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态海报设计

动态海报设计

动态海报设计

动态海报设计范文第1篇

海报是通过图片、文字、色彩等元素构建而成的艺术品,是大众信息的传媒方式和视觉传达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元素的搭配和变化,海报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和新的创意。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构思动态交互海报,并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之达到互动的目的。以此为基础,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将美学、交互方式与人的视觉高度融合的“动态海报”新理念,进而预测了未来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形式美法则;交互方式;视觉感

一、引言

近年来,“动态交互海报”已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动态交互海报的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企业宣传、产品展示、公益广告都会与其关联。尤其是伴随着交互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会关注作品与大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体验感受,因而将设计创意重点投向了人的感受,其目的不仅仅要在视觉上吸引观众,更多的是要在触觉、嗅觉等感官及大脑的联想力方面左右观众。如此设计就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活力满满,就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震撼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进入人类大脑的信息约有85%来自眼睛、10%来自耳朵,余下的5%则来自其他的器官[1]。这就证明人的感官反应不再停留在视觉方面,而其他的感觉也起到了协助作用。毋庸置疑,具有交互性质的动态设计产品更能扩大观众的愉悦感及其审美能力。因此,这种以视觉形式美法则为基础并且加入了“动态交互性”元素的设计理念所形成的艺术品,就可以定义为“动态交互设计”。动态交互设计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是海报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基于此,本文拟从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入手,扩展至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将两者对比,借以考察新的设计方法,进而以相关的动态交互海报作为案例,对其中关键性的设计思维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预测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前景。

二、传统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中国的“海报”最早问世于上海。它是伴随着商业活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至今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向大众介绍某一物品、事件的属性;海报也是从视觉传达中派生出来的平面设计形式与信息交互传达相互结合的产物[2]。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报是以形象化的语言和艺术美的形式传递信息并作用于大众的一种工具[3]11。

2.特点

(1)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是人情感的瞬间产物。海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固有媒体制约下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在顷刻间就能够抓住人的视觉感受,并且让其迅速理解具体的内容。根据“视觉停留”理念,其含义为人的眼睛在观看某种物体时,停留时间的长短,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颜色都能够给人的大脑记忆系统留下深刻的印象[4]。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度和高频率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据研究,人的视觉接触物品的时间正在逐步缩短,而在海报上停留的时间也在成正比例的减少,因此海报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吸引人的眼球,并尽可能地延长其停留的时间。

(2)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传统海报的制作是没有方法限制的,也没有大小、尺寸等的统一规定。也就是说海报可以让设计师随心所欲,既能设计巨幅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而且在制作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丝网版画印刷、手绘形式、摄影形式或者借助计算机软件。海报的制作在空间上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途径以实施设计,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海报制作手法的多样性也证实了海报设计的包容性,即根据不同的手法与所使用的元素将视觉属性中的颜色、形状、位置等进行组合与设计,最终以图形或图案的形式阐述相关的内容。利用视觉暗示和启示的手法将信息传达给大众,使大众的心理行为与海报的视觉目的高度配合,这也是传统海报的特点之一。

三、动态交互海报的定义及特点

动态交互海报对观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2016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中展示的“设计之变——动态交互海报”提升了整个展会的观赏价值,使会场充满了新媒体的艺术气息;因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随时随地地体验着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设计之变”展览充分证明动态交互设计为人的视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创新。这种将图形、图案有机结合的设计,通过声音以及画面的不断变化,产生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故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动态交互海报已然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达手段,它可以极大地增强人们对艺术和美学的理解与欣赏以及心理的需求,使动态交互设计拥有了最为广阔的前途。

1.定义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现形式也从传统的二维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融入现代科技并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三维立体化形态[3]17。所谓的“动态交互海报”是借助强烈的动态和具有交互性能的画面而引发人的注意力的一种海报形式,其图形、图案和颜色通过“不断运动”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的新的画面,既能迅速吸引人的眼球,更能唤起观赏者的思考直至高度交互。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容易地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让其产生兴趣,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对动态交互海报认真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2.特点

(1)设计元素的变化具有方向性。孙辛欣在《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中指出,“方向运动指代的是物体从起始点到最终点的位置,其中位移的趋势称之为运动走向,其运动方向有着多样性,指示性和隐喻性。”[5]这一特性也适用于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也就是说,在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中,设计元素的动态变化控制着整个画面的节奏,设计元素在方向上的变化是信息传达必须依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向性是一个变量,所以在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中,针对图形形状,方向性变化就成了一种传达矢量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使设计作品更趋向于统一化、科技化,能与观者的心理活动紧密契合。

(2)图形变化的交互性。图形不仅仅在包装、广告等设计中有着特别的作用,在如今的新媒体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图形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既包括格调、风格和品牌信息的传达,也能使图形所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晰化和更具可读性。图形的变化是信息传达的一种方式,观者对图形或图案变化的理解经过大脑的加工,其所得到信息的这一过程称之为“图形变化的交互方式过程”。图形变化的交互性是动态交互海报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统一的向众多的观者传递动态的交互变化的表达形式而形成的设计理念是极具挑战力的。

