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消费的方式

绿色消费的方式

绿色消费的方式

绿色消费的方式范文第1篇

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和环境需要而消费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方式。按照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的观点,消费者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按照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习俗进行消费,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后果而不自知,这就需要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的引导,向消费者宣传和介绍诸如理智消费观念、生态准则观念和绿色营销观念这样人类最新的消费理念,并从消费的各个环节加以引导,转变消费者的消费态度,以形成稳定的绿色消费心理。

从绿色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绿色营销留下的痕迹。与一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一样,绿色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大致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部分。但在这些过程中,绿色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又直接反映出绿色消费的个体心理特征。

1.绿色消费者的认知过程。绿色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构成了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认知阶段和知觉阶段,是购买行为的重要基础。在认识的开始阶段,消费者从广泛的途径获取有关绿色商品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如“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等。在心理上产生刺激,从而形成对绿色商品片面的和表面的心理印象。随着绿色商品和绿色知识的不断传播,完成记忆、学习、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对绿色产品产生信任情感,在购买中消费者借助于记忆,根据过去生活实践中感知的商品、体验过的情感或有关知识经验做出决定。所以在这个阶段,消费者要了解和掌握大量的绿色知识和有关绿色消费和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量的信息储存,以便在以后的购买活动中随时提取作为分析、比较、判断乃至决策的依据。

2.绿色消费者的情感过程。消费者对绿色商品和绿色消费的认知过程,是实施购买行为的前提,但并不等于必然会采取购买行为。因为消费者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也是容易受影响的个体。因此,他们在购买时将必然受到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支配,两者构成了其物质欲求的强度。由于生理欲求和社会欲求会引起消费者不同的内心变化,造成消费者对商品的各种情绪反映,如果情绪反映符合或满足了其消费需求,就会产生愉快、喜欢等积极态度,从而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强烈需求,导致购买行为。反之则会产生抵触情绪,也就不会产生购买欲望与购买行为。这种情感具有稳定的社会内容,往往以鲜明的突发性情绪表现出来,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如“绿色蔬菜”指不用化肥、农药、不受其他污染的蔬菜,“绿色食品”指不用防腐剂及其他人工色素和化学品的食物,这些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而且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身体健康,可使消费者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绿色消费者的意志过程。绿色消费者往往是理性的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表现为有目的的、自觉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情绪障碍,实现既定目标。这一过程就是绿色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明确的购买目标;二是排除干拢和困难,实现既定目标。

(二)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和消费者自身的因素,每个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程度和·消费行为模式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年龄、收人、教育水平、生活方式、观念和爱好等诸多方面都会大大影响着绿色消费者行为的发生,其中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文化因素。一个社会及其文化的绿色程度,会直接影响着该文化群体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思想,进而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模式,绿色消费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性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绿色消费行为一般容易形成社会性的潮流趋势,其具体的消耗模式会被绿色社会文化所带动,或者说被绿色时尚所带动。一个社会的绿色文化和环境意识强烈,该社会群体的绿色消费行为一般就会越成熟。

2.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指对公众进行的生态环境意识普及和教育,也包括通过公共关系,广告、产品说明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环保观念的灌输。绿色产品大多采用较为高新的技术和材料做成、成本和生产工艺以及市场开拓费用相对高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所以价位也较高。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初次接触时可能感到难以接受,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他们了解绿色产品的实质,即为什么是绿色,有什么优点、优势,有哪些好处等。就社会层面而言,绿色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社会自然环境的改善,从企业层面看,绿色教育则积极引导了绿色消费,为绿色营销创造更好地环境。绿色教育重在一种观念的灌输,而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指导的,所以可以说绿色教育是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先导。

3.消费者自身的因素。绿色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最主要还是受个人特征的影响,包括年龄、家庭、生活周期、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以及自我概念等等,其中收人、生活方式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尤为突出。

