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黄河科技学院;品牌建设;CIS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55-03

一、黄河科技学院的办学现状

黄河科技学院创立于1984年10月。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专科),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民办黄河科技学院的基础上建立黄河科技学院(本科),实施本科学历教育,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普通高校。现有在校生将近30 000人,专任教师1 200人,外聘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将近50%,青年教师80%具有研究生学历。各学科专业都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部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标兵等荣誉的教师100余人,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500余人,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紧密结合。办学二十九年来,学院坚持“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办学方针,以“厚德博学,砺志图强”为校训,实施以本科教育为主,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强,奉献和创新精神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办学二十九年多来的历程,使黄河科技学院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得到了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

二、黄河科技学院卓越品牌建设的意义

在1998年以前,高等教育在中国一直是稀缺资源、卖方市场。经过从1999开始的高校扩招,中国高等院校的数量、高等教育的规模都有了巨大变化,开始进入巩固成果、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从2005年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当稳定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内涵提升上,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四者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都非常注重品牌建设。黄河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建校最早的民办高校,更应当审时度势顺潮流,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内涵提升上,放到品牌建设上,跳出同质化竞争的误区,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办好高水平民办大学。品牌建设对于黄河科技学院尤其需要重视:

(一)黄河科技学院受到各类办学高校的激烈竞争,需要知名度的扩大,需要重视品牌建设

在高等教育中存在普通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民办高校下设独立学院、职业高等院校四种办学的形式。其中普通公办高校最具有竞争力,独立学院因与公办高校联合具有品牌的优势,职业高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有较高的就业率保证。竞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生源的竞争,在高考招生中,考生的填报志愿一般为,首先考虑公办高校重点,然后为非重点,其次为独立学院,最后为民办高校。而黄河科技学院就是在民办高校之中,所以要取得优质的生源必须重视品牌的建设;第二,专业竞争,在民办高校中,所设立的专业多为大众专业和社会近期热点的专业,其中的专业中,与一些专业院校比较没有竞争的优势,因此黄河科技学院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形成学校鲜明、社会公认的人才培养特色;第三,在毕业生之间,存在压力,黄河科技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其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一本、二本的学生,然后考虑三本,同时用人单位有毕业院校的歧视,认为毕业学校知名度高,其毕业生就优秀的惯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打造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培养出与众不同、有专业特长、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切都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独立学院成分复杂,在个别学校信誉缺乏的情况下,黄河科技学院更需要提高美誉度,需要加强品牌建设

勿庸置疑,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健康发展,但个别学校办学目的不纯,办学条件差,虚假承诺,违规招生,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害群之马的做法,不仅使其学校自身的信誉丧失殆尽,也损害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应该下大气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品牌美誉度,大力加强品牌建设。

(三)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最有远见的做法就是加强品牌建设

2010年后全国各地高考生源都将呈逐渐减少甚至较大减少趋势,作为其主要生源地的河南省,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85.5万人,比2010年95.2万减少了近10万人,2012年河南省的高考人数更是减至82.5万,高校有统招计划便不愁生源的局面将为之改观,高校间的竞争势必变得激烈。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各有利弊、各有优势,但总的来看,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劣势更多一些,主要是在办学经费上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金融环境不太乐观,较大程度地改善办学条件受到资金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黄河科技学院更应在管理、效率、学生及社会满意度、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此来提高社会美誉度、社会影响力,提升竞争力。总之,品牌建设关系到今后黄河科技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黄河科技学院必须创新办学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从增强核心竞争力入手,积累优势,形成特色,并使这种特色经久不衰,成为高质量的标志、社会美誉的源泉,从而铸造出闪光的品牌。

三、黄河科技学院的CIS策略

(一)CIS的主要内涵

CIS理论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企业的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MI作为组织观念、精神和战略系统是CIS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源动力,是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和依据;BI是MI的动态表现,是在企业经营理念指导下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VI是MI的静态表现,是通过广告、商标、色彩等一系列具体语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固化为静态的视觉形象,便于消费者辨认和传播。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工具。

把CIS这种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引入教育管理中,主要是用来研究学校形象和学校文化的学问。是指学校为了塑造形象,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运用整合的沟通手段把独特的学校经营理念,学校文化和经营管理活动传递给内外公众,以凸显学校品牌的个性和感召力,从而使内外公众产生认同、移情和价值上的共鸣。

