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技术研发

建筑技术研发

建筑技术研发

建筑技术研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技术研发;企业绩效

0.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走向了高科技化,为了应对这一形式,许多建筑企业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科技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对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计技术上的研发投入这几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耐火、环保、抗震等技术上的研发投入2010达到了200多亿元规模。许多企业为了执行未来的绿色建筑战略而加大了科技研发,争取占领行业技术的制高点。建筑行业之所以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除了市场激烈导致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为了解决之一难题,企业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力求获得相关技术层面上的突破。

加大建筑行业的科技研发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大中型建筑企业分设了技术部,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展了深入研发,不仅涉及了工程价值链上的某一或诸多环节,还试图将企业的技术进行拓展,使其获得更为广泛的使用,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当然,企业为了避免研发失败时,最近几年已经通过组建战略联盟等形式来提升研发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研发投入的成本。

1.建筑企业技术研发与企业绩效关联

1.1建筑企业技术研发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概念

建筑企业技术研发是指对于建筑行业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计等技术上的科学研究,力求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节约建筑企业生产成本。技术研发的新材料研发是指对与建筑过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改善其生产原料配比、原料结构、生产工序等来达到研发目的如降低甲醛含量、减少体积、耐火耐久等;技术研发的新工艺是指针对于建筑施工或者生产等方面采用不同的作业流程以改善组织程序;技术研发的新设计技术是指对建筑工程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来达到抗震、多功能使用的目的。技术研发对于建筑企业节省生产支出、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或者经营业绩。但是此概念一般侧重于企业的市场和财务数据表现。对于此,有些研究者认为企业绩效会因为侧重点不同而概念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总结起来有三点:产出导向,行为导向和混合导向。产出导向是指绩效就是员工最终行为的结果,如企业的利润、产量、目标、关键成果等。行为导向绩效是指绩效就是员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表现的一系列行为特征。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混合导向是指绩效不仅仅是一种产出,还是一种行为,两者兼顾。绩效不仅仅局限于对于企业利润的追求还体现在对于员工行为的规范上。Brumbrach(1988)给绩效下的定义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即“绩效指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

1.2 企业技术研发组织形式

企业技术研发的组织形式有事业部制、项目制和公司制。所谓技术研发的组织形式是指企业对于技术研发过程中所采用的人员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研发控制等方面的安排。最典型的三种安排是事业部制、项目制和公司制。事业部制是指公司专设一个部门来负责相关的技术研发,该部门属于公司垂直领导,人员也是公司从各个技术部门组建而成,部门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于公司的预算拨付。项目制是制公司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或者正对某一技术领域成立技术研发的专门项目部门,部门人员来自于各个公司部门甚至是外聘的项目研发人员,项目的目标明确,研发的成功与失败与企业的技术实力储备存在很大的关系。公司制是指企业独设一个技术研发企业,按照企业的组织形式来管理技术研发。企业可以是独资企业还可以是合资企业。企业有的实行独立核算,有的是由母公司来资助。

1.3 企业技术研发与企业绩效提高的探讨

企业技术研发对于企业绩效提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技术研发使企业技术获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进而使得公司获得了长期的经济收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技术的进步首先为企业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进而为企业的市场份额提升做出较大贡献。在技术使用之后的技术转让也能为企业带来不小的技术收益。第二,企业技术研发还能为企业的技术实力积累起到了推进作业。技术积累是指企业历史技术研发知识库的增强,不仅有利于公司进行技术再研发,还能为企业抢占技术高地做好准备。第三,企业技术研发还能获得不小的政府部门补贴。按照我国现行的鼓励技术创新政策,建筑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税额不仅能得到相应的减免,还能为获得响应的政策补贴,此项补贴不仅能改善研发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为企业节省不少的研发支出,特别是对于重大或者关键技术的研发。

