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23-02

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决定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是高校教育管理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验室中,学生能够学习知识技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开发科研创新思维,有着与单纯传统理论学习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物质资料等的质和量,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校的办学效益。对实验室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能够大幅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所以,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校充分发挥职能、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目前,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深入,国家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并逐年增加经济投入,同时各个高校积极提高办学水平,向现代综合型、大规模大学方向发展。因此,各高校投入巨大资金购置、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现代化大型科技设备在价值和数量上迅速增长,实验室规模和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实验室规模的大幅提升,也会相应地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并没有跟上设备更新的步伐,之前的惯例模式与当今新形势下的高科技设备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设备购置、淘汰和更新衔接、设备重复购买与闲置、设备利用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系统监管制度、没有良好实验室文化氛围等问题。因此,加强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对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保持实验室高效合理使用、进行资产保值与合理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

实验室管理工作通常是目前高校管理中的薄弱一环。加之近年来,高校改革及扩招致使各高校的实验室出现快速、持续的增长势头。由于全国各高校的实验室总量的日益庞大和数量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实验室管理成为重要课题。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发现,高校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出现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实验室的资产管理意识理念淡薄,有重投资轻管理的情况。由于高校实验室资产价高数多,所以对实验室资产的管理责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全国大部分高校长时间以来普遍存在着重视资金投入而忽视实验室资产的管理,财政拨款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大部分来源。对成本核算,学校实验室进行的很少,一般不进行资本折旧,直接导致资产的运用与管理严重脱节,在投资效益和投资监督评估上,非常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

2.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机构不健全。高校实验室的设计原则以相关资源的配置和各学科的设置为根据建立起来,常常采用两级分层管理模式,属学院级统一管理,但并没有设专门的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日常性管理。大部分高校教务处与实验室相对独立,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对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此外,因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评估通常得不到重视,因此导致实验室可能出现的各种日常问题得不到解决,效能降低。同时,在管理工具和手段上的落后,造成实验室缺乏实时、动态的管理。

3.实验室管理人员建设制度不完善。由于近年来的需要,全国大部分高校普遍扩大引入高水平实验教学人才的力度,但总体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实验室人员的重视程度。好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大多停留在“辅助教学”性质,处在相应的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与之带来的是,同普通教学岗位相比,地位低,薪酬少。地位的不平等,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有很大影响,人员流失时有发生。

4.安全隐患问题。目前,高校实验室规模扩大,部分实验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有部分易燃易爆甚至有毒物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失效试剂药品等。若上述问题处理不当,将会构成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为保证科研工作及实验教学的安全进行,需要采取详尽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加强实验室管理措施

1.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重视实验室日常管理。(1)及时清查,保持资产数目准确,设立专人,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清查实验室设备、仪器、耗材等,进行统计,使实验室资产实时更新,保持准确,以把握实验室资产动态。同时,为避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供应不足现象,须及时将实验室现有仪器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清理,清楚地统计出报废仪器设备台数、可正常使用仪器设备台数、已坏待修仪器设备台数等,以此为基础制订仪器设备年度添置计划。同时,应注意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按轻重缓急列出购置顺序。(2)加强设备仪器的日常维护。在实验室的日常使用中,将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若发现问题,须及时处理,妥善处理好设备供应、维修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由于高校实验室设备仪器种类多样,服务功能单一,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全方位管理,重视全过程技术跟踪管理,其中包括设备选择、购买、接收、安装调试、应用、维修及报废等环节。无论哪一环节出问题,都会打乱教学计划,影响科研工作进行。