四、动态交互海报与传统海报的差异性比对

通过对传统海报和动态交互海报定义和特点的探讨及分析,大致能够看出两者的差异。

1.真实变化成虚拟

传统海报是设计师依靠笔和纸进行设计然后通过排版等方式制作并印刷而成,动态交互海报则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活动,是一种真实存在却不需要借助纸张进行的设计与制作,之后通过计算机或者电子屏幕给予展示与,即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手段将图形、文字等巨量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虚拟化、场景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2.静态变化成动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海报的展示形态从静止的状态到动画的状态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动态交互海报则是通过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从各个角度以及细节反复设计,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亦即加入了连贯性的图像、声音等多元化的因素,从触觉、听觉和一些特殊的感官信息中,能使海报真实、生动并且富有运动感。以往那种固定的、静态的形式正在向动态感丰富、主体性明确、画面流动性特强的展示方式转化。

五、动态交互海报设计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延伸以及相关案例

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观点,其大意是说创新要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并在相应理论支持下,经过创新思维与反复创作之后才能获得新的创造物或者新的产品。动态交互海报就是在基于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与提高,而所形成的新的交互方式与信息传达手段,不仅满足了人们在视觉上的美感需求,而且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形式美法则的构成原理作基础,对图形与动态效果不断变化,而形成的新的信息图像的一种交互方式。动态交互设计的含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用科技手段表达海报的内容以及人文情怀;第二,在对形式美法则认可与肯定的基础上再对设计理念与方法进行延伸,即运用交互理念实施重构和解析,进而派生出新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联想。因此在展现手法上还可以作如下的归纳。

1.对比与统一

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的对比与统一所表达的是根据基本的定型技巧,将不同的事物、形体、色彩等进行对比,即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置放在同一空间之中,经过设计,使其既对立又和谐,既矛盾又统一,通过强烈反差获得鲜明对比,以求得互补和互助的效果[6]89-92。“上海”的字体设计直接使用了对比与统一的手段,即将蓝色斜条图案与黄色方形图案拼贴而成的中文文字进行了形状上的统一与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以此为基础再加入红色的英文字母,而变化的方向及过程则采用统一的自下而上的变换方式。在最终展现的形式上其设计元素仍然是统一的方块及斜条图案样式,但是其颜色和位置却具有了动态的交互变化。

2.分散与交融

形式美法则对“对称”问题是这样表述的: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6]92。在动态交互海报中,以蓝色点状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元素,通过分散和交融的方式实施变化。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将蓝色的点状汇集而形成了字母“h”。这就是典型的分散和交融手法的综合应用,其结果展示的是一种字体。分散的蓝色点状和字母h两种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图案,能够给观者的视觉造就运动感,于是也就创造了多种思维的可能。

3.拆解与重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美学的诉求与鉴赏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动态交互海报对设计元素的加工、提炼以及处理,创作出新形象的艺术形式,能够增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以及美学诉求。在形式美法则中强调节奏与韵律,不仅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节奏感还要求画面具有统一的韵律感,如此,就可以使整个画面在结构上具有故事性以及强烈的运动氛围。在图3的动态交互海报中,其设计元素都是人们习见的标点符号,在设计师的安排下,将同一画面中的标点符号实施方向和角度的变化甚至是拆分,即对顺序进行重构,而安排符号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在重构的最后阶段拼凑出新的图案。此种拆解与重构的设计手法也能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更能体现形式美法则。

4.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的基础都是针对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的一种具有人类强烈情感因素的再次创作。将不同的设计元素重新组合,运用独特的交互方式推动运动和画面的不断变化,通过图形化设计将设计理念借助创新手段进行展示。如海报是要告诉人们电影“港囧”在18天后上映。在这个动态的交互电影海报中,运用日本浮世绘的艺术手段传达其视觉效果,将所要的18天之后电影上映的信息借助海报中的灯笼给予展现,下部的海浪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视觉上紧紧抓住观者的同时,也将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了。这个动态的电影海报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展示了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又如瑞典的一家药店品牌Apotek海报也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这张海报安置在地铁站,其目的是要推广药店的护发素产品。在列车没有抵达车站时,海报中模特的发型是固定的;当列车即将驶入时,由于特定的感应装置激活了广告牌中的相关元素,动态交互开始,随之着重介绍产品的性能、特点和用法。在视觉和触觉上能够给观者提供一种错觉,以为海报真的可以随着列车的运行而不断运动和变化。

六、动态交互海报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动态海报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广告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7]。动态海报能够借助多维的动感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表达主题,在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让人在动态交互海报中接受和寻找更多的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能够和“H5页面广告”打交道,这则根基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说H5页面开启了动态海报设计的历史。通过人机互动,海报与动态与交互有机结合,亦即通过交互方式的变化和用户的参与感觉,甚至可以让用户加入到动态海报的设计活动之中,形成全新的、个体意识强烈的创作效果。动态交互海报不仅推动了动态交互海报的设计,甚至加速了互联网设计的步伐。

七、语结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人们对视觉冲击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视觉美感和动态感以及参与感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因此设计师再也不能将动态和画面截然分成两个对立的部分,动态交互设计可以与任何设计实行视觉和触觉上的高度结合。如今,数字化设计是当今设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动态交互海报设计也是广告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王芷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注释

①图1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②图2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③图3来源: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

④图4来源:港囧电影宣传海报.