2.提高企业绩效的建议

第一,要提高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虽然建筑企业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多,但是对于企业的总体研发投入来看,研发投入平均还不到总体收入的2%,而国际上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了10%甚至更高。可见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粗放方式为主。我国的2011年GDP已经达到了13万亿,其中建筑业贡献了大概30%的份额,因此建筑企业技术进步对于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科技研发合作形式。科技研发投入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对投入资金的数量越来越大。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负担较重,而且研发的失败可能对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企业的研发考虑变得非常慎重。但是对于联合研发来说,情形就变得不一样了。企业不仅联合投资研发项目,甚至还会共同参与到科技项目研发中来,增强了科技研发的力量,也在客观上降低了技术研发的风险。因此,联合研发对于企业来说,更加可行和经济。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科技研发已经刻不容缓,加大对科技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研发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还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使得企业更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科]

【参考文献】

[1]王安宇.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与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

[2]李孟军.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研发型经济组织演化与竞争力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3]高峰.基于过程集成的研发项目进度风险分析方法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4]马蒙蒙.高技术企业研发实物期权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建筑技术研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取得新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更是步入了健康化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我国建筑行业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广大建筑企业必须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要积极探索符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技术,推动我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步入更加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与普遍建筑具有极大的不同,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其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1.具有设计基础性的特点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在设计方面,不仅具有非同质化的特点,而且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技术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同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不同的环节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技术,否则就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2.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化、大型化、复杂化等诸多特点,决定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必须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特别是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各方面的建筑技术都已经日益成熟,但需要进行不断的融合,因而,必须进行技术的技术创新。比如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高、轻、薄都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且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方面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3.具有应用综合性的特点从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来看,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任何一个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技术应用方面,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技术比较复杂,因而,不可能通过一项独立的技术完成高层建筑,甚至某一方面的施工也需要综合性的技术,因而,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点特点。比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包括力学、制图、艺术、环保、文化等方方面面,只有将这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高层建筑技术更具有实效性。此外,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还必须高度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审美性、技术性,这也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

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设具有很多的优势,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将在城市中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新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支撑。特别是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情况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要想使技术更具完善性和综合性,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改进和创新,同样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大量的应用高新技术,这将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2.信息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必须将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因而,在超高层技术的应用方面,不可能离开信息技术,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比如目前很多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智能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模式,而要想打造“智能建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3.生态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电力、热力的大量使用,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因而,高层与超高层技术必须大量的应用生态技术,通过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很强的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的特点,不仅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要保证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循环利用。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必须建立生态技术应用体系,在设计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之前就要对生态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生态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4.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中仿生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重视,因为仿生技术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推动了仿生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层建筑的仿生已经不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越来越重视对高层建筑的生物化以及技术化。因而,必须大力推进仿生技术的创新发展,将仿生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运营等各个方面。

三、结语

通过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行业同样大力推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从目前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设计基础性、动态创新性以及应用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而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方面的技术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融合与创新,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以及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富贵.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5).

[2]陈江文.关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

[3]张爱华.研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信息,2016(5).

建筑技术研发范文第3篇

Ju Huahua;Li Zheng

(Huanghuai University,Zhumadian 463000,China)

摘要:分析建筑墙体节能现状和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节能建筑中常用的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各自的技术特点。指出外墙自保温技术的综合优势,是国内节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趋势。全国各地应加大力度研究开发自主品牌的墙体自保温节能技术,把优异性价比的秸秆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statu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n building wall and new construction wall materials, and compares the insulation and exterior insulation within the external walls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s commonly used and their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wall self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has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and it is a trend of insulation technology within external wall in our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e should intensif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all self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of own brand, and we should hard to promote the excellent cost-effective energy efficiency of new wall materials of straw on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关键词:墙体节能 保温技术 发展趋势 秸秆节能材料

Key words: energy-saving wall;insulation technology;trends;straw materials of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090-02

