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精选

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第1篇

1.1入院护理: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及相关制度,包括作息制度,探视制度。告知患者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介绍相关工作人员,如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拉近护患距离。

1.2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床铺整洁舒适,病房清洁安静,物品摆放有序。每天定时通风,保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使病人心情舒畅。

1.3心理护理:骨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孤独、紧张、恐惧等心理特点,加上他们对疾病缺乏了解,创伤等因素影响,加重了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理。护士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如说话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同情心,语言带有鼓励性等,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通过以往治愈患者现身说法取得患者的信任。

1.4疼痛的护理:骨科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采取不同的镇疼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进程。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简单可行的疼痛控制方案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目的。根据对患者的疼痛评估给出不同的疼痛护理。除遵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外,还可运用一些非药物性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为患者解决痛苦,提高满意度。

1.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病情观察是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工作中运用视、听、嗅、触觉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患者信息的过程,是对患者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是医务人员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专业护士必备的特征和素质要求,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观察生命体征,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巡视病房,并做好记录。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消除不良影响。

1.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预防管路滑脱等,教会患者正确使用便盆,拐杖以及助行器。

1.7功能锻炼的指导: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出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克服疼痛的心理,以正确的形式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动作过急、过猛而引发新的损伤。

1.8出院护理:当医生开具出院以后,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对药物的使用方法做出详细明确的说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和程度做相应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指导定时复诊。建立电话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拓展和加强与患者的关系,并把医疗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会,从患者扩展到健康人,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通过出院沟通,为整个的住院过程做一个良好的结局,通过随访与患者建立稳定牢固长久的联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全民健康意识。

2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普外科;护理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患者不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有所提高,还对医疗环境、就诊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均有一定要求。普外科是医院重要科室,接待患者多,接触疾病类型多样化。所以,增加普外科护理工作难度,为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性优化护理服务非常重要[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120例普外科患者,根据不同治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组60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8.86±1.50)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58.9±1.53)岁。两组在资料方面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开展相对应治疗;对照组:实施护理服务;加强对疾病的观察,特别是基本生命指标一定做好记录,有异常情况立刻通知医师,以免发生其他并发症。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机体有任何不适,立刻询问医护人员。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发的新制度为理论基础,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护理技巧与服务态度。领导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合理调整工作内容,开展分层级护理模式,建立护理小组,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职称护理人员。这样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普外科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前,多数患者对手术不了解,担心手术效果,从而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立刻实施心理疏通,开展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释放其心理压力,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恰当的时间,告知患者术后机体可能发生不适反应情况,让其不必恐慌,若疼痛感强烈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并指导其自我排解与转移法,提升疼痛阈值,减少术后疼痛会患者过于害怕、担忧等情况。实施护理时,护理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做好无菌措施,不可因为个人疏忽而增加患者机体疼痛感。此外,为患者尽可能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调整好病房的温度与湿度,定期进行通风与消毒,告知患者不可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对长时间卧床患者,间隔2h辅助其翻身,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按摩,这样可降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发生。可活动的患者,指导其适当的运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并发症发生,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1.3观察指标

应用自制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机体疼痛进行自评;轻度疼痛:患者无疼痛感或者偶尔疼痛,可忽视,对正常的生活无任何影响;中度疼痛:患者轻度疼痛感或者偶尔持续性疼痛,可忽视,对正常的生活无任何影响;重度疼痛;患者疼痛感强烈,无法忍受,对正常的生活产生影响,需卧床休息,无法下床活动;应用SAS与DSD评分对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进行评比,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情绪越严重。此外,对患者和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其对护理服务开展评价,分为满意、中立与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方面相比较,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距大。两组在护理满意率方面实施比较,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的90%,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机体疼痛状态方面实施比较,评分存在一定差距,观察组轻度疼痛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经济持续性发展,带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进而人们对自我健康重视度也越来越高[3]。患者就诊时,对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服务要求明显增高。为达到患者需求,常规护理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所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丰富护理内容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让其感受到被关爱与人性化服务的感觉,从而获得良好的护患关系,产生信任感,这对护理工作与治疗方案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3]。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疼痛阈值,普外科患者治疗多是采用手术,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机体会产生一定损伤,术后会有疼痛感。机体疼痛与手术切口、创口大小与心理状态均有一定联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正视疾病,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通过播放轻音乐、看报纸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从而降低疼痛感。在护理时,对患者合理需求尽可能满足,对病房做好环境护理,让患处身心舒适,这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4]。通过研究中可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后机体疼痛状态方面实施比较,评分存在一定差距,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轻度疼痛优于常规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方面相比较,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服务;两组在护理满意率方面实施比较,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100%高于常规护理服务的90%;这表明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优势性,适宜在普外科应用。因为优质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可让患者将内心负性情绪表达出来,从而释放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与抗压能力[5],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能力。成立优质护理小组根据护理能力搭配组合的,这样有助于减少护理疏漏情况,从而缩短普外科患者在院时间,提高预后效果,从而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菊英.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319.

