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艺术;风格;米拉公寓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86-01

一、“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和特点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后20年―20世纪前10年出现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装饰运动。其影响面极广,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到书籍插图、绘画、雕塑等,涉及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在某些方面有着实质的不同,它在反对单调、冷漠的大工业的同时,也反对一切传统的装饰动机,而崇尚自然风格与个性表达。

“新艺术”主要特点就是运用曲线和非对称的线条,这些线条大多取自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等自然界中优美有波状曲线的线形。简单的说,可分为直线风格和曲线风格,装饰上平面艺术的风格,并以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的运用、最有代表性的是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还有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表现形式也像是从植物生长出来。

二、“米拉公寓”与新艺术运动

(一)代表人物

安东尼・高迪(1852-1926)是西班牙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建筑风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新艺术运动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安东尼・高迪的设计风格

安东尼・高迪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折衷主义特点。这种折衷主义设计风格源于他的民主思想及其生活的时代。他推崇工艺美术运动提倡的哥特式风格和自然主义风格,反对传统艺术的机械模仿,而是主张吸取传统艺术、传统设计的精华,在设计实践中进行折衷处理,同时融入新艺术运动的时代风格。他的设计既有新哥特式风格,又有新艺术的特征,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

(三)分析米拉公寓的风格特点

在高迪的设计生涯中,最具代表他的设计特点与风格的作品,应该是他设计的“米拉公寓”,这也是他的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米拉公寓是用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大的阳台和窗户,中间有两个天井。不同高度的顶楼形成,有波状的楼顶,独特的阳台和窗户设计,再加上巨大神秘造型的通风口。在当时引起很大的骚动,许多人不理解它,认为此建筑若非出自恶魔之手就是疯子所为。

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共六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物造型像是一座被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乱的海草。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公寓屋顶上有六个大尖顶和若干小的突出物体,其造型有的似神话中的怪曾,有的如螺旋体,有的如无名的花蕾、如骷髅,形态各异.米拉公寓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设计中借鉴了自然界中的凹凸、螺旋、抛物线等各种曲线的形态,这也是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建筑的楼层上下之间运用自然的曲线造成呼应效果,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的幻想力使雕塑性艺术渗透到三维空间的建筑里,将伊斯兰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结构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探索独特的建筑形态,不得让人惊叹。

米拉公寓的阳台扶栏取材于海浪的波浪造型,采用铸铁的材质,典型的体现出Art Nouveau中的特点,使线条的造型上表现出波浪形和流动感,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

米拉公寓不仅在造型上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与独特的美感,它有效的自然通风系统使所有形式的空调成为多余,公寓内的墙壁可以移动也可以重组,所有的走廊都有自然光。到现代,米拉公寓都被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独特的建筑,是二十一世纪中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第2篇

巴黎地铁的美,与巴黎众多现代公共建筑的风格一样,属于“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贝壳或海螺的造型,扭曲的树干或缠绕的藤蔓,刚硬的青铜材质,迷人的装饰图案……这些“新艺术”元素将城市点缀成瑰丽的后花园,让巴黎街头都飘散着罗曼蒂克的味道。

Art Nouveau是什么?

Art Nouveau,新艺术风格,也是1880年到1910年跨越30年的一场新艺术运动。它是各种艺术潮流从19世纪汇入 20世纪的一条水道,展现了欧洲作为一个统一文化体的最后辉煌,它几乎跨越了所有艺术领域:建筑、家具、室内设计、绘画雕塑等,影响范围涉及整个欧洲乃至美国。

“新艺术运动”的名称,最初源于萨穆尔・宾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街上经营的名为“新艺术之家”的画廊,由于其最初展出的东西五花八门,无法归入统一风格,还被当年的《费加罗报》称为“杂货铺”,说它“表现了某种颓废的品位”。

随着这种另类风格的综合逐渐独成一派,“新艺术之家”的名声才不胫而走。在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新艺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自此,这种风格被定义为“新艺术运动”。

受此前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Art Nouveau倡导“用认真且富有意义的手工艺代替廉价大批生产”,试图打破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界限。在中世纪艺术、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之外,Art Nouveau还吸收了东方艺术尤其是日本版画的审美特点,在装饰上突出表现线条。此外,Art Nouveau既从梵高、高更以及其他后印象派和象征主义艺术家那里借鉴了“表现性”,也不排斥运用工业新材料,拥有面向未来与革新的特点。

