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的方向

管理会计的方向

管理会计的方向

管理会计的方向范文第1篇

管理会计既是会计的一大分支,又是企业管理的一大分支,它是会计与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形成又使这种要求得以实现。

一、对管理会计研究未来的展望

(一)面临的选择

管理会计的研究现正面临两大选择:一是仍然沿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线索,使其研究建立在传统理论与方法基础之上;二是面向实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而这两项选择表现为以下的矛盾冲突:第一,搞传统思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往往有其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容易被公众接受。而搞面向实际的应用类研究往往与原来的思路相悖而失去这一理论与方法的支撑。第二,面向实际的研究需要具备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

(二)管理会计所处的现实环境变化

这一变化可用以下几点进行归纳:第一,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终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有市场竞争、经营战略、信息加工技术变化等。而组织机构的变化主要如竞争战略、横向管理、集团化管理经营、跨国经营、信息网络、产销一体化等。

(三)横向管理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正从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化,与之相对应,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也从原来的纵向管理向横向管理转变。横向管理具有以下特征:分部门归集收入与成本费用;建立横向的责任会计中心;建立横向的计划与控制机制及信息网络。因此,管理会计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对比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例如,比较它们的预算编制、业绩衡量、奖励措施等,分别运用观察法、实证法、分析法等可以得出不同的研究成果。

(四)组织会计

管理会计将会在定义、本质特征以及范围上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会计由于受本身含义的局限性会被“组织会议”所取代,侧重于会计与受托责任的完成。这一变化有以下原因:第一,信息管理取代了人工管理方式,以人为主的层层管理模式将被以信息为主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第二,管理会计不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行为,已经变成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为;第三,管理会计突破了会计师提供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的旧框框,而由每一个员工直接提供与使用各种信息,包括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以上变化促使管理会计研究将一改过去以控制员工为对象,以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为目的的旧框架,转向研究企业每一个员工与企业组织的关系。由此可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如管理会计师的专业化、管理会计组织的规范化等。

(五)管理会计信息

环境与企业组织的变化将导致新型的管理会计信息需求。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会计信息的种类及数量的需求将发生根本变化,非财务的信息需求将进一步上升,财务信息的种类也会发生变化,如市场竞争信息、产品更新换代信息、知识产权、顾客需求消费倾向、供销渠道信息等;第二,企业员工更需要日常非会计信息,如产品技术、人力资源、市场战略规划等。

二、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突破和超越这种滞后,我们应首先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律规范,加强会计信息管理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的最大特点是为了满足外界对企业作出正确决策的需要而提供规范化的会计信息。这一规范化的信息提供已成为企业人员的法定义务,这就可能使财务会计信息走向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而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信息的需求,为内部管理提供依据,这一信息因人、因地、因企业不同而不同,所以很难将其规范化。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看,虽然我们始终坚持规范化的要求,但会计领域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还是屡有发生。因此,亟需抓紧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从而加强和关注管理会计规范化的问题。

(二)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是跟随国际潮流,大部分集中在介绍和引进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上,主要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预算、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展开,这种脱离实务的研究是很难有生命力的。理论为实践服务,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必须围绕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情相结合。

(三)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注重会计管理氛围的形成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自负盈亏、自我调节。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管理会计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其业务素质和水平无疑是异常重要的。

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其方向就是通过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因此,积极探索我国现行体制下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必要的先行步骤。总之,管理会计研究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课题、行业、理论、方法等进行综合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研究的状况;第二,多课题研究同时并举,多行业部门的综合研究将使其研究成果更具实用价值;第三,多学科互相渗透,多种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使研究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企业财务制度论》冯建著,ISBN 7-302-10924-9,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会计的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在这种体制的推动下,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得到了更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除了能够为企业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外,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发挥出色,管理会计是企业面对现代化社会,适应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会计如果有了一定的贡献,都会认为是财务会计的功劳,往往忽视了管理会计在这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现阶段财务会计体系越来越健全,这在无形中会使管理会计的发展受到限制,但这其实是挑战与发展并存的,对此我们要迎难而上,促进管理会计良性发展。

