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1篇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理论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测评工具

2.2.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施测与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结果

3.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计算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创新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选择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153人,分成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学生在创新心理素质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2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创新心理素质的比较

心理健康水平高组心理健康水平低组

MSDMSDtp

创新意识3.540.863.270.673.03**.003

创新能力3.420.923.280.761.41**.159

竞争心3.680.973.430.722.60**.010

3.3.3心理健康因子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学习压力分别进入了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回归方程,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则依次进入对创新能力的回归方程。

表3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素BR[2]Betatp

创新意识学习压力-.183.032-.1804.315.000

创新能力学习压力-.210.014-.1953.436.001

适应不良.376.055.3065.534.000

抑郁-.185.066-.1562.612.009

竞争心学习压力-.242.047-.2185.255.000

4讨论

4.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新心理素质三个子量表分别进行项目一总分相关分析,正式项目与其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均在0.50以上,表明这些项目均有较好的鉴别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子量表均有一个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说明该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个子量表的项目在该子量表的这一因素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结果与我们编制量表时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其同质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

4.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整体状况不错。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权威,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一生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可塑性较强,因此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使其具备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这应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强的个体,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要显著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创新能力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创新意识和竞争心则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结构,因此相对而言后两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比前者更为密切些。已有学者[5-6]对创新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两者关系紧密。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影响作用较大,创新能力受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现在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时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于保持较高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如何将学习压力调控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创新教育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与适应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较为有趣和费解。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创新能力愈高,个体行为方式独特性愈强,导致有时与外界的常规不太适应有关,具体的原因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总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5结论

5.1自编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经检验这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贵.论心理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1):5-13

4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94(2):23-25

5王极盛.创新时代.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25-146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2篇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灵魂。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指导思想将贯穿高校素质教育的始终。 另外,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指示。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这是活动成功的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十分有帮助的。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学道民族英雄的品质,而且也是自身思想素质的一种升华。参加活动的人都受益非浅,活动也得到老师和学生一直好评。

   2 学雷峰弘扬“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了更好的将雷峰发扬下去。我院由学工部带头,团委文体部负责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为福州福利院献爱心活动,在学生中影响很大。因为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代青年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扩大了我院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社会良好道德的形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学习雷锋精神,以雷锋为榜样,为社会奉献一分爱心。另一方面也提高我院团员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对增强团员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3“知荣明辱”主题班会。为了更好的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由院团委组织部组织了这次民主生活会。这次活动不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而且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思想认识的一种提高。

第二 身心教育活动

  身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发挥其作用。大学生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个性素质教育。因为,每个学生的遗传特性、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个体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形成了学生个体身心素质“内化”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根据载体身体和心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素质依附到载体上,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在身体素质方面:在这方面学院是很重视的。因此,这方面的活动也比较多,例如,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通过各种类型活动不仅让我院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也能满足不同爱好的学生,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2 在心理素质方面:在过去的一年中学生会社团部组织了多次的心理咨询活动。他们请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学生面对面为学生解答心理上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解掉了思想包袱。

另外。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团委学生会各个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特点,组织了很多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文娱部的“个人风采大赛”、学习部的“个人演讲比赛”、网络部的“平面设计大赛”、团委文体部的话剧社、社团部的各种社团组织等等。这些活动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

第三  文化教育活动

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创新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才有新的思想产生。尤其是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面对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加以解决。因此,广博的文化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化素质教育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一年中学院也组织了多次关于文化教育的讲座。例如“当今流行色”讲座、“服装设计”讲座等等。这些讲座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解了当前的社会的时世,也让学生学会很多的学习方法。另外,学院还组织了英语协会。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英语的重要性,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

第四 业务教育活动

业务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的内核。现代科学的综合性与交叉性,需要人才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与致用。因此,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业务素质的主体,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专业创新奠定基础;科学的发展呼唤着宽口径有特色的专业人才,这已成为科技创新对专业人才要求的趋势。 业务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当学生把知识、能力和特色有机的统一,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之后,将成为专业创新的巨大动力。

业务教育的培养是为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方面学院一直为学生提供着机会。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多次的全国设计大赛,例如,真维斯服装设计大赛 东方之星设计大赛等等,不仅仅是取得了成绩,而且让学生提高了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也为走向社会后更更快的进入角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

以下内容与本文【素质教育活动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上级党委、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院党总支和院团委员的努力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我们不能因此而满足,所以我们对今后的工作作出大胆的设想。

一是开拓新思路,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推进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继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巩固传统阵地,开辟工作新领域,特别是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强化学生对网站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使网络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阵地。要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包含的丰富民族精神和优良道德传统,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将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着力点,使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但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具备与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相衔接的精神底蕴。

