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大规模扩张,建筑业蓬勃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消耗、环境高污染、资金高投入低收益等问题,实现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一、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人们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降低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和高质量的生存空间,是人与自然的谐统一。绿色建筑中的“绿色”是指建筑的存在不能对环境构成破坏,环境自然资源在得到合理利用的同时,也不破坏基本的生态平衡,它是一个概念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生态的一种建筑。建筑节能是指在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生产、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和工艺,在满足同等需要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筑在一系列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以相关建筑节能标准为原则,采用节能型的建材和设备,加强节能设备的管理以及合理设计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提高建筑在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保证建筑物各项功能正常和室内环境质量良好的基础上,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人们在建设中通过各种手段向自然索取资源、消耗资源,以达到舒适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但是,只有索取而没有回馈,肯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此,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就是索取与回馈之间的矛盾。在严格控制和减少占有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就是绿色建筑的一种实践活动,建筑设计不但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建造时也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材料,确保自然索取与回馈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现状

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进入我国,尤其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被人们了解和认识并得到推广,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慢慢地应用到建设中,国家也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为应对环境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国首次把绿色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相关政策激励、标准规范、技术进步、产业支撑、认证评估等方面能力建设,建立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新建单体建筑认证推广、城市新区集中推广为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加大已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继续推进新建筑节能稳步向前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鼓励使用绿色材料,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总的来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数量相对较少,呈点状分布,发展不集中。受经济水平影响,地域发展不平衡,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南快北慢,东部沿海迅速、西部地区缓慢等问题,与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的要求差距较大。而让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各地绿色建筑发展呈现加快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办公建筑已经开始向低碳、生态、绿色的建设模式转型,建筑节能工程也从最初的节能项目示范点到公用及民用建筑工程,由点到面地迅速展开。初步培养了一批懂得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的专业人才,建立起一支支建筑节能队伍。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与设计开发,在实用价值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筑节能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建筑节能产业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我国大力促进建筑节能的工程项目,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三、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关系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出现,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其发展源于建筑对环境的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的出现,就是建筑在环境作用下的新形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带动下,建筑的反映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开始审视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影响。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相比较,前者的要求相对更高,是更高层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后者主要强调节能,而绿色建筑除节能外,还要求节水、节地和节材,其本质是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建筑未必是绿色建筑,但绿色建筑必须是节能建筑。多年来,我国在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法规制度、组织管理体系、推进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绿色建筑试点示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筑节能在全社会得到认识和推广,逐渐形成共识。随着建筑节能工作在建设中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已取得很大成就,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方向。

四、加快绿色建筑发展与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一)增加新建城区中绿色建筑的数量

加大城市规划的管理力度,提高绿色建筑在城市新城区建设、城中村改造中的比例,在城市总规划中融入环境保护、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等思想,建设生态城市,并以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制定出更为详细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加强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当今社会,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建筑能耗所占社会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如果要改变公共建筑能耗大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各城镇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采取可行的措施,最大化地节约能源。在居民适用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本低投入,总结和借鉴先进经验,对采暖通风、供配电、节能照明以及监控系统等设施进行节能改造,这就有效地降低了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进而使改造所产生的费用在能耗降低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能得到回收,最终使人们认识到绿色节能建筑的优势。由此可见,节能改造的潜力非常大,前景也很好,它服务和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成效的同时,降低建筑耗能,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加快改造供暖计量的速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方面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民生建筑的能源消耗远远大于生产能源消耗,北方供暖系统尤为明显,如果不采取有效合理的改造措施,每年消耗的能源成本会继续增大,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城市总耗能的降低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就需要大力推行民生建筑供热计量的改造,以室内散热器整体数量和室温质量不发生改变为前提,改造民生建筑中的采暖形式,将新型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应用到供热计量节能改造中,不但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

