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范文第1篇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范文第2篇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参加2011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培训时间是7月4日至7月13日,为期10天。七月的天气格外闷热,一百多人坐在一起听讲座,上机练习,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为什么?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扎根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地学习。经过10天的紧张学习,在倾听教授、老师们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全省各学校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说实话,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农村,有的老师甚至连什么是邮箱、怎么制作幻灯片等极其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不懂,很难想象那里的孩子们将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失掉多少开阔眼界的机会呀!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总之,在学习中我克服了天热、想家、身体不适等很多困难,每天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中的各种活动。学习中我时刻牢记,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是十小和珲春市的代表,我为能够参加这次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十天的努力学习我不仅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交流种,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把我们珲春市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介绍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收到了极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培训班班主任东北师大郑燕林老师的赞扬。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 、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培训是我的荣幸!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是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的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湘西州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五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课,虽然略感生涩,却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范文第3篇

1教师信息能力及混合培训模式概念

1.1教师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人的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它体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理解和应用的综合能力。它从社会教育体系的宗旨和信息机构对用户的要求来看,主要包括信息源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1]。鉴于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和师范性特点,教师除应具有一般信息能力外,更需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即教育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就是要求教师要具备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信息教育能力。

1.2混合培训模式

混合培训模式是顺应教师培训发展趋势,借鉴混合学习思想以及相关研究及理念,结合相关培训实践,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人教育理论以及实用教学论而提出的。所谓混合培训模式(Blended Training Model),就是混合各种典型的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将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模式混合的方面主要有培训与分散自学;院校培训与校本培训;培训目标和工作目标;支持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资源和策略的整合;传统教室培训、持续专题研讨和在线培训等。

2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混合培训模式实施策略

2.1因“校”制宜,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混合培训模式的培训内容设计是根据培训的需求、目标和方式,由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专家共同合作设计的。但很多农村中小学在进行培训时,内容的设计并没有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而是直接采用其他培训效果较好的学校选择的培训内容,往往脱离了自身的实际需要,使得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脱节问题,使培训走形式化路线。因此,培训机构必须平衡学校、教师和培训机构三方面的培训需求,一是分析学校的需求。包括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对培训的构想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等。二是分析教师个人的需求。了解教师的年龄特点、技术水平、知识结构、信息能力、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培训机构根据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制订最终的培训需求。只有力求使三者的需求达成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安排培训内容,使之适应学校培训,又能满足学员培训的兴趣。那么培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农村中小学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要使教师学会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环境,进行在线交流学习讨论、网络课程学习、视频学习等多种方式去了解新信息、新思想,寻找有用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以改变地理、交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2.2建立教师社群,有组织地安排受训学员

农村学校在实施混合培训模式时必须注重对受训学员的选择,要有组织、分层次、有重点进行。这是因为混合培训模式提倡在真实的技术整合环境中学习技术,这种模拟策略能够创设真实的技术整合的学习情境,让学员在这种情境中学会技术整合[2]。为此,学员必须融会使用各种网络研究工具,相应地,教师就必须开展关于如何上网查找资料、如何评价网上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数据库及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教学。这就要求受训教师(学员)具有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并传递新知识的能力等。教师社群,就是本地或异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彼此的相互沟通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行为准则的教师群体,这个群体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教育潜能,形成教育合力[3]。农村学校在培训实践中,要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教师社群,依托这个社群,实施“以点带面”的培训策略。我们在进行培训时,要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师社群,有组织地安排受训学员,只有合理安排受训学员进行有针对性、有组织的学习,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

2.3提供必要的支持,提高协作的有效性

混合培训模式要求在整合的环境中进行协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培训者单向灌输传递信息技术技能与方法的教学过程,要求培训人员与受训学员、受训学员与受训学员之间以及与辅导员之间的具体交流与协作。学员与培训者、管理者要构成紧密的共同体,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这就要求各个培训主体认清楚自己在培训中的责任,并与其他培训主体相互配合,融合其他人的先进思想、观点、理念来使整个培训模式顺利进行。因此,培训中提供即时和及时的支持非常必要。无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还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生辅导员(这些学生或具备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或具备扎实的技术整合课程方面的理论知识,或两者兼而有之),都将担负起提供这种支持的责任。此外,提倡给学员提供后续支持[4]。同时,也可以加强学员间的联系和增进感情。如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之间进行协作,从而使学员产生学习技术的需求,这种需求使学员有机会创造技术丰富的学习活动,并视之为教学法的一部分。

2.4运用新的培训方式,加强“非正式学习”