      二是创设新载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个性发展、促进全面成才的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开放性,根据每一个学生自己对未来职业设计和选择的相应的要求,精心设计多种训练项目,加强项目的可操作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使项目成为学生参与学院活动相结合成为新的载体。另外,团的组织应该把校内资源、校际间资源整合起来,把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接受用人单位挑选的重要依据。

      三是营造新氛围,不断提高学院活动的聚合力。活动要高扬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不断推出新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要进一步办好我校在素质教育中推出的非专业模特设计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平面设计大赛等在校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设计、策划和组织富有创意的活动,不断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的百花园。要形成学校主管部门、院党团组织、学生社团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四是挖掘新资源,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全员性,即针对每一个大学生展开,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二是全程性,即覆盖大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环节,伴随着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三是导向性,即坚持正确积极的导向,引导帮助每个大学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四是系统性,即着眼于建立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体系,建立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体到集体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广开渠道,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和辐射力,增强活动的渗透力。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我们要从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结合学院的各项教育活动和自身成长的实际,把我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为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2)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1-0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新课程的普遍实施,传统的教育运行机制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逐渐凸显,面对新课程改革对运行机制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势在必行,通过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以此深化课程改革。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1.研究目的

(1)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树立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2)提高教师的独立研究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优秀素质的教师队伍。

(3)完善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和机制,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4)完善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使其具有导向、激励、调节、矫正与支撑的功能。

(5)重视推广科研成果和第一线教改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6)发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使办学质量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使素质教育在更宽广的背景下得以发展。

2.研究的意义

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谋求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3.研究的价值

进一步提高干部和师资队伍素质,构建并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重视推广科研成果和第一线教改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使办学质量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使素质教育在更宽广的背景下得以发展。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新课程实施中构建学校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就是基于学校层面,着力探讨实施新课改后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

四、研究的内容

1.建立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2.建立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素质教育驱动机制。

3.建立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测验法;4.经验总结法;5.文献法;6.实验法。

六、研究的过程

1.设计申报阶段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于2007年底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申报,2008年初被省教科院同意立项。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6月)。成立课题组,分解和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

第二阶段:成果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10年7月)。进行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并形成新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第三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撰写《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研究报告、实验基地总结报告;汇编发表和获奖的论文等;收集实验校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的相关材料等。

3.成果形式

①汇编实施阶段图片资料、心得体会、论文、实验、实践材料册。②汇编实施阶段中案例资料册、教师论文册。③教师优质课获奖情况。④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实验基地总结报告。

七、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论

1.提高思想认识,构建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我们一改过去那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好坏唯一标准的积习,建立起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质量目标作了新的规范。新的教育质量目标包括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低分率。

这一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后进生不被忽视,把合格率与升学率看得同样重要;其二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即使是智育优秀的学生,德、体不达标,同样会影响学校的整体质量;其三 是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培养。激励智力中差者成为特长生。

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运作后,开始引导学校走上素质教育的管理轨道,给学校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狠抓队伍建设,创建素质教育驱动机制。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搞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过硬的班子队伍,就不可能夺取最后胜利。我校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三新三诺”活动,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创建素质教育驱动机制。

(1)抓班子队伍建设,增强服务师生意识。一是切实践行承诺。二是坚持“三个”走进。三是始终不渝地把全体教职工当作学校的主人,在管理中,既要制度管理,又要体现人本原理。

(2)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激励机制、约束措施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弘扬明达教师的“最饱满的激情、最坚韧的毅力、最敬业的精神、最严谨的教风”文明高尚的师德,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开展的“讲师德、重师能、争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做到“四比四不比”。坚持每周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每周由县“双百佳”和校“十佳教师”代表在周前会上发言,现身说法,发挥身边榜样作用。举行“五严”背景下拒绝有偿家教、拒绝乱收费、拒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拒绝”承诺签名活动,签定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力求做到树师表形象,从个人做起,以优良的风范和崇高的人格力量去育人。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坚持教师“每日三问”,努力实现“三个没有”。第二、通过开展新课程培训的研究活动,启动校本课程培训、研究工程。第三、不断丰富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示范课、观摩课。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全力推进课改,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开齐、开好全部课程,有效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总量、考试次数,规范教辅用书,努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1)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立课程开发和不断更新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坚决贯彻使学生主动发展的理念,着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化。其次,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探求与明确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二是加强课程结构改革。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

(2)全力创新管理机制。坚持质量立校,质量立教,质量立人,建立教职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走精细管理、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效能管理之路,建立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系统。一是降低管理重心,扎实推行分管校长负责下的年级切块管理制。按照年级组、备课组双轮驱动,组成年级管理模块。教学管理实行阶段教学目标过关制、学期学情分析验收制、学年教学质量评估奖惩制,抓实抓牢年级各阶段教学目标达成。二是严格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学校、处室、年级部三级督导评估体系,将学校(处室)督查、年级组自查、各班级互查有机结合;教务处的教学常规检查、年级教学视导、教科室的备课组督导、阶段验收测评与德育处的班级常规督导交叉进行,及时反馈,跟踪督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改革实绩考核,坚持科学管理。