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有一套先进科学的绿色建筑总体规划,并要求示范区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能确保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体系的实施;第二,以低碳生态为目标,使污水和废品得到妥善处理;第三,尝试从乡村城镇逐渐向大城市发展,建立三网合一的通讯网络;第四,在示范区建立起新型能源的供应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环保的新型能源;第五,在示范区内建设商业广场和娱乐设施,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刺激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能力,扩大内需;第六,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增强当地公共建筑的居住功能,不断增大服务功能,提高当地人口的集聚程度,推动经济发展。

(五)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推行

一方面,绿色建筑要有相关技术作为支撑,就要求成立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发展的研究专项;另一方面,国家既要从经济上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还要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在政策法规上支持绿色建筑的示范性建设,增大推广力度;最后,还要注重绿色建筑的人才培养,以高校、科研机构等为依托,加大绿色建筑人才方面的建设,使绿色建筑节能、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得到强有力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使城市焕发出无限活力,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人与自然及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雷 单位: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文源.关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4,(11):247-249.

[2]张建国,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2,(12):19-24.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范文第2篇

1 基于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城市的硬环境水平

建筑落实绿色节能施工,是提高城市硬环境水平的重要方法。目前建筑行业施工对城市硬环境影响表现为施工灰尘、噪音、压占绿化带、水土流失等,譬如道路的开挖,影响局部的生态环境,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灰尘将影响周边居住人群的生活环境,泥土车带泥驶出也会造成路面的污染。这些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如果没有从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的角度综合考虑施工污染问题,城市硬环境水平的提高将无从谈起。

1.2带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城市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对环境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基础建设当中大力推行节能建筑和绿色施工管理做法,重视环境建设的保护工作,有利于刺激地区建筑行业的招商引资。反之,如果我们过重地强调建设,而忽略环境建设的保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将远远大于建筑工程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程度,对于城市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遏制的作用。

1.3带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的绿色施工,是建筑节能并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绿色施工的主体是建筑企业,通过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提高建筑环境保护、节能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进而转化成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是企业通过保护环境,解决灰尘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等问题,以及保护资源等,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建筑市场的青睐,所派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

2 节能工程施工监管及其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两方面构成:最高层次监督管理控制是由政府监督体系负责,其覆盖范围包含建筑生命周期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单位主体,其主要职能是严格规范要求各个主体的质量行为以确保建筑产品实现节能目标;由政府监督管理体系授权的社会行业监督管理主要对建筑节能工程进行专业化的辅助监管,其构成包括:监理单位、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审查机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间接主体。

2.1政府监管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利益,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控制。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法律制定,法规完善和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政府监管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综合性的特点。

2.1.1政府对节能工程施工监管的基本原则

监督管理是指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节能工程建设过程实施强制性监督管理。其作用表现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控制。主要途径为委托授权第三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实现监督管理控制的方式包括施工许可证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2.1.2组织机构成员构成

政府监督管理机制的成员构成包含,政府建设节能工程质量监督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程质盆监督(管理)总站,地级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县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站。

2.1.3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

政府建筑节能工程的监督管理部门具有如下职能:首先是建立和完善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既包括行政性法律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又包含工程技术规范性标准(例如《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注》、《既有居住建筑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其次,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和落实节能工程质量责任制,尤其是建筑节能工程是一项比较新型的工程模式,更加需要引起相关工程质量主管领导的关注,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也应同建设单位法人同步步落实;为规范建筑节能工程行业的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应对从事相关工作活动的主体单位实行从业资格许可的管理考核。

2.2行业监管

2.2.1 行业监管的基本原则

行业监管主要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实施专业化的监管。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节能工程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质量采取监督、检查、控制等措施,确保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节能目标的实现。

2.2.2 组织机构成员构成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节能施工行业监管部门包括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节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各个主体机构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下进行相关监督管理活动,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直接负责。

2.2.3 行业监管的主要职能

监理部门主要是在业主委托授权的情况下,运用专业性的知识技术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进行监管控制,并协助施工、建设单位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并对其监理服务质量承担相应责任;施工图审查机构主要依据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对施工图中涉及到是否有侵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是否有危害社会公众安全的行为以及是否符合节能工程相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行为等进行审查,对施工图的质量负监督管理的责任。

