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幼儿教育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对幼儿教师素质和教育方法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使幼儿教师不仅有具有很强的洞察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掌握基本的幼儿教学方法,对孩子心理活动的探寻,还要具备非常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幼儿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特征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实用性

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目的,是让幼儿教师能在孩子出现新问题、新现象的时候,能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解决,不断探寻幼儿教育的规律性,将探寻出的结果有效应用到幼儿教学中[1]。

(二)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广泛性

幼儿教育科研方面研究的比较广泛,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幼儿教育工作,比如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美术、手工制作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落实到实际应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幼儿教育科研的价值。

(三)幼航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实践性

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要能够在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平时教学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科研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教师可以在实践科研活动中探究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操作性

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对于教育科研研究过程中,不要太过重视研究教学课题的深度,要在符合实际,问题涉及面较小的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研究活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这样使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能够灵活操作,快速探究出科研成果。

二、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幼儿教师科研意识不足

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前提,教师对科研具有一定的意识,才能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用更强的积极性参与教育科研活动[2]。但是现阶段,幼儿教师对科研意识比较弱,对教育科研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体会不到幼儿教育与教育科研的关系,使自身没有科研兴趣。再有,幼儿教师的科研理论基础和技能不扎实,导致科研实践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育科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与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今幼儿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教师没有时间自学,关于教育科研培养的机会也少,导致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二)科研范围和课题选择方法不当

幼儿教育科研的范围和课题选择方法如果不恰当,就影响幼儿教育科研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科研的范围需要扩大,在课题的选择上也有做到科学、合理。但是,在现在的幼儿教育科研活动中,所选的研究课题缺少新意,缺乏创新性,没办法以最新的角度来进行科研,一些研究课题的范围不够广泛,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幼儿教育科研活动严重缺乏实效性。

三、培养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

(一)强化幼儿教师对科研能力的认知程度

在我国的教育中,幼儿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幼师学校对教师的各方面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幼师学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时,更加重视教师的职前教育,让教师对教育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认知,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幼师学校对教师的素质培养,以及对幼儿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因素都能对影响到整体幼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幼师学校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培养教师教育科研的认知能力,经常开展教育科研训练[3]。例如,幼师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教育科研知识讲座,让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可以开展教研讨论小组,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分享,互学优势,改善不良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些教研活动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幼师学校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这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师素质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之前,要建立起健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让教师对教育科研有更深的认识,并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将教育科研活动重视起来。

(三)加大教师学习力度,主动探究教育科研

幼儿教师学好教研理论知识,才能更有效的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中,主动积极探究科研内容,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在具体学习中,要不断选择新课题,不断更新对教育教研的理解,使自己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深重,幼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应更加严格,鼓励教师经常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探究,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视教育科研的学习,为我国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幼儿教师要注重教科研能力的提高[J].考试周刊,2013.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科研 现状 调查分析

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作为大学办学的主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因此,培养“科研型”教师,提高大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意义重大。

在前一阶段地方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活动中,高等教育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承担的工作出发,提出以课题研究为实践活动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发展的支撑体系,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建议,以期找准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一、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本案例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调查对象为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教职工,其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59.8%。调查对象职称结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有18.5%,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占29.8%。共发放问卷313份,回收答卷284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8%。

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的价值”、“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选题和方向”、“当前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和“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等方面展开,共设有13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题。在回收的284份问卷中,有116份问卷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参与人数占42.2%(以有效问卷为基数)。

1.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职称结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育科研能力存在影响。从职称结构与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看,如图1所示,在省级或校级课题中,负责人是教授或副教授的比例远高于讲师、助教,其中教授、副教授分别有60.0%和29.5%主持省级课题,讲师、助教分别只有6.1%和6.7%,这反映出教育科研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青年教师在成长中参与科研活动,可以积累经验、打下研究基础。27.2%的讲师和45.6%的助教未参与课题研究,反映出这部分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尚未形成、经验欠缺。这就要求注重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形成研究团队。

图1 职称结构与参与课题的关系

调查显示了担任教学管理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关系。29.8%的从事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有院系主任、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或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比例均高于总体水平,如图2所示。这一数据反映出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关注问题、善于探究。

图2 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与参与课题的关系

针对“您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什么成果?”的问题,有29.1%被调查者回答“没有教科研成果或发表过文章”,这其中讲师占33.8%、助教占55%,如图3所示。这说明地方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教育科研成果太少,已成为影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重要因素。

