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3-0029-05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与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忠诚度、职业行为等指标密切相关,因此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如Super曾指出,职业价值观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1〕有研究者进一步提出,职业价值观会影响个人工作意愿或目标,进而影响其努力程度与工作表现。此外,朴英培〔2〕及邱淑媛〔3〕的研究均显示,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与其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职业投入等因素都存在高度相关。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职前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而且影响其就职期间的职业目标定位、职业投入及职业满意度等。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很高的个人综合素质与高尚的情操,还要有爱心和耐心。有研究(梁慧娟,2004)表明,幼儿园教师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其职业选择、职业行为更易受职业价值观的影响。〔4〕因此,对幼儿园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是幼儿园教师的预备力量,其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们就职后的职业投入与职业行为,进而影响儿童发展。本研究探讨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以期为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实证与理论基础,例如,为设置科学有效的职前教育课程提供依据,为幼儿园管理者完善管理策略与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选取北京市3所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每所学校整班抽取各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共357名。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采用问卷法调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运用的是宁维卫修订的塞普洋职业价值观量表。此量表采用5级评定法,从极重要到极不重要,分别赋值5~1分。量表共有60道题目,考察15个因素,分别为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变动性、独立性、声誉、美感、同事关系、安全性、生活方式、监督关系、工作环境、成就、管理和创造性。每个因素4道题目,得分范围为4~20分。此15个因素又可归入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报酬三大指标,每项指标得分均值范围为4~20分。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首先从三大指标层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进而具体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业价值观15个因素上的得分差异,最后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类型进行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三大指标的特点

1.总体特点

本研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法考察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三大指标的总体特点。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的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

2.年级特点

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业价值观三项指标上的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15个因素比较

1.总体特点

研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法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15个因素上的得分,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中15个因素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

2.年级特点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15个因素与年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类型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三大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可分为三类,各类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如下:

第一类为“高―均衡型”,持此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项指标得分都较高,均在17.5分以上,且三项指标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第二类为“中―不均衡型”,持此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项指标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均在15分以上,三项指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第三类为“弱―不均衡型”,持此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项指标得分较前两类均低,尤其是外在报酬和外在价值得分,三项指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从表6可见,持第二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所占比率最大,超过70%;持第三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所占比率最小,只占4%。

四、讨论

(一)三大指标分析:重视内在价值轻视外在价值

本研究表明,就整个群体而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最注重职业价值观中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包括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独立性、美感、成就、管理、创造性等7个因素,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更看重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激励和奖赏,也即他们更喜欢选择能满足自身兴趣,发挥自己才干,有利于自身成长发展,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其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注重外在报酬。外在报酬包括经济报酬、声誉、安全性、生活方式四项因素,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选择职业时也十分看重职业带给自己的外在激励和奖赏。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以上4个因素虽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但与个体生存紧密相关。外在价值是职业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变动性、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工作环境4个因素。它反映的是个体对所选择职业的人际环境、领导风格、职业变动性因素的关注程度。本研究表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这一指标的关注度最低。就四个年级的差别而言,本一学生的内在价值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其他两项指标则不存在年级间的差异;就某一年级而言,本一学生的内在价值得分显著高于外在报酬和外在价值得分,外在报酬得分又显著高于外在价值得分。本二学生外在价值得分显著低于内在价值和外在报酬得分。本三、本四学生外在报酬得分显著高于外在价值得分,内在价值与外在报酬、外在价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基本符合西方价值观研究者的一个认知:年龄越小越注重内在价值。但是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差异并不大,为何也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大学生随着年级升高,价值取向更为现实化有关。本一学生刚升入大学,社会化程度较低,来自生存、工作的现实压力也较小,价值取向较为理想化;而本四学生开始面对就业压力,对内在价值的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二)15个因素分析:重视生活方式与成就因素,轻视安全性与变化性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15个因素中生活方式与成就因素被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高度关注。对生活方式的重视反映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追求自由,崇尚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对成就因素的重视则反映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希望通过成功来证明自身价值和意义。