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机构。(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需要符合学校的规定,顺应当前的时展趋势,能够从宏观协调整体运转,同时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情况,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调整,以适应当前实验室的管理需求。除实验室中的基本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还应有设备购置制度、验收领用制度、检查维修制度、报废制度等,不仅涉及仪器设备等硬资产,还要涉及科研教学文件、技术操作资料等与科研技术、师资队伍及社会服务等在内的软资产。(2)落实规范机制,使规章制度具有约束力和强有力的规范作用,落实到个人的操作机制。将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工,按照分级管理机制和实际应用情况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权利到人,责任到人,权责清晰,使每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提高管理人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整体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层次。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以及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实验室应重视对实验人员实践技能的培训,积极鼓励实验人员参加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的会议,拓宽实验人员业务水平,全面熟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提高对设备的维护维修水平。学校实验室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高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这是提升实验室教学质量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学习和岗位培训,使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实验室管理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4.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在实验室固定资产的数据管理中,配置一台专门的固定资产数据管理服务器,运用网络化管理方式,增加各院系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由校一级实验管理中心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统一实时有效管理。在管理中,我们应注意:资产科目的规范性,账务、名称、型号要保持一致,将实验室设备进行明确分类,固定摆放位置,建立条形码快速管理等,以及建立实验室管理清册、移交清册,将管理责任落实。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统筹管理,要想做到简便、规范,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先进管理工具和先进管理方式。高校实验室资产利用率的上升,对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设备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加强各院各部之间对实验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利用校级网络条件,建立实验室资产共享平台,使实验室设备的互联互通渠道顺畅,提高实验室各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效益。这有利于各院各部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避免低水平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极大地保证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最优配置。其次,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另一方式是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满足本院本部实验室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实验教学的时间间隙,对外开放,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效益。

5.加强实验室安全保障。首先,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贯彻到实验室的每一处、实验的每一步。其次,增加消防设施,及时进行检查维修,更新保养,同时使消防通道保持通畅,及时消除可能的危险因素。再次,组织实验室使用人员进行有效的学习,提升遇到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在实验设备材料的购置与使用存放时,根据特点进行分类放置,危险品要存放在指定地点,避免扩散污染等。在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常规性检查,及时消除潜在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废弃物,妥善处理“三废”物质。

参考文献:

[1]朱文雁.高校实验室的资产管理与文化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2]黄婧.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06,(2).

[3]刘彦玲.高校实验室资产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向导,2011,(33).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3-02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既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系统、最基础、最专业的工作,也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日常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计量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级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实验室管理经验。

1 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

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首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必须依法设立,并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认可,并取得合法的计量认证证书,才能向社会出据公正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与报告,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其次,疾控机构的法人必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三、实验室应成立部门齐全的管理组织,如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文件控制管理部门、环境条件保障部门、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检测报告管理部门、内审和管理性评审部门等等,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

2 制度建设是保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承担多项技术支撑职能,它一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各种卫生执法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各种硬软件要求很高。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涵盖齐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①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③考勤制度。④奖惩制度。⑤科研教学管理制度。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制度。⑨信息管理制度。实验室在健全上述九个最基本的制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应有详细的执行记录。只有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一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日常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彰可循。

3 仪器设备管理是关键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标准,是反映一个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和日常实际检测能力的重要评判指标。根据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按标准配备有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三类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参数各异。笔者认为,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能反映实验室仪器硬件要求到位,要想使配置的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根据本单位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种类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二、实验室必须建立详尽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并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分类建档,一台一档,便于查阅。三、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属于计量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取得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保证量值准确合法:对于实验室内非强制性检定的和校准证书没有有效期规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可结合实际检测的要求、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检测的参数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采用标准的校准方式,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四、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建立详尽的计量检定和实验室校准记录资料档案。五、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周期和实验室校准期内,必须按标准的方法,对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并对实验室所有投入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情况进行详尽的文字资料记录。六、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一一建立详细的身份标识卡,并按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状态标识。

4 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真实、有效和合法的最根本的保障性措施。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实验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框图,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及其职责。三、实验室应建立包括其所有开展检测工作涉及领域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并使管理体系文件化,该项工作具体为:编制运行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并对上述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四、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管理性评审计划,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性评审工作,对管理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跟踪验证,并对整个管理性评审工作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出据书面形式的管理性评审报告。五、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实验室每年必须进行二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对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有效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并做好详尽的内审工作记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标准的实验室内审工作报告。六、聘请实验室质量技术监督员对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详尽记录日常检测工作监督工作情况。七、制订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与方案,认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记录。八、实验室必须选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具体参数的检测。九、制订实验室样品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处理的规范性管理程序文件,保证样品检测工作质量。十、规范建立实验室检验报告编制、发放、审核、签发、保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的程序文件,保证实验室所出据检测结果与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5 安全管理是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常规检测项目为传染性很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理学指标,这些病原学和化学毒物因子都会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职责。二、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规定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三、按标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入、上岗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四、切实加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样本、参考菌株、毒株和剧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过程。六、制订严格的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理程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七、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火、防盗和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日常安全情况进行规范的检查,对安全检查情况予以详尽的文字记录。

