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培训机构 现状分析

成都因为环境适宜,经济发展较快等原因吸引众多外国人来此进行交流。因消费需求和数量发展等原因,成都市的汉语培训市场出现迅速扩张。但是,因为培训机构市场入门标准相对较低,导致一些不懂教育和培训的群体进入了培训市场。这样也就导致成都市民办性质汉语教育的培训机构呈现粗放发展问题,虽然市场规模实现扩大,但在教学,管理以及服务等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成都市在开展对外汉语培训的时候,发展质量出现高低不同的现象。

一、成都市在开展对外汉语培训时机构建设现状

(一)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成都市对外发展的质量较高,很多外国友人来到这里进行学习,贸易往来或者是居住。且最近几年成都市发展较快,很多留学生来到这里进行汉语知识学习,当前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生活习惯有着相似性[1]。基于此情况,很多留学生和贸易者选择参加培训机构开展汉语知识学习,对汉语培训机构有着一定认知,整体市场发展有着广阔前景。

(二)培训教师和教材存在很大差异

当前,成都市对外汉语教育机构的讲师主要是大学教师,存在一部分教授,还有一部分讲师是培训结业的学员。这样就使得培训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外汉语讲解知识定位和程度有着明显区别。同时,成都市这些培训机构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没有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选择,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二、成都市在开展对外汉语培训时机构建设的问题

(一)硬件建设缺失

成都市在进行对外汉语教育的时候,存在硬件建设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场地建设质量不优良,教学硬件水平(主要是计算机,教学桌椅以及其他房间设备)落后这两个方面。硬件缺失就会出现对外汉语教育的时候,学生未能接受高质量的汉语教学,整体教学质量出现低下问题。

(二)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准存在差异

成都市在进行对外汉语教育的时候,不仅出现硬件建设缺失的问题,同时也出现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准存在差异问题。上文中讲到在进行对外汉语教育时,教师队伍存在很大差异性:教师主要是大学任课教师,存在一部分大学教授,还有一部分毕业的学员进行汉语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情况就使得培训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时候,出现专业水准不相同问题。

(三)管理服务工作不优质

这些培训机构在进行汉语知识传输的时候,主要是根据自身教学环境开展的,存在管理服务工作不优质问题。一些培训机构在进行知识传输的时候,没有对招收学员进行专业水准限制,在资源管理的时候,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管理服务工作[2]。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培训机构在进行汉语知识传输和讲解的时候,管理质量不蛴胖剩学员未能进行充分的知识学习。

三、成都市在开展对外汉语培训时机构建设建议

(一)强化硬件建设

在进行汉语教学机构建设时候,应该强化硬件建设,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培训机构可以对场地建设进行优化工作,让整体教学环境实现质量提升。同时,要对教学硬件进行革新,采用一些具有科学性以及高端性的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汉语知识教育。针对那些教学桌椅和房间设备落后问题应该进行改进,提升现有的教学环境和硬件建设。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升当下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水准,让培训质量实现强化。

(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其实,对外汉语是一项学科知识,培训机构在进行汉语知识讲解的时候,应该运用具有特定能力的教师进行整体培训知识结构的建设以及知识传输。所以成都市在进行汉语培训时候,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教师除了具有较高质量的文学素养,同时应该具有组织和教学的专业能力。所以应该对教师进行学历层次的提升,让这些教师能够具较强的国际发展水平,这样就可以提升现有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性。

(三)完善机构内部管理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训市场;市场现状;教育;问题;分析

一、行业现状

(一)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预计到2020年学前适龄人口将超过1.2亿人,另外家长对于儿童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这都为儿童教育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80、90后成为家长,他们对于儿童教育的投入比例也更大,加上私人幼儿园费用的提高,预计2020年整体儿童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种种迹象都表明,儿童教育培训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政府财政支持

从国家颁布的政策来看,据财政部披露的2018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2018年教育支出预算1,711.22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105.01亿元,增幅为6.5%。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整体政策对于儿童教育市场的利好态度。

