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预防;策略

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在日常运行阶段中不可规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企业会计不严谨、内部控制不科学,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核算缺乏严肃性,除此之外,还有企业会计工作不规范等等一系列原因,为了减少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威胁,就需要从风险的预防、辨识、应对等多个方面着手,控制并且解决风险,提升企业的利益。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三方面内容。财务风险的识别指的是辨别企业运营过程中潜藏的财务风险因素;财务风险的评估则是指针对已经辨识出的风险加以定性以及定量上的判断,在此过程中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找到企业必须率先解决的风险要点,而风险的应对则包括利用风险预防、转嫁、分散等办法来解决掉已经被辨识出来的财务风险问题,最终达到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频率并避免因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特点

首先是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在任何企业中都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有大或者小的量的区别,而没有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概念,要求企业严密关注财务风险管理的常态化特征;其次是风险的动态性变化,企业运营的阶段不同、规模大小的不同以及面对的竞争对手的不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等都会随之有所不同,研究财务风险在各个企业运营时期和竞争背景下会表现出的变化趋势,实现精准掌握,这就要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不够先进,会对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领域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就行业发展概况而言,许多企业都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及r更新财务风险管理观念,落后的观念自然无法带动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正常进行。许多现代化企业都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的防范和主动干预等方面都表现出力度不足,最终造成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太被动的后果。

(二)财务风险内控低效

当前许多现代化企业在风险内控上依然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不具有高超的内部控制水平,内控环境不够优化、相关文化不够先进、内控制度流于形式,管理经验不靠前,粗放的管理模式等等。在企业的组织工作方面,有关部门未能科学地设置工作岗位,有的部门则存在岗位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的情况,类似的问题都不利于企业的内控工作,进而影响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三)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不足也是影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一大关键因素,若是不能快速辨别出潜在的风险,后期留给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时间就会严重不足,也就难以据此设置出完善的应对方案,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建设完备的风险与预警机制,是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配备识别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快速反应的一套机制,才能在风险出现之初便遏制其蔓延的趋势。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可以注意构建风险导向型的控制模式,这是一种与风险评估紧密相连的模式。在任何企业经营项目内部,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预防规避与分散解决。企业必须对其涉及的各个项目展开风险评估,大致清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与级别,并据此探究风险诱因,思考防范和降低危险指数的举措。

(二)科学进行财务决策

企业为了减少财务风险,就需要在关键的决策环节上下功夫,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只有做好决策工作,才可以尽量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这首先对企业的经济环境建设提出了要求,企业在谨慎分析环境后,对将来可能出现在经营环境中的变化节点加以预测和整体掌握,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全局加以审视,借此提升财务决策的合理程度。当然,财务决策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又有难度的问题,独断难免会造成不够科学的局面,就要求企业推行民主集中式探讨的办法,集合大家的意见,做出正确决策。

(三)完善财务风险预警

为了做好风险的预防,现代企业可以建设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主要分为短期和长期预警系统两种模式。建立资金预算管理系统,在这个范围内考虑到财务风险并进行充分合理和周密的事前规划、财务风险评估都是完全必要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让产生风险的因素被企业严格控制;建立财务风险评估风险系统,加强风险的识别,结合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建立风险溯源和识别机制;规范管理工作程序。做到这些,“财务和资金管理得到落实、物资采购受到监督、投资融资科学运行”的业务流程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得以形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对于整个现代化企业行业都有着重大意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念,包括其具体的内容和主要的特点表现;同时,把握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比如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风险内控低效、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建设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队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科学进行财务决策,完善财务风险预警。

参考文献:

[1]杨巧丽.天然气销售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 ,36.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第2篇

