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安置就业为目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推动以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家政服务就业安置工作,规范家政服务行为,提升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家政服务消费,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训组织与实施

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和市总工会共同组成青岛市“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负责全市“家政服务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实施工作组下设综合组、考务组,具体组织培训、考核、办证、档案管理等工作。

(一)招生对象

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男性16至55周岁、女性16至50周岁,持《健康证明》,均可报名参加培训。

(二)承办机构和企业

确定青岛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我市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青岛多彩职业培训学校和青岛天虹职业培训学校为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

(三)师资要求

高水平的师资是培训质量的保障。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根据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储备和管理,配备不少于3人的专业教师队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四)培训内容

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的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安全卫生知识、礼仪习俗、家庭清洁、烹调、洗涤、家电使用、花卉宠物养护、老幼家庭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培训总课时不少于150课时,其中集中培训课时不少于80课时,自学课时不少于70课时。

同时,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调整部分专业课时,有重点的培训一批育婴、养老护理、医院陪护等方面的专业性家政服务人才。

(五)培训教学管理

1、开班备案。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根据学员报名情况确定培训开班日期,备齐《培训开班审核表》(见附件1)、《培训学员花名册》(见附件2)、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和安排、考试主要内容等)、师资证明等材料,于开班前三个工作日向市经贸委提出开班备案申请,由市经贸委盖章同意后开始培训教学工作。每期培训班学员不少于30人。

2、培训教学。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获得批准后,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保证教学内容与《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相符。培训期间,要加强对培训学员上课出勤管理,认真填写《培训学员出勤簿》(附件3),每次组织学员培训不低于四课时,保证培训学员出勤率不低于培训总课时要求的80%。若因故需延时开课,当日上报市经贸委,待开课时间确定后,按程序重新进行申报备案。

3、鉴定考核。教学工作完成后,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请记住我站域名)备齐鉴定考核有关资料,于鉴定日五个工作日前报“家政服务工程”考务组申请鉴定考核。鉴定考核工作于每月15日、30日各组织一次;如当期学员数量较多,可申请增加临时鉴定考核。基础理论考试由各承办机构(企业)自行组织,考务组统一阅卷;技能操作考试由考务组统一组织进行。

4、证书发放。鉴定考核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公布鉴定成绩,基础理论、技能操作双合格的填写《申报办证花名册》(附件5),报“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由综合组颁发全市统一的培训合格证书。

5、安排就业。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确保在一个月内安排学员就业,就业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一年。学员与家政服务企业或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作为检查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证明材料备查。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学员安排就业率不得低于95%。

6、检查验收。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应在每月培训工作完成后,向市经贸委提出验收申请,并准备相应验收材料。在接到申请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按照《“家政服务工程”验收表》(附件6)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

7、

档案管理。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将培训备案表、备案花名册、培训计划、大纲、师资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复印件、职称复印件)、培训学员考勤记录、鉴定资料、颁证花名册、培训补贴申报、核拨资料等按期次归档,建立健全培训信息资料库。

三、资金拨付

按照《青岛市“家政服务工程”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市经贸委、财政局、总工会根据审核验收情况,及时拨付资金。

四、质量评估与监督检查

(一)建立内部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加强自我监督

培训期间,“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将对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检,每班不少于一次,建立培训班抽查记录档案,认真做好记录。重点检查学员到课和教学计划、大纲的执行情况,了解学员对培训情况的信息反馈,对不按培训要求开班上课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反映出的问题,督促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限时解决。

(二)建立“家政服务工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和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每月中旬召开一次工作联系会。一是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了解用工企业、学员对培训工作的反应和要求,改进和完善培训工作。二是研究掌握工作规律,探求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推动“家政服务工程”工作。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家政服务工程”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实施“家政服务工程”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就业困难,而且对提高家政服务业行业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水平,积极推动家政服务就业,将此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