1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现状

1.1 管理会计没有形成独立科目

作为会计体系中的衍生概念,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学科交叉的问题,而对于管理会计形成独立科目也是争议性比较大的。(1)管理会计能够形成独立科目,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发展,并彼此融合,形成独特的会计特色。(2)将管理会计融入到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科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观点,主要是认为管理会计是成本会计的所属品,是成本会计的衍生物,进行形成成本管理会计学科,其中如果与成本会计不相符合的,将划归到财务管理中,进而完全取消管理会计的说法。

1.2 管理会计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

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并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不明、权责范围不清、管理目标不确定,也就是说每个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会计说法不统一。同时,管理会计能不能成为独立科目受到的争议很大,这就使得学科体系没有明确规定,常出现各种问题。

1.3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没有与时俱进

传统的管理会计在管理观念和管理能力上都较为落后,表现为: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而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却是忽略的。在企业采取计算机管理设备时,没有做好费用分配、业绩评价考核工作。所以应进一步加快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做到与时俱进,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2 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2.1 加强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愈显激烈,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在不断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企业组织形成发生变化也是大势所趋,所以管理会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管理会计多使用静态分析研究法,但其已经不符合时展的要求,所以要创新研究方法,进一步加强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动态研究法应运而生,其不但能够动态跟踪企业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能够对企业的权益人负责。在企业发展的不断完善中,企业的管理层也不断增多,也带来一些矛盾和冲突,这就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以管理会计的工作为媒介,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2.2 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主导作用

从前文的阐述不难看出,传统的管理会计有着很大的弊端,与时展不同步,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种种弊端会造成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大超标,更为严重的情况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战略管理会计在解决上述问题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何为战略管理会计?顾名思义,也就是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的有机统一,其主要是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科学地分析企业内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进行严格区分,这样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真实依据,有利于企业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决策。同时,应千方百计地消除传统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企业和市场间的紧密关系也能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企业通过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对手的情况、客户的购买方向,这样的信息渠道就是通畅的,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企业还可以根据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出发,结合新的发展环境,不断调整管理方案,这样企业就在发展中拥有了主动权,使自身的发展更加稳定。战略管理会计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的,@也是它与传统管理会计最大的不同。战略管理会计除了要加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外,还要进行宏观调控,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保证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方法评价企业管理成果时,主要结合的是企业战略目标与评价标准,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管理成果的评价更加客观,还能够更好地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2.3 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近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迅速,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值得欣慰的。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更好发展就要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因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才会更好地将其应用在实践工作中,这样才能使管理会计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从事与会计行业相关的人员都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基础教育知识,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具备较强的管理会计意识以及基础的管理会计知识。从很多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管理者没有对管理会计进行足够的重视是限制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者管理成本的思想意识,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良好应用。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就不会重视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也就阻碍了管理会计专业能力的提升。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管理会计是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明显,同时全球经济体制也有了不小的变化,这些都为管理会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加大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使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得发展更加完善,进而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子敬.关于管理会计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经济视角(下),2009(01).

[2]张凌.对中国管理会计现状的研究及其发展方向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5).

[3]吴枝霞.关于对管理会计现状与出路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

管理会计的方向范文第3篇

南京大学课题组(2001)调查结果显示,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已有个别企业开始采用。据Bain咨询公司(2004)的调查,在美国实行过作业成本法(ABC)的公司曾多达60%,但坚持下来的只有20%。ABC的基本目的是解决产品成本受扭曲的问题。如果扭曲不存在或不严重,实务工作者就不会认为有实施的必要。正如J.M.Clark(1923)指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成本导向管理会计由于仅仅关注于增值,缺乏对包含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联系当中潜存的利益的探求,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价值链管理开始在国内企业界推广。2000年,联想网络是中国众多应用价值链管理成功企业的一个代表,华为、实达网络、海信、用友等大多在成立之初就认清了企业自身价值链中的优势和劣势()。Bain&Company(1999)的经理人管理实践调查表明:参加调查的公司中,有55%的美国公司和45%的欧洲公司使用平衡计分卡(BSC)。根据GartnerGroup的调查表明,到2000年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Intelligence(2001)进行的调查显示,全球有57%的受访企业已经完成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但全球平衡计分卡协会2003年的调查显示:50%的组织宣称自己实施的平衡计分卡是错误的。据调查:大多数中国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效果并不理想;平衡计分卡与组织的愿景、战略脱节;平衡计分卡与管理流程脱节;没有必要的战略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作保障。(马介强JackMa,2006)虽然《平衡计分卡》是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标志,但是它需要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Cohen和Paquette(1991),IMA和Ernst&Young(2003)等所做的种种调查表明,创新管理会计方法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1995年,暨南大学管理会计课题组就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其结论是:管理会计推广应用成效不大。他们在1997年《会计研究》杂志先后发表了18篇论文,较为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其结论是: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状况和之前比较有所进步,但是应用现状与实际需要很不适应;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学者如林文雄、吴安妮(1998)、石胜永(2003)等的调查则表明,即便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也并不普遍,更不用说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了。

