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第1篇

从产科发展到围产医学,再到今天的胎儿医学,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离不开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循证医学。医学已经从经验医学、以师带徒的方式向循证医学转变;医生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循证医学知识,并用于临床实践,而又从实践中加以提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围产医生。随着近10年中围产医学领域中新的循证知识不断涌现,围产学科发展迅速。

如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对高血糖和妊娠结局相关的多中心研究,进一步了解高血糖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提出要更严格地控制血糖,改变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对过去多疗程激素促胎肺成熟的方法提出质疑,指出多疗程应用激素对出生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利影响,从而改变了激素促熟的应用疗程、方法和使用的孕周,建议孕34周前,地塞米松针5mg肌注、q12h,共4次;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上,随着循证医学新的证据不断出现,从1987年开始,新生儿复数指南不断更新,目前已经是第6版了,在第6版中做以下改变:强调了脉搏氧饱和度仪的应用,保证通气恰当;对复苏中给氧提出了新的方法,指出随着大量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100%氧比较,新生儿窒息复苏开始使用空气可提高生存率;强调心率仍然是指导复苏方法和评估效果的主要指标;简化评估流程,取消肤色作为评估的指标,只强调心率和呼吸;提出了正压通气的6步记忆法;仍推荐应用T-组合复苏器。

大量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也显示,从母亲健康安全角度讲,从孕前开始合理营养,科学的孕期体质量的管理,才能真正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巨大儿、难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轻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减少母亲因分娩导致的远期并发症。而尽早的产前筛查,使胎儿染色体疾病和致死性畸形及早发现,以便及时终止妊娠,减少对母体的损害。另一方面,产前生化筛查的指标不仅用于筛查胎儿疾病,对妊娠的不良结局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孕早期的生化指标游离的促绒毛性腺激素(Free-HCG)和妊娠相关蛋白(PAPP-A)任一项MOM值过低,与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流产、高血压发生有相关性;同样妊娠中期生化指标MOM值得异常也与上述的不良妊娠结局相关,Free-HCG>3.0、游离雌三醇<0.5、甲胎蛋白(AFP)<0.25或>2.5中任一项均有关联。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却提出了干预措施:加强对妊娠期高血压的筛查和预防,包括使用包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钙剂(1g/d),特定的孕妇还可以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片剂等;对孕妇进行教育,控制体质量,尤其是要孕妇了解这些疾病症状,以便尽早就诊;增加孕期检查和监护的次数;对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孕中期的筛查,测量宫颈长度,对宫颈缩短的人群进行干预,以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发生率,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降低远期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对分娩方式的研究,大量的证据表明剖宫产对子代的近远期的不良影响,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精神发育等方面的影响。以呼吸系统为例,任何孕周的择期剖宫产均可导致短暂的呼吸急迫和持续的肺动脉高压,择期剖宫产的孕周越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增加,如果选择39周后剖宫产,RDS发生率可降低到1/10000;呼吸系统远期并发症:哮喘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增加。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听力损伤;流行病学

新生儿听力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大约2%左右,我国现有约2000万人听力语言残疾,而且该数字以每年约3万左右的速率增长,使该疾病发病率在五类残疾中居于首位[1]。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对婴幼儿的听力损伤及时发现,有利于及时发现并给与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2]。本文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200例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TEOAE和AABR进行听力筛查,并对其进行随访跟踪调查1年,进一步调查其听力损伤的原因。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200例活产新生儿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101例,女性新生儿99例。

1.2 方法

1.2.1 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

两阶段听力筛查的方式分别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单独使用TEOAE进行听力初筛,正常分娩出生新生儿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3天,对于高危婴儿需待病情稳定后2-3天进行初筛。其刺激声应为短声,速率设置为每分钟80次,强度设置为75dB peSPL左右,其信号叠加2080次。联合使用TEOAE和AABR进行复筛,待新生儿出生36天后进行。其刺激声应为35 dBnHL的短声,初始刺激强度为70dB nHL,频谱设置在700-5000 Hz。并对其进行随访跟踪调查1年。 评价指标

初筛评价标准:耳声发射分析仪与微机的缓冲储存器的信号再发生率在50%以上,而且总反应能量不低于5 dBPeSPL,同时3个以上分析频率的信噪比不小于3dB;复筛评价标准:统计分析听觉脑干反应的V形波与模板的概率比,其结果记录形式为通过或不通过。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

本次全部研究结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百分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P < 0.05说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分析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如表1所示,新生儿听力损伤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项目

初筛

复筛

确诊听力损伤

例数

200

12

2

通过率

94%

83.33%

0%

表2.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流行病学统计结果

病因

受试例数

阳性例数(%)

