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官艺术文化

五官艺术文化

五官艺术文化

五官艺术文化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的管理,维护考生利益,促进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规范化,保障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质量,推动社会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以下简称“艺术考级”)是指依照本办法取得资格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以下简称“艺术考级机构”),通过考试形式对学习艺术人员的艺术水平进行测评和给予指导的活动。

第三条艺术考级必须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应试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文化部负责全国艺术考级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能:

(一)组织制定和贯彻实施艺术考级的政策、法规;

(二)制定全国艺术考级工作规划,确定艺术考级机构的总量、布局、结构;

(三)审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艺术考级机构;

(四)实施和指导实施对全国艺术考级活动的监督检查;

(五)组织开展对艺术考级机构的评估工作;

(六)负责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工作;

(七)协调有关部门对艺术考级工作的有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做出决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艺术考级的政策、法规,监督检查艺术考级活动。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艺术考级机构。

第六条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是在文化部领导下的艺术考级指导机构,由文化部聘请专家组成,每届任期四年。其职责是:

(一)开展艺术考级工作有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

(二)审定艺术考级专业目录、艺术考级标准、艺术考级教学大纲;

(三)制定艺术考级考官资格认定标准,审定艺术考级考官资格;

(四)制定艺术考级辅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指导艺术考级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五)制定艺术考级机构评估标准;

(六)论证申请单位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资格,并向审批机关提供书面论证结果。

第七条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是在文化部领导和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艺术考级工作服务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艺术考级的政策、法规,艺术考级工作信息;

(二)印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

(三)监制《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四)组织协调艺术考级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五)组织开展艺术考级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展演展示活动。

(六)完成文化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艺术考级机构和考官

第八条艺术考级机构是指根据本办法规定取得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的艺术学校、专业艺术团体、专业协会和艺术事业单位。

第九条申请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主要业务与申请开办艺术考级专业相关,并具有良好的艺术、学术水准和社会信誉;

(三)自编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艺术考级教材;

(四)申请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必须有本单位的相应专业的考官,并且本单位考官应当占考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五)适应艺术考级需要的场所和设施;

(六)专门负责艺术考级的工作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十条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报文化部审批;申请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审批,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报文化部备案。

第十一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批准的,核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批机关做出决定前,应当将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提交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论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二条申请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当载明拟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设置考场范围、考级工作机构及其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开办资金的数量和来源、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申请书由申请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署;

(二)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三)考级工作机构的组成和工作规则;

(四)考级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证明文件;

(五)考级工作机构办公地点和考试场地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六)自编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艺术考级教材;

(七)拟聘请的艺术考级考官的材料;

(八)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申请单位应当自收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之日起30日内,持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物价管理部门办理收费许可,并向文化部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备案。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申请单位取得《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和当地物价管理部门收费许可后,方可开办艺术考级活动。

第十四条艺术考级机构连续2年不开展艺术考级活动的,由审批机关收回《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

艺术考级机构停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应当自最近一次艺术考级活动结束之日起60日内,向审批机关提交停办报告,同时交回《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艺术考级机构不交回《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的,由审批机关取消其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

第十五条艺术考级考官必须取得《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由艺术考级机构聘任。

第十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艺术考级机构向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申请《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

(一)10年以上专业艺术学习经历;

(二)5年以上所申请专业的艺术或者艺术教育工作经历;

(三)良好的示范、教学指导及鉴赏能力;

(四)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

第四章考级管理

第十七条艺术考级机构必须组建常设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按照核准的艺术考级专业组织艺术考级活动。

第十八条艺术考级机构可以在组织艺术考级前向社会考级简章。考级简章内容不得超出审批机关批准的开考专业及设置考场范围,必须注明收费项目和标准。考级简章前应报审批机关备案,审批机关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十九条艺术考级机构可以委托相关单位承办艺术考级活动。承办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从事艺术教育、艺术表演、艺术培训、艺术研究等与艺术考级专业相关的业务;

(三)开展艺术考级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良好的社会信誉。

艺术考级机构必须与承办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办单位必须在合作协议规定范围内,以艺术考级机构的名义开展活动,艺术考级机构对承办单位与艺术考级有关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艺术考级机构委托承办单位承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应当自合作协议生效之日起20日内,将承办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合作协议报文化部及承办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备案。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二十一条艺术考级机构应当在开展艺术考级活动前5日内,将考级时间、考级地点、考生数量、考场安排等情况报审批机关和艺术考级活动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备案。考场在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城市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备案;考场在其他城市的,报当地市文化行政部门备案;考场在县辖区内的,报当地县(市)文化行政部门备案。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并负责对艺术考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艺术考级的内容应当按照经审定的艺术考级教学大纲确定。

第二十三条考场内执考考官由艺术考级机构派遣。同一考场内至少应当有1名相关专业的考官。

执考考官应当持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以备查验。

考官只能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载明的受聘机构所开展的艺术考级活动中执考。

第二十四条执考考官应当按照公布的艺术考级标准对考生的艺术水平作出评定,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二十五条考场实行回避制度。与考生有亲属、师生等关系可能影响考试公正的考官,应主动回避。考生或未成年考生的监护人可以申请考官回避,经考场负责人核实后执行。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经查证属实,考试结果无效。

