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为了提升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水平,需要积极引入国外教育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未来阶段下,我国依然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有着广阔的需求。在建设战略性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的引进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优化国外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很多高职院校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解决各项细节问题,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1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

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时代的发展下,其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总体上而言,优质教育资源就是在世界范围中有先进教育水平,有着领先制度资源、文化资源、物质资源、特色资源、教师资源的综合性资源。作为高职院校,在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

1.1 关注资源领域的拓展

教育资源的内涵包括有形物质资源与无形教育资源两个方面,就我国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在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时,需要重点考虑到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与管理经验,并考虑到教育机构能够为自己提供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水平的发展下,参与教育工作的主体越来越多,各个国际财团、科技公司、媒体、私立院校都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于这些“新型教育提供者”,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需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1.2 注意到资源的优质性

优质教育资源有着过程性与相对性的优势,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不了解国外合作院校的办学体系,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时,必须要重点关注到“优质性”特征,要意识到,优质教育资源并非一定是名校教育资源,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时,高职院校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调研之后再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并非所有的认证教育资源都是优质教育资源,经过认证的资源究竟是否属于优质教学资源,还要看认证组织与认证机构的标准,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

此外,优质资源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在引入这些资源时,需要注重全过程考察,根据本地与本校的情况对教育资源进行本土化发展,开展动态考察工作,让优质教育资源充分的发挥出其育人作用。

1.3 把握好优质教育资源的本质

只有充分把握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属性,进行科学的选择,才能够提升教育资源的引进效果,优质教育资源的本质包括整体性、地域性与适切性几个方面。

在整体性上,优质教育资源与优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时,不仅要注意教育资源的质量,还要考虑到优质课程与教育资源之间的联系。

在地域性上,高职院校有着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引进必须要关注到当地的产业结构。

在适切性方面,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促进合作资源的匹配性与互补性。

2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方式

为了保障各项教学目标可以得到顺利的完成,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2.1 把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入门关”

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时,必须要做好资质认证工作,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水平不好,课程重复,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初衷相偏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必须要把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入门关”。对于教育资源的提供者,需要对其认证资质进行科学的鉴别,区分合法教育资源与违规教育资源。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需要慎重看待各项教育资源,不仅需要参考国外的认证机制与评估机制,还要进行实地考察,为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的提升奠定好基础。

此外,政府还要建立起与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相关的保障体系,收集与整理好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质量认证系统与评估系统,对有意向进入我国教育系统的国外教育机构开展系统的评估,充实信息查询系统,把握好引进教育资源的质量关。

此外,需要从政策上引进我国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出科学的政策,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严格认证各项教育资源,遵循“阶梯上升”策略,帮助高职院校慎重的选择合作伙伴。

2.2 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优质性

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必备的信息支持,还能够保障资源运行的科学性,优质教育资源的评估内容包括外部评估工作与内部评估工作两个内容,前者是重点。在外部评估工作上,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在2011年开始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了科学的评估工作,但是,却未对高职院校国际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仅仅只是借鉴教育部门的备案,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质量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要制定好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做好中介机构的建设工作,评价内容需要涵盖到教学结果、教学过程、项目运行质量等方面,不断修正评价内容,提升评价质量。

2.3 实现特色教育资源的国外输出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办学项目总体水平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角色的单一性造成的,为此,可以大力开展“走出去”战略,到国外进行办学与宣传,让更多的国外教育机构能够了解我国的高职院校。此外,还要以合作院校作为媒介,将我国高职院校的影响扩大到其他国家与地区,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到国外实施合作办学,解决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学位认证、学历认证、质量认证、学分认证上的缺口,早日与发达国家实现教育资源的突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层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服务;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民办机制、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我国利用现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社会资源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不断扩大的新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1]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独立学院优质教学资源现状

独立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的母体资源与社会力量投入资源共同组成的使用于高等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或价值的各种优质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建设、科学的教学管理,这些都与课程的内涵息息相关。[2]