(1)收人水平。收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费者的购买实力。由于绿色产品或绿色服务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那些“价格因素权数”大于“绿色因素权数”的消费者而言。收人在消费方面的分配对于其绿色消费而言是一种制约,“实用主义”对大多数理性消费者来说是第一位的,尤其在居民整体收人水平还不算高的国家,价格和效用仍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考虑因素。

(2)生活方式。根据阿诺德·米切尔的VALS划分法,有9种生活方式群体:求生者、维持者、归属者、竞争者、有成就者、我行我素者、经验主义者、有社会意识者、综合者。在各种方式的人群中,求生者和维持者处于需求驱使阶段,他们缺乏经济资源。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所以不可能有实力关注环保实施绿色消费,归属者、竞争者和有成就者处于符合客观外界标准的阶段,受客观外界影响颇大,所以其绿色消费行为与所处环境的绿色化程度有关。我行我素者、经验主义者、有社会意识者和综合者已进人有自我看法的阶段;有其明确的价值取向,假如是环保者一般来说必是积极的绿色消费者。

(3)教育水平。通过全社会的绿色教育,对绿色消费会有很大帮助,因为从消费者自身而言,一个人的观念行为等大多是后天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教育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方面对各方面知识有深人了解和正确认识(包括环境和地球生态),另一方面有较高的素质,往往会采取明智的行为,所以教育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

(三)绿色消费行为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出现由低层次、简单稳定向复杂多样化的转变。总的表现为:人们在购物过程中更注重物品是否满足自己的主观需要和偏好,消费者绿色心理方面的变化最终要体现在其消费行为上。与普通消费者相比,绿色消费者在其消费行为上也带有明显的特征。消费物品时,更注重物品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是否破坏环境与生态,是否污染环境。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绿色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消费者的行为偏向于理性化消费。消费者的“攀附性”消费行为在逐渐减弱,“前睛性”消费行为在逐渐增强,这是消费者理性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消费者趋向成熟的标志。绿色消费从根本上说,是消费者从预期持久收人和生命全程来考虑消费支出,追求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但绿色消费又是以保护环境,保护社会的长远利益为基本点的消费,消费者在购买绿色产品时,要经过深思熟虑,抱着改善环境的念头去购买,这种消费是对社会环境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它具有周密、谨慎和客观的特征。

2.注重产品的“绿色”价值。绿色消费者会尽可能多的搜集绿色信息,希望购买真正的绿色产品,在了解过程中一方面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一方面又不断的吸取新的信息,让自己在消费中能够及时地掌握绿色信息。

3.绿色消费行为呈现出个性化的色彩。消费者能以个人心理愿望为基础挑选和购买商品或服务。他们不仅能作出选择,而且渴望选择,消费者所选择的已不单纯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包括其它“延伸物”。因而从理论上看,没有两个消费者的心理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分市场。心理上的认同感,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品牌和产品决策时先决条件,个性化消费将成为消费主流。

4.消费主流性增强。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分和专业化的趋势下,一方面消费者不再被动地接受厂商单方面提供的信息,他们会主动的了解有关绿色产品,绿色消费方面的信息,当得到足够的商品知识时,对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鉴别和评估,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也不再是被动和无能为力的,消费者对真正能够带来环保的产品也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在众多同类产品中,往往会选择对环境危害最小的产品,根据这一特点,厂商应适应消费者主动性增强的趋势,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多种信息,供消费者选择比较。

5.产品的期望值更高、挑选更挑剔。现代社会中,消费者一方面期望新的绿色产品,另一方面希望原有的绿色产品能有所改善或提高。这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消费者心理转换速度加快的趋势,迫使厂家不断推出新产品,去适应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新需求。

6.价格仍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绿色产品的定价要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心理界限内,一旦定价过高,消费者将无法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绿色产品的增多也使绿色产品间出现价格竞争,这时价格的高低将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绿色消费的方式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西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机制。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础,开展绿色消费试点,构建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绿色消费 生态文明 建设