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监管流程优化

建筑节能项目工程的监督管理存在着阶段性、局部性的问题,二者在建筑寿命周期中使得节能工程项目原本固有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了。因此,建筑节能施工监管流程的优化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1)在建筑节能工程寿命周期内,在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着对不同程度的分包委托现象,委托对象的不同往往造成他们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而变得相对独立,结果造成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施工建设过程和运行阶段的孤立脱节,造成了监督管理的割裂,节能工程设计意图表达不完善,直接导致设计变更的发生,违约的频繁出现,间接浪费了资源,造成必要的成本增加。由于工程参与主体处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形成统一完善有效的整体,没有形成利益集体最大化,过于注重建筑寿命周期中本专业的作用,使得不同专业间和工程环节见缺乏管理沟通,缺乏协同操作,导致最终节能产品质量达不到期望值。

(2)目前,建筑节能施工监管流程中存在着各个分部的相互独立,导致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信息缺失,信息交流的孤岛效应因此产生。在施工的不同阶段,监管信息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重叠监管、交叉监管、监管漏洞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难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施工监管,导致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节能;技术;质量控制;设计

近年来,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6年起实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较快速的发展。建筑环保与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紧迫的节能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找到另外能够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途径。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 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2.1 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为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5)应充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应地制宜确定设计原则和方案,切忌盲目。

例如,在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①通风;②遮阳;③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

而在北方,则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2.2 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2.2.1 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2.2.2 建筑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2.3 使用阶段

2.3.1 使用过程中加强环保节能控制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比如室外采用绿化措施时应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

2.3.2 加强环保节能效益跟踪监控及分析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节能环保技术在应用实例还不是非常普及,因此在绿色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除了在设计阶段应对环保节能效益进行预测外,还应该在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的环保节能效益进行跟踪和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应将实际效果与预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在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为绿色建筑的各项参数提供更多参照指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建筑环保节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

3 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质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民众的支持,需要有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建筑。

3.1 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3.2 标准完善

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发展较快,已经过了评估参数确定阶段,正步入完善标识阶段。相比而言,我国由于绿色建筑的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的评估系统开发工作也进行较晚。应特别注意的是,由气候、地域、环境参数、资源状况、人文素质、技术水平、法规标准以及发展现状等的不同,国外体系的评估参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适应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的。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立项、切实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重点。在研发新建建筑绿色评估体系的同时,应同时开发既有建筑绿色化的评估方法。

4 结束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绿色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绿色建筑必将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姚闰民,李白站,丁咏,等.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暖通空调HV&AC,2009,36(11):27~32,91.

[2]王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绿色建筑打造健康和谐生活.城市与乡镇建设,2007年第05期.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 设计 意义

一、 加强绿色建筑对建筑节能的意义

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是绿色建筑的选址归化科学适合;资源利用充分,效率高;再次,能够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节能目的;再有,绿色建筑居住环境健康宜人;还有污染小,废物排量低;最后是绿色建筑功能多,居住方便。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气候和资源的双重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我国的资源储存量与世界平均值相差甚远,资源产出量和发达国家相比也少之又少,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要高数倍,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在整个社会的资源能源使用以及污染排放中建筑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从建造使用,到生命周期完结,建筑所造成的能源资源耗量与污染量会占到整个社会同期数量的一半左右,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极其严重。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通过绿色环保,低碳减排实现城市建设不仅能够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利用率,缓解资源压力,提升城市经济效益,维持社会环境;还能够实现人本思想,提升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再有就是能够发展各项节月资源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改革的发展创新,加强产业发展,实现多行业的共同繁荣。