独立学院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依托母体高校和社会资源,办学设施和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满足了教育教学要求,教学资源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纵观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重视技术平台建设、轻视运行和服务;重视立项奖励、轻视长效激励;重视成果申报、轻视更新维护,出现重复建设等问题。

例如,课程教学资源没有及时补充、更新内容,与教材、课程建设脱节,内容陈旧,不能适应课程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背离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初衷,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同一系列的优质教学资源在申报优质精品课程、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团队过程中,因各个申报平台互不相同,评审要求及评审指标存在着差异,使这些优质教学资源需要经过多次整理,在不同的平台上以不同的结构形式呈现,新的申报成果没有能够及时更新旧的教学成果,导致优质教学资源的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

二、独立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的建立

教学资源服务是教学资源建设与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所谓教学资源服务,就是集成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机构或平台向使用者提供教学资源导航、检索、参考、组织、推荐、传递和交流等个性化服务内容,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资源的全部活动。[3]与基于文献提供的资源服务相比,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提供服务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1.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框架结构

优质教学资源服务联结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它集成优质教学资源,向用户提供便捷的教学资源服务,满足用户的教育需求。把优质教学资源的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构建健全的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确保优质教学资源服务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取得成功。

构建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体系,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探索优质教学资源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和策略,建立优质教学资源服务评价机制,提升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建立的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2.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组成分析

独立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由现实需求、服务平台、优质教学资源、管理和服务、资源服务评价组成,各部分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与协作的关系,共同组成缺一不可的完整的系统整体。现实需求是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与管理的针对性目标,只有了解优质教学资源的现实需求,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才能对管理与服务制订行之有效的策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实现需要服务平台作为有效支撑。优质教学资源服务还需要政策、技术、资金、团队等方面的保障,并通过对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进行评价完善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为服务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各环节内部及相互间的协作提供有效策略。

三、独立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实施

1.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包括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优质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优质的激励和评价管理机制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考虑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4]

(1)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是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习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建设适应学生多样化、自主学习需求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并能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优秀教学团队以学科带头人负责,博士、硕士作为中坚力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分布,具有较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组成。

(2)优质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教材是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优质教材建设是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保证。优质教材建设应关注前沿领域知识,体现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包含纸质教材(教科书)、实训教材(实验指导书)、题库、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库、课程教学指导书等。

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建设上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整合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体现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优质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倡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式教学、模拟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优质的激励和评价管理机制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配合,协同努力。通过制订相关倾斜政策,在教材出版、教学成果认定、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提高教师参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在经费上给予支持,投入经费用于精品课程建设,有效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上,按照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思想和方法,结合网络资源建设要求设计功能模块。

针对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目标化管理,从教学团队建设、优质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建立量化考核标准;还应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评价体系,建立内在的长效机制。

2.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

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多元化教学资源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服务是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应该具有资源导航、检索功能、用户交流功能和信息反馈处理功能。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通过教学资源的组织传递、学生学习的互动交流、学习效果的跟踪评价,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平台主要包括三大模块:教学管理模块、学生学习模块、后台管理模块。

教学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教师管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功能,包括课程公告、教学大纲、教师讲义、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作业评改、考试管理、课程答疑等子模块。

学生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包括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案例探析、习题自测、互动交流等子模块。学生可以利用该模块选修课程、安排学习计划、查看课程内容、提交课程作业、参加在线测试、查看学习成绩、课程学习交流等。

后台管理模块是由平台管理人员完成平台界面定制、功能设计、用户管理、用户权限分配、平台的使用情况统计等功能模块组成。

3.优质教学资源管理与服务

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协助用户更好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支持,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优质教学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是对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教学资源管理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将优质教学资源经过整序、优化,形成便于有效利用的系统过程。按照管理科学的方法将优质教学资源实行项目化管理,包括五个不同的阶段:起始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阶段、结束阶段。