⑤图5来自:瑞典儿童癌症基金会.

参考文献

[1]周旭.谈视觉感知特征与包装设计表现[J].装饰,200(64):116-117.

[2]百度百科.海报的概念[EB/OL].(2013-03-31)[2016-01-20]

[3]孟娟.数字动态海报设计与展示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11.

[4]百度百科.视觉停留的概念[EB/OL].(2008-04-23)[2016-02-09]

[5]孙辛欣.基于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动态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201(432):35-36.

动态海报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报招贴;视觉;动感

海报招贴是一种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宣传媒介,同时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艺术形式。作为静态的艺术设计作品,海报招贴中动感的应用极为重要。按照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达・芬奇的说法,如果在静态的艺术作品中见不到动感,这幅作品的僵死性就会成倍增加。显然,在静态的海报招贴作品中是根本看不到什么真实运动的。对于静态画面中动感的视知觉性,传统的解释是对过去生活经验的联想。而阿恩海姆驳斥了这种联想说。阿恩海姆认为,受众在不动的式样中看到“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1]这就是说,受众的心理功能与视觉对象的结构特征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在外部刺激下,视知觉体验到一种张力。在海报招贴作品中,各种图形及其构图都会有动感,只是会有很大的强弱差异。因而,如何根据设计的需要来产生动与不动的效果,关键是“张力”是否具有明显的倾向性。[2]海报招贴中的动感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

1 倾斜形成的动感

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形状常会给人的视觉带来稳定感,因为人的平衡觉依赖垂直和水平的方向来定位。在海报招贴中想使某种式样包含倾向性的张力,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它定向倾斜。倾斜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张力。设计师一旦掌握了运用倾斜定向的技巧,也就等于掌握了区别静止和运动的技巧。[1]

(1)利用斜线表现画面的视觉张力。斜线具有角度的变化,在海报设计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在海报招贴设计中,它所产生的动感和视觉导向性比起垂直线或水平线更为强烈和鲜明。例如,可口可乐的一副海报,即采用斜线来表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斜线围绕一个视觉中心点进行放射性排列,此时画面会产生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例如,美国越战期间的一副反战海报招贴,即采用斜线围绕主体人物放射性摆放来增强画面的动感(2)通过倾斜构图给受众眼前一亮的视觉印象。将海报招贴版面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诸元素以倾斜的方式进行编排与布局,版面就可以给受众一种斜向的视觉导向。由于人们对垂直与水平的版面样式习以为常,所以倾斜构图就会给受众视觉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并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特步篮球鞋的一则海报招贴,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幅海报主要运用了两种倾斜构图的方式。一种是前景图形(线条勾勒的人物与篮球鞋组合的图形)的倾斜形成的主体斜向的视觉流程;另一种是前景图形周围的倾斜线(主体人物周围的这些倾斜线标示着运动的方向和位置)使版面有了透视的效果,加上利用近大远小的图形特征使画面产生向内的向心力,从而引导受众视线,使其感受版面向内的视觉延伸感。

2 曲线形成的动感

圆形由于内部运动张力的相互抵消而获得平衡性,结果就造成了圆形式样的静态特征。而从圆分离出来的曲线,破坏了内部的平衡性,使其有了较强的运动感。对于曲线而言,越接近圆周式样,表现出来的动感越弱,越接近抛物线式样,表现出来的动感越强。曲线至少有两种运动的形式:一种是有明确运动方向的曲线,如螺旋线被看作是由一点向外无限扩张的动态线。还有一种是运动方向多变的曲线,有着更加流畅、灵活的动感。[3]

(1)方向明确的曲线编排强化版式的运动效果。在海报招贴的构图中运用曲线的编排方式可以产生张力,从而使画面产生动感。例如,海报作品中的图形元素利用行云流水的法文字母进行编排,采用L形构图方式,使画面产生流动的视觉效果,不仅增强了版面的灵活性,也使整个画面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此外螺旋形构图也能打造出生动的画面效果。该类别的构图形式主要以展现曲线的变化或波动为主,如表2.2所示是一副泰国的旅游宣传海报,设计者把一些能代表泰国特色文化的物象统一放置编排到了如飘带,似流水的形式中,富有动感的螺旋形式主导了整个画面,成为吸引受众视觉注意的首要条件。

