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态环境设计

动态环境设计

动态环境设计

动态环境设计范文第1篇

(一)找准资源环境审计的切入点

近年来,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工作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审计机关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围绕政府工作中心选准审计切入点开展工作。以流域治理审计为例,为改变渭河污染现状,陕西省各级政府自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数百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为此,陕西省审计机关也连续5年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跟踪审计作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由最初的污水垃圾项目审计到现在的渭河全线整治审计,由最初的仅仅局限于渭河流域到现在的渭河、汉丹江流域全面覆盖等。

(二)适时拓展资源环境审计范围

资源环境审计涵盖天空、地面、地下,涉及大气、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内容,点多、面宽、头绪琐碎,传统审计已很难适应现实审计工作的需要,只有立足于传统的对资源环境职能管理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在此基础上,逐步纵向和横向拓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内涵和外延,由上层职能管理部门向基层具体的项目单位拓展,由财务收支向项目绩效拓展,由地面的水源保护、耕地保护向天空的PM2.5防治、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地下的矿产资源适度开采、防止过度开发等内容拓展。

(三)注重资源环境审计与其他行业审计的结合

资源环境审计既可以依托于其他行业审计实施,也可以单独组织实施,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结合财政、企业、投资、经济责任等行业审计来实施。如在财政审计中可以安排对矿产资源补偿费、“两权价款”征缴情况的审计,在企业审计中可以安排对节能减排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审计,在市、县政府首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将任期内环保指标变动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等。

(四)把绩效审计贯穿于资源环境审计全过程

资源环境审计要始终将资金和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摆在突出位置,注重从政策执行、项目建设、设施运营、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全面提升资源环境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如对退耕还林和污水垃圾建设项目的审计,以资金投入、管理、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基础,重点突出了对项目在建情况、竣工(完成)情况、投运情况的审计,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角度全面分析评价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较好地发挥了资源环境审计为国家治理服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二、当前资源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资源环境审计在审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内容不断更新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偏重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有待继续加强

多年来,资源环境审计主要偏重于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侧重于监督资金拨付、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近几年虽然在部分项目的审计中突出了绩效审计内容,但也只是在个别项目、个别事项上有所突破,对绩效审计缺乏清晰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成熟有效的方法,绩效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行业专项审计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有待继续加强。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适应资源环境审计发展要求

目前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资源环境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环境审计中很难对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背景以及工程决算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资源环境审计质量再提升的瓶颈。

(三)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带来重大影响。目前,受被审单位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影响,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其他行业审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成为资源环境审计持续全面发展的短板。

(四)资源环境审计查出问题的披露和处理难度较大

资源环境审计涉及部门单位较多,一些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的违规问题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本级审计机关在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对此进行处理时顾虑较多,既害怕影响上级对本地的扶持,又害怕给当地政府抹黑。加之一些地方政府的强势干预,使得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左右为难、独立性不强,资源环境审计发现问题披露多了地方政府不满意,披露少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又会大打折扣,难以对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

三、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建议

针对资源环境审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

要以学习贯彻十精神为契机,紧密结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科学合理安排资源环境审计规划,不断拓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实现对水污染防治审计、土地矿产资源保护审计、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审计的三位一体全覆盖,并探索开展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情况的审计。

(二)抓好资源环境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

要对资源环境管理系统、资源环境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科学评价,有效遏制各种以破坏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短视行为,促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综合决策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需要,更要重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服务。

(三)着力提高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要进一步强化对现有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培训,在理论方面,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也要强化统计学、计算机、法律、管理、环境学、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实践方面,要突出环境审计实务的培训,使资源环境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资源环境审计的各种技术和技巧,能够用科学的新观点、新方法分析和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

(四)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审计的信息化运用

动态环境设计范文第2篇

1.认识明确,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层层建立了领导组织,并明确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召开动员会进行广泛发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来,采取主要领导包乡(镇)、区直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屯,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等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实实在在,有声有色,协同推进,全区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新农村建设氛围。