起始阶段对应着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团队的决策阶段,决定是否参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申报活动。计划阶段对应着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团队的策划阶段。这一阶段应认真准备材料,确定参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申报。实施阶段对应着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申报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由申报阶段转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阶段,重新建立并不断改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在控制阶段,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团队进行自我检查与整改,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更新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内容,并显示更新记录,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考察。结束阶段是项目化管理过程的难点阶段,涉及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的验收、结题和移交。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整理纸质的和电子的资料,完善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功能,检查各项成果,按照要求做好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

优质教学资源服务是面向不同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背景的用户,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应用和服务形式。教学资源的服务内容包括:把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服务平台,帮助用户获取利用;建立优质教学资源交流社群服务,增进用户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优质教学资源服务水平;通过建立用户反馈平台,接受用户关于服务形式的建议,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4.优质教学资源服务评价

优质教学资源服务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科学原则,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活动,采用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初期的诊断性评价、中期检查性评价、末期验收性评价等评价手段,对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构建、内容组织、实施条件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

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评价方法可以考虑采用教学团队自评、专家组评价,结合学生评价方式,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周期,采用定期检查方式。每学期由教学管理部门下达具体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教学团队根据这些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完成自评工作并提交自评报告,然后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价。同时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对优质教学资源服务的评价机制。学生通过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学习后,根据学习效果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评分,使评价效果更加科学有力。最后把优质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团队自评、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排序,对于效果一般、利用价值不大的教学资源可实行淘汰制。采取这种评价形式既能保证评价效果又能提高评价工作效率,使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

四、结束语

独立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的研究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是传统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延伸,它在推动独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倡导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提升学科课程建设、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春初,易臣何.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体系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3):25-27.

[2]范新会,陈利利,齐华.以课程群建设为主线创建优质教学资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优化

作者简介:刘跃华(1965-),男,湖南涟源人,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陈广玲(1967-),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评建办,馆员。(湖南 长沙 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网格工作流的教学资源共享、整合与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实践”(批准号:湘教通[2011]35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40-02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不仅制约了高校人才质量的培养,也阻碍了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更与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不相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整合和优化教师资源、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及财力资源也非常必要,以利于高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应遵循几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本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

2.可持续性原则

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决策中要审时度势地改变可变投入要素,应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充分考查论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科学地制订学校各发展时期的各种规划,合理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决不能贪图短期效益而放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的建设与培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先进性、集成性、实用性和利用性。

3.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4.最优化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所遵循的最优化原则是指如何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既要达到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学校及师生的负担过重。

5.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所强调的是,要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因此,要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对象、内容、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切忌随意拼合。

二、高校教学资源需要整合与优化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校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这些教学资源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即“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观念,确定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认识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一流的学校之所以成为世界顶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们拥有一流的教师。斯坦福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其原因就在于它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教师。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言:“教师是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如果中国大学想要跻身世界20强,就必须尽力争取世界一流的教师,这比吸引一流的学生还要重要。”而且他一再强调中国大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吸引世界级教师。高校也急需一些顶级的教师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质资源整合和优化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实现物质资源的共享。一方面要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利用效率最大化,必须得打破界限,深化资源共享意识;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整合和优化物质资源,采取及时调配、淘汰和增配措施,保证高校的顺利、健康发展。

3.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非物质资源是以无形物质为依托,旨在保障物质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包括政策制度资源、校园文化资源、时间资源等一切有助于支撑物质资源发挥作用的支撑物。这种支撑物是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资源。非物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包括高校政策制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时间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等。

4.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财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命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或制约其顺利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院校,在财力资源合理利用、配置方式等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高校如何整合财力资源,实现高校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必须促进财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保障实现效率最优化、增值最大化、运行正常化、发展可持续化。

