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改革的认识

课堂改革的认识

课堂改革的认识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堂要素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结合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等的提出,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上可谓“见仁见智”,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论断不断涌现。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仍是“涛声依旧”。

一、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是什么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首先,许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片面的强调那些所谓的“规律”、“法则”,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管理者往往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往往忽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形式也产生了变化这一现实,致使我们的教学难以产生针对性,使得改革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有的虽然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使一些好的思路、方式慢慢淹没淡化,造成了“虎头蛇尾”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了,收效不明显。

二、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例如,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可以说是“有效”的,所以对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也就是要对学生的就业负责,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有益的空间,基础课程要体现“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岗位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注意做好发展所需的知识的累积,为其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其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三、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适时、适当的开展“开放教育”和“素质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唯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

2.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标准

从各种各样的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综上所述,要真正在职业教育中落实“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必须。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我认为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

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政治”,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 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 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 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发展什么? 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 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实施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呢? 我认为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政治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政治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政治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基本的政治知识包含重要的政治史实和基本政治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政治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政治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政治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政治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政治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政治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政治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政治线索和具体的政治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政治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政治教学的任务。

三、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

政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政治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政治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第3篇

1、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设问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恰当的提问往往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通过提问来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由于差生不注意复习和对知识的巩固,不注意知识的再现,对所拥有的知识不能透彻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所以,教师课堂提问既要考虑新知,又要通过提问来巩固和回忆旧有的知识,以进行多次建构和分散复习。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学困生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现代学习中提倡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差生思维。要允许学生失败,让学生充分思维,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或则回答问题错误,教师就会让学生终止回答,这样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思维,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思维的缺陷。

2、提倡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探索

在生物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习尖子也不是课堂的焦点,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主角。这样,学困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的群体活动。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思维接触,教学系统的优化组合,实现思维发展。由于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思维水平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让其更了解自己思维的不足,调节自己的学习。

合作学习使学困生从互动中形成知识,淡化生物知识技能的差异,消除情绪障碍,积极投入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全面健康发展。合作学习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学困生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学困生的生物学习态度、学习的过程、变化发展,以进行及时引导。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学困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空间。

3、进行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

由于学困生的知识结构、心理因素、情感、智力与学优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如果用一刀切的统一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必会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应当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并及时进行鼓励,激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集中注意力听讲。作业可以分成学生“必做题”和“选做题”,考试时可以分成两份卷子,也可以尝试把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分班教学。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增加成功体验,减少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为了实现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设问层次化。其次,教师应该设置弹性作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有的需要进一步理解,有的要巩固一记忆,有的是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作业作为课堂补充,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练习的要求就不同。同样的作业量有的同学认为很轻松,有的却认为难以完成。因此,为了避免让学优生“吃不饱”,让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可以让课本中比较容易的A组题目学生全做,对于能较好完成的学困生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比较难的B组题学生选做。作业形式也应该多元化。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课后作业、复习作业、单元小结等。再次,考试要多元化,既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衡量,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考试评价重视相对性,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出不同难度的题目,考试结束后对学生多种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过程,学习出现偏差是无法回避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教师多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及时主动的暴露自己的问题以便尽早解决。知识的缺陷是学困生的共病,生物基础差,生物知识断接,导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所以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从他们从最简一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补习。前进的阶梯要小,知识点要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住关键,选择内容贴切、难度适宜的例题。讲解要透彻,要逐层深入,让学生理解解题思想方法,并不断让学困生巩固练习,补缺要及时。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第4篇

