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造思维;理论与认知;教学方法;多维度;审美意识;理性思考;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6-01

一、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意义

设计思维课程训练,属于新的课程体系,近几年才得以重视并引入设计基础教学之中。在以往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的就是对学生创造力、思维意识及审美趣味的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中事物的观察与好奇心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思维和创造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感性更多,而理性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分析与规划等能力相对薄弱。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与个性的发挥,在实际设计与创作过程中,感性固然重要,而理性才是达到合理有效且富有创意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对于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创造精神的汲取。通过设计思维训练课程一系列的专题训练与方法讲授,培养学生多而广的思维方式与思考模式,从重视设计知识与技术层面的训练模式转变为设计思维意识、艺术修养、创造性思维等层面的培养,摆脱思维惯性与单一。

思维的过程,是人脑神经细胞对于各种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的过程。思维作为人脑最为活跃而无羁绊的部分,作为设计专业而言,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并使思维活跃,大学所培养出的所谓设计人才就如工厂批量化生产,培养出的学生学习模式和理念呆板,知识积累与技术重于思维形式与素质培养,那无疑于整个设计教学的失败。同时,也扼杀了一代代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设计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自我的发掘与完善,通过开拓思维与想象力,构造复杂而机敏的思维结构,提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创造的主动性。古人云:“变法不难,变人心实难。”人心,指得就是心理学中关于人的思维模式的范畴。而设计思维训练课程,就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和有效训练的课程设计和体系。

二、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安排

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侧重于思维的理性分析。第二部分,侧重于艺术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在设计发展进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力是推动设计不断进步的动力。整个教学环节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目的,通过想象、联想等专题思维训练,以图片、文字想象及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感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与创造力,提高学生思维维度。通过集体思维法、脑力激荡法、脑地图等思维方法讲授,以专题的形式与设计专业教学结合进行有机训练,培养学生集体思维与个人思维的参与能力。通过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随机组合、六何法、问题日记等理论知识讲授,启发学生多而广的思维维度,为设计的思考加入新的思考角度与方向。以分析、归纳与推理等理性思维的理论讲解为载体,灵活地通过各种专题训练,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程之中,以这样一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将思维训练与专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想结合,使感性思维和理性的思维认识得以完善。

三、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思维训练课程教学环节中,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等多角度的思维结构,不再以最终作业或作品为评定分数的标准。尊重学生的学习与思考过程,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这个表现包括互动过程中的思维及思考能力水平与发展过程,课题参与讨论与专题训练的发挥与表现等等。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开发过程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模式上,设计思维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使具体课题进行实时调整。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及教学方式,从被动汲取变为主动认知、思考、参与的过程,使教与学之间呈现一种自由而活跃的教学效果和课堂状态,这才是设计思维训练课程的意义所在。

四、总结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本文由收集整理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

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形创意;思维训练;教学

0 绪论

图形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被称为“视觉语言”。图形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在设计过程中,一切设计都将物化为形象。图形可为一切理论性观念提供它们知觉等同,能为自然与社会的网状结构提供多维度的展示,更能切近生活原型…因而“看”(图形)比“读”(语言)更煽情、更具诱惑力。图形设计的学习和训练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表达力,以图形的方式物化思维过程,通过理性思维分析、感性思维进行想象、联想,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课程中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事物的过程,联想与想象,最后形成自己的初步设计。对图形创意这门教学课程主要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进行课程实践,通过思维训练过程与内容、思维训练方法、两个方面为指导思想。

1 思维训练的过程与内容

图形创意课程的教授时间共四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形象思维训练,课题训练――从源开始――师法自然。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重新了解自然,发现生活。通过拍照,解构性写生,来真真正正的了解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学会从自然中提取素材,寻找设计源。此次写生不同于以往只是注重描绘具体的景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解剖性、解构性写生,从设计思维的角度重新描绘。课题意在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心观察记录,学会从自然中提取元素,在写生的过程中有所顿悟,并进行图形创作。第二阶段为发散思维训练,课题――基础形的联想。通过圆形、方形、自由形为基础形进行联想、发散,通过命题训练,一个圆、两个圆、多个圆、方形、自由形进行联想,从单个的形式设计到多个形式组合设计,让学生学会利用基础形去重组、拓展进行新的图形创意。趣味性贯穿整个课题,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课题。通过此次课题可以对学生的图形创作进行分析,并引入第三个阶段的命题式设计。第三个阶段为快题设计,通过课程中命题要求来进行设计。主要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进行图形创作,例如以山、水、花、动物等为原型进行抽象图形创作,从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来进行图形的提炼概况,这一阶段主要从形态方面进行训练,通过形象提取、联想、变形、夸张、重组结合、渐变、解构等手法进行图形训练,从实景实体中转为抽象简化的图形。