(二)黄河科技学院引入CIS系统的具体策略

1.学校理念识别系统(MI)的建设

理念识别反映的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另一个组织的特有的精神,它是整个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也是CIS建立的基础,那么学校引入CIS系统的过程中,MI就应该代表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等等,具体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与学校定位以及形象定位等。MI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办学思想以及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精神追求、行业定位和形象定位。在MI建设中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最具特色最形象的反映,是大学生存和立足的信念力量,能事事处处时时鼓励人们身体力行,达到有效的行为目标。可见,在学校MI理念识别系统的塑造中关键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文化的确立。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黄河科技学院围绕创建一流大学的新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新理念,建立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造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专业功底;宽广的文化素质,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黄河科技学院学生所应具备的“整合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动手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入学到就业,黄河科技学院都是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学院在重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同时学校重视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工作,学校已具备WTO从业资格、公关、导游、营销、物流、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证书的认证培训资格,使学生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的目标,使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2)形象定位:打造一流,追求卓越。二十多年的发展不寻常,从全国来说,黄河科技学院是创办最早的民办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所专科院校、第一所本科院校;国家教育部门专家组来黄科院进行评估,对黄科院的评价是“国内一流的民办高校”。说起黄科院的未来发展方向,胡大白表示,到2020年,要将黄科院办成河南的名牌大学。“我希望把黄科院办成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胡大白说,目前,民办高校的数量还在不断扩大,希望民办学校不仅在数量上,更要在质量上与公办高校媲美。

在大学理念识别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大学所要关注的不仅是形成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形象,关键是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把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形象传播出去,让学生及家长接受和认同,产生价值的共鸣进而形成品牌忠诚。

2.学校行为识别系统(BI)的建设

学校的BI即是通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各种行为来表达而建立的学校形象。包括教职工教育、教职工行为规范、学校环境营造等内部行为系统以及新闻宣传、广告活动等外部行为系统,学校的行为识别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品牌的竞争,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队伍的竞争。黄河科技学院的教师队伍由三部分人组成,专职青年教师、专职退休老教师、兼职教师。提出了“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以老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结合的师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 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和“名师工程”。近年来,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层出不穷。拥有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形成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同时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尤其是重点专业、优势学科的带头人。同时做好在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对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完善科技进步工作条例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制度,狠抓校内外培训,在全院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学术严谨、开拓奋进的良好学术氛围。

(2)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继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多年来,黄河科技学院有着良好的注重科研的传统,探索建立了两级管理、三级运行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并形成了自己的科研优势项目。学校领导把搭建科研平台作为申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初步搭起了六个科研平台。2008年,黄河科技学院还设立科研基金,用于科研启动、课题配套、科研奖励,鼓励和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争取承担省(部)级和部级科研项目,大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在2012年度,黄河科技学院获准纵向项目399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954篇,出版参编专著84部,获得授权专利1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486项,年度课题奖励经费达1 099.4万元。黄河科技学院以科研促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探索出了一条民办高校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之路,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地方名牌大学建设。

(3)扩大学校知名度,媒体宣传为辅。学校品牌从培育到逐步成熟,直到被学生、家长及社会认可并接受,需要一个进程和途径,广泛的宣传报道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将外事学院的品牌带给千家万户。可采用定期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介绍外事学院的办学特色。

3.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的建设

学校的VI是CIS的静态识别系统,它将办学理念、组织文化、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符号,以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手法应用于宣传标语、办公用品、旗帜招牌、交通工具、建筑外观等,凸显学校个性,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VI是MI的具体化和延伸,就主要包括学校的校名、校旗、校徽、校歌、标准字、标准色、办公用品、建筑设施、校园环境等各种视觉因素。其作用就在于通过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方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专业特点等体现出来,以便向外界传达统一的形象信息。例如黄河科技学院在包括学校办公(信、公文纸、请柬、票据、名片、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各项设施)、学校招牌、交通工具以及各类广告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学校图标,很好地发挥诉求功能,塑造鲜明的学校的形象。

MI、BI、VI在黄河科技学院品牌的建设中,理念、行为、视觉识别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相互协调运作才能发挥CIS应有的功效。正是在这三者的整合运用中学校品牌的形象才得以塑造和传播,学校品牌的个性和魅力才能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黄河科技学院网站,.

[2] 闫德明.CIS与学校品牌形象策划[J],人民教育,2003,(23).