自绿色建筑理念出现在我国,其设计发展就逐步得到重视。从2006年国家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标志着对绿色建筑物的评定标准的出现,其中可以根据标准体系将绿色建筑物划分成一星至三星三个等级。该标准的实施,正式将绿色建筑的发展脚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国家开始布置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从建筑节能入手,打下绿色建筑发展的坚实基础;然后在面向社会的公共建筑,公益性区域,以及政府出资建造的保障性住房等开始强制推行绿色建筑,依照绿色建筑标准见者此类建筑。针对商业性建筑可以采取鼓励奖励机制,由此推动建筑整体实现绿色建筑的转变;再就是推及绿色建筑发展的规模化,首先从单独的绿色建筑开始逐渐向绿色小区,社区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完成建筑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实现建筑节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成果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新建建筑节能工作都有稳步提升,国家从推出节能建筑的倡议开始,加强了对节能建筑的监督施工,并且有相应的节能设计生产备案,以及之后的验收评审制度,通过一些列的措施国家建筑节能建筑不断增加,施工节能方法不断提升。

很多城市都实现了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由政府组织对建筑的墙体,外表面加装保温材料,换新门窗,使建筑符合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优化百姓住房环境。另外现今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实际应用逐渐增多,太阳能光热建筑,地源热泵应用都有所增加。再有政府机关及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成果发展良好,一些城市的低碳环保理念深入,社区建设不断完善,逐渐推进了低碳社区的建设。绿色建筑所带领的绿色建材的发展态势良好上升,加快了经济建设的脚步。

三、绿色建筑设计发展展望

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是改变城乡建筑模式和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处在加快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绿色建筑的出现面对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能够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推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国家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鼓励政策,从《关于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的建议》开始,为国家和群众的长远利益发展绿色建筑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研究制定,通过鼓励政策将绿色建筑的发展建造的标准推向具体化。依照发展计划,我国到2015年绿色建筑面积就会超过十亿平方米,2020年新建筑中会有三成以上是绿色建筑,这都能够表明国家已将绿色建筑的发展计划成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

国家城镇化水平不断发展,对绿色建筑的要求不断升高,快速的城镇建设发展意味着人口的增长,建筑需求的增加,这样资源和能源的压力使得发展绿色建筑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对居住要求有了从实用到舒适的提升,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并且减少资源的耗量。

国家出台的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大的推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可以从政府工程开始,这样实现可能性大,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加强社会的建设。

四、加强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目前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整体要履行自身的责任,实现政府和人民的要求和希望,不断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完成建设变革,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加强经济和生态双重建设提升。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整体思想指导是积极落实科学发展的引导,改变建筑业和建设行业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和生态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发展绿色建筑的时候要听从政府领导,合理实行市场运作,严格保证质量,尽量节能高效,实行分类规范控制的原则,加强绿色建筑的质量,创造适合居住的环境。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约束制度,完善建筑标准,体现科技创新,详细来说,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强化绿色建筑法规政策体系,将绿色建筑发展落实到政府工作考核当中,从政府组织的保障性,公益性建筑入手实施绿色建筑。将绿色建筑作为政府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强相关部门在此项工作上的评定细则;其次要健全建筑寿命周期标准,对绿色建筑的使用,维护,拆扒整体的生命周期提出严格的标准确定,另外结合生态社会环境提出绿色建筑的生态指标,制约建筑的能量消耗;在此要加强绿色建筑的发展,完善建筑的节能减耗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检查力度,关注建筑质量;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持,要加强技术的创新,使得绿色建筑能够实现安全节能,低耗减排的方向发展;要强调绿色建筑的示范,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或者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大面积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推进绿色建的系统完善的区域性发展;加强社会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提升社会各界认识绿色建筑,认识其对节能减排的意义,明确良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态势能够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结论

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对实现建筑节能有很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并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面对绿色建筑带来的良好成果,分析绿色建筑的节能意义,提出今后绿色建筑的发展展望,从根本上加强了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年09期

【2】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J];建筑学报;2005年01期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范文第5篇

