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网概念;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电信运营商网络的重新整合和3G/4G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很多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这对高等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近年来众多高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大量地探索、改革与实践[1-6],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和成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TCP/IP协议栈,能够组建基于交换机/路由器的小型网络,也能够进行常见的网络配置、应用及维护,但他们普遍缺乏全局网络的意识,即大网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各种类型的网络及业务不断融合、重构,这使得大网概念在电信级网络运行中更加重要,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大网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立大网概念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涉及大量错综复杂的概念和新技术,对刚接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入门难,术语、概念多,理论复杂;课堂上可以理解,但很难留下深刻印象,理论和实践都没学好。虽然现

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但在真正的实践中,实验内容只是实际网络复杂情况冰山的一角。另外,学生已习惯平时从应用层面使用网络的简单感觉,一旦进入理论学习就觉得和自己想象的网络差异太大,不学还明白点,学了更糊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其问题在于没有把理论和实际紧密、有机结合,缺乏大网的概念。

所谓大网概念,就是要让人们了解其每天都在使用的互联网络是一张实实在在的网络,而不是一张虚拟的网络,它是由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小网从小到大组成的,任何两点之间的通信都由这张网络上的一条实实在在的物理连接承载,由构成这条物理连接的网络设备和链路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传送。从提供网络服务看,它是单一的虚拟大网;从解决网络问题看,它是庞大而复杂的物理真实网络。

建立大网概念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切入点。网络无处不在,大家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络,学生在没有接触本课程之前已形成了对网络的模糊概念,如果本课程教学一开始就从理论出发,学生自然会迷糊,并产生学习混乱和抵触情绪。因此,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网络谈起,之后,再引申到学生熟悉的互联网络Internet,告诉学生网络的电子邮件、QQ聊天等正是基于身边最小的网络,并开始不断互联、延伸形

作者简介:邵鹏飞(1978-),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宽带网络与网络控制。

成大网――Internet,正是因为大网的存在,电子邮件、QQ信息才能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然后,老师要告诉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是要研究这张大网是怎么工作的,比如构成大网的小网是怎么工作的,一个个小网是怎样组成大网的,数据在大网上是怎样传递的;在搞懂网络怎么工作后,就要了解怎么管理这张网、怎么用这张网。通过让学生建立大网概念的方式,淡化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头脑中模糊的网络概念变得清晰,同时,让学生明确网络到底研究什么,本课程学什么,应该掌握什么,学了之后有什么用。总之,建立大网概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建立大网概念是全局把握网络技术的需要。互联网络有两个层面:物理网络和逻辑网络。物理网络指构成互联网络的网络设备和线路,它是逻辑网络的基础。逻辑网络架构在物理网络之上,包括基于网络层次体系结构的网络互联方法和为网络应用提供服务的网络云的概念。大家都熟悉的是逻辑网络为网络应用提供服务的概念,比如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基于网络的网络游戏等,这些网络主要指逻辑网络。而物理网络和网络层次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研究和课程教学的重点。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从熟知的为网络应用提供服务的逻辑网络概念出发,提出网络云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网络云是怎样形成的,从网络云引出物理网络,从而建立大网的概念。有了大网的概念,逻辑网络和物理网络也就成为一体,学生就会对网络形成深刻的印象,整个学习过程就有了一个理论基点。

简单地看,网络技术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局域网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这两部分也正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核心。整个互联网络正是由一个个小型局域网和接入网通过网络互联技术互联而组成的。建立大网的概念,明确实际中的大网和理论中的局域网、网络互联的关系,就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握网络技术的全局,明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先要学好局域网的技术,然后学好将局域网互联组成更大网络的网络互联技术。从教学内容看,计算机网络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网络系统集成实践(基于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企业组网、局域组网、企业信息网络配置等)和进阶的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等。大网的概念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都是站在制高点,并贯穿始终。