2.典型引路,示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工作中,注重实际,以点带面,示范推进。点上的典型有高度,面上的典型有深度,做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全面推广。将全区51个村分为三个等级,实行三个侧重,通过三个阶段实现全面推进。“三个等级”是制定了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三级建设标准,并对标准进行具体细化。“三个侧重”是侧重对现有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完善,积累管护经验和长效工作机制;侧重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村工作组织化程度,为全区整体推进积累成功经验;侧重易组织、易发动、易见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全面推进创造条件。“三个阶段”为组织发动、制定规划、全面实施。

3.突出重点,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今年是完成铁东区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一年提升”的总体任务目标的最后一年,为此,铁东区再一次大规模开展了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据统计从年初到目前,共清理越冬垃圾14.1万立方米;清理粪堆1.3万余立方米;迁移柴草垛6292个;清理道路边沟29万余延长米;清理庭院3476户;喷涂墙面11万平方米;维修砂石路12公里。开展了以“点缀英城绿色·美化东南家园”为主题的植树造林活动。造林面积2863亩,共植树木28.7万株。绿化村屯22个,绿化面积1100亩,实现前街后巷道路两旁有树木、有花草。同时投入2200万元,大力开展清理侵占集体林地专项行动,整治林地4.3万亩,其中造生态林7000亩,植树154万株,造经济林2.6万亩,植树130万株,封山育林1万亩。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使铁东的山更绿,水更清。

4.部门帮扶,合力共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各帮扶单位积极落实帮扶款物,全力帮扶各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了《铁东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包保帮扶细化表》,落实了有关包保措施。区五大班子分别对全区各乡(镇)、村进行了重点包保,各乡(镇)也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层层细化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到岗位,落到人头。针对农民群众反映的交通等热点问题,在帮扶工作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带头帮扶。主动联系企业,为包保村屯解决水泥,确保实现“户户通”。主动协调各级交通部门,使所包保村交通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帮扶工作的有效推进,进一步确保今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5.建立制度,常态化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了村民自治方式和长效管理方式。以区委文件制定印发了《铁东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同时配套制定印发了《铁东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奖励办法》、《铁东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对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实行“保洁员负责”的管理机制,变突击整治为常态管理。对一家一户的环境卫生,实施门前“三包”,即包整洁、包绿化、包管护。

动态环境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筑设计;可持续

1引言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受到广泛的关注。各行各业都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这表明,生态环境和物质生活水平的统一即将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各行各业的关注。建筑行业里,本文推出生态环境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希望探究出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规划。

2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概述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较大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人们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并开始重新审视这种关系。生态环境下如何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要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合理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又要具有长远的发展空间,为人们带来更加长远的利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循环。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比较复杂,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建筑设计还要体现出技术性、社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3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下,建筑设计要坚持对自然的尊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资源的合理使用,坚持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坚持弹性设计。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设计的时候要将建筑与时空的变换相结合,从长远考虑,给建筑设计保持足够的弹性,以适应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4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

建筑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如果离开了环境就失去了生命力,而一个环境的美感如果有了恰当的建筑,其美感和深度也会大大增加。建筑的美能够通过环境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尤其是随着四季的变换,建筑与环境仿佛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互相烘托。我们也发现了往往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绝不仅仅是靠建筑本身,而是依靠周围的复杂环境以及小的构筑物。一个地方建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统一的环境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这种趋同的审美丰富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内涵。在一座城市里,在一种特定的环境里,建筑的轮廓、虚实、色调等都是和环境相协调的,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感受综合作用推动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5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

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追求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始终坚持对环境和大自然的尊重,在做设计时注重对建筑的全面调查。建筑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空气流动等都对具体设计产生影响,在做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调查,搜集好充分的资源。其次,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对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的保护也很到位,设计人员要利用现代科技最大程度的保护建筑地域生态环境,灵活运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例如阳光、空气水等等,在开放的设计思想领导下为建筑使用者创造舒适空间。在建筑设计的每个细节上都要注意生态与实用的结合,每个细节都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通过生态建筑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保证健康可持续的同时还增加了温馨感。