综上所述,这些调查各有重点,但是共同的一点是基本上停留在对零碎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的调查上。为此,笔者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立以战略导向为基础的管理和方法体系提供现实基础,证明形成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架构和惯例方法体系的紧迫性,进一步说明引导企业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应用氛围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根本所在,用事实说明制订管理会计指南的紧迫性。

二、研究背景

(一)管理会计的本质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KarlHeinrichMarx,1845)。历史是客观对象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思想发展过程,管理会计演化无疑是一个历史进程。综观管理会计发展史可以看出,经济环境的变迁能动地改变了人们的管理会计实践;管理会计沿革是一部战略量化史。

管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初,企业的生产规模还不大,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激烈,总体上以卖方市场居主导地位。此时诞生的古典管理理论重点是研究生产中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战略导向。1911年,泰罗(F.W.Taylor)的《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问世,为标准成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随后,开始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实行事前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促进企业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标准成本会计大大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开始萌芽;J.M.Clark在《StudiesintheEconomicsofOverheadCosts》(1923)中提出了“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CostsforDifferentPurposes)的光辉论断,揭示并丰富了成本用于战略量化和实现过程的工具变量的本质属性,从而使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正式诞生。从此,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沿着如下的路径不断发展至今: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形成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形成目标成本计算和与之相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以成本的“社会观”为指导形成产品生命期成本计算;创建着眼于企业与金融市场共生互动的资本成本会计。

二战之后,由于企业竞先采用新技术以提高 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整个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总体上处于买方市场。此时,管理界诞生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由于市场竞争环境压力所导致的管理主题从生产到市场的转变。(陈荣平,2005)人们开始侧重研究怎样把环境因素(市场)的变化融合到企业战略中去。1960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提出经典4Ps营销理论(到1990年,发展出罗伯特·劳特朋(RobertLauteerborn)以顾客为中心的4Cs营销理论;近年来,美国DonE.Schultz提出了竞争导向的4Rs营销新理论)。此时人们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来评估企业管理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C)“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的思想被提出。(A.V.Feigenbaum,1961)迈克尔·波特(M.E.Porter)把竞争战略推向高峰,提出战略管理的“竞争五力”模型(1980,CompetitiveStrategy)、价值链(ValueChain)理论框架(1985,CompetitiveAdvantage),这些理论丰富了顾客变量的本质属性。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创建了价值链优化为主题的管理会计,标志着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的形成。“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发展都是围绕着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胡玉明,2004)”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因此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环境主题管理会计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前,战略决策奉行最优化准则;人们强调管理中数学方法的应用,例如RobertS.Kaplan的着作《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1982)就广泛地应用了许多数学方法。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管理会计师,自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把数学模型和最优化方法(技术)结合起来,确定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数量关系,为决策者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最优解”提供信息支持。(余绪缨,2003)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美国石油危机、日本及欧洲的崛起,科技竞争愈演愈烈。“3C”(Customer,Competition,Change)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人们开始重点研究战略如何适应动荡的环境。多变量刻画是人们解决战略问题的必然选择。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P.M.Senge,1990)。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业务流程重组(BPR)。(M.Hammer&JA.Champy,1993)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来自传统的资本家投资,而是知识的创新、运用。(PeterDrucker,1993)与此相适应,RobertS.Kaplan着《AdvancedManagementAccounting》(1989)研究重点是管理的体制、组织和动态战略决策等方面。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合着的《TheBalancedScorecard(平衡计分卡)》(1996)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从(FinancialPerspective,CustomerPerspective,InternalBusinessPerspective,Learning&GrowthPerspective)四个维度的平衡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做了全方位的刻画。《平衡计分卡》的诞生是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形成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带头强调管理的艺术性,强调“衡量”(Measuring)重于“计算”(Counting)、“认知性”(Cognition)重于“精确性”(Precision)。(余绪缨,2003)人们的战略决策目标开始采用“满意性准则”,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管理会计师——新型管理专家帮助或参与决策系统实现决策目标的满意化,整个决策程序已推进到人文阶段。

