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业经济分析

服务业经济分析

服务业经济分析

服务业经济分析范文第1篇

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文献较多。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De Gregorio(1992)通过对12个拉美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Keller(2001),认为FDI会通过知识外溢的形式,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东道国的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上涨,吸引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1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总体呈不断上涨趋势,201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达11970500亿美元。外商投资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许多国内学者对此研究的兴趣。吴中兵、李松华(2012)通过对1999~2010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表明,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Granger检验表明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由经济增长到FDI的单向因果关系;费宇、王江(2013)选取了FDI以及影响FDI的八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单因素和多因素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证明FDI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FDI对经济的增长是非线性的。

在现有的参考文献中,学者们大多数直接研究FDI、进出口和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不同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角度研究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少,起步较晚。姚战琪(2012)以服务业FDI、服务业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互为相互依存的内生变量构造动态模型,分析相互联系的变量间的互动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服务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服务业FDI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原因在于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质量不高。胡国恒、宋跃刚(2013)选取2001~2009年我国服务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数额和服务行业的增加值,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最小二乘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FDI在短期促进了我国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本文基于13个服务行业FDI的视角,考察外商对我国服务行业的投资是否在短期和长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影响力度有多大,创新之处在于,1、选取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分类的13个FDI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囊括了所有服务行业的FDI,相较于以往文献,数据更为全面;2、除考察服务行业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观察服务行业FDI的结构问题,对日后引进服务行业FDI具有参考意义。

二、数据说明与模型建立

(一)数据说明

考虑到从2007年起,我国服务行业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统计数据更为全面,本文选取2007至2014年13个服务行业FDI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回归。这13个行业分别是L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L2: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L3:批发和零售业;L4:餐饮和住宿业;L5:金融业;L6:房地产业;L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L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L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L11:教育;L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L13:文化、体育和服务业。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或由其数据整理而得,用2007至2014年第三产业实际增加值(SGDP)来代表经济增长,利用CPI指数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来转换FDI实际利用金额;统一货币和单位以后,SGDP和各行业FDI的数值单位为亿元。所有检验和回归由Eviews8.0完成。

(二)模型建立和检验

本文借鉴胡国恒、宋跃刚(2013)对于服务业FDI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模型,将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分别建立如下模型:

(1)

(2)

其中,SGDP为我国第三产业每年的实际增加值,SFDI是服务行业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i指13个不同的服务行业,t表示时间。基于面板数据的特性和短期以及长期模型Hausman检验的结果,拒绝原假设,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根据面板数据的特性,本文在回归之前先对2007至2014年SGDP、FDI、FDI(-1)、FDI(-2)四个序列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四个序列的数据均通过平稳性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中国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短期效应分析

利用模型(1)对2007至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中国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短期效应的回归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从回归数据可以看出,t值显著,P值为零,标准差较小,模型整体上通过检验,拟合程度较好。LOG(SFDI)的系数约为0.3146,说明在短期,FDI的增加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外商对我国服务行业的投资总量每增加1%,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总量会上升0.3146%,2007年至201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一部分归功于外商直接投资。从不同行业的角度来看,13个服务行业中共有7个行业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外商对这7个行业的直接投资在短期会抑制我国经济的增长,究其原因,外商对中国服务行业的直接投资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挤占了国内的投资机会,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于挤占本国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在13个服务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这6个行业分别是L4、L9、L10、L11、L12和L13。值得一提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6个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均为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其中教育行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系数均大于1,外商对这两个服务行业的直接投资增加1%,第三产业的实际增加值大于1%,这两个行业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表1 中国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短期效应回归结果

(二)中国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期效应分析

利用模型(2)对2007至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用外商对我国服务行业的直接投资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模型整体回归效果来看,服务业FDI滞后一期和二期对应的系数大于零,SFDI(-1)和SFDI(-1)的系数约为0.17和0.15,回归结果中t值和P值通过检验,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结果表明服务业FDI在总体上对中国经济增长在长期呈正向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FDI滞后一期和二期的系数较小,均小于0.2,说明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较弱。分行业来看,13个服务行业中有7个行业对FDI表现出负向经济增长,其他6个行业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和短期的回归结果类似,L11:教育行业、L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回归系数均大于1,说明FDI对这两个行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另外4个服务业FDI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服务行业分别是L4、L5、L9和L13,这四个行业系数小于0.1,外商对这四个行业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