[3] 黄葳,李清刚.民办学校品牌内涵及培育策略[J].民办教育研究,2005,(3).

[4] 马庆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古代文人墨客描写黄河的诗歌很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

2.出示“黄河流域地形”图,介绍黄河。它是我国第二大长河,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母亲河”。这么美的名字,为什么后来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民族的摇篮”怎么变成了民族的忧患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课件:指名读)

媲美、折腾、侵蚀、肥沃、堤坝、频繁、生息繁衍、叫苦不迭

2.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速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4.再次读文:(分组合作)横线画出以前的黄河,波浪线画出后来的黄河。

(1)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2)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3)全班交流:

①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指名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段感受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进行描述的?

②原来黄河是那样的美,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才称它为“母亲河”,那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1~5段)

③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1500多次,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

④后来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句子是描写黄河变坏的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6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⑤通过图片介绍什么是悬河?

⑥有人认为黄河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⑦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⑧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哪些方案?

三、拓展训练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假如让你治理黄河,为大家提供一条建议。

3.设计一条保护母亲河的宣传口号。

四、全课小结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自主探索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增强和强化探究活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既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开展,也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有效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来促进语文课堂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知识要点,再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获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结合实际、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从整个语文单元的高度来连结知识点,实现单元训练目标。与此同时,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语文探究学习空间,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做好探究活动准备,给学生提供鲜活的语文学习资源。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整合语文学习资源,以画面影像的方式强化理解,发散语文思维。例如,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在这堂课上所要关注的就是语文教学的探究性特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课堂评价特点。《三国演义》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和军事故事性,而《草船借箭》作为其中的经典故事,极具吸引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关于《草船借箭》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激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课前的预习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哪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根据课文来探究诸葛亮为什么能“识人心”“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等等。并以课文为中心,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进行发言。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始终要注重学生的探究体验过程,让他们感受探究学习的魅力,并注意探究性学习中的评价方法的运用。

二、运用多媒体,锻练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索交流。如教学《黄河象》一文,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有个学生提出《黄河象》到底是重点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还是黄河象的来历?是介绍黄河象,还是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时的步拨: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容易,说明黄河象化石为什么保存得那样完整难,科学家为了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对黄河象的来历进行了严密的假想,故应着重来探讨作者怎么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点,可划分为几块?少顷,自主探索交流继续:“我认为文章按主要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三大块:先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写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严密假想,最后写人们发现了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段落划分好,学生进入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过程,他们发现问题:“假想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利用计算机反复显示主要过程,通过探索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河里,并引申出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此时,却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落水淹死在河里?有的说因为不小心急要喝水,有的说因为石头滑,有的说因为天气热……面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再次利用多媒体,通过看全过程再选词填空,使之变得有条理,引发科学家假想黄河象从(热)――(渴)――(喝)――(陷),最后淹死河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是科学家从已知求未知,以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这样,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索、发现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学生发现就头号,懂的就讲,老师则因势利导,于学生疑惑处启发,于思维陈列阻塞处引导,于学习关键处点拨,起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多媒体那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提供内部动因的特殊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2014年4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这对于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大联盟,名叫“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上述消息使他们备受鼓舞。因为,这将为黄河金三角区域高职教育合作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4年6月7日至8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教集团理事会暨书记、院长高峰论坛在三门峡市隆重举行。集团成员单位的书记、院长及相关专家齐聚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以“对接与服务: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主题,共谋发展大计,通过并发表了《三门峡共识》。

论坛开幕式上,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秦剑臣认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教集团发展迅速,在依托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开展多种交流,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各高职院校所在地市经济转型起到了人才输送和智力支撑的作用。

回顾:集团合作基础扎实、合作形式多样、影响力不断提升

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运城、临汾、渭南和三门峡市,处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地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该区域承东启西、连通南北,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形成了煤化工、电力、有色金属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以及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这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4座城市均为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关联度高。然而,位于该区域的10余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无不在苦苦寻觅办学定位,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集团理事长、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郑建英深有感触地说。

该区域内高职院校在办学历史、办学条件、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以及发展过程中和前进的路途上,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碰到了同样的困难,同样的期待,让他们走到一起来了。

2009年,为适应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区域职业教育质量,整合区域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构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新格局,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应运而生。

5年来,集团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活动是集团的生命,是集团的活力和凝聚力所在。集团以创新工作、扩大交流为重点,强化集团效能,以切实增强集团整体影响力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合作。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搭建起了集团内各院校合作、交流、发展的三个平台。

