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与创新

管理与创新

管理与创新

管理与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管理创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关创新的论述古已有之。如“日新之谓盛德”《易.系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等。讲的是人们应该经常保持蓬勃旺盛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天天更新,以新的姿态去追求、创造新的生活。今天同志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总书记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在新时期对创新精神的最好的诠释和发展。

一、管理创新有着丰富的内容

1.目标创新是前提。任何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调整了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经营目标三者的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取得的。如果在内部条件确定的基础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对经营目标做出调整,而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在现阶段,企业组织目标应调整为“通过满足社会需要来获取利润”;学校组织应把“培养合格人材、满足社会需要、服务祖国建设”定为目标,目标创新关键是对市场、人民群众的需要的满足。只有选准目标,创新才能获得成功、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国家有限的资财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制度创新是保证。有关制度创新,它涉及到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关系交错、相互影响。作为制度,它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祖宗之法不可违”,也要随着社会的变革、改革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时这种调整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就像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企业再造工程》一书中所主张的那样:彻底变革,注重核心竞争力,打破旧框框、建立新制度。事实上,也只有把管理制度调整到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上才能保证其他创新目标的实现,创新措施才能落实。

二、管理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总书记代表中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核心是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对同志“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总书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落实和发展。

遵循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管理,实施创新战略,共建和谐社会

1.在实施创新战略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伪创新”的观点和“创新难”的情绪。实施创新战略,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为社会做贡献的心态去做,不要有虚假成分,不要假借创新之名去做损人利己之事。如当今社会上那些天价医疗、天价月饼、天价房产、天价演出…这些人到处招摇撞骗、大肆宣扬、推销自己,无一不是借创新之名,去干着利己之实。我们称其为“伪创新”,这是和创新的观念格格不入的,是应当受到批判的。

实施创新战略,还应克服那些认为“创新难”的观点。目前社会上有人认为创新是“纯技术性”的观点,是科研人员的任务、是专家学者的工作,专业性强、一般人干不了。这是把创新工作简单化了的观点,这和当年曾经批评过的红军中的单纯军事观点差不多。其实,创新工作涉及到所有人的工作,技术人员要搞技术创新、服务人员要搞服务创新、管理人员要搞管理创新。显然,这是关系到一个组织所有人员的共同工作,是人人有份的事情,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干出一番成绩的,只要在你的岗位上有新的工作业绩,就是对创新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创新需要的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只有那些技术实力强、资金雄厚、规模大的企业、科研院所才能进行,一般小企业、小单位是没有力量进行创新工作的。这种观点,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创新的根本含义。既然每个人都是创新的力量,那么不论单位大小,都是创新的主力军。社会的分工不同、各单位承担的任务不同、责任大小也不同,但都是为社会的进步而做出的努力,都是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奋斗!只要把本单位的事情搞好了,就是为创新型国家做出了贡献。

2.实施创新战略,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管理。对企业来说,不管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还是从事企业文化建设,都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实现。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要有开拓精神、新思路、新办法,在已有业绩的基础上扩大发展,是资产增值、是管理上水平、是质量上台阶。

要有效的实施创新战略,搞好本单位的创新活动,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为基层组织的创新活动,首要的工作是选准目标。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始,目标选择宜近不宜远、项目选择宜小不宜大。这样目标容易实现、项目容易成功,其结果必然是减少了项目承担者的挫折感、增强了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创新者进一步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组建精干的创新团队,以自由组合为主,宜精不宜滥。组织应以必要的指导为主,不干涉具体事务;也可以与外单位专家相结合组成联合团队,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攻关。要注意发挥创新团队中骨干、领军人物的作用,通过检查、询问等经常性的关心、鼓励,激励创新者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创新事业。

参考文献:

[1]: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北京,[J].2006.1.9

[2]:《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M].

管理与创新范文第2篇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2.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3.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4.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二、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三、当今学校管理的失缺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其总体思路是“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另一方面,转变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评价等都与改革的步伐大不一致。由于管理思想与心态、观念等还被固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学校“偏爱于惯常策略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再具备成功地迎接日前挑战的能力”,成为改革的阻力。其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者习惯于经验管理或传统角色工作,不认为管理就是创新。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改革相分离,两张皮现象明显,等待观望、一般应付与敞表面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管理者心目中的改革,常常是向上对国家、政府的办学自要求,或是内部向下的人员精简,很少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三,受中庸管理观念的束缚,多年的校园文化积淀,用人与干部考核标准上的教训,使许多身居要职的管理者,宁可按照规矩行事而停滞不前,也不愿通过创新冒险去取得成功。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1.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2.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 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首先表现为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其次,目标创新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4.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