在15个因素中,变动性、管理和安全性3个因素受关注程度最低。变动性因素是考察工作或职业是否具有多样性、新颖刺激性、动态变化性等特点的一项指标。从研究结果看,与工作能否取得成就,能否有较好的外在报酬相比,工作是否具有多样性、新颖刺激性等因素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重要的考量指标。

管理因素是考察职业能否满足求职者权力欲望、支配控制欲望的一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因素也不受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重视。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相对务实,不会把实现自己权力欲望、支配控制欲望看得过重。

安全性因素主要考察个体对职业稳定性的关注程度。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都喜欢选择一份一劳永逸、长期稳定的工作,工作稳定是自身安全性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是否稳定已不再是他们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

就15个因素的排序来看,外在价值的4个因素没有一项进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所选职业价值观的前五位,这再次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择业时忽视职业性质、职业生态环境。排名前五位的因素表现出的年级差异是低年级学生更重视利他主义、美感(属内在价值),高年级学生更重视声誉、经济报酬(属外在报酬)等,这一结果仍主要与各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现实处境有关。

(三)职业价值观类型分析:不均衡型多于均衡型

如前所述,持第一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占到23%,他们在择业时将内在价值、外在报酬与外在价值三大指标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持第二类和第三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相比,这是一个更富理性的群体,因为他们综合考量了某一职业对自身的多种价值和意义,全面认识到在职业实践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多种问题。因此,第一类职业价值观是一种较为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SUPER D E.A life span, life 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0,16(30):282-298.

〔2〕朴英培.工作价值观、领导形态、工作满足与组织承诺关系之研究〔D〕.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88.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范文第2篇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包含着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科学的教育理论新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和解决。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师生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科学发展要实事求是

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教育改革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教育的蓬勃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教育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知识资本的形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强基础教育的决定,出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等系列优惠利民的政策,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扩张,教育的发展处于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和市场对教育的需要,带来了教育的失范和失序。由于教育是具有先导性,且系统性很强、周期性长、牵涉面广泛的庞大的体系,要把教育的事情办好,最基本的是我们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择校”风盛行,那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无人问津,少数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却不堪重负;教育的不均衡和教育的乱收费引起群众的不满等。办教育最需要科学的、严谨务实的作风,切忌浮躁、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风,但是,不尊重教育客观规律,不顾主客观条件,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和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盲目、浮燥——这是教育的大忌,是与求真务实相背离的。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教育的发展及其负面影响将是长远的、不可低估的,甚至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局的稳定。教育面临这些矛盾和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态度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采取主观臆断的态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教育发展观为出发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办学,寻求教育发展的均衡。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我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思想的精髓。教育的发展要从我国教育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出发,寻求发展的路径。在发展的问题上,有的人存在短视行为,不顾现实条件,不管有无条件蜂拥而上规模,追求高速度和大发展,这些都是与教育科学发展相悖的。:

教育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深入探索、研究“教育”这个客观事物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思考和理论研究过程;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受教育的群体庞大,而教育经费短缺的国情。彻底转变观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种种复杂矛盾,是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和立足点。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一定要树立自觉的、求真务实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这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也是我们重教兴国的基础。

二、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以人为本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员 履职尽责

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一名教员,尤其是在学校教学评价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在本职岗位上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前进的一个过程。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员,就是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自觉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教学评价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饱满的热情,高质量地完成办学转型和教学评价建设的各项任务。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参与学校教学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发展,办学转型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全面实施办学转型工程是加紧培养适应岗位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办出任职教育特色水平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奠基任务。学校的办学转型工作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发展,更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