图3 职称结构与未取得成果的关系

针对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6.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比较高;75.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积极性;17.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积极性”。同时教师职称不同,对开展教育科研也持有不同的态度,如图4所示,讲师和教授群体持“没有积极性”态度的比例高于助教和副教授。这与政策导向、价值认识和教学任务等因素有关。

图4 教师职称对教育科研的态度

2.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

对于“您认为所承担的研究是否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您所取得的成果能否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的问题,70.9%的被调查者认为“所承担的研究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52.7%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科研对学校的发展和对提高自身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意义。

3.教育科研的影响因素。

针对“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是制约他们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9.8%的被调查者指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47.6%的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从总体情况来看,影响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的前三位依次为: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由于没有时间对实证资料收集整理,加之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量计算、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政策等方面对教育科研工作激励作用不够,难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和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再者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是单兵作战,如何把想法付诸行动,困难重重。

4.教育科研的保障条件。

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科研?针对“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教育科研资助力度;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完善激励机制;另有5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研究团队建设。

在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方面,调查显示,62.5%的被调查者认为“课题指南对教育科研选题有指导作用”;7.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作用”;而30.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看到,说不清楚”。51.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教研究》和《高教信息》以及网站平台对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有帮助;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什么作用”;36.7%的被调查者“没有看过,不知道”。69.8%的被调查者了解我校现有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的途径;有30.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需要一些指导和帮助。作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科学规划和引导。

二、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还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问卷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教育理论素养不高,问题与研究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欠缺。

2.教育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教育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方面的政策失衡。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教育科研是软指标,另有部分人认为在高校扩招之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大,相当多的教师整天陷于备课、上课等具体的教学事务中,无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对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

3.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教育科研意识的强弱与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及自身教育科研素质紧密相关。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观念上仍存在着忽视教育科研的现象,认为教育科研属于教学行为,教育科研无非搞些教学改革,与“科研”没有关系,仅在晋升职称时要开具从事教研的证明时才给予关注。有的认为工科院校做教育科研难以形成一定的水平,认为其取得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实践意义比不上自然科学研究。

4.教育科研保障条件不够。

教育科研保障条件包括经费的投入,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等。良好的条件是教育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现实中存在的科研经费欠缺、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对于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很大。

三、思考和认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实力普遍还不够强。随着“质量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指导和推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高校自身发展都要求地方高校加强教育科研。而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改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现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个角度入手。

1.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的定位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学校要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将教育科研与科研同等看待,并将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由校领导负责将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科研资助力度。

地方高校多是教学型高校,在工作中强调以教学为中心,虽然也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学以及提升办学水平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经费在学校总支出中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加之由于实力有限,获得高级别的项目不多,这就容易使得一些具有科研和教改价值的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因此在教育科研项目上要有专项和充足的经费加以保障。

3.完善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对教育科研工作及其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性支持、制度性奖励和宣传推广工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了解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后,需要清理和修订现有的规章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教育科研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教师教育科研与院系考核、教研组考核、教师评聘挂钩;可以设立青年基金项目,鼓励扶持青年教师成为研究者,培养研究型教师;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示范”、“论文评选”、“成果表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给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相应的奖励,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4.不断充实和强化教育科研工作体系,完善教育科研工作体系。

教育科研工作离不开规划和引导,我们要逐步实行课题分层分级管理,加强课题校院(系)二级管理、过程管理,健全从学校到二级单位的教育科研网络,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加强应用研究。作为课题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规划,必要时实施“一对一”的课题指导计划,不断提高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发展教育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学术与应用逐步实现一体化,在服务教育决策、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必备的素质。

从教师角度来讲,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增强开展研究的自觉性。要将教育科研看成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既是专业业务尖子,体现学科专业化,又要具备教育科学素养。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应提高研究意识,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

(1)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大学作为一个文化实体和学术组织,其特点是以高深知识的继承、传播、发展、转化和利用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机构。教学与科研作为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两者不能相脱离。教师要打破纯教书的传统思想,应做“善于思考的实践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严谨的思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科研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凸显地域性。课题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教育科研的选题和方向的确定都要从实践出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增强科研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教育科研成果方面,调查显示,27.2%的讲师和45.6%的助教未参与过课题研究,有29.1%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教科研成果或发表过文章”,这其中讲师占33.8%、助教占55%,这些数据说明,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不够强,教育科研行为并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钱伟长先生曾说:“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1]笔者相信,钱老的教诲中,“科研”是全方位的。实践证明,教育科研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而当积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之后,再要提高一个层次,就必须走科研之路,在研究中求发展,在研究中求升华。[2]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很难会成为一个骨干教师及学术带头人。曾有人说“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一定要从所教学科切入,这不仅因为依据学科教学开展教育科研难度小、见效快、易操作和较实用,还是激发全体教师教育科研的内需动力,是保证教师长期保持对教育科研积极性和热情的有效方式”。为此,教师可以以所教学科为切入点,就某个教学研究项目、某个具体课题、某门课程教学方法的内容进行探索,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经验及其理性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长期不懈地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每位教师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生活中,主动地、能动地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研究,使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育科研活动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与协作。教师要打破单兵作战的思想,加强研究的组织和规划,注重研究团队建设,团队成员要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优势互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积极性;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兼职科研队伍的作用,形成整体策划、团队协作的研究组织形态;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项目为平台,建设学术团队,群策群力开展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苏耕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3,(10):31-33.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作为大学办学的主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因此,培养“科研型”教师,提高大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意义重大。

