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范文第1篇

一、引言

传统的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会计学为方法基础,通过划分责任中心,制定并分解成本预算,把成本计划与责任中心联结起来,通过内部结算、责任转账和责任仲裁等形式,完成责任成本的管理,形成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使全体员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己任,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工作。它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一种强化人员管理的手段。

目前,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广泛应用,对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先进制造理念不仅注重从技术到技术的实施方法,而且重视组织、管理和人员的作用,成本管理模式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在现代制造技术环境下,网络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传统责任成本控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信息支持系统可以把各种成本信息、制造信息高度集成,为责任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它提供了把静态的成本动态地管起来的物质条件,突破了手工管理的瓶颈制约,使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近年来在管理会计领域对作业成本法、成本企画(又译目标成本规划)的深入研究,也为责任成本控制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本文作者期望在传统的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管理模式基础上,针对制造企业的特点,探讨成本责任流管理的机理及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实施。

二、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

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包括动因、传导机制、保障机制。

动因。动因由结构性责任动因和执行性责任动因组成。责任是与组织结构相对应的,组织结构中的不同管理层次的不同部门(作业单元),对应于自身责任具有不同的权力与权限,这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结构性动因。责任总是与一定的活动相联系,活动的正确性由于责权利挂钩机制而对从事活动的人产生作用。伴随着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它的成本责任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作业单元,所以责任具有相对时间性,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责任时间性和责权利挂钩机制,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执行性动因。

传导机制。随着完成由原材料到最终产品这样一个完整的制造过程,成本也逐渐由原材料开始累积转移到产品当中,成本责任随之顺次转移到不同的作业单元,即作业单元对应于企业活动顺序而具有责任传导顺序。如果某作业单元将工作转交给下个单元继续进行,说明该单元的责任已经完成,后序作业单元则要对前序的成本责任进行核实,并开始新成本责任的实施。以动态管理思想,对责任转移要区分独立责任和累积责任。独立责任是指本岗位工作引发的成本责任,而累积责任是指融入前序成本责任在内的一种累积责任。责任传导机制就是要建立独立责任与累积责任的区分和计量机制,明确各作业单元的责任以及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交接关系。传导机制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保障。

保障机制包括约束机制、责权利挂钩机制和监督仲裁机制。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将企业的成本责任分解为能够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多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由相关作业单元来实现自我约束。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责任可分解为采购员的订单管理和价控员的订单审批,二者之间就有一种责任约束关系。建立好责任约束机制,是成功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重要保证。责权利关系是成本责任流的重要要素,在建立责任约束的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依据责任确定权力和利益,利用激励机制引导作业单元实现责任,避免恶性制约,促进良性制约。建立起责任约束机制后,必然产生一些制约因素,要鼓励对企业有利的制约,克服不利制约,当出现不利制约后,要有一种机制去解决它,这就是监督仲裁机制。监督仲裁机构的特点是:一要独立于责任或利益双方,二要能从企业全局出发进行仲裁。

三、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

成本责任流管理就是将成本责任通过一种机制或模式分解落实到作业单元,并加以考核。它通过对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和考核进行计划与控制,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它是把成本管理与强化人员管理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是落实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手段之一。

成本责任流管理由作业单元管理、责任定位、责任传导、责任考核、模拟执行、监督仲裁等环节组成。

成本责任流管理强调多层次、全方位责任分离,按作业单元管理,而不是单纯按岗位或人管理。通过将一项成本责任定位为两个或多个不同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形成基于信息或者客观数据的上下游业务活动之间的良性制约关系与责任传导机制。成本责任约束机制以成本控制为中心、权力为手段、利益为激励,形成清晰的责权利关系。通过模拟执行的手段,监督仲裁成本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恶性制约或责任纠纷,从而实现基于人员(作业单元)的科学成本管理。企业成本责任定位是依据企业业务活动流程将企业成本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上。责任传导管理主要是成本管理责任交接管理,责任传导也是依据业务活动流程进行的。责任考核是对业务活动流程中的成本责任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成本责任指标集进行比较,以衡量岗位职责的实现情况。员工利益管理是依据员工所聘任的岗位目标以及成本责任考核结果,核算其所应获得的奖励或惩罚,最终和员工的静态工资汇总在一起形成员工工资。模拟执行、监督仲裁是通过模拟执行等手段,对成本责任执行过程中的纠纷进行仲裁。