(三)线上教育的普及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50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2727亿元,增长率达16%。线上教育因其便捷性及灵活性等优点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但因为技术手段及监管手段尚未成熟,线上教育市场远未饱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薄弱,发展无序。

随着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缺乏监管,造成市场内质量参差不齐。“大市场,小作坊”的现象异常突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只是在培训机构成立审批方面把关,而对其成立之后缺乏有效的干预与管理。所以没有广泛的行业规定,行业标准和自律机制也无从说起。各个机构各行其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标准权威。但他们并没有做到所谓的“标准”。没有长远的规划,也没有创建品牌的意识,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

(二)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授课质量无法保证。

教育培训市场最重要的还是师资的力量。但许多培训机构并没有聘用专用教师,而是聘请兼职教师或在校的大学生,一些所谓的外教也是没有任何人任教资格。新闻报道中有不少这样的外教,有的甚至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可想而知授课质量也不会很好。然而,培训市场内对于师资也没有准确的规定,导致一些机构钻空子。这是影响培训市场发展的巨大阻碍。

(三)不正规机构普遍存在

教育培训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机构不正式、良莠不齐。根据调查,私人培训班在小区和学校周边普遍存在,主要包括作业辅导、美术培训、语数外科目辅导等业务。根据这些机构的师资配备来看,这些机构聘请的多是退休教师或者未毕业的大学生。从机构选址来看,这些机构是租用住房,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样的师资和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同质化严重

现在教育培训机构大多采取的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仍然是以分数提高作为培训的根本目标。而青少年在承受了学校的学业压力之后,在培训班仍然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当今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大量事实显示,高分低能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并不顺利。所以机构仍以分数提高作为培训目标是不可取的,不利于青少年日后的发展。

三、原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目前儿童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庞大,由于受众群体大,培训项目更加精细化,整个培训市场异常复杂。其次,监管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在颁布了《民促法》和各级法律规定之后,教育机构的发展趋于规范,但是大多数都是针对机构开办、经营等方面的规定,对于违反办学的机构的查处却没有明确的执行主体。这就使得该市场出现监管不善的尴尬局面。

(二)自身因素

教育培训机构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原因。机构内教师面对着来自学生家长的巨大压力,家长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情况全部归因于老师。但是机构教师不同于公办学校的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低于公办学校的教师,却承受着巨大的教学任务和指标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教育机构的发展。另外在机构的经营管理方面,机构自身也缺少自我监督的觉悟,大多数的审查和检查都流于形式的例行检查。

四、对策

(一)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文件。《意见》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的原则,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四项具体措施。

(二)做好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

人才是机构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机构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注意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教师常规管理水平、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以及合理安排教师待遇等措施,加强机构的人才管理。

(三)健全服务体系,提高顾客满意度

随着儿童培训市场的竞争加剧,培训机构的规范全面的教学和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机构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不仅可以维持原有生源,还可以不断吸引新生源,帮助机构快速扩展。提高服务水平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培训水平等措施,还可以对课前、课中、课后实行相应的评价机制,对于评价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范文第3篇

一、建立培训市场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管理转为制定政策,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行的调控体制,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语培训 市场 特征 趋势

一、前言

我国英语市场的总体规模非常庞大,目前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根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在中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等英语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保持高速的增长,并呈现出新的发展的趋势。

二、英语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市场化

当前英语培训市场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一是民营培训机构发展非常快,构成英语培训市场的主要部分,因其在培训理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管理机制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而潜力巨大。二是高校培训机构在英语培训市场具有强大的专业支持和品牌优势,在师资、硬件、生源等方面占据了很多民营机构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其深厚的教学积淀和坚实的学科背景拥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三是独资与中外合资培训机构在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占有了很大的份额。这些外资或中外合资培训机构,以优良的教学质量与相对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提出适合中国学员的学习与教学理念,设计出符合中国人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案,并且将其教学与管理人员本土化,增强了培训机构亲和力。