6 绩效管理是目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实验室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量、检验项目数量、服务客户水平、实验室科研能力、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实验室科研教学情况具体来评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该不断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检验项目数量,积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检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表科研专著和科研论文,实验室多出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发挥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突发疫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具体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研究它的特殊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61-02

本校是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三门实验课实验的场所,而这三门课又是本校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学校培养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故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也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

一、加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一下特点:

1.自从1998年高考扩招以来,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例如本校药学专业从2002年的2个班级(60人为一个班)已扩大到现在的6个班级,而实验室还是原来的那么几间,增加得非常有限。

2.化学实验课一般均是大一新生刚进学校首先接触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这些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也招一些省外的学生,生源基础有一定的差异,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困难。

3.化学实验室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各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与日常运行的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加上实验试剂品种繁多,很多危险化学品有毒、高污染,有的试剂甚至有致癌的危险,因此给实验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基于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和现状,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化学实验室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平台,为了更规范地管理化学实验室,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措施和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教育厅和学校有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及时制定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主要包括精密仪器室使用规程,天平室使用规程、综合实验室使用规程以及使用有毒、高污染和腐蚀性强的危险化学品使用规范等。

规范化学实验室工作和建立可行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师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生实验及教师科研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做到依法按章进行化学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化学实验室良性高效运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落实责任体制。建立以校、部、化学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将安全生产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专人落实,专人负责,有各级领导监督,有使用记录,并有应急预案。

2.深化专项管理。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很多具有腐蚀性、有毒、致癌等危险品,对危险品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即从购买、使用、回收处置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专人管理,本校的基础医学部的领导安全意识较强,定期进行检查,每个学期还进行实验室安全隐患应急处理的演练,指导管理人员不断地完善危险品安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等。

(二)科学组织化学实验、优化实验安排

本校共有四间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室2、化学实验室3、化学实验室4),前2间实验室主要安排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后2间主要安排分析化学实验,精密实验室三间(包含一个分析天平及电子天平室一个、分光度计一个及各型号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各型号的酸度计以及旋光仪、折光仪等仪器室一个),综合实验室(主要是教师科研工作)一间,实验准备室兼试剂存放室一间,化学危险品存放室一间。每个学期每个实验室基本要进行药学专业、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二十多个小班(30人为一个班),各专业开出的实验内容、实验课时数、实验节数、试验进度均不一致,故化学实验室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好任课教师、实验班次、实验进度等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三)加强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1.精密仪器室的日常管理:化学实验室涉及的仪器设备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分析天平、电子天平、折光仪、旋光仪等,这些仪器使用率高,实验管理人员要定时经常性的做检查工作,万一发现有异常情况等问题要及时的规范处理,及时保养、及时维修保证各仪器时常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带教老师在实验前要进行预试验,是保证上好实验课的前提。

2.一些平时经常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例如试管、烧杯、量筒、三角漏斗、三角烧瓶、酒精灯、容量瓶、滴定管、滴管、试剂瓶、移液管、比色管、刻度吸量管、熔点测定管、蒸馏瓶、各蒸馏管等,这些玻璃仪器又多又杂,每个实验抽屉里都要配备好,要求学生第一次实验前全部配备好,有破损的及时调换,平时学生实验课时要密切注意动静,一发生破损的情况及时登记并作适当的赔偿等。