建立大网概念是服务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就业形势来看,我们正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面临两个方面压力: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学生数量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能力缺失,其知识、能力、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全球就业市场看,以构建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的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服务型网络人才培养应以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强调“就业―可雇佣性”[7],以应用教育为特征,强调“有用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为电信运营商、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培养各种有用的网络人才。大网概念在整个互联网络的运行维护中是非常重要的,此时网络中的设备、小型网络、企事业网络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大网中的一份子,它们的网络行为也就成了整个大网运行状况的一部分,同样,大网中其他部分的运行状况也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它们的运行结果。架构在网络上面的各种网络应用更是与大网密不可分,在应用中,从通信源端到目的端的双向数据传输,完全是建立在大网中各个被选中的中间节点的双向路由选择上面,而且,基于网络的变化这些选择完全是动态的。只有建立大网概念,才能全面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重视建立大网概念,才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就业―可雇佣性”的服务型网络人才。

2建立大网概念的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开始时,如果既想给学生很好的入门知识,又想让学生建立大网的概念,教师就要在实际网络和理论网络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将学生从熟知的实际网络带到理论网络,因此,选用学生熟知的网络应用引出大网概念比较合适。描述大网概念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忌泛泛而谈,而要给学生塑造实实在在的大网形象,建立大网概念,比如可以选用电信经营的ChinaNet网络作为案例;二是切忌过多过深地谈论其技术,重点是让学生形成对大网的感觉和印象,对大网工作机制有初步了解。下面以网络QQ聊天为例,以电信ChinaNet网络为背景介绍建立大网概念的方法(以下的各个级别电信网仅指电信的数据网络)。

案例:大网概念――笔者在浙江万里学院4号楼213办公室与在美国的朋友通过QQ聊天,信息是怎样通过网络传过去的。

(1) 从身边的网络谈起。首先,我们给出4号楼办公网的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由此表明“我”的位置,其次,交代清楚主要的网络设备、网络结构和连线方法,指明这是用户接入层的网络,属于最低级的物理网络,同时,可说明这个网络的网速、容量等基本情况,这些内容同学们都很熟悉,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身边网络的概念。最后,我们向学生展示4号楼办公网通过大楼出换机接到校园网的情况,并提出问题:它的上一级网络是什么?很自然地,学生能回答出它是浙江万里学院校园网。

图1浙江万里学院4号楼办公网网络拓扑

(2) 上一级网络:校园网。首先,我们给出校园网的示意拓扑图(如图2所示),其中,1、2号楼及其他教学办公楼的办公网和4号楼一样,这些教学办公网通过校园网网管中心组成浙江万里学院校园网,其次,我们指出校园网管中心的位置、主要设备及校园网与大楼办公网在设备、网络结构、网络能力上的主要区别,向学生强调以4号楼办公网为例的每个教学办公网只是校园网的一个子网。最后,我们展示校园网通过出口路由器设备连到外部网络的情况,目前,该网是连到宁波市电信网,此时,我们也可顺便交代一下防火墙的作用及校园网可能有多个网络出口的情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校园网的上一级网络是什么。学生自然明白再上一级就是宁波市电信网。

图2浙江万里学院校园网拓扑示意图

(3) 再上一级网络:市电信网。首先,我们给出市电信网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3所示),重点指明学院校园网相当于宁波市电信网的一个接入用户,是其中的一个子网,而其他的大学校园网、企事业单位网络和下级区县电信网络跟万里学院校园网一样,都是市电信网的接入子网,通过市电信网管中心的路由器设备互联在一起,组成整个电信宁波市网。其次,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市网与校园网的最大区别是:校园网属于局域网范畴,一般属内网,可采用内网私有地址,而电信市网属于城域网,属于公网,只能使用公网地址。另外,电信市网的组网结构更加复杂,设备更加高级,网络容量更大。最后,指出宁波电信市网通过网管中心的核心路由器的出口电路接到电信浙江省网,继续接入更高层次的网络。