(一)审计

197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认为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及事项有关的认定的证据,以确定其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递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该定义涉及审计学的一系列关键概念,包括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收集和评估证据、客观性、所制定的标准、传递结果、系统过程等,能够涵盖各种审计类型。国际审计准则《ISA200: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认为审计的目标是审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按照确定的财务报告框架编制发表意见,同时认定审计是一种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这与我国审计准则规定基本相同。显然,前者是指一般的审计,属于属概念,后者是指财务报表审计,属于种概念。本文所说的审计就是指由独立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财务报表审计,简称财务报表审计,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10年)财务报表审计要“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现代财务报表审计是一种风险导向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的保证程度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互为补数:对财务报表审计的保证程度越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越低。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手册一般都把可承担的审计风险定为5%,保证程度定为95%。合理保证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

(二)审计风险

通常认为,风险有结果不确定性和损失可能性两种观点。March&Shaplra认为风险是事物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J.S.Rosenb(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审计风险当然也有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可能性两种概念,分别叫做“意见不当论”和“损失可能论”。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10年11月1日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十三条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他们的共同点都指向发表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或者风险洇为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尤其是对有重大错漏报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的意见会误导“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审计风险实质上是指给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同时也是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前者针对报表使用者,后者针对注册会计师,前果后因,二者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也一直存在着,财务报表审计从来都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但是风险的承受者有不同的说法,有“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之说,前者强调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承担,后者强调报表使用者的风险承担。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合理保证服务的,本文认为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所讲的审计风险是报表使用者承受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是指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演变而来。安然事件后,为了进一步应对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2003年末,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陆续了一些新准则并被我国采用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新实行的国际审计准则被称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以区别于在此之前的风险审计准则(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与以前准则相比,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重大发展和实质性变化。

(1)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重建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一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抓住了关键;

(2)改进审计业务流程,增强实施审计程序的效果,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依据审计风险二要素模型,把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分为三大块:风险评估,(必要时)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目的是为了检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3)区分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并分别采取不同应对措施,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4)重新划分认定层次的构成类别,强调获取列报和披露认定的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5)强调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切实提高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

(6)强调对特别风险的识别及评估,并警惕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风险;

(7)强调项目组内讨论的积极作用,共享审计经验和资源;

(8)强调与治理层沟通和与管理层沟通并重,优化审计环境。

2010年11月修订后的审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审计与鉴证理事会明晰项目的成果,进一步明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吸收传统风险模型的合理之处,完善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细化了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构成(报表层和认定层2个层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2个因素),修订了风险评估和应对准则,并对关联方、会计估计、公允价值、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函证、分析程序等审计准则也作出修改,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充分体现到整套审计准则体系中的每项审计准则中。新准则还对识别、评价和防范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在逻辑

以上概念构成了一个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有关概念框架,风险导向的报表审计应该以报表使用者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导向,风险导向报表审计应该以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为逻辑起点构造概念框架。本文主要通过以上概念抽象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在逻辑,以期为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服务。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首先是财务报表审计,其产生和发展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是站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大环境基础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是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分离。这是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的总前提,当然也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

(2)在两权分离状况下,所有者为了自己的经济决策付费委托注册会计师对管理者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当然首先要满足委托人的要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就是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进而通过控制检查风险来控制审计风险,

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所有者或者委托人的要求,这样审计委托人的要求实际上就成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逻辑起点。

(3)那么,审计委托人的要求是什么呢?审计委托人委托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决策,经济决策当然以高质量的信息为前提。财务报表具有决策相关性,审计委托人往往也是报表使用者,所以,审计委托人作出经济决策的依据是财务报表。因此,委托人的要求就是要看到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以进行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必须符合报表的“编制基础”。对于大多数通用目的财务报表而言(以下以通用目的财务报表为例),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必须“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通用目的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就是说高质量的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必须“合法(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公允”。换句话说,即使有不合法、不公允的事项,委托人也要求他们看到的这些不合法、不公允的事项整体上不影响委托人利用该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所以,不合法、不公允的报表信息叫做错(漏)报,影响报表使用者依据报表作出经济决策的错报就叫做重大错报。错报和重大错报都是由报表使用者或者委托人(或者站在委托人和报表使用者立场上)定义的――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保证经营管理者的财务报表不存在影响委托人依据该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的不合法、不公允的事项即重大错报事项。由于审计本身的局限性、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被审计单位情况的限制,注册会计师无法做到绝对保证,又不能提供有限的保证(违背委托人的委托意图),这就产生了合理保证。有限保证的保证程度