坚持强制与引导相结合,加强对推行绿色建筑的指导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大发展,力争新增绿色建筑1600万平方米。一是根据国家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新要求,修订《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制《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并完善标准化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模板和软件,进一步奠定扩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的基础。二是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范围,除主城区原新建公共建筑强制执行区域继续严格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外,主城区其他区域和其他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建筑自月起强制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主城区内新建居住建筑自月起强制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并进一步加强对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动态监管,逐步提高新建城镇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率。三是建立对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的绿色建筑标识发放制度,加强市区(县)联动,落实对此类项目的标识发放工作。四是加强对各区县和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二、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的工作帮扶和政策引导,并通过落实绿色建筑激励措施等方式,着力推动建设二、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提高我市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五是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质量,加强对绿色建筑日常管理机构、评价机构和技术依托单位的督促,并重视对评价标识项目后续动态管理,确保评价标识项目在设计、竣工、运行各阶段均能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六是进一步规范评审专家工作行为,提高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通过新标准评价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项目达到我市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七是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工作机制,将绿色施工纳入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行政管理体系一并实施,并制定《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管理办法》。

二、着力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

进一步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深化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在保持新建城镇民用建筑设计、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100%执行率的基础上,推动农房节能试点,逐步推动新建建筑节能工作从城镇到乡村的延伸。一是进一步完善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管理机制,在全市逐步推行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网上审批。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以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专项培训为引导,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专项检查为契机,督促设计单位严格落实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质量自审责任制,督促施工图审查机构认真核查各设计单位自审机构签发的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促进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三是总结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经验,强化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质量的监管,开展施工图设计环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质量的抽查,并在全市积极推广建筑能效预测评、样板引路等制度。四是以加强对乡镇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督查为重点,认真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督查,以查促建、以查促改;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五是开展被动式房屋节能技术适宜性研究,进一步探索经济、适用、安全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六是科学引导农房采用新型墙材、节能门窗和太阳能集热器等节能技术,不断提升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不断强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

一是修订《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机制,从改造项目立项、改造方案审定、改造过程监管、改造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保障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质量和节能效果。二是进一步以医院、商场和宾馆饭店等项目为重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150万平方米以上的既有公共建筑实施节能改造。三是优化完善建设领域节能服务机构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建设领域节能服务机构工作能力及实施质量评估机制,从技术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行为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增强全市建设领域节能服务产业支撑能力。四是协调落实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制度,探索PPP投融资模式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充分激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活力。五是督促指导全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同步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并实现能耗数据稳定上传,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能耗监测数据质量。六是按照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要求,系统组织开展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并建立能耗统计数据催报和审核机制,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七是依托我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着力推动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工作,定期分析能耗监测报告,并以机关办公建筑、宾馆饭店建筑和商业建筑为重点,分类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深入挖掘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需求。

四、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一是进一步探明全市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开发潜力,9月前完成全市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适宜区域划定及发展趋势报告,并推动片区等条件适宜区域积极开展集中供冷供热建设,力争培育不少于1个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进一步促进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发展。二是总结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和运营经验,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规定和激励措施,推动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并在有条件的新建建筑中强制推行可再生能源。三是以弹子石CBD采用江水源热泵耦合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实施经验为基础,开展我市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条件及标准研究,努力推动形成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并重的建筑用能新方式。

五、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及产业

按照标准强制、政策激励、行业引导的思路,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积极培育绿色建材产业,建立适应绿色建筑发展要求的绿色建材产业支撑体系。一是出台《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明确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程序和监管措施;水性涂料、建筑砌块等7类产品评价技术导则,完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技术支撑体系,完成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自7月起全面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产品目录,并结合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将绿色建材应用纳入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行政管理体系一并实施,促进绿色建材的工程应用。二是继续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工作,推动建设5个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完善建筑节能技术备案管理制度,细化对新型墙材、节能门窗、保温板材等主要的建筑节能材料的备案管理要求。四是系统总结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路线,优化完善外墙和楼地面保温技术路线,加强无机类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创新,《改性发泡水泥保温装饰板应用技术规程》,切实提高外墙和楼地面保温工程质量。五是深入推进墙材革新,着力完善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出台《墙体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开展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技术研发,出台《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应用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