(四)实验准备工作的日常管理

我校化学实验室有化学实验技术员一名,负责三门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以及日常各实验室的管理等工作,虽然有临时的几位勤工俭学的学生做一些零碎的准备工作,但因为做实验的班级多,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两个学期的实验都有安排,故教师的预实验工作一定要自己亲自来完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试剂是否失效、试剂的配制是否合理等,对学生实验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五)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1.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实施绿色化学的有效的教学形式。根本目的是要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对实验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以前很少进行处理,学生也没有环保意识,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液直接倒入水槽,废渣直接倒入簸箕,这些三废有的有毒、有害等成分,有的还含有剧毒物、致癌物等,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就会污染周边的水质、土壤,对人们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对实验教学的力度的加大,学生实验的次数成倍增加,如不及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2.正确处理三废,培养环保意识?摇因为酸和碱在化学实验中使用一直较频繁,用量又相对的较大,鉴于这种情况,让实验管理人员专门准备回收瓶,学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废碱分别倒入回收瓶,实验员再集中进行处理,一般用中和法法使其PH值达到接近中性为止,后再进行排放到下水道。而对待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无毒的气体,就采取直接通过通风设施排放,对于有毒害的气体,针对不同的性质进行不同的处理。例如,对于碱性的气体(如氨)可用回收的废酸进行吸收中和处理,对于酸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同样可用回收的废碱进行中和吸收处理,即一切按照回收废液的化学性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最大程度的保证周围环境不被污染。

3.积极推广微型实验。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用最少的试剂,即使用常规化学试剂的十分之一的用量或更少来做得实验方法,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的微型化。尽可能用小剂量的化学试剂是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不仅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为学校省下了不少的开销,当然前提是能达到实验的目的,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实现实验过程污染物的零排放?摇在化学实验中,对部分实验综合起来,从实验技术、方法、仪器的使用进行重新的设计,将三门化学中有关的2个或2个以上的实验进行组合,让前面的实验的产物成为后面实验或下一轮实验的原材料,这样既避免一些有毒的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还可以节约实验用的试剂和缩短实验的时间。同时能够使学生获奖所学的知识与实验的后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来指导实验,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三、结语

1.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医学院校实验室将不断地扩大,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难度会不断地加大的特点,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范,特别是对实验室危险品的规范管理,推动实验室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提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必然。

2.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具体实践内容。

3.参照国家相关的标准,明确化学实验室对危险品以及对实验过程中对三废的处理要求,加强对危险品的使用和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成为学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品规范化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5).

[2]宋彬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

[3]刘桂艳,张喜刚.实验室危险仪器设备安全规范化管理,2011,30(5).

[4]王金玲,谢劲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

[5]罗一帆,汤又文.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

[6]刘锡建,除箐利.化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26(5).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features on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ur strategies. From three respects i.e. equipment, people and process, it analy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Finally,it discuss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关键词: 机试;实验室;管理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laborator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43-02

0引言

高校的实验室是培养人才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技能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必需的一种能力。所以,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考试应运而生[1],如:学校组织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程序大赛”等等,同时,社会上也有些考试实行上机考试,如:某些行业的“职业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即将实行上机考试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种形势下,实验室的管理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机试”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1“机试”概述

1.1 什么是“机试”机试,也就是上机考试,指需要通过网络环境以及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的考试。大家所熟知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就有机试,也就是通过上机操作来考核考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机试”并不仅仅局限于考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如“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和“微软认证”等考试就是完全的上机考试,彻底实现无纸化考试,是考生在计算机上作答并通过计算机评分的一种考试形式。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机试”将会成为以后考试方式的一种趋势。

1.2 “机试”的特点

1.2.1 考试环境“机试”的环境涉及到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因为考试环境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考试系统已经由单机版发展成为了服务器/客户端的形式,因此,实验室需要配备更高级的微机,并组建局域网,在微机上实行多种操作系统的多分区模式,并需要设置专门的考试服务器,为各种计算机类以及需要微机辅助的各类考试做好准备。

1.2.2 上机试题跟传统的考试不同,试题的产生是随机的,“机试”的试题是在考生凭准考证登录后系统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这在试题环节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试题的泄露的可能。同时,“机试”的试题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背诵”考试,它考查的是考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实践的能力。而且,在对其他科目的考试中还同时考查了考生适应系统环境的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1.2.3 公平原则“机试”是现有的考试的形式较为公平的一种。因为它排除了人为的因素,虽然有题库的存在,但是在考试前没有人知道会考哪道题,而考生只有全面掌握了考点,才能通过考试,这是促进考生学习的一个原因。