(4)委托人的要求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在这里,重要性、错报、合理保证都是由审计业务委托人定义或者站在委托人立场上定义的。合理保证决定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如果保证程度是95%,则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程度为5%)――显然所谓“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实际上也是由委托人定义的,本质上是委托人“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或者说是委托人对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信赖过度风险,不是注册会计师基于自己的损失或可能的不当意见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所以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来自于风险导向审计循环的外部,是委托人既定的,该风险无需评估,需要评估的是重大错报风险。

(5)接受委托或者接受了委托人的要求后,注册会计师要做的工作一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降低检查风险。重大错报是由委托人定义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按照重大错报的定义全方位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定了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要求运用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程序等方法获取有助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信息。在风险评估基础上,注册会计师通过总体应对措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来分别应对财务报表层次与交易、账户余额与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针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分派和督导项目组成员时,考虑承担重要业务职责的项目组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考虑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特别是涉及主观计量和复杂交易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可能表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在选择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是否实施控制测试取决于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和控制测试的重要性,无论是否实施控制测试都应该执行实质性程序。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仍然要确定控制风险大小及风险可能存在的领域并随时调整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论以及修改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论以及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了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科学准确的评估结论和测试结果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还要求把风险评估和修改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注册会计师最终通过实质性程序把重大错报查找出来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按照重大错报的定义来衡量未更正错报汇总数情况并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实现合理保证报表整体不存在由于错弊而产生的重大错报的审计目标。

风险导向审计并不是注册会计师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并围绕此审计风险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从而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形成的封闭循环。也就是说,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及重大错报风险大小不是注册会计师自行决定的,而是由委托人决定的,不是注册会计师想用多少程序就用多少程序,这一切都是在接受业务委托时就已经决定了的。决定每一步程序都须把委托人的需求考虑进去并以此为前提和基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开放的审计循环,如图1所示。与其说这是风险导向审计不如说是委托人需求导向审计更合适,这应该是风险导向审计的精神实质。

尽管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也是财务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但是,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之提供其所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而注册会计师是为之(合理)保证财务会计人员提供报表的合法(编制基础)性和公允性,二者在合法(编制基础)公允的报表后面就分道扬镳了,这也正说明财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并且不能因之否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为逻辑起点的科学性,因为这种需要不仅仅是接受委托时的出发点,而且是执行审计业务时考虑各个方面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条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综合吸收了数理统计、概率论、财务分析、系统论、战略管理、波特五力分析、平衡计分卡、coso报告等方法、工具或其思想,进一步在审计模型基础上把以上方法和工具统合起来,在风险评估时考虑到了环境、交流、沟通、职业怀疑等社会和行为因素,做到了理论上严谨、实践上有效,既科学又实用。但是作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模型其不可避免地也忽略了一些因素,预设了一些前提。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的成功实施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一些前提:

(1)审计人≠被审计人,其内在含义是注册会计师应该超然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

(2)委托人≠被审计人,该前提避免了由于被审计人付费带来的不独立;

(3)委托人一报表使用者,对于通用目的财务报表,委托人与其他报表使用者的目标函数可能不一致,该前提避免了由于报表使用者之间目标函数不一致带来额外的法律风险;

(4)委托人一社会公众,对于公众利益实体,该前提保证了作为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果能够满足公众的预期;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风险收益概率

风险的英文单词是“Risk”,它来自古希腊单词“Rhiza”,意思是靠近峭壁航行危险:可能撞上礁石,可能碰上暗流,可能遇上从崖上掉下的石头。从财务角度说,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而到目前为止风险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风险管理和保险界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

