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与制度

管理与制度

管理与制度

管理与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制度管理

学校管理中的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从区别而言,首先它们是管理学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从泰勒的科学管理(以制度管理为主要手段)到人本管理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进步,是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和人的自主意识、民主思想增强的具体表现,是以物质财富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这是区别之一。

第二个区别是管理的人性假设不同。制度管理(科学管理时期的主要管理手段)是以“经济人”假设为管理基础的,而人本管理则是以“社会人”假设为管理基础的。“经济人”假设只看到人性的消极、自私的一面,而“社会人”假设则注重人性积极的方面。学校中的制度管理也是一样,尤其是私立学校,怎样给教师确立人性假设,或者说确立什么样的人性假设理念,是科学管理还是人本管理的主要区别。如果学校管理中只注重强调制度管理,不重视人的合理需求和平等意识,那就如“科学管理”一样,是以物质管理为中心,管理者只注重办学效益和经济收入,把教师当成工具使用。而人本管理则是人为管理的核心,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和有利于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第三点区别是人本管理的处延大于制度管理。现代的制度管理能体现人本管理的一些内容,但不能体现人本管理的全部。比如人际关系和感情投入,无法完全体现在制度管理之中。

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首先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它统帅制约着制度管理。也就是说不同的管理理念有不同的人性假设。不同的人性假设的管理理念,有着不同的制度管理。比如同样是人事管理,“经济人”假设人事管理则主要是计算工时,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进人、管人、出人。而人本管理的人事管理,则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适应性和个人的发展,并视其为学校的财富,充满人性化的特点。

其次,制度管理体现人本管理的理念。人本管理下的制度管理更注重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注重管理的教育职能。

在现代学校管理实践中,应以制度管理为主,人文管理为辅,两者长短互补、相辅相成。制度管理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是一种“刚性管理”,必须建立权变管理机制与之相适应。它必须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相辅相成,如果把人本管理称为“柔性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则是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才能产生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制度管理严肃认真,赏罚分明,足以立威,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无论是哈佛大学还是北京大学,还是北大附中,他们都有比较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每当他们介绍自己的管理经验时,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制度管理,这就是制度管理为什么在七种管理手段中名列第一的原因。然而它的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没有权变理论与之相适应,制度管理就会走向死胡同。特别是人本管理理念和人的情感,制度管理是无法涵盖的;管理者的作风格,制度管理也是无法涵盖的,而这些是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弥补和完善制度管理之不足的重要调剂。所以制度管理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前提,而人本管理则必须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人本管理注重感情投入,它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潜力,它是完成管理目标和逆境中克服挫折、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管理中所说的“恩威相济”,就是指现代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和谐统一的管理。人本管理是管理者施“恩”的过程;制度管理被看做是立威的过程。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则是“恩威相济”的成功的管理模式之一。

管理与制度范文第2篇

一、引入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潜在问题

(一)官方化和行政化易导致垄断在我国,缺乏市场化的运作导致了我国的集体管理制度过于官方化和行政化,进而使得集体管理组织产生行政领域内可能出现的弊病例如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等现象。集体管理组织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作品利用的效率,与著作权人建立委托关系或信托关系,因此集体管理组织的定位应偏向于市场管理主体而不是行政管理主体。定位的偏差是集体管理组织的延伸管理职能产生垄断的一部分原因。(二)信息不透明,缺乏平等协商的机制首先,在权利人和使用人之间,由于著作权客体的无体性,作品的流通往往缺乏市场化的机制,使用人要想合法使用著作产品,可以通过集体管理组织来实现。然而,在网络版权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权利人来说不论是在著作财产权如许可使用费的确定上,还是在著作人身权方面,往往难以实现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平等协商。其次,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集体管理组织中,非会员由于无法享有与会员相同的权利,不论是在话语权或者是信息的全面了解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延伸性管理一方面可能会迫使非会员同会员一样接受相应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权利人往往难以知晓作品被哪个集体管理组织所管理,将缺乏与集体管理组织协商议价的前提。以上弊端不但对非会员来说是不公平的,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著作权激励机制的丧失。(三)相关法律条文规定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细则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延伸性集体管理职权的延伸范围和集体管理组织之间管辖范围的划分是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我国则缺乏对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能、著作权中的哪些权利可以延伸等问题的具体规定,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另外,关于延伸性集体管理的管辖范围不明问题,由于作品类型的划分不易且同一类型的作品可能存在于多个集体管理组织的管辖范围内,在集体管理组织多元的情况下,由哪个集体管理组织来管理该作品往往处于不确定状态。