战略思想很少自发地产生,(M.E.Porter,1980)上述管理会计简史表明,不同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战略导向(重点)不同,人们必然产生不同的战略思想。换句话说,战略思想根源于不同的经济环境背景。企业管理实践要求人们必须量化战略思想,从而形成战略——战略是制定决策的规则(ruleofmakingdecisions)(Ansolf,1965),战略是企业生存的本质。(吴正杰,2004)要量化和实现战略就必须依靠不同战略导向的管理会计。历史告诉我们:管理会计经历了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竞争战略(市场)导向管理会计、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等三个交叉错落的阶段。这里必须指出:1.严格意义上讲,这三种形态管理会计是先后产生的;2.目前它们又是并行的,因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透视历史: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战略量化的过程和实现描述工具。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构建管理会计概念体系的基础。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是方法整合的流程思路(关系);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本质上是概念框架的具体表现形式。管理会计的本质是在它被不断应用时表现出来的,笔者透过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分析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它、发展它。

(二)调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经济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风险水平在不断上升,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适合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时代赋予管理会计参与战略管理的使命,而目前管理会计的根本缺点是庞杂的方法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线。从应用的内容上来看,惯例与方法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尚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来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水平很低,缺乏主动地、系统地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因此作用很不明显,也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本次调查从管理会计本质出发,将战略的量化和实现过程作为方法的中心和主线来进行,将为建立以战略导向为基础的管理和方法体系提供现实基础。

21世纪以来,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发展迅速,但是多数企业在如何系统运用管理会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惑,这与目前实务界还缺乏权威性的科学指导不无关系。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业界急需将企业中应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惯例、方法体系,并借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管理会计方法应用情况的调查是从其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灵感,从纷繁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找理论根据,体现了源于历史、回归历史的研究思想。

三、研究方案

(一)样本设计

1.样本设计按照科学、效率、便利的原则。首先,要求样本有代表性。根据上述诸多调查的结论,我们初步知道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并不普遍,找到系统使用管理会计的公司不容易。本次调查首先选择在可供调查的公司工作过的人,所以样本的代表性是近似的。其次,抽样方案必须保证有较高的效率,即在相同样本量的条件下,方案设计应使调查精度尽可能地高。为此,必须从经济发达地区入手,尽量找到在管理规范的企业工作较长时间的从事管理类的人员。最后,方案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笔者的调查是在民间进行的,缺乏政府的支持,也几乎没有资金的支持。因此,只在有熟人(同学和 学生)的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抽样调查。

2.样本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下:(1)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也是推广管理会计的起点和重点。关于成本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调查。笔者重点关注管理会计方法使用者的群体下界,即使用成本方法的意识和具体如何采用;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管理行为。(2)竞争(市场)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应用的关键,也是推广管理会计的切入点。关于竞争(市场)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调查,笔者重点关注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分析内部价值链的目的是调查企业是否面向市场需求,以顾客定单为起点?分析行业价值链,主要看企业是否协调、优化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企业是否分析供应商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关系?企业是否积极参与下游客户价值链过程中(最通常的方式就是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3)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高级阶段,也是推广管理会计的方向。关于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调查,重点关注企业战略调整的频度和方法技巧。(4)要推广管理会计就必须了解企业的应用需求和困难,企业的期望是管理会计方法开发和应用的目标。调查主要关注企业对使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最大的困难及企业的期望是什么?