图3电信市网示意拓扑图

(4) 更高一级网络:电信省网。首先,我们给出电信省网(部分)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4所示),说明这个层次网络只是互联的设备更多、更高级、处理能力更强、速度更快,连接的网络更多、规模更大、更加复杂、带宽更宽,而连接方法并没有多大改变。其次,需要强调在这个网络中,电信市网只是省网的一个接入网、一个组成部分,而省网就是由一个个类似电信宁波市网的城域网络通过省网核心路由器设备互联而组成的。另外,在省网这个层次可举例介绍自治系统的概念。最后,指出电信省网通过省网出口设备接入电信全国网络,而且出口电路一般有多条,起业务分流和电路备份的作用。

图4电信浙江省网(部分)示意拓扑图

(5) 电信全国网。首先,我们给出电信全国网(部分)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5所示),指出这是最高级别的运营商网络,每个运营商,比如移动、联通等都有一张各种独立运行的全国网络。其次,向学生介绍在电信的全国网中,有三大一级核心节点:上海、北京、广州,以及二级核心节点:天津、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等,这些核心节点构成了电信全国网的骨干网络,需强调此时省网只是电信全国网的一个接入子网,一个组成部分,省网通过其核心出口设备接入电信骨干网络,全国的各个省网通过电信骨干网络互联在一起就组成了电信全国网络。可顺带介绍电信网络的国际出口、国际电路和海缆的情况,让学生获取更多的额外信息。最后,我们提问:电信全国网是最大的网络吗?还有更高级别的网络吗?

(6) 全球互联网:Internet。我们给出全球互联网(部分)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6所示)。这里仅需说明电信全国网代表中国的互联网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络通过国际电路互联在一起,构成全球的Internet。美国的国内互联网络是跟我国类似的一张网络,指明我在美国的朋友处在美国某个州某个区的某个办公楼里,他正在通过网络跟我QQ聊天。

图5电信全国网(部分)示意拓扑图

图6全球互联网(部分)示意图

(7)QQ聊天信息的传递路径。有了前面关于网络的充分介绍,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讲解我与在美国的同学的QQ聊天信息传递过程:我发给美国同学的信息从我所在的4号楼213办公室的电脑上发出,经4号楼办公网、校园网、电信宁波市网、省网和全国网,从电信的国际出口经国际电路到达美国国内互联网络,再逐级到达我同学使用的电脑,最后在QQ程序上显示出来。而我同学回复我的信息经过了一个相反的过程。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每一次信息传送都是基于这张大网上的一条传送路径,而这条传送路径由这张大网上实实在在的设备和线路经过路径选择后建立。同时,我们让学生想象这条路径上的任一设备或线路出现问题时,信息传递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去发现和查找网络上发生的问题。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现场操作路径跟踪演示,逐跳分析经过的设备IP地址,查询IP地址的归属地可判断每一跳处于哪个网络,从而核实上面分析的大网路径是否属实,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8) 总结。通过教学告诉学生QQ聊天与其他网络应用一样,都是基于这张大网,只有充分了解这张大网的工作原理、组网技术,才能解决实际的网络问题,并更好地利用网络,计算机网路就是研究这些内容的,网络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放到这张大网上。所以,这门课不仅仅是学点理论和实践知识,而是要通过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更好地解决这张大网上的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还有很多建立大网概念的方法,比如单机对等网络与跨越互联网络的点对点通信的类比等。从本质上讲,建立大网概念就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入浅出的把握,从浮于表面熟知的网络应用深入到网络内部,再回归到为应用提供服务的单一虚拟大网。

3结语

本文通过剖析大网的内部物理网络组成结构,反复强调子网和组成更大网络的概念,让学生对大网的形成和大网的结构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有了大网概念,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怎么开展,全局教学怎么安排。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出计算机网络课程必须关注的核心知识点,这就是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从网络体系结构讲到事实的标准TCP/IP协议栈,讲课和实践中可围绕大网概念重点讲解局域网技术和网络互联IP技术。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的问题:上述案例中的网络是根据什么原理互联在一起的(网络技术不同,设备不同,怎么能够统一的互联起来)?这些网络中的设备又是采用什么方法传送数据的?答案很明确,这就是标准的网络协议体系。而我们还要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必须是统一的标准?这个网络协议体系又是什么样的?对此,我们在讲解网络协议体系时,同样可以通过大网概念,并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网络问题的过程而总结出来,因为网络协议体系中的核心层、网络层指的正是我们所说的大网。

参考文献:

[1] 王绍强.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2] 刘彦保.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3] 李冠峰,王红艺,郑瑞娟,等. 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9):106-108.