1建筑墙体节能现状

我国墙材革新和节能建筑推广工作已有20多年,各地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禁实”任务的完成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新墙材的比例已接近墙材总量的1/2,全国已有426个城市在城区禁用实心黏土砖,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又公布了第三批限时“禁实”的151个城市名单,按照[2005]33号文件要求,截止2010年底所有城市城区将完成限时“禁实”的任务。从“禁实”任务完成情况来看,目前仅仅是在公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完成,城郊和广大农村尚未全面展开。从发展和应用优质新墙材任务来看,离33号文件要求可能还相差很远。

2节能墙体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节能墙体材料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有:①对实心粘土砖限制的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措施保护土地资源,以毁坏土地为代价制造粘土砖成本极低,使得任何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价格上无法与之竞争;②因新型建筑材料科技含量高,往往价格高于目前使用的一般材料,对市场推广起制约作用;③材料的施工工艺、技术、检测手段等目前尚无规范限制,部分产品质量不稳定,墙体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或空鼓剥落等弊病;④个体利益驱动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建材局墙材革新办公室积极指导各地大力开展墙材革新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墙改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3节能建筑外墙常用保温技术及特点

节能建筑中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自保温等方法。

3.1 外墙内保温技术及其特点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内保温应用时间较长,技术成熟,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是比较完善的。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3.2 外墙外保温技术及其特点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以赋予建筑物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节能措施。除了保温隔热功能以外,由于将绝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因而外墙外保温对结构墙体能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桥(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目前比较成熟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外挂式外保温。外挂的保温材料有岩(矿)棉、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板(简称聚苯板,EPS、XPS)、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②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该技术是在混凝土框一剪体系中将聚苯板内置于建筑模板内,在即将浇注的墙体外侧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与聚苯板一次浇注成型为复合墙体。③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简称为EPS)加工破碎成为0.5~4mm的颗粒,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外墙体保温由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组成。

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但由于这类外墙保温材料本身材性上的缺陷,在使用期内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开裂,局部脱落等问题,无法与建筑同寿命,按我国建筑寿命70年计,在整个寿命期,外保温材料至少要更换3~5次,除材料、施工费用外,对建筑功能的破坏还将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对我国能源短缺的大环境,严厉的建筑节能政策在建筑节能材料市场必然会产生强烈市场反应,相对质优价廉、节能可靠的新型自保温节能墙体材料将在我国建筑行业墙体材料扮演主角。

3.3 外墙自保温技术及其特点节能建筑自保温技术是指不通过内、外保温技术,其自身的热工作指标达到现行国家和地方节能建筑标准要求的墙体结构。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自保温墙体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砌块、多孔砖、复合墙板等。自保温材料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用含钙的材料(水泥、石灰)、含硅材料(石英砂、粉煤灰、页岩)和加气剂(铝粉)等原材料,经磨细、配料、搅拌、浇注、切割、蒸压养护等工序生产而成,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吸声、防火、可锯、可刨加工等特点。但自保温加气混凝土外墙,由于强度低,吸水率大,同样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有些地方利用当地充裕的农作物秸秆已制成秸秆承重与非承重保温砌块、秸秆承重保温板自保温墙体材料。还有对烧结砖进行技术更新后生产的烧结节能保温空心砖(以内河淤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添加秸杆、木屑等废弃物,经挤压成型、焙烧而成)。江苏省墙体自保温技术开发与应用居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已形成包括以SJN系列江河淤泥烧结节能砖、W.R高性能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JMS轻质保温砂浆、陶粒节能砖等多种自保温墙体材料为砌筑材料的墙体,强度高、自重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建筑成本低。

节能建筑墙体自保温技术与其他墙体保温技术比较,具有与建筑同寿命、降低造价、施工方便、便于维修改造、安全等优点;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广阔。