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以逐层分解的方式,将责任落实到各层作业单元,通过加强对作业单元的责任管理,借助数字化、集成化的手段,实现由粗放管理到集约管理,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基于成本责任流的集约化是企业实现各种先进管理理念的要素,是企业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成功运行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成本责任流的实施方案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只有信息化,事前的计划才能更科学、合理,事中的控制才能及时、有力,事后的核算才能准确。信息化可以减少管理中感情因素的影响,所有作业单元在客观信息面前完全平等,以真实信息为基准可以避免责任双方的直接交涉,消解管理监督中人与人之问的矛盾。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组织结构重组、责任制度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保障。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功能部门制,是一种树型的组织结构,即按照不同的功能和职能设立不同的部门,每个下级部门从属于

某个上级部门,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每个单元都由其上一级的功能单元进行管理,工作质量由上级评价,决策由上级进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每一级都会把责任推到上一级,导致扯皮和责任不清,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使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执行时间长,产品成本高,它已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因此,必须改造传统的功能组织结构。面向市场的组织结构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以外部或者内部客户作为每个业务单元的业务输出接收者,这样每个作业的执行结果都可以得到及时、正确的检验,所有客户都可以对业务输出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二是跨越传统的功能部门边界,将原来割裂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减少了不必要的部门间协调和可能出现的扯皮现象。这种组织结构给企业从根本上缩短市场响应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采用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将使企业改变传统的按照功能来配置人员组织结构,变成按照要实现的主要业务流程来配置,从而大大缩短主要业务过程的处理时间,降低产品成本。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作业正确、高效完成的必要条件。成本责任流管理要求相应的管理制度必须适应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服务于成本控制,使各作业单元责、权、利明晰,奖惩措施能够到位。在制订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不同特点,认真听取基层作业人员的意见,必要时要进行科学的模拟和测算,以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信息化需要集成的信息系统,以使各方面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地传达到有关作业单元。信息技术支持是能够对成本责任流进行模拟执行、监督仲裁的技术基础,是成本责任流实现正确流动的技术保障。成本责任流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应该覆盖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部分,即每一个作业单元,以使全部的成本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到相应环节,从而保证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实现。

动态成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态成本;全过程成本管理;科目体系;目标成本

1 动态成本的精细化管控的前提

1.1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科目体系

科目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而定。完善的成本管理科目体系应包含以下两大一级科目:开发成本及开发费用。开发成本下的二级科目包含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及开发间接费;开发费用下的二级科目包含财务费用、营销费用及管理费用。三级及三级以下的成本科目,可根据企业自身具体管理现状详细制定。

1.2 根据科目体系制定目标成本

按房地产项目开发节奏划分,目标成本可分为可研阶段、土地摘牌阶段及扩初设计阶段三个版本,扩初阶段的目标成本可作为执行版的目标成本。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开发节奏,制定施工图阶段的目标成本作为执行版目标成本。

1.3 合约规划体系

合约规划体系是在建立科目体系之后,为实现更为精细化的成本管控,结合企业自身现状而建立的合约分判,将成本科目分判落地为预计的规划合约。但合约规划体系不是工程动态成本管控的必要前提。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科目体系及制定出执行版目标成本后,便进入动态成本管理阶段。

2 动态成本的概念及意义

2.1 动态成本的概念

动态成本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某一时间节点上的预计项目全成本,而非在此时间节点上的已发生成本。虽然项目动态成本会随着项目开发的推进而变化,但“动态”的重点是体现在时间上,而非成本本身数值上的动态。

2.2 动态成本的意义

动态成本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某一时间节点上的预计项目全成本,是用以与目标成本进行比对,同时比对不同时点上的动态成本,而后进行分析,研究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不同时点动态成本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规避成本超支风险,使得项目目标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并能按既定目标落地,不超支。

3 动态成本管控要点

3.1 目标成本编制全面不漏项

目标成本是否全面、可行,是动态成本管控是否有效的基础。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动态成本的跟踪发现目标成本有缺项漏项,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无论是设计成果、施工方案的不足还是目标成本编制本身出现问题,如果发现严重的缺项漏项,对目标成本影响较大,则应第一时间修正目标成本,以保证动态成本比对的基础合理有效。

第二、项目全成本的构成科目通常可达到200条左右,因此目标成本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全面,因此应在一级科目(开发成本)下设置“不可预见费”作为开发成本下的二级科目,以解决对目标成本影响较小的缺项漏项的成本归口问题。不可预见费的设置因企业的管控能力差异而异,通常不应超过开发成本的5%,以1%~3%为宜。企业应随着项目推进及时总结,不断完成成本科目的设置,以减少目标成本编制缺项漏项的原因产生的成本占不可预见费的比例。