第二十六条考生通过所报艺术专业级别考试的,由艺术考级机构发给相应级别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艺术考级机构应当自每次艺术考级活动结束之日起60日内将发放艺术考级证书的名单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备案。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二十七条艺术考级机构聘任的考官及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办公地点有变动的,应当自变动之日起20日内,报审批机关备案。审批机关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二十八条文化部对艺术考级机构实行评估制度,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或者变相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退还所收取的费用,宣布考试无效,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艺术考级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报审批机关备案即考级简章的;

(二)组织艺术考级活动未按规定将考级时间、考级地点、考生数量、考场安排等情况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的;

(三)艺术考级活动结束后未按规定将发放艺术考级证书的名单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的;

(四)艺术考级考官及考级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办公地点有变动未按规定向审批机关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艺术考级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考级活动,宣布考试无效,并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考生因此受到的损失由艺术考级机构赔偿:

(一)未按核准的艺术考级专业组织艺术考级活动的;

(二)执考考官及其行为不符合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

(三)未按规定要求实行回避的;

(四)考级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第三十二条艺术考级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停止1年艺术考级活动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收缴《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

(一)委托承办单位未按规定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或者委托的承办单位不符合规定的;

(二)发放未经监制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的;

(三)向被宣布考试无效的考生发放《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设置考场范围的;

(五)违反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多收费的;

(六)阻挠、抗拒文化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三条文化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批准不符合条件的艺术考级机构的;

(二)不履行监督职责,对艺术考级机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三)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

第六章附则

五官艺术文化范文第2篇

一、京剧艺术中的京剧服饰

在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艺术价值往往通过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外表表现出来。京剧服饰又称之为“行头”,代表各种角色穿戴的总称,具体类别包括长袍、短衣、铠甲、盔帽、靴鞋以及相关饰品等。以戏衣为例,其名目就十分繁杂,主要包括蟒袍、官衣、箭衣、靠、披、褶子等20余种。按照色彩可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种。按照质地可分为缎、绸、布等。而戏衣纹饰又包括龙、凤、花、鸟、虫、鱼、水、云等。根据不同的色彩和纹样,戏衣的穿戴搭配也有所不同,也因此戏衣看起来绚丽多彩且表现力丰富。其中,武生所穿褶子大都绣有飞禽;小生所穿褶子大都绣有花卉;贫寒书生所穿褶子大都补有不规则的杂色绸子,名曰富贵衣;皇帝穿黄蟒;大臣穿红色或紫色蟒;地方官穿官衣;小姐穿衣裙;丫环则穿坎肩或裙子。因此,京剧人物只要一出场,不必听其唱腔唱词,观众就能够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地位等有了大致了解,这就是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

二、京剧艺术中京剧服饰的表现作用

(一)表现不同的人物类型

京剧表演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类人物可以划分成各种行当,并且规定各种行当通过特有的动作、唱念、翻打等手段来完成人物的塑造。京剧服饰与京剧表演相同,为了表现不同的人物类型,也可以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大衣、二衣、三衣、盔帽等各类专业行当,每个行当的工作范畴与任务使命又有所不同。现以大衣为例进行简述。作为京剧服饰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大衣的存在主要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提供服务。在大衣类别里,服装名称大体包括: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学士官衣、判官衣、开氅、鹤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宫装、古装、裙、裤、袄,以及相关的服饰配件等。从大衣行当的工作范畴与作用角度分析,其涉及到的人物领域绝大部分是文职官员、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鬟仆人等,从服装的样式来分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蟒、帔、官衣、开氅、褶子、宫装、八卦衣等服装的袖口处都有水袖,这也是与二衣、三衣的区别所在。

(二)表现不同的尊卑权位

在京剧艺术中,通过服饰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尊卑权位。从京剧服饰的用色上看,其受“五色”观念影响较深,但也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从服饰色彩上看,其可以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种,也即是我们常说的正色和间色。上五色是指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则是指紫、蓝、粉、湖色、古铜。在我国古代,黄色和紫色代表最为尊贵的颜色,而黄色通常为帝王专用色,黄色蟒袍通常为剧中皇帝、皇后、贵妃等专用,而相对稳重的杏黄色,通常为剧中王子、亲王、王爷以及地位较高的老旦等角色专用,以显示其高贵的身份地位。比如刘备、刘秀、李艳妃等剧中人物。紫色一般分为五色,通常为品级中上的官员专用,其中的红色代表尊严和权力,能够表现出人物的高贵庄重,通常公伯王侯等显要人物才可穿红色蟒袍,比如曹操、孙尚香、杨玉环等剧中人物。而红色官衣也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状元、使官等人物才可穿用。因此,在京剧舞台上,官员级别可以根据“红为府、蓝为县”加以区分。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舞台上的各种冠帽来判断剧中人物的等级权位。通常冠帽翅子样式可分三类:向上、平直和向下。这三类即是人物的明显标志,据此可以对剧中人物身份加以区别。其中向上的称之为朝天翅,拥有此类翅子的冠帽通常是皇帽、皇巾、九龙冠、扎镫、相巾等,大都是皇帝或高级文武臣僚所戴。而中下级文官所戴冠帽通常有方翅纱帽、尖翅纱帽、圆翅纱帽、桃叶翅纱帽等,大都使用平直翅子。虽然宰相所戴相貂通常也会用平直翅子,然而其翅子较长,且尾端略有上翘,如此就与普通官员有所不同了。