表2 中国服务业FDI对经济增长长期效应回归结果

综上回归结果可知,在总体上,中国服务业FDI在长期和短期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外商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短期较为明显,长期较弱;从不同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行业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较大,有些行业的FDI,比如L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L3:批发和零售业、L6:房地产行业等,在统计回归上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对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负向的影响,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对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要求不高。相反,L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L11:教育行业、L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显著,在短期和长期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影响。此外,一些服务行业的FDI,例如L5:金融业,在短期和长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相反的影响。短期金融行业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负,长期的相关系数为正,说明金融行业的FDI在短期抑制我国经济增长但在长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这和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相对落后,短期容易受FDI的冲击有关,其在长期带来的高技术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

服务业经济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专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38.02

作为地方高校要坚持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道路,这是对地方高校的基本要求。作为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唯一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始终立足边境,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学院都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风生水起,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如今边疆民族地区掀起了对外开放开发的热潮,这些给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崇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急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就包括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这些专业提供科研、咨询、产学研等多方面、多层次服务。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这些都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新时期办学定位指明了方向。围绕兴边富民行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应积极借助已有的专业尤其经济发展急需的经济管理专业所能提供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本土人文资源优势、信息技术服务优势、人力资源输出等优势提供服务,同时充分与本地的区域资源优势、民族优势、地缘优势等区域优势相结合,成为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才库、智囊团和助推器。

1以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适时调整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布局

地方高校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其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布局也相应要随之调整。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地方高校也随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办学方向和学科专业布局。桂西南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边境局势不稳定,战乱时有发生,处于开放开发的低谷阶段,这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前身南宁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学科专业单一,基本都是师范专业,那时主要为地方培养基础教师师资,办学规模日渐缩小;第二时期是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学院为摆脱招生日益萎缩的困境,积极申办非师范应用型专科专业,经历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阵痛时期,开始有了一些非师范专业;第三时期,边疆民族地区迎来了开放开发的高潮时期,学院也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期,自2009年升本以来,学院成功的实现了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单一师范院校向以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多学科专业院校发展,以教学为主的院校向以教学科研并重的院校发展。

学院为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的新要求,学院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不再固守原来传统的师范专业设置,近年来不断新办经济、管理等非师范应用型专业,由单一师范专业院校向经、管、法、工等多科性院校转变。目前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主要分布有:经济与管理系设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东盟方向)专科专业(正积极申报为本科专业)、市场营销专科专业和连锁经营管理专科专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有会计电算化专科专业;物理与信息技术系有电子商务专科专业;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有人力资源管理专科专业;外语系设有英语(商务英语)本专科专业。学院大力扶持新办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同时也大力支持现有经济管理专科专业申办为本科专业。随着这些专业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培养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极大的增强了经济管理专业为当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但是,学院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设置还不合理,本来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师资相对薄弱,而这些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系部很分散。第一步,应尽快把这些分散的经济管理专业整合到统一的经济与管理系中,既要实现专业的整合又要实现师资的整合;第二步,加大对经济管理专业建设力度。把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作为学院今后发展的重点扶持的学科,先从建成校级重点学科开始,经过几年发展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