3.2 主动优化成本

执行版目标成本确定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成本管控者被动等待动态成本因各种原因产生对成本管控不利变化。因此主动优化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成本管控者(开发部门、设计部门、成本合约部门、工程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等)定期(可以以月度为周期)回顾成本,主动发现问题。一旦发生的对成本有积极作用的较大额度的优化,应及时调整目标成本。

3.3 已发生成本的及时归集

在实际成本管控过程中,无论是跨区域的大型开发企业,还是地域性的中小型企业,都存在成本游离的问题。即部分已发生成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归集到成本管理体系表单或者成本管理ERP系统的对应成本科目中,使得动态成本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成本现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经济性文件没有及时审批并归集。

(2)边出图边施工导致成本难以预计。

(3)成本管理人员没有将已签订合同或已审批的经济性文件及时归集。

由以上原因带来的成本归集不及时导致动态成本失准的问题,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可以通过定制ERP成本管理系统(非OA系统)的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在系统内建立成本科目体系、合约规划体系、工作流审批体系以及报表体系,合同、补充协议、非合同性成本、签证、设计变更等,审批完成后成本自动归集。定制ERP系统的整个过程要在管理咨询、软件购买、实施推广、服务器等方面上花费一定费用,也可以通过表格、文字、流程等辅助形式,自己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线下管理体系,但这种脱离咨询公司的线下管理方式,在体系建立和执行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对更高。另外,如非十分必要,忌“三边”工程。

3.4 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管控

在3.3中提到的设计变更、签证等经济型文件的审批不及时造成动态成本失准,ERP是解决方法之一,但归根结底,需要工程和成本管理人员的高度执行力。根据实际管理经验,设计变更、签证的“一单一算,一月一清”是基本可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除特殊情况外(塌方、管线漏水漏气、重点关键线路上对工期有重大影响的变更等),5~10个工作日内,基本可以实现经济性文件的“先洽后施工”,至少可以实现“边洽边施工”,工程结算时,除特殊情况外,未及时审批的经济性文件不予受理(可在工程合同中对此加以约定,以避免纠纷)。设计变更、签证的“一单一算,一月一清”,对于工程管理人员会存在一定抗性,因此执行力尤为重要,对于设计变更、签证管理的执行力要求不是机械的、硬性的,而是对成本管控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

3.5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预警机制

动态成本范文第3篇

为了帮助房地产企业降低建设成本,增加资金的把控能力,及时获取相关条例执行和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设计出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模型,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系统,即为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文章对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的功能进行介绍。

关键词:

动态成本;房地产;管理系统

1房地产企业动态成本管理模型

成本管理从核算型向控制型管理改变,之后向价值创造型管理方式变化。管理系统的运作,使得建设企业从本质上提高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准确的分辨增值和非增值作业。最终使企业能够由原来的粗放型,不断向精细化管理演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主要有如下作用:①主要用于获取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往建筑工程的数据,以及目前实际的市场信息。此种做法能帮助企业决策时参考以往项目的历史指标、以及估算最新的人才、材料、设备的所需投入资金;②根据建设项目的动态情况,制定施工建设清单,在参考内部基准价库的前提之下,通过分析建设开发信息、施工材料清单,结合动态市场制定此工程的目标成本,将其作为工程成本把控的重要内容。施工材料清单清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项目施工目标成本的合理性;③依照施工材料清单以及工程图纸,结合实际市场状态,实施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步骤,上一个步骤制定的建造施工目标成本起到掌控投入资金的作用,最终达到的效果在实施前设立标准之内。将这一阶段和上个阶段制定的成本计划做出对比,并将分析报告第一时间传送到企业成本数据库,帮助将来建造施工资金把控更加精准;④根据施工图纸完成既定的建设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施工的实际成本低于制定的计划成本。掌控建造中产生的变动,管理资金投入。然后将得到的结果传送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中,由此得到相关参考标准;⑤成本分摊。建造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分摊到单位工程上,然后就可以获取单位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将其进行累加计算得到项目的总成本;⑥评估分析。对建设项目的预期成本、计划成本以及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化数据分析,然后对导致投入差异的因素进行限制,对资金投入控制能力进行验收,能为决策者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2研究与投入使用

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的作用是:房地产信息,房地产运作成本,工程建设过程,房地产涉及资金数量和相应数据统计等相应方面的管理。