(三)表现不同的历史文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服饰文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近代服饰的流行史,19世纪末时以曲线的紧身曳地长裙最为流行,而20世纪70年代却开始流行起体现青春活力和活泼性感的“A字裙”和“迷你裙”,到了8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又开始流行体现女性自然曲线美的各类服饰。因此可以说,服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而我国京剧服饰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历史时期、、审美情趣以及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联。现以蟒服为例加以简述。蟒服是京剧服饰中体现统治阶级地位的代表服饰之一,其无论是在造型布局与色彩上,还是在图形装饰的运用上,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理念,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上的审视标准。其中的蟒服纹样更融入了中国哲学思想内涵,涉及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等,并且对象征父权、皇权、宗教观念的物态和图形进行了集中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起到了装饰、概括、突出生活之美的作用。

(四)表现不同的艺术美感

京剧服饰可以不受时代、地区和季节等条件制约,通过服饰演绎各种不同的剧中人物,给观众以不同的艺术美感。我们说服饰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形式美,同时也要彰显一种内在美,所谓形式也即内容。在京剧艺术中,水袖的运用就充分体现了京剧的美感。京剧服装除了紧袖大都会缀有一段长方形的白色纺绸,其甩动时形似水波,因此得名水袖。究其根源,水袖来自明代服装衬袍出袖的形式,有“长袖善舞”之含义,经过夸张美化后其脱离了生活原形而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通常男用水袖长一尺有余,而女用水袖在两三尺之间,其能够在表演时适当延长和扩展人物的肢体展现,充分体现出人物的情感思绪,并且能够创造出优美的舞姿,轻盈飘逸如波舞动的水袖自然增强了舞台效果的表现力。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其它舞台表现形式,都主张传达一种艺术美感,京剧与其它舞台表现形式只能借助于单一手段传达不同,其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辅传达,并且某些时候这种辅表达已经成为展现艺术美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京剧服饰在表现艺术美感上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五官艺术文化范文第3篇

在现代素描教学中,造型体验式素描教学模式是针对素描训练中的观察环节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石膏五官素描教学为例,造型体验式素描教学有三种由表及里的造型体验,即视觉体验认识五官、触摸体验五官、立体造型体验塑造五官。造型体验阶段的素描观察训练,运用艺术的手段对自然物象进行审视、触碰、再创造,为进一步的素描表现夯实观察的基础。

关键词:

造型体验;素描教学;石膏五官;观察训练

基金项目:

盐城师范学院素描学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YCTCKG036)。

素描教学的历史演变随着人们对绘画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艺术家较为推崇“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这一美学思想,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也曾主张镜子即为画家的老师。系统的素描教学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的美术学院,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素描基础教学以培训丰富严谨的造型手法为主,以丰富深奥的透视知识、精准透彻的形体比例、游刃有余的结构解剖等阶段性的训练为主要内容。这种学院式素描教学体系的建构,正是依托于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是自然的模仿”的美学思想,以真实再现自然为描绘目的。稍后的欧洲学院派美术教育,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则过多地强调绘制人体必须符合古典审美的理想比例和唯美形体,统一的审美标准完全占据了当时的素描教学。所以说,不同时期素描教学的不同要求,反应了人们对造型艺术的不同认知,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一、构建现代素描教学理念

近年来,中国绘画艺术跟随国际潮流进步迅猛,艺术家的思考模式和表达形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的艺术样式风貌接连呈现,艺术门类以及表现表达方式已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作为绘画基础的素描教学正接受着声势浩大的严格检验,一成不变的素描教学旧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今艺术表现多元化进程和大众的个性审美需求了。在现阶段素描教学中,除了新形势的影响,还存在不能满足学生艺术需求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不少困惑。对那些在全新的艺术思维和新技巧方面有着“迫切需求”的学生,倘若教师不能给予观念上的因势利导和行动上的多元化启发式的引导,使学生的素描潜能得不到挖掘,让他们被动接受先前一元化的教学体系,迫使学生的艺术观念受到挤压,思维受到限制,这些均令教学者深思。因此,改革我国现阶段单一表象的素描教学体系和实施方法,践行新的多元化创新型的素描教育理念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高校美术教师对过去素描教学停留在外部的观察方法作出深刻的剖析和反思,促使观察方法能有层次多方位地有效发展,让新型素描观念指引我们重新搭建和架构素描教学的平台和体系,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依据多年的素描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素描教学中倡导新型合作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参与性协作关系的培养作用巨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形成积极引导与主动参与的交流方式,经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引导、交流、参与甚至讨论,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基础素描阶段要解决基础造型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奠基性、实践性。笔者认为,在教学实施阶段,应让学生通过对造型结构的观察、理解和掌握,探索一些表现自然对象的形式和技法。重视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现代素描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启诱导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按部就班的单一教学方法向多元化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转换,感知表面形体与内在结构在描绘物体中的内在联系,把隐藏在表面形体的结构因素通过深度观察表现并揭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观察认知领域,提高学生在有限条件下充分认知对象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造型艺术语言。