(2)运动趋向不一的曲线突显画面的随意性。运动方向多变的曲线,由于自由形态的规律性较弱,因而能突显出画面的随意性。例如,西方音乐电影类海报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画面经常呈现出极具感染力的随意、童趣与自由。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毫无规律,跳跃的节奏是释放灵魂的即兴力量。例如,表2.3是一副西方爵士音乐的海报招贴,从这幅海报招贴中受众可以感受到爵士音乐是一个充满着欢愉与活力的艺术门类。炫丽的色彩,跃动的线条,把即兴演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图底反转的不定向运动

图指图形,底指背景,图底反转指正形的图与负形的底可以相互借用,相互衬托,相互反转。最早对反转图形加以的研究的人物是鲁宾(Rnbin)。其作品《鲁宾之杯》是一副杯子与人脸共生图形。当受众的目光集中在作品的白色部分时,两张对称的侧面人脸成为背景,目光集中到黑色部分时,画面中的白色杯子则成为背景。图底反转,使其形象忽前忽后,空间就会变得浮游不定。正负图形的相互反转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动感。

海报招贴设计中图底反转形式与上文所举的案例类似。两种相异图形互为背景,随着受众视线的移动,图底来回扮演着主角,前后层次反复变化,造成受众视觉的不适,而产生动感。德国的图形设计大师莱西・德文斯基擅长用图底反转的方法来设计海报招贴,其作品《种族主义》就是这种图底反转的图解,正负形之间的互补互存,相互融合,使得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富有动感。日本的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也是一位善于利用图底反转视觉因素进行创作的设计家。表3.3所示的海报就是其运用图底互换形式让受众从中寻求刺激的代表性作品。

4 非常态特异表现造成的动感

对于海报招贴来说,表现对象的非常态特异之处,需要与众不同的特殊视角、特殊情感,设计者还要把这些特异的感受通过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海报招贴设计完全可以在普通的对象中寻找到新的感觉,通过改变设计对象呈现的外观,来阐释特殊的内涵。设计者可以利用新奇的形式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感官世界。吸引受众眼球的形式往往是非常态特异化表现的结果,对设计形象的反常态特异化表现,已经成为海报招贴设计中动感表现的重要手法。[4]

(1)解构重复形成的视觉动感。例如,表4.1所示,这是一张日本DEC的海报招贴,画面上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让受众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感受,这种特异的视觉效果是运用解构重复的手法完成的,即把完整的肖像做切割重组,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解构性图形的形成,基本采用同质不同量的逐次重复构成,画面丰富、奇特,在受众视觉上会形成一种放射感,具有很强的视觉动感。

(2)矛盾空间造成的动感。矛盾空间也是非常态特异化表现的一种。利用平面二维空间的局限性以及视错觉,通过非正常的空间视角,改变受众观察画面的顺序并采用公用线、行等方法,即可形成趣味横生的矛盾空间。矛盾空间把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空间理念在平面上完美地展现出来,使物象在受众的视觉中呈现动态的空间变换效果。[5]矛盾空间的发现者是谁,并没有定论,但把矛盾空间运用的出神入化的代表人物非埃舍尔莫属。在海报招贴设计领域,把矛盾空间发扬光大的人物当属福田繁雄,海报即采用了矛盾空间的矛盾性与特异性来引起受众的视觉注意。

(3)变形造成的动感。在海报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可根据需要对原有物象采用扭曲拉长等方法来改变其原有的视觉形象,同时也可用摄影技术和电脑制图软件进行变形。运用变形表现手法可使物象在形、色、质等方面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对受众的常规观念的视觉印象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5]如表4.3是索尼随身听的海报招贴,画面中真实人物形象的一条腿被设计者做了夸张拉长变形处理,这种反常形式使画面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动感。在电影的海报招贴中也有类似的变形处理。例如,在电影《神奇四侠》海报招贴中,画面里神奇先生的身体变得弯曲修长,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4)光影特效产生的视觉动感。在海报招贴中,光影特效的应用也可打造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设计师运用电脑制图软件创造出光源来增强画面的律动和节奏感,通过具有动感效果的画面来感染受众,使其产生视觉兴奋。如表4.5所示,是一副耐克运动鞋的海报招贴,设计者将有流动感的光线与真实的运动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光影反映意念幻觉,视觉形象通过光影同构来彰显活力四射的体育精神。在电影海报招贴中也经常运用光影特效来制造特定的氛围。例如,美国电影《墨水心》的海报招贴,画面中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围绕着富有动感的S型光影线排列组合,加上画面上方飘忽而至口眼冒着火焰的恶势力形象,给受众留下了奇幻新异的视觉感受。

5 结语

在平面的海报招贴作品中,有多种表达动感的设计形式。虽然一副优秀的海报招贴作品是由许多设计元素构成,但动感的表达至关重要。一副具有动感的海报作品,能快速吸引受众目光,进而使设计者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成为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与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使得海报招贴中的动感表达变得更加的容易与深入。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研究动感的表达方式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 ,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有内涵的动感形式才具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8):568-588.

[2] 诸葛凯.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6):190-195.

[3]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89-90.

[4] 王令中.艺术效应与视觉心理――艺术视觉心理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4):217-218.