2.1基础信息管理分析

房地产涉及的信息,记录其中的建设性信息,对房地产建设的具体过程进行记录分析,与市场价值对比,从而建立企业的整体价值数据库。预估资金管理:分析项目的作业过程,确立单个项目花费,还要算上项目建设过程的费用,这个过程利用作业成本法完成。测算建设项目耗费,完成相关资源分配,获取单位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累加计算得到项目的总成本。

2.2合同管理

管理工程构建过程中涉及到协议和合同,在第一时间获取和确认签约内容,传送到内部存储数据库,将其作为指导参考。变更管理:施工计划最终完成会花费很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影响原计划,引起设计图的改变和施工计划的调整。这个部分就是记录这些变化,将数目与合同原始执行资金数目结合。计算出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总的成本,使项目管理者及时的掌握变化,调整企业内部的相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3结算管理

根据项目工程动态的实施状态,对相关协议当中已完的内容执行结算,将其分配到对应的单位工程中。研究成本变化问题,转化成图表的模式。这样做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调整成本模式,该调整数据的结果应该储存到该企业的数据库中,更加有利于项目实施。

2.4成本统计管理

参照施工不同步骤的成本信息,在模块中对相应内容信息进行整理,及时对不同单位的投入资源完成合理的调配。本模块还需要完成差异分析功能,如:目标成本和签约成本的对比等,运用可视化的图表信息完成投入资金掌控工作。

3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

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使用的效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能及时获取项目的成本信息,控制不合理成本的增长,分析无效作业和增值作业,能及时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为企业的资金运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②费用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产品成本比以前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由此使得企业决策者能更加准确地进行产品定价,提高了开发产品的竞争力;③对工程的耗费资源实行动态核查,对资金投入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系统向使用者展现的可视化内容,能帮助工程监督者第一时间制定对应的资源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投入的效果;④保证数据获取的有效性,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馈。通过相关历史工程项目资金投入信息和在建项目成本信息进行新项目的目标成本制定,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保证投入决策数据最大限度的客观、及时、精确;⑤实现了企业内各部门的数据共享,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中小型的房地产企业和工程建设公司在项目开发的步骤和资金雄厚的企业具有很多共性,差异在于投入资源、流动资金和项目总的工作时间。这些因素不是可以影响上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原因,该系统反而会使企业内部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工作管控力度,使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4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特点

实时性:利用上述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结合企业本身的市场属性,将最终获取的实际成本管理成果实时、动态、真实的展示给决策者。成本管理模式:通过核算对象分解,将作业成本管理引入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细化成本管理对象,使成本发生情况具有可追溯性,动态反映成本状况。提供多维成本分析方法,规范成本管理流程。WEB技术:通过对系统使用WEB技术,解决集中式管理需求问题,能使企业和在外地的项目或者分公司及时进行数据汇总和实时数据的采集,保证信息的一致性,方便成本控制和企业决策。

5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动态成本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的高管也能及时地获取有关的信息,辅助企业决策。房地产企业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运用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节约项目投资。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更加有效的整合企业的获取和存储信息,同时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郑倩.浅析房地产企业的动态成本管理[J].财会月刊,2007,(36):46-48.

动态成本范文第4篇

施工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施工成本管理贯穿于从投标到竣工结算的整个项目实施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关键词:

成本;进度;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1701

1 施工成本的概念和构成

施工成本是指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的费用,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等。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等,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简单地说施工成本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项目费、企业管理费等。

2 施工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

施工成本管理是动态的系统过程,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施工成本计划编制之后,要定期进行施工计划成本与施工实际成本比较,当两者偏离时,要分析产生偏离的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保证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有比较、分析、预测、纠偏、检查。纠偏过程是成本动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纠偏要结合施工项目进度、质量要求和外界条件的变化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技术创新,坚持动态控制原则和成本最低原则,使工程项目在满足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施工成本最低。

3 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是成本动态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决定施工项目盈亏的重要一环。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成本分析表法、价值工程法、挣值法、成本――进度分析法等。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之间有着必然的同步关系,因为成本是伴随着工程进展而发生的。成本――进度分析法牵涉到项目盈亏和施工进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控制调整过程。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工程实例来探讨一下成本――进度分析法在工程成本动态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 利用成本――进度分析法进行成本动态管理案例分析