[2]曹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9):142-143.

[3]李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203-204.

[4]李春华.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257-258.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第3篇

1.1护理理念存在差距护士只负责打针、发药,陪护是病人家属的事,已成为护士群体的思维定式。1990年以后步人护理行业的护士(除重症监护室护士外)普遍没有做过诸如洗头、洗脚、擦浴、梳头等生活护理工作,在潜意识当中就没有意识到做好生活护理是护士基本职责之一。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目前护士群体中,拥有本科、专科学历的年轻护士越来越多,护士学历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其对护理行业认识的提高。部分高学历的年轻护士对“缺乏含金量”的生活护理不感兴趣,在思想上不能接受生活护理,甚至认为从事生活护理不能体现其工作价值。人员少,忙不过来是客观原因,服务理念落后,不愿意去做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因。

1.2陪护观念有待改进“床前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部分病人子女认为,如果不自聘护工照顾病人就是没有尽到孝心;其次,部分病人认为由护士照料病人生活,加重了护士的工作负担,不忍心这样做。

1.3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力不足导致护士只能忙于执行医嘱和完成硬指标的治疗护理工作,忽视或无暇顾及基础护理等软指标的工作内容是导致基础护理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而临床护士因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使护士寻求转岗机会,这种现象是导致临床一线护士减少的直接原因。

1.4医院现行收费标准不能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各种护理服务项目收费低,许多生活护理及预防性操作的护理项目零收费,没有给基础护理劳动以公正的价格尺度,无形之中就产生了种无报酬就不支付或少支付劳动量的现象,影响护士主动完成基础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2对策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态度决定一切。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前,科室多次进行了关于“无陪护病房”和“基础护理该不该做、由谁来做、怎么做”的讨论会。开始,科里的护士不理解,觉得工作累、压力大,也闹过情绪。对此,我科采取“陪床不陪工”的模式,即允许病人家属陪床,仅仅满足病人情感的需要,但原来由护工和陪床家属完成的洗脸、洗脚、梳头等生活护理操作均由护士经过评估后根据病情来完成。全科护士现在已认可了这种新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尤其是病人出院时一声声“你们照顾得太好了”“真麻烦你们了”,让护士感到被尊重,也体会到做好基础护理不仅能拉近护士与病人空间上的距离,也可以拉近护士与病人情感上的距离。

2.2加强陪侍人管理,改变病房陪护混乱的局面

2.2.1用专业护理“赶走”陪侍人家属轮班、雇请护工,虽然能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但毕竟是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护士能帮助病人用舒服、安全的方式翻身、叩背、咳痰,知道病人应禁忌哪些食物,还可以对病人进行个性化服务,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心理的细微变化,为医生治疗提供参考。因为护士的护理全面到位,病人体验后,对我科护理很放心。所以,此项工作要顺利得到推广,在试点阶段就一定要做好。基础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2.2.2其他陪侍人不仅照顾病人不专业,大量陪侍人的存在,还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噪声、交叉感染等一系列问题,也给病人的康复带来极不利的影响。在陪侍人管理方面,我科加强了宣教力度,在人室宣教中站在病人的角度向病人解释限制陪护的意义并增加工休座谈会频率,以达到管理陪护的目标。希望医院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安置特殊防护系统,保安加强巡视管理等配合科室阻挡陪侍人过分涌人,为病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变护理模式,提高护士待遇

2.3.1实施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包干责任制护理负责包括基础护理在内的全部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我科在现有编制的情况下,改进管理办法采用弹性排班、调整工作流程,对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如中午班、休息日、节假日班实行双班制,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生活护理工作,促进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2.3.2护士分层次使用,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实行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生活护士的4级管理模式,这样,老护士负责传、帮、带也会有压力,要在工作中指导护士。对于刚从业的新护士,先安排他们从事生活护理,以后逐渐增加治疗性护理,分层但绝不分等。

2.3.3增人减负,落实基础护理护士除了完成分内的治疗工作外,目前还承担着许多非护理工作,外送标本、床单的保洁、病人检查的预约、领取一次性耗材物品、电脑计费、取血,落实基础护理是护士面对的责任和挑战,也需要医院管理者的支持。

2.3.4实行绩效考核,提高护士的待遇在待遇方面,希望能改变护士拿“死工资”的局面,应从护士负责病人的数量、工作质量、病人危重程度、护理难度、病人满意度等要素作为收入的衡量指标,实行绩效考核。在分配机制上向临床一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高、夜班多的岗位倾斜。尤其要稳定聘用制护士队伍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除了严格的制度管理外,“待遇留人”也很重要,医院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专业培养等政策上应给予聘用制护士一定的倾斜。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第4篇