2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应承担的基本任务。同样对于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紧缺的、迫切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更是要求如此。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不同,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也会不同。就是西部地区内部之间,边疆民族地区与非边疆民族地区之间区域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它们所处的地缘环境、区域优势和民族特色各不相同,从而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要求也不尽相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此地国际商贸物流业、国际加工制造业、国际文化旅游业等成为本地区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迫切需要适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正是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陆续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物流管理(本科和专科)、旅游管理(本科和专科)等经济管理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地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瓶颈。由于学院开设这些专业较晚,学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无论是师资、资金等投入都远远不够。建议学院根据条件的发展,从长期以来人才培养以师范专业为主,能逐渐向经济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倾斜,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和任务,培养和扶持经济管理专业成为优势学科及特色领域,同时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机构,建设具有本地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地缘优势的学科专业,专业培养方面大胆探索,培养面向东盟、面向边境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面向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学院应加快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一是根据区域特色,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应积极培养面向东盟、面向边贸适应性经济管理人才;二是认真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强基础、宽口径、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变传统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三是改革课程体系。要优化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强经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开设力度和实践教学环节,也要加强面向本区域特色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比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东盟专业方向,与之相适应开设了东南亚法律概论、越南语等一些相关课程,要进一步加强这些教材建设,同时应创造条件争取开双语教学课程;四是加强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崇左市及周边南宁、北海等市各种资源,建设一批有校企合作紧密的社会实践基地。

3以产业经济为依托和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

作为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重要高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层次和全方面的服务,其中面向企业、面向基层服务是最基本的方面。学院经济管理专业要立足本地产业,加大与企业合作和与产业的联动力度,提高服务企业意识和能力。

首先,该地区高校一可以开展培训活动。边疆民族地区企业急需要专门的经济管理人才,也要求企业自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针对企业存在的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本地区高校为企业开办以更新经济管理相关知识、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必将受到欢迎,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在企业培训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不仅可以承担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和非学历的知识培训,组织开展短期企业培训班等活动,还可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导游等职业资格培训。

其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本地区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有一批专门从事经济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完全有能力开展管理咨询活动,但这些教师要积极走进企业和了解企业,加强调查,从而提出有效的咨询意见。由于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缺乏本地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而外地的咨询机构又难以了解本地情况和成本高被聘请过来也不现实,这样学院依靠专业人才优势和地缘优势自然承担起为本地企业提供咨询的职责。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相关学者应主动走出,主动联系企业,为企业开展市场分析提供研究报告;还可以为企业开展管理咨询服务,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承担企业委托的相关业务。

再次,可以通过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以共建产业园、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尤其是把把崇左城市工业区、凭祥边境合作区、中国东盟青年工业区等为基地建设的基础,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以科研为支撑,以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加强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合作科研能力和水平,构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服务体系。

4挖掘区域经济特色优势,提升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社会功能和层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惟一的一所本科院校,近年来经济管理专业积极服务社会,成果显著,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开展边疆特色研究。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老师积极开展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先后承担了崇左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国家不同层次的相关科研课题。如学院近年来与广西文科中心共建的华南边疆问题研究基地,打造“中越边境民族村落旅游文化研究团队”、“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研究团队”等特色研究团队;还有自治区教育厅资助学院建立的广西边疆问题研究基地,围绕边境经济与旅游方面对中越跨境合作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等区域热点问题展开研究;二是积极承担政府横向课题,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如近年来经济管理专业5位老师承担了2011年度崇左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三是发挥人才优势,建设成地方人才小高地。今年学院被崇左市确立为“崇左人才小高地”,崇左市政府提供资金资助这一人才小高地建设,进一步使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合作更加紧密。

但是,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社会功能还不够显现,今后要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提升经济管理专业高级人才服务层次,推动经济管理专业的资深高级教师长期受聘为政府顾问,直接参与崇左市地方重大问题决策的研究论证工作,包括直接参加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二是积极推动学院与崇左市政府及所属县区级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成立专门的地方决策研究基地和团队,积极开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研究与实践工作;三是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优势、边关区位优势、民族优势,加强桂西南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特色建设,要充分挖掘专业服务经济特色,培养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服务优势,健全经济管理专业经济服务功能体系,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服务规模和层次。

参考文献

[1]狄良川.民族地区高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0,(7).

[2] 冷志明.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1).

[3]周应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9,(6).

[4]覃雯.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2010,(5).