热衷于浪漫感性与精致华美的背后,新艺术的倡导者们想要传达的是唯美主义的感伤、对古典式精致典雅的怀念以及对旺盛热烈自然活力的崇拜。他们将那个时代生活者的怀旧情绪与对新世纪的向往融入作品中,让细枝末节的装饰线条不再仅是艺术主题的陪衬,而成为艺术整体的一部分。

Art Nouveau的空间设计

新艺术风格影响广泛,尤其是对空间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

Art Nouveau风格的代表建筑

建筑师维克多・霍塔早期代表作之一、建造于1893年的塔赛尔公馆(都灵路12号公馆),无论是对于新材料的使用,还是遵循“回归自然”的设计风格,都堪称Art Nouveau风格的最佳范本。该建筑以叶、枝、涡卷图案构成的起伏运动为基本设计元素,门厅和楼梯带有彩色玻璃窗和马赛克瓷砖地板,饰有盘旋缠绕的线条图案与铸铁栏杆的盘绕图案、柱子和柱头、脊突拱廊以及楼梯圆形轮廓相呼应,整体和谐统一。

文首提到的由赫克托・吉马德设计的巴黎地铁站入口,也是“新艺术”风格的代表。它们采用大量动植物纹样、缠枝花卉图案和富有韵律、相互缠绕的曲线为装饰,造型奇特。至今我们仍可在卢浮宫旁的Palais Royle、杜乐丽花园的Tuileries、蒙马特的Abbesses等地铁站看到。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高迪的建筑作品,也是“新艺术风格”的扛鼎之作,他设计修建的米拉公寓,被描述成“与巴塞罗那的群山共起伏”。

Art Nouveau风格的设计元素

新艺术风格具有突破性的幻想美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常用曲线和非对称的线条,这些线条大多取自动植物,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等自然界中优美、有波状曲线的形体,造型夸张,色彩艳丽。若想营造Art Nouveau风格的空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切入。

图案

新艺术风格在使用图案方面颇具辨识性,常用花朵,叶子,动物,特别是鸟类和猫,以及女性飘逸的长发。女性和鲜花的多处运用,曾使新艺术运动被认为是非常女性化的风格。

线条

新艺术风格关键因素之一是注重自然元素,使用雕刻和装饰线条。比如浴室柜可能是巨大的贝壳式样,门牌可能会被雕刻成花藤或细长骨架。

颜色

大多数新艺术风格选用温暖色调,特别强调黄色和红色的渐变,而不是剧烈的颜色变化。

建材

新艺术风格运动的室内设计往往不排斥使用当下流行的新材料,包括彩色玻璃,金,铁和木材,像丝绸、天鹅绒等毛绒布料,也是很受g迎的软装。

Art Nouveau风格的艺术作品

在新艺术风格的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招贴画与插画。这一时期,西方的商业活动大大地刺激了招贴画的发展,许多画家都创作过招贴画。艺术家卢兹・劳特累克的第一张招贴画《红色的磨房―― 贪食者》,就以流动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吸引观众。

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有阿尔丰斯・穆夏与奥比利・比亚兹莱。穆夏擅长以流畅的线条塑造女性的娇俏,并以植物藤蔓般的缠绕线描绘女性浓密的发丝。他画作中神秘的异国情调使他成为了巴黎新艺术时代的宠儿,风行欧美、日本甚至中国。曾流行半个多世纪的上海月份牌,据说就受到了穆夏的影响。

英国艺术家奥伯利・比亚兹莱的作品风格,则融汇了新艺术运动与象征主义的特点,《孔雀裙子》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之一。这幅为王尔德著作《莎乐美》所配的插图,摒弃了现实主义风格,取消了所有的明暗对比,仅用线条和黑白两色表现。他以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外形,在一些地方进行留白处理,另一些地方则填充以各种复杂的装饰图案,以无可挑剔的节奏感与协调性,出色地驾驭着画面的各种用线。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舞台演出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舞台美术的风格营造也开始日益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通过舞美风格的营造,能够创造出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影响,渲染舞台气氛,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室外艺术演出活动因其演出场所的特殊性,其舞美风格的营造上也有特殊要求,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室外艺术演出;舞美风格;营造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21-01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化妆、灯光、服装、效果、音响和道具等。不同于剧场内的演出,室内艺术演出活动的舞美风格有其独特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准确把握室外艺术演出活动和剧场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区别,营造适合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风格,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要突出舞台的整体效果