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领导的支持、成功课改经验的借鉴及专家的引领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与进程的快慢。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强后盾,课堂教学改革校长的观念必须先转变。校长应具备较高的改革意识与创新意识。校长的思想观念、办学理念必须先转变,然后才能去引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终生成长铺路”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正是源于改革创新的思想理念提出来的。我校是一所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目的。然而,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禁锢,不图改革,不思创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循环着“满堂灌”,唯恐学生学不会,加班加点却收效甚微。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不仅苦了学生,也苦了教师。“教了几十年书,越来越不会教了”,这种感慨随处可以听见。究其原因,是现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及当前的学生。学校如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教师将会慢慢地被学生所淘汰。这对教师的终生成长非常不利。要使教师们能更好地适应学生,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校长,必须具有为学生、为教师成长着想的一种责任意识,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什么是教学?著名课程改革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先生的解释耐人寻味。他说,教师在课堂上讲7+8=15,这不是教学,在课堂上问7+8=?这才有点像教学,在课堂上说7+8=16这才叫教学。因为这样才会激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会积极思考,认真运算,求出正确的答案,所以这才叫教学。拿这个教学故事来反观现在的教学,就会发现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必须进行更新。国内不少的薄弱学校正因进行了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了学校的落后状况,才成为社会名校。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等,他们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由原来的薄弱学校成为了当今知名的名校。他们成功的教改经验告诉人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薄弱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充分说明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二、稳步推进,确保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让教师具有危机感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感,促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年多来,我校语、数、英三大科组的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也收获了一定的经验,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年轻教师正在茁壮成长,教育教学等方面能力及水平显著提高。

1.加强学习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及课改成功的经验,转变思想观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坚定教师进行课改的信心与决心;通过组织教师研讨学习,总结经验,分享课改过程中的成功喜悦;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寻找解决方案,不断加深教师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认识。

2.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实需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

只有按实施方案规定的步骤稳步实施,边实施边检测,边检测边分析,边分析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循序渐进,努力追求实际效果,才能逐步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把问题上升为课题。

3.改变备课模式

组织实施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集思广益,认真讨论,充分发挥同科同级科任教师的集体智慧,依据教材教纲考纲,结合学生实际,精选内容,精选题目,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老带新,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坚持听课评课。作为校长

,要深入课堂,掌握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第一手材料。没有调查研究,不深入课堂,就没有发言权。在听课评课时,要注重挖掘教师教学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方法,帮助教师寻找适合于本班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途径,树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打造激情课堂。

5.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改革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改革;中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31-01

理念转变在学校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能激发他们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改革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着激励,充满着人文关怀。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们可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们创造出一个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如:上课时,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外教学。如课外活动课、实验课、观赏课、观摩课等等,作为教师尽量去想、尽量做,目的就是让你的课堂形式多姿多彩。

一、课堂教学改革要以事实为依据课堂教学凭什么要改、凭什么来改

这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因此,站在们一线的教师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把自己的想法添加进去。实际上,在实践中,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在积极的考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上课、来评课。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同样想法的理念来上课的老师,有的用新的教学方法,有的用旧的教学方法,有的没有教学方法;高讲来看课这么上,助讲来看看课那么上。用同样的理念来评价一节课,有的认为是相当成功的一节课,有的认为是完全失败的一节课。这就说明了,课堂教学改革仅仅只靠以理念为依据是不够的,它更容易带来改革的主观性,会使老师们为了把新伦理的加入而加入,会认为教学中的改革都是因为理念的不同而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从而模糊是非、制造分裂,使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二、课堂教学改革应落脚到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

1.由“教书”转向“教人”只注重教师们教,而忽视学生们学的现象,这是导致差生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要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就应更新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教师们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仅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学生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我们坚决地批判那种“只管教,不管会”,“埋怨学生笨,埋怨学生差”的错误的观点。2.实践教学应带入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的发展。比如说,电子商务课上,教师在上有关网上淘宝的一节课,学生1看到课本内容以后,说这个简单的很,我经常淘宝。学生2看看内容后,仔细的浏览一下课本内容。学生3看到内容后,直接点击操作。学生4做小动作,不听课。教师让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结果是:学生1(主动举手):老师,我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淘宝整个流程。教师:那我可以先问你一个问题么?学生1:可以。教师:每个用户名后面有些图案,比如说有心状的图案,星星状的,兰冠,金冠,他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1:这个,这个……教师问所有学生,只有学生2回答了此问题。上面的课例表明,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目的。“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讲,你来听,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

三、课堂教学改革要研究的教学活动的方式变革是通过学生的活动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对知识的掌握过程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