三、英语培训机构的品牌化、规模化

英语培训市场需要“领头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走品牌化也是英语培训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学习目标不同,但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机构都是消费者的首选。根据市场营销理论,任何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将出现高度的整合和集中。实力强大的高品牌英语培训机构将因为培训质量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培训产品丰富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机构可能通过并购、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实力,改善培训行业结构。而质量差、规模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培训主体所面临的将只是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品牌至上、适度集中将成为未来英语培训市场发展的总趋势。

四、英语培训产品的细分化、专业化

有市场就有竞争。培训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价格、服务、教学质量之争,而独特的目标群体、特色化的教学产品在如今英语培训市场专业化、细分化的发展趋势中越来越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学员选择课程更加理性,培训目的更为明确。面对这样的消费者,要求培训学校进行正确的定位,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有的放矢的教学。英语培训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和理性,“理性消费”也成为催化市场细分的重要原因。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白热化,培训机构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细分市场、定位市场,另辟蹊径,成为培训机构的出路所在。培训机构的课程、服务、价格等分得越细,求学者选择的盲目性也就越低,针对性越强,其不同层面的培训需求也就更容易满足。

五、英语培训趋势的时尚化、高科技化

英语培训趋于时尚化可以从培训学校的教材选用、课程设置以及服务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时尚化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白领英语培训的潮流,教材紧跟国际的教育时尚,人性化的概念更成为许多设点在写字楼培训机构吸引学员的重要法宝之一。外语培训机构不断引进新的高科技产品,如培训中心专门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宽敞的自学中心,在中心里有DVD、CD、电脑等,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享用这些教学设施。最具时尚效应的是各机构开设的时尚课程,这些课程首先是课程名称比较时尚,而后再配上一个时尚的教课概念,成为写字楼商务英语培训的一大亮点。

六、英语培训市场的高端化、少儿化

很多英语培训机构都比较注重高端英语培训市场和少儿英语培训市场。高端英语培训费用一般都不低,“外教小班授课”、“纯正外语环境”令求学者怦然心动,特别是白领人士。传统的英语培训以应试培训为主,听说能力培训相对薄弱,这又为强调听说能力的高端英语培训带来了需求。高端英语培训市场的快速扩张,将给整个英语培训带来新的冲击。方兴未艾的实用少儿英语培训一直占据着英语培训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其中大部分都是应试型的学科培训。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实用性”和“能力”成为少儿英语培训的关键词。许多大型英语培训机构的决策者都已意识到了抢占少儿培训市场的份额,必须要兼顾应试和实用。

七、结语

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现在有2.4亿的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英语,我国的成人教育在校人数也达到了近7500万人。在这两个庞大的受教育人群中,虽然只有3%-5%的人群具有进一步进修英语的强烈愿望和经济能力,但其人数也已达到1000万之巨,再加上我国各类企业及个人的英语培训需求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强劲增长,目前的英语培训可以说已成为中国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堵力李丽萍:英语培训市场进入品牌时代[N].中国青年报, 2002-8-9

培训机构市场具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工 就业培训 准公共物品 竞争性特许经营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15-02

在我国,农民工的素质低下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工就业培训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实行了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但收效甚微,出现了“政府失灵”。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如果农民工就业培训能由市场来解决,那么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一、市场供给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可行性

虽然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农民工就业培训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但由市场机制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很多国家都已经成功地利用市场机制来提供某些领域的公共物品,如在美国,航空、能源、银行、电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已全部面向私人部门开放。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私人部门也已经进入到一些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市场存在着自愿为农民工提供培训的动力:

1.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市场供给动力,来自营利组织和个人的“经济人”动机。市场机制的本质是不同的市场主体以自愿交易的方式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从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类型、性质与特征角度看,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进行收费可以将不愿意付费的农民工排除在就业培训之外,因此农民工就业培训具有排他性;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个农民工所增加的培训成本很小,几乎为零,因此农民工就业培训具有非竞争性。即农民工就业培训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私人物品性质。对于具有私人物品性质的准公共物品,“经济人”动机驱动下的市场机制供给便具有了其人性基础。只要私营部门能从经营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得到利润,私营部门就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并且具有“经济人”特征的私营部门会努力最大化其经营利润。一方面,较公共部门来说,私营部门能对市场需求作出更快的反应,不断提供满足农民工多样性需求的就业培训;另一方面,私营部门通过努力降低成本为其更多地获得利润创造了条件。