服务业经济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务业;经济增长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已经逐渐发展为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部门。在现阶段,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未来的国际竞争形势将发生重大转变,将由货物贸易转变为以科技、教育、金融和电信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各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服务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服务业所占比重为63.6%,而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9%和30.5%。可见第一和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被第三产业所替代,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在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先进国家,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均已达到70%以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发展服务业方面起步较晚,不能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但是我国经济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河北省地处华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京津和全国平均水平有着较大差距。据《河北经济年鉴》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北省服务业平稳发展,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其中,交通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据服务业的半壁江山,在经济发展中稳步推进;新型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活力逐步提高,生产业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就。2013年,河北省服务业呈平稳发展势态,实现增加值10038.9亿元,增长8.4%,占GDP比重为35.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5.2%,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拉动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长2.9个百分点,上述数据充分表明河北省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全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看,河北省的服务业发展依然比较落后,2014年我国服务业所占GDP的比重为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说明河北省服务业还有发展空间,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实现首都经济圈的持续协调发展,2014年中央提出了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该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河北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也跟随国家的脚步,越来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河北省根据自身的特点,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河北省力争到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8.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40%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实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由图1也可以看出,从1985年到2013年河北省服务业增加值不断的上升,并且增速在也不断增加。1978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仅为38.48亿元,到了2013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10038.89亿元,是1978年261倍。

图1 1986年~2013年服务业产值

由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从1985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33%下降到2013年占生产总值的12.37%。第二产业占比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46.44%上升到2013年的52.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从1985年23.23%的比重上升到2013年的35.47%,其占比提高了12.24个百分点。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图 2 1986年 ~2013年三次产业产值占比

三、河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总体来说,河北省服务业市场化进程缓慢,对外开放程度低。由于服务业包含许多领域,其中很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些还涉及国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此,河北省对服务业曾经实行较严格的管制,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从三次产业的改革顺序看,服务业的改革在整体上大大滞后于农业和产业改革。另一方面,河北省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现象依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多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制定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其他一些政策,仍然存在着偏重于投资而不是消费的倾向等,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增长速度,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行业效率低由前文分析,无论是资本还是人力方面,服务业的投资产出比都大于第二产业,也就是说无论是资本投资还是人力,服务业的经济效果还是不如第二产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都在增加,但服务业的贡献率还是低于第二产业,也就是说,现在第三产业还属于起步阶段,以至于服务行业效率较低。

四、河北省服务业深入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快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

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管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还是资本密集型都离不开人力因素。因此要加快对服务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构建良好的人才环境,促进河北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让他们为生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需求。服务业的发展也依靠于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消费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赖于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逐步建立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与服务业发展相协调机制。

3.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城市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力,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为服务业的发展建立起更好的平台。

4.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相关制度

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实践表明落后的制度是妨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因而在服务业相关领域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对于河北省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指导意见[EB/OL]http:///gd/201405/19/t20140519_1519757.shtml,2014-05-19.

服务业经济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 作用

在“十一五”规划贯彻落实后,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大力发展已经是当前国家主要战略决策之一。依据西方发达国家里面服务业整个发展历程可知,一旦人均GDP在一千美元以上,那么服务业具体所占比重就会稳定上升,我国当前正处于该发展阶段。所以,为了使我国经济得到稳定高效的发展,就应该明确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特点分析

相对于我国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本身具有五大普遍特性,分别是:新兴胜:也就是在时间方面看是现代兴起并且发展的或者是由过去逐渐演变来的;高附加值以及集群性,也就是现代服务业能够产生服务的一种规模效应以及不同服务融合产生的聚集效应,导致服务增值非常显著;高技术性,也就是科技含量比较高;人员自身素质比较高,也就是现代服务业工作人员大部分均拥有较强管理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并且有较好教育背景;高知识性,也就是现代服务业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知识生产服务、传播服务与使用服务,并且在整个服务过程中逐步增值。

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服务业所起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可以将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实际现代化水平有效体现出来,属于区域经济新的并且潜力比较大的增长点。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进行大力发展,可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转变速度,降低就业压力,确保我国经济处于长期平稳发展状态,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提升服务业在当前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地位。

(一)现代服务业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焦点之一就为现代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大力发展,可以对国家经济调结构、扩内需以及保增长产生很大积极作用,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应该将提高服务业实际发展力度当做产业结构优化并且升级的战略发展重点内容,同时提出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增加4个百分点,实现47%的发展目标。