三、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

1.发挥院校宏观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和不足,如不注重教学资源的动态效用、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配置差异很大等等。为了提高高校在教学资源上的高利用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效果最优化,应该打破部门间的限制,更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所便”的旧观念,深化资源共享意识。高校在资源配置方面可以营造公平、共享的公共平台,实现统筹管理,使资源配置的权利部门化、分散化、协调化。

2.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作用

这里所谓的“人”,主要是指包括高校的领导层、教师及后勤人员等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发挥人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作用,重点涉及到的是管理层的决策作用和全体教职工的全力配合作用。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如没有管理层的决策就缺少了坚强的后盾,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就无法开展;如没有全体教职工的极力配合,那么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而已。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将管理层的决策与全体教职工的积极配合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两者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中的主人翁作用,才能使得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顺利进行。

3.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执行和反馈,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制度的执行、反馈就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过程及结果进行操作、控制和评价的活动。一方面要建立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监控机制。确保教学资源执行过程井然有序,对教学资源结果及时、准确反馈,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处理并解决。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进行合理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确保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反馈的准确、全面、透彻。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结果不好的要给予适当的处置;而对于结构达标的,则要给予一定的激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总之,无论是建立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监控机制,还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进,使之更好。

4.以提高能力为目标,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方法

当前,一些高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并不少见,但在教学方法方面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却是少而见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滞后性也成了我国高校的一个通病,这样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的任务并不只是单纯地为教而教,不只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而是要授之予法,即“方法”、学习之方法、生存之方法等。正所谓“授之以渔”,要体现其精髓。因此,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超前的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如美国注重互动式的讨论会,彼此质疑挑战,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导师的观点。如伦敦大学学院院长麦克姆·格兰特所说:“大学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不应该再教学生死板板的记忆性内容,而应该教会他们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

5.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解决校内外信息共享、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如何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整合和优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实现了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一些高校可以借鉴国内外关于建立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的成功实例,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网络教学和信息资源共享一体化,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生态型循环模式。

6.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

从五六十年代起,在教育和科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开始迈出了校企合作的步伐。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研、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舞台。而当前一些高校虽然实现了校企合作,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还不够健全,利益得不到保障,导致一些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因此,要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制订适合双方利益保障的法律依据,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双赢的多元化办学。

四、结束语

无论是高校还是职业院校都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浪费及利用效率低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文章本着合理、有效、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的目标,并针对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出了自己一点愚见,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重视对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整合及优化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并提出更好的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1]伦敦大学学院院长:大学设置专业不应和就业挂钩[EB/OL].http:///20100505/n271916754.shtml.

[2]廖景明,等.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6):128-130.

[3]周艳辉,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3.

[4]毛志伟.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8,(5):95-96.

[5]章成志,苏新宁.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与实现方法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0):60-63.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牛英华 秦立栓 郑丽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北京100025摘要 本文以优质课程网络资源为调查目标,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13.0 统计分析工具,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总体满意度状况。并针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安全稳定性,资源内容的丰富性、更新的及时性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性别、年级、学院等差异比较和分析,针对差异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优质课程;网络资源;满意度

1 研究背景

优质课程资源,是高校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展示高校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教学内容和服务的资源。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资源作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利用的载体,是发挥优质课程资源作用的根本,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但是,通过众多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以网络为依托课程资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课程网站打不开、运行不够良好,资源内容不够丰富,媒体呈现形式不新颖、教学方式设计不灵活,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线录像没有感染力,社会知名度不够,互动交流少,反馈渠道不畅通,课程资源更新与维护不足;课程对学生学习支持力度不大等现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发网络学习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北京联合大学自2003 年以来,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优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方面,那么这些优质课程的网络资源,其应用状况、共享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是否得到学生认同和满意、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可见有必要对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实施现状及学生满意度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本文旨在对普通高校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现状进行调研,摸清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现状,并对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满意度进行调研。并且将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与正在培育建设中的优质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对比,分析差距,以提出一些建议,促进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发展,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标准参考。