2 思维训练的方法

创意思维是图形创意课程训练的核心方法,一般而言,“思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可以细化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知觉思维、灵感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单一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倾向性思维和反馈思维等。图形创意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阶段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不同思维之间的转换来进行创作。

2.1 形象思维――分析综合

思维的训练实际上是概念物化的过程,思维应当物化为视觉的形式,形成可传达、可沟通的平面词汇。形象思维是最为直观应用最多的,图形创意通过图文结合进行思维的展现,文本是抽象的,因此要将抽象的文本转换为具象的图形是形象思维的展现。因此形象思维作为思维训练的第一环节,课题训练一中将写生的实体进行图形的提取需要用到形象思维,加以简化、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图形的提炼创作。课题训练三种将抽象的概念、实物进行物化也需要用到形象思维进行加工提取,分析与综合。

2.2 发散思维――演绎归纳

发散思维是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是训练创造力的重要方法。课题二通过不同基本图形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内到外、从一到多,将毫无关系的基本图形通过创意过程中添加元素、组合进行演绎归纳从而使其联系到一起。

2.3 灵感思维――积累与观察

灵感思维是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在设计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应用到灵感思维,但是灵感思维来源于生活和丰富的积累。兴趣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留意是灵感思维的重要来源,也会经常应用到设计中。特别在图形创意的后期,基于一定的积累,在创作的过程中多来源于灵感的碰撞。

图形创意课程中也应用到到抽象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性思维等等,这些也为图形创意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课题的训练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不同思维的切换与融合,灵活的应用到创意设计中。

3 结语

图形创意课程应主要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图形创意表现能力和设计文化素养三方面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通过创意思维训练贯穿课程,在进行三个阶段的训练建立图形语言,在教学过程通过中加强学生对图形创意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并观察、积累、提炼、综合运用多种创意技巧,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面的训练来探索图形创意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获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视觉效果,从而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主题,并对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珊妍.图形创意[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创造力;初中生;干预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3-00169-04

创造力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在创造性个性的激励下,对信息进行发散思维加工,经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而产生新颖且具有价值成果的能力。 对于创造力的研究,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成分,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探讨不同的、特异的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1]。

南锡(Nancy)等人在总结211项研究成果(1972)并计算各种能力的遗传决定系数、环境决定系数中发现,发散思维的遗传决定系数为0.22,是最小的一个,提示发散思维能力是最容易接受环境的影响而发展的[1]。吉尔福特(Guilford)在研究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时,对创造力所涉及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训练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方法[2]。心理学家玛丽.米克把这一理论最早应用于实际建立了智力结构研究所,编制了许多提高学生能力的练习[3]。美国的西德尼.帕纳斯及其助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了二年的研究,结果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显著的提高[4]。沈德立等人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5]。李孝忠根据吉尔福特智力三维模型开发了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学生发散思维测验[6]。张向葵等采用国内修订的托伦斯图形创造力测验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创造力特征进行研究[7]。

本文以吉尔福度模型为指导在探讨制约个性创造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认知能力为基础,以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思维为中心内容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培养目标,探讨发散思维训练对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探索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重点)初中一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n=62),另一个是对照班(n=57)。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性别、年龄、一般智力和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基本相似。

1.2 干预方法

以吉尔福特模型[2]为指导,编制发散思维训练材料。根据24种能力内容的性质分为四组,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6种视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安排在最前面,其次是6种语义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再次是6种符号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6种行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安排在最后。并编制了训练手册供教师使用,训练手册向教师介绍了练习题目的编制原则,列出了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规定了基本教学模式,说明了教师应注意的事项。由东北师大心理系一名研究生使用发散思维训练手册,按24种不同内容的训练活动顺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每周一课时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辅合思维和创造性个性等品质,为期一年,对照班不进行训练。训练课模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讨论,包括呈现问题、自学思考、小组或班级讨论、引导发散和评价等环节。对实验教师采用自学“训练手册”和边干边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并辅以与其他实验点教师相互听课、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以保证实验教师正确理解与实施实验方案,有效地落实训练活动。在实验开始前、后使用创造性思维(TTCT)[1]、发散思维测验[1]和创造性个性测验[1]对两班学生施测。