[4] 陈智罡,方跃峰,李继芳. 合作性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1):136-139.

[5] 刘伟. 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 高等教育研究,2008,10(10):65-67.

[6] 方芸,高仲合,高博文,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91-93.

[7] 胡赤弟. 双重压力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 高等教育研究,2009,2(2):80-85.

On Network Awareness in Computer Networking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HAO Peng-fei, YANG Ya-ping

(Faculty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特点 现状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概念多,针对不同的概念应该有不同的教法,可结合模型、图像、多媒体,采用观察、对比手段来深化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和辨别概念的异同。数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立足课本,深化概念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同时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数学概念的特点

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反映的是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如“正方体”的概念,并不是指某一个大小,形状,颜色确定的正方体,而是这些具体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正方体的抽象,也就是排除了这类对象的具体物质内容(如大小、颜色、种类)。以后抽象出的量的关系和形式构造,反映的是这类对象数与形方面的内在的固有的属性。所以在这一类对象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数学概念对本质属性的刻画是非常严谨的,具有严密性和明确的规定性。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正因为抽象程度愈高,与现实的原始对象联系愈弱,才使得数学概念应用愈广泛,但不管怎么抽象,一个数学概念的背后有许多具体内容作支撑,高层次的概念总是以低层次的概念为其具体内容,而且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因此就整个数学体系而言,数学概念又是非常具体的。

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尽管教学大纲和新课标都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但现在许多教师仍然存在着“重解题技巧教学,轻数学概念教学”的倾向。有的教师还刻意追求概念教学的最小化和习题教学的最大化,并美其名曰“快节奏,大容量”,实际上是应试教育下典型的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这就使得许多学生也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认为概念学习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对概念的认识模糊;二是对基本概念只是死记硬背,没有透彻理解,只是机械的、零碎的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没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缺乏解题技巧的情况下,匆忙去解题,使得学生只会模仿老师解决某些典型的题型和掌握某类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三、强调概念,明确前提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这里明确指出了掌握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解题的错误多来源于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实质。

四、引入新概念,揭示本质

为了使学生对新的数学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用适当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而引入新概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从实际出发,引进新概念。数学概念的引入过程,首先由对实际事物或模型的感知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样引进新概念,学生不但容易理解概念,而且能够及时理解概念的应用。

(二)从已有旧知识引进新概念。在引入新概念时,必须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使新旧概念自然联系起来,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在学生已掌握的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地引入新概念。这样不仅使旧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由于学生明确了新旧概念的联系,他们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从已有的旧知识引进新概念,比如在讲反余弦、反正切、反余切概念时,把它们和前面所学的反正弦函数的概念进行类比;在讲扇形面积公式时,就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类比;在讲余弦定理时,可类比于两角和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来加强记忆。

(三)以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概念。例如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所作的贡献。

(四)动手实验引入数学概念。例如在椭圆定义的教学中,可改变教师画、学生看的传统做法,课前可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椭圆。学生根据自己画图过程,得出椭圆的定义。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定义中的长轴长大于焦距的长这一条件留下深刻印象。

(五)以实际背景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例如:教学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之前,先提出几个实际问题:①教室内直立的墙角线和地面的位置关系是什么?②阳光下,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所成的角度是多少?随时间的变化,影子的位置会移动,而旗杆与影子所成的角度是否发生改变呢?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B的直线位置关系又是什么?所成的角为多少度?

