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1篇

2011~2012年根据省、市站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按照省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示范区方案要求,我站认真安排并实施了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试验。建立了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示范区,通过一年来示范,展示了植保新技术,特别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方面的作用,配合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农民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素质和对各种病虫草害的最佳防治时间得到了掌握。具体如下:

一、示范地点及内容

1.示范地点

淮阳县省级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地点设在淮阳县白楼乡刘楼行政村,示范区总面积为5000亩。示范区为高产灌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两合土),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小麦品种为当地主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郑麦366),该示范区交通方便,利于领导、群众指导和观摩。示范区内设立2000亩核心示范区和2亩的完全不防治区,其它为辐射带动区;示范区相邻麦田为农民自防区。

2.示范内容

核心示范区由植保部门直接管理和操作,实行新植保机械化全程统防统治。严格按照了淮阳县《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进行,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当病虫草害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并尽可能做到最佳施药时间科学用药、混合用药、综合用药,一喷多效。同时,加强水肥管理,尽可能采取一些促长增产措施,使综和防治技术发挥最大作用。

二、具体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今年全县麦播面积将达133万亩,目前全县小麦生产已进入高产水平,但是在整个生育期,小麦会遭受多种病虫草害的危害,对小麦的品质及产量影响较大,因此抓好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是创建我县小麦超高产水平的关键性技术举措。在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进一步优化全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着眼于与农艺措施和机械作业的结合,重点增加绿色防控技术,节本增效、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明确防治对象,普及防治技术,并根据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防治工作:

1.播种期

播种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抓紧抓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确保小麦苗齐、苗匀、苗壮,一播全苗,压低病虫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为实现全程控制和夺取明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今年麦播期示范区小麦病虫害防治对象主要有小麦的传土传病害(全蚀病等)和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同时兼防小麦锈病、白粉病、麦蚜等,压低其越冬基数。核心示范区在防治技术上首先加强了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的传播和蔓延。其次加大了农业防治技术措施的落实,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做到了适时播种、合理播量、深耕细耙、配方施肥、压低病虫基数。最后采取了种子包衣拌种技术,核心示范区每亩用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20ml加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进行种子包衣,同时用70%吡虫啉30ml进行药剂拌种,(每亩播量10kg)有效预防了小麦早期的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及地下害虫和小麦前期的蚜虫等,辐射带动区指导农民应用种子处理技术,农民自防区表现主要是重虫轻病,使用药剂“多、乱、杂”,多数使用单一的杀虫剂,忽视了小麦病害的预防工作。

2.返青期

施药时间和温度是防治麦田杂草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小麦纹枯病防治的最佳时期,今年由于前期气温较低,核心示范区在2月21号组织小麦核心示范区群众对杂草进行了统一防治,用车载式作物喷杆式喷雾剂进行了统一防治,县委、县政府、农业局高度重视,有主抓农业副县长、农业局局长、各乡镇主抓农业副职参加的现场观摩会,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今年气候条件和杂草长势,2月21每亩用15%噻吩磺隆15g与12.5%烯唑醇20g进行了一喷多防,由于科学使用,保证了今年核心示范区的小麦防除效果,防止药害发生。

3.拔节到抽穗期

拔节期重点抓好了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和麦蜘蛛的监测防控工作。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制定一套的防治方案。对达到防治指标的麦田科学进行药剂防治。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查治工作,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 搞好病害的早控。4月9日每亩用2.5%氯氟氰菊酯100ml加25%戊唑醇20g进行了防治,根据病虫发生的种类和程度,统筹兼顾,科学配方,混合作业,综合防治,达到了一喷多效的防治效果。

4.扬花灌浆期

这个时期是小麦病虫害的突发时期,也是我们监测的关键时期,受异常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农作物各种病虫害发生日益频繁,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受气候影响比较大,我们随时观察天气变化情况,根据天气预报4月21日我们组织核心示范区群众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统一防治,每亩用 25%氰烯菌酯100ml加10%吡虫啉20g进行了防治。

三、示范区工作成效

1.不同类型示范区防病治虫除草效果

示范区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准确测报,科学指导,加之示范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对小麦草害防效分别达90%、85、1%和82%,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分别较农民自防区提高8%和3.1%,同时核心示范区较辐射带动区提高4.9%。