为了检测和评价优质课程网络资源发展现状,本文以教育部制定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并且对整个高校课程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因此,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依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不仅能有效的检测精品课程的发展,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品课程后期建设,并且也能有效的评价其他优质课程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他优质课程资源和精品课程的差距,对促进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以学生角度为视角。

学生是优质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也是优质课程资源的参与者、监督者。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主旨在于通过优质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目的在于让学生受益。因而,本文从课程资源的最终用户———学习者视角来了解现有优质课程资源的发展现状和他们对优质课程资源的满意程度。

2.3 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包括了北京联合大学各学院曾开设过被调查的优质课程资源课程的各年级的学生。

3 研究过程

3.1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全部采用单选题方式。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是本研究相关人员在大量文献阅读,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本研究问卷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学生的自然信息,主要包括学生所在的学院、性别、年级等信息;第二部分为关于优质课程资源网站的稳定性;第三部分是优质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方面,如知识覆盖面,知识扩展性,资源内容的丰富性,资源的共享,资源的更新与维护等。第四方面为优质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等。第五部分为优质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师生交互性,学生反馈和社会声誉等。

3.2 研究程序。

调查以调查问卷形式来展开, 本研究所使用调查问卷经小范围试测和专业人士评议,在信度和效度上比较满意。调查对象主要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管理学院在校生,共发放160 份文件,回收完整问卷160 份,回收率为100%。数据整理,剔除13 份问卷,有效问卷147 份,有效问卷率为:91.9%。对于个别问题的不规范回答,采用缺失值办法处理。

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优质课程网络资源满意度调查研究中,第二至第五部分以李克特5 级量表直接测试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具体问题的感知判定值。采用5 分打分制,分值越高,代表学生越同意题项的问法,满意度越高。利用spss13.0 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分别见表2 和表3

从表2 可以看出,Alpha 系数为0.941,整个问卷的同质性很高,这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本次对问卷效度的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

从表3 可以看出KMO 结果为0.928,Bartlett´s 球形检验(=1129.860,P=0.000)说明问卷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变量共同度在(0.762—0.566),即各变量信息丢失度较少,每个变量的变异都可以由提取的因子有效解释。指定提取的公因子有2 个,累积方差贡献率达69.181%,因此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 研究结果

4.1 总体而言,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非常满意,但发展不均衡,学院间差异显著。

学生总体对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资源量,对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网站的功能和稳定性比较满意,调查结果显示:88.4%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资源量丰富,资源的种类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其正常学习测试的需要。87.8%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资源网站的功能比较齐全,90.5%的学生认为对网站运行非常稳定性,很少出现故障,安全性比较高,比较满意。并且89.8%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资源网站能有效共享。

尽管总体上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比较满意,但通过调查发现,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同学院间在资源量、网站功能,运行的稳定性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的年级间对于相似课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越高的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评价越高,给予的得分也越多。

4.2 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维护和更新比较及时。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内容更新的及时性都比较满意,87.1%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的网络资源内容能够得到经常的建设和维护,适时更新课程资源内容。并且,85.7%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将网络资源内容更新的情况通过“通知”及时告知。关于网络资源更新和维护方面不同性别、不同学院间没有显著差异。

4.3 优质课程网络资源以静态教学资源为主体,同时含有多种教学方法,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的教学活动资源。且多种教学资源效果显著。学生对优质课程网络资源满意度,性别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学院间差异显著。

调查显示:88.4%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多种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81.6%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网络资源中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能取得实效。86.4%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网络资源中的课堂录像具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89.8%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网络资源中的多种教学资源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4.4 总体来说,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反馈渠道的畅通性良好,学生总体满意度高。但不同学院间不均衡、差异显著,不同年级间也差异显著。