1.3工具

1.3.1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1]

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1]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系主任托伦斯1966年编制的托伦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为原型。该测验(由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李孝忠修订)由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形创造思维测验及词创造思维测验构成,本研究仅采用了图形创造思维测验部分。该部分又由构造图形(简称:第一部分)、完成图形(简称:第二部分)和建造图形(简称:第三部分)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以一个曲边图形为图形的一部分画一幅画或一个物体;第二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十个未完成图形上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有趣的图画;第三部分要求被试在给定的三十对平行竖线内、线上或线外加任意的线条,使之成为一幅画或一个物体。该测量的创造力维度为:①流畅性(迅速产生大量意念和见解);②独特性(产生新颖独特、别有见地的见解);③标题抽象性(产生点明主题,概括图形内容的见解);④精细性(反应的详细和特殊性);⑤抗过早闭合性(不是立刻用直线或曲线来封闭为完成的图形)。该量表经过7000多人的测试,表明有良好的信度,其信度值为0.86。

1.3.2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1]

采用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的中学生创造性个性测验。该测验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想象幻想、敏感性、幽默感8个分测验。重测信度0.88,分半信度为0.83,同质性信度为0.83。当把8个分测验的测试数据与另外6个语义发散思维的测试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斜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时,结果8个创造性个性测验集中在一个因素轴上,另6个测验集中在另一个因素轴上,提示其结构效度良好。

1.3.3学生发散思维测验[1]

该测验由东北师大心理系李孝忠教授“八五”期间编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发散思维能力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发散思维能力测验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三个内容维度;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一连串加工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和水平。流畅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种类;独特性是单位时间内新颖独特的发散项目[2]。包括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全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81,符号、语义和行为三个分测验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0、0.70和0.73。对119名被试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符号与语义的相关系数为0.33,符号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38,语义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3,三个分测验的数据中含有一个共同因素,即发散思维能力,证明测验的结构效度良好。

符号发散思维、语义发散思维和行为发散思维三个分测验成绩按五个等级评分,每道题目的答案在10个以上记4分;答案在6个以上记3分;答案在2-6个记2分;答案2个以下记1分;答案是零则记0分。还可以根据思维流畅、变通性和独特性统计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发散项目为流畅性得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变通性得分,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答案,作为独特性得分。如语义发散思维测验中的一个题目:请你在2分钟之内写出与“休息”意义相近的词,越多越好。一个学生写出听音乐、打盹、稍息、散心、长眠、闲谈、放松、静止不动、催眠、看电影、溜冰、养精蓄锐、以逸待劳、退休、郊外度假15个答案。其发散项目为15,答案超过10个,则语义发散思维得分为4分,流畅性得分为15分;发散项目的种类为同义词、近义词、转义词、成语、其他等5种,则变通性得分为5分;催眠是超出一般学生所能想到的,所以看作独特性。如果一种答案颇有新意,在同一年级中只有5%的人答出,可记2分;如果某种答案很有特色,在同一年级中只有10%的人答出,则记1分;如果答出某种答案的人数很多,超过10%,那么独特则记0分。最后采用标准分,可以得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发散思维得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前测和后测成绩比较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性思维测验评分比较(x±s)

指标训练前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训练后实验班(N=62)对照班(N=57)t值P值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创造性个性的独立性、冒险敢为和表达欲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流畅性、独特性、标题抽象性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总评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

2.2训练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发散思维测验评分比较

表1显示训练前两班学生发散性思维测验各指标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训练后实验班评分高于对照班。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发现符号发散、语义发散、行为发散、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六个方面,实验班评分均高于对照班。

3讨论

3.1发散思维训练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经过发散思维训练,实验班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评分高于对照班,说明发散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与西德尼、帕斯及其助手的研究结果一致[4]。吉尔福特曾指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它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起着核心作用。而南锡(Nancy)的研究则指出,发散思维能力最容易受环境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发展[1]。因此,学生在接受了发散思维训练之后,首先发展了发散思维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测试成绩。此外,为期一年的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而且也很可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力求获得新颖独特的答案或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途径,在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标题抽象性方面有较大提高。而在精细性和抗过早闭合性方面没有显著提高,可能是由于发散思维训练没有与学科教学联系有关,有待于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3.2发散思维训练对初中生创造性个性的影响