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2005年2月28日,陕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布了《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指出生态化是保证城市生存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西安生态文明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完善生态教育机制,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正成为人类发展的主导性、前瞻性的文明形式,也是现代及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但是,如果没有普及性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意识,没有全民生活、消费等行为模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制约。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工程健康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坚决制止和杜绝掠夺性开发资源的行为,实施“最小损害”甚至“零排放”、“零损害”方略,努力维系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和谐与协调。

实施生态经济,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一致的经济,不仅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目标,还力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立政策和法律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对政府的制度设计。政府必须遵循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顺序,大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环境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绿色消费做为一个切入点,能对生产、流通、消费、处理全过程的生态化起推动作用。绿色消费模式是绿色消费内容、结构和方式的总称,是一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下绿色消费者(包含生产性消费者和生活消费者)与绿色消费资料的结合方式,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考虑保护自身健康和群体利益,对绿色产品和服务进行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是一种体现绿色文明、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体现了西安“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和本质。绿色消费的特征是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绿色消费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西安市工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水平不高。同时工业内部的污染排放量不断上升,资源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全球经济绿色化、生态化的趋势下,西安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就决不能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应将绿色消费贯彻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品,探索一条符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有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系统稳定协调的工业发展新模式,为区域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源,在保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同时,确保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

绿色消费是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动力。首先,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生产者放弃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努力节约资源,推动清洁生产,采取措施对资源及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其次,新绿色产业的涌现,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以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成熟,进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及构建西安生态文明的微观基础,应该从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不同层面出发,明确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职能,建立起西安城市圈绿色消费体系。

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并加强规划指导。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模式列入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绿色消费的发展目标、重点、措施、推进步骤等。鼓励引导各区结合实际,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绿色消费模式。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尽快制定有关废弃物再生、垃圾分类回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大财税、融资政策扶持促进力度,激发企业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建立绿色营销鼓励基金,对评比达标的绿色商业企业给予资金补贴,降低绿色商品销售价格。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绿色消费,探索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及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绿色产业。完善绿色奖励政策,通过建立“西安绿色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和“西安绿色银行”等方式,支持创建和发展绿色企业。

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以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全面推广节约资源模式和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注重对市民的环保教育,将资源环境课程纳入社区宣传教育体系。注重对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公众,特别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士,建立和发展致力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社团组织、志愿者组织,从事环保知识的普及宣传、环保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社会工作。只有让全社会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意义和绿色消费带来的好处,才能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在陕西省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绿色消费模式综合评价体系,以这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评价体系引导各级部门的工作。该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绿色消费环境状况,包括绿色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指标;区域绿色产业机构指标;绿色经济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二是绿色产品经营状况和效率质量状况。包括绿色产品结构和数量;绿色资产收益率;绿色生产效率等指标。三是绿色流通渠道状况。包括绿色产品流通的种类、数量、规模,及其绿色销售专店的设立,建立绿色网络流通体系,绿色通道的建立。四是法制环境状况。包括价格法律及各种法规对绿色产品发展的支持政策规章等。五是地方政府支持绿色产品研制开发的情况。包括地方政府参与制定的绿色产品发展战略情况;地方政府改善绿色消费投资的环境,支持绿色商品发展的具体措施等。

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础。培育引导绿色消费,建立适应绿色消费要求的现代产业结构是基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开发出一批绿色工业产品,促进西安市绿色消费的提档升级。要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农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绿色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安全食品。要抓住新能源成为世界投资新热点的机遇,成立负责新能源招商引资的工作专班,加大对世界新能源投资动向的关注和研究,策划、引进、实施一批新能源项目,促进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开展绿色消费试点。开展绿色消费示范创建活动。西安市相关部门制定创建标准,组织开展绿色消费家庭、绿色消费社区、绿色消费企业、绿色消费机关等示范创建活动。开展绿色农村建设,实现农户居家清洁化。在商贸流通领域促进绿色商品消费,引导有条件的商服企业设立绿色节能商品专卖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配套垃圾分类收集的设施设备,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收集的习惯。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西安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更需要从长效机制入手。主要包括: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决策机制,从决策上解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长期性与不可逆性问题;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机制,制定出战略性、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机制,在财税、融资、土地、产业技术、国际合作、人才等方面有效地引导、规定、维护、激励整个社会更高级文明的行为;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宣教机制,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扎根;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机制,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外延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建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J].求实.2008(8)