学校办学转型的文件既勾画了学校今后前进发展的蓝图,又明确了我们的使命任务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学校任职教育从宏观设计层面向微观时间层面深入的具体体现。如何忠实履行好学校党委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重大课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我们的责任之所在,动力之所在,发展之所在。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办学转型和教学评价的重大意义,把转型作为发展的新起点,增强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主动作为,求实创新,自觉将个人的发展统一到学校办学转型和教学评价建设各项工作中去,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协调发展,在推进学校办学转型和教学评价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完成任职教育教学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中心,培养、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从而满足岗位任职需要,是任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任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名教员,如何切实把学校办学转型工作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改革是学校办学转型工程的核心,课堂组织实施是教学内容改革的终端。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深化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还是在创新任职教育课堂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都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切实以学员为本,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谋求发展。

教学内容改革是办学转型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内容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拓展延伸内容改革,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做好教学内容改革设计;以岗位需求为牵引,实现课堂教学内容重组;以增强岗位任职能力为落脚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知识要点和教学过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内容之中,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当前向任职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尤其强调突出学员的主体作用。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落实到任职教育课堂教学中去,就要按照“教师为主导,当好引路人;学员为主体,发挥主动性”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从“教授为主”转变为“学习为主”。此外,科学发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发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约型的发展。这种理念在体现在任职教育教学组织实施中主要表现为追求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精心进行课堂设计,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加强方法手段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教学、科研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实践教员的自我转型,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能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教学与科研是衡量院校教员素质所不可分离的两个主要标准。作为一名院校教员应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结合教学工作,努力钻研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科研意识,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发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只有这样,院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才能得以提升,教书育人的生命力才能得以更好地延续。

目前更为具体而迫切的现实是任职教育与以前的学历教育相比,对教员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学转型的关键是教员队伍转型,实现任职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切实做好教员自身转型。我们一方面要在院校内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任职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部队一线工作中去,真正做到“三贴近”与“三熟悉”,成为一名复合型的教员,为推动学校任职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校教员,通过学习,应进一步坚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念,明确学习实践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办学转型和教学评价的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去,以提高任职教育教学水平为宗旨,以推进任职教育教学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和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为不断推进学校办学转型工程和教学工作评价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范文第4篇

1.1STS

sTS是“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的英文缩写,即科学、技术和社会。在历史上,它第一次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我国有学者把STS定义为: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

1.2STS课程

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课程。我国的STs课程,以徐辉主编的《科学•技术•社会》121为例。该课程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历史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各学科、各门类的基本内容: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深刻内涵;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军事战争、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从而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高科技意识,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3STS教育

STS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智能得到开发,劳动素质得到提高,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即培养出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并能够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和具有良好科学紊养的人才口,.STS教育是sTS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教育上的反映。我国有学者把STS教育归纳为:asTS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中实施的以改进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为目的的一种文化战略;它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作为进行科学和技术教与学的背景.”STS教育着眼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兼容,提倡以人为本,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STS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教育观。STS教育中的“科学”提供知识,是巨大的精神力里。“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是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学生值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科学”是第一重要的,“技术”只是它的物化,“社会”是指它的应用,都隶属于“科学”之下。

2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胜合的教育

2.1STS教育的兴起是科学教育与人丈教育触合的需要

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是STS教育产生的现实社会背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许多新问皿摆在了社会公众面前。如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世界人口增长的对策,非再生资源的消耗控制,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由于片面追求物质进步,产生了道德滑坡、人文心理方面的失落.这些都促使人们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作出进一步探讨.STS教育远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提出,7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对STS教育进行积极的实践,并对STS教育的特点、内容、结构、功能及内在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STS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的讲授,而是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力,并培养学生自觉地把科学技术与整个人类、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复杂性结合起来,这就为传统的科学教育走出危机提供了出路。sTS教育的兴起除了广泛的社会原因外,还有其深刻的文化根源。自堵根提出“知识旅是力t,的口号以来,科学技术越来越被人类皿视,倡导科学孩育的科学文化迅猛发展,冲击了以前占据人类文化主导地位的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教育是文化的产物,在科学文化催生下的传统科学教育弊端日益明显.传统科学教育俐裂了科学、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只强调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控制力t,忽视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忽视了科学教育中价值和伦理的存在,过分张扬科学的理性主义,忽略了人和社会的价值孺要,无法把握住科学的正确发展方向。英国学者C.P.斯诺在其两种文化理论的阐述中,认为要消除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隔阂,必须要重新建立我们的教育体制。应引入新的教育形式,这种新的教育形式能够保证我们的受教育者“既其有对科学与艺术两者的丰,想像力,又对应用科学充满热情;或者对大多数人类同胞遭受到可以拯救的苦难并非无动于衷,而且把它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贵任阅.,许多有识之士都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寄希望于教育改革。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孺要,STS教育在徽烈的文化冲突中应运而生。STS教育的兴起,是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整体化发展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结果,它所倡导的新发展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全面地揭示了未来社会的特征,对我田的现代化建设有盆要的指导作用。