理性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口语训练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9-0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生存良好的必备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又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此,更加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他们对新的知识可以快速地加以分析、概括、比较、分类,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那么对于语文这门学科。众所周知,它的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思维能力在学习上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与人交谈中,那些一成不变地照搬预先想好的内容的人和能够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而灵活迅速改变自己的预设谈话方案的人,相比之下,显然后者能收到更好的交流沟通效果,达到谈话目的。那些说话疙疙瘩瘩,颠三倒四,没有逻辑的人是不会让对方快速的准确地明白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的,至于写文章,只有使文章具有完整严密的内部逻辑结构,真正做到文从字顺,才会让读者喜爱读,愿意读,因为他们能够读明白。而在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时,你要有所得,有所悟,有新的知识产生,必需采取批判的眼光,必须有取长避短,这样你才能够不断提高。因此,作为思维能力的基本特质:思维的敏捷性、思维条理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都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培养的最为基本的能力特质。

1 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提升

训练学生的条理性思维,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

1.1激发需求

语文的口语训练是与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同步的有方案的系统化训练,口语训练开始正是初中生刚刚踏入中学校门成为中学生的时候,此时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在小学接受过规范化的口语训练,也很少有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大段的大段的话去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以,他们往往在课前发言时,表述的内容是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没有一点条理性,更突出的是学生此时说话慌乱,而学生自己却浑然不知,这种状态如不改变,语言表述没条理,那么与语言紧密联系的思维发展一定会受到阻碍,恶性循环,将会对学生的说话,作文等其他相关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鉴于此,语文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语文老师务必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条理性的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以激发学生们对口语表达条理化,思维的逻辑性的需求心态。

1.2教给方法

笔者每周规律性地组织学生来介绍名著名篇,这个专题不刻意规定学生的口述的流程,而是要求他们事先写好表述的提纲,至于先说什么内容,后说什么内容由学生本人说了算,这样开始进行表述,结果是学生的表述流程都有了自己的小特色,不拘常态了,新意百出。大部分的学生在表述时都较好地体现出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述的条理性的。其次,笔者还引导学生去高度关注:在有条理的表述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词,像很多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首先,然后,其次等等。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要求学生自觉去运用,也是提高表述内容有条理,逻辑性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3指导完善

这里的指导,并不主要指师生间的指导,而是主要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在口语训练后,笔者要求学生们给以互评,在评价这个环节,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相互启发,相互鼓励。使他们的表述和思维过程更有条理,愈加清晰。当一名同学表述结束后,立刻要求表述的同学首先自己评价一下自己表述的内容,主要针对表述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性来评论。然后再让同学评。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如果评价结论是缺乏条理性,那么必须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觉得应当怎样改进,才会让听者觉得有条理,能听明白了。这样经过三轮口语训练之后,学生的口语表述进步明显,不论是即兴还是有准备的口头表述,学生们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条理性,表述是有条不紊了,同时思维的条理性也大大地增强了。

2 对学生进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提升

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学生的临场应变语言反应迅速,思维活跃点子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思维的全过程,灵敏快捷,快速整合,得出结论。在中学语文口语训练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提的要求学生是:(1)不依陈规陋据,不受成见摆布,不画地为牢;(2)善于选择新视角看待问题,变换角度看问题;(3)解决问题找新思路,找新方法;(4)遇事沉稳,遇突况能够迅速反应,及时调整,处变不惊,不乱。应对有法,新意迭出。当然,在思维的敏捷性方面,我们对学生不能苛求,因为他们的临场经验还不够丰富,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思维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对学生进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提升应当通过长期启发和有意的训练才能实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口语训练不仅仅是表述这个层面,在训练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与同学交流,以达到及时地对自己的口语表述保持正确的认知,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切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 对学生进行思维评价性的训练提升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的评价性思维是指在语言口语训练中,不仅表现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口语表述,并且还能为自己的表述给与评价,有所改进,而且还表现为能够判断别人的表述的优劣好坏,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性思维的训练,主要表现在评价这个环节中。总之,在口语表述中,学生们要努力让自己的口语训练内容组织得有条理,有逻辑性,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学生的口语表述的好,吸引人,就必须具备根据现场的气氛,情境和同学反应快速调整做出应变的策略能力,这样才会把口语训练的气氛推进高潮,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同学的良好评价和评委的认同。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要培养自己,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去归纳自己和别人表述过程中的短板与长项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口语训练中扬长避短。训练有数,快速应变,有条不紊,取他长避己短,由外在力量的强制规范训练变为学生的内在品质水平,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主编.中外教育思想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