绿色消费的方式范文第3篇

从人类的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都在消费,都有他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即消费模式。人类文明的演替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几个阶段。与此相适应,消费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表征也经历了原始生态消费、线性消费、循环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模式的更替,它们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原始生态消费模式

人类社会大约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我们可以推断:人是茹毛饮血的消费,在天然的食物链中与动物竞争。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巢氏——发明“构木为巢”,使人类的“巢”由树上下迁到地面;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使人由吃生肉过渡到吃熟肉;伏羲氏-发明了饲养牲畜;神农氏——发明了可以种植的植物,于是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种养业)。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人类的消费状况,是很生态化、也是很原始的,与其他成员平等地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因而对环境的破坏很小。

  (二)线性消费模式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简陋的生产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以求得自身的生存。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发展了自身生存和享受的消费。现代社会,人类利用发达的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物质堆积的世界,虽然不发达国家的消费尚处于“生存型”或“温饱型”,而发达国家的消费则是极其奢侈的。贫困和奢侈从两个不同的极端毁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沉降、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沙化、水体和大气污染、物种濒危与灭绝等。这一时期人们的消费均属于一种线性的消费模式,其特点是:经济系统致力于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满足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用过的物品则当作废物被抛弃。线性消费是一种资源耗竭型消费和环境污染型消费。

  (三)循环消费模式

线性消费是以正反馈为特征的消费,而循环消费则是一种负反馈消费,其特点是对人类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部分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和利用,旨在减少对原始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对环境的治理由末端治理发展到生产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废物的输出。循环消费是对线性消费的重大修正,是一种进步的消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物品是不能循环利用的,如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其物理化学过程是不可逆的;二是有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但技术难度大,经济成本高;三是重在消费过程的“输出”(废物)上作文章,不在输入(资源)上作文章,仍然是“半拉子”革命;四是偏重工程技术,忽视消费观念更新和社会机制的改善。

  (四)可持续消费模式

可持续消费的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正式被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减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并不是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折衷,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一是把人类的消费活动置于一个时间坐标中,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并要求是可持续的,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展的需求;二是突破了仅局限于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消费的藩篱,将人类消费置于社会—经济—自然空间中来考察,要求三者的协调发展;三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内容,以减少自然资源使用和不污染环境为条件;四是这种模式的建立有赖于技术、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创新。

  (五)绿色消费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可持续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则要提倡可持续消费,。在提倡可持续消费的同时,不应该忽视绿色消费问题。绿色消费理论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认识绿色消费问题,对于发展消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对绿色消费的理性认识

要发挥绿色消费的作用,就必须对绿色消费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绿色消费理论是对消费问题的深化

西方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关于经济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在于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微观经济学在探讨消费者行为问题时,还专门研究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问题。这个结论表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消费者行为是非常理性,具有明确的个人价值取向。而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行为往往是感情重于理智,心理因素在消费者行为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感兴趣,对某个品牌偏爱,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对其性能、质量和服务上的长处加以区别,更多的是受广告和相关人员的诱导或潮流的带动。绿色消费情绪化消费更强调理性,不能只考虑个人感受,还要考虑社会后果和生态后果;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消费行为相比,则从个人的价值取向转为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并重。绿色消费的提出深化了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二)绿色消费具有相对性

绿色消费要求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消费,又不破坏环境、不导致污染、不危及下一代人的利益。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绿色消费只能有条件实现,具有相对性。换言之,绿色消费不能用绝对标准来衡量,它会受到消费行为所处的具体时空条件的影响。第一,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无法预见。这种事情在人类的活动中并不少见,往往出现当时合理的消费而日后又被证明是不合理的。第二,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也是相对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于自然界,强调人是万能的,是大自然的主宰,强调人定胜天。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不尊重自然,无视规律,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但如果放弃工业化,回到原始生态环境状态,那只会给人类带来贫困和愚昧,这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既要发展生产,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又要考虑自己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使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第三,绿色消费受制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绿色消费过程中涉及到环保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环保的标准,所以衡量绿色消费的标准也是相对的。把握绿色消费应侧重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绿色消费的关键在于利益的协调