家政服务培训承办机构(企业)要在“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工作组的指导下,广泛利用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和信息力度,增强家政服务企业、消费者、学员提高“家政服务工程”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便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农委决定2013年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试点区县

经区县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市农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万州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县、潼南县、丰都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秀山县、石柱县为市级试点区县;黔江区、巴南区、武隆县为农业部试点县,在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同时,完成市级试点任务。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要在总结过去几年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措施,使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培训试点突出专业、就近办班和实训的培训特色,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农业生产专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政府办班培训为主,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的途径和机制。全市2013年试点工作培训任务1万人以上,其中试点区县培训完成8200人(不包括农业部试点任务和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培训任务);农机专项集中培训500人;市高等职院校承担培训1200人。

(一)试点区县培训

1. 培训对象。试点区县按市农委下达的试点培训任务和培训办班的要求,及时落实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家庭经营以农业为主,本人就业为农业生产(种植业或养殖业),即全年80%左右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原则上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本人自愿。重点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

2. 培训办班。以同一产业办班和尽可能方便受训的农民为原则,原则上凡能进乡(镇)或村按一个村或几个相邻村或镇办专业培训班的,都应到村里或镇里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或中、小学等场地办班培训。若某些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布于试点区县各乡镇的,亦可考虑在试点区县某地集中办班培训。

3.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试点区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政府主导,以办粮油、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保供给的种养业专业培训班为主;同时,鼓励围绕有关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开展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办班,培训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的生产基地的种养殖大户,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为目的,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如:烟叶生产、蚕桑生产、某一特色水果生产等。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承担培训费用的约1/3,政府承担的培训经费不低于2/3,培训方案由试点区县农委与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组织培训,共同监督。

4. 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培训以提高受训者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和方式应针对受训农民的特点,适应农民的需求。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净培训时间不低于6小时,可一次性培训,也可根据专业性农事季节的需要和特点分几次完成。(1)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培训种养业专业生产有关的科技知识、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等,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课堂授课为主,教与学互动式讨论、答疑为辅的方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占总培训时间的30%。(2)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培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方面知识、农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等,课堂授课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案例分析。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30%以上。(3)实作训练: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基础上,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的实践培训。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30%。(4)座谈讨论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10%。

5. 培训机构及师资。培训工作由试点区县农委组织实施和管理。具体的培训机构可以是试点区县的农广校或其他具有职业农民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提倡通过竞争机制由区县农委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应充足,应具备有与培训课程内容要求的专业和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并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农民的经验。承担技术操作培训的可以是农村土专家和经营管理能人,其师资条件可适当放宽。区县师资名册应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审查备案。同时,市农委将从有关单位选择确定一批师资,以支持有关区县开展培训工作。

6. 培训教材。今年试点工作暂选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新编写的有关专业教材为主。各试点区县结合培训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在总结培训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适当时候,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保证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全覆盖。

7. 经费安排。市农委按培训农民每人补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生活、住宿、交通补助、培训教材、教具、考察实习等费用开支,讲课补助等。

(二)农机专项培训

由市农机校和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共培训500人。受训对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农民;培训内容为农机作业操作技能、农机维修养护技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等,时间10天;培训补助经费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农委农机综合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市涉农院校培训

分别由西南大学及其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市农业学校、市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200人。

1. 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由西南大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由各区县农委、团委组织申报、推荐,市农委审查备案,培训具有农业种养业、加工业创业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

2. 畜牧重点养殖大户培训班: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承担培训50人,对象为荣昌县重点畜牧养殖大户(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由荣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落实人员,并与承担培训任务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及监督措施。

3. 农业生态旅游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市广电大学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从事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民大户,培训以规范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内容为主,各区县农委协助做好培训对象的申报、推荐工作。