(二)样本调查

笔者采用了区域抽样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抽取在应用过管理会计方法的公司工作过的人为样本,调研经营管理中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1.集中摸底调查为主,考虑到问卷调查的效度,本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和调查对象交谈中进行摸底调查为辅。基本避免了政府主导型问卷调查时,秘书代劳填表的问题。2.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08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对调查结果采取分类分析法:即成本战略导向、竞争(市场)战略导向和动态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等三类,这种分类主要基于他们根源于不同的经济环境背景。这里的分析是根据上述研究背景提供的思路进行的。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数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他们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是非常了解的。也就是说样本是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看到我国企业设置专业管理会计部门的很少(10.2%),大多数企业把管理会计工作分配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运作的结果是实施了,但不成体系。只有少数企业对管理人员有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5.6%),大多数只是像对其他员工一样泛泛的要求。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企业有成本管理意愿(93%);企业能自觉应用成本导向管理会计方法的不到一半(48%);系统应用的就调查范围来说很少(16%)。企业最大的意愿是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83%)。J.M.Clark(1923)提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CostsforDifferentPurposes)的论断揭示并丰富了成本变量的本质属性,但是如何具体实施成本导向管理会计,尚且没有一个模式。通过表2可以看出:多数企业在应用成本导向管理会计时仍然存在困惑,对到底如何实施它心中无数。

从表3可以看出:企业绝大多数具有市场意识(95%),但是能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的很少(33%),就调查范围来说系统应用的更少(8%)。企业最大的意愿是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89%)。“始于顾客,终于顾客”(A.V.Feigenbaum,1961)的思想目前已经深入人心。通过上述调查笔者认为:多数企业有应用竞争(市场)战略导向管理会计的需求,只是面对如何使用管理会计方法时,不知所措。

从表4可以看出:企业愿意不断随环境变迁进行战略调整的有(95%),战略调整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有(31%),战略调整时系统采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技巧的有(6%)。企业最大的意愿是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91%)。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P.M.Senge,1990)绩效考核制度能从根本上驱动动态战略变革的方向。多数企业有调整战略的准备,只是不能自觉地应用管理会计方法而已。

四、启示

(一)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困惑很多

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应用惯例、方法的水平比较低。中小企业还不能自觉应用成本导向管理会计方法(52%);系统应用的就调查范围看还很少(16%)。企业能利用价值链方法的很少(33%);系统应用的企业就调查范围看很少(8%)。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时系统采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技巧的只有6%。同时,企业普遍期望有可供参考、模仿的简化模型。可见,企业在利用管理会计惯例、方法时有诸多困惑:1.用还是不用?管理实践的精髓就是简化,面对复杂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望而生畏,不得不考虑使用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人们开发的管理会计方法越来越复杂,这和管理实践的要求南辕北辙。2.即使用,又怎样建立机构。工作的制度又如何安排?管理会计职位如何描述?3.企业对应用管理工具一般奉行“拿来主义”,有可以借鉴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安排吗?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规则。康德(ImanuelKant)曾说过:无规则即是无理性。因此,调整管理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但是我国管理人员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呢?现在还无从谈起。据此不难发现,具体制度的缺失导致了企业诸多困惑的产生。

(二)企业文化和结构是推广管理会计的两道坎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viewofvalue)、道德准则(moralstandards)与行为取向(behavioralorientation)。按照施恩(EdgarSchein)在《组织文化和领导力》中的定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问题时习得的、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1.战略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只有民主决策,才能集思广益,这是形成科学决策的基础。2.战略预算管理必须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全员参与是战略预算的基本要求。3.企业文化建设不力将导致科学管理的理念、职业精神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科学管理的理念和职业精神的灵魂。归根到底,管理会计的功能(function)是行为功能(behavioralfunction)。从上述调查可见,只有极少数企业有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的规定(5.6%)。那么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取向和道德准则是什么呢?这是管理会计职业界和理论界不能回避的问题。