实现绿色消费,必须做到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协调一致。个人的消费行为以情绪化为主,由于受个人知识水平、认识程度和社会角色的局限,很难做到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从谋求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会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情绪化行为,争取市场份额,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从全社会的角度,考虑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性。只有使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相互协调,实现各自的利益,才能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三、努力发展绿色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但要使绿色消费成为生活的主导,应该说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

  (一)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主体

绿色消费应该说与公众息息相关,促使绿色消费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的。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方式就直接决定着绿色消费的社会化程度。因此,国家应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传递绿色消费信息,使消费者从根本上认识绿色消费的益处,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绿色消费知识,通过制度化、系统化、大众化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形成绿色消费观,使消费者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结构和多样的绿色消费方式。

  (二)企业是绿色消费的载体

绿色产品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提倡消费者食用绿色食品,而每个经营者要充分注意到这种消费的新动向,并通过合法途径赚取利润。特别是在我国买方市场的转变和整体经济水平提高,社会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抓住绿色消费这个机遇,创造需求,为自己寻找立足的市场,同时也应该逐步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使绿色消费产品的价格逐渐降下来,让广大消费者乐于购买。

  (三)政府是绿色消费的规范者和引导者

绿色消费的实现需要一部分当前消费以获取可持续消费,需要一部分激情消费以换取理性消费,无论消费者个人或者企业都难以真正做到。这需要理性、需要道德觉悟,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绿色消费更需要政府,在绿色消费的实现中政府大有作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鼓励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从而形成绿色产业,满足社会的需要,使结构调整获得发展的推动力。政府可以建立法律规定,健全对产品的检验检查,保证真正的绿色产品大行其道、大获其利,使假冒伪劣产品寸步难行。政府可以通过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倡导,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通过绿色立法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有碍于经济持续发展和持续消费的非绿色消费予以有效的约束,以确保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有序进行,为社会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和清.发展绿色消费[J].消费经济,2001,(2)。

[2]朱建华.略论绿色消费[J].岭南学刊,2001,(4)。

绿色消费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环境 绿色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系生态平衡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由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共同倡导的消费理念。在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新的理念接受较快且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辱感,从而能自觉地尝试一些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既是新兴理念的接收者,也是新兴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们既是消费市场个体的缩影,也是整个社会消费观的代表。

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是在川北医学院2008、2009、2010、2011四个年级的临床、护理、影像、检验、麻醉等系别中,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选择27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4份,回收250份,废卷24份,有效回收率91.2%,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更多地了解现状及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 调查内容与数据

2.1 关于“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认知情况”

有70.4%的人知道绿色消费这个词,而29.6%的人不知道。与此同时,有52.4%的人表示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也就是70.4%之中有22.8%对绿色消费的相关的知识并不了解。76.4%的人认为“绿色消费”的含义为“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学,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17.6%认为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而剩下的6%则认为“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24%的人了解绿色消费的基本内容,即“绿色生活,环保选购;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而26.8%的人在认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绿色消费更深入的认识,即“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勤俭节约,减少开支”。

2.2 关于“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态度问题”

有93.6%的人认为提倡绿色消费是有必要的。37.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到绿色消费这个队伍中,而有一半左右的人对其为一般的态度。有91.8%的人表示愿意影响家人、朋友及周围的人一起实现绿色消费。

2.3 关于“绿色消费的具体行为”