4. 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在万州片区的区县办班培训200人;二是由市农广校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铜梁三个重点蔬菜基地县培训200人;三是由市农校在丰都县、酉阳县、石柱县等地培训300人;四是由市农广校承担在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培训150人,培训对象都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大户、农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以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提高生产技能和经理管理能力为目的,由相关区县组织申报、推荐并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四种类型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天(每天培训净时间不少于6小时)。培训经费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训机构制定方案报市农委审查同意后实施。

5. 培养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等涉农院校在读学生中选录100人,每所院校录取人数不少于20人。目标为农业企业培养既熟悉农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选录的条件是:在我市涉农院校就读种植、养殖类农业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高职二年级学生(原则为高职专科生),重庆籍学生,原则上出生农民家庭,学习较优秀,在校表现良好,能吃苦耐劳,有到农业企业去工作或创业的意愿,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市农委核定。培训在不影响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录入学生研修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有关的课程3~4门,采取自学加辅导加到农业企业实践研修、实训的方式培训,在每个学期中对每门课组织辅导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训3~5天,然后带着学习目的安排到有关企业实习研修,于学校开学前再集中约2天左右开展座谈交流讨论式培训。录取的学生,每个月由市农委补助100元学习、生活费,一年1200元(含实习保险费),学习资料及培训费用由市农委解决,并对所在院校按一年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协助培训经费补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专项经费中预安排50万元。学生毕业时,经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农委颁发“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并根据学习情况、个人潜能情况向有关农业企业推荐,经双方选择进农业企业工作。100名学生整体为一个大班,由市农广校一名领导担任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联系和管理,组织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院校的学生(20名以上)为一个小班,同一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校落实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联系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与考核

1. 培训管理责任。分别为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试点区县农委负责培训试点工作的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结束后的总结。

2. 培训过程监管。由试点区县农委和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区县培训班、市集中培训班派员,对各培训班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重点监管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建立培训日志记录和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制度,作为查验和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3. 建立培训效果双向考评制度。一是对培训对象的考评。主要考核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农业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发给农业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书。二是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考评。在培训结束时,由各区县农委组织,培训过程中专项监督人员参加,参考培训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由全体参训人员和乡镇、村领导代表等参加评分,同时通过开展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和教师完成任务情况及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全款兑现培训补助资金的依据和是否继续承担培训任务的参考。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受训农民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达各区县参考。

三、认定工作试点

(一)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广泛讨论、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后制定现阶段重庆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和认定工作程序。

(二)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及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组织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1~2个,按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认定证书由市农委统一制作。市农委将安排一定的认定试点工作补助经费。

四、培育机制探索

培训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时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事关未来农业是否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推进。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各试点区县的创造、创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各区县在试点工作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一套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行动。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加大现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协调兑现落实力度,该倾斜、可倾斜的政策要倾斜;二是要积极主动研究更有针对帮扶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三是要对职业农民的长远教育培训工作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四是要将职业农民作为农口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区县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帮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五是加快农民技术员职称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试点工作结束时,要在认真总结各区县试点工作经验和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性意见。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刘启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农委计划处、财务处、科教处、粮油处、畜牧处、水产处、特经处、蔬菜处、审计处、监察室等相关处室和市农广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委科教处,由科教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行领导,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给予及时协调、解决,对试点区县的工作,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试点区县根据自身情况相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开展。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工教育 教师 对策

抓实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各级领导的共识。整合全兰州铁路局教育培训资源,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培训而成立兰铁职工培训站(2006年3月成立,下称培训站),是兰州铁路局、路局党委做出的战略性决策。随着兰州局职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2012年7月,培训站退出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转型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转型后的师资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是培训站当前面临的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培训站从事干部职工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函授学历教育专职人员和教学管理、后勤服务人员共123人,其中专兼职教师共105人(专职教师60名,兼职教师55名)。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分别如表一~表四。

2 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资质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分析,面对当前中心工作的转移,教师队伍与当前新形势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