1.2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的综合防效平均分别达92%、90.1%和85.2%,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分别较农民自防区提高6%和3.9%;同时核心示范区较辐射带动区提高0.9%。

1.3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达91.2% 、89.1%和85.2%,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分别较农民自防区提高6%和3.9%,同时核心示范区较辐射带动区提高2.1%。

2.不同类型示范区产量三要素及增产效果

2.1三要素比较

2.1.1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和完全不防治区小麦亩穗数分别为38.8万、37.2万、36.9万和31.2万,分别较完全不防治区多7.6万、6.0万、5.7万,亩穗数增幅明显。

2.1.2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和完全不防治区小麦穗粒数分别为37.2粒、36.9粒、35.4粒和30.9粒,分别较完全不防治区多6.3粒、6.0粒、4.5粒,穗粒数增幅明显。

2.1.3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和完全不防治区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2.3克、41.2克、40.3克和39.2克,分别较完全不防治区多3.1克、2.0克和1.1克,千粒重有所提高。

2.2增产效果比较

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农民自防区和完全不防治区平均每亩产量分别为519.0kg、480.7kg、447.5kg和321.2kg,分别较完全不防治区亩增产197.8kg、159.5kg和126.3kg,增产率分别为61.6%、49.7%和39.3%,增产显著;其中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平均亩产分别较农民自防区增加71.5kg和33.2kg,增产率分别为16.0%和7.4%,增幅明显;核心示范区比辐射带动区平均亩产增加38.3kg,增产率为8.0%。增产效果显著。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2篇

一、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协调有序建设。该项目资金指标下发后,局主要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按照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对项目建设实行分工负责制,对组织实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按照《省农业防灾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规范实施内容,加强工作督导,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为加强项目组织管理,针对草地贪夜蛾防控成立由相关站室及各镇街园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技术培训、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指导等,并全程指导项目执行。

(二)制定实施方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省、市项目实施要求和小麦病虫害及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局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小麦病虫害防治资金采购高线低毒低残留农药氯氰菊酯和戊唑多菌灵,支持项目区舜王、密州、贾悦、枳沟、相州、石桥子、百尺河、辛兴、林家村九处镇街(园区)种粮大户,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针对草地贪夜蛾防控农药选定采用农业农村部推荐品种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监测设备(性信息素诱捕器533套、经协调厂家共设置诱捕器600套)购置、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治宣传明白纸15000余份。因防控形势严峻时间紧、任务重采用自行采购的招标方式,制定市2020年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严格招投标程序。根据实施方案,实施单位负责采购审定的药剂和飞防作业。通过第三方公司挂网,组织公开招标等程序,通过询价于5月18日确定中标单位。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标单位市中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地贪夜蛾防治中标单位市盛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项目示范区开展情况

(一)项目示范区建设情况。按照项目要求,小麦病虫害防治采购农药5%氯氰菊酯乳油(16224瓶)80%戊唑·多菌灵(100000袋)

重点支持九处镇街(园区)种粮大户,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11.6224万亩,同时进行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治宣传发动,印刷并发放技术明白纸20000余份,技术指导到地头,到社区宣传栏。通过购置智能虫情测报灯及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成虫,密切监测虫情发生动态。8月23日在辛兴镇西公村社区崔家庄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同日在密州街道社区发现幼虫危害,陆续在百尺河、林家村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共计540亩。迅速组织应急防控,以发生地块为中心(重点是晚播玉米田)进行了辐射防控,组织无人机40架次,在九个镇街、园区进行重点防控和辐射防控,完成飞防作业面积4.58万亩。有效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爆发危害。

(二)项目统防统治开展及成效。我们广泛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针对我市小麦病虫害,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严峻形势,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预防防治与“点杀”辐射防控相结合的防控手段。有效预防控制小麦病虫害及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全面提升重大病虫疫情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病治虫水平,有效预防控制草地贪夜蛾疫情发生扩散蔓延危害,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项目宣传和指导。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技术培训以及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农业部门及时提供病虫发生信息,《市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方案》、《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方案》指导防治作业。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3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树立既快又好的科学防灾思想,突出重点作物、重大病虫、重发区域、细化措施,加大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工作力度,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集成技术,推进统防统治,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主要任务: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三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均衡发展,每县不少于50个,同时建立面积不小于5000亩的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防治示范区。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专业化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周边区域下降20%,防治成本下降20%,生物农药使用率达到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药剂使用率达到100%。