(六)以直观对比引入数学概念。这可以给学生直接、鲜明的印象,然后再把它抽象化为理论,如立几中讲棱锥、棱台等概念。

(七)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适时地引入新概念。主要是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造成知识冲突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五、讲清概念,加深认识

概念是人的头脑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的产物,概念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质变,而讲清概念的方法是实现质变的手段。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揭示概念的本质:(一)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然后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得出新概念。(二)强调概念存在的条件。(三)对于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比较的方法便于突出概念的属性。(四)数形结合和使用教具,有助于形成鲜明的概念。

六、巩固概念,掌握运用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范文第3篇

一、生物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

生物核心概念,也被称为重要概念或者关键性概念,是生物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的定义、原理、结论等知识的统称。虽然核心概念看似一种广泛性定义,但是其内涵却非常复杂和丰富,很多核心概念都是囊括了很多生物知识。例如“光合作用”就是核心概念,其详细地解释了植物的能效转化关系,体现了核心概念的作用。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可以掌握一套较好的学习生物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生物学现象和理论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而提高生物学习水平。

二、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现状

1.核心概念教学手段过于单调

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有很大不同,其讲解方式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要区分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的关系。但是,在很多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却过于单调和粗糙,尤其在教学手段方面欠缺较大。有的教师比较忽略核心概念的讲解,只是粗糙地将概念简要剖析,之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传授给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方法,也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将核心概念与一般知识相结合,从而造成学生概念虽然记得牢,但是对核心概念的应用以及知识结构的延伸完全没有掌握,进而忽略了核心概念教学的作用,无法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2.核心概念教学延伸度和实效性不够

随着生物教学体制的改革,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也进行了革新。传统的核心概念体系,虽然看似比较枯燥,但是其内涵非常丰富,概况知识也非常全面,教师经常通过相关的背诵、测试等方法来巩固学生的核心概念知识,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比较牢固,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比较守旧;而对于新改革的核心概念体系,其沿用了过去很多有用的核心概念,又加入一些新的核心概念,使得知识体系更为全面,学生了解的内容也较多,其教学方式也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但是这种新的核心概念体系却缺乏一些知识延伸方面的教学,还缺少一些实效性的理解教学,使得学生生物学习水平提升较慢。

三、提升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丰富核心概念教学内涵,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升

核心概念教学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主要手段。教师应该重视核心概念的讲解,即要将每一个核心概念进行充分、透彻的剖析和解释,从而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真正内涵,教会学生利用核心概念来联系其他知识,从而懂得利用核心概念来解决问题,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稳定的生物知识结构,使得核心概念成为生物知识相互关联的纽带,将死记硬背性的学习变为灵活理解性的学习,从而保证学生既掌握更多的核心概念,又提高了思维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获得提升。

2.整合新旧核心概念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生物核心概念的改革是推陈出新,更是为以后的改革提供证据和经验。对于传统的核心概念,我们不能全部摒弃,应该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核心概念,进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得到稳固和提升;而对于新改革的核心概念,教师也不能完全地尊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核心概念与学生水平相结合,利用核心概念来带动学生的生物知识形成构架,以及促进学生将其与其他生物知识进行延伸和融合。通过核心概念教学,使学生不断地提升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水平和理解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核心概念教学,只有通过核心概念教学,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物学领域,才能让学生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稳定的生物学知识架构。学生的能力是与核心概念教学分不开的,而实施核心概念教学,更是有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启发和发展,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生物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必须掌握的知识,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概念,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学习水平提升,促进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概念;探究;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01-0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教学历来在数学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

1.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数学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一般的说,一个特定的数学对象,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该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而可变的性质则是非本质属性。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它确定的含义以及所确定的对象范围,这就是说数学概念是由它的内涵和外延组成。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称为这个概念的内涵.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事物。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在质的方面的反映。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称为这个概念的外延。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是概念在量方面的反映,说明概念所反映事物的范围。

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给定一个概念,意味着就确定了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遵循着反变关系,即当概念的外延集合缩小,就会得到概念内涵增多的新概念;反之,当概念的外延集合扩大是就会得到概念内涵减小的新概念。