动态海报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时代性;表现形式;发展趋势

如果把电影看做艺术品,那它其实不需要推广,如果把电影当做电影工业的产品,那么它就离不开产品推广。当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凭借其成熟流畅的运作,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全球时,我们也能够从雪片般的票房中窥得一些电影推广的粗浅经验,借用在国内的电影推广上。电影宣传推广这个行业从无到有的经线,加起来不过短短几年,但是与之对应的纬线,却有长长的一条:投资方、导演、演员、电影环境、媒体环境……产业链的方方面面都与宣传推广有独特的关系。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影营销中的推广和宣传策划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前期影片定位、影片卖点、媒介策略、全国巡回首映、明星加盟、电影海报等,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向受众潜移默化地进行宣传。本文主要是从电影海报这个角度来谈谈其在现代电影宣传推广中的意义。

现代传媒手段日益多样,海报作为传统媒介也受到其他媒介的冲击。海报因为受到张贴条件的限制,目前除了公益、文化海报之外,其他商业形式的海报已所剩无几,然而电影海报仍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保持着自己不衰的地位,甚至成为平面设计师专职的设计工作。设计师也把电影海报设计与研究作为平面设计风格、表现形式、创作构思的探索手段,随着商业与电影的发展,电影与广告设计产生了联系,除了众所周知的影视广告,电影也与平面广告设计产生密切联系。

一、电影海报设计的多样化表现形式

日本美术家栗津容之曾经说过:“海报是无声之宣传。”成功的电影海报设计,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电影海报的表现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很多的类型,笔者从下面几点来解读目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生动的绘制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50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纵观20世纪初的年代,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迅猛而波澜壮阔。这一时期的电影海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更加突出了艺术成就。此时的电影海报融入了创作新风,色彩的运用更加和谐自然,人物形象的描绘更趋于生活化,这些都体现出艺术家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和完美个性化的表达。如《闪闪的红星》电影海报充分发挥了水粉画的表现效果,人物表情非常生动,以红、黄、绿为主调的色彩搭配极为鲜艳,与儿童影片的特点十分贴切。影片片名“闪闪的红星”五字做了特殊的艺术处理,就像五颗跳动闪耀的星星般光彩夺目。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一种公众艺术,和其他海报一样,同样注重审美与创意表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版式与构图和谐以及视觉的平衡感与冲击力等。

(二)精湛的摄影

摄影是一种精确复制客观对象的技术手段和再现客观对象的技术形式。摄影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艺术家用摄影艺术语言塑造可视的画面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起着社会教育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以求得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幅好的照片不仅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而且传播信息。无论传统摄影技术还是数码摄影技术,作为获取图像的最主要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优势,现在很多国内外商业摄影师比较喜欢通过摄影的方式来作为电影海报设计的处理,电影海报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电影剧照,作为核心内容,电影剧照的获得还是拜摄影所赐。《指环王》的电影海报,就是通过摄影的手法来表现的。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8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

(三)个性的色彩

电影海报的色彩处理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在公众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公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是通过海报的色彩而得到的,艳丽、典雅、灰暗等色彩感觉,影响着公众对电影内容的注意力与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色彩在海报设计中有着特殊的表现力。电影海报是整个影片的基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色彩配置上除了协调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对比。如《全面反击》《老无所依》海报的深色调设计,《大学新生》海报的明朗欢快的设计。

影视海报的设计手法千姿百态,风格琳琅满目。对于海报招贴设计而言,所谓新的技巧或技法,同样是建立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影视海报的创意与设计中,我们不仅要有成熟的技法和手段,还要主动探索新的发展趋势,新的审美需求,注重设计过程中的心脑合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与受众反响互动等诸多因素。

二、电影海报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在,国内艺术海报设计基本上分三个层次,一是大街上骗人头的一种海报,它几乎没有任何设计成分,而是几幅照片的简单拼凑,比较低端;第二种是类似于艺术家的那种设计,虽然很美,但是让人不知所云,太意象化了;第三种就是商业海报,展现剧情,突出卖点。海报设计是一个平面、静止、固定的东西,它应该传达出一种情绪,设计师必须要有想象力,有画面感,现在很多电影海报都是没拍之前就要求设计的,设计师必须从阅读剧本中想象,与演员沟通,然后进行专门拍摄。好的海报能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在设计构图上,应该对人物、颜色、环境等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斟酌。

(一)当商业照进文化

电影作为艺术、商品和传媒工具的混合体,怎样把握和定位其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争执。要从产业发展和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研究电影,就应当把电影当作一个能够产生利润的商品,商业电影在兼具艺术性和传媒工具性质的同时,最为主要的价值是其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盈利是商业电影的首要目的。而为电影这一文化产业的商品所作的平面广告,就是电影海报。其特殊性在于:以艺术欣赏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艺术吸引力来引发受众的欲望与冲动,从而对这一广告产生实际行动。最终达到广告者欲想要的商业效应――票房收入。同时,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达到精神与文化需求的双重实现。电影海报就是上述诸目的得以实现的一个媒介与承载物。电影海报不仅仅是商业广告,还是文化广告。其宣传的商品是作为文化商品的电影,是为具有商业属性的艺术作品而作的广告。因此,要使电影海报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具有比一般单纯的商业广告更为突出的艺术性。这就要求电影海报要具备独立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底蕴。