在前一阶段地方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活动中,高等教育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承担的工作出发,提出以课题研究为实践活动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发展的支撑体系,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建议.以期找准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一、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本案例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调查对象为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教职工。其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59.8%。调查对象职称结构分布情况如图l所示,其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有18.5%,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占29.8%。共发放问卷313份,回收答卷284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8%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的价值”、“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选题和方向”、“当前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和“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等方面展开,共设有13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题。在回收的284份问卷中,有116~q问卷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参与人数占42.2%(以有效问卷为基数)。

1.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职称结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育科研能力存在影响。从职称结构与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看,如图1所示,在省级或校级课题中,负责人是教授或副教授的比例远高于讲师、助教,其中教授、副教授分别有60.O%和29.5%主持省级课题,讲师、助教分别只有6.1%和6.7%,这反映出教育科研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青年教师在成长中参与科研活动,可以积累经验、打下研究基础。27.2%的讲师和45.6%的助教未参与课题研究.反映出这部分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尚未形成、经验欠缺。这就要求注重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形成研究团队。

调查显示了担任教学管理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关系。29.8%的从事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有院系主任、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或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比例均高于总体水平,如图2所示。这一数据反映出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关注问题、善于探究。

针对“您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什么成果?”的问题。有29.1%被调查者回答“没有教科研成果或发表过文章”.这其中讲师占33.8%、助教占55%,如图3所示。这说明地方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教育科研成果太少,已成为影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重要因素。

针对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6.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

2.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

对于“您认为所承担的研究是否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您所取得的成果能否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的问题,70.9%的被调查者认为“所承担的研究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52.7%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科研对学校的发展和对提高自身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意义。

3.教育科研的影响因素

针对“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是制约他们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9.8%的被调查者指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47.6%的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从总体情况来看,影响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的前三位依次为: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由于没有时间对实证资料收集整理.加之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量计算、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政策等方面对教育科研工作激励作用不够.难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和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再者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是单兵作战,如何把想法付诸行动,困难重重。

4.教育科研的保障条件。

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科研?针对“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教育科研资助力度;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完善激励机制:另有5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研究团队建设。

在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方面,调查显示,62.5%的被调查者认为“课题指南对教育科研选题有指导作用”;7.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作用”;而30.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看到,说不清楚”。51.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教研究》和《高教信息》以及网站平台对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有帮助:¨.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什么作用”:36.7%的被调查者“没有看过,不知道”。69.8%的被调查者了解我校现有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的途径;有30.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需要一些指导和帮助。作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科学规划和引导。

二、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还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问卷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教育理论素养不高,问题与研究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欠缺。

2.教育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教育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方面的政策失衡。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教育科研是软指标,另有部分人认为在高校扩招之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大,相当多的教师整天陷于备课、上课等具体的教学事务中,无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对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

3.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教育科研意识的强弱与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及自身教育科研素质紧密相关。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观念上仍存在着忽视教育科研的现象,认为教育科研属于教学行为,教育科研无非搞些教学改革,与“科研”没有关系,仅在晋升职称时要开具从事教研的证明时才给予关注。有的认为工科院校做教育科研难以形成一定的水平.认为其取得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实践意义比不上自然科学研究。

4.教育科研保障条件不够。

教育科研保障条件包括经费的投入,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等。良好的条件是教育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现实中存在的科研经费欠缺、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对于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很大。

三、思考和认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实力普遍还不够强。随着“质量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指导和推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高校自身发展都要求地方高校加强教育科研。而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改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现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个角度人手。

1.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的定位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学校要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将教育科研与科研同等看待。并将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由校领导负责将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科研资助力度。