2.在体系中掌握概念

掌握概念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需要把概念放到一定的体系中去考察、认识。这个体系结构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存在于客体的知识体系结构;二是指存在于主体的认知结构。从整个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去掌握概念就是把概念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就是讲授一个数学概念时,首先弄清楚它需要怎样的基础,其次是学习了这个概念以后又为谁服务。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弄清概念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该用多大的力量;可以为后继概念的学习扫清障碍,对用到的前面的概念进行复习;把概念与完整的知识结构联系在一起可以加深理解。

3.注重概念的引入

概念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到有必要学习这个概念,这就是要重视概念的引入,但这种概念的引入并非轻而易举的,常常要费一番周折。

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知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引入。如"圆"概念的引出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

4.注重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就人类认识来说,概念形成是一种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在教学条件下,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方式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提出各种假设加以验证,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再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之中,并用符号表示概念形成需要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条件,其内部条件是学生积极地对概念的正反例证进行辨别,其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学生就是通过对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反应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不断地选择,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

为达到数学概念学习的要求,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学生用概念形成方式学习概念。概念形成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抽象,通过对正反例证的不断辨析,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

这就告诉我们,导致学生思维结果的思维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也是数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方法,应该把观察与实验,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化,概况与特殊化,猜想与反驳这些思维活动的方法贯穿于教学之中。

5.注重概念的意义

数学中,一切概念的意义是第一位的,而且数学概念的意义是确定而无歧义的,这必然要求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使学生获得明晰的概念意义。数学概念的明确要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考虑。

5.1 明确概念的内涵。数学概念总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由弱抽象形成,或者经由强抽象形成,其间所涉及对象的相互关系都是纯粹数学意义上的;其次,数学的概念总是用数学自身的语言描述,数学语言不仅符号化,而且精确简练。所以教学时教师要阴道和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意义,要注意两点;

第一,明确包含在定义中关键词语的意义。数学概念的定义很严格,一些关键词少了或多了都会发生歧义。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去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第二,对概念中的有些词语作必要的概况。数学概念的定义十分精练,所以构建概念的意义后,还应该对概念中的词语作必要的概况,进行进一步的同化和编码,对一般情形做规律性的认识。

5.2 明确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决定了概念的外延,但是对概念外延的清晰将有利于辨析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防止概念的非本质泛化,促进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第一,概念的例子和概念属性的例子。教学中是学生了解概念外延的通常方法是举出符合概念意义的例子。

第二,构建概念体系。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把所获得的概念及时地纳入到概念体系中秋,从而明确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数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换教材中干扰教学的例子,大胆删去脱离实际的概念运用,以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创造和体验,达到认知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新编数学教学论》,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概念和大概念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有效;现状;对策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线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的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含

义,一旦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早已迫不及待地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将数学概念置身于现实生活背景中去引入和理解

教学数学概念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在教学中新概念的特征性质能在我们生活中找到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

使学生在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熟悉的事物,像教室、包装盒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物的特征。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一对面可以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积相等,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完全一样,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每条棱长都相等。并能清楚地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区别,最后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

(2)以新、旧概念的关系并辅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一些关系,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已掌握的旧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如,在学习“分数意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分面包的生活情境,出示问题:2块面包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1块面包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怎么表示结果。又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教师先呈现已学过的数学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这些图形的周长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再出示圆,引导学生对圆的了解,对圆的周长的理解。教师提问:圆与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怎样确定圆的周长?

2.概念的形成需经多次反复

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为此,教学中可采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1)对比与类比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其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又有区别。如,数与数字、数位与位数、奇数与质数等。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及时把它们加以比较,以避免互相干扰。比如,学习类比之后,可以用列表法设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的习题,从中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是一个关系式”的区别。

(2)运用演示、操作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概念还是图形特征、性质的概念都非常抽象,因此,教学中更要加强演示、操作,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等具体操练,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从而抽象出这些概念。

3.数学概念的运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那么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得到巩固,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深化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

总之,概念教学的各阶段不能截然分开,引入后要紧接着形成,形成后要及时巩固,巩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时又要为概念的发展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奠宙.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