(二)明星面孔当仁不让

在现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上,以明星作为海报主体屡见不鲜,充分运用明星的名人效应为电影的宣传和推广助力。就算主打人物的主海报,其实也能施展创意。首先,如果在色调、布局等方面有逆向思维,就能出奇制胜,《赵氏孤儿》是悲情故事,但这次的主海报渲染的却是一个“笑”,人物在海报上绽放一张张笑脸,给观众温暖的感觉,与影片风格无疑是贴近的,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观者的好奇心,令一个复仇故事充满谜团,将悬念感做足。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只要去电影院门口看一看海报上的明星剧照,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很多时候,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慕名而去,只为欣赏某位或某些明星的演技和风采。有时,一部电影可以成就一位明星。但更多时候,是一位明星推动一部电影的成功。

(三)动态海报应运而生

网站的联动效应、链接效应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最大范围内的传播。这一点正恰恰符合了影片宣传的需要。对于一部新的影片,在上映前让更多的人知道影片,追求更多的覆盖人群并对有关影片内容的话题进行广泛的讨论,正是影片公司所需要的效果。例如:影片《疯狂的石头》就是成功地利用网络来进行口碑传播营销的实例。

影片的网站不仅可以在影片上线之前和放映期间树立人们对电影、导演以及演员的认识,而且一旦大量的媒体广告停止和影片下线到辅助市场后,影片网站依旧可以进行持续的宣传。动态海报也因此应运而生,从2008年依托并兴起于互联网,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所广泛采用的手段,并被广大影迷喜闻乐见。有《电子世界争霸战2》《二流警探》《新猛鬼街》等多部好莱坞大片先后动态海报,国内影片《午夜出租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也效仿推出过动态海报。而《波斯王子:时之刃》的中文动态海报,则是好莱坞电影的首款中文动态海报。海报上随着“时之刃”飞入,“波斯王子”达斯坦(Dastan)和异国公主塔米娜(Tamina)映入眼帘。王子手中的“时之刃”霎时溢出金黄的“时之砂”,画面流光溢彩,配以背景上气势恢宏的波斯城和电影配乐,彰显出史诗气质。

三、结 语

对于一部电影的推广,在某种意义上,只能算对某一款产品进行推广,而并非为某个品牌制造效应。而现实中,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不是产品,而是品牌。

电影是一门集传统表演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产物,所以一部成功的影片,其各部分的组成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而电影海报作为影片与大众之间的一座传播桥梁,几乎从电影的诞生之日起即已相伴至今。它既是影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摄影,当然也可以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表现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电影是流动的艺术,而电影海报则是凝固的结晶,一幅海报往往浓缩了一部电影的精华。两者互相补充,带给观众完整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唐骅.视觉艺术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梁峰.交互广告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动态海报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在企业或产品宣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大众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研究,本文从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概念出发,对商业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概念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指的是以大众为对象进行的产品的海报设计,从而呈现出画面感强、辨识度高的画面设计。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展现的重要方式,具有快、制作精美等优势,在产品推广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宣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在海报设计过程中对消费者的心理、水平、接受方式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创作出内容精炼、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商业海报作品。

二、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表现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不仅要求商业海报具有平面设计的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元素,能够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还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转变,增强其目的性和功能性,进而不断增强其商业价值。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写实、抽象,同时还增强了许多创新表现的形式。

1.综合语言形式

随着技术水平和产品品种的不断丰富,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商业海报应从文字、图形、色彩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准确把握商品主题,最大限度的发挥商业海报的作用。百事可乐作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如图1所示),宣传海报一直以红、白、蓝三色为主,在执着坚持的同时,不忘从文字、图形、色彩等语言形式多方面进行商业海报设计。

2.打破自身形态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还可以采用突破海报自身形态制约的方式进行广告设计,充分体现出产品的功能性作用。这就要求海报设计者通过镂空、折叠等多维度的表现形式进行商业海报设计,在提升人们注意力的同时,愉悦大众,进而实现产品宣传的目的。图2是一个洗面奶的户外广告牌,这个设计师运用结果思维,将洗面奶所带来的功能直接呈现于广告牌上,不仅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且能够直观的进行产品功效表达,达到产品宣传的目的。

3.连续画面表现

连续画面表现形式是结合“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的海报设计方式,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进行主题阐释,能够深化大众对主题的感悟,起到增强产品效果的作用。图3是一个商业广场的商业海报,这个海报在设计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宣传,在提升大众对商业广场印象的同时,吸引大众对这个商业广场的进一步了解,从而起到宣传效果增强的作用。