管理会计应用状况令人失望的原因除了“管理会计运用的动力机制(胡玉明,2004)”外,笔者根据调查认为,更直接的一点是依赖于付出巨大努力去探索运用管理会计的制度安排的具体形式。在我国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制度安排中,尚缺乏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职务设计的具体形式(10.2%)。“所谓组织,并非起先就已造好的一台精密且硬性的机器,而是人们通过不断解决种种决策问题创出的软性系统(softsystem)。(藤田恒夫,1992)”一般认为,哈林顿(H.JamesHarrington)的业务流程改进(BPI)和哈默(MichaelHammer)的业务流程再造(BPR)是最新式、最有效力和具有操作性的组织创新工具。一个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战略目标是不同的,战略影响组织结构(Chandler,1962),因而相应的组织形式也是不同的。英国着名会计学家霍普伍德(Hopwood,1983)精辟地指出,离开广阔的组织背景, 管理会计不可能被理解。“管理会计可以被看作是使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内的沟通、激励和业绩评价最为便利的信息支持系统。(A.阿特金森,1995)”可见,企业管理会计机构内生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因此管理会计机构设置依赖于企业组织的设置。据调查,在我国已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企业,往往是将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例如,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给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我国目前管理会计运用的特点:一是我国的上述做法只是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没有配备专业管理会计人员;二是这种分配管理会计工作之后,并没有很好地将其工作结果系统汇总并加以科学地利用。总之,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运作的结果是实施基本上不成体系。

(三)制订管理会计指南的紧迫性

管理会计的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数智技术;高职院校

一、引言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驱动下,企业进入了数据价值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形成了数字化商业的新范式,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财务活动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成为智能财务的时代特征。从未来人才需求导向看,传统核算会计将逐渐让位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管理会计,而业财一体数字化核算能力、专业智能化工具应用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将成为数智财务人才的重要支撑,这也是未来会计专业教育的重点和机遇。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管理为导向的财务工作方式,管理相关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必然超越会计本身,是同时兼备记账、核算、管理、分析、决策功能的会计,其管理思想与方法是天然的业财融合工具,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桥梁与手段;管理会计的另一个核心要求是价值相关性,管理会计需要针对管理行为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是管理与价值创造之间一个天然的纽带。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已超过两千万,但其中能承担管理会计职能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会计缺口超500万,企业亟需管理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地,如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准确把握企业数智转型需要,构建融合“数智”理念与新兴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框架,培养符合数智时代需求的“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变化与供给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和数智技术助推管理会计发展。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将管理会计列为会计改革的重点方向,相继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这不仅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要求,也给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互联网+”对商业世界的渗透以及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数据与效率成为企业转型中的关键词,财务人员角色由会计向顾问转变,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数智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重心向管理会计转移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契机。在政策与数智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管理会计将成为引领会计“升级”,推动“大数据+”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二)企业数智转型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迫切。“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组织形式逐渐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演变,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企业战略协作层面“数智化”“精准化”与“实时化”的要求是提升“业务→财务→决策”适配性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财务体系存在信息滞后、决策滞后、行动滞后等突出矛盾,与新兴业务发展不匹配,企事业单位的智能化财务,将转变为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战略财务、业务财务与数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数智技术的结合将为“业财融合”“技财融合”“人财融合”构建联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加持不但能促进交易与分析的融合,提升财务效率与数字化水平,同时其新型智能化财务信息系统还能实现税务、财政、金融系统信息的集成,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经济业务的实时、深度和无缝链接,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数智时代,科技、产业与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的财务工作环境,新的财务工作环境需要新的财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财务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改变“重财务、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面改革和创新,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兼备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及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见图1)。(三)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匹配情况分析。数智驱动下,企业对于传统财务会计的需求正在锐减,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数智化人才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是不匹配的,供给数量上整体供大于求;供给结构上低端人才过多,中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同时财务会计供给过剩,管理会计人才不足。究其原因,作为大量人才供给单位的高职院校,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支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传统财务会计类课程占比较大,管理会计类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业财融合管理能力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而且,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类课程不同的是,其横跨了管理学和会计学两个学科,“为企业管理服务”与“会计信息”之间彼此交融、互相补充,数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二者之间的融合互动,数智时代的“跨界”和管理会计的“跨学科”的特质,以及专业知识的融合性和职业技能的多元性,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寻求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上的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创新与变革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一个高度完善的信息环境,而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基础设施滞后,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基础与技术建设亟待完善。由此可见,当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脱节,实践教学难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局面尚未形成,这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数智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型路径