(二)现代服务业与贯彻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战略需求相符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的条件下,经济发展中承受的环境、人口以及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包含有能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关键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依据我国当前工业发展模式可以推测出,至2020年,我国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消耗均会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提高现代服务业实际发展力度,对优化社会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资源方面的依耐程度,环节环境损害状况非常有利,是促进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种必然选择。

(三)现代服务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纳劳动力,其中现代服务业的高效发展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带动就业。我国增长十分快速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信息咨询服务、金融保险业、电脑以及软件服务等各种资本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工作人员增长幅度非常大,可以对就业产生显著拉动作用。依据国际就业变动普遍趋势可知,在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升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里面现代服务业所占就业比重会不断上升。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当前现代服务业实际吸收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站在长远角度上看,提高文化信息产业以及教育事业等的实际发展力度,对优化劳动力素质非常有利,推动我国从现在的人口大国逐渐变成人力资源强国,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发展效果。

(四)现代服务业能够优化国民经济素质以及运行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以及人得到全面发展,发展知识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优化国民经济素质以及运行质量。工农业带来中间服务的物流以及金融等不同专业服务的有效发展,可以对国民经济素养以及运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现代服务业既可以促进服务业的高效发展,又能够增强其他产业所具有的竞争力,优化我国投资环境。对医疗保健、通信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进行大力发展,是遵循以人为本发展原则,树立面并且协调具体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集中体现。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高速发展的有效对策

通过科技的进步有效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应该结合我国未来必须提高现代服务业实际发展力度的需求,同时考虑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状况,采取以需求为主、促进发展、共同受益以及协同继承基本发展方针,有效结合市场推动以及政府引导作用,确保现代服务业获得跨越式发展效果。

依据优化国民素质、尽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精神需求,对文化产业进行大力发展。

通过信息化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有效发展,同时通过现代服务业推动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现代服务业具体投资力度,并对投资以及招商引资结构进行优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从而获得足够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现代服务业为了获得跨越式发展成效,就应该培育一批有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和良好信誉的大规模企业,产生集聚效益以及规模效益。应该引导工业企业,使企业附属服务逐步变为社会化的相应专业服务,从而保证企业可以集中力量大力发展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扩大现代服务业实际需求,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文.现代服务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0(2):169-171,184

服务业经济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以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作为主要任务。高校法学教育、研究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肩负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

一、高校法学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适合”的人才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法学专业的人才在法制社会的今天必不可少。高校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就业方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特色产业情况,培养更多、更适合、更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结合现实,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实法学教育对法学人才的培养上是分层次的,既有应用型的、也有研究型的。研究型即学术型,以培养法律教学和法学研究人才为目标;应用型即以培养实务型人才为目标。近年来随着法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且法学教育已建立了完整的学术型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培养梯队,因此本科、专科法学教育应当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法律又有其他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即“一专多能”,单一的学术型法律人才很难适应社会需要。传统学术型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下,法学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实践脱节,使毕业生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也表现在学生对新领域的知识如商业谈判、证券金融、国际贸易等了解不够。

(二)根据社会需要,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设计关系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表现在课程科目数量和科目上合理,还表现在应按照学习规律设置课程。关于课程数量,应该既让学生有一定自由支配时间,又让其有一定学习压力。关于学习科目,应设置法学基础课、应用基础课、选修课及专题讲座。法学基础课主要为法学入门科目,应强调民商事法律的学习;应用基础课应强调法律实践应用型科目,如证据学、法律心理学、法律诊所课等;选修课应包括法学边缘应用型科目,如物流法、房地产法、法律经济学等;专题讲座应安排前沿性理论的报告。课程安排的顺序应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习认知规律。

(三)加强实践,完善教学方法。法律课程的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关系到课程质量,讲授的内容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让学生容易吸收。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将抽象法律具体化,加深了对成文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弥补成文法教科书的不足,易于学生吸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力。

