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的要求

体育教学的要求

体育教学的要求

体育教学的要求范文第1篇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在最旺盛的时期,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变化更加明显,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卫生要求和身体机能特点,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体质。

一、中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卫生要求

1.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的姿态,并经常变换。体育锻炼应侧重于基本姿态和基本技能练习,避免脊柱弯曲、肢体发育不均的现象,特别是儿童阶段更应重视正确的体态培养。

2.加强学生眼保健操练习,可消除眼睛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提高眼睛生理机能,避免近视。

3.注意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如田径、球类、武术、游泳等练习,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上均衡发展,不能偏颇。

4.要了解学生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注意敏感期素质的重点发展。一般来说,儿童10岁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5―6岁是体操、武术、游泳等项目发展的最佳时期;10―12岁是发展速度、力量素质的最佳时期;7―14岁是耐力素质发展最佳时期。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各项的身体素质。

5.教学时,教师要慎用负重练习和过多的跳跃练习,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避免下肢负荷过大,从而使骨化提前,影响身高,而应多做一些悬垂和引体向上练习。

6.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和具有趣味性,多穿插一些小型比赛,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疲劳。

7.由于学生的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教学时应发展有氧能力为主的活动,如跑步、一般性球类活动等,运动量安排适宜,心率控制在125―155次/分之间,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节奏等。

8.加强学生膳食指导,强调膳食要全面,并多吃含钙、磷的食物,有利于身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9.由于学生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运用明确的语言和正确的示范,增进教学的直观性。

10.教师应注意对青春期女生经期锻炼的指导。在此期间,不应完全停止锻炼,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运动。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运动卫生要求

1.个人卫生要求:上课时教育学生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以免附着在球上或其他物体上,沾在手上;不乱丢乱扔,保持运动场清洁卫生。运动时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随身钥匙、小刀之类物品放好,避免发生损伤。

体育教学的要求范文第2篇

1~10各数的认识在数学第一册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教材在这些内容的安排上也有一种近乎固定的形式,这就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陷入一种简单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有所突破,从而体现羹质教育的要求呢?在们0的认识》一课中,我努力尝试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口:一是教学目标的全面科学,二是学法指导的细致人微,三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一、从素质教育出发,玩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体现贯彻示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反映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紊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数的认识是,一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会读、会写,掌握数的顺序,告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数学目标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偏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全面性,与紊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在构思《10的认识》这节课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会读数字10;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 内数的大小,并掌握10的组成。

(2)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初步渗透数位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的写法。

(3)继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4)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以上教学目标注意了知识教学上新旧知识的迁移、渗透,明确了能力培养上的目标——继续培养有序观察的能力,同时融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更具科学性、全面性,从中反映了整堂课在教法、学法上的指导思想,展现了教师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把握。

二、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在教法、学法上展开更细致的研究。作为教师在研究教法、指导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中的细微之处,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进行教学。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注意比较“十”和“10”的异同,而这往往是被忽略的细小知识。这节课中的主题画蕴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学具找出10的组成后,我安排学生从不同角度找主题画中隐藏着的10的组成,训练学生用三句话来表述,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为今后教学应有题作好准备。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设计安排了课前游戏、课间游戏,努力营造一个让全体学生愉快学习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主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索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利用摆数字卡片上说三句话的课前游戏刨设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氛围。通过“坐聪明椅”的游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数位?为什么写10要占2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10的写法,初步渗透了数位的念,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正是由于重视了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人10的认识》一课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体育教学的要求范文第3篇

一、符合教学的任务,有明确的目的

示范必须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任务、教学步骤、学生的体育基础及掌握动作的时序安排示范的分量,决定示范的方法。

例如:在传授肩肘倒立的教学中,根据每次课的任务、教学的主要环节及教学的对象的特点,示范的分量和方法有所不同,开始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得到鲜明的印象,然后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情况进行慢速重点示范――从直角坐开始向后滚动示范,向后滚动与收腹举腿翻臀两臂用力撑地结合的示范、向上伸展两腿、两手撑于腰背两侧的示范,等等,使学生观察理解各环节的关键和要点。在基本掌握这些主要环节后,就要结合动作的特点进行完整示范,以便使学生迅速掌握动作技能,如果不考虑教学任务、教材的结构及学生的特点,盲目地示范,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体育示范要正确、清晰,明确要领,高低适度

学生通过视觉,真正感知动作的真实面貌,为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向做准备。

教师的示范必须正确、利落,力求达到标准、熟练、轻巧、优美,给学生生动的鲜明形象,使学生在感知动作形象的过程中了解动作的结构、关键和完成动作的顺序,特别是在学习新动作时,优美、准确的示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并且对完成教学任务的影响极大。