(一)拓展管理会计就业面向,重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数智时代,企业对价值创造型财务人员的需求剧增,传统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新商业时代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业财融合为导向的财务工作需求。为此,需要重新定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以管理为导向的,面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相关会计信息数据分析等职业领域的,熟练掌握信息数据分析工具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本文参考2019年2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就业方向、实务要求、所需数智化工具、技能要求、知识储备等方面构建数智驱动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要素框架(见表1),以期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指明方向。(二)建设学科交叉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当会计教育的核心转变为“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后,课程体系也要相应地从单纯的业务核算型向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型转型,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为基本理念,构建涵盖会计、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科学与应用等跨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数智技术理论基础三个层面,具体涉及财务会计账务处理与报表编制、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与主要工具方法的运用,以及大数据挖掘、处理与可视化分析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围绕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与考核五大职能展开,具体包括:数智驱动下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财务共享流程的分析与优化;责任会计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等。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业财融合”“流程把控”“决策分析”与“跨界融合”等能力为导向,可以开设企业全景运营仿真项目、大数据财务分析、企业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专家实务课堂可以聘请管理会计领域或大数据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校外专家,面向会计专业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实务案例讲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长见识,提升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校内课堂尤其是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提升实务技能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更新各类硬件,Python、Hadoop等大数据智能处理软件,以及ERP沙盘模拟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系统等,以满足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三)完善平台建设,构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过分注重会计核算类技能训练、对企业业务流程认知不够、企业决策分析类实践教学不足、数据分析技能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数智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建立。一方面,在实践平台搭建上,应以企业真实场景为教学情境,引进覆盖管理会计规划、预算、预测、决策及考核等职能,展现整体业务流程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搭载先进的数智技术,以企业流程、业务经营案例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另一方面,在实践方式上,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会计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实现全要素、全过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企业和院校双育人模式,搭建集教学实训、生产实践、产业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相互衔接、补充与完善的产教深度融合体系(见图2)。即学生完成管理会计理实一体教学实训后,借助平台开发面向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的任务式培养项目,进入真实项目模拟实践,通过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为生产实践积累企业真实工作业务与流程的素材和资源,进一步按照标准化流程和体系拆分为教学实训所需的典型管理会计工作业务与案例,形成开放式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实现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自我生成和补充,实现专业技能提升与教学经验积累“双管齐下”,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四)打造跨界融合的教师创新团队。传统会计专业师资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多来源于会计或临近专业,在数智时代,已无法满足管理会计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因此,亟需打造融合会计、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教育背景的跨界融合教师创新团队。同时需积极推进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探索打造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务导师共同参与的管理会计精品课程群,以加强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务发展的对接与联系。(五)改革创新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与方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落后,交叉重复,内在逻辑关系不清,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研究、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较弱;三是案例资源的适用性较差,缺少与时俱进的、综合性的“本土化”案例,学生缺少对管理会计实用价值的切实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数智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完成传统“讲授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完善基于“探索+实践”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体系建设,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相结合的,搭载项目教学、翻转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元混合式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重视提升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提炼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真实运作案例,努力克服国际管理会计案例与先进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水土不服”等问题,提高预期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跨界融合为特质的新商业对会计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对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传统财务会计亟待向管理会计转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企业转型和技术变革,将数智技术与管理思想深层次地嵌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以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创新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曲晓辉.基于财务云的企业战略转型及人才培养[R].教学研讨会报告,2018.

[3]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92-94.

[4]贺颖奇.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20,(08):115-127.

[5]孙刚.大数据驱动下业财融合导向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财会月刊,2021,(02):88-93.2019,(19):44-49.

[6]崔发周,张晶晶.高阶能力导向的职教活动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21,(04):19-24.