4墙体保温技术发展趋势

从发展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目的出发,外墙节能技术应该追求节能达标并长期有效,建筑原始投入合理,住户居住舒适,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也就是从建、用、管、修都具有合理性。所以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建筑,不同高度、不同功能的建筑以及不同节能标准的建筑,应该根据个性建筑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墙体节能技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各种节能砌块的导热系数已达到(0.12~0.3)W/m.K的水平,在北方采暖地区砌体厚300mm~370mm,蓄热系数墙体传热系数可以低于0.5W/(m2.k),在南方砌体厚240mm,传热系数可以低于1W/(m2.k),均能满足当地50%或者65%节能标准。自保温墙体在南北方都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大大提升墙体和建筑主体结构同寿命等十分明显的综合效益。全国不少大中城市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各种自主研发的自保温墙体节能技术,江苏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推广,而成都、武汉、合肥等城市也相继在2009年、2010年组织召开相应的研讨推广会议,四川省已经编制出“建筑自保温墙体热工性能技术导则”来指导和推动四川地区建筑自保温墙体材料的生产应用。

由此可以看出,自保温墙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益,标准上无障碍,市场上有需求,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大大促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也对因节能提房价的某些理由产生一定约束力,一举多得,既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又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各省市应学习全国先进的墙体保温节能经验,依据自己的地域特征、材料来源和技术水平等,加大力度研究开发自主品牌的墙体自保温节能技术,把优异性价比的墙体自保温技术在全国各地极力推广。

5新农村建设应大力推广秸秆节能新型墙体材料

秸秆墙体就是利用可再生资源一切农作物、农林废弃物,添加强化材料(全国各地易购),经科学配方,生产具有防火、阻燃、耐水、耐酸碱、抗冲击力强、抗老化等特点的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生产秸秆墙体既解决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成本更低,并在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秸秆建筑墙体材料有:①组合式轻质空心墙体。由秸秆、无机材料和添加剂等材料经冷压、养护而成,具有防火、防水、防朽等功能,可用作建筑物的非承重墙体。②挤压法秸秆墙体材料。该产品直接以秸秆为原料,不添加胶黏剂,通过加热、加压便可制成,墙体两面一般贴有面纸,又称为“斯强板”。③秸秆轻质墙体保温材料。利用秸秆单元中空、导热性差的特点,将秸秆按一定长度加工,添加少量的异氰酸酯胶,经铺装、加压制成低密度的轻质板,作为隔热保温材料,用于龙骨结构的墙体。④秸秆保温纤维材料。用爆破法等把秸秆单元膨化成纤维,代替传统的岩棉或玻璃纤维,用作墙体内衬材料,两面用硬质石膏板和木质板材夹持。

我国每年新建农村建筑面积几乎占全国建筑总量的1/2,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建筑采用实心黏土砖,建造的房屋保温隔热性能差,居住舒适度差,为了建成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让广大农民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新墙材应用和建筑节能的好处。新型墙材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得着眼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优先选用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生产的高性价比的节能材料――秸秆节能墙体材料,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对利用秸秆生产新型节能材料的企业国家虽然有扶持政策,但是没有硬性措施落实,企业仍然游离于政策扶持之外。秸秆“宁烧不卖”的现象普遍,带来的危害也是众所周知,每年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车祸频发经济损失惨重。其实秸秆加工产业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有力措施,如果政府能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出台具体的经济补偿措施扶持只要在秸秆产量大的农村附近建厂,既解决了秸秆加工企业没有原料便成了无米之炊的难发展问题,也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不再出现“农民在送秸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价值,大抵和卖秸秆所得的钱相当”的“宁烧不卖”的现象。同时农民盖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取代粘土砖可以保护耕地,有效的促进对社会的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福广.对墙材革新的战路思考[J].新型建筑材料,2010(1):23-27.

[2]SC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s].