2.2STS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触合

对STS教育的研究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愈义,这主要表现在,它为了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形响,使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和视角阅。①折的发展观。STS教育的发展观是与传统发展观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它认为,社会发展不能只考虑经济数t的增长.要注意质t的发展,特别是环境质t.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与环境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润足当代的裕求而不能扭容摘足下一代孺求的努力.②新的价值观.STS教育的价值观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制约,科学技术是盆含着价值的复杂“社会过程”、“社会事业”。STS的价值观批判了在旧的价值观的背景下所产生的科学技术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片面性,吸取了它们的合理因素,彻底抛弃了人统治自然的狭陇观点,追求自然一人一科学技术一社会之间的和谐和统一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试图建立一个人在其中能获得全面发展的、幸福向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③新的科学观。机械论的科学观是“部分一整体一部分”,部分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整体是部分的简单总和.STS教育的科学观是“整体一部分一整体”,整体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的统一体,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具有自己的特点.STS科学观强调联系、系统、练合,实际上是一种整体论的科学观.④新的教育观.盯S的教育观是交叉学科的模式,其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和整体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结合;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素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公民.所以sTS教育强调联系和综合,是整体的、全面的世界观.sTS教育的先驭斯诺指出,由于对专业化教育的狂热祟拜和一种使我们的社会模式任化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互不沟通的文化,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这种分化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他呼吁两种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并希望通过教育来造就一代新人来解决这个问翅.STS教育对两种文化的沟通,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STS教育以建立全面发展、幸福向上的社会环境为宗旨,追求自然与人、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STS教育将社会整体作为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Srs的产生和发展为弥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裂痕,促进社会整体进步提供了新的观念和工具。盯S教育把科学文化观和人文文化观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生态的文化观:STS教育的文化整合还表现在价值教育观念与理性教育观念的融合;S铭教育奉行多元文化整合观。STS教育‘鼓励学生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批判性地理解科学、技术和杜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学习者提供科学、技术、社会的全方位的文化背景:布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对于不同社会群众的相同意义气”STS教育的核心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STS教育是当代最具时代性、针对性,且社会化色彩最为强烈的一种教育形式。简言之,S铭教育是通过从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上改进科学教育实现个体社会化的现代教育。STS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触合.

2.3STS教育的实施实现了科学教育与人丈教育的触合

2.3.1STS教育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实施

我国于1984年开始了对STS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引起了国外STS教育研究者的关注.19BS年10月下旬,在苏州召开的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上,我国正式提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在中国的实施问且,在此之后,一些学校和教师相继在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学中实施了STS教育研究。1987年,中央教科所召开中学综合理科教学研讨会,STS教育课理纳入国家教委“七五”计划,组织试点学校.1988年11月,中央教科所和浙江教育出版社在杭州联合举办了STS教育研讨会.1995年在中国召开的18届太平洋大会,其中就有一个由我国主持的STS教育专翅研讨.依据51名教育目标,选取STS教育内容是实施sTS教育的重要一环,而确定合适的STS教学切入点又是选取STS教育内容的前提.在中学理科教学中作为STS教学切入点的内容有:①与生产、生活有关并且被广泛应用的理科知识;②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理科知识;③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热点问月;④理科发展的成就及前沿问题.sTS教育的教学形式有:①课堂教学;②STS活动课;③社会实践.STS教育的教学方法有:①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②专题讲座;③现状调查法;④利用传媒进行资料收集;⑤实验操作法.中学理科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①符合中学理科教育综合化的趋势,实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②STS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橄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孺求:④STS教育促进了中学理科间和中学理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丰富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2.3.2STS教育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