教师的示范不仅要清晰、准确,而且要注意掌握质量要求,做到恰到好处,快慢适度,既给学生鲜明的动作形象,又使他们觉得经过努力,可以做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示范质量要求过低,学生轻而易举便可以完成,就会认为学习没有意思,反之,如果示范动作质量要求过高,则学生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畏难情绪,同样会降低示范在体操教学中的意义。

三、体育示范与讲解紧密结合

示范不是教学目的,而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形象化手段,教师必须用语言对所做示范进行概括,把动作要领与学生观察的结果联系起来,以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示范要与讲解有机结合。同时讲解也要抓住示范动作的重点、难点,把关键性的地方讲解清楚,并尽量与以往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动作要领和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尽快掌握技术。事实也是如此,把感性认识与理解认识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同样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条件和原有的体育水平决定,一般地说,年纪小、没有基础的学生,或者是新教材的教学,示范比重大,并注重分解示范、且边示范边讲解。年龄较大、基础中等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讲解与示范并重,对于体育基础较厚、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或巩固复习教材,则可以讲解为主。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用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与示范。

此外,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体操示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选择示范位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动作结构,掌握动作要求,为了学生观察方便和安全,应选择正确的示范位置,一般分别采用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的方法。例如在教授肩周倒立技术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很好地观察了解展腹举腿动作可采用侧面示范,为了观察整个技术动作的顺序,可采用正面示范等。

(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

在结合示范讲解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看什么,怎么看,使学生随着教师边讲边做,边看边想,发展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边示范边讲解,告诉学生脚走的路线和手走的路线及眼睛随手走等。必要时还可以观看录像放慢动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加深对动作技能的记忆和理解。

体育教学的要求范文第4篇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人才观已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应运而生的素质教育也已在社会层面和教育层面中全面展开,但由于人们的固有观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激烈的升学竞争等问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评价指导思想仍未从“升学选优”的尺度上完全转变过来,“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还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的证明。纵观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的内容;人们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甚至是衡量和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尺。

一、改变传统评价观念

笔者认为,如果考试、升学等一系列测评选拔的方法、标准、内容仍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素质教育势必要在旧的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下走回头路。因此,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必须改革,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根本上转变考试、升学等一系列测评选拔的方法、标准、内容;要转变质量评价观,纠正以考分、升学率高低论“英雄”的片面思想观念,勇于破旧立新,把学生从被动受教育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树立全面发展的新人才质量观;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力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中,要着眼于学生群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较为完整、较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全面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获得学习上的自信,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建立和健全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中,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定量的方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新评价体系主张把各种评价内容综合起来,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把各种评价主体联系起来,既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1.综合评价内容,变单一评价为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

一位老教育家讲得很对,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材。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既有静态的笔试,又有动态的操作和口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态度水平,即实现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基本技能,既注重课内的教与学,又注重课外的辅与练,体现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

2.改进评价形式,实现“过程+结果”的评价。

(1)课堂过程评价。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师生在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为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引入激励机制,在一年级着手设计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即《幼苗成长记录袋》,以送“智慧星、认真星、进步星、表现星、合作星”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

(2)阶段考核评价。我们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划分每个月份为一个阶段,展开阶段考核评价,通过设计表格,在表格中体现自评、互评与教师简短的评语,尽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除反映学生的阶段特征外,还能反映学生的连续特征,即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幼苗成长记录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评价职能,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我们认为这本手册是确认一学期或一学年教学成果的总括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学生的努力作出肯定,也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它还担负着密切学校家庭的职能。

3.扩大评价主体,体现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

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中,评价主体范围的扩大有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总体安排上,可提出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的相互结合,充分依靠这些评价主体的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担负起评价的责任。我们通过设计表格,采取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充分体现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也应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不仅变单纯的学生复习应考过程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正心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不断地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促进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教师与家长的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从而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一个简单的分数,如58分或94分,其作为反馈信息的质量是不高的。因此,我们除分数之外,进一步发挥了教师评语的作用,通过一种综合性的、激励的语言进行适当的描述,以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进步。

同时,我们动员家长也来参与整个评价过程,设法使家长及学生本人能够对评价的观点、标准、记载内容的含义等有较正确的理解。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评价

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因为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在自然语言中,大量的陈述语句存在模糊性,对评价标准的描述也不例外,具有模糊性,如学习能力很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差,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协作等。这些评价是明白的、具体的,但具有模糊性。那么对于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能不能用定量评价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作法是将模糊性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从而可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盘,左右着教学思路走向和教学质量标准以及社会人才观取向,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首要关键必要前提,只有制定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素质教育才能在全社会中名符其实地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评价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玉琨

[2]《评价方法论》《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

体育教学的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 体能要求 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王丽(1969- ),女,陕西咸阳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高职机电类专业中数控、焊接、钳工等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的站、蹲、弯腰等体能要求较高,基本的体能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的体能与专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很多学生的实际体能达不到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浅谈看法。