[3]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技术研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化建筑是时展的产物,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为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智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目前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解决施工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不断提升节能技术水平,使智能建筑实现其最佳节能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智能建筑的能源消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智能建筑的概述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的建筑。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通过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降低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费用,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人们的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建筑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

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四大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优化设计,提供给人一个投资合理同时拥有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高效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建筑的拥有者,财产的管理者感受到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这也是智能建筑设计的目的所在。

二、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1、空调、照明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

智能建筑大量采用了自动化设备,设备运转时间较长,这就使得智能建筑的电能消耗比起一般建筑来说要高很多。智能建筑一般采用的是中央空调,室内温度设置不合理、空调装机冷量过大或者设备散热等问题都会给空调带来不必要的负荷,这就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另外,智能建筑在灯光照明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如在室外阳光充足的时候,室内也会存在灯火通明的情况。建筑的照明设计不够科学,人为的照明能量消耗,使得建筑电能的节能目达不到。

2、智能建筑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建筑智能化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在建筑设计、设备安装维护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建筑智能化仍然存在着部分工程技术问题,同时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许多智能建筑管理人员无法有效的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目前来说,许多核心的智能化设备需要通过进口,国内管理人员不完全清楚智能化设备的运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使设备达到最佳节能效果,从而造成了一些能源浪费现象。

3、智能建筑建设规划不到位,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浪费现象

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规划不到位,也会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浪费现象。如对施工人员在用电、用水无法形成有效的控制,会造成施工过程中水电的浪费。在购买建筑材料时,没有规划性,对市场了解不够,不能选择新型的节能建筑材料,从而造成了建筑材料的浪费。另外,对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垃圾处理不注重节约,有些处理方式非常简单,只是一味的填埋或搁置一旁,不能够对建筑垃圾做到循环利用,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三、智能建筑节能新技术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应用无线传感器技术构建智能建筑网络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结合智能建筑节能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运用切实可行的数据传输协议,能实现智能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保证节能系统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感知主要是用温湿度、照度、气体浓度等传感器对实际物理环境进行感知,实现数据采集的功能。为保证智能建筑节能系统的高效运行,准确的信息采集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温湿度、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易于部署、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建筑节能改造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物理环境的感知,将环境信息数据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式传送至服务器。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先进算法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灯光等设备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服务器决策者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器对某个设备直接控制。

2、楼宇照明节能新技术

在楼宇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是通过时间表的方式,不同时间触发照明的启停及调节,这种方式实现了照明控制的自动化。

为完善的控制和取得更好的节能效果,目前已发展出成熟的智能照明技术,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布线方式为总线式,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而且易于扩展,有很高的灵活性。智能照明协调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为:启停控制、开关状态检测;室内外照度检测;调光控制;场景控制;人体感应控制;手动、遥控控制。典型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效果如下图。

3、门禁一卡通技术

传统的门禁系统属于安防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安防系统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门禁和防盗报警功能已进一步融合,迈向高度集成化,体现了现代智能化节能管理的要求。

通过一卡通刷卡进行出入管理的同时,通过控制器实现对报警系统的撤防或布防。正常情况下,刷卡撤防只针对有权限的人员通过后自动实现撤销特定的防区:在人员离开房间时,通过刷卡加密码的方式,进行布防,同时联动关闭室内所有灯光、空调风机,以实现智能化节能管理。

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是一卡通和酒店客控系统融合。当客人离开房间时,客人顺手取走房门卡,节电开关延迟一定时间后自动断电,确保节能和安全。有的酒店还建立了重要客人数据库,客人登记时,客房空调自动开启,客人到达时,房间已达到该客人喜好的温湿度,在节能的同时,还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4、综合布线系统“全光网”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重要的通用传输系统。光纤的原料主要是石英,在地球上约占总矿藏的14%,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制造成本日益下降。光纤目前多被应用于网络主干,即垂直主干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的系统布线,随着光电转换设备、光纤端口价格下降,光纤在水平子系统中应用呈上升趋势。现代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和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正在向“全光网”靠拢。“全光网”具有节省资源、保护环境、高带宽、高可靠性和扩展性强的特点。