有10.2%的人对全国各大超市实行塑料收费制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没几毛钱,自己方便就好,而有89.8%的人还是比较支持国家针对环保出台的此政策,会自带塑料袋,只是偶尔忘记而不得不买。对于“废旧练习册的循环使用”,66.3%表示非常的赞同,因为这样资源会再次循环利用,而且又便宜;而10%的人反对。在食堂或餐馆就餐时,54.45%会使用到一次性(纸制或塑料制)产品。在饭店吃饭时,如果桌子上剩很多菜的情况,50.91%会打包带走,仅有少部分人会直接走人,与此同时,有10.55%的人会文明点餐,即按需求点餐。78%的人会反复利用水,如用洗脸洗脚的水冲厕所等。有62.5%的人会在外出时,自带洗漱用品、拖鞋,尽量不使用宾馆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有36.4%的人对于某些需经特殊处理的废物(如废电池等)的做法是按照正规操作途径回收处理,而有58.3%有正规回收电池的想法,但苦于没有途径而随意扔放。

在具体行为的调查中,大多数的人表示会采取节能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与物。

3 调查结果

本文提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两个部分,并采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绿色消费认知和绿色消费态度对绿色消费的影响及对绿色消费影响的因素。从以上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绿色消费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具体内容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属于“浅层绿色消费”。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群体主要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媒体;书籍、报刊、杂志对绿色消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的绿色消费基本意愿,但其绿色消费行动落后于观念水平。在很多绿色产品的价格相对同类产品高的时候,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明显滞后于其较高的消费观念。①

关于此次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是: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大多数人对绿色消费知识并不是足够了解,属于浅层绿色消费,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够;从绿色消费行动来看,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健康度和环保度不高,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水平。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学校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教育

(1)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校报等传播媒介进行形象直观的绿色消费教育,开设绿色消费教育课程或讲座,广泛普及绿色消费知识。(2)学校的各个社团开展系列学生绿色科学研究活动并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广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生活方式:购买可循环使用的商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物品,正确分类堆放和(或)处理垃圾,节约水电,适度消费等等。②

4.2 大学生及周围人群实现绿色消费模式的双向互动

大学生处于高等教育环境中,所以其接受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不同于其他人,同样周围人群的消费理念也不同于大学生,故大学生可以走上社会与周边社区、厂企、机关、单位,开展绿色文明共建活动,推动社会环境的绿色化建设,③用自己先进的消费观念、行为去影响他人,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周围人群中吸收更绿色的消费理念,这样两两互相影响,不断总结,这样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绿色消费这个大群体来,从而,国家整体绿色消费水平相应不断地稳步提升。

4.3 国家政府加大对绿色消费的重视

国家应当给予绿色消费足够的重视。尽管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整体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和行为能力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将色消费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厂家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国家应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立法的价值,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有关绿色消费的立法经验,制定完善的绿色消费相关法律,如:统一绿色检验标准,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和机制,④通过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的引导和规范。政府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可实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绿色消费技术和人才,积极研制、开发、普及绿色产品,加大绿色产品的供应企业作为绿色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监管和鼓励下,使绿色产业发展壮大。⑤

注释

① 孙国志,叶倩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大学为样本[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30-34.

② 陈瑾.我国绿色消费相关立法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8.DOI:10.7666/d.y1268210.

③ 文启湘,张慧芳.绿色消费繁荣环境瓶颈与环境构建.绿色经济,2002.6(13):34-35.

绿色消费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个人绿色消费;消费税;绿色押金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218-02

绿色消费是人类在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消费方式,并在全球迅速普及。在我国最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中国现阶段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纲要中这种消费模式要求突破以往消费增长与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不可协调,推动消费和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着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一致的绿色消费,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流消费形式。

1绿色消费概述

1.1绿色消费的概念

绿色消费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概述也不尽相同。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内容。绿色消费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表现,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绿色产品,而且是保护、培育一个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消费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渗透着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

1.2提倡个人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

绿色消费以消费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绿色消费、企业绿色采购、政府绿色采购。个人绿色消费以个人消费者为主导,个人消费者始终是促进政府采取有效的绿色消费监管措施、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和营销的主导力量,他们的要求和呼声是对绿色消费行为最为根本性的引导和节制力量。发展个人绿色消费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促进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培养绿色消费热点,促使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2我国个人绿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个人绿色消费的法制化水平较低