一、学生体能差导致的问题

1.教学中实训课组织难度增大。实训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要培养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必须在实训指导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勤学苦练,完成多科目、长时间、大工作量的专业训练,高质量完成实训课任务,对机电类专业更是如此。但很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体能的原因,无法坚持长时间的站、蹲等,中途离开场地、注意力分散、姿势不到位等很普遍,增加了实训课堂的组织难度,直接影响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2.作业中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在机电类学生专业实训以及实际生产中,需要应用专用设备,如各类机床、各类焊接机等,要求使用者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且要精确掌握操作技巧。如果学生体能较差,就会在无意当中违反操作规程,轻者出现设备受损,重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3.就业后吃苦能力差。通过对试用期被企业解聘和中途跳槽的毕业生走访发现,80%以上的学生都是由于在工作中不适应岗位需要被迫或自动离岗,主要的问题是怕苦、怕累,体力不支。进一步了解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是由于长时间工作“站不下来,弯不下来,蹲不下来”,说到底是学生体能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工作的需要。

4.企业招聘体能测试通过率低。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毕业生依据所学专业面向企业双向选择就业,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是能吃苦、责任心事业心强的实干家,企业在招录人才时非常关注学生的体能,因为良好的体能是干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为了招录优秀人才,企业通过一系列测试来选拔,以“浙江苏泊尔”对学生体能测试为例,招聘数控操作工时对学生的俯卧撑、平衡站立、下蹲起等项目进行体能测试,合格率仅为50%、56%、71%,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体能原因被企业拒之门外 ,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高职机电类专业特点及对学生体能的要求

高职机电类专业共同的特点是作业持续时间长、重复次数多、工作量大等,对学生体能的要求较高,这在工科类专业中是比较典型的,数控车、铣机床操作,程序输入、对刀、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是长时间站立完成的,要求腿部站立耐久力较好;机加普车和普铣机床操作,长时间站立、弯腰作业,而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机床的运转情况和工件加工的操作情况,特别要求腿部、腰部耐久力较好;焊接,长时间下蹲作业,要求学生腿部下蹲、腰部弯曲耐久力较好;钳工实习比较枯燥,要求学生成千上万次重复简单的几个动作;钳工,长时间站立用上肢持械作业,要求学生腿部、腰部、上肢耐久力较好。

三、体育教学采取的对策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拥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更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健的体能,能经得起企业的选择和社会的考验。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大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体能,确保每一位毕业生学有所成、干有所成。针对机电专业,笔者认为必须根据职业特点加强体能锻炼,为此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1.改变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是副课、考查课,上好上坏无关紧要,家长不关心、学生不重视,上体育课就是打打球、跑跑步,很少有人将技能、就业和体育三者联系起来。要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改变原有的一些做法。一是充分体现体能达标的重要性,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试过程,将考试成绩与评优、树模、奖学金评定、就业推荐结合起来,实行体能测试不达标一票否决制;二是增强就业指导课教学,将就业与体能的关系渗透到课堂,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能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大体育经费投入,确保学校体育与办学规模稳步协调发展;四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良好的氛围,如不定期举办各种球赛、各级各类体育趣味比赛、各专业体能比赛等,还可成立学生体育社团,如各球类俱乐部、自行车俱乐部、武术队、跆拳道队、健美操队等,为学生热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新审定体育教育教学文件,按新的教育目标修订增补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依据专业特点对学生体能的要求,修订体育教学计划,调整体能训练项目,增加体能训练时间。数控专业,增设定时站立、高抬腿、后蹬跑、定时长跑;机加专业,增设仰卧起坐、后蹬跑、定时长跑、负重深蹲起;焊接专业,增设蛙跳、下蹲前行、蹲跳、太极拳;钳工专业,增设立卧撑、推小车、俯卧撑、背抛实心球等项目。新增训练项目是根据各专业特点提出来的,日常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项目,增减训练时间,以确保学生体能稳步提升,每次课都必须保证时间进行专业体能训练。

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教给学生能力的手段,如果教法新颖、措施得当,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自如。体能专项训练备课时,一定要全面考虑、精心设计、细心安排,做到备学生、备场地、备专业。组织教学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体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如站功训练可采取“时代列车”游戏训练,蹲功可采取“双人蹲跳”比赛训练等。

4.调整测试内容。体育测试是对学生技能和体能的一种检测,是把训练项目与专业体能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风向标,测试的内容对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调整测试项目对提高学生体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类专业体能测试应将“站、蹲、弯、举”四项列为测试项目,测试标准按专业、按年级、按性别分别制定,测试成绩严格按标准量化考核。体能测试要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促使学生高度重视体育,加强体育锻炼,为良好体能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党在“十”上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育人惠民,培养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线建设者,高职体育教学在育人过程中彰显重要性,通过一年级必修课,二年级选修课,课外活动及比赛的形式,使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外一体化,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长辉.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背景下的体育师资教学理念的更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