5、空调系统变风量技术

据统计,我国建筑物的能耗在国家总能耗结构中占30%~40%的比重,暖通空调系统设备耗电量占建筑物总耗电量的50%~60%。提高空调系统节能效能,是建筑节能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方向。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是一种新型节能效果显著地空调系统,是通过送入各房间的风量来适应负荷变化的系统。当室内空调负荷改变导致室内空气参数变化时,空调系统自动调节进入房间内的风量,将被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参数调整到设定值。送风量的自动调节可以很好的降低风机动力消耗,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空调通风系统其它一些新技术如冷热源群控技术、Lonworks技术、通透以太网技术近年来得到很快的发展,为现代建筑降低能耗、提高舒适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快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探讨

1、加强智能建筑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智能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技术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要,对建筑节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可以组织优秀专家讲座,对智能技术节能技术进行学习。另外,可以邀请智能设备商家对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使技术人员有实践的机会,还要注重后续人才队伍的培养,使我国的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2、做好建设规划,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用到水电,使用过程一定要得到控制,不可过度使用,出现浪费现象。在建筑材料中,许多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慎重选择,我们尽量选用一些可再生资源,像是石膏、泡沫玻璃、废弃植物纤维等,根据研究表明石膏类的建材经过燃烧后能量消耗比起水泥、石灰要低很多,这样就可以做到能源的节约,石膏可以循环使用,利用石膏代替其它建材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制造,保证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不要浪费,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未来资源的充足。

除此之外,还要有效的处理建筑垃圾,使垃圾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进行建筑垃圾处理时要慎重,不可一味的填埋及漏填搁置,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利用起来,像是一些石头、沙子等都可以用来铺路,在一些坑洼处用其进行填埋就很好,不仅有效的处理了垃圾还能节约了一部分用来修路的资金投入,可谓两全其美。

结束语

智能是手段,节能是目的,建筑节能已日趋成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所以,在讲求节约社会的今天,节能要从每一个方面做起,对于建筑这个耗能大头,更应该做好榜样,从材料、结构,技术等方面的一点一滴做好节能。

参考文献

[1] 章海 探讨智能化建筑节能的技术与应用[期刊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 -2012年12期

建筑技术研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技术 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而提出的新概念,指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建筑物,即建筑物能够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并不是单纯地对建筑进行立体绿化,而是一种概念上的“绿色”,指建筑对环境无害,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造建筑,尽可能减少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实现节能环保。

2、BIM技术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直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工作模式”,此模型包含了建筑物在项目周期中都有相关信息,不仅包含了建筑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三维几何信息,还包含建筑构件材料属性、价格、进度、施工等非几何属性信息,同时还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施工方、开发商以及最终用户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的基础数据。BIM存储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有的物理属性和功能特性,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运营维护人员可以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日照、热工、建筑环境等分析,确保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性能,同时利用这些信息对建筑物,乃至整个城市的管理和维护带来方便并减少不必要的财力和物力,提升质量,控制成本,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实现可持续设计。

3、BIM技术与绿色建筑相互融合

BIM建筑信息模型不是一个简单的立体三维模型,它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正是这个载体为实现绿色建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平台。同时BIM技术融合与绿色建筑设计其价值所体现的就是节能措施的选择和优化,这也是达到低碳零能耗的目标的重要条件。而BIM技术过程中所涉及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又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和影响的对象,将BIM和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形成绿色BIM的概念。

在实现绿色建筑过程中,BIM技术为绿色设计带来了如下作用:

(1)真实的BIM数据和丰富的构件信息给各种绿色建筑分析软件以强大的支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绝大多数BIM相关的软件都具备导出模型数据,即为各种分析软件专用的GBXML通用格式。 (2) BIM的某些特性(如参数化、构件库等)使建筑设计及后续流程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有非常及时和高效的反馈。(3) BIM的实施,可以将建筑各项物理信息分析显著提前,有助于建筑师在方案或概念设计阶段进行绿色建筑的相关决策。 (4)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跨阶段、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过程,而BIM模型则正好满足此需求,能够实现单一数据平台上各专业的协调设计和数据集中。同时结合Navisworks等软件加入4D信息,使跨阶段的设计和管理完全参与到信息模型中。(5) BIM强大的能耗模拟功能,使建筑师与工程师可以在项目设计阶段通过模拟能耗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对比,得到更加合理的项目设计方案,这对施工阶段资源的高效利用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4、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4.1前期规划阶段