二、石膏五官素描教学

在素描教学实践中,可将素描课程分成若干个阶段,不是先前的静物、石膏、头像、全身、人体的阶段,而是将素描的绘画步骤的各种阶段进行分段教学,使学生了解每一阶段在素描练习中的重要性。这种新型的分段教学包括素描基本绘画元素训练、素描观察方法训练、素描情感表达训练、素描表现方式训练、素描创作能力训练等,通过这一较为系统的教学平台,开拓发掘学生的造型思维和创作潜能。本文笔者以石膏五官素描教学为例,以视觉认识体验、触摸认识体验、立体造型体验为线索展开探讨。

1.石膏五官之最初体验———视觉体验认识五官。五官形体的认识体验既不是一般意义的辨识,也不是广义的深入研究,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借助视觉体验、移步观察,获取更多的石膏五官直觉信息。想要达到石膏五官的精准效果,必须保证造型轮廓的准确并注意物体整体的存在感。要求轮廓准确是素描基础绘画最基本的要求,更何况是精妙的石膏五官。就拿鼻子来解释:也许正对着它时,概括看是梯形;又或许侧着看时,可概括为三角形;从上面看时,没有鼻孔;从下面看时,只剩鼻孔。这就需要我们移动步伐、移动视线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这样才能不仅仅依靠从生理学得来的先知进行了解,而是用艺术家的眼光了解石膏鼻子的外形。那些从一个角度观察得来的看似外形的线只是经过透视变化以后形成的狭窄的面,这对以后进一步素描表现时增强空间立体效果认识有很大作用。

2.石膏五官之中期体验———触摸体验感化五官。人的每一根手指都有神经脉络,手指的运动连接到大脑里不同的中枢神经,透过经络,对大脑里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功能的活动效果。触摸体验主要借助于身体的重要部位(这里通常是指双手)来感知石膏五官的位置、关联、大小、体积、软硬等,通过触摸物体的内部结构和质感、量感,使我们从意念上得到感化。结构是十分重要的造型要素。以石膏五官中的鼻子为例,它的结构主要指解剖结构,我们可以先从解剖书本里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理论上学习研究鼻子的骨骼和肌肉的相关位置名称,并通过视觉感受石膏鼻子的外形特征、所在头骨的位置、各部分骨点之间的关系等。单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视觉体验到的外部形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更近距离的接触,才能加深对鼻子结构的了解。可以先触摸石膏的鼻子,了解构造,甚至可以触摸我们自己的鼻子,摸到哪些部分是坚硬的,哪些部分是柔软的,哪些部分是类似半球体的形状,哪些部分是笔直的形状等。如果是触摸自己的鼻子,还可以感受到肌肉运动的收缩与扩张,面部由于表情的变化和鼻子不同的特征所出现的表面肌肉的不同运动范围和形状,以及各部分体积的大小,这些感化对解决石膏鼻子的结构问题和石膏独有的质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官艺术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官服;朴子;纹饰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132―04

清代官员的官服补子是在满族入关,确立中央政权地位以后强制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透过清代补子的纹样,从哲学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清代社会的从众文化。清代补子不是单一的区别官阶大小的符号,而是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美术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是满汉文化融合的最好例证。

一、官服补子的渊源

官服补子是为封建社会中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在内的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制定而成的,用金线和彩丝等绣出“禽”与“兽”方块纹样并饰于胸前后背,用以表明官品等级的重要标志。

补子的起源和服饰、官服制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许慎的《说文解字》曾说:“补,完衣也。”‘脚’意思是把破损的衣服修补完整,以缝缀的方式将花样固定在服装之上。关于服饰的文献论述最早可追溯到《易经》里面的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里就已经十分清晰地表明服饰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最早关于官服制度详细记载的是《周礼》一书,其中记载周朝把天下的诸侯大夫的官服分成十多个等级,并严格规定了各个等级官服所用的材料、颜色、尺度和纹饰等,这些对中国后来的官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补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无明确的定论,多数学者认为补子起源于唐朝,以不同的官服袍子锦纹来定等级。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赐文武百官袍绣,用狮、麒麟、对虎、豹、鹰、雁等鸟兽类动物做纹饰,也能看出官服的图案种类之多。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由于明朝采取专制制度,对服饰及图案的规定十分具体,官服上必须缀以补子,以区分等级。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最终定型,补子以动物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色花纹也有各自的规定。

清朝在官服制度上是对明朝的一种改制和继承,虽然废除了明代的服饰制度,带有满族服饰的特色,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沿袭了前代,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官服上的补子。清朝在外褂上加上表示官职大小的补子,饰在胸前和背后。清朝的补子一般采用正方形,且要比明朝补子略小,长宽在40厘米左右。而皇子、亲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可用圆形补子。补子的色彩和纹样一般都用彩色,底色选用深色系,有绀色、深红色及黑色等。补子全部织绣单只鸟、兽,四周装饰花边。文武官员的补子是以鸟、兽图案为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补子,补子是中国封建时期的官服配饰,在外褂的前胸及后背缀以金银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背胸)”,是官品级大小的标志。清代人刘廷玑在其笔记《在园杂志》中曾提道:“胸背或即补子也,如妇人之首饰日头面,半臂窄衣日背心,不然则补子二字,所取何意。”