1.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是我国护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卫生部全国注册护士信息库数据,我国注册护士已经超过200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护理人员数量标准:即每千人口中应有2名护士计算[2,我国注册护士缺口6O万,造成护士数量上绝对不足。临床岗位护士流失严重,加上护士职责界定不清,如外出取药、送血标本、陪病人检查等工作加大了护士人力资源浪费。

1.2思想认识不足

全院职工包括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表现为对相关内容认知不全、科室没有具体方案等。

1.3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排班模式、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不能完全符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部分年轻护士对相关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全。

1.4后勤保障不力

病房基本设施不全,如病人的就餐问题不能保障,基础护理的部分物资匮乏,如洗头用具、用品等不能满足病人需求。

1.5护理管理不规范

虽然医院有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和相应的制度,但部分护理管理者因日常工作繁忙,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将质量控制流于形式。质量的细节管理落实不够,在护理管理上忽视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因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有下降现象。

2对策

2.1合理配置

护理人员,解决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针对我院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低、护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招聘了护理人员充实临床一线工作,医院为3个示范病区增加了护理员,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数量。简化护理文书,把护士还给病人,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2.2强化思想认识

针对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不足现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山西省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深刻领会精神。制订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计划并落实,要求各科组织反复学习,护理部就“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精神及进展情况对全院护士集中进行培训3次,在全院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使大家认识到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在病区内公示,让病人监督,社会监督。通过引导、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总结经验,进一步在我院其他科室开展,以达到“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的活动目标。

2.3健全规章制度

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16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完善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根据工作性质设立岗位职责,根据学历、职称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明确责任,改变了治疗与护理相分离的现象。护士的责任感和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自身价值得到提升,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4为确保示范病区

护理质量,做好后勤保障严格供应室的管理,做发下收下送工作;要求药房工作人员送药到科室,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把时间还给病人;落实病人院内订餐、送餐工作;做好解释工作,因陋就简,为不能自理的病人用脸盆接水洗头。

2.5责任到人,加强护理管理

试点病房实行小组责任制与护士责任制两种模式,由于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了加强,使病人的每一项护理工作均有效落实到具体责任护士。各试点病房结合专科特色,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从人院到出院,乃至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认真做好病人的人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访视等工作。为落实基础护理的目标,实行分床责任制,在病人多、基础护理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此外,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模式实行后,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医护治疗组配合默契,保证了医疗安全。

优质护理服务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儿科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6.2±2.3)岁,患者护理时间为6~32d,平均护理时间为(16.4±2.2)d。并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儿科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为0~14岁,平均年龄为(6.5±2.7)岁,患者护理时间为7~35d,平均护理时间为(16.9±2.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护理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制定患者满意率调查表,在护理结束后进行发放,由患者家长填写,对患者满意率进行评价,以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

1.3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

1.3.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如护理人员不足,则可能会影响护理服务的有效落实,难以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冗余则可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应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对每个护理人员分配合理的护理任务。护理人员要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全程管理,严格遵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保障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

1.3.2实施层级管理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即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资历情况,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三个级别,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要求,严格落实本职护理工作,对于主管护士而言,不但要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管理,做好换班工作,还要对低年资、低级别护士进行指导,以保障护理服务效果。

1.3.3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如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书写病历过程中,要符合认真规范的要求,明确突出重点内容,可合理适当的进行简化,这既能做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有据可查,又能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时间。此外,护理人员要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形象,在解答患者疑虑时,应耐心细致,态度和蔼,语气平和。

1.3.4加强专业培训

在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护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护理服务的培训内容应避免单一,应注重护理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如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规范、法律常识和护理礼仪等均要涉及。对培训效果也要持续跟进,我科会定期对护理人员应用培训知识的效果进行检验,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

1.4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4.1营造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

营造温馨舒适的护理环境,将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儿科患者的特点,我科在布置病房环境时,力求体现温馨、舒适、轻松和活泼。如为儿科患者准备一定的玩具、卡通书籍等,在墙壁上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漫画,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此外,在对儿童进行护理过程中,同样要体现亲情和关爱,如可播放儿童喜爱的音乐及影片,以转移儿科患者注意力,避免发生护理差错。

1.4.2加强护患沟通,开展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以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儿科患者,通常对治疗及护理存有恐惧,经常会出现哭闹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换位思考,根据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语言激励、抚摸安慰等方式,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4.3争取家长配合

最大限度的争取家长的配合,是优质护理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同患者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让患者家长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治疗措施及心理表现等,以让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1.4.4重视健康指导教育

随着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代护理理念要求,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由入院至出院,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内容应包括疾病知识、用药指导、饮食建议等。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信息专栏、开办相关讲座等,向患者家属传递必要的信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家属满意率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0例,满意28例,患者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4例,满意27例,不满意7例,患者满意率为85.42%。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