调查显示:89.1%的学生认为优质课程网络资源通过交流互动平台,反馈渠道的畅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非常方便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并且不同性别的学生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不同学院间差异非常显著。有的学院整体上显示出学生向教师反馈渠道畅通,而有的学院则在此方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并且不同年级间差异显著。经过不同年级间的多重比较发现,大二和大三与大四差别显著。年级越高,畅通性越好,学生的满意度越高。

4.5 被调查的优质课程的网络资源总体质量较高,学生比较认可。调查显示,83.7%的学生认为被调查的优质课程网络资源在社会上知名度高,影响力大。

5 研究结论

5.1 加强各级别的精品课程建设,并有规划的逐步培育有潜力的优质课程。加强各个级别课程资源的网络资源建设。

逐步加强院级、校级、市级各个级别的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各个级别的精品课程建设,普通高校可储备不同层次水平的课程资源,通过相互学习和比较,逐步弥补不足。使得层次水平较低的课程资源逐步、分阶段的提高到较高层次。并有规划的逐步培育有潜力的优质课程资源,从教学团队构成、教学课件、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鼓励和刺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促进和提高资源质量的提高。

5.2 加强学院间经常性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交流渠道,逐步促进校内和校际间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创新。从而加深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的推广与应用。

一般而言,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针对不同学院间优质课程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可以采用逐步加强校内和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的方式以弥补其不足,并且不断的加大共享深度和范围。在北京联合大学多校区办学的现状下,加强校内间资源共享是一种非常现实提高优质课程资源质量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S].教高[2007]1 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S].教高[2003]1 号.

[3]王鹏,王秋芳.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变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01).

[4]王娟,孔亮.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09).

[5]张秀梅.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6-80.

[6]秦炜炜,焦建利.国家精品课程评价研究之内容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63-67.

基金项目

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明确定位,强化区域性职教资源库的顶层设计

明确资源库“辅教辅学”的基本定位,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顶层设计,以云服务理念搭建管理平台.

1.1明确资源库建设的目的与定位区域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探索信息化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教学需求为根本任务;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在功能上要满足“辅学、辅教”,辅学”是能为职业院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辅导学习的互动平台服务;“辅教”是为教师利用优质的资源库内容与网络化共享平台,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手段,辅助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可以自主地通过共建共享的资源库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拓展学习.

资源库平台要建设成为一个能互动交流的学习中心,具备区域经济建设特色与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学习平台,而非仅仅限于教师教学使用的素材库.资源库的内容建设要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前提系统设计,以碎片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充分发挥多媒体表现资源的优势,选择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素材、积件、模块和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并将其作为国家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国家资源库作准备.1.2强化资源库建设顶层设计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与人员众多,资源内容复杂技术要求高,制订科学严密的建设方案和管理规则,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是提高资源库建设效率与质量,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以云服务理念搭建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必须放在建设首位,资源库管理平台不是结构越复杂、档次越高越好,而重点是好用、适用.

滁州职教集团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平台选择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这个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和运营支持,集成了国家批准建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优质职教资源丰富,平台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存储、全库内部资源检索与导航、资源开发给与“辅教”“辅学”功能,平台有灵活的课程管理结构、开课申请、规范的课程建设、丰富的教学形式、网络授课、自主建站、课程论坛、学习进度跟踪、元数据共享、动态监测与审核等功能.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云服务理念提升资源平台价值,合理构建区域性或学校私有云应用中心,在资源丰富度、获取方式、在线组织方式、利用方式、在线学习活动、多种类学习应用终端的支持等方面都将升华到一个新的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库平台参考模型图。

