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一、土壤处理

在蛴螬、蝼蛄、金针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取土壤处理进行防治。方法是:每667平方米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千克,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2.5千克在犁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用量250毫升,对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配成毒土使用。

在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可用林丹粉进行土壤处理。20%林丹粉每667平方米用量0.5~0.75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于犁地时施用。此法可兼治地下害虫,非吸浆虫发生区不得使用。

二、药剂拌种

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农药与水、麦种的比例为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麦种)拌种,50%辛硫磷乳油、50%一六零五乳油、50%甲胺磷乳油按1∶50∶500拌种。

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对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小时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

在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严重流行区,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1千克兑适量水拌麦种100千克,还可兼防麦蚜、灰飞虱。

三、冬小麦综合拌种技术

对小麦黑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三种混合拌种,具有防病、治虫、增产的综合效应。小麦“三拌”的用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然后拌增产菌或小麦专用微肥。拌后的种子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

四、使用包衣种子

包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成膜剂等配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包衣新产品。小麦良种包衣,可有效的综合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并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五、种传或土传病害及苗期锈病、白粉病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25-01

一、防控策略

我乡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技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小麦抗(耐)病虫品种和标准化栽培为基础,科学防控抓关键。坚持要突出重点,进行分区治理,采用因地制宜以及分类指导等原则,在面对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生态环境,根据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重点病虫和次要病虫的特点,采取有利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小麦产量以及品质的安全。

二、要病虫害防控措施与防控效果

1.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与防控效果

首先,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选用耐病的品种。在病害常发的区域内,要因地制宜,所选用的品种应该高产优质,并且耐病。将容易感病的品种淘汰。其次,要加强品种的栽培以及管理。要适当平衡施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最后,主动用药物进行预防。

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我站5月16日调查,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农民自防区平均病穗率分别为0.00498%、0.00735%、0.02427%,核心示范区、辐射区较农民自防区平均病穗率分别减少9.8%、7.0%;平均病指分别为0.00125、0.00184、0.00609,核心示范区、辐射区较农民自防区平均病指分别减少78.1%、69.8%。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2.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与防控效果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合理用种以及密植,合理施肥,控制小麦旺长。一定要加强小麦田间的管理。其次,在播前要进行药剂种子处理。最后,在适当的时期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我站4月27日调查,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农民自防区平均病株率分别为21.2%、28.7%、35.4%,核心示范区、辐射区较农民自防区平均病株率分别减少40.1%、18.9%;平均病指分别为6.2、8.4、10.5,核心示范区、辐射区较农民自防区平均病指分别减少41%、20%。纹枯病防控效果显著。

3.小麦吸浆虫防治与防控效果

最主要的关键环节就是抓好蛹期撒毒土以及成虫羽化初期喷药等防治,将成虫羽化以及产卵数量控制到最低,尽可能的减少危害。首先,选用的品种要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其次,要在蛹期进行防治。最后,成虫期进行防治。

小麦吸浆虫防控效果:4月22-25日进行的“一喷三防”兼治吸浆虫。我站4月27日网捕成虫调查,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农民自防区平均十复网成虫分别为2.125头、8.25头、14.25头,核心示范区、辐射区较农民自防区平均十复网成虫分别减少85.1%、42.1%。防控效果非常显著。

4.小麦穗期蚜虫防治与防控效果

严格遵守以及把握防治的指标,如果在田间,百株蚜的数量达到了500-800头时,益害比低于1:150头时,可以选用啶虫脒、抗蚜威、吡虫啉等药剂喷雾进行防治。在小麦穗期病蚜虫病发生时,要采用“一喷三防”措施。

小麦穗蚜防控效果:我站5月2日调查,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农民自防区平均蚜穗率分别为48.3%、67.7%、72.4%,核心示范区、辐射区较农民自防区平均蚜穗率分别减少33.3%、6.5%;平均百穗蚜量分别为145.7头、241.2头、307.9头,核心示范区、辐射区较农民自防区平均病指分别减少52.7%、21.7%。

三、专业化防治措施推广

1.“一喷三防”措施

从小麦的抽穗期到小麦的灌浆期是多种病虫交织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要选用针对不同病害的杀菌剂、杀虫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进行合理的混合使用,从而达到“一喷三防”、节省成本增加产值的目的。