具体目标: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防治平均效果达到85%以上。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8%以内,小麦纹枯病病茎率控制在10%以内,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内;玉米螟虫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内;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花生蛴螬每平方米控制在4头以下;玉米螟虫防治效果达85%以上;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工作时间

为及时掌握农作物病害虫情,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按以下时间进行监测。

(一)午季作物

小麦纹枯病、麦圆蜘蛛、小麦蚜虫从3-5月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3月份;小麦赤霉病从4月-5月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中下旬。

油菜菌核病虫从3月份调查叶病株率,4月初-5月上旬调查茎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3月下旬至4月上旬。油菜蚜虫于3月-4月期间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下旬前后。

(二)大秋作物

水稻二化螟于4月下旬至5月份、6月下旬至7月份两个关键调查期,包括秧田卵块调查,大田枯心率、枯鞘率调查,防治时间抓住5月下旬、7月中下旬两个时期。水稻纹枯病从6月-8月份调查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的关键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于6月-9月份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两个关键期。

棉花于5月期间进行苗期病害调查,从6月-8月期间进行棉蚜、棉叶螨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份,棉铃虫从6月-8月份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8月份。

花生蛴螬于7月份挖兜调查2-3次,根据虫情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螟从6月初开始,做好春、夏玉米的调查,根据虫情抓住喇叭口期进行防治。

(三)蔬菜

根据近几年来的观测,蔬菜病虫害的种类较多,重点要抓住以下5种虫害的调查和防治指导:菜青虫和菜蚜要抓住5月1日-6月30日和9月1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小菜蛾要抓住5月1日—6月20日和9月10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红蜘蛛的主要时间段是4月20日-8月30日,甜菜夜蛾的主要时间段是6月20日-8月30日。

对以上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每周市、县站要对全市进行普查,点、面结合对全市的病虫害发生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具体防治时间,落实好防治。

11月底完成年度防治工作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为完成年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确保防治效果,全市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信息通报

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真正做到虫情及防治技术家喻户晓。

(二)强化技术指导

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市、县(区)植保部门要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础、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引导农民选用科学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充分展示综合防治技术效果,提升农业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三)建立示范片,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

今年在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季节,要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召开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现场会,每个县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5000亩,同时抓好面上辐射带动,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确保专业化防治目标实现,切实提高防治到位率。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创新防治机制,大力推广县杨庙镇豸铺村机防队和丰乐镇新仓村、严店乡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防治队、植保协会、植保合作社等多种专业化防治组织形式,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我市仍将出台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购置植保机械的奖补政策,以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充分作好防治物资准备

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预测好所需农药品种及数量,提前与农药、药械供应企业衔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备足防治所需物资,各地要提前制定重大病虫防治药剂的统一供应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购药,统一防治。对突发性病虫害,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及时调动植保机防组织,依照植保部门推荐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组织各村、组统一购药,按批发价格统一供给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进行统一防治。确保各项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展开。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麦;灰飞虱;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88-01

灰飞虱是近年来淮安市楚州区小麦上的常见害虫,已同麦蚜虫一样成为麦田的常规害虫,灰飞虱对小麦的危害表现为3种[1-2]:一是直接刺吸危害,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多,严重时造成“冒穿”倒伏,如2008、2009年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的成摊枯死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二是间接危害,通过灰飞虱传毒引起小麦病毒病,如小麦条纹叶枯病和小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一般在冬前或早春开始发病,病株生长停滞,分蘖增多,叶色浓厚,最后逐步死亡,小麦条纹叶枯病症状同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相似,一般在抽穗以后表现症状,心叶发黄,叶脉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抽出的穗子颜色淡黄,无法灌浆;三是通过灰飞虱排泄蜜露造成煤污,俗称“煤黑穗”,小麦穗子发黑,品质下降,如2009年水稻后期灰飞虱大发生,许多麦穗发黑,表面有一层霉层即为飞虱危害形成。