管理与创新范文第3篇

摘要:图书馆管理创新已成为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需要全方位推动、多途径实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本文探讨了目前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向以及实现方法。对图书馆创新的主要途径和图书馆管理创新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创新途径

创新是当今世界,尤其在我国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它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它是观念更新的标志、变革的标志和有活力的管理标志,需要长期的付诸实践和艰苦努力。

1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1.1 管理观念创新

1.1.1 观念创新是一切管理创新活动的前提,并始终贯穿着创新全过程。首先, 要破除“封闭办馆”、“坐门等客”的思想, 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全体馆员还应树立强烈的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1.1.2 事实创新。理念行,行为不至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从观念的创新到行为的实施,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创新不光是口头上的创新,而且要付诸实施的创新、行之有效的创新。

1.1.3 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地提高学习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大胆开拓创新,图书馆管理才有高度、有特色。

1.2 管理模式的创新

1.2.1 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图书馆工作创新的关键。管理模式是指管理的组织形式,不同时代的图书馆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内部管理工作人员可采用聘用制,机构与个人之间是契约管理,各层次工作人员按职位说明书确定的职责,向社会公开招聘,按相应的职位薪酬签订合同,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完善,保持社会人的身份。

1.2.2 实施知识管理。现代图书馆馆藏载体趋于多样化,而且又正处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期。它包括信息技术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图书馆馆员的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对图书馆馆员的智力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知识服务最为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1.3 管理手段的创新

1.3.1 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其核心内容是以自动化作业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分工理论的方法,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其能够采用标准格式来完成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工作。建立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建立图书馆在现代代环境下新的管理机制,以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的用户需求。

1.3.2 加强图书馆协作网建设。图书馆协作网是图书馆合作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或平台,馆与馆之间建设馆藏、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和文献检索一系列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资源共享才能变为现实。

1.3.3 加强对光盘数据库资源及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以馆藏特色为主,针对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需要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二次文献加以分析研究,编制各种专题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

1.3.4 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编写读者指南,定期对读者进行入馆教育,不定期举办图书馆专题知识讲座等,让更多的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可通过采访、座谈会、调查表、问卷、意见箱等形式,了解和掌握读者的有关情况,以利改进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1.4 服务方式的创新

1.4.1 岗位职责规范化是管理与创新的保证。从机构设置到各种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奖惩措施都逐步完善, 要把全馆纳入工作制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现代化轨道。如人事改革采取竞聘部主任、竞聘岗位、双向选择、减员增效制度。

1.4.2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落脚点,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相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无论从信息来源,服务方式,提供信息的载体和范围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创新必须强化信息服务功能,运用现代设备技术和网络工具,发挥图书馆信息优势,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各种有效的服务工作。

1.4.3提高馆员的服务素质。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业务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1.4.4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提供网络信息资源链接。要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最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就要把相关的网络连接,按专题提供给读者,方便读者查询。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对服务内容适时进行调节,面向需求。

1.4.5做好图书馆主页。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网站来展示本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通过收集、整理、传播一体化的途径来完善电子信息资源的辐射功能,让读者在网站的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享受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馆藏书目数据、馆藏报刊、多媒体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等服务。

2 图书馆管理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2.1 图书馆的创新要建立在有长远规划的基础上。

成功的图书馆创新不是主观随意的行为,必须依据客观情势而行动, 利用变化而不是试图强行变化。高校的图书馆创新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程序、有方向的变革行动。因此,图书馆创新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思想。要以方便读者、让读者满意为宗旨,让读者理解和感受到他们实际上是这些制度的最终受益者。

2.2 加强管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要加强领导班子自身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的水平,提高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能力,准确把握图书馆发展规律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应急处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的能力、构建和谐图书馆和优化发展环境的能力。

2.3 转变工作作风,开展调查研究。

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坚持馆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制度,加强与群众沟通,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4 借鉴吸收,科学创新。

管理创新既要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又要横向借鉴兄弟馆的成功经验;图书馆领导者应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办事,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及早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预期目的。

2.5 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应讲科学、顺民心、重民意,应本着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的精神来规划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2.6 重视理论学习,深刻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

创新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业持续发展。对此,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该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遵循管理创新的客观规律,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途径,敏锐地捕捉图书馆变革的新形式、新动向,积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实践,以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更大发展。

3 结束语:

改革是动力,管理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是时代所需、经济发展所需,只有靠科学管理和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多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管理与创新范文第4篇

(一)企业管理现状。我国企业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来说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企业在市场上的继续发展。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表现为:我国企业基本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以市场原则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导向有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机制。具体有:我国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着自主迅速的决策机制,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能上能下的干部机制,酬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启负盈亏的约束机制等。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企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严重阻碍其正常发展的问题和因素,具体表现为:我国企业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较为滞后,管理思想过于僵化,无法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中去段有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营销方案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严重偏低,并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形成。同时,我国企业管理的基础较差,尤其是一些较为基本的管理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健全和规范,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且管理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和健全整个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目标较为单一和盲目企业的管理队伍建设也不够好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汉仅把重点放在了短期消费方面,并没有重视企业管理人员的长期培训。这些都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不少的发展挑战,比如说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挑战泄界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的挑战等。

(二)企业竞争力现状。虽然说目前为止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发展历程来进行这么几个方面的理解与判断。这就是说企业竞争力应该使得企业自身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具备“造血”或者说“再生”机能,企业应该要表现出内涵式或者说集约式生存和成长范式,企业有主动适应环境,自我提升的内在冲动企业不断延续、巩固,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能力。如果具备了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其就可以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之中,它将有效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生命质量,也是提升行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最根本的水之源,木之本,并对社会总体福利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由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竞争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不够顺畅,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还存在着总量滞后、结构性滞后和增长速度滞后的突出矛盾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比如说人力资源方面,其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其原材料资源也处于一种劣势地位,这些都将大大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从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能力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处于较低的水准。

二、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对策

鉴于以上各种管理问题已影响到竞争力提升的不良现状我国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己的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应该来说,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职能更是一种管理思维发展变化的新模式。当前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就是企业管理较为落后比如说管理思想观念落后,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战略落后,管理组织落后,管理文化落后等。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这种管理现状,积极创新企业管理工作,让其成为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因为管理创新能够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优化配置和使用资源,能够促进制度创新,能够推动技术创新等。那么我们到底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切实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而提升其竞争力呢?具体对策如下:

(一)我国企业实现思想方面的管理创新,为提升竟争力扫除观念阻碍。这就是说我国企业应该具备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为企业管理扫除观念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我国企业应该以重视管理创新思想取代“轻管理”思想。应该来说这是最为基本的管理观念和意识。我们从广义方面来讲就应该不仅重视管理工作,更要重视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把企业管理定位在维持现有管理层面上。企业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立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资源观要充分考虑到其是否污染环境,是否资源耗费不经济是否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并以系统思考方式对局部思考模式创新,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企业的管理工作,树立“文化人.、“创新人”、“能力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观,以合作竞争取代传统竞争观,以为特定市场服务的市场观代替为整个市场工作,以追求生存价值升华,追求物质价值的效益利润观,从而为企业管理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二)我国企业应该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为企业提升竟争力提供保障。这就是说我国企业应该不断调整并优化各种企业资源让企业的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六尽其才,切实为企业提供良好且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具体来说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的。一是我国企业应该对管理制度效用进行相关的评价并制定出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对其中的内部流程进行相关设定并实现一定的创新。我们要对企业内部的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等内部常规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要建立健全相关基本制度,要查漏补缺注重对其创新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过程中,要寻找适宜的方式对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还主要表现为具体执行方式执行手段上。二是我国企业应该进行特色或个性管理制度创新要能够让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新从而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那么在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还应该注意决策制度创新等让制度管理具有柔性化与刚性化双重特性,让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努力追求必要的创新。

(三)我国企业应该实现管理战略创新从而确保企业竟争力的持续优势。根据相关理论表明,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范式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发展,一种面向于未来的战略管理观正在逐步形成并完善。这种新的战略观就是说要求我们的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能够以更为前瞻性的眼光和更为强悍的战略主动性来努力对企业内部进行相关调整和改变,以最大限度地来迎合企业战略框架的构建目标。它要求我国企业能够做好能力配合和资源分配工作,定位好这么几个方面的管理战略,即小企业集群战略、企业战略联盟、用户满意战略等。其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就是说要让企业集中自身的各自优势于一体,有意识地把企业定位于某一个小企业集群内,增强企业的结构竞争力,以应对日益变幻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同时,我国企业应该从战略联盟的角度来充分考虑好企业管理工作,就是说这些管理战略应该是长期且合作性质的应该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这就可以让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尽量采用外部技术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散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避免企业组织过于膨胀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个用户满意战略其就是说要应该以用户需求作为根本识别条件并对交互关系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营销能力等,从而切实让企业管理战略发挥出积极有效的竞争力提升效用。