2.1 队伍整体老化 从年龄结构看,全站专兼职教师105人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8人,而46岁以上教师达51人,分别占专兼职培训总数的7.6%和49%,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就有13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上升趋势。这种队伍严重老化现象,势必严重影响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铁路专业师资短缺 从职称结构看,虽然中级以上职称兼职教师达74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70%,工程系列职称专兼职教师57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70%,但全日制大专学历仅有44人,这其中不全是铁路主专业毕业。从专业结构看,由于长期从事学历教育,机械、工程建设、计算机、财经、卫生、师范及其他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就有68人,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65%,其中师范及其他类居多。而铁路主专业的运输、机务、供电、车辆、工务、电务专业合计37人,仅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35%,除运输专业(多为后取得学历)较多外,机务、供电、车辆、工务、电务专业专兼职教师十分短缺。

2.3 缺乏知识更新 铁路运营组织的变革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给职工培训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给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铁路改革发展前沿的知识、信息、技能,才能胜任当前职工培训工作。但由于培训站近5年从事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在教学组织上按照高等、中等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专兼职教师既没有充电的时间,也没有充电的机会,对铁路高速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规章等知之甚浅,对我国铁路改革的前沿信息、发展动态知之甚少。

2.4 现场经验缺乏 培训站专兼职教师绝大部分从学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培训站是2006年3月整合而成,师资来源于原兰州分局职工培训学校、运输学校,武威分局职工培训学校、党校,银川分局职工培训学校、党校),无现场工作经验。还有一部分从原分局教育管理机关转岗到培训岗位,现场经验十分缺乏。加上近5年从事复退军人专业学历教育,到现场实践机会和次数都较少,因此,教师队伍现场经验缺乏。

2.5 工作热情缺乏 105人专兼职教师中,一半属兼职,来自于培训、特培、函授、综合、劳人等科室管理岗位,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承担相关的授课任务,在悉心钻研培训工作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部分人员绝大多数没有取得企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专职教师因缺乏约束激励机制、队伍老化,致使工作动力不足,他们很少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现场调查研究,丰富课题,挖掘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培训教材,影响培训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依据兰州铁路局人才培训建设项目“到2015年末,将职工培训站建成国家或铁道部重点支持的人才培训基地”要求,根据当前工作转型的形势,务必快速行动,探索实践,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化培训理念、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掌握现代铁路技术知识和现代化培训手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1 立足现有师资,选准突破角度,推进教师队伍快速转型

3.1.1 自主选题,确定各自主攻方向 面对培训站专业学历教育中心工作向铁路专业技能培训转移的实际,引导教师紧跟培训发展形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把当前适应性强、并经过短时间内钻研能够投入使用的课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当前应围绕新版《技规》、《行规》导读、新旧《技规》、《行规》变化,电气化铁路安全,劳动安全,DMIS、TDCS、CTCS—2,企业运输员、工务防护员、安全员等课题,定责定限进行合力攻关,使其尽快成熟,为开办新的培训班提供课题支撑。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仿真实验教学;价值链;管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24-02

一、引言

管理科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并组织实施的管理学人才。当前,各高等学校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有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也被提上日程,通过各类的教学实践与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然而,在实验教学实践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不稳定,实验形式较为单一、实验内容比较简单等等。本文考虑到当前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的思路。

二、仿真实验教学创新

(一)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要以本科教育自身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依据,要满足现实的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上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认为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专业级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就业创业实践三方面。该实验教学体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从企业工作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复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本文所探讨的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来实现。

(二)实验教学环境

在多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借鉴价值链理论,建设实验教学环境的思路是:把握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管理结构变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一个仿真的经济社会中企业运行环境,重点建设“四项内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一个环境是指建立企业经营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商务服务环境、公共服务中心等仿真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四项内容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实习基地与跨专业或跨学科实习建设。

为了实现上述仿真实验环境,各高校需要根据各自实验室硬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基于价值链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综合实习平台。平台揽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供应链过程中的政务服务、外包服务、生产、公共服务几大类服务,可以虚拟多个制造企业、服务机构, 几百个角色, 上千的训练任务。