P值

窒息

40

11(27.5)

早产儿

22

10(45.5)

上呼吸道感染致中耳炎

32

12(37.5)

耳聋家族史及颅面部畸形

3

3(100.0)

高胆红素血症

64

31(48.4)

宫内感染

25

15(60.0)

化脓性脑膜炎

14

8(57.1)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 健康教育 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稳步推进通过对与新生儿管护相关的重点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新生儿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新生儿健康教育

1.1重要性

新生儿,从胎儿脐带切断、结扎开始直至生后第28天,这一阶段医学上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的28天是极为短暂的,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胎儿过渡到新生儿,随着第一声啼哭脱离母体后,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器官功能要通过一系列适应性调整逐步健全起来。据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新生儿降低死亡率实况报道第333号报统计:新生儿死亡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37%。绝大多数(75%)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命第一周,而且这些死亡中,25%-45%发生在生命最初24小时内。故如加强新生儿健康教育,做好新生儿管护措施的实施,对降低新生儿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1.2健康教育内容

新生儿的家庭做为管护新生儿的基本单位,要积极争取他们参与到健康管理干预中来,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但多数家庭缺乏管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健康干预,所以掌握相应知识技能是必要的。

1.2.1基本知识

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200克左右,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为巨大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可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约7~10天体重恢复;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为正常。生理性黄疸一般7~10天左右消退。脐带脱落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2周;假月经、乳房肿大与泌乳、“螳螂嘴”与“马牙”等都属于新生儿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纯母乳喂养可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0~6个月的正常足月婴儿如果采用纯母乳喂养或者配方奶喂养,一般不用额外补充钙剂,但应于生后15天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满月内的新生儿能看清楚的最佳距离为20厘米左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婴儿发育,满月内的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6~18个小时;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出生后3~5天内进行,如果初步筛查有问题或可疑,应于3个月内进行复查或转诊到专科医院,以便及早发现听力异常; 前囟(在头的顶部)是由4块颅骨相接处形成的空隙,出生时对边距离约为2.5厘米,一般在12~18个月时闭合。

1.2.2技能

婴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38.5℃,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药物。新生儿发生腹泻后,不需要禁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调整饮食,并及时补充液体,避免发生脱水。数呼吸次数,有助早期识别肺炎。在相对安静状态下,2天至2个月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60次/分,2个月至1岁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50次/分。 避免儿童发生摔落、烧烫伤、溺水、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

1.3健康教育实施措施及开展形式

疾控机构开展新生儿健康教育基线及需求调查,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进行评估为开展好新生儿健康教育提供实施的基本方向。

妇幼保健机构根据疾控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基本方向,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及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2 管理措施

2.1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

在辖区内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分析新生儿健康信息,开展病情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及社会、心理、行为等危险因素干预。

2.2定期健康检查

专业卫生工作者在妇女分娩后立即进行家访,是可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卫生战略。这一战略在死亡率高的环境中已显示其积极效果。新生儿访视,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家访3~4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访次数,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实施。家访的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或减轻发病的程度。家访内容包括: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回家后的生活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喂养与护理指导;体重测量;体格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咨询及指导。如在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医院诊治。

2.3护理管理

2.3.1出生时的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应迅速清理口腔内粘液,保证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结扎脐带;记录出生时Apgar评分、体温、呼吸、心率、体重与身长;设立新生儿观察室,出生后观察6小时,正常者进入婴儿室,高危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提倡母婴同室,尽早喂母奶。新生儿出院回家前应根据要求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

2.3.2新生儿居家管理

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恒定。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父母应多与婴儿交流,抚摸有利于早期的情感交流。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接触。注意脐部护理,预防感染。应接种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措施应该受到重视,新生儿时期罹患的各种疾病的后遗症将可能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幸福,如能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就可能防治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编.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耳声发射 NICU患儿 听力筛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066

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1天~1个月新生儿共1200例,进行听力筛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1天~1个月患儿共1200例,其中男665例,女535例,顺产498例,剖宫产702例,年龄为1天~1个月。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患儿中,足月儿为638例,早产儿为562例,其中低体重儿(<2500g)382例,极低体重儿(<1500g)180例。在1200例患儿中涵盖有高胆红素血症104例,新生儿窒息12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6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5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23例,新生儿呼吸呼吸窘迫综合征14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20例,低血糖89例,硬肿症45例,代谢性及混合性酸中毒55例,肺炎105例,败血症73例,化脓性脑膜炎35例患儿。初筛顺产新生儿为出生后1~3天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剖宫产新生儿为出生后3~5天进行听力筛查,其余患儿病情稳定或接近正常进行TEOAEs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者生后42天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建议生后3~4个月到专科进行脑干诱发电位(ARB)和声阻抗进行诊断。