地方高校多是教学型高校,在工作中强调以教学为中心.虽然也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学以及提升办学水平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经费在学校总支出中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加之由于实力有限,获得高级别的项目不多,这就容易使得一些具有科研和教改价值的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因此在教育科研项目上要有专项和充足的经费加以保障。

3.完善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对教育科研工

作及其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性支持、制度性奖励和宣传推广工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了解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后.需要清理和修订现有的规章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教育科研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教师教育科研与院系考核、教研组考核、教师评聘挂钩;可以设立青年基金项目,鼓励扶持青年教师成为研究者。培养研究型教师: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示范”、“论文评选”、“成果表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给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相应的奖励,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4.不断充实和强化教育科研工作体系.完善教育科研工作体系。

教育科研工作离不开规划和引导.我们要逐步实行课题分层分级管理,加强课题校院(系)二级管理、过程管理,健全从学校到二级单位的教育科研网络.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加强应用研究。作为课题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规划。必要时实施“一对一”的课题指导计划,不断提高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发展教育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学术与应用逐步实现一体化.在服务教育决策、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必备的素质

从教师角度来讲,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增强开展研究的自觉性。要将教育科研看成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既是专业业务尖子,体现学科专业化,又要具备教育科学素养。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应提高研究意识,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

(1)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大学作为一个文化实体和学术组织,其特点是以高深知识的继承、传播、发展、转化和利用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机构。教学与科研作为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两者不能相脱离。教师要打破纯教书的传统思想,应做“善于思考的实践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严谨的思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科研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凸显地域性。课题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教育科研的选题和方向的确定都要从实践出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科研压力;内涵建设;职业能力;人文素质 

 

近年来,高职教师的科研压力倍增,矛盾主要集中在科研、教学和继续教育的时间分配上。部分有经验的高职教师为了评审职称,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发表文章、编写教材和建设实训基地等科研工作上,从而影响了教学工作。而心态的浮躁使得一些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高,理论性也有待检验。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两方面工作都没有完成好。虽然表面上看科研与教学的时间冲突不可调和,但高职院校的科研仍需开展,其定位需与教育特点紧密联系。这是因为教学与科研同为高校的主要职能,必须兼顾,且两者在本质上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何加强这两者的联系是近年来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对于教师的科研压力,若能从制度和人文关怀上做些尝试,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之,从而保证教学和科研质量。 

高职院校开展科研的必要性 

内涵建设的展开需要科研成果的保障 各高职院校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规模扩张后,已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建立适应社会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系统;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批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一批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要实现以上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其他社会力量保持紧密合作。如果学校的科研水平低,缺乏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没有适用性较强、市场开发潜力大的科研成果,便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 

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科研的引导 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将本学科领域内前沿的东西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能会形成新的、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宝贵素材。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将科研活动中的研究方法及手段通过教学向学生展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从培养学生的角度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过程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工作成就感需要科研活动来支撑 在熟悉了高职教学特点,并逐步适应了教学工作后,教师更希望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赢得社会认同。此时,纯粹的教学教改显然是不够的,科研活动成为必要的突破口。然而,很多院校在科研制度上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让教师有后顾之忧。 

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应与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重在技术性学科的建设,重在技术的应用、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重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具体技术问题。”可见,当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应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定位于应用技术型科学研究。在科研工作中必须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关注技术、产品、产业、职业的更新换代,从而及时有效、机动灵活地调整科研服务的内容和方向。

缓解教师科研压力的建议 

笔者拟从教师职业发展机制、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和人文关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缓解教师科研压力。 

规范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机制 首先,应拓展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制定高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规范。原则上应把教学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其次,应根据科研定位,规范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分配。通常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会随个人入职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再次,应建立院校自己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复次,应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进修和实践制度。比如,规定高职教师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必须具备的专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最后,法制化管理教师与其他社会力量合作。 

实施阶段性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划 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出发,可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的定位阶段(时间一般是入职后的头3年)。工作压力过大、待遇不高、上升空间不大和认同危机等常导致部分教师辞职。若能通过前期的系统培训确定日后的科研工作定位,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师资流动。比如,组织新教师观摩课堂教学,去学校实训基地学习,实施导师制,去企业锻炼

[1] [2] 