(三)实验教学流程

实验教学的流程对于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以及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实训准备、企业创立、互动经营、业务招投标、研讨总结。实训准备阶段,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并组建各自的团队;企业创立阶段,各实训团队根据自身所在实训平台的位置创建相应的企业,并确定最初的战略和组织结构等;互动经营阶段,需要各实训团队分析市场,制定自身的策略,与其他团队进行对抗,也是运用不同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业务招投标阶段,模拟现代企业的招投标活动,包括设计方案、唱标答辩、签订合同等环节;研讨总结阶段,既是对各团队经营业绩的总结,也是对个人体验与收获的总结。

(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相对应。结合上述实验教学的体系、环境和流程的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设立实习训练;企业经营实习训练;业务运营技能训练;业务专项技能训练;IT服务企业协同训练;软性能力提升训练等六部分。基于价值链的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实现,除了要求专门的实验基地环境外,还需要专业的教学软件的支持。学生对于相应技能的学习既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的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线下的交互沟通实现,并且线下的交互沟通更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三、仿真实验教学保障

上述实验教学创新思路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保障措施的支持,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组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

以往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团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要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必须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并通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采取专、兼职的形式,从各个学院选拔人员来组建。对于管理学科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改进实验教学的待遇,提高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实实验师资队伍;(3)制定教学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4)实行“核心团队”+“流动团队”的组织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组织协作能力。

(二)构建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很多高校现行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对跨专业实验教学的制约,使得现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要巩固现有实验教学成果,开展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必须强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结合基于价值链的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明确学校层面、实验中心层面的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实验教学各组织成员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实现实验教学管理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使得实验教学管理有章可循。(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涉及实验课程的规划,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明晰成绩评定的标准,以及做好实验档案的管理工作等。(3)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跨专业学生管理、跨专业成绩管理等工作的进行耗时耗力,而手工操作的方式成为教学规模扩大和管理工作精细化的瓶颈。因此,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势在必行。基于价值链的仿真实验教学,是借助教学软件进行的,这也为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 徐宏玲,李双海.价值链形态演变与模块化组织协调[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2] 高小强,王庆.创新实践教育与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培训业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提高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组织领导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增强依法行政、沟通协调、信息获取、应急处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增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规范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执行力强的国土资源系统基层干部队伍。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培训对象:全县乡(镇)国土资源所全体干部职工。

培训主要内容:按照乡(镇)国土所的职责任务要求,重点解读国土资源部党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形势教育与廉政教育;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要求,围绕国土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公共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组织实施

(一)时间安排

培训工作从2009年6月开始到2009年11月结束。整个培训工作分为组织动员、教育培训、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1、组织动员阶段(2009年6月下旬至7月)

2009年6月下旬始,组织学习相关部文件和省厅文件,学习“全面培训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工作视频动员会”精神,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全面动员部署培训工作。并根据上级实施方案和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教育培训阶段(2009年8月至10月)

从8月初到10底,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3、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1月)

2009年11月上旬,完成培训工作的总结验收工作。

(二)培训方式和具体要求

为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专门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采取指定课题局业务骨干带头授课,加强国土资源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采取邀请专家教授辅导的方式,拓宽干部职工的视野。确保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初定到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培训。同时加强对国土资源热点、难点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年终组织一次业务知识考试,检验学习效果。

(三)师资队伍和培训教材

组建县培训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授课组。授课组由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单位业务骨干以及有关单位和院校教师等组成,负责全县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培训班的授课工作。

统一使用国土资源部负责编制的培训教材。同时,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国土资源管理·乡镇篇》修编后,作为本次培训中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的自学教材。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局成立“培训乡(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培训办公室,培训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培训办公室负责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指导监督、总结验收全县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培训工作。

(二)精心组织实施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精心组织教学,创新培训方式,落实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确保全县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全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