多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是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兼治麦田灰飞虱,防治药剂和时机大多不恰当,再加上“治虫控病”和“治麦田,保秧田”的策略,防治效果多不理想。近年来,由于气候及播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麦田稻飞虱的发生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直接威胁,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其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1麦田灰飞虱发生特点

灰飞虱在完整的稻桩上越冬,冬季和春季其数量平稳;4月下旬,越冬代灰飞虱羽化,大量繁殖,危害加剧;5月上旬,进入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达到最高虫量;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1代成虫,小麦黄熟前至收获完毕为其迁出期。

由于当地粳稻均为直播且生育期较长等,小麦播期也相对较迟,免耕麦和稻套麦面积较大,这类田块免少耕,越冬代灰飞虱的死亡率较低。据淮安市楚州区植保站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2011年1代灰飞虱的虫口密度分别为371.7、543.6、571.5、984.6、1 116.0、1 051.2头/m2,呈逐年上升趋势,个别灰飞虱发生严重田块虫口密度甚至达3 600~4 500头/m2。

2麦田灰飞虱的防治时机

越冬若虫往往在稻桩基部和土缝中栖息,位置隐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的“药肥混喷”时期,越冬代往往已羽化成成虫甚至进入产卵期,不是防治的最佳时机。5月上旬后期至5月中旬前期(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此时大部分卵已经孵化,栖息部位上升,接触药液的几率增加,虫龄结构以低龄为主,抗性最差,是麦田灰飞虱最为有利的防治适期。

3麦田灰飞虱的防治药剂与方法

根据综合使用效果、使用的简便程度来看,以往使用的吡虫啉、噻嗪酮及其复配剂、敌敌畏等都不是理想的药剂。2011年进行吡蚜酮防治麦田灰飞虱的试验,结果显示:在联盟村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60 g/hm2,对水600 kg/hm2,防效达81.82%[3],若加有机硅15包/hm2,防效可达90.91%;在利民村用25%吡蚜酮悬浮剂360 g/hm2,加有机硅15包/hm2,于4月28日用药1次,药后6 d平均虫量仅为159.75头/m2,常规防治田的平均虫口密度达846.00头/m2,用药2次(间隔7 d)的田块最终平均虫量压低至60.03头/m2,而常规防治田的平均虫口密度高达2 007头/m2。

吡蚜酮因其毒理的特殊性,不仅对1代灰飞虱的防效较好,对成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可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是防治麦田灰飞虱的有效药剂[4-5],所以应遵循“治麦田,保当代,控虫源”的策略,重点在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大面积使用吡蚜酮加有机硅,但吡蚜酮用量不得低于300 g/hm2。也可使用10%唏啶虫胺乳油450 mL/hm2进行防治,可以大幅度压低麦田灰飞虱虫量,防治时注意加大用水量,以便让药液充分接触到虫体增加药效,控制麦田灰飞虱的种群数量,从而显著减轻1代灰飞虱对小麦的危害,进而减轻稻田和玉米田的防治压力[6-9]。

4参考文献

[1] 朱桂梅,潘以楼,何东兵,等.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00-102.

[2] 朱桂梅,何东兵,杨敬辉,等.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J].江苏农业科学,2011(1):153-154.

[3] 张守成,徐加健,潘宁,等.吡蚜酮等杀虫剂防治麦田灰飞虱效果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0(3):91,134.

[4] 刘宝法,冯长德,张维根,等.麦田灰飞虱发生与药剂防治调查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34.

[5] 郭吉山,周晓燕,朱训永,等.25%吡蚜酮粉剂对小麦田灰飞虱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09(4):35-36.

[6] 沈静,吴文军,黄越.25%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防效探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9(2):29-30.