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范文第5篇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区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召开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对教育局机关和教育局党委所属党总支、支部及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着力在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发展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创造科学发展业绩。刚才*书记宣读了《中共*区教育局党委、*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方案》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希望各单位、机关各科室按照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4月11日上午,区委召开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区委书记刘建立同志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着眼于现实与长远,作了一次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很强的动员报告。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针对我系统实际,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首要的就是紧密联系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解决好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认识的再统一,观念的再更新,思想的再解放,意识的再增强,能力的再提高,这既关系当前,又关系长远,对*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

第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进我区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机遇。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党多年来总结出的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一次大规模的理论学习和讨论,必然带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工作的大促进。大家都非常清楚,区委、区政府把我区教育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全社会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厚望,我们也曾在教育工作思路、教育评价体系、教育制度改革、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是不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实际,是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不能使我区教育得到科学发展,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对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实践检验的过程,也是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的过程,更是推进我区教育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

第二,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举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回顾我区教育工作,*年以来,我区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为契机,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近年来,我们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亮点打亮,弱势扶强,瓶颈拓开,促平衡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仅就*年,省市教育管理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星级学校评估模式在全省推广;通过大力改造薄弱学校,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幼儿教育发展态势良好;高考再创佳绩;成职教育健康发展,有效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广大干部教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戮力、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意义就在于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再一次系统深入地学习,使我们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查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凝聚起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解决教育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审视*教育发展实际,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还存在重智轻德、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同类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比较明显。三是农村初中办学规模偏小、效益偏低,学校布局还需要科学调整;城区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组合。四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职教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五是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够科学完善,还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教育评价体系。六是在两支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活力不够、压力不足、危机感不强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教育还不够自觉,这就给我们下一步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全系统广大干部教师一定要从*教育的长远发展、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从内心深处认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质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教育工作中,讲政治、顾大局,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但是,按照新形势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的干部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要不要发展、愿不愿发展、会不会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方面。我们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面前,很难正确处理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素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团结发展理念、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坚定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思想的解放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是全系统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各单位、各科室要把其重大意义认识好、领会好,把区委的精神学习好、把握好,把思想统一到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一定要站在推动和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程的高度,站在推动和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将教育系统上下涌动的科学发展的热情、激情引导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上来,汇聚成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强大洪流,确保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紧紧围绕*教育发展实际,突出重点,深入扎实地搞好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年,我们定位为教育创新年。教育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创建全新的工作机制,完善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创立过程扎实的运行体系,打造*教育的品牌。围绕上述目标,目前我们拟出了六项创新性工作:一是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强化区乡两级政府办学责任;二是理顺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幼儿教育发展水平;三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学区;四是建立研训中心,探索学区教研模式,强化研训功能;五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六是深化评价体制改革,推进教育纵深发展。结合今年的工作重点开展本次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有的放矢的学习理论,身体力行的实践理论,努力在发展意识、素质能力、机制建设、发展思路上有新的进步和提高。因此,结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㈠做到六个结合,实施八项措施,开展六大专题的深入思考研究。一是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六个结合,即:学习实践活动与全区上下开展的展、赛、评活动紧密结合;与加强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与全区教育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与全区教育工作重点紧密结合;与教育工作的措施办法紧密结合;与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紧密结合。二是在全区教育系统大力实施八项措施,即:通过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育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评从体系建设,促进教育科学发展;通过制定完善规划,规范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充实培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充分利用设备,发挥教学资源效益;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强化教育经费管理;通过转变工作作风,搞好教育教学服务。三是教育局组织力量围绕教育公平的问题,就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围绕合理配置资源的问题,就如何强化规划布局意识合、按规划搞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围绕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就如何加强管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现代化设施,让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围绕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就如何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夯实教育能够得以科学发展的基础,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围绕全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就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整体素质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围绕幼儿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问题,就如何加快幼儿教育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㈡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一是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要坚持把学习提高贯穿始终,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工作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认真做好学生培养的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目前,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力抓好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同时,全面加强师德建设。二是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从我区教育实际出发,进一步理清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真正引导我区教育事业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推动发展教育中,要切实做到“一个坚持,三个完善”:即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完善落实教育管理评价体制,完善落实学校、干部和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落实目标责任制。三是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我们要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争当“名师”、“名校”和“名校长”的能力。教育局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培养、打造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拿得出、叫得响的“名师”、“名校”和“名校长”。

