来,到生活实践中去,再反馈到理论中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安装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针对不同条件下的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点,针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处理,最后根据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平滑的曲线作出运动图像,从而使学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为学生物理思维的锻炼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对各科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教师讲、教师操作,学生听、学生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平台和机会;二是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在互相探索中碰撞思维,优势互补,学习知识、拓宽思维、提升能力;三是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动手亲自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尝试中提升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法 社会实践 政治教学 自主学习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热潮中,许多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正受到摒弃,新的教育观和先进学习方法正不断涌现,特别是“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各研究主题将自然、社会等诸多方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探究式学习法也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才能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呢?结合从教以来的经验,我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课前准备,激发学生探究欲

发现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所以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的基本知识及观点,并且要求学生在每节课教材里发现一些与现实联系较紧密或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如在上到师生关系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些学生对师生的调查访问,了解相关问题:现代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是怎么样的?现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么样的?学生向往怎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这样的调查访问,提出问题,探究得有血有肉,积累第一手资料。

二、精心设计,激趣引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结果才是有意义的。上好政治课,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引题。激趣引题就是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堂上,教师应当仔细观察,认真琢磨,精心设计。比如我在引题中经常制作动漫,或一首诗歌,听歌曲引入。在上七年级的“世界因生命而喝彩”时,我制作了一个动漫:成片的森林被砍伐,飞来了一只鸟,落在秃秃的树墩上,说“我想有个家”定格画面,学生仿佛听到小鸟悲怜的祈求,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我认为激趣引题不失为教师可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探究式学习打开绿色通道

借“多媒体教学”之芯,借“社会资源”之鸡,开展探究式学习。多媒体室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它以声像同步方式,把直观的东西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感同身受”、亲临现场的教学效果。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听报考会等是探究式学习的魅力所在。要让大家明白社会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政治老师应结合学科内容、社会关注热点,设计探究课题,让家长、社会人员帮助并参与学生的探究,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上违法与犯罪时,我采用多媒体,通过几组典型案例的演示,让学生思考:如何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分析案例中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几个案例对我们的启示?利用我校与派出所共建的平台,邀请干警来我校开展“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报告,对学生进行一堂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课。

四、注重学生探究成果的积极评价

探究学习室建立在学生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成果并积极评价。教师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采取激励首肯的态度。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性,社会阅历不足,经验欠缺,所得的学习成果是不完善的、片面的。尽管如此,教师始终要采取激励首肯的态度,让学生有成就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要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哪怕成果很小。成果的展示,一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认真做好每次探究活动;二是通过成果展示加强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互相评价,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导好每堂课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演,“戏里戏外全靠导演”,所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教师不仅要见多识广,而且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教师要导好每堂课,不能仅靠本专业的知识,还必须拥有跨学科的多元知识。为了处理好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情况,教师不仅要有教育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真正当好探究学习课堂的总导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有亲和力,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人格,学会赞赏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自己能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探究的信心,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以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加入他们的探究过程中。

探究式学习打破机械式课堂教学、灌输式学习的沉闷,让课堂充满生机,探究式学习给教师带来广阔的教与学的天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因此,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真正当好探究学习的总导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迸射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可以挖掘自我潜能,展示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学习信心和兴趣,逐渐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探究式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真正摆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政治课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邝丽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范文第4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引起探究的动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实事,亲身体验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思维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

例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时,教师应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同时准备一个纸盒和小喇叭作为学生随音乐跳舞的实验,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和规律;在《凸透镜成像》一节中,教师要求每位学生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等实验器材,学生亲自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串联电路”这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兴趣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如在《沸腾》这一节课中做了一个纸盒烧水的实验;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把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用手按住倒置,纸片不下落的实验;在《利用大气压》的这节课用一个塑料管做一个自来水井的实验。每一节课尽量找到让学生感兴趣又好奇的事,强化学生自主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和求知欲。

二、重视过程,引导科学的探究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激发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规律的欲望,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教师应通过科学方法更有效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以探究的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学生把直观现象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并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对比、控制变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事先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器材,阅读相关说明书,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实验方案,正确使用器材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而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观点及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例如,陈述性知识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可采用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或指导阅读课文——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学会使用天平》这一节,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顺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得出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进行正确方法操作的演示,这样,学生操作记忆的就深刻。教师应重视学生怎么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合作学习,追求科学探究实效性

合作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学生的深层次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技巧技能,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所以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让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生活经历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多重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促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独立完成复杂任务。

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四、密切联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向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大气压”“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学习了《光现象》后,教师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范文第5篇

一、科学划分合作探究小组

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前后排的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四人合作探究小组,组内各同学分工要明确,同时组内角色要周期转换,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可由教师根据所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任务的容量大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等灵活安排,随机控制。

二、探究式教学的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展现给学生一个有趣的故事、物理现象或物理事实,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把自己的发现用问题的方式表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适当地加以指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并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述出来。学生经过一定案例的积累,并随着他们物理知识的丰富,能够逐步地提高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猜想需要科学事实或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因此为了防止学生猜想的随意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并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一般的做法是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各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为好,然后根据这些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按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构思出探究步骤。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与实践,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其次要灵活选择、调整观察方法。除了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外,根据需要,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收集资料。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的情感、意志也得到了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及时恰如其分地启发,因势利导地调动探究过程。

(五)分析论证。

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或收集的事实进行分析论证,探讨结论,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觉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不要带着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来影响对实验数据的描述。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之间规律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六)评估。

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达到某一阶段时,应该进行反思,检查思想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如探究结果是否会和日常的经验和现象相冲突?是否会和探究者原有的知识相矛盾?探究结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强化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评估的习惯。

(七)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