6生态环境下建筑设计要点

在生态环境下,建筑设计过程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材料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将一幅设计图转变为实体建筑的时候,建筑设计者一定要将材料选择放到首要位置。选择的墙体材料不同将会产生不一样的热工效果以及空间效果,设计人员要坚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实际的材料。选取材料的时候除了考虑实用功能之外,还要注重建筑材料对建筑性格的塑造,要尽可能将建筑材料赋予一定的精神内涵,这样的材料也更加能够产生多元化的价值。

7空间布局

城市化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土地在逐渐减少,高楼大厦林立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市绿化变差,生态效益大大降低,局部环境带动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劣变化。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十分注重垂直绿化,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做好这部分的工作,在建筑空间设置金属网以种植攀爬植物。在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内适当种植绿化植物可以有效保护建筑使用性能,还能美化空间、降低室温,调节局部的小气候。巧妙地利用生态建筑的过渡空间可以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要学会利用好坡台、场地高差,通过架空手法营造更加流畅多元的空间,增强室内通风。架空的地下空间要加以合理利用,尽可能自然采光,从而推动建筑的节能环保。

8景观

植物的配置是生态环境下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植物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审美效益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植物的配置。为了更好地将植物与建筑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互补,设计是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型植物,注意植物的品种选择以及视觉审美效果,要确保各类型植物之间能够和谐共生发展。另外,水景是塑造景观的重要元素,通过水景的设计,一个景观场所能够瞬间起死回生,变得充满了灵性与活力。在建筑设计中,做好雨水收集工作以及水的循环利用对于建筑来说意义深远,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的时期,设计者应当通过建筑设计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下,能源的合理使用是每一位设计师都要考虑的问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将低碳、节能、环保考虑到建筑设计中。生态环境下的建筑设计注重基础社会的建设以及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人员要有环保意识,将能源的合理使用与建筑相结合,为人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美观的生活环境。

9结束语

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收获。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需要不懈努力,探索如何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姜征,中外传统建筑艺术对现代网络游戏场景设计的影响[D].淮北师范大学2014.

[2]郝静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在寒冷地区的实施方法探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4.

动态环境设计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规律;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交通……),人流及文化艺术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讲稿),北京,1999

动态环境设计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在可持续 发展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以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为基本的出发点的城市发展,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和认识所在城市中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分析

一、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 自然 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 科学 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二、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 经济 ,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 旅游 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

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郑州市这几年下了很大的工夫。对于母亲河的治理就已经略见成效。2007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黄河视察工作,黄河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定要把她治理好,一定要把环境治理好。

以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破坏,黄河两岸的环境一度非常恶化,绿城经常在开春的时节会经受一次又一次沙尘暴的洗礼,而我们的母亲河也在很多河段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日益追求生活环境优化的今天,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的一种战术回应,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也因此从观念转变到理论建构乃至设计,创作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必将得到重大的发展。此间,“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美学”及“生态建筑”等新概念应运而生,冠以“生态”的各种词汇频频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文本中,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绝非易事。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1.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平衡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及特色风貌等指标,在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层次等等);人群在城市空间系统中的流动,集散和停留时间等 规律 ;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3.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的生态绿色空间进行调整,空间规划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形成“点,带,场”相结合的空间系统。这些空间包括有:城市广场,主要步行街道,城市滨水地带,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大型建筑庭院及市郊农产品绿地等。

4.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会,展示,分隔, 交通 ……),人群交流及文化 艺术 表达等各项功能。规划同时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的认定。

5.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的控制下,充分考虑环境主要空间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主题等方面的规划。

6.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郁闭度及叶面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值等特征加以规定。

7.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人口容量进行测算,制定生态环境目标(空气,湿度,土壤,灰尘,噪音及风等)和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

8.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城区与郊区绿地系统的协调关系,区域空间调节关系,休闲人口流动的关系等等。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现今已经即将完工,首先从设计和规划上来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对整个新区的建设做了一个全面而又详尽的规划和设计,无论是从制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序列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功能规划、城市特色风貌的规划、绿化规划对空间进行全面的指标控制、局部空间环境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等等这些入手,都是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很好的解决了当地环境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在某些问题上的矛盾。

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 文献

[1]吴良镛,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z],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宪章”(讲稿),北京,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