1.3 “机试”存在的问题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试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而实验室在承担这种考试时,也增加了实验室工作的压力和复杂性。同时,在“机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3.1 考试设备与实验设备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各个机房是分开管理的,而高校中的实验设备更新和淘汰速度是不同的,在日常工作中这种差别并不大。而在考试中的设备就分为服务器、管理端以及工作站,这些计算机不仅需要符合考试要求的硬件设施,同时对考试中的软件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计算机的千差万别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在准备机试的过程中的复杂度,更增加了考试中的不确定的因素。

1.3.2 技术力量机试与普通考试不同,普通考试中的监考老师的职能是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发卷和收卷等等,不涉及老师的专业知识。而机试的监考不同,试题的发放、收卷等等一系列操作都是在服务器上完成,老师在监考的同时需要回答与考试试题无关的计算机操作问题,更关键的是,监考老师需要对考试系统非常熟悉,能及时处理考试中出现的计算机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知识。

1.3.3 网络安全问题现在的机试一般都采用C/S、B/S模式,无论那种模式,都需要有局域网和互联网。在有网络的情况下,病毒的防治尤其需要注意,特别是在考试中[2]。

1.3.4 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在考试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考试,只能依靠主考、网络员、考务管理员的经验来解决了。

1.4 应对策略

1.4.1 严格执行考试的相关规定各种计算机考试的有关文件与说明中, 对系统的安装及设置、考试中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应对策略都有详细的说明,考试准备和考试中要严格按章操作。

1.4.2 加强技能学习实验室的老师必须定期培训,掌握必要的技能,保证符合考试监考人员的要求以及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4.3 加强网络管理和安全机试主要有两种网络平台――局域网和互联网。在局域网平台方式下,考试主要以预防病毒为主, 截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作用,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在互联网平台方式下,考试时必须在连入互联网之前加入隔离层,绝对不能让机房的计算机直接连通外界互联网[2]。

2“机试”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

“机试”的过程实际上也反应出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过程管理再到实验室建设,都可以从这条链条上找到对应点。下面就结合“机试”谈谈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2.1 设备管理在考试中需要注意的设备问题,在日常的实验室设备管理中也同样重要。这里主要涉及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中,硬件管理的重心在于硬件的维护,主要是内存、主板电池、鼠标和键盘、硬盘、网卡和网线。

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维护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因为日常实验教学的缘故,会使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实验室一般安装还原卡来保护系统,它可以保护计算机的系统分区不会被人为的破坏,同时也能隔离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及时并且快速的恢复系统,这样大大减少了管理的复杂度。当发生问题时,只要重启计算机,就可以回到初始状态,同时,隐藏、备份分区也非常方便。二是制作一台毫无故障完全正常的备份机,利用这台备份机作为网络拷贝的发送端[3]。

2.2 人员管理“机试”中对人员有技术上的要求,需要考前进行培训,能在考试中发挥独立主导作用,做好考后的善后工作。同样在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上也需要一个年龄、知识、能力等结构合理的群体。再对现有实验室人员应该制定培养计划和政策,定期组织人员外出进修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这是对人员本身的要求。而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的人员应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专所长,对实验中心的各项工作都能了然于心,正常运行。

2.3 动态过程管理我们先来看一下“机试”的整个过程。“机试”的整过过程分为考前准备,考试中与考试结束。考试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故障,故障分为设备故障、网络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这三种故障的处理需要主考、网络员、以及考务管理员的协作。因此,在考前阶段就要进行人员的培训才能应对各种突况。而这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在考试制度与规定的框架下进行。其实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我们现在的实验室的管理也同样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就要从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入手。实验室的管理分为日常管理与学生上机管理。类似与“机试”的考前准备与考试中的阶段。在学生上机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设备故障、网络问题以及教学实验环境等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日常管理阶段对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最后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进行促进。实验室的管理与“机试”是相类似的,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全部的管理都应该在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下进行。

3“机试”与“教学”相结合下的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总的来说,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的重点以及难点是怎样利用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高效率的使用,并能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去总结、讨论和完善。

3.1 健全的规章制度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规章制度的建设永远是第一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只有具备了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2 加强“人”的管理在实验室的管理中,不仅要做好平时的使用、维修和设备档案的管理,还应该结合实验室的专业特色制定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做好对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因为仪器设备本身只不过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被动因素,而实验室教师才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主动因素。