投资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方法

在了解投资风险的基本情况后,就要对投资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它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并总结出企业式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也就是风险识别,它是风险衡量的前提与基础。风险识别与衡量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主要包含一般调查估计与高等数学方法的几种不同组合分析方法。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本文仅介绍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全部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潜在风险。

投入产出分析法,即指运用投入产出表,发现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从而进行潜在风险识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领域,用来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背景分析法,是国外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是以图解表示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

对于投资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计算和衡量,即用一组较小的样本观察值,对一组较大的未知观察值进行理论预测。运用概率估计风险,不仅表现在单纯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现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过概率分布,可以获得某一事件发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断事件结果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风险的衡量,一般要经过以下内容的测量:损失的可能性,巨额损失的发生概率,损失额。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几种形式。

投资风险的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投资,进而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

概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预期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作随机变量的预期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报酬率的预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i为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N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离散程度。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σ2)=Σ(Ki-K)2×Pi。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虽能表明风险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程度。因为在标准差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标准离差率也叫变异系数的概念。

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对期望值的比例,计算如下: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值/期望值*100%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第4篇

天然气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能源需求不断放缓,与此同时,我国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持续加快,天然气行业经营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得行业企业财务风险被不断放大,企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在这种背景之下,天然气行业企业需要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从而有效化解不断攀升的财务风险,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经济收益水平,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对于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以及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可以明确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点,从而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水平。1.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的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等几个重要内容:财务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经营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辨识,明确财务风险诱因;财务风险评估是指对于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层面的评估,根据评估明确风险大小,确定需要企业优先应对的风险;财务风险应对是指采取风险预防、转嫁、分散等手段来对于识别出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2.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特点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就是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财务风险只有大小量情况,而不是有或者没有,这要求行业企业必须要注意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其次就是财务风险的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是指财务风险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竞争环境下会呈现出来不断变化的特点,这要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需要保持灵活性;最后就是财务风险多因性,即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比较复杂,对于这些原因需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分析,这样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以及不足,这些问题严重的拖累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放大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落后对于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负面影响极大,从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落后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没有树立起来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来指导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就是没有树立起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预防理念、主动干预理念等等,结果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过于被动,过于僵化,这种理念之下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受到很大影响。2.财务风险内控低效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影响很大,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的较大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就是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内部控制文化滞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这些方面的问题拖累了财务风险内控效果。3.财务管理决策不科学财务风险的一个主要成因就是财务管理决策的不科学,天然气行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决策方面的不科学问题非常突出以及普遍,在传统的行业环境以及管理体制之下,依靠经验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没有问题。4.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也是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财务风险如果及时识别,就能够给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应对提供必要的时间,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各种损害。目前天然气行业企业在的财务风险预警方面还不是很健全,没有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来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这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够被及时的感知,从而往往会贻误财务风险管理的黄金机遇,这影响到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天然气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识别的概念范文第5篇

在了解投资风险的基本情况后,就要对投资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它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并总结出企业式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也就是风险识别,它是风险衡量的前提与基础。风险识别与衡量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主要包含一般调查估计与高等数学方法的几种不同组合分析方法。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本文仅介绍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全部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潜在风险。

投入产出分析法,即指运用投入产出表,发现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从而进行潜在风险识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领域,用来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背景分析法,是国外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是以图解表示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

对于投资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计算和衡量,即用一组较小的样本观察值,对一组较大的未知观察值进行理论预测。运用概率估计风险,不仅表现在单纯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现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过概率分布,可以获得某一事件发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断事件结果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风险的衡量,一般要经过以下内容的测量:损失的可能性,巨额损失的发生概率,损失额。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几种形式。

投资风险的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投资,进而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

概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预期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作随机变量的预期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报酬率的预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i为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N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离散程度。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σ2)=Σ(Ki-K)2×Pi。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虽能表明风险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程度。因为在标准差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标准离差率也叫变异系数的概念。

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对期望值的比例,计算如下: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值/期望值*100%

标准离差率高,表示风险程度大:反之,表示风险程度小。因此在比较不同方案风险程度时,应该通过他们的标准离差率来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