相较于剧场内的艺术演出,室外艺术演出的空间一般较大,因此这给舞台美术的风格营造提供了更多的时空。由于室外艺术演出具有较大的空间,因此在创造设计时,必须首先重点考虑舞台的整体效果,从布景制作到灯光音响,从服装道具到电子技术等,都要纳入到整体创作的考虑范围之内,从而力求突出舞台的整体效果。与此同时,除了把握舞台装置的整体性,还要注意把握舞台美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舞台美术要与演出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舞台美术的风格进行营造,同时还要从艺术表演的整体性上体现舞台美术的整体风格。

二、突出演出场所的环境风格

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环境千差万别,有的是在热闹的城市中心,有的是在僻静的农村郊外。但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之中,室外演出活动的舞美风格都必须突出现场的环境风格,这样才能够给予观众协调和舒服的感官享受。在这方面,央视的《同一首歌》做的非常出色,《同一首歌》走遍了国内及国外的很多城市,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在工厂还是田间,舞台美术的风格都与现场的环境高度协调,让观众感觉演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毫不突兀。

三、突出室外演出的艺术风格

舞台美术风格与演出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演出活动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舞台美术的风格营造都是为演出活动服务的,因此必须突出演出活动的艺术风格和活动主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策划室外演出活动时,其舞台美术创作要充分考虑到布景、服装、道具以及灯光音响在演出活动中的运用。舞台美术风格的营造,是为了给表演者提供更能适应艺术氛围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整体表演艺术,创造表演者依靠自身所不能达到的表演艺术。例如在室外演出活动中,当剧情需要时通过灯光音响等的运用,在现场制造风和日丽或者是雷鸣交加的场景,以此来烘托表演者的情绪和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表演中去,与表演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舞台美术风格的营造中,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各种先进灯光和音响设备的运用,使得舞台美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象的塑造力大大增加了。

四、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随着人们对娱乐活动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室外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效果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舞台设计已经很难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创新是现代舞台美术工作者很重视的话题。当然,任何形式的创新,都应该有一个度的问题,舞台美术风格的创新也不例外,必须是在满足观众需求,被观众所认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舞台美术工作者在进行创新的时候,首先需要在创新和观众的欣赏习惯之间需求好的平衡点,然后在自身艺术特性的基础上,寻求其他艺术所不具备,并且富有表现力的创新手段,使自己的舞台美术更加具有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运用到室外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设计中,如奇异的服装,豪华的装置,LED显示屏的使用,视频技术的应用等等,都给演出活动制造了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让观众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舞美风格的营造,对于任何类型的演出活动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怎样的演出场所,团队都需要根据活动的需要,设计和制作相应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及相匹配的灯光音响等,从而调动演员的情绪,让观众获得更高的艺术享受。相较于室内演出活动,室外艺术演出活动的舞台美术风格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这就要求舞美工作者在对其风格进行营造的时候,要注意突出舞台的整体效果、突出演出场所的环境风格、突出室外演出的艺术风格以及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舞台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郭大伟.舞台美术的效果作用[J].北方音乐,2011(6).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运动;建筑;自然;设计

1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

1851年,伦敦“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成功地炫耀了欧美国家工业发展的成就,但的钢铁和玻璃却暴露出机器和美学之间的格格不入,刺激了人们探索新的美学规律的冲动,并试图寻求工业产品与艺术间的某种平衡。19世纪下半叶,理论家拉斯金、艺术家莫里斯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促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拉斯金反对“纯艺术”和大机器生产,主张艺术家从事设计实践活动,否定单纯制作工艺品的行为,艺术家应当自发地去改造社会,将美学与技术融合,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指引人们的审美走向。莫里斯身体力行地将拉斯金的理论付诸实践,他不满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矫揉造作的复古风气,认为艺术设计应该服务于大众。他的设计有三个原则: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推崇中世纪的自然风格和手工创作,这样的设计是民族的、有品位的;二是将自然材料以及形态运用到设计中,保留了原始材料的特性;三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讲究协调,讲究美和功能的和谐。