测试方法:①仪器选择:新生儿听力筛查仪选用丹麦MADSEN公司的ACCUSCREEN型耳声发射仪测试双耳,由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的NICU专科护士进行操作。②测试环境及方法:要求噪音不超过40dB安静环境,选择患儿处于自然睡眠状态婴儿,将带有弹性耳塞的探头轻轻放于外耳道,安放正确后开始测试。筛查程序为3个步骤组成,初筛顺产新生儿为出生后1~3天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剖宫产新生儿为出生后3~5天进行听力筛查,其余患儿病情稳定或接近正常进行瞬间耳声发射技术(TEOAEs)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者生后42天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建议生后3~4个月到专科进行脑干诱发电位(ARB)和声阻抗进行诊断。

筛查标准:耳声发射显示PASS为通过,显示REFER为未通过。

结 果

1200例NICU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通过1025例,初筛通过率为85.41%;而175例患儿未通过,未通过率为14.59%,其中75例双耳未通过,100例单耳未通过。生后42天进行复查复筛通过125例,38例接受脑干诱发电位(ARB)和声阻抗检查,12例有听力损伤。

讨 论

新生儿听力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父母发现往往在1岁以后,此时语言、听力发育关键时期已错过[1]。及早发现听力损伤,尤其在6个月以内及早干预,使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智力等发育水平于同龄儿接近甚至相当,使其在社交、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善[2]。

国外研究证明正常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为0.1%~0.2%,在NICU中可达到0.2%~0.4%,是目前所筛查的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3]。因此对新生儿,尤其NICU患儿进行听力筛查,使聋儿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TEOAEs是目前进行听力筛查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位于耳蜗外的毛细胞松弛状态进行观察,是耳蜗受外界短暂脉冲声刺激后经一定潜伏期后以一定形式释放声频能量,任何损伤都能导致耳声发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可将检查结果自动显示,因此具有客观性、快速无创性及敏感性。在应用中也收到一些因素影响。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环境的准备:测试环境要求噪声

由于耳声发射的特点,只能成为一种筛查技术,而不是一项诊断性技术,它反应的是蜗前病变,对中枢听力损伤不能得出完全反应。NICU的患儿,多为多系统、脏器疾病,特别是大脑及中枢系统,TEOAEs仅能发现耳蜗性耳聋,对于耳蜗后的听力下降,可联合脑干诱发电位(ARB)和声阻抗检查,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TEOAEs具有客观性、快速无创性及敏感性、方便等优点,可以提高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以便对听力损伤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听力障碍导致的不良后果。TEOAEs技术值得在正常新生儿及NICU患儿听力筛查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洪梅,李柳青.新生儿听力筛查与早期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9,28(8):1147.

2 霍薏钦.新生而听力筛查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32-3334.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不明原因肺炎网报状况调查,以期发现网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对2016年2月29日-2016年5月10日在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诊断为PUE12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和网报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对入院诊断为肺炎1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初筛,判断符合PUE病例定义125例(1063%),采集咽拭子110例(88%),阳性数15例(1363%),6例甲型H1N1流感,9例乙型流感,只有1例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上报。未网报原因:不了解PUE监测系统63例(5081%),认为不符合PUE病例定义57例(4597%),住院时间短影响判断4例(322%)。结论为做好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PUE网报系统方便上报,并提高医护人员对PUE的重视程度,做到及时上报,以免引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道传染病

从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2004年的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新发和再发传染病(EmergingandRe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遍及中国乃至全世界多个国家,其快速的传播能力及高病死率对全球多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1]。原卫生部于2004年大力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网报系统监测,就是为了筛查出可能发生的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及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疾病[2],并于2007年对监测方案[3]进行了调整。为了解网报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对2016年2月29日-2016年5月10日期间在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125例患者的临床及相关资料和网报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2016.2,29-2016.5.10期间在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的125例患者,其中男性71例,占5680%;女性54例,占4320%,男女比例为13∶1。

2、病例判断

标准1肺炎病例:调查期间全院各临床科室每日新入院患者初步诊断中包含有“肺炎”的病例或入院后经上级医师进一步诊察入院修正和补充诊断中包含有“肺炎”的病例,这是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的范围。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参照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4],将同时具备以下4条具体内容者定义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具体内容为:①发热(腋下体温≥38℃)(住院过程中只要出现过即算符合此条件);②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入院前3天的结果);④经规范抗生素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呈进行性加重。