2.药剂种子处理措施

要以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为重点,兼顾其它病虫害,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法、防治措施,采用集中连片向前的推进方式。药剂种子处理措施中,所用药剂是: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虫啉;三唑酮;戊唑醇;噻虫嗪;辛硫磷等,在使用时,要严格把握拌种或包衣使用的药剂量以及时间等,以防止小麦发生药剂的危害。

3.早春预防措施

早春预防措施,就是要实施带药侦查的方法,针对条锈病采取“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策略,进行统一防治,坚决控制危害。

4.关键季节气病害预防措施

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主要针对赤霉病,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南部地区等危害较大的地区,要在小麦抽穗扬花的初期,进行专业的喷药预防。

四、主要的工作措施

首先,要将防治指导进行强化。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专家指导等活动,在进行防治的关键时刻,可以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入到小麦田地,现场指导,指导群众科学开展防治。防治工作要层层展开,将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针对暴发性强和大区域流行性病害,那么广泛的宣传工作就是防治的关键。广大的基层干群要积极的关注和参与,要把广大群众给带动起来,提高防治的覆盖率和处置率。要充分做好应急方案和利用一喷三防资金,一旦出现病情,就要迅速进行应急防控。

再次,加强监测预警。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通信与媒体资源如手机短信,电视等等。利用现代科技对小麦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普查工作,一旦有预警就要及时消息,指导农民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治。

最后,大力推进专业化统一防治。要大力推广和发展专业化的防治组织,实行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努力争取资金,扩大统一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使小麦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率能够达到30%。

五、结论

本文针对我乡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估,总结归纳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与防控技术,同时技术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秀莲.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0,182.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鼠害; 防治

小麦的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要以保护利用有益生物为重点,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能力,采用阶段治理的策略,将小麦的生育期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综合治理。

1播种至秋苗期

以蛴螬等地下害虫、小麦纹枯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及田鼠为重点,进行综合预防。1)农业措施。灭茬、深耕、细耙,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铲除田间地头杂草,清除田间的棉柴、秸垛等,可减少多种越冬虫菌源,提高幼苗的抗病虫能力。2)合理安排茬口。小麦根病严重的地方要实行轮作换茬。但全蚀病重区,当白穗率、已达60%~70%的地方,应在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增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稳定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促进全蚀病自然衰退。在作物布局上,要实行插花种植或条带种植,实行麦棉、麦油、麦肥间作套种。小面与油菜间作是改善麦田生态的良好措施。春季油菜蚜虫发生早,有利于瓢虫、食蚜蝇、蚜蝇蜂等蚜虫主要天敌的繁殖,提高麦田中害虫天敌的存量,对小麦穗期蚜虫可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3)选用抗病良种。品种间抗耐病性差异很大,有些重要病害如小麦锈病,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关键措施。根据目前条、叶锈病的生理小种现象,可因地制宜地选用鲁麦1号、2号、5号、8号、12号、14号、15号、17号、18号、19号品种。鲁麦14号、烟农15等品种对全蚀病、纹枯病具有较好抗性。抗耐品种常因栽4)种子处理。实行种子处理是预防地下害虫、麦蚜和苗期多种病害的有效措施。地下虫的防治指标是:每平方米有蛴螬2头或金针虫5头或蝼蛄0.2头,可选用40%甲基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或75%3911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苗期锈病、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0%羟绣宁可湿性粉剂或立克绣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也可选用上述杀虫剂和杀菌剂各一种混合拌种;兼治丛矮病、黄矮病和田鼠时,宜选用3911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可达到一次施药,病虫鼠多治的效果。粉锈宁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用量并增加约10%的播种量。

小麦秋苗期,对未进行药剂处理种子的麦田,在蚜虫和灰飞虱较多的地块,应及时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预防黄矮病、丛矮病发生。