二、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在我国的出路

(一)去公权力,是否引入竞争有人提出,为了破除集体管理组织垄断性的地位,应借鉴日本等国外对集体管理制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行业自发建立集体管理组织的限制,放宽私人联合起来建立集体管理组织的条件,以此来分散现有官方性集管组织的权力,即在集体管理组织中引入竞争机制。然而,从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程度来看,一方面各行各业的管理能力和自律性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相关立法较不完善,过度松散的竞争性集体管理制度不但难以保证著作权人的权益,还可能因监管难度大而导致版权环境的混乱。鉴于此,笔者认为不应当生搬硬套地采用完全竞争性的集体管理制度,而是考虑到我国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的基础上,在集体管理制度中引入有限竞争。(二)提高透明度,加强各方监督如前文所述,著作权人和使用人、会员与非会员间的地位不平等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如果制度实施过程中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公众、媒体舆论等各方的监督,相应立法将只是空纸白话,并不能切实保障著作权。另外,为使各方地位及权利平等,政府部门在这里只能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起监督作用,并不能对其集体管理职权进行过度的干预。(三)加强制度构建,提高延伸性集体管理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无边界的权力比权力本身更容易导致垄断,因此制度不健全与公权力主导相比,前者才是延伸性集体管理垄断的根本原因。要缓解著作权人相比集体管理组织较为弱势的局面,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法完善:1、借鉴俄罗斯关于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规定,赋予著作权人事前禁止,事后否认合同的权利;2、明确规定延伸性集体管理的范围;3、落实监管主体,使监管方法具体化、合法化;4、制定有效措施保障著作权人的权利救济。

作者:甘露璐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2011 级本科生

管理与制度范文第3篇

本期专题刊登的文章是《江苏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六届“苏派”班主任论坛的部分成果,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班级制度与自主管理。作者全是一线的普通班主任,他们的思考说不上多高深,但他们努力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他们说的正是他们所做的,他们是真心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

经常听到班主任抱怨“工作辛苦”:学生难管,责任太重,身心疲惫……然而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有自己的抱怨:管得太多,不尊重人,没有快乐……再从社会的期待看,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少责任意识”,等等。问题在哪里?影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仅将视线聚焦在“班级”这个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场所进行探寻。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学生不仅在这里接收文化知识,还在这里实现初步的社会化。为保证班级教育、教学和班务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学校要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这个“最小的主任”应需而生。合理有效的班级管理极其重要,这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也是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教师、社会对教育不满的切入点。

国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已日益系统化,从理论构想到影响因素,再到自主与学生适应和发展的关系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相比之下,国内有关学生自主的研究显得比较匮乏。自主能力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是“人支配自身达到一定目的的能力”。学生要想在校园生活得快乐,班主任要想不“累”,社会想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都离不开“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管理与制度范文第4篇

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存在一种矛盾:西方国家在经济上主要实行私有制,在政治上则主要实行公有制。民主制本质上是一种对政治权力的公有制。西方国家的“政府应基于人民的同意”的理念导致政府与公民在本质上是一种提供服务与购买服务的关系,是一种裸的金钱关系,这难以表明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优越的。因此,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都存在逻辑问题。

【关键词】

西方;经济;行政管理;自由主义经济学;公有制

一、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在行政管理上实行公有制,这表明西方国家由以建立的逻辑基础是混乱的

北美、西欧、澳洲等地的以美国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矛盾,即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实现私有制、在政治上实行公有制。这种矛盾反应了一种理念上的矛盾,该矛盾显示出西方国家的立国理念是存在逻辑矛盾的。笔者所谓的经济上的私有制是容易理解的,笔者所说的“政治上的公有制”何谓呢?“政治上的公有制”就是指民主制。民主制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为者”、“政府应基于人民的同意”、“一人一票决定国家事务”等。也就是说,民主的理念主张国家的或国家的终结权力应当是全体公民共有的,而且每个公民都拥有相等的一份——这也就是说,如果把西方国家比作一个“公司”,那么其股份由全体公民享有等额的一份。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民主制是一种公有制———尽管公有的是政治权力而非财产,但从政权的组织形式上看,民主制无疑是一种公有制。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私有制是优越的,有利于调动私有企业主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这种论调是有道理的,那么西方国家的政府也应当实行私有制———“君主制”或“寡头制”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效率。也就是说,按照主张实行私有制的经济学家的逻辑,如果国家被一家所有,即实行君主制,那么这个掌管国家的君主才会把国家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才能充分调动管理国家的“君主”推行精细管理、谋求国家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实行国家的最好的治理和发展;按照主张实行私有制的经济学家的逻辑,如果国家被全体公民所有,即全体公民共有、公有,那么就会出现如公有制企业中的那种管理者不把企业当作自己家的产业从而难以真正严细认真地进行管理,难免会出现公有制企业的“跑、冒、滴、漏”的现象。也就是说,以下二者必居其一:如果西方国家承认私有制能够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性,那么西方国家就应该实行君主制,君主制才是私有制,才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所应当推崇的最理想的政体;如果西方国家认为君主制不是理想的政体,而民主制才是,那么西方国家的企业也应当实行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西方国家认为私有制最有利于经济发展,那么国家实行私有制———也就是实行君主制———才是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的;如果西方国家认为国家不应当实行君主制,那么在经济领域也不应当实行私有制,而应该建立公有制企业。由此可见,西方国家一方面在经济上主要实行私有制、一方面在政治上主要实行民主制,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其间存在理论上的矛盾。西方国家的这种实践恰好证明了公有制未必一无是处,私有制也未必万能。