教师的培训属于成人学习,学习表现出主动性、目的性、实用性、经验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压力大、实践有限、学习功利性强等不利方面,因此,要提高教师信息能力,除正规培训外,还应开展属于教师的成人的非正式学习,即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形式。比如,培训学校可以通过态度驱动式加强学校教师之间的带动学习,态度驱动式,又叫渐进自学式,通过对学校教师队伍进行分析,针对教师之间存在着阅历、学业基础、思想观念上的诸多差距的实际情况,设计培训从初级开始,逐步向中级、高级发展,教学中以实用教育技术的培训为引子,并在实际教学案例中渗透教学设计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做到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另外,开设专门网站,把培训内容以网络课程的形式放在校园网上,并在网上设立“答疑专区”,及时解答教师在听课和实践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另外,比如技能驱动式,即学用结合,建设各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和平台,创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氛围,以激发教师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相关课题研究的积极性[5]。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 培训对策

21世纪,教育正面临社会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技术,农村教师要迅速抢占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发挥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性。面临新的形势,农村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建设上,还不能适应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阻碍了“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的发展。逐步培养一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各种新型学习模式的教师培训,是目前农村教育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一、农村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农村教师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

1.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教师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以信息技术能力为主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教育领域普及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和潮流。

2.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媒体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把教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智力密集型行业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尽快适应这种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尽快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多方面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更新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最优化。

3.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011年1月,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农村人口受教育的质量,关系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模式落后,且缺乏培训保障措施,培训效果不是很显著。

二、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

1.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不足和应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突出

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首先要给教师提供适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学习和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场所。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和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化水平发展较低。农村学校网络建设、计算机、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信息技术设施配置不完备,学校没有上网保障,教师无法利用网络获取教育信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极少部分配置设备的农村学校,由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观念还停留在黑板、课本和粉笔的传统教学上,对现有信息技术设备使用较少,利用不足。同时,农村学校信息设备更新、维护和管理相对落后。

2.农村教师整体信息化素质偏低,培训难度大。

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农村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计算机基础较弱,把教育技术培训看成一种形式,可学可不学,再加上培训机会少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的培训在开展之前,培训机构没有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期望做充分的调研,只是按照培训机构的安排进行授课。各级教育培训内容往往根据城市教师水平设定,过于强调前沿性,城市化倾向明显,教学观摩也是在城市优质学校举行,农村教师在培训结束后,除了感叹城市学校硬件设施豪华和城市教师水平高深莫测之外,很难有实际收获。大部分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还是采用集中面授、大班上课和远程培训的方式,这种整齐划一的操作方式难以激发培训者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培训教师的需求。另外,远程培训由于网络和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的缘故常常流于形式。

4.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评价过简单。

在考试指挥棒的驱动下,部分学校领导不注重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教师开展现代化教学所需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无法应用,长时间的搁置造成了遗忘,影响了教师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育技术培训对教师来讲就是为了考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学分、应付职称的晋升,导致培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5.培训后期跟踪服务不足。

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是检验培训成效的关键,是培训效果的有力保证。目前的培训项目,大多数随着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对教师后续发展的关注较少。教师在参加培训后能否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后教学中,并开展校本培训,是否有能力传授给其他教师,从而带动其他教师,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让大家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应用新技术和方法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缺少能够交流问题的平台,而影响积极性,使后续能力的提高得不到保障。

三、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建设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加大对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投入比重,让农村学校有能力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学校设备,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建设。

2.转变培训观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训,让农村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3.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单位在开展培训任务之前,要深入农村学校对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确立多样化的学习目标,把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分成多个主题模块供教师选修,比如信息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教师专业发展类,每个大模块下细分成小模块。培训学校需要组织主讲教师认真耐心讲解外,还需增加辅导教师人数,通过手把手的方式教给他们基本知识,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另外,利用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分层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在线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校本培训为最终落脚点,尽量满足农村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4.建立评价评估机制,延续和扩大培训成果。

通过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监管评估工作。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作为考核农村学校校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不能足额完成培训计划的学校领导,扣减年度考核分数。为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加真实有效,对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价通过培训现场评价和后期跟踪评价相结合进行。同时,培训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各类问题,这些都需要建立长期的追踪与支持机制,强化培训效果,如培训教师定期不定期深入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进行指导与帮助,培训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建立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信息能力培训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培训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高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水平成为制约信息化教学推进的瓶颈问题:一是教师培训相对于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二是教师培训的观念、内容和模式滞后。为了快速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日益受到关注,各高校纷纷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等问题成为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

因素。

一、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T)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如果将教育信息化视为一个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如何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是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的重要前提。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我们可以从技术和教学两个层面的特征来理解信息化教学。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结为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即时化五个方面;从教学层面看,信息化教学的特征主要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情境虚拟化、学习个性化、教育协作化、管理自动化。