2返青至抽穗期

该阶段以防治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金针虫、买田杂草为重点,兼治其它。1)选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0%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50~75g,或5%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00g,兑水75~100kg,均匀喷于麦株基部,此时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2)当麦田每米单行小麦有红蜘蛛600头时,要进行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浇水震落虫体使之溺水死亡;二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施。施用氧化乐果可兼治麦叶蜂。3)在金针虫发生严重的麦田,当小麦枯苗率达3%时,要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1500倍液顺麦垄浇灌,可兼治其它地下虫。4)在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当样方(10×10×20cm)有虫5头时,就应施药防治。亩用6%林丹粉1.5~2kg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75~100mL,兑水3~4kg稀释,然后将林丹粉或乳油的稀释液撒在35~40kg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均匀撒在麦垄中,结合滑锄、浇水、可兼治其它地下虫。5)小麦秋苗期或返青期用76%2,4—丁酯,每亩40~50mL;或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1g;或40%苯磺隆,每亩10g兑水喷雾。

3穗期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叶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吸浆虫、粘虫、穗蚜、麦叶蜂等。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要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按照防治指标,选择对路农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还应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以发挥其控害作用,力争把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确保小麦丰收。1)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叶锈病:病叶率5~10%;秆锈病:病秆率1~5%;赤霉病在小麦始花期进行喷药保护。小麦吸浆虫:手拔麦垄,一眼能见到2~3头成虫起飞;穗蚜:百穗蚜量达500头;粘虫:每平方米有3龄前幼虫15头;麦叶蜂:每平方米幼虫达60头。2)防治措施。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需对水50~70kg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g对水60kg喷雾。小麦叶枯病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进行兼治。防治小麦吸浆虫,每亩用20%林丹可湿性粉剂20克,或5%杀螟松乳油30~40mL;防治穗蚜,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10g;防治粘虫,每亩用20%除虫脲胶悬剂10g。以上药剂均对水50~70kg喷雾。当麦田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可将几种农药按要求用量进行混配施用,以减少用药次数。施药时按药液量加入0.2%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尿素,可增加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达到小麦丰产丰收。3)为减少下茬作物的病虫菌源,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消灭自生苗。

参考文献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针对不同小麦产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特点,采取分区治理策略。针对小麦病害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药剂拌种为主、配合推广适期晚播、清除田间自生麦苗和地边路旁杂草等防治措施;针对小麦地下害虫等虫害采取以秋播药剂拌种为主、重发区域土壤处理的防治措施;针对小麦草害采取播前或苗后化学除草为主的技术措施,为全年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打好坚实基础。

二、防治技术

(一)西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在小麦条锈病越夏区,采用人工铲除和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清除自生麦苗,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措施,以减轻苗期条锈病的侵染,减轻苗期病害,压低秋苗菌源量。通过种植抗(耐)病品种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和初始菌源量。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拌种,兼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预防后期腥黑穗病等发生。地下害虫发生地区,可用辛硫磷、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与杀菌剂进行混合拌种或包衣,预防和控制多种病虫害。

(二)西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选用抗(耐)病品种(主要以抗条锈病品种为主),用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高效内吸性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兼防苗期条锈病和白粉病。用辛硫磷、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

(三)黄淮海麦区

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要对象,兼顾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在做好精细整地,尽量将秸秆埋入土中,不要在地表的农业措施基础上,在黄淮南部条锈病常发区,种植抗锈慢锈等抗(耐)病虫品种。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应选择种植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可在选择种植抗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病苗转化。同时,根据病虫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适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害虫、黄矮病和丛矮病,二者混用可兼治苗期主要病虫害。其他如全蚀病发生区,重点采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重发区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可以实施药剂土壤处理。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要重点推广播种后顺垄镇压控病措施。秋播时,还要注意调整机播行距,预留出大中型植保机械施药作业通道,以保证小麦病虫草防治作业的需要。

(四)长江中下游麦区

以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为主要对象。通过选用戊唑醇(立克秀)种子处理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治以上土传病害和种传病害。通过选用对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耐病品种,减轻后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压力。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旱茬麦地区,可选用辛硫磷拌种。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三、专业化防治

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是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有利时机。特别是药剂拌种、麦田化学除草和西北苗期条锈病防治等,十分适合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各地要积极组建和利用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及时有效地组织防治,确保防治速度和质量,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发动。各地要努力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力争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召开会议、组织相关行动,及时传达农业部关于秋冬种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具体安排部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

加强物资准备。小麦秋播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和拌种以及秋冬季防控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准备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建设好综合防治核心示范区和示范辐射区;另一方面,要会同相关部门,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无公害 小麦 病虫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29-01