某机场施工项目主要施工成本计划如表1(间接费用率1百万元/天)。

其双代号网络图如图1所示,图中箭线下方数字分别为计划状态和应急状态下持续时间,箭线上方分别为计划状态和应急状态消耗的施工成本。现在需要根据此网络计划图对工期和施工成本进行优化。

(1)确定关键路线。

关键线路为ABCG,工期为260日历天。

(2)第一次压缩。压缩关键路线的时间有四种方案:压缩A、压缩B、压缩C或压缩G。在四项工作中,由于C的施工成本率最低且小于工程间接费用率1.0,所以将C的持续时间压缩到80天,即压缩了10天。这样压缩后ADEG也成为关键线路,此时有两条关键线路。

(3)第二次压缩。此时要同时压缩两条关键线路,有四种方案:压缩A、压缩G、同时压缩B和D、同时压缩B和E。四种方案的施工成本率分别为:A为1.5、G为1.15、B和D组合为0.9、B和E组合为0.95。四种方案中由于B和D组合施工成本率最低也小于工程间接费用率1.0,故应选择同时压缩B和D的压缩方案。B可以压缩10天,D可压缩4天,所以同时将B和D压缩4天。

(4)第三次压缩。此时,有三种方案:压缩A、压缩G、同时压缩B和E。三种方案的施工成本率分别为:A为1.5、G为1.15、B和E组合为0.95。三种方案中由于B和E组合施工成本率最低也小于工程间接费用率1.0,故应选择同时压缩B和E的压缩方案。B可以压缩6天,E可压缩20天,所以同时将B和E压缩6天。

(5)压缩完成。

至此,关键线路只有A和G可以压缩施工时间,但A和G的施工成本率均大于间接费用率1.0。因此不能再压缩,成本动态优化的目的已经完成,优化后的网络如图2,总工期为240天。

动态成本范文第5篇

本位回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26-01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定条件下意外的学习收获和启迪,这也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也是对课堂规定性、预设性的有效补充,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展开科学引导、对学生进行个性评价鼓励,都可以促使“动态生成”的实现,为数学课堂教学本位回归创造条件。

一、精心预设促进“动态生成”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学预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在不断调整中执行教学预设。特别是遇到教学意外时,教师要顺应教学实际需要,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随时调整教学行为,促生“动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体,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应精心设计教程,为更好地协调二者关系做好准备,可以说预设越充分,优秀“动态生成”出现的几率越高。

教师课前预设需要针对学生占有学习资料的多寡而定,要充分考量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可能达到的效果。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预设:多媒体播放圆柱模型图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柱体,通过观察触摸圆柱体,进而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因为教师预设很充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圆柱的相关概念。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总结:圆柱的高就是圆柱的长。这个说法虽然不规范,但却通俗易懂,学生都能够明白这个“长”和“高”是相通的关系。教师的预设为学生“动态生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才会有“圆柱体高等于长”之说,也才会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些“动态生成”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度呈现多维性。

二、科学引导巩固“动态生成”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少讲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好课堂引导和服务工作。小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欠缺,在具体操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随时做好引导工作。特别是教学预设出现不适应时,教师要及时出手,调整课堂教学环节,矫正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时,教师说明什么是比例:“上学期学习了比,是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如2∶5=4∶10,这是一个比例,也就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比例的认知,有一个学生说:“这比例就是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一个数之后与原分数形成的等式,其实就是一个数变了,另一个数也跟着发生改变。”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将比例的性质用自己的话总结了出来。教师采用学生听得懂的话将什么是比例进行了点拨,学生很快就将这些认知转化为经验和理论,并将这种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思维开始启动,并由此生发感知,学习呈现主动性。

三、个性发展实现“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教学是集体学习的场所和方式,但学生个体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不同“动态生成”造成的结果,体现的是学习个性化。课堂教学要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动态生成”的个性化标志是学生主体呈现学习的差异性,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学习境界,无疑是“动态生成”教学的最终回归。因此,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健康成长,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理想追求。

学生刚接触“正比例”时,很难判断比例是不是正比例。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渐对正比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教师给出几个比例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正比例,有的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但却说不出缘由。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知。有一个学生用举例的方式阐释正比例:“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之间是正比例关系,正方形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因为周长和边长的关系为:周长÷4=边长;而正方形面积和边长的关系为:=边长。前者有两个变量,一个衡量;后者没有定量,都是变量。所以前者中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而面积和边长不能成为正比例。”该生用大家熟悉的正方形为例说明什么是正比例,从变量和衡量角度进行认知,这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升级,也是“动态生成”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