管理平台。5年来,集团形成了每年最少一次的理事会会议制度,主要参与人员为各院校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长,一方面研究制定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另一方面讨论交流各院校在各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破解办法、经验。

教师平台。2013年以前,集团以课程开发为载体,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2013年5月,集团成立了第一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即旅游财经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制造大类、教育大类、卫生大类共八个大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每个大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均以该类专业办得较好的院校为牵头单位,以该行业内优秀的企业为牵头企业,汇集了黄河金三角区域以及该区域周边的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其目标定位是努力把该类专业打造成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点。

学生平台。过去受区域限制,各院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严重受阻。2013年5月,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首届大学生篮球邀请赛”,来自山西、陕西、河南三省6所高职院校的百余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比赛,赛出了精神风貌、赛出了合作友谊,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往来交流。

集团每年都举办1~2次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另外,集团还将举办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

5年来,集团成员稳步增加,由最初的3省4市7所学校,发展到目前的3省6市12所学校。集团初步建立了跨行业、跨地域合作的职教战略联合体,初步构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职教集团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模式: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区域发展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现代教育形式,其生命力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的对接上,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和服务性上。

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顺应变化,对接需求,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集团化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战略选择。”集团副理事长、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勇军说。

作为集团的牵头院校和重要成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在集团的大背景下,根据“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实施开门办学战略,将教育教学改革与服务区域发展紧密融合。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大舞台上,以有所作为带动学校大发展,探索出扎根区域沃土、对接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办学新路子。

人才培养:为地方提供人才支撑。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牢牢把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通过精准对接产业、行业和企业办学,创新并形成“专业围着产业办、课程联着企业建、工作经验实训练”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引企入校、入企办学、借力技能大赛,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使学生学以致用,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

大力构建文化育人和专业育人两大育人体系,是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在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同时,不断深化“岗位主导,项目带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培养大批“品质优良、技术精湛”高端技能型人才。

技术服务: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凭着人才集聚、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和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企业联合攻关,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改造、产品制造工艺编制、新产品试验、开发管理程序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难题。该院教师每年承担的纵横向课题达200多项。

学院与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建筑行业协会、生物行业等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依托节能照明和酶制剂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建10多个科研机构;依托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与优势企业开展重点技术创新与服务;整合全市生物企业成立“三门峡生物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申报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大大提升科研水平和成果数量。他们合作研发的生物技术和数控机床研究等10余项科技成果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通过成果转化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培训服务:优化地方人力资源。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的有力之举。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社区、乡村等方面合作,通过建立开放式培训体系,开展行业培训、社区培训、“三农”培训、学历教育,增强与地方的交流融合,使教育接地气,扩大社会影响,获得良好办学效益。

该学院还利用教育超市实施全市雨露计划、阳光工程。举办党员干部和劳动力转移等培训班、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培训20000人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达5000多人;校企共建109个校内实训中心,承办市职业技能大赛……这些都已经成为学院培训服务的品牌。

文化服务,提升地域文化品位:高等院校是区域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应以资源共享和开放服务为基础,促进校地文化互动交融,发挥文化传承引领功能,提升学校品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力开展文化育人的同时,积极为地方提供决策参考,参与制定三门峡市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为区域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大力开展区域文化研究,参与仰韶文化、崤函古道等重大科研活动,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成果和学术支撑;教师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和培训,干部深入乡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工作,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支教,积极参与地方公共服务,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展望: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高职教育合作品牌

无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对促使黄河金三角地区探索区域职教合作发展新路径,推进区域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促进各院校相互交流提供了新机遇。

站在新的发展高度,集团各院校都期待借助职教集团的平台进一步拓展合作交流的深度广度,为区域发展创造更多人才红利,共谋区域职教发展的美好未来。

集团的生命力和活力源于合作模式。政府引导、行业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选择,也是集团提高质量、提升价值的战略选择。“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集团快速发展的前提,密切学校与行业的关系是集团发展的助推器,校企合作是集团发展的保障。”集团秘书长、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久昌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促进资源共享,是集团的一个重要目标。集团理事长郑建英认为,集团应依照“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实现成果共享,发挥集团的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将其打造成一体化发展的职教示范区。