4.借用环境载体

商业海报的载体还从“纸”的限制拓展到环境空间中,将商业海报的文字、图形、色彩等于环境空间相结合,体现出产品的特点,进一步起到增强产品宣传的作用。商业海报的载体拓展同时也体现出科技的进步和环境空间的多样化。图4是绿箭的商业宣传海报,这个商业海报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让人们对绿箭这一产品的天然、健康、环保的理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说服力。

5.结合装置艺术不同

艺术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利用和转化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的跨界合作成为新趋势。海报设计缺乏装置艺术所独有的真实的感官感受,通过海报与装置艺术的结合,能够突破平面设计的二维限制,增添新的形式,增强海报设计的宣传张力和效果。此外,商业海报还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增添文字、色彩的点缀,增强海报意境,突出其感染力。图5是某饮料商业海报,充分利用吸管这一材料拼凑出人物的形象,人物就以立体化的状态呈现在环境中,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与海报呈现一个互动的状态。

三、结语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快、制作精美等优势,在产品推广过程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写实、抽象,同时还增强了综合语言形式、打破自身形态、连续画面表现、借用环境载体以及结合装置艺术等创新表现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文涛.平面设计中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D].吉林大学,2016.

动态海报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野鹰思 海报设计 形式语言 现代主义

检 索:.cn

引言

河野鹰思(TAKASHI KONO)1906年生于东京,1929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图案专业,日本宣传美术会的核心设计师,曾任爱知县立艺术大学校长。河野鹰思一生从事平面与装帧设计,是第一个被英国皇家艺术协会推选的日本设计师,被日本设计界定位为日本现代图形设计的先驱者,通过河野鹰思的设计作品能够发现日本平面设计在战后走向现代风格的踪影,更加有趣的是在他的作品中“鱼”经常被作为设计素材,“河野鹰思的鱼”是河野鹰思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系列海报作品,作品以鱼为设计载体,运用不同的现代设计手法,传达了鱼在日本文化中独特的地位,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河野鹰思的鱼”研究河野鹰思海报设计语言的现代风格特征,以及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海报设计的影响。

一、走向现代风格的形式语言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走向战后复苏,文化也有了发展的环境和需求,产业与文化的发展都促使着设计的变化与发展,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及现代风格的设计运动都历史性地影响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进程,日本的现代设计开始发展起来,“河野鹰思的鱼”就创作于这个时期,开始在形式语言上区别于日本传统意义上的美术,简单明确的图形、鲜明单纯的色彩,明显的带有了西方构成主义的痕迹。

(一)载体元素化

任何一个设计画面都需要某种设计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在海报设计中设计载体的功能在于通过自身的符号性承载该海报设计所要表现的内容从而传达设计理念或设计目的。在“河野鹰思的鱼”中“鱼”作为了设计载体,鱼本身是一种具体的形象,这种作为设计载体固有的形象一般来讲需要是为大多数人所认知的,这个形象在人的意识具有普遍性的形态概念,易于形成符号。

然而,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如果图形仅仅是以设计载体固有形象面貌的呈现无疑是浅薄的,在海报设计尤其是现代海报设计中设计载体通常需要转化为设计元素,设计元素主要包括具象元素和抽象元素,“河野鹰思的鱼”中所使用的是抽象的点线面元素,点线面形态是现代图形设计的基础,当设计载体转化为点线面元素时就形成了现代图形设计的语汇,它可以直接影响图形的气质。在“河野鹰思的鱼”中的“鱼”作为设计载体并非以实物或写实描画的形态存在,而是经过了从载体到元素的转化过程,“鱼”是由点线面元素重新组建的形态,例如圆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几何形,同时,“鱼”保持了固有形象的主要特征,比如鱼的身体、尾巴等,是在具象基础上的抽象,即在提取“鱼”固有形象特征的基础之上用点线面元素替实性获描画性语言元素,这种提取事物主要特征的方法不仅没有扼杀载体的形象性,而且使信息纯粹化,将载体成功的元素化,为图形设计铺垫了基石。“河野鹰思的鱼”的这种以抽象的几何形态为主的图形设计,明显的带有几何构成主义风格特征,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平面设计受西方构成主义影响的典型海报作品。

(二)形态图底化

“河野鹰思的鱼”的图形以抽象的几何造型为主,植于版面中央,画面中出现了图形与图形以外的形态两大部分,图形本身的外轮廓线就是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的存在打破了长期以来日本海报设计中的绘画场景性,是海报设计走出绘画场景性走向图形化的一条革命线,使得图形独立化,在现代海报设计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绘画的目的通常是欣赏画面的艺术性,画面往往铺满整个版面,整版的画面能够充分地自由地抒发画者的情感,以追求丰富的艺术感染力,然而,设计的目的不同于纯绘画,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信息传达或概念传达,传达有别于欣赏,虽然可以在传达的同时达到审美愉悦的功能,因此,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需要强有力地突出要传达的视觉信息,在主体图形与整体版面产生图底关系时,整体版面便出现正负两个层次,而走向了次序化,图形本身在版面中更加纯粹化,这种方式使主题信息变得简单明确,具备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从而实现该设计最主要的目的。