,培养协调合作能力等。()中期的稳步提高阶段(时间一般是入职后的~年)。在此阶段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愿望强烈,学校应酌情减少其课时量,增加培训学习和从事科研活动的总时长,并实行短期停职带薪制或者置换培训等措施,保证教师的待遇不受影响。()后期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认同阶段。此阶段教师已具有较强的教学规划和科研开发能力,部分教师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极易进入“职业高原”状态,需要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学习合作。校方此时应把重点放在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赢得社会认同上。让这些教师到各兄弟院校讲学,去国外留学,担任行业协会和学术活动组织的管理职务等都是可以参考的措施。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近年来,教学难度增大、教学任务繁重和沉重的科研压力已影响到部分教师的工作和身心健康。“羊群效应”使得这种现象很容易在教师群体中扩散,因此,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应被忽视,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则是根本措施。很长一段时期,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却忽视了教师的人文素质。当前,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整体上不高。高职教师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赖于教师、高职院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长时期的共同努力。首先,要有一定的政策导向和制度规范,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学校在这个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对教师人文素质的基本要求,并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应帮助教师树立文理工合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素质教育观。再次,各高职院校要针对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比如展开自主学习、校内培训、校外进修、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等。 

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青年教师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54-01

1 培养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学院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且大多数工作在教学一线岗位上,他们直接参与了独立学院的教育活动、教育发展,是独立学院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和教育实践的承担者[1-2]。

教师只有在科研活动中,使各学科之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扩展专业的原有知识范围,才能有利于形成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教师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并且这种能力会让教师在教学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促使独立学院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获取竞争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立足并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4]。

2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现状数据统计

本文对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几所独立学院40岁以下的从事教学工作青年教师为调研对象,对影响教师科研的主要因素即教师学历、职称结构、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8份,回收率为84%,回收的问卷有效率为100%。

2.1 学院青年教师数量及结构

(1)教师学历结构。学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师发展的潜力。调查数据显示独立学院专职教师,青年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人数很少,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较多,约占53.4%,具有学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45%。

(2)教师职称结构。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调查表明具有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占57.5%,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10.2%。

2.2 和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高校科研成果是体现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最直接的指标。

(1)近三年论文及著作情况:独立学院的教师所发表的论文质量不高, 较多论文都出版在一般刊物上。

(2)近三年课题情况:学院承担课题的教师人数少,且科研课题等级偏低,课题多为学院课题,拿到省部级以上项目的, 也常以自筹经费的形式呈现。

2.3 组织管理政策

(1)科研条件:学院缺乏学科带头人等核心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氛围和团队合作机会,未能构建较合理的学科梯队,青年教师没有经验和能力的导师带领指导、从事课题研究;信息资源较少,没有足够获得科研信息的途径;学院办学经费少,缺乏经费支持,对科研的配套资金投入太少;

(2)学术交流:一是学院内部缺乏团队合作与交流意识,二是学院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三是与其他高校、企业、政府等均缺乏合作与交流。63.6%的受访者选择了学校目前学术交流还不够完善,外出交流活动和培训机会基本没有。

(3)科研管理机构。独立学院非常看重教学工作,所以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受访者的83.7%认为科研管理机构相对不健全,管理力量相当薄弱,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以及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还不够,没能建立起良性的促进科研发展的运行机制。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教师对科研工作都还没有足够重视,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制约了科研时间。独立院校教师论文的发表和课题申请的出发点多为职称晋升需要。

3 加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

3.1 合理安排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是影响科研开展的直接原因之一。独立学院应把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主要问题来抓,合理设置专业与课程,分配教师队伍,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分别开展相应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让教师有充沛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将科研融入到教学中,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3.2 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针对学院学术氛围淡薄,学校应大力开展学术交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针对不同项目开展科研讲座,对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及时的指导,使年青老师迅速积累申报课题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名师座谈研讨,加强交流的机会。

3.3 组建学强有力的科研团队

针对教师科研弱势,独立学院要加快科研团队建设,改变师资结构,优化队伍结构,学院可按照学科设置,利用学院现有教师资源,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吸收青年教师加入科研团队,使科研团队在职称、学历、知识层次以及研究能力方面逐步合理化。

3.4 完善科研管理机构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及时各级各类机构的科研计划、科研课题,增加青年教师参与课题和主持课题的机会。科研前期,在申报课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尽量避免盲目的选题与不合理的申报导致的项目失败。科研过程中,要及时关注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协助或指导其解决科研中间遇到的困难,促进产生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4 结语

独立学院是一种创新模式,独立学院的创立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它在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作为教学与科研的有生力量和重要保证,对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要通过改善科研条件、建设科研梯队、减轻教学任务、夯实科研基础、搭建科研平台等措施,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内蕴,形成良好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才能做到对教学工作形成有效的支撑,做到教学与科研互动,互补相长。

参考文献

[1] 陈为旭,周彭艳.试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提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7):49-51.

[2] 李玉志.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紧迫性与对策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