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实验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让其参加到设备的日常管理中来,从根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琐碎繁杂,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与耐心,从实验室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数据都要重视管理与维护,要考虑的细致、周到。这样才能给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

作为实验室首要条件的实验队伍,实验管理队伍的培养必须要有合理的计划,组织现有人员外出进修、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保证实验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吸引和鼓励一批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工作。

3.3 合理先进的实验设备计算机学科日新月异,而作为专业实践基地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也应该保持:①设备的先进性。实验室采用的硬件、软件应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成熟的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和技术,并能满足和适应今后的发展变化。②可扩展性。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的配置应该考虑未来的扩充与升级,以满足计算机学科和网络的发展需要。③实用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计算机管理和网络要容易操作和简化管理。要选用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实现更多功能,避免设备过早淘汰[4]。

总之,在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中,我们要意识到建设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意识到管理更重要,要改变 过去“重建设、 轻管理” 的思想,培养出“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的意识。从过去的管理经验看,只有严格执行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芳.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0):302-303.

[2]魏念忠.计算机技能考试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08,(20):413-414.

加强实验室日常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5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of University

LIU Kang[1][2], ZHAO Yunxia[3], WANG Wan[4], SHEN Yuewu[4],SONG Guiqin[4]

([1] Tissue Engineering and Stem Cell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 Biological Treatment Center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4]Basic Medicine Schoo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novative society. While the laboratories are the place where the science carries out.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is issue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by the scientists and the manager of the laborator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alk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 hoping to help some one who engaged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university

物理学家冯端院士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一个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水平高低和工作状况好坏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①这足以见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从广义来讲实验室管理包括对实验室日常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常规试剂耗材,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随着国家对基础科研和教学投入的增加,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其中涉及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②③培养相关的科研人才。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点体会。

1 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制度,保证有章可循

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范的制度。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有多么高级,只要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建立与完善是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范围应该包括: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人员、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④同时还应该包括一些对外合作开放制度以及人才引进制度。在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很多实验室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现象,⑤因此要结合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⑥这样可以规范和协调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实验活动的行为准则,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在管理中,尽量做到“管而不死,用而不乱”为其准则,第一:在实验室中根据相关的物资管理准则将不常用的实验设备分类存放在保管室中,做好每台仪器的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对于常用的仪器设备,可以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过重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同时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修。

3 规范试剂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提高实验室安全

试剂药品是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这部分的管理可以严抓前、中、后三个环节。第一:试剂药品使用前的管理,我们采用了采购前严格申报的管理办法。实验课在开设前由专门的教师写申请交到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严格审核实验过程中各种试剂药品的使用,合格之后签字,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采购;第二: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记录试剂药品使用情况;第三:实验完成之后,严格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此外,对于一些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等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使用时需经过相关程序。

4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此外还包括培养科研人才。第一,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大部分对实验仪器和相关的实验技术不了解,因此需要实验室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仪器培训,介绍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学生较快的适应实验室的工作。第二,对于实验人员,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熟悉仪器设备的构造,实验的进度安排等,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另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让实验室人员接触比较新的实验技术,科研思想,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三,实验室组织科研人员以及愿意从事实验工作的学生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在会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大家共同探讨,想出对策,解决问题;就学生自己的实验进程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实验室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出实验建议;把学生的一些想法反馈回实验室,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5 建立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

过去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仅仅停留在手工书写,纸袋存储的管理层次上,存在着工作繁杂枯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日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网络化管理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试剂药品管理于一体,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实验室管理更系统,更透明,提高了是实验室的运转效率,利于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网络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⑦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及时获哪些是性价比高或使用率较低的仪器设备的信息。

总而言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繁琐但却重要,实行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在做好预防保护安全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管理以及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训。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讯作者:宋桂芹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3-12-15;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编号:2014-34

注释

① 冯端.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2.

② 刘永建.实验室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430:60-62.

③ 谢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上海大学试行全系统目标管理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5):129-133.

④ 车成祥.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与创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2-84.

⑤ 高杭.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及其发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4.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