二、官服补子品级纹样

探讨清朝文武大臣官服补子的纹样,就是探讨清朝的社会制度。使用图表更为明了,详细地了解清朝官员的品级大小和各自补子的标志性动物区别,文官用禽,武官用兽,并配合相应缀饰,不同级别的官员,补子的标志性动物、数量、颜色、材质、做工的精细度都是截然不同的。

清朝官衔官员等级为一品至九品。文官分别是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九品登佐郎,武官分别是一品建威将军、振威将军,二品武显将军、武功将军,三品武义都尉、武寅都尉,四品昭武都尉、宣武都尉,五品武德骑尉、武德佐骑尉,六品武略骑尉、武略佐骑尉,七品武络骑尉、武络佐骑尉,八品奋武校尉、奋武佐校尉,九品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清朝文武官服补子纹样区分官员等级有十级。文官补子纹样一品官为仙鹤、二品官为锦鸡、三品官为孔雀、四品官为雪雁、五品官为白鹇、六品官为鹭鸶、七品官为紫鸳鸯、八品官为鹌鹑、九品官为练雀、未入流的为黄鹂,武官补子纹样一品官为麒麟、二品官为狮子、三品官为豹子、四品官为老虎、五品官为熊、六品官为彪、七品官为犀牛、八品官为犀牛、九品官为海马、未入流的为獬豸。要说明的是七品和八品的武官补子纹样相同,还需要从顶子来区分,七品为素金顶子,八品为阴文镂花金顶。

从上面的两个图表可以看出清朝官员官阶大小和补子的一些基本特征。清朝的补子是严格按照品级缀用的,不能出现任何的混乱和混用,否则要受到大清律法的严惩。关于补子纹样的种种详细规定,在《大清会典》、《内务府现行则例》、《大清通礼》及《清实录》等清代典籍中均可以见到,由此可见清朝对补子的重视程度。

清朝的补子,继承了明代官服的程式,但是又不完全相同,清朝沿用了汉冕服中的十二章纹的纹饰。清朝补子的纹样是直接绣在方形或圆形补子上,然后再加饰于衣服上。它的样式比袍子短,对襟、平袖等,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适用于多种场合穿着。清代的官服补子虽然沿用了明朝的官服,但是却有变化,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同时,稍作修正,略有创新。在补子的样式上,清朝比明朝的补子缩小了10厘米,改为30厘米;在色彩上,明朝的补子以朴素的颜色居多,一般用金线修成图案,彩色绣的补子较为少见,而清朝的补子则多选用明快彩色;在花色上,清朝补子的周围则多饰以花边而明朝补子的周围一般不做边饰;在图案上,清朝文官的补子全部织绣单只禽鸟,而明朝文官的补子上常绣一对禽鸟;共同的是明朝的武官补子和清朝的武官补子一样,都只绣单只猛兽。这些都是清朝补子纹样最为翔实的考证,为我们了解和认知清朝的补子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美学价值。

三、官服补子纹样的文化内涵

(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补子是清朝官服制度的重要体现,补子的纹样起到区分官阶大小和地位高低尊卑的作用,是一种等级制度的表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一种延续。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长达近三百年的历史,官服制度在清朝也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通过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清朝的补子是在明朝补子的基础上,继承和改进而形成的。补子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易于识别。使人通过视觉感官就能辨别官员的种类和官阶,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不同级别的官员动物的标志和补子的颜色、数量都有差异,因此,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在中

国儒家文化的渗透下,强调贵贱尊卑的思想,在补子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清代的补子是对汉族服饰的一个借鉴,另一层面也映衬出了满汉文化的一种自然不自然的历史融合。

补子既是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产物。明、清时期是中国继汉代、唐朝和宋朝之后,中国丝织工艺的第四个鼎盛期。江浙一带是当时全国丝织品的生产中心,四川、山西、福建、广东也都是著名的丝织品生产地。在清朝,江浙地区仍为全国丝织品的生产中心,并有官营的丝绸织造局,四川、湖南、江西、广东等地也出现了大量的纺织工厂。在刺绣方面,清代出现了苏、粤、蜀、湘四大名绣和京、鲁、汴、殴四小名绣。丝织业和刺绣业的空前繁荣为清朝官服补子的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清朝的补子是中国服饰制度的一种历史继承和延续,是中国发达的丝绸工艺品的代名词,工艺美术也达到了日臻完善的地步,清朝的补子就自然成为这一先进技艺的象征。

(二)浓郁的民族色彩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要求形式上的美观与内容上的概括统一,这也是中国丝绸染织品艺术的一大特色。清代的官服补子纹样装饰,传递了吉祥如意的民族心理色彩,有图案必有吉祥的意念表达几乎成了民族纹饰的唯一内容,补子当然也不例外。文官绣禽,象征清秀,具有文采的意思;武官绣兽,象征勇猛,强壮有力的意思。以武官一、二品的狮子图案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因其凶猛威严,常被人们看做是驱邪的瑞兽。狮子在佛教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智慧神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又增加了狮子的神圣和吉祥的意义。“狮”与“师”同音,借狮喻师,古官制有太师、少师,太师为三公之一,少师为三孤之一,太师、少师居三公、三孤之首,地位极为显赫。用这些吉祥的寓意代表最高官阶的武官是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也足以看到当时人们形象思维的成熟和逻辑思维的观念存在。