2、诊所式教学法。诊所式法学教育是指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职业技能。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们面对的问题和在现实过程中遇到的情景相类似,学生们通过进入的角色来解决问题,在努力判断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事务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重视社会实习,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法学作为应用性学科要重视社会实习,通过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切实锻炼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法学专业学生系统的社会实习不容易落实,有的学校没有能力为学生找到对口的部门进行长期实习,有的学校迫于就业压力,将实习期放任学生自由实习兼顾求职。为了改善社会实习的质量,将社会实习的意义落到实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政府应加大干预力度,协助高校实现学生实习工作。由于社会实践涉及到很多部门,缺乏权威部门的介入肯定不行。地方政府应协助高校做好学生实习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要求对口单位有义务及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2、明确实习的业务领域和时间。法学专业学生实习应当放宽领域的限制,学生可以到公、检、法等单位实习,也可以到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顾问性质的实习。社会实习期间至少一学期,并且应至少在两个不同业务领域进行轮换实习。

3、重视实习成效。社会实习结束后,应统一检测学生实习结果,可以考虑采用统一考试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业务领域选择作答。

二、高校法学研究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一)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高校法学研究要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观念,这既是法学研究的职责,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法学研究要强化服务地方社会的功能,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从地方经济社会与法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将地方法制发展中的问题视为学校法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这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地方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使高校自身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改善外部环境和办学条件,加快学校的发展。

(二)引导法学研究内容向经济建设倾斜。高校法学研究机构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引导教师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自身法学研究的着力点和立足点。引导教师等科研人员对地方性法律问题的研究,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和主攻方向,尤其应侧重于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把高校法学研究办成当地法制建设的“智囊团”。

现阶段高校法学研究成果呈现“相对”的丰富:一方面高校大量法学研究成果闲置;另一方面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又急需法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制度建议。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法学研究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高校法学研究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实际需求,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执行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服务。

(三)加强科研与地方的现实联系。高校要引导教师走出校门,加强理论部门与实务部门的交流联系,从实务中找课题,使课题成果转化为实务。加强学术交流可以活跃科研人员的学术思维、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利于新思想、新理论的产生。所以,高校法学研究要积极推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要加强司法实务部门与学校法学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1、组织、选派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从事具体操作性工作,开展法制培训和法制讲座,通过司法实务,发现和分析司法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拓宽研究领域,找准研究对象,提高研究能力;2、学校联合司法实务部门召开专题学术理论研讨会或专题论坛,就地方司法、执法理论与实务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开展研讨,发挥各自优势,使二者合作共赢;3、建设完善法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反馈系统,畅通学校与立法部门、司法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渠道,通过各种形式推介高校法学研究成果,使更多的成果从理论形式上升到制度操作。

三、高校法律援助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现实保障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和某些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我国目前各地均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由律师专职从事法律援助。随着社会对法律援助需求的日益扩大,仅由专职律师援助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需要社会力量作为补充。为弥补政府法律援助资源的不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免费的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应当建立自己的法律援助机构。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有利于高校与地方双方的发展,一方面高校为地方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为地方解决大量的法律问题,有利于地方稳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实践教学基地,及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还要从以下方面完善:

(一)修改教学计划,将法律援助纳入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为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法律援助的积极性,应将法律援助写进教学计划,对学生计算学分,对教师计算工作量。学生必须办理一定数量的案件才能毕业。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指导教师队伍。法律援助能否发挥其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合格的指导教师队伍。法律援助案件的指导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较强的办案能力。指导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既是教师,又是律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整合现有教学手段,发挥法律援助效能。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有限,因此单靠法律援助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不可取的。应将现有实践教学手段进行整合,挑选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援助,同时充分利用模拟法庭的教学设施,动员法院到学校现场开庭,变“模拟”法庭为真实法庭。

(四)保障经费投入,为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高校法律援助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使这一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一方面高校应重视法律援助基地的建设,保证其经费投入,使法律援助基地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服务于地方,地方政府应支持援助工作,适当向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近年来,高校法学专业办学中均遇到一定困难,法学专业只有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服务于地方经济,才能给自身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获得生存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