2.农民工就业培训市场供给的必要还来自于现实中的部分农民工对就业培训的需求,无法通过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来满足。因为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的就业培训只能提供一种最基本的就业技能平台,满足全体农民工或大多数农民工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由于部分成员对于就业培训需求的超额性,他们无法通过政府所提供的基本技能培训来满足,因而他们就会通过“直接付费”的方式,即市场交易方式来满足其超额就业培训需求,这就为营利性组织(企业)通过市场供给这类就业培训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而使这类就业培训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当收益大于成本时,企业介入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供给就符合了营利组织的“经济人”动机。在超额培训需求的诱导下,在“经济人”动机的驱动下,营利组织通过市场机制,即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提供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既能够满足市场中的某些农民工的超额培训需求,弥补“政府失灵”所造成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供给不足,也能够通过满足市场超额需求(尽管是一些超额的公共需求),来实现企业利润。正是由于私营部门对于社会需求的高度关注,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从这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就业培训中,农民工学到了所需求技能,从而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得以提高。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人们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当农民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时,他们更愿意为自己所需的就业培训付费,私营部门在得到这种正向激励后,会增加其供给,于是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民工就业培训供给循环。

3.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市场供给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从总体而言,增加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就会增加社会的总效用,公众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培训需求就会相应增加。如果所有的农民工就业培训都由政府承担,所有人都会无差别地消费同样的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成果,而不管其自身愿望如何,这也是公共物品需求区别于私人物品需求的地方。政府要为所有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首先培训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会造成培训资金的投入不足。过去教育投资的滞后影响造成农民工整体素质低下,农民工缺乏赖以生存的技能,已经成为农民工生存和就业的桎梏。如果政府根据市场供求力量的比较,结合考虑市场平均利润率水平,建立起调节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市场价格机制,那么完全可以将大量的企业资本吸引到农民工就业培训领域中来,从而解决农民工就业培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全面地降低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成本,并将这块“蛋糕”做大,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效率,增进社会福利。另一方面,社会对于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农民工所接受的某些方面的培训对于部分社会成员来说是一种超额需求,超额需求通过政府机制的供给平台供给可能有失公允。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就为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提供了机会。

二、市场供给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方式――竞争性特许经营

农民工就业培训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会出现供给不足,经济效率低下的“市场失灵”问题,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但如果由政府直接来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其效率将取决于政策效率和运行效率,即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民工提供最大程度的培训,并不断增加投资以改进农民工培训的结构。当政府承担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责任时,由于一体化命令结构会出现信息不畅和机构官僚,会使得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供给效率低下,因此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往往通过特定的行业、企业或组织来实现。这些企业在取得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执行权和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时,又大量涉及复杂的集团利益和集团活动。当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的行为与这种集团活动紧密结合时,企业的绩效就与寻租紧密相关,因此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由政府来解决也会出现政府失灵。

委托理论为解决农民工就业培训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委托理论认为,委托人对人的行动细节并不了解,由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可能利用自身所处的有利地位采取某些机会主义的行为,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人的监督成本非常高。委托人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会通过契约中的制度供给、彼此的承诺、相互信任、激励与补偿机制与监督制度的安排等对人的行为予以激励与监督,因此建立契约执行的规则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就成为委托关系的焦点。

但是,尽管政府作为“超自然人”具有“公仆人”的特征,但官员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对于某些官员,他一方面会追求职务、薪金、权力、社会地位和荣誉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他会采取在责任和新问题面前选择趋利避害、降低风险的行为方式。为约束官员的上述行为,可以通过建立政府官员责任制与激励机制、强化对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促使人行为的公开透明,但是政府要参与制定政策可影响政策的制定。同时,由于公共行政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和政府机构在资源控制上的垄断性、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封闭性以及公共物品生产效果难于及时测量,局外人往往很难了解到管理机构内真实的行为目的、行为过程和行为规则。这样,官员实际上在公共资源分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保持有很大的自,许多时候主次关系被颠倒。这时,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往往难于有效建立并在实际工作中顺利实施。显然,通过委托的方式解决公共物品的提供仍然有许多局限,委托制下被授权人仍然可能。