3、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入院科室、入院诊断、入院日期、筛查日期、进行PUE病例判断的日期(1-3次)、管床医师姓名、访问管床医师日期、访问管床医师网报状况的结果,以及访问上级医师的姓名、日期和结果等。

4、调查方法

调查员借助医院HIS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每天对各科室入院病例进行锁定查询,发现诊断中包含有“肺炎”的病例,则按照国家卫计委设计的问卷调表的要求,通过查阅病历资料信息、对患者进行访谈、对接诊管床医师进行访谈和对上级医师进行访谈等多途径获取患者的详实信息,逐项填写问卷。

二、结果

1、筛选

PUE病例及流感检测结果2016年2月29日-2016年5月10日共收集到阜阳市传染病医院1176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PUE病例定义进行对照排查,筛选出125例患者符合PUE定义标准,占1063%。其中在125例PUE患者中采集到咽拭子标本数为110例,占88%,咽拭子检测结果阳性数目为15例,占1364%,6例为甲型H1N1,9例为B型流感。

2、年龄与性别

分布125例不明原因肺炎中,≥60岁病例最多,占3120%,咽拭子检查阳性率为2308%。

3、不明原因

肺炎网络报告情况2016年阜阳市传染病医院于02月29日-05月10日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25例,6例为甲型H1N1,9例为B型流感,其中只有1例上报,其余病例均未上报。

4、PUE未进行网报的原因不了解

PUE监测系统63例(5081%),认为不符合PUE病例定义者57例(4597%),住院时间短影响判断4例(322%)。讨论2004年我国卫生部出台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方案》,就是为了筛查可能发生的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便早期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该方案在运行了3年后,依据前期监测方案的经验对此做出了调整,新方案更侧重于关注聚集性发病和新发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5]。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系统属于一种症状监测[6],目的就是为了监测我国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发生。相关文献报道[7]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对我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早期发现及报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SARS和人禽流感是当今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两种政治性疾病,由于监测针对性太强,行政部门关注较高,一定程度造成报告数量较少的现状[8]。由于SARS、人禽流感病例国家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许多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在思想上都高度重视,但对于防控知识方面又相对匮乏,他们可能对不明原因肺炎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将不明原因肺炎等同于SARS或人禽流感的疑似病例,导致临床医生和管理部门可能规避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道。

本次研究显示2016年2月29日-5月10日从阜阳市传染病医院的1176例“肺炎”中筛查到125例符合我国现行的“PUE”病例,其中只有1例上报。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仅仅阜阳市传染病一家医院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筛查出125例不明原因肺炎。据《2010年卫生部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全国综合性医院共13364所[10],照此估算每年可能有数百万以上病例符合上述标准,如果这些病例全部上报,可能对各级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部分的工作带来无法估量的压力。经调查显示这些病例临床经过良好,尚未引发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不明原因肺炎网报监测系统需进一步调整改进。该调查研究显示,符合不明原因肺炎诊断的病例为125例,其中仅有1例网报,网报率为08%。

如此之低的网报率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控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造成网报率低的原因调查提示:5081%的临床医生根本不了解PUE监测系统,4597%的医生认为不符合PUE定义,322%的临床医生认为住院时间短影响判断。不明原因肺炎网报监测系统始于2004年,当时在疾病政治化的情况下大家都很重视网报工作,但是网报后绝大多数医生都有一种同感,上报过程繁琐,修正排除困难,后续工作无力应付。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潜意识地回避这种疾病的诊断与网报,同时由于近年来相应培训缺失,年轻的一线医务人员增多,最终导致不明原因肺炎网报意识淡化。鉴于以上情况,为了发现疫情,避免疫情快速蔓延及扩散,预防和控制SARS及人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传染病的发生,应该提高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的认识,优化网报程序,处置疾病去政治化,采取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PUE病例定义可能需要进一步修订,网报程序进一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发现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从而提高该系统发现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原源,吴敬,王晓华,等.中国大陆不明原因肺炎现况及其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1,24(11):78-79.

[2]王镜泉,王瀚炜,羊晶晶.2013-2015年福州市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5):453-4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通知[Z].卫应急发〔2007〕158号,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

[5]李琳,徐文体,董晓春,等.天津市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质量及能力评估[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3):234-236.

[6]肖达勇,李勤,龙江,等.重庆市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系统运行质量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9):667-670.

[7]高立冬,陈长,曾舸,等.湖南省2004-2007年30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信息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08-1411.

[8]向妮娟,余宏杰,冯子健.2004-2009年中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5):401-405.

[9]张杰敏,柴志凯,左素俊,等.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3):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