清朝文官的飞禽图案形象优美,武官的走兽图案则气势威猛。这些图案纹样既反映了官员身份的特性,又体现了官员的官威。补子在中国古代服饰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清朝,官员是介于皇帝和平民之间的阶层,正是这样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官服补子在服饰中的重要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严格礼教和专制思想的统治,清朝服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服饰一样,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对图案纹样的使用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经过研究可以发现清代官服上可以使用的纹样较多,也有变化,皇亲国戚虽然可以享用精美的服饰,但为了突显高贵的地位,这些服饰上使用的图案纹样就很有限。但是,以龙凤为主体的补子纹样使用最为普及。清朝官服既有贵族皇权所独有的图案,又有流传在民间的优秀纹样,如一些藤草纹、富贵纹等。补子是官服上最突出、最具装饰性的部分,因此可以说清朝补子的出现和盛行使服饰图案纹样艺术进入了新的辉煌时期。

(三)文化的重要载体

补子虽小,但却能比较完整地体现传统的社会文化的特征。从补子在官服上的位置看,补子装饰在官服的前胸和后背。补子是官阶高低的标志,更是官员荣誉和等级的象征,补子点缀在官服上最易看到的位置,即前胸和后背。在后背上缀补子,一方面是处于使用功能上的需要,让人望其背仍能知其官阶;另一方面,前胸和后背的两块补子相互搭配呼应,不仅是为了对称的艺术美感,而是将官员的心脏包围在其中,让官员时刻牢记皇恩浩荡,使命在身、为国尽职,为君尽忠。从补子的图案内容上看,内涵较颇深,补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文化的最基本元素,在补子的图案中可以体现这一点。用动物界的强弱来映射官场上尊卑贵贱的伦理关系,在补子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自然人文的影子。通过史料可以发现宗法和专制都对补子的设计和使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经”的服装制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补子的设计制作工艺也是有章可循,形成了自己严密的流程体系,作为一种官服形制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主流观念。

四、官服补子的艺术影响

清代官服补子制度虽已不复存在,但是它充满满族色彩的装饰艺术风格荏苒盛行。清代官服的产生是与满族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借鉴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设计元素,因此,我们可以从补子中看出它是满汉艺术文化融合的最好例证。

清朝官服补子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的一种体现,清代不仅继承了汉族服饰的优点,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下来,开创了中国古代服饰新的篇章。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汉族传统服装的某种补充和拓展。从传承的持久性和衣着方式看,它是历史服饰的一种进步,是人文时代艺术的升华,更是时代文明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我国在传统服饰变革中的一次飞跃,是历史上继战国时代的“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变革。因此,清代官服补子对推进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演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天,现代艺术深受清朝官服补子的影响,虽然清朝官服补子因其失去了实用性而不复存在,但是它的某些设计元素,还在影响着今天的服饰发展,如经过改良后的旗袍早已扎根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服饰的代表之一,在国人甚至在国际上都留下了“一代优美服饰”的印象,特别是随着流行服饰的不断发展,经过优秀设计师的设计,产生出的现代旗袍更是突出了女性修长秀丽的曲线之美,时尚富于性感,显示了东方女性的温柔与淑女。其艺术魅力与设计风格必将流传到永远。

五、结语

清朝官服补子的制定与中国封建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官服形制的补子是有生命力的,从服饰的角度看,也是对现代制服的某种补充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符合那个时代,并为之服务,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补子也随之失去了其实用的一面,但补子上的图案纹样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仍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芳香,其审美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今天的艺术发展。对清朝官服补子纹样的考证和研究,就是要了解清朝的社会文化和官服制度所包含的可以借鉴的艺术元素,了解满族服饰文化很有必要,对继承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姜淑嫒,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J].国外丝绸,2005,(3).

[3]邢宇新,趣谈明清时期的官服“补子”[J].科普与趣闻,2002,(4).

[4]王鸣,论清代官服制度及其文化蕴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3).

五官艺术文化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根据海盐县2009年艺术节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舞台,激发小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体现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关官堂小学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二、活动主题 “阳光下成长”

三、内容要求

本届艺术节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展现小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勤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青春风采。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艺术活动。

四、活动项目

本届艺术节分艺术表演节目类和艺术作品类两类共8个项目。艺术表演节目类有声乐、舞蹈、语言(相声、小品、短剧)、演讲、计算机等五个项目;艺术作品类有绘画、书法、队报、三个项目。

具体项目:

1、美术:①绘画:人人参与,以班级为单位,在8K纸上作画,每班选拔 件优秀作品,工具材料由学生自己准备;

②手工:人人参与以利用废物来制作艺术品比赛。优秀作品装饰在学校墙壁。

2、书法:铅笔、钢笔、毛笔字比赛。

3、声乐:每班选歌唱优秀者,举行校园十大小歌手比赛。

4、演讲:各中队选派优秀选手参加比赛。

5、队报比赛:以“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

6、信息技术比赛:中、英文打字比赛等。

7、“六一”儿童节文艺会演:舞蹈、合唱、校园短剧或课本剧、相声、小品、快板、三句半等。(要求:各年段准备一个节目参加比赛。)