2建立机制,增强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与运行活力

资源库建设机制规范着从资源库建设意向和规划的产生、资金的筹措、计划的制订、实施和整个过程中各方面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在资源库建设中,机制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建设主体、建设资金、建设模式在机制的规划下,有序、有效地结合、运作,从而形成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2.1建立促进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与开发主体协调机制以职教集团为基础的区域性职教资源库投资建设与开发主体有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职与中职院校、行业企业、研究所、专业化公司,参加人员有老师、公司技术员和企业专家员工等.每一类建设主体都有不同的职能、不同的开发特色或缺点,政府主管部门职能是建立或主导协调机制的建立,如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让资源库的使用者与建设者形成相互制约关系,促进资源市场化的性质和保障资源质量;中高职院校要制订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或教学团队开发优质资源,教师有丰富教学经验,掌握教学中迫切需求,对教学资源的鉴别和老资源改进有决定性的作用;专业化的企业,拥有掌握从视频、动画到仿真虚拟制作技术和国家教学资源制作标准和要求的技术人员,是开发教学资源的主体,专业化的企业能形成教学资源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提高资源的建设效益,不足之处是对师生的需求了解少;各建设主体不能做到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不仅影响资源建设质量,也影响资源库系统工程的建设进程.所以必须在各建设与开发主体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发挥各自之所长,协同开展资源建设工作.

2.2建立职教资源库可持续化的市场运行机制资源库建设的目的在于“用”,而不是“建”,为优化区域性职教资源配置,扩大资源应用面和利用率,保障资源库的维护服务与持续改进,首先必须建立市场化的资源库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一方面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满足市场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另一方面实现教育增值,提高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教育资源建设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必须建立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资源使用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优质资源共享,经费取之于民,资源用之于民;市场化是对资源的有偿使用,合理收费形成投资建设效益,促进资源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率.建设和使用的良性循环需要免费和有偿相结合,免费是公共投入服务社会,有偿是保证资源建设效益和质量,优胜劣汰,为资源建设注入不竭的动力.第三必须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资源库管理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职责是对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建设投资和监管,具体管理工作应按照市场化要求成立管理中心,其职责是制订资源建设规划、落实规划、平台建设、制度建设、资源遴选与更新、评价与反馈、应用与推广,形成良好的运营机制.

2.3建立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应用评价与反馈机制按照“边开发、边应用、边完善、边推广”的原则,大量的资源必须经过师生的实际应用与评价,逐步完善后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建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源应用评价与反馈机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期分析,根据用户评价,判断资源的优劣与应用情况.在以职教集团为基础的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中,通过设计系列调查表,再利用关联规则或支持向量机技术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掌握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不同需求.如针对资源设计的调查项目:是否原创性开发,能否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资源建设团队强弱,视频动画图像是否充足,是否符合资源建设规范,资源教学设计的好坏,需要准备的时间长短,教师备课负担,资源获取是否方便,知识产权是否明晰,利益能否得到保护等,分析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加强资源的原创性、规范性、多媒体化的设计建议;在资源建设机制上提出对教师的开发成果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制订保障和倾斜政策等.

3特色发展,提高区域职教资源库建设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区域性职教资源库作为国家资源的补充,应围绕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以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为主,辅以开发满足地方职业教育需求的特色资源,提高资源的针对性与适应性,避免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

3.1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开发职教资源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库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开发与生产过程对接,符合专业岗位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内容: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企业案例、作业规范;企业生产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场景;学生实训项目、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文件、习题库、试题库;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验实训实习项目;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导学、助学系统.学校、企业与专业化公司需密切配合,科学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并对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规范性多角度评审,开发适用的特色资源.

3.2以重点专业为依托开发职教资源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围绕重点专业开发和积累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如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大量的具有真实生产实景的实训实习资源,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了虚拟工厂、虚拟工艺、仿真实训资源,专业老师开发了大量的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学校专业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成果的积累,特色鲜明,对区域内这些资源遴选、改造,形成优质的区域性职教资源.以课程为单位建设职教资源,课程是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为便于学习与资源利用,具体的教学资源应以课程为单位,共享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发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作用,整合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3.3应用新的技术理念开发职教资源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区域性职教资源库建设中,必须应用新技术重点开发以虚拟、仿真教学资源,解决实训实习危险、实训费用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缩短传统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要将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开发的职教资源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与教学要求,助力教学改革;要满足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化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