二、从西方国家的立国理念“政府应基于人民的同意”可以推导出严重的消极逻辑后果

近现代西方国家的立国理念“政府应基于人民的同意”存在严重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政府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逻辑其实使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沦为了裸的利益关系。何以得出这一结论?因此“政府应基于人民的同意”的理念的本质是:人民出钱(纳税)购买服务,具体购买的是政府提供的服务,而政府只不过是拿钱替公民办事而已;人民如果不满现政府的服务,则有权购买新一届政府的服务。在这种认识模式之下,政府对公民是不必有责任心的,因为西方的理念会认为:政府拿多少钱(收多少税)就为公民办多少事,如果政府没钱了,那么政府就不必为公民办事,例如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的多次发生政府“破产”的情况,在政府“破产”后就停止对公民提供的一些服务,而西方政府这样做从理论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政府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一逻辑前提就决定了政府不必把公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不必在没有钱的情况下仍然为公民办事。根据民主制的理念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在西方国家发生自然灾害时,如果政府没有向公民收取用于救援的费用(税收),那么从理论上来说政府没有义务去救援群众,因为西方国家近现代的理念基础,西方国家现行的关于建立政府、关于政府与人民关系、关于民主制度的逻辑就能推导出这种结论。按照本文的上述分析,西方国家的执政者是在民主制这种“公有制”模式之下管理国家的,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执政者就像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一样往往倾向于关心自己能否继续统治下去,往往倾向于关心自己的任期之内别出问题;因此,当国家的长远利益与执政者的利益或任期内的利益相矛盾时,西方执政者会做出何种选择就是不言自明的了。故而,民主制并不总是有利于西方国家的长远利益、总体利益的。相反,中国传统的、看待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的理念就比西方近现代的民主制的理念显得更有人情味。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认为国家是一个大家庭,政府是家长,人民是子女;因此按照这种逻辑,人民的所有事情国家都必须负责,政府不能拿“没有向人民收某类税”、为理由来拒绝对人民负责。例如中国发生自然灾害时,政府不会想收没收相应的税、有没有这笔预算,而会想尽办法开展救灾工作。由于中国有这种传统的关于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的理念,因此中国人习惯于有事找政府,因为“父母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理念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已然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不会想“我为政府纳了多少税,因此我有权要求政府相应地为我提供多少服务”,而会想“政府既然为民之父母,就应当满足我的一切正当需求”。

管理与制度范文第5篇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学生实行制度化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做诚实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 

我校根据管理实际,结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学生管理制度,把全体学生纳入其中,听取他们对制度修订的意见。我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小学,结合孩子们家庭生活的实际,主要培养学生的三大习惯,即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式,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一起研究各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办法,编写“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严格实施和改进。针对学校43%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阅读、作业辅导、各类竞赛、谈心交心及外出参观等活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 “留守儿童之家”。 

因此,学校的制度要充分遵循学生生命的轨道,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适合的教育启发和熏陶,使学生学会思考,领悟生活,理解生命,懂得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的制度管理要体现以激励为本的教师理念。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教师投入的多少,在教育体制创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制度约束只是基本要求,激励才是最高要求。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把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要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是必需的,每个岗位都有最合适的人,每个人都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每个上岗的人都有责任和忧患意识。 

我校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对学校过去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奖罚条例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和全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与教师头脑中的“大锅饭”思想,实现了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一次与时俱进。针对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的实际,学校制定出相应的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如导师制,即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从业务、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学校领导也与这些教师一道,共商教学计谋。中年教师责任感较强,且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领导应向中年教师放重担,这也是对中年教师能力的认同,让中年教师取得更大成就的一种方法。老年教师是学校的依靠力量,他们虽然无法负担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管理也比较了解。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情感需求,他们需要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仍然能够发光发热,希望自己多年的经验能够得以传播,受人认同。学校领导要多向他们咨询意见,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管理中来,也要让老年教师以一带多的形式,带领几位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我们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价值激励观,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人人自觉树立学校主人翁意识。通过制度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三、学校的制度建设要发扬民主。 

既然规章制度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权益,我们就应该将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全体教职工,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大家的管理积极性,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这样做一是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的过程,也是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和思想认识统一的过程。这样做在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的同时,也激活了他们工作的主动精神,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我校一贯很好地保持了教代会制度,这是学校依法、民主、科学治校的途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教代会通过的决议总支行政坚决贯彻执行。教代会代表、党代表等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已成制度,在招投标、物质采购、经费审计等工作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再如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校党务公开,让教职工知实情,向教职工亮家底;学校还根据代表提议,不断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最为典型的就是今年我校的职称评定申报制度。学校行政充分走群众路线,分多个层次召开讨论分析会,完善学校评审方案。我校现行的评审方案既符合上级政策,又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被评对象可以旁听评审组的集中评议,把材料摆在桌面上比,不搞暗箱操作,讲公开、公正、公平,充分体现了以师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四、学校的制度执行要实行人性化。 

制度建设虽是刚性化的、原则化的管理。但硬管理并非就是非人性化。“无情制度,有情操作”,初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其实具体操作中,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是关键。如教师行为规范类的制度,让教师对照制度自查自省,有问题的主动认错领罚;可先打后抚,批评处理在前,促膝谈心随后,既体现制度的严肃不可违,又充满了人性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