在前期规划阶段,首先要分析场地及周边环境条件。在项目规划之初就引入BIM技术,利用BIM技术对规划场地进行多项分析比较。首先将复杂的场地环境运用Revit软件制作成数据模型,然后通过ECOTECT软件对其进行风环境和太阳辐射分析模拟,以及周边建筑对地块的日照影响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精确、多样化的参数。建筑师及规划师通过参数进行比较得出合理的规划布局及建筑形体,这里所谓的合理的规划是指合理的建筑朝向、建筑高度、建筑组成、建筑数量、建筑形态及大小等,为方案设计阶段提供有力的依据。

4.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软件,边设计、边分析、边推敲、边优化模型,再进行一系列组织空间、功能布局、立面造型的确定,从而得出可持续发展和低耗能的建筑空间。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边设计边建模型,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导入BIM能量分析软件,提出满足可持续设计的指导意见。例如:对模型各个立面的日照进行分析,得出各立面的窗墙比建议值。对地块内风环境进一步模拟,分别分析不同高度的风速及风压等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建筑空间和造型,有效避免了方案设计的重大变化。

4.3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模型详细深化设计,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Ecotect, IES, Revit等节能分析软件。不同专业选择合适的节能措施,每项措施均由数据加载到BIM模型中模拟验证节能与空间舒适度。分析建筑天然采光、遮阳、自然通风、护结构体系的保温性能、气密度等,细部构造优化则防止结构外露及门、窗等处形成“冷热桥”。使得设计满足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运用Revit能量分析得出结果。同时对空调等暖通设备、照明设备等设施通过分析加以整合并深入优化,同时通过分析量化数据对于建筑可持续再生能源利用提供更好的依据。这时能在所完成的绿色建筑模型成果中得出每个图元的量化的数据表格,通过模型信息数据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再结合构件的市场定额价,做出相对于传统较为准确的预算,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让费。

4.4施工A段

在施工阶段,BIM主要应用有:

(1)可以将复杂工程可视化,利用BIM三维模型,导入Navisworks软件模拟各专业协同工作,检测各专业之间三维碰撞,及时发现调整设计,避免施工浪费,以降低风险;同时还能模拟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工期。 (2)通过BIM,得到最准确的工程基础数据,将工程基础数据分解到构件级、材料级,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清楚项目该花多少钱,实现全过程的造价管理。(3)通过BIM,可以轻松完成工程数据的共享和重复利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施工现场―项目部―分公司―集团总部的从基层到高层信息共享。通过BIM技术在是施工阶段做到方便、安全、高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4.5运营和维护阶段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运营维护阶段在整个阶段中占的时间最长,消耗的费用也是最高的,虽然运营维护阶段非常重要,但是在二维设计时期所能应用的数据与资源却是却很少。二维设计时期的工作流程中,设计、施工建造阶段的数据资料往往无法完整的保留到运营维护阶段。BIM技术出现,让建筑运维阶段有了新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当BIM导入到运维之后,可以利用BIM模型对项目整体进行直观可视化的了解,模型中各个设施的空间关系,建筑物内设备的尺寸、型号、口径等等具体数据,也都可以从模型中完美展现出来,这些都可以作为运维的依据,并且合理、有效的应用在建筑设施维护与管理上。大大缩减了维护的成本和时间,同时为后期运营提供有效的数据,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5、结语

通BIM平台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可谓积极影响与问题共存,但毋庸置疑,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而有效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将是中国建设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引入BIM并充分借鉴其在国外发展所积累的成熟经验,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