(3)打造高效运行机制。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发展,学校以提升层次、打造品牌为宗旨,围绕素质教育做文章,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模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形成了高效运行机制。

①创新教学行为管理。认真执行省教育厅的“五严”和县局“三严”规定,把教学“六认真”变为指导教学行为的“六有效”,坚持“五个”强化不动摇。即强化服务观念到位,强化教学队伍管理,强化课堂模式构建,强化教研活动管理,强化师生情感激活。坚持“四个”细化不打折。即细化教学环节,细化校本管理,细化岗位责任,细化课堂管理。打造有效教学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教师增压。从备课、上课、作业、练习到辅导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发挥备课组核心成员的引领作用,发扬备课组本组成员团结协作精神,形成集体智慧。教务处严格督查,积极开展教学行为“四打假”活动,即打假备课、假听课、假作业、假辅导。

②构建“4+5”课堂模式。为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强势推进课堂改革,突出教学中心、学生中心、课堂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造有用、高效课堂,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明确改变教师行为方式,转变观念,变教学案为导学案,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朋友。根据校情,构建了高效课堂“4+5”模式。教学过程坚持“五个”流程。即一预习反馈。通过提问、板演、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间不超过5分钟。二目标展示。通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列出考纲要求,注意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目标,突出重、难点,明确学习要求。时间不超过2分钟。三自主学习。包括自学、讨论、展示三个内容,通过对子讨论、小组讨论、协作解疑等形式进行交流,共同解决自学中的疑难。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四重点点拨。 通过小组代表进行不同角度的点评,教师对于大家讨论中歧义的问题进行点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总结规律。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五达标检测。通过书面或口头或小纸条等形式检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当堂检测。时间不少于8分钟。

③探究自主学习模式。首先、指导学生成立互学互帮学习小组。分层组合,主动结对,自主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制约,相互提高,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其次、认真研讨自主学习作业。各年级各学科成立自主学习作业研讨小组,做到有针对性、自主性、层次性。第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或劳动实践,开展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投身适度的户外运动,让家长陪同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近自然,开阔学生视野,培养亲情,增强学生体质。第四、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第五、举办各类知识系列讲座。第六、率先做好教师假日无偿辅导工作。第七、召开各年级家长大会,构建三结合网络体系,为学生成人成才搭建平台。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1.研究新课程实施中学校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传统教育运行机制的融通,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2.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提升经验,从模仿走向创新,丰富完善新课程实施中学校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对策

大学生心理教育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促进其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及文化素质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某高校2015级1848名新生的心理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希望促进高校新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以某高校2015级大学新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人数共计1848人,其中男生563人,占30%;而女生1285人,占70%。有效调查问卷1844份,有效率达99.8%。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高校2015级新生进行系统的调查,科学地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实现“早发现、早预防”的目标。此外,本研究还创造性地采用SCL-90(Y状自评量表),该工具广泛应用于心理卫生、精神科等方面的心理测评,主要衡量被调查者的自觉症状。SCL-90共由90道题目构成,并涵盖躯体化、精神性症状、人际交往敏感、偏执、恐怖、抑郁等10个维度因子。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集中表现。对某高校2015级1844份调查问卷进行实际统计与探究的结果显示:某高校2015级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爱操心、对未来生活感到焦虑、注意周围的人或物等方面。其中记忆力衰退、爱操心、思想不集中这三个方面的选择率极高,这暗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问题亟需解决。

2.男女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从大学新生性别的不同来看,男女新生在整体心理状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调查数据显示,男女新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4个维度因子上,即人际交往敏感、恐怖、抑郁及焦虑,且男生总均分要低于女生。

三、研究结论

1.问卷调查结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心理问题:第一,人际交往障碍,如情绪容易受到波动、注意周围目光、在乎别人的言行举止等;第二,强迫性症状,如思想不集中、不能忍受脏东西等;第三,情绪个性人格,其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决断能力和积极性、情绪幅度过大等。

2.SCL-90测量结果。总体而言,某高校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趋于良好,其中遭受心理困扰的新生约405人,占调查总数的22%。心理问题集中体现为强迫症、焦虑、偏执、精神性症状,以及人际交往恐怖等方面。在抑郁、人际交往、恐怖和焦虑等方面,男生心理状况要优于女生。