“河野鹰思的鱼”以简单的几何形边缘线,区分出图形与图形之外的空间,使得主体图形“鱼”在版面中独立化,站在今天来看这种几何形态的图形造型近乎一个简单的标志,但是站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来看却是一种从繁到简的重要变革,这样的变化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设计运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结构构成化

现代图形设计在形式上包含三大方面,分别是图形语汇、图形形态、图形结构。在“河野鹰思的鱼”中图形语汇就是“鱼”转化而成的点线面元素,主体图形与整体版面的分界就是“鱼”图形的外形,在“鱼”图形本身所使用的组织语汇的方式就是其图形的结构,这种结构正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换言之,“河野鹰思的鱼”通过平面构成的形式构建图形内部结构,构成是一种不同于写生、描绘的造型概念,实际上是以科学为基础解决设计形式问题,结构的差异对事物的属性、功能、气质都有直接的影响,运用构成方式创造的图形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科学原理的支撑,这代表着新的造型审美时代的到来。“河野鹰思的鱼”运用的平面构成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复。相同形态的几何形重复排列,形成一个新的的几何形态,重复的小块面构成一个大块面,在视觉上产生了肌理感与方向感。

2.透叠。“以鱼套鱼,层层相生”在每两个相叠的块面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层次,图形本身产生多个面积不同的块面,有线与面的对比关系,使图形富有层次与秩序。

3.共生。块面与块面之间通过形态的互补特征相互依存,组合为一个整体,其实也可理解为色块的分割,这种结构组织方式赋予图形极大的趣味感。

“河野鹰思的鱼”吸收构成主义的营养,根据日本设计师惯有的审美喜好进行调整,是的典型的日本式构成主义作品,在海报语言上走上了现代图形设计之路,开始形成系统的图形设计方法。

二、从信息传达走向符号传达

“第二届商业设计部门“1955年平面艺术展”是当时处于繁盛时期的JAAC主办,为日本平面艺术先锋原弘、河野鹰思、龟仓雄策、伊藤宪治、大桥正、早川良雄、山城隆一举办的集体展。这个展览闪耀出的是个性的光芒,促使当时的年轻设计师奋发向上。直至今日,在日本当代平面设计史上仍然可以看到那种对自我的强烈坚持,这些都源于这些先锋们的不懈努力。”这是田中一光写于1993年的一段话,其中提到的“1955年平面艺术展”是日本宣传美术会于1956年举办的,纵观当时的设计作品可知,田中一光记叙里的“个性”不仅仅反映在形式风格上的变化,而且也反映在了设计的内容上面,设计内容的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海报中初见端倪,比如,龟仓雄策的“NIKON”系列海报开始以“将核能用于和平产业”为设计主题,“河野鹰思的鱼”也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在河野鹰思的叙述中“河野鹰思的鱼”是一种具有“娱乐性”的作品,可知,河野鹰思的海报设计已经开始追求一种内容本身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其实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对设计师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海洋及鱼类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是日本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在日本,各地的鱼市场交易热闹非凡,不少县市都设有“钓鱼爱好者协会”,渔具专卖店随处可见,在日本法定节日“男孩节”时都要在自家门前悬挂鲤鱼旗,以此期盼自家男孩成长为茁壮坚强的人,鲤鱼就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此外,日本还有很多与鱼有关的习语。由此可见,在与鱼的长期相伴中日本构成了一道鱼文化风景线,鱼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爱好,河野鹰思通过海报设计表达了鱼带来的乐趣,这分明是一种强烈的喜爱之情,源于早已根植于日本这个民族的血液中的一种鱼文化情结。

因为对鱼这种水生动物特殊的热爱和兴趣,基于鱼文化情结这种文化背景,“河野鹰思的鱼”的“娱乐性”并非是设计师自身的“娱乐”,实际上是在日本这个民族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情感和乐趣,能够同大众产生思想交流、情感共鸣,不同于通过海报设计传达一个企业的一款鱼类产品,“河野鹰思的鱼”传达了一种文化概念,而且这种概念的传达不是平铺直叙的,是需要经过想象与升华的思维方式,如果说企业的鱼产品海报要传达的肯定是这种商品的信息,如品质、特色、优点等,而以传达鱼文化概念为目的的海报所传达的信息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或者说商品宣传海报传达的是信号,那么“河野鹰思的鱼”传达的则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通过图形呈现出来,“符号根本不同于信号,对于一种信号如果它引起我们对其表示的东西和状况的注意,那它就是被理解了,而对于一种符号,只有我们想象出其表现的概念时,我们才算理解了它”。“河野鹰思的鱼”所传达的信息属性不同于当时大多数海报所传达的信息的属性,因为它以超越产品或产业的信息传达,开始从信息传达向符号传达,这体现出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海报设计在设计内容上已经开始不再拘泥于商品本身的宣传,它是一个民族图形思维的反映,是文化载体的形象化体现,是文化发展的形式设计,是民族形式美的“符号”,是日本海报设计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