2英国的建筑设计

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是莫里斯于1859年落成的新家——“红屋”(图1),其坐落在肯特郡内科斯利赫斯的郊外,周边地域开阔,环境优美。“红屋”的屋顶和窗户都保持了哥特风格的样式,外部简朴,采光良好,散发着浓郁的田园别墅气息。整体平面呈L型和非对称构造,房屋外表贴满了红色的砖瓦,没有粉刷,绿树环绕。室内装饰和家具用品则是由他亲自设计,秉承了忠实自然的原则,将自然界的植物藤蔓、花鸟鱼虫作为题材,以纯粹的中世纪手工方式创作,功能良好且不乏装饰性。整栋建筑、室内装修与周边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将功能、实用与舒适感完美结合。然而,英国的艺术改革者们反对工业化生产、否定机器产品、主张回归自然、回归中世纪的传统创作模式的思想,显然与工业化潮流背道而驰,这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之处。

3美国的建筑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漂洋过海迅速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运动的代表人物阿什比等人先后前往游访,并在美国社会积极宣扬设计思想。美国的艺术家们认为这种风格的设计能展现这个新兴国家的民族特色,更能用来表达个性。路易斯•沙利文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作为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的芝加哥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引领了美国建筑设计的潮流。沙利文设计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凸显了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性、立面简单利落的设计特征。沙利文最早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被奉为功能主义设计的首要准则,功能永远在第一位,形式服从于功能.赖特沿袭并发展了沙利文的设计思想,他主张在建筑设计中,使功能、结构、装饰、环境等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对莫里斯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思想的继承。赖特还有诸多设计理念,包括崇尚自然的建筑观、构筑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技术为艺术服务等。他认为:建筑本应是自然的一种延伸,建筑是有生命力的;设计师要汲取传统的、有价值的营养,创造具有美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他身体力行地将其草原式住宅保留了门廊这一传统构件;技术的进步能为艺术提供新鲜的血液。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源于他对材料的天然特性的尊重,既然材料来源于自然,那么建筑就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几何空间,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运动的。因此,他极力宣扬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他的流水别墅便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之一(图2),这栋建筑就像是从山林里生长出来的一样,生机勃勃地向四周伸展,粗犷的岩石材质与周围的山石融为一体。内部装饰不是人为的强加,而是如从建筑中生长出来的那般自然。赖特作为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强调应用现代工业化材料,利用好每种材料的优点,不仅注重建筑自身各个部件的关系,而且充分考虑了人在建筑环境中的地位以及心理感受。加州西海岸的格林兄弟有别于其他建筑设计师,他们更多地执着于手工艺和对细节的把握,这源于他们早年的手工艺创作训练。格林兄弟认为建筑设计是一项艺术活动,所以他们的设计作品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都非常的细腻,且讲究工艺。格林兄弟还受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的设计中可以找到日本工艺风格的影子

4结语

工艺美术运动更像是知识分子反对工业化的逃跑计划,是没有出路的,但莫里斯作为现代设计运动的拓荒者,他倡导的中世纪手工创作、自然主义、人性化设计等都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实践,给后来的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更重要的是,美国建筑设计师经受了工艺美术运动思潮的洗礼后,在丰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的同时,扩充了设计创造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着重协调了人与物、功能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发扬了美国式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曹天慧.风格设计设计史点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邱佳妮.建筑师的匠心——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大师格林兄弟[J].家具,2014(4).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第5篇

扎染艺术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1)工艺的演变

传统扎染主要利用“物理防染”原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运用捆扎、缝扎等传统技法对织物进行局部防染,再根据设计要求将织物侵入染液显花,从而创造出的一种简单实用、朴实美观的扎染作品。与传统绣花、手绘等其他手工技艺相比,扎染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作品效果独特。扎染工艺在本土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独特的地域手工文化。现代扎染工艺在传承传统手工印染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扎染色彩单一性和工艺制约的局限,结合现代印染技术、色彩图案构成艺术,形成全新的印染工艺,如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使用,并开发出拔染、注染、卷压染工艺等染色技术。

(2)图形风格的演变

早的扎染工艺,通过捆扎和绞扎等来塑造生动具象的艺术形态,其扎染图案手工味十足,呈现出质朴清新却又耐人寻味,常见到点、线、面的几何构成。因扎染艺术风格、工艺手法、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图案风格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时代特征,尤其是宗教文化影响显著的地区,如中国、日本、印度等,扎染作品中常见到传统宗教图案和民间图腾。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技术和人文文化的发展,传统民间扎染技法与现代印染科技相综合,扎染的艺术风格发生重大变革,风格趋向多元化,东方写意与西方抽象审美融合的现代扎染艺术变得流行。扎染艺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色彩绚烂多姿。