[7] 化占勇,周君,方利民,等.复配制剂50%敌・仲EC对小麦灰飞虱的防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1(3):131-132.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沈丘县小麦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2016年是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文章根据其危害特点总结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实现小麦高产及其他地区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症状;防治措施;河南

沈丘小麦赤霉病又名红麦头、烂麦头、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多分布于半潮湿和潮湿的区域,尤其是气候湿润多雨的地区。小麦从幼苗到抽穗期间均可受害,主要引起秆腐、起苗枯、穗腐、茎基腐,大面积发生时期会导致小麦严重减产。沈丘县地处豫皖交界处,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农作物产量较高,病虫害发生也较重。2016年是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沈丘县植保站根据病害情况通过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化除化控、病虫防控等技术措施进行防治。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当,将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1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特征

小麦生长生育期都可被赤霉病菌感染,引起穗腐、苗腐、秆腐等症状。最常见的是穗腐[1],表现是半穗或小穗腐或整穗,主要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侵入,到灌浆乳熟期表现出穗腐症状。初期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散到整个小穗上,气候潮湿时,小穗颖片基部处出现粉红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穗枯白,不产生霉层症状[2-3]。苗腐是由于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的侵染所致。首先是穗芽变褐色,然后是根冠腐烂,轻者病苗变黄、瘦弱,重者导致死亡,湿度大时枯死苗会产生粉红色的霉状物。茎基腐从幼苗期成长到成熟期都可发生,麦株组织基部受害后变褐腐烂,直至全株枯死。秆腐病常发生在穗下的第1节或者第2节上,初在叶鞘上时会出现水渍状的褪绿斑点,后扩展成为淡褐色到红褐色不规则斑点或向茎内逐渐扩展,严重时会造成病部以上枯黄、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4]。

2小麦赤霉病防治现状

2016年,沈丘县植保站进行了小麦超高产示范建设,示范区共13.33hm2,种植小麦优良品种2个,其中周麦28为8.67hm2、豫麦158为4.67hm2。通过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化除化控、病虫防控等技术措施,在大灾之年小麦产量仍然达到9262.5kg/hm2,较试验田周边群众小麦平均增产3750kg/hm2左右。在诸多管理环节中,尤其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由于采取措施得力,防治方法得当,防治及时,在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据调查,全县发病率平均在30%左右,最高达60%以上)将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2]。

3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3.1注重预报

沈丘县农科所与植保站协作,共同做好小麦各种病虫害的调查工作,根据其发生动态,及时制定防控方案。特别是气象预报4月中下旬及5月上旬阴雨天较多,有可能造成赤霉病大发生后,迅速备齐农药、药械,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3.2预防为主

在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中突出一个野早冶字。小麦拔节期早防纹枯病、麦蜘蛛,抽穗期早防赤霉病、蚜虫,灌浆期早防锈病、叶枯病。

3.3综合施药

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最佳时间掌握在小麦齐穗期,注意在扬花期前、下雨前喷药。喷药时要均匀喷施小麦穗部,掌握好用药剂量。每隔6d喷1次。

第1次用药在3月20日小麦拔节期,60%多窑酮1.2kg/hm2+2.5%氯氰菊酯乳油1050mL/hm2,茎基喷施,防治纹枯病与麦蜘蛛。第2次用药在4月10日小麦挑旗期,用12.5%戊唑醇600g/hm2+32.5%苯醚窑嘧菌酯150g/hm2+10%吡虫啉450g/hm2+磷酸二氢钾1500g/hm2,兑水均匀喷施于茎叶,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苗蚜和预防赤霉病。第3次用药在4月19日小麦齐穗期,用60%多窑酮1200g/hm2+华孚爱农肥300g/hm2+4.5%的高效氯氰菊酯750mL/hm2喷施叶穗,防治穗蚜与预防赤霉病。第4次用药是在5月6日小麦灌浆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00g/hm2+10%吡虫啉300g/hm2+磷酸二氢钾1500g/hm2喷施,防治叶锈病、叶枯病和抗干热风。

4结论

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多雨、大雾、低温、寡照是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在此天气条件下施药不仅困难重重,而且防效低。宜采用拉杆式喷雾机人工操作,利用天气放晴的时机抓紧施药,并在药液中加入有机硅助剂,增强药液的展着能力,起到很好的防止雨水冲刷效果。总之,在对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应做到预防为主,提高预报准确性,并结合合理的药物防治,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生。

5参考文献

[1]窦立中.浅析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0(9):27.

[2]张洁,伊艳杰,王金水,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1):24-28.

[3]黄龙兵,丁蕾,王昕.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