近年来,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小麦生产上,防治病虫害是无公害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但是,人们对病虫防治掌握不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无公害小麦病虫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需要加强。

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目的是把病虫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小麦污染少、质量优、产量高,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针。以清丰县为例简要介绍以下技术。

一、清丰县小麦病虫害种类

清丰县麦田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麦螨、麦叶峰、麦蚜、吸浆虫等。麦田病害主要有根腐病、丛矮病、纹枯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全蚀病、散黑穗病、叶锈病、秆锈病,有时还有条锈病。

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受上年病虫基数大小影响,上年基数大,利于病虫害较重发生。气候条件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相对来讲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高温低湿利于虫害发生;温度高则病虫发生早,温度低则病虫发生晚。栽培措施、耕作方式、品种抗病虫能力、天敌数量都影响病虫发生的轻重。濮阳市近几年发生较多较重的病虫害有蝼蛄、蛴螬、金针虫、麦螨、麦穗蚜、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以及全蚀病。

二、无公害小麦病虫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是: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出发,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协调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防止病虫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量,避免小麦农药污染的目的。

1. 选用抗病虫、耐病虫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相应的品种,提高小麦自身抗病虫、耐病虫、减轻病虫危害的内在能力。目前已培育出许多抗病耐病的品种可供选择。如“百农矮抗58”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和秆锈病,“周麦16”抗条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兰考矮早8”对秆锈病免疫,“郑麦9023”高抗条锈病、抗纹枯病,“郑麦366”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等。

2. 加强小麦健身栽培。健身栽培就是运用农业生态控制的方法,建立良好的麦田生态系统,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培育壮苗,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大力推广精耕细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科学的种植方式、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消灭杂草、及时灌排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措施,可以减少病虫源基数、传播媒介,使麦田干湿适宜,通风透光,植株健壮。

3. 化学防治,科学用药。原则是:一要搞好预测预报,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二要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兼治型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三要控制发生中心,切断传染源;四要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小麦收获前15d停止用药。

3.1种子处理。将50%辛硫磷乳油0.05kg兑水5kg稀释液加入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或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0.1kg,拌麦种50kg,堆闷3―4h,晾干播种,兼治地下害虫和通过种子传播的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病害。选择应用种子包衣技术。

3.2小麦生育期间主要病虫害农药防治

3.2.1地下害虫 当被害苗率2%―3%时,每667用50%辛硫磷乳油20ml兑水50kg顺麦垄浇灌;或用5kg炒香的麦麸、玉米糁,50%辛硫磷乳油50―80ml加适量水稀释拌成毒饵,每667用毒饵2―3kg,于傍晚顺垄撒施诱杀。

3.2.2 丛矮病 重点防治灰飞虱,可在小麦出苗后沿地边向田里喷药剂10―15m,作为保护带,用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喷雾。起身期每平方米有灰飞虱11头时开始防治,使用药剂同上。

3.2.3纹枯病 小麦病株率达20%时,每667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ml、或5%井冈霉素100―150ml兑水30―40kg喷到茎基部,隔7―10d再喷一次。

3.2.4麦螨 每33cm单行有螨200头或每株有6头时,每667用40%乐果乳油50ml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ml兑水30―40kg喷雾防治。

3.2.5 白粉病 当白粉病病叶率达到30%―40%时,每667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或20%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50kg左右喷雾。

3.2.6 锈病 当条锈病病叶率达2%以上时,每667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或20%三唑酮乳油50ml,兑水50kg左右喷雾。

3.2.7麦叶峰 每667用40%乐果乳油50ml兑水50kg左右喷雾防治。

3.2.8吸浆虫 在小麦抽穗开花期,用手扒开麦垄可见2―3头成虫时,每667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乐果乳油50ml,或2.5%溴氰菊酯20ml兑水50kg左右喷雾防治。

3.2.9蚜虫 麦田百穗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有蚜株率达70%左右,每667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15g,或40%乐果乳油50ml,或10%氯氰菊酯乳油25ml,兑水50kg左右喷雾防治。

3.2.10 赤霉病 小麦开花期遇雨容易发生赤霉病,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当开花10%―50%时即可保护预防,每667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悬浮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左右喷雾防治,隔7d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