关于个人绿色消费的理念已经在我国法律中有所体现。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节约能源法》(2008年)、《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等,其中《循环经济促进法》第10条规定:“公民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还有一些配套的法规规章,如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上述涉及个人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推动绿色消费的绿色消费基本法,也缺乏推动绿色消费的实施细则。

2.2我国绿色消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缺失

当前世界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运动中最为关注的一项核心权利是绿色消费权。绿色消费权是消费者享有的自主选择绿色消费的权利。虽然绿色消费权已深入个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但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项权利未作规定,同时在约束消费者方面,对个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义务也未作规定。这意味着当部分企业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而以非绿色产品冒充绿色产品欺诈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时,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具体细化的规定,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者权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2.3个人绿色消费管理体制混乱

任何行为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有相应的机构来执行、稽查并监督行为过程。我国至今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消费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引导、管理、监督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目前我国只有绿色产品的认证机构,并且由于认证程序的不规范,认证机构鱼龙混杂、认证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其权威性的下降。绿色产品一经认证即投入市场,认证标识的不规范,导致普通消费者对所购买的绿色产品的真伪性难以辨认、查询,而且目前对绿色产品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能否保证“绿色”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

2.4消费税在调控绿色消费方面的作用欠缺

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的消费税是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特殊消费品或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其调控功能主要着重于聚财功能。2006年4月起我国实施了新的消费税制,但此次修改后的消费税在对生态消费模式的塑造方面仍显不足,消费税的立法原则在具体贯彻执行中存在着调控功能被弱化的倾向,消费税抑制超前消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和调节机制没有很好地体现。从税率设计来看,对美国、英国等国家普遍高税率征收的要求节制消费的商品、对环境有害的物品、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我国目前仍征收较低的税率。从征税形式看,我国目前仍然采用价内税形式,导致许多消费者负担了税款却“浑然不知”。

3我国建设个人绿色消费制度的措施

3.1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来推动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开展需要健全有效的绿色消费环境,尤其是绿色消费法制的完善。国外如日本已制定了《绿色消费法》。相比之下,我国的绿色消费法律建设相对滞后,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我国的绿色消费基本法应当加快制定,逐步建立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包景岭在200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建议,应当尽快开展《绿色消费促进法》的立法前期准备工作,从法律上保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在立法方面呼应《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

3.2完善消费者法律制度促进绿色消费

完善消费者法律制度,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法律制度设计上,避免与《绿色消费促进法》中的规定重复,确立“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倡导、鼓励绿色消费”的原则。增加以个人消费者为本位,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为背景,以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供应为支持的,消费者自主选择绿色消费的权利。适当规定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承担的回收利用义务,以便在消费环节促进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对消费者有害环境的消费方式予以严格限制或禁止,如2008年6月1日实施的“禁塑令”。由于绿色消费的立法性质属于社会性立法,因此消费者的权利义务并不强调绝对的一致性。

3.3改革消费税,以消费税引导绿色消费

在新的历史时期,消费税的职能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财政和一般调节消费的作用,消费税也应该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寓禁于征的调节功能。扩大征税范围,将对环境有害和资源再生速度慢的商品等列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对不同产品根据其对环境的友好程度设计差别税率。在计税方式上,改用国际通用的透明、公开的价外税,使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时就可以知道自己所承担的消费税款。通过消费税的改革进一步调节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3.4构建绿色押金制度

押金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经济手段,主要用于促进废物回收利用。绿色押金制度是指按照规定向购买具有潜在污染性产品的人收取一定的附加费用,当他们把潜在污染物送回回收系统时即退还所收附加费的制度。一般作法是:在消费者购买饮料等商品的同时,为包装或装有这些饮料或商品的容器或包装物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如果消费者将使用过的这些容器或包装物退回给原销售者,则销售者根据其退回的容器或包装物的数量,退还消费者预先为这些容器或包装物所支付的押金。如果消费者不退回其已经付过押金的容器或包装物,则其所支付的押金将不能退还。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敏,牟俊山.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73).

[2]付新华,郑翔.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设想[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