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要求

㈠要突出重点。教育局领导干部和局党委所属党总支、支部以及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是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在前面,用在前面,示范带动普通党员干部的学习实践,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加,体现活动参与的广泛性、群众性。一是要突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个重点,在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做好文章,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强化教育领域科学发展的理念,站在教育是民生之基的角度切实树立为民办学的思想,在学生入学、教育收费、落实“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免学费教育、职业学校学生生活补助政策、优化教育资源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认真研究制定措施,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教育发展的成果。要在构建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扩大校园周边治理监控服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二是要突出实践这个重点,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确实在教育工作中发现一些重点问题,分析研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㈡要注重创新。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在活动形式和实践内容、工作思路、决策水平、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等方面努力创新。通过创造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争取使我局在某些方面的工作为全市试点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素材。

㈢要力求实效。要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时间、进度服从质量,每一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保证质量、取得实效为前提,以工作实绩衡量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查摆出的问题更加准确、措施办法更加得力、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制度机制更加健全。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教育过程,事关当前,影响长远。各单位、各科室一定要把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既要认真完成规定步骤,又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实践活动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加大领导力度。为强化我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由*同志任组长,张全胜同志任副组长,李大柱、刘天悦、王*、于善光、熊树春、刘化培、王立军等同志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组织精干力量集中组成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指挥、督导和协调工作。各单位、各科室也要迅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专人负责。同时,要按照区委总体安排,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好本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保证活动科学有序推进。各学校、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靠前指挥,对本单位、本科室的活动开展情况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检查落实情况;教育局班子成员、各单位党政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要从自身做起,带头学习理论,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教育活动,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

二是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本次动员大会之后,各单位、各科室要迅速召开会议,层层搞好宣传发动。教育局信息中心要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通过“教育简讯”、“信息快报”、开设论坛专栏等有效形式,及时反映各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充分展示各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典型经验,并积极上报区委信息部门。同时,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使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营造推进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吸取师生意见,正确对待和真诚接受师生的批评和监督,切实按照师生的意愿改进工作,注意听取师生的评价,让师生了解、参与和支持教育活动,让师生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全系统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各学校、各科室要消除搞形式和一阵风的思想,消除“畏难情绪”和“厌倦情绪”,做到真学习、真思考、真教育,坚持把上级确定的目标要求、基本步骤,扎扎实实地按规定动作落到实处。各级学习实践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切实担负起督促、指导职责,深入实际解决新情况、剖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本单位、本科室活动中创造的新经验,针对学习教育活动的各个步骤搞好自查自纠。教育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深入到各单位,加强对学习教育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通过听汇报、明查暗访、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加强督导、协调和检查力度,对进展迟缓、措施不力、问题较多的单位和科室要进行重点督导,确保教育活动不走过场、收到实效。

四是要加大作风转变力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良好的作风,搞好当前学习实践活动也需要良好的作风。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促进活动的重要措施来抓,继续大力推进作风转变。要把思想作风整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作法运用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我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广大干部教师作风建设的明显加强,为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