(四)我国企业应该实现管理组织和文化创新。这就是说我国企业应该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结构整合角度出发选择这么几种组织结构方式,比如说小集体和跨专业小组,“生物型”组织网络组织,学习型组织等,从而让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具有多种多样性。虽然说不一定很完美和最佳,但是这的确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管理方面的创新。它可以让企业更为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要如何通过管理组织机构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应该来说,我们对于企业管理组织是否有效可靠其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集合起企业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其组织学习能力,并对其管理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一种企业竞争力的再生力量,选择一种可以创新的文化机制河以是合作竞争文化,它是对企业人员的有效再生力量池是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再生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生出企业的竞争力。

三、结语

管理与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管理,创新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进行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行,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房地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想要在房地产市场中立足,就必须要对房地产的管理进行创新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房地产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房地产管理与创新的内涵

管理,就是以人为核心,通过对身边多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对生产活动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管理过程的实现离不开管理者和管理规范,管理规范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参考或者是标准,对整个管理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房地产管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因素的复杂的问题。良好的管理,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市场中站稳脚跟,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除了要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管理之外,还要加强对房地产管理的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管理的创新也是一个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

2房地产管理与创新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是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所以,想要继续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就必须要对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进行创新,通过改革自己的管理理念,将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作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的源泉。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发展时间已经很长,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是由物质资本所决定的,人才在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只有引进大量的人才,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率,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管理人才短缺,而且房地产管理者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房地产管理人才大量的流失,造成了当前房地产人才市场供远远小于需的状况。所以,提高房地产市场的人才储备已经成了房地产行业的重中之重。除了人才培养之外,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的资金越来越多,开发的环节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地产项目规划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好的规划可以简化项目的开发流程,减少企业的开发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不好的规划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收益。所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做好项目规划工作,增加企业的利润。房地产管理不是一个部门、一个管理者可以做到的事,而是一项涉及到公司上上下下所有人员的一项工作,房地产管理可以将公司的上上下下连成一片,增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思维,让员工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3房地产管理创新

在进行房地产管理创新的时候,重点要对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创新。3.1管理模式的创新。当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进行房地产管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方便我们的管理工作,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者要打破思想的束缚,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要勇于将新型技术与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管理模式的创新。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也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比如设立奖罚制度,对工作认真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扬,并且给其发放奖金,对工作态度消极的员工进行批评,并且扣除一部分的奖金,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3.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在经过了早期发展之后,房地产行业已经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过程。当前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物力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可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人才紧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能否网罗更多的人才,能否更好的在房地产市场中立足,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所以,房地产企业也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首先,管理者需要对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房地产行业的需求来明确人才培训的内容,使其可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帮助企业发展。然后,还要详细的制定人才培训流程,紧扣细节,确保培训质量。其次,还要确定培训方案。很多房地产从业者都是从其他的行业转行过来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房地产行业从业者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培训之前,应该对每个学员的个人状况有一个认真细致的了解,统计每个人的专业基础,然后给每个学员制定专属培训方案,对其薄弱知识进行重点培训,使得他们在接受培训之后可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也要做到雨露均沾,同时对企业基层员工与企业高层员工进行培训。企业高层员工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企业基层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如果企业管理者只注重对高层人员进行培训,就容易使基层员工和高层员工脱节,导致高层员工的指令不能被成功的实施,他们也就变成了“光杆司令”,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3.3项目管理的创新。目前房地产项目表现出周期长、成本高、流程复杂的特点,能不能对地产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直接决定了公司的项目支出是高还是低,由此可见,项目管理也是决定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不论项目管理做的如何的好,房地产交易作为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自身的风险属性也是无法消除的,所以,房地产企业还需要扩大自己的规模,施行多个项目并行的策略,以此来减少自身的风险系数,降低企业损失。3.4国家管理制度创新。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仅仅依靠房地产企业自身是不能完成的,想要做好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工作,政府管理策略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政府可以对现有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土地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当前有很多的投资商恶意的进行土地买卖,哄抬土地价格,严重破坏了房地产市场的和谐。

4结语

我国的土地供应制度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国家应该对现有的土地供应制度进行改革,增加我国的土地利用率,减小闲置土地的面积。除此之外,城市发展也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推进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会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国家和政府要对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郭连强,刘力臻,祝国平.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