五、活动时间及安排

(一) 组织发动:4月;

(二)各项活动时间安排:5月份;

(三)六一节优秀艺术节目汇演、作品展览暨闭幕式颁奖大会。

六、组织领导

为了广泛开展宣传,层层发动落实,做到有组织、班班开展、人人参与,精心组织、选拔,选送符合艺术节要求的优秀节目(作品)参加各年级比赛,切实做好艺术节的各项活动,确保本次艺术节圆满成功,特设立领导小组:

艺术节组委会名单:

主任:方东明 委员:陆秀敏 陈长林 周 勤 张董军 沈少华、全冬明、夏燕萍及各年段长。

下设二个组:

竞赛组

美术比赛组负责老师:沈少华

书法竞赛组负责老师:施敏锋 周燕萍

声乐、舞蹈、小品组负责老师:夏燕萍 周 勤

演讲比赛组负责老师:甘海红 徐晓莉

队报比赛组负责老师:姚舒锋 富淑敏

信息技术比赛组负责老师:全冬明 陈长林

宣传组

负责老师:全冬明 许孝锋 (录象、拍照) 张董军 谢敏锋(标语横幅)

各班主任是各自班级的艺术指导老师。

七、活动要求:

1、各班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的各项活动,重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班班开展、人人参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在班内利用时间开展宣传,发动全体学生根据艺术节特色比赛内容进行准备。各班学生自主报名参加,每班设立评审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文艺委员及艺术骨干担任评审成员,对每项报名参加的同学进行评比,最后评选出班内各个项目的优秀学生,参加学校级的比赛。

2、各项比赛的总负责老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包括比赛主题标语、比赛的报名表、评比标准、评委成员、所需的音响设备、通知本组评委老师等,比赛结束要及时把评分表、各种资料交到大队部。负责拍摄的老师要做好拍摄工作。

3、各项目比赛组织过程严密,让全体队员动手动脑,得到锻炼,享受成功的愉悦。

4、各中队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报名参赛工作,严格遵守时间,超过时间算自动放弃比赛。(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八、奖励办法:

本次艺术节设个人奖、团体奖和特别奖三项。

1.个人奖:按年级根据各组参赛人数分设一、二、三等奖。(具体情况看各项比赛内容)

2.团体奖:根据各班的各项积分累计评出,各年级设一、二、三等奖各1名。

3.特别奖:个人除获一二三等奖外,另设如:毛笔、摄影等特别奖。

官堂小学校园艺术节方案(一)美术组

一、绘画类

1、绘画参赛作品画种为蜡笔画、水彩、水粉画、卡通画、图案设计等,要求构思、技巧上有所创新。

要求:

(1)以一到六个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班主任积极发动全班参与。

(2)学生绘画主题:表现校园生活、歌颂祖国、家乡、环保、科技等。

(3)每个年级要认真组织学生全体参与,画种不限,画幅统一8k铅画纸(材料自备)。每班送交六张。

二、手工制作比赛

1、手工制作作品类型为:剪纸、粘贴画、卡纸造型、泥塑造型等。(可以是以前教材学过的内容)

2、参赛作品要求:

A、表现技法不限,大小不限,材料不限。

B、立意新颖、内容健康向上。

C、拒收购买的手工艺品。(最好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作)

3、每班送交六个作品。

三、评比办法: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四、上交截止时间:5月22日

四、优秀作品展

1、展出作品为本届所有优秀获奖作品。

2、地点:教学楼楼道。

3、少先队协助展厅内部的布置及维护工作。

官堂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2009.5.4

官堂小学校园艺术节方案(二)演讲组

-------- “阳光下成长” 庆建国60周年主题演讲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建国60年来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和学习条件的优越,立志从小热爱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二、活动安排:

1、参赛人员:一到六年级每班一人。

2、参赛内容:一、二年级以“阳光下成长”庆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短文、诗歌朗诵,三至六年级以“阳光下成长” 庆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

3、参赛要求:

(1)必须脱稿诵读演讲,否则不计分。

(2)时间一、二年级控制在3分钟之内,三至六年级控制在5分钟之内。

4、评分办法:共设6个评委,各评委独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出选手平均得分。

5、评分标准:

a、正确表达主题内容,情绪饱满,表现力强,富有朝气。(3分)

b、普通话标准,声音清晰,流畅;有感情、有韵味。(4分)

c、举止大方得体,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2分)

e、适当应用多媒体。(1)

6、评奖办法:以年级为单位,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7、比赛时间:5月15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官堂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2009.5.4

官堂小学校园艺术节方案(三)队报组

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广大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举行三—六年级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要求:

1、手抄报以““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

2、手抄报的规格统一为8开纸,彩色、黑白皆可。在背面留下参赛学生的班级、姓名。

3、手抄报应图文并茂、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体现参赛学生自身年龄段和个性特征。

4、每班作品先交至班主任,由班主任选取6份再交至富淑敏老师。

5、截稿日期:5月22日

6、奖项设置:设个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7、评分标准:

内容字体绘画版面色彩

2010104020

官堂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2009.5.4

官堂小学校园艺术节方案(四)书法组

一、年级写字能手评比

要求:

1、以一-----六个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班主任积极训练。

2、以现场书法比赛为主。书写内容比赛时再告知。一二三年级为铅笔字,四五六年级为钢笔字(水笔亦可)。

3、每班挑选6名同学参加。

4、比赛时间为5月18日。

二、要求:

1、班主任老师积极发动班级里有书法兴趣的同学参与。

2、可上交毛笔字作品作为特色项目,书写内容自定。

3、现场比赛时间为5月18日。

三、优秀作品评比与展览

1、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特别奖若干。

2、展出作品为本届优秀作品

官堂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2009.5.4

官堂小学校园艺术节方案(五)声乐组

-------------官堂中心小学校园十佳歌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乐观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的品质和精神风貌,打造阳光的下小孩子,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活动程序:

1.以班级为单位,在第十三周音乐课中举行一次“海选”,班级组织评委(音乐教师,音乐课代表),每个班级在此基础上推荐5名学生参加学校初赛,名单统一在下周一前上交.

2.全校选出的85名学生参加学校的初赛,分4场进行,每场2名音乐教师为评委.

3.通过初赛选出20名学生参加决赛比赛,选手抽签决定比赛次序,按次序参加比赛。根据评委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前十名者为“校园十佳小歌手”,其余为“校园优秀小歌手”。

三、参赛对象:

全校一至六年级,每班各选5名同学参加。

四、决赛要求

1、选手各自准备一首独唱歌曲。(要求:1、内容健康,旋律优美;2、能表现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性;3、具有创新性。)

2、参赛者自备伴奏,歌曲长度不超过六分钟。参赛选手提供的伴奏带必须保证质量,若因伴奏质量问题而影响成绩,后果自负。

3、服装、化妆自行准备。

五、比赛评委:

海选评委:各班级音乐课代表,音乐老师

初赛评委:音乐教师(分四场,每场2名)

决赛评委:音乐教师

六、评分细则:

决赛记分采用十分制(10分)

1、演唱指数:(语言发音、旋律音准、演唱技巧)

(1)音准好,歌词咬字吐字清晰;(3分)

(2)节奏感:选手正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不脱节、不抢拍、不跑调;(2分)

(3)情感表达:理解歌曲内涵,把握对乐曲旋律及歌词理解,情感投入到位,感情充沛,能展现歌曲的意境,感染力强;在处理上有各自的独到之处;(1.5分)

(4)音色:声音自然、圆润、优美、流畅。(0.5分)

2、舞台指数

(1)外表着装服饰搭配符合歌曲风格,个人化妆 道具等;(1分)

(2)舞台表现:台风良好,有较好的舞台气质。演唱时的表情、手势、动作、舞蹈搭配。(2分)

七、活动时间:

海选时间:5月4日~8号

初赛时间:5月11日~15号

决赛时间:5月20日

官堂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2009.5.4

官堂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六)信息技术组

—— 学生打字比赛活动方案

文字录入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的信息素养。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及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处决定在学校举办学生打字比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比赛内容:三、四年级为英文录入,五六年级为汉字录入。

二、参赛对象:三至六年级学生。其中三年级每班6人,四至六年级每班4人。

三、比赛时间:三、四年级:5月19日(下午 3:30—4:00)

五、六年级:5月21日(下午 3:30—4:00)

四、比赛地点:电脑室

五、报名时间:5月5日——5月15日

报名表由年段长于5月15日下午放学前交给信息中心全冬明老师,逾期作弃权处理。

六、比赛规则:

1、比赛所用的打字软件为“打字高手”,信息处会把软件在学校网站上。

2、汉字录入所采用的输入法只能选用“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两种。

3、比赛座位安排,根据抽签号就座。

4、比赛时,不得暂停,直至比赛完毕;时间一到,电脑会自动停止。完成后屏幕上会显示你本次比赛的成绩,请务必不要退出成绩显示框,否则以零分处理。

5、比赛时间为10分钟。以速度快慢计分,但正确率必须在95%以上(正确率低于95%则为0分),若速度相同,则以正确率高者取胜。

6、标点只包括全角(,。、;:!“”?)

7、未尽事宜由信息处解释。

七、评奖办法:

按照比赛规则评出最后的名次。

官堂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2009.5.4

官堂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日程表

日 期比赛时间内

容比赛对象比赛地点

4/27教师会议上宣传发动

5/4—5/85月4日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十佳小歌手等项目报名,做好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5月4日—5月8日十佳歌手班级海选全体学生教室

5/11—5/155月15日演讲诵读比赛(初定)1—6年级学生多媒体教室

5/11-5/15十佳歌手学校海选85名歌手升旗台

5/18—5/225月18日书法比赛1—6年级阶梯教室

5月19日英文打字比赛3—4年级电脑室

5月20日十佳歌手决赛20位选手篮球场

5月21日中文打字比赛5-6年级电脑室

5月22日上交队报时间5、223—6年级富淑敏老师处

5月22日上交绘画、手工作品1—6年级阶梯教室

5/25—5/29艺术作品展示1—6年级橱窗展版阶梯教室

5/29庆“六一”活动,艺术节闭幕、总结表彰全体师生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