二、明确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我们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的重要依据。

1.要求教师积极转换角色

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而是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评价者,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立者,信息资源的建设者,知识的追求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层面上的会使用各种信息传媒工具获取信息,还包括智力层面上的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3.要求教师参与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教学信息资源库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它来自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丰富的教学案例,让教师参与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能够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每位教师在使用和享受教学信息资源的同时,都有义务和责任提供自己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三、信息化教学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目标和培训理念不明确

培训目标是培训工作的指南针,它调节控制着整个培训过程。

目前,我们对于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的认识,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其中一个有失偏颇的看法,就是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传统的信息技术等同起来,重视技术,轻视设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要使教师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有在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2.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不合理

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大都延用专业教学的内容体系,与教师的现实需求不吻合,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受训人员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在培训方法模式上,大多仍采用传统的培训和教学模式,即使结合了一些教育技术手段,也只是停留在媒体应用的初级阶段,而没有真正把教育技术应用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在培训效果的反馈方面,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完整有效的评价方法。使培训后的教师大多仍然懵懵懂懂,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仍然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较好地运用教育

技术。

四、在信息化环境下培训方法和模式的探索

1.基于教师需求确立培训目标

教育技术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校教师,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程度高,知识较为丰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较强。教师对于为什么要参加培训,培训什么,培训内容如何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等方面,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判断,因需而学。所以,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都有一个预期目标,那就是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期望训练教育技术的技能技巧,特别是期望以教育技术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教育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可以说教师信息化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以期望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因此,在培训中,我们必须围绕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确定一系列培训目标,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能力。

2.基于教学应用选择培训内容

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不仅在于给教师提供一个掌握教育技术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使学科教师能将所学知识实施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较高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信息化教学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教学应用,应该与教育技术专业教学的内容有所区别。

(1)掌握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知识

包括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现代传媒教学法、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课时比重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令教师感到厌倦。基本理论知识的授课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教授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全体教师讲述有关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和发展趋势及信息化教学对广大教师能力要求等问题,使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意识,从根本上认识信息化教学,消除潜藏在心里的对信息化教学的误解,转变教育观念。

(2)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应用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主要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知识水平,选择和正确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实现媒体的最佳组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3)掌握教学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应用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料,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搜索下载上传、网络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和信息资源库建设等。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信息搜索技能、信息选择评价技能、信息处理技能、信息表达技能、网上协作技能、网络课件开发和网络课程制作技能等,建立教学信息资源库,以促进教学。

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和网络教学应用可采用校内培训法,分批次将教师组建成教学班进行集中面授教学,注意讲练结合,以教师的实践操作练习为主,注重提高应用技能。

3.基于教学效果探索培训模式

受训教师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较强,但信息素养以及教育技术的基础参差不齐,鉴于这些特点,在课堂集中讲授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自主学习模式,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提出问题、澄清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模式,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的特点。

(1)提出问题

这是培训的入口,由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共同参与,采用集中方式完成。首先,由培训教师提出在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待解决

的共同问题,然后启发受训教师共同讨论问题的实质,并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受训教师可以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

讨论。最后,由培训教师汇总讨论情况,并列举出解决该问题需要履行的过程和实现目标,包括诸如该问题由哪些小问题组成,解决问题将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及参考文献等。

(2)澄清问题

首先是采取分散形式,以自学为主,由受训教师个人或学习小组自己完成,培训教师基本不参与。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各种学习手段自学、查阅相关知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试着去找出解决办法,同时记录下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相关和不相关的问题,然后采取集中方式,或通过校园网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手段(如BBS,QQ,E-mail等),共同参与讨论受训教师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模糊、疑点、难点以及教学实践中困惑棘手的问题,然后培训教师重点针对这些问

题结合教育技术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讲解或通过共同讨

论、分析等方式澄清这些问题。

(3)解决问题

仍采用集中方式,由受训教师或各学习小组阐述自己的解决

方案,通过分析和讨论,列举各个方案的优缺点,推出最佳方案。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问题(知识点)所涉及的理论概念和实践技能,说明一些共同存在的不足和认识上的偏差,并系统讲解相关知识、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阶段,受训教师可能还会提出在实践过程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可以继续澄清问题,直到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训模式也如此。单纯地应用任何一种模式都不符合客观规

律,都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师培训实践中,应采用基于“问题”的混合培训模式(Bland-Training),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又有现代意义下的网络环境。贴近实际工作,贴近教学需求,激发培训教师的兴趣,调动他们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从而使教育技术培训事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瑞敏.以信息化培训带动教师专业化成长[J].当代教育科学,2006(14):50-51.

[2]马永峰,陈玉梅.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及其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32-33.

[3]郭庆松.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师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3(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