四、教育对策

1.完善大学新生的心理档案创建和管理工作。新生入学后,高校可在心理状况普查的基础上,创建大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等方面,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心理档案作为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它要求高校须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内容,动态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因此,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创建与管理不仅为突发性危机事件提供一手准备资料,而且也确保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于档案必然会涉及大学生的隐私信息,因而高校应妥善保管好学生心理档案,保证其隐蔽性和保密性。

2.积极开展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培训活动。所谓“适应性培训”,是指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提高大学新生对生活和学习的适应能力,包括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因此,大学新生可参与一些重要的游戏活动,给予科学而又公正的评价,并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通过组员合作与小组活动体验,缓解环境压力和冲突,不断扩大对校园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环境适应的自信心。

3.创新并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校应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既要实现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衔接,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合理衔接,又要协调好发展性心理教育与适应性心理教育之间的微妙关系。因此,创新并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仅有利于当下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由重点心理防治到全面发展的重大转变,而且也有利于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推动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五、结语

总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言行举止,而且也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东华,何元庆,汪海彬.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19(2).

[2]曹婷,张武宁.高校新生心理发展路径分析与教育体系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第5篇

6月18日,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建设创新型医药企业论坛在事业部本部隆重举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黄彦正、上药集团总裁钱,上药集团副总裁、抗生素事业部总裁吴建文,以及集团下属各事业部的领导和部分媒体记者等共50余人出席。事业部相关条线总监级以上负责人作了专题演讲,包括麦肯锡咨询公司专家在内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专题发言。事业部副总裁李建文主持论坛。

在上午的论坛中,事业部领导黄君勤、叶纪明、陈建华、沈凌云、张慈、朱玉华和赵晓燕分别发表专题演讲,演讲内容涵盖事业部规划、创新、生产、营销、发展和管理等各个领域。

规划投资部总监张慈总结事业部成立以来整合资源、扭转颓势、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经历,提出2008-2015年规划发展目标和思路――坚持以抗生素药物为主的发展方向,综合利用抗生素技术平台的优势,促进创新剂型及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坚持关键技术投入,控制关键原料药,聚焦优势品牌产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建设,不断扩大规模并降低成本。建设以科研为主导的创新型医药企业。

事业部副总裁黄君勤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环境,指出品种结构调整方向,以抗感染药为主,拓展、丰富抗感染药物的领域 ,加大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开发力度,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比重。明确事业部发展思路和途径,坚持以仿制为主,提高首仿能力。以新剂型研究创新为突破口,形成核心技术。控制风险,适度介入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类药的研究。走国际化的道路,积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整合研发资源,加快推进研发平台的建设。

事业部副总裁叶纪明对国内外药品营销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事业部产品的市场定位,阐述营销的战略目标和设想。2008-2010年作为第一阶段,将优化组织结构,提高销售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宏图。2011-2015年作为第二阶段,将在第一阶段稳定渠道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化并采取前向一体化,建立稳固的渠道成员,通过终端的促销来拉动整体销售,从而确立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地位,成为行业的主导者。

事业部总裁助理陈建华作“加快国际化步伐,融入国际医药产业链”的主题演讲。根据上药集团关于建设创新型医药集团纲要中对国际化的要求,事业部将确定短、中、长期目标,大力推进国际认证和注册,积极开展国际OEM,拓展新一轮的国际合作和对外投资,加快国际化步伐,融入国际医药产业链。

事业部质量管理总监朱玉华分析了当前严峻的药品质量现状,对事业部近期质量工作进行回顾,并规划2008~2015年的质量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制药企业的生产管控能力,使产品质量、团队素质、制造标准达到国际水平,使质量保证体系(PQS)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事业部人力资源总监赵晓艳从“为创新营造组织、制度、文化环境”,“有所为,有所不为”,“降低不胜任带来的危害”,“优秀是可以教出来的”和“建立以公平、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五个方面详述管理转型的内涵。

事业部财务总监苏鸿解析了五洲药业公司现状,并对其发展定位和目标作了阐述。

在下午的专家论坛上,麦肯锡咨询公司张宏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胡苏云分别就国际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作了发言。上药集团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办公室董平就《23条纲要》的深化细化作了论述。

上药集团副总裁、抗生素事业部总裁吴建文围绕《上药集团建设创新型医药集团发展纲要》精神,以《寻找跨越式发展新台阶》为题,作了论坛发言。吴总指出,我们必须寻找事业部发展的新契机,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搞好六大产品研发平台的建设,着眼于高端市场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和抗生素以外新领域(心血管、抗肿瘤、抗病毒等)的拓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吴总强调,通过国际合作使我们的生产、质量、市场运作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分、子公司嫁接国际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获取新的发展动力,必将使我们的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吴总相信,先锋、新亚和四药三家企业的悠久历史是抗生素事业部发展的资本,其光荣传统也必将在抗生素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