同时,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集团以技术服务为先导,谋得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推动集团的转型发展。集团将协调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团队,深度参与企业市场调研、生产经营、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校企联合开展项目研究、产品研发、产品推广、成果转让等,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将集团打造成为区域产学研合作服务中心,增强职教集团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

架设职教通道,也是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集团应通过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开通普教与职教的沟通渠道,架设中职与高职的桥梁,实现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形式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实现校际之间资源的互通、互补和共享,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

参与国际交流,提升活动层次,也是集团发展不容忽视的部分。国际化是我国后发性职业教育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要捷径,扩大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体范围,是目前我国职教集团寻求发展突破的重要内容。有代表提出,集团在院校、企业和行业、区域之间的合作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探索与国外院校或企业合作,扩大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体范围,丰富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新机制、新路径日渐明晰,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一定会抓住合作与发展机遇,加强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加强集团内部制度建设,创新集团活动载体,加强集团品牌化运作,为高职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链接:《三门峡共识》(摘要)

蓄势期远,提升区域高职教育的合作自觉

随着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2014年4月国务院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区域高职教育合作,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3省4市都将区域高职教育的成功合作予以了充分彰显。

协同创新,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高职教育合作品牌

按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提出的“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要求,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集团必需走合作共赢、职教同兴的发展道路,进一步理清利益链、明确价值链,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尤其加强服务于制造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方面的专业建设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等方面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区域合作新境界。

交融竞合,占领产教融合新高地

黄河金三角高职教育集团的自身建设业已进入交融竞合的新阶段,开放、创新、共享、共赢是对集团内部竞相合作的真实写照,我们将继续本着“共同目标、相互尊重、争相贡献”的现代合作理念,以我们自身建设的系统优势,占领产教融合新高地。

融入区域产业,服务区域发展,垫高高职教育发展新基点

高职教育只有紧紧把握新技术条件下的职业活动对象、活动方式、技术特点的发展变化,实现教育过程与“人才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对接和融合,才能够卓有成效地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拓宽教育过程中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空间,提升技术技能型劳动价值,垫高高职教育办学新基点。

机遇与挑战:不断深化合作、积极探索,推进高职教育新发展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创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与校园文化的创建相结合,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学校精神相融合,创建学校的独有特色。

我校《走近黄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初的研究实施框架大体分为了这样几个方面:孕育华夏文明、黄河的历史发展、黄河沿岸的主要景点、黄河历史发展中的典型文化、黄河治污、对课程的思考以及由课程研发而提炼出来的黄河精神和学校精神的融合,以及学校办学过程中要体现的重要思想――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从此开始,我校的校园文化创建与课程研发结合在了一起。

最初墙壁文化说明:

1.墙壁上的黄河文化教育

“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

黄河精神:奔流不息

伟大坚强

胸怀博大

孕育华夏文化

学校精神:终身学习

永不言弃

无私宽广

桃李芬芳

2.学校门口的教育思想教育

学校大门的右边是用醒目的大字书写的学校名字,左边是与之对称的学校教育总思想――为人民服务。

3.校园内地面上的十种教育思想和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

校园内地面上的十幅组图配了十个词语二十个大字,它们是开放、特色、安全、健康、读书、礼仪、实践、思考、创新和和谐。这十种教育思想都隶属于“为人民服务”这一总的思想。

校园文化的创建会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我校现在最新的校园文化内容是根据综合课程发展的最新框架主体板块设计的。

一进学校大门是“我爱身边美丽的黄河”“滨州城市建设研究”

“我爱美丽的家乡”,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滨州区域农业研究”“滨州区域工业发展研究”,是和学生一起了解滨州经济的发展;“黄河上游代表性子课题――地形地貌研究”“黄河中游代表性子课题――水土保持专题研究”“黄河下游滨州段外代表性子课题研究――黄河三角洲开发研究”,是引导学生走出家乡,放眼全国和世界。校园外墙壁上的课程框架统领整个校内文化,校园的西部是最初课程框架的再版,是现在课程框架构建的理论部分;校园的东部是课程框架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中的重点内容都和校园文化的创建结合在了一起。校园外墙壁上保存了我们的学校精神,进而我们又从课程研发中提炼出了我们的办学宗旨、教师成长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校园文化创建是分了三个层次的,一是课程框架统领下的子课题校园文化,它构成了我们整个校园文化的基础;二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提炼出来的办学宗旨、教师成长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三是将二者归结到我们的学校精神和总的办学思想上。我们的校园文化创建和我们的课程研发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