管理会计的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工作 会计集中管理 管理型和服务型 转化

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成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中心,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去组织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其原则是不取消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取消同级会计机构和岗位。是一种核算、监督和服务为一体的形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中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优化和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能力,降低相应的核算成本,并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事业单位利用会计核算中心的较为多见,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力不足带来的会计核算风险。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及意义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在会计核算中具有相对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点是集中,而这个集中主要指的是将会计档案和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单位由于其预算并未改变,单位的资金使用和所有权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监督性。以资金监督为核心,这也是会计核算中心的重要职能,单位将所有的收入都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的中心账户,所有的支出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中心,所以也需要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对于企业实施统一的管理,在监督范围和标准上不存在差异性,所以具有核算和监督的一致性,并且在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合下,能够有效的对单位财务支出进行审核。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对于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关系。传统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基本由一个部门负责,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形成了业务和人员上的叠加,这不利于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的实现,而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离开,一方面并不影响单位正常的使用和分配资金,另一方面能够极大的提高对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并且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单位提供真实和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强化财政的监管职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实施企业会计集中核算能够通过将监督独立,强化财政的监管职能,防止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以事业单位为例,事业单位的收支都需要经过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能够使得资金在审批后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而财务信息也同时在单位会计信息中心留下存档,使得资金使用得到了有效监管,解决了资金监管缺位的现象,提高了资金的全程监管,而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大型公司都开始建立了相应的子公司,所以资金监管通过以往的会计核算方法很难实现,只有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才能够实现公司资金的统筹和有效监管。有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监管不利带来的问题。由于会计核算数据得到了统一集中的处理,使得信息、管理、服务实现了全面的融合,从而对于出现的财务问题,能够及时的调整和纠正错误信息,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运行,并且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型会计和管理型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的基本只能是监管和核算,其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将会计报表和核算内容进行分析管理,但是由于对会计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并且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工作量非常大,这种将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的传统会计不能够实现和发挥会计核算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型会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发展的需求,对于新技术和管理改革的适应性较差,已经被管理型会计代替。管理型会计是利用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利用经济学知识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得出一些具借鉴和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评估,对于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管理型会计根据前瞻性和指导性。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1、核算单位管理的必然要求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制度保证,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在职能、方式和实施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别,但是二者本身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会计核算管理型是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不断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管理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出路,而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也从单位核算向为企业提供更多管理信息和服务信息;其次,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之后,核算单位存在的许多财务问题,需要会计核算中心支持和服务,核算单位的依赖性很强,并且受制于自身改革能力和意识的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必须加强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服务。

2、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发展的要求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以会计监督为核心,会计核算为具体表现,从本质上说会计核算中心是通过核算来监督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所以如果会计核算中心单一的搞核算,就会失去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并且也达不到会计核算改革的目标,所以说会计核算向管理性和服务型转变是会计集中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3、推动新型会计工作体系建立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会计工作已经不单单是记账、报账等基本职能,还需要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市场讯息,拓展和开发更广阔的市场,管理型和服务型会计集中核算,能够使传统会计核算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对于加快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建立新型会计工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的途径和注意事项

(一)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服务型转化的途径

1、转变审核重点,深化财政监督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对于单位的票据进行审核,从而完成监督管理职能。但是这个过程也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会计核算中心面临着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和职业操守需要很高的水平。所以会计核算中心需要转变审核重点,把工作的中心向会计审核和会计监督转变,并且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完成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于深化财政监督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强调单位参与,保证集中核算实效

管理型和服务型的会计集中核算对于单位的参与要求较高,一方面,单位参与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提高集中核算的核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调整,对于单位,特别是针对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所以通过单位的参与,能够提高对于单位的财务决策的指导作用,除此之外,单位参与也能够提高对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的格局,形成良好的监督关系。

3、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单位财务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与传统核算模式的巨大的区别是它是对于传统会计的拓展,所以在强调和服务和管理方面,会计集中核算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优化单位的财务管理,为核算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核算服务。服务是管理的重要宅提,管理有存在于服务之中,在集中利用优势资源解决会计信息问题的会计集中核算中中,要切实提高服务能力,指导和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

4、优化管理模式,落实财务预算管理

会计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细化,特别是做到预算细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如果在资金和目标成本中有所出入,就需要快速的找到原因和快速的解决问题,而会计集中核算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更加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能够指导会计快速的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企业分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而会计集中核算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预算数据,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帮助,所以会计集中核算还需要引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落实财务管理。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服务型转化的注意事项

在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集中核算在未来的会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和素质化要求更高,除了掌握会计知识外,对于法律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知识等技术的了解都要求更高,要全面提升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才能够更好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转变管理方法。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型对于管理方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所以要转变以往的会计核算思路和方法,在管理上加强创新,满足基本的核算需求之外,还需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并且引导企业充分的重视和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要进一步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充分的认识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在职能上不断深化,在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而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实现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涛会计工作中核算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变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

[2]张鹏.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