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的区别

扎染艺术是由它的表现手法、工艺以及花样图形共同构成,这体现其独特制作工艺的艺术美。传统扎染服装历史悠久,运用“艺术染整”工艺的现代扎染成衣业也初具规模并日渐流行,但在我国同其他种类服装产业相比,现代扎染产业还不完善。

传统扎染艺术整体上拙朴典雅、素雅凝重。扎染制作中,通常先对织物面料或纱线进行捆扎,再采用天然植物或矿物为主的染料进行染色,工艺制作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或简单机械完成。传统扎染作品受到染料性能和染色工艺的局限,染色牢度得不到有效保证,且服用性较差,其传统作坊式生产和经营也不适合现代市场的竞争。

现代扎染吸收了传统扎染艺术的各种工艺手法,既有手工扎染的自然朴素之美,又极具现代审美意味。依靠各类化学染料和处理手段,扎染方法由简单的“物理防染”逐渐走向多样化,扎染作品色牢度强、价格低廉,染织成本大大降低。扎染工艺突破了色彩的单一性和工艺制约,并开发出拔染、注染、卷压染工艺等染色技术。新兴工艺的发展与成熟,成为现代扎染革新与普及的重要手段如数字印花。

在面料、染料的选择与运用上,传统扎染和现代扎染也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扎染多为天然面料的运用,现代扎染材料更为丰富多样,如涤纶用分散染料。现代扎染作品虽然色彩斑斓,但扎染中的化学染料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扎染艺术的审美风格

现代扎染不仅工艺变化多样,而且图形风格的审美取向更具多样性。扎染审美风格的差异性,源于扎染艺术风格、工艺手法、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也是扎染文化顺应时代创新和发展的结果。根据不同流行文化的影响,现代扎染整体可归为以下几类风格。

1精致写实风格

精致是指符合形式美的对称、均衡等规则,写实是指正确、完整、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该风格的扎染艺术,在创作方法上运用传统经典扎法,并辅以精致的点、线、面的图案构成,作品也大多具有很强的完整性、装饰性,或呈现细致、柔美的外观效果。由于在图案设计、工艺设计、点粒扎花和染色工艺等方面要求较高,精致写实风格常见于高级时装、高档艺术面料、日本和服等。

2现写作意风格

写意,如同即兴创作的中国画,不拘泥形式,简练、无拘无束。现写作意风格工艺手法相对简单灵活,色彩丰富,,具有灵活多变、抽象写意的现代艺术风格。其扎染艺术作品有两大特点:一,追求创作中的即兴之美;二,表达不拘成法的自由之美。这类作品,其染艺变化无迹可寻、随意灵动,兼具现代艺术的形式美感和中国绘画大写意之风格。适合设计师用来诠释时代个性、现代生活方式,并进行视觉创新与探索。

3田园乡村风格

田园乡村风格造型简单、色彩明快,具有自然、简朴的随意美,风格柔和自然。当今人们日益渴望突破社会城市发展的桎梏,崇尚回归自然本色的生活,自由田园情调正是历史回归和自然回归的表现。这类扎染艺术作品以段染工艺为代表,呈现明亮的色块效果,体现出原始、自然、朴素的田园柔情美,与当今回归自然本色的价值观相契合。

4经典优雅风格

经典风格端庄大方,具有传统服装的特点。优雅是指端庄、浪漫、诙谐、严谨、精致。经典优雅风格相对保守,追求严谨而高雅,文静而含蓄,是以高度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服饰风格。其扎染作品的色彩效果、肌理变化等都给人含蓄、和谐、高雅的感觉,而工艺效果主要是为了烘托经典款式或体现优雅品位。

5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区别于传统审美形式,强调艺术形式多元化、个性化,崇尚非理性的意识形态,反对经验主义、绝对逻辑,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其扎染作品借鉴传统经典和西方涂鸦式的形式美感,形成全新的视觉肌理和抽象的色彩构成。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如数字喷墨印花、个性手绘、刺绣和三维压褶等,从而形成后现代的街头风格和任性随意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