总结前面的讨论,可以认识到由私人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可能有较高效率,但供给量可能不足;由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可能效率低下、结构失调或出现利益集团的分利活动;委托提供了建立监督控制的思路但操作性不足。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方式结合了三者的优点,可以解决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时存在的种种问题。

农民工就业培训竞争性特许经营是通过建立一种具有市场竞争机制的,由政府或公共机构进行监督控制的委托机制,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公开透明的制度,确保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供给效率。

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竞争性特许经营就是通过政府制定规则,由合格的培训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标准下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并获得收益,期满后重新进行投标。农民工就业培训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边际成本很小几乎为零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农民工就业培训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私人部门在提供这一服务时必须有较大的规模,否则就无利可图,因此政府在通过竞争性特许经营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时必须考虑私人部门的生产规模问题。农民工就业培训特许经营的核心,就是通过竞争性的特许经营合同实现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经营权转移,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培训机构得到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垄断权和政府的支持,可以节省创业积累,降低经营风险,很快实现盈利。竞争性压力的存在为创造良好的绩效提供了可能性,可以使培训机构对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具有高度的回应性,并使运作成本最小化。通过政府强制确保了中标者在规定期内的利益,而中标的培训机构则以满足特许合同规定为期内继续经营的条件。定期的公开招标、公开地维持竞争性压力避免了利益集团寻租活动的私下交易,也限制了官员创租和抽租行为。通过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效率。因此竞争性特许经营可以使政府、培训机构和农民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得以实现。

三、农民工就业培训市场供给中的政府作用

农民工就业培训由市场供给决不意味着要完全脱离政府,相反,政府在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市场供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要为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私人供给者提供制度激励及制度约束,从而为私人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建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要保护私人投资者的产权,除特殊情况外,其他任何部门、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其产权。政府允许私人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决不意味着政府在此方面的责任让渡。因为农民工就业培训具有公益性质,而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私人供给者由于理性经济人的特点,及某些制度约束的缺失,可能会做出某些有违公共利益的行为。而且,像政府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会出现“政府失误”一样,私人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同样会存在低效率等情况。因此,出于公益的目的,政府的干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政府必须加强对私人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制度约束。

第二,私人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可能会出现某些负外部性问题,对此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规范约束。私人取得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产权后,可以形成某种垄断优势,可能会提高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费用;还可能不给农民工提供完全信息,或者培训的内容不符合市场需求等,从而欺骗农民工;而且在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其他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政府有责任对经营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培训机构进行必要的规范制约,以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第三,在私人提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给予农民工两个方面的支持:(1)农民工一般是分散的,而且同样由于理性经济人的原因,农民工容易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不太可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体行动同提供就业培训的培训机构讨价还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为农民工提供信息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如组织成立有关部门来代表农民工的利益,以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加大农民工同提供就业培训的培训机构谈判的筹码,促使培训机构提高其所提供的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质量。(2)在我国,农民工中的大多数生存状况都很差,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政府有义务为他们解决就业培训问题。对已经具有转移到城市中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工作及生存状况,充分尊重他们的就业培训意愿,而不能利用政府的权威来强迫他们接受就业培训。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市场供给模式――竞争性的特许经营方式适用于为大多数弱势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但是培训费用会超出农民工的承受能力。在农民工就业培训中使用职业教育券,一方面可以给农民工就业培训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工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同时由于农民工自身也承担了一部分培训费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过度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券是农民工手中的“选票”,他们可以通过手中的“选票”选择培训效果较好的培训单位,从而给培训机构以竞争压力,促使他们提高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鸿.公共物品的特许经营[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3)

2.曾晟.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机制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5(2)

3.杨仕兵,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确定[J].皖西学院学报,2008(6)

4.[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