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技术

管理学技术范文精选

管理学技术

管理学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便捷和高效。而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则是满足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经过程。因此,经济管理学科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和辅助,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实现了和现代技术的整合,让经济管理学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

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以电子形式采集、处理和储存、传递的信息技术手段。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都是信息技术的范畴。不仅如此,这些常见物的硬件设备、软件工具,甚至使用方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理论。利用这些设备人们可以对生活中的图、文、声等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然后展示,这便是信息技术应用到极致的表现。尤其在网络技术飞速前进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功能越发强大,其不仅可以让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还能在生活中给予人们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服务。可以说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的认知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更广泛的表现平台。在教学中更是如此,信息技术的计算机仿真、多媒体应用和虚拟远程功能让经济管理教学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让传统教育的弊端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创新教学的方式,让课程设置变得合理

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最应注意的就是实际的应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地位为学科教学准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专注的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增强自己的逻辑理解能力。教师还要和学生之间有积极的互动,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训练中利用理论知识和操作实际解释和感受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科专业的优劣点。教师还要让课程的内容分布变得合理,适时的加入一些景点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角色扮演,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生活的有效运转。因此,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知识根据难易度层层推进,这样学生才能有充分的接受心理。教师还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和学生接受速度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扎实的经济管理基本知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质需求和基本的兴趣需求。

(二)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工具

在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条件的创设和教学工具的辅助可以让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不断上升。首先,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优质的教学水准。要充分利用专业的教学语言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让语言这个传播媒介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动力。在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中知识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都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只是运用单一的语言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走神或者厌学,很难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采用丰富生动的信息教学方式,在多媒体声、图、文同步的情况下让学生全身各路神经受到刺激,让学生准确理解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管理专业中的重点,从而优化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方式,从而提升教学的成效。

(三)网课翻转课堂技术的利用和实施

1.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施

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明确学科教学的目的,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准确的材料。不管是教师选择一些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还是教师自己搜集制定的教学材料都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消化承受力为基础展开。尤其在学到筹资方式和股利理论等非常复杂的理论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网络平台看名师讲解的相关课程内容,然后配合相应的教学课件进行深入的讲解。而在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学习中,比如时间价值、资本结构等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案例制作一些动画或者小视频,然后配合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实际的操作能力。如果教师遇上知识点繁杂、内容又非常丰富的章节,比如财务分析等,教师可以在课件制作和视频制作的部分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做一些问答设计等,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课堂上消化吸收知识

翻转课堂的经验总结中我们可以得出,学生上课的重要目标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记忆,而是更深层次的知识点理解和不断丰富的知识点升华,这是信息时代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从资本结构相关的知识点说起,我们可以得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最初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理论表达为主,主要通过文字和随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资本结构这个基础的概念、资本结构的一些类型以及其在教学表达中的重要意义,这样学生就可以初步的了解知识学习的重点。到第二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资本成本的相关知识,这里需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提升,需要学生掌握资本成本各个要素的基本计算方法。在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普遍比较强的问题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和表达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到了第三步,教师要给学生讲风险衡量的知识,需要具体的例子诠释杠杆利益,需要实际的生活经验表达风险衡量。从具体案例中可以找到影响这两者发展的主要要素,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点。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锻炼了自己运筹帷幄的能力,小组合作完成随堂练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和运用好知识点。第四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前面几步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领会到的经济管理经验来实施现场模拟。现场模拟的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力量等等来展开,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3.课后总结

目前,我国网课教学中经济管理教学方式还是比较新型的,但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和经验缺乏,教学过程仍然显得比较枯燥和单调。所以,经济管理教学的每节课后总结都要从成果和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后总结当中,学生及时的去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分析总结,将信息技术教学和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整合经验罗列出来,以供后续教学借鉴。

(四)创建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

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在经济管理教学中,让师生对信息技术设备的要求不断提升。目前单纯的实体实验室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管理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完善的虚拟教学实验平台,才能满足师生教学的迫切愿望。要想建立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就需要做好服务器的配备,需要在服务器中安装实验教学的相关软件,这样师生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完成互联网的教学。虚拟的实验室教学平台还需要具备的管理模式、资源共享的搜索技术,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课程实验实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且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还在实验时,其实是在提升学科教学信息化的程度,信息化的方式让经济管理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通过服务器实时接受到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当然也可以根据课程任务要求完成实验课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就目前来看,这些年实验室承担的教学重量不断增加,所以虚拟教学平台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有必要。同时,虚拟的网络教学平台以空间小、运行效率高、内存低的优势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两者的整合是信息时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状况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信息教学,应用信息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使其融进社会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刘超.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50-152.

[2]李逢春.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管理教育的整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8(26):281-282.

管理学技术范文第2篇

现代会计从开始形成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一直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百年虽然是短暂的一段,但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各门科学都在各自的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这个阶段,会计科学也有很大发展,但是同其他科学比较,这门古老的知识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应该承认,直到现在为止,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人们对会计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认识还远未进入“自由王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实践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更落后了.

是什么原因阻碍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呢?这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初步看法是,会计科学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实务处理、轻理论研究这样一种倾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轻视理论就会走上不正确思维的道路,而“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①问题就在于长时期以来,会计科学的建设实际上走的是这样一条不正确的道路.

现代会计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会计学者有过不少贡献,他们的成就应当得到应有的历史评价.但是正如有些文章正确指出的,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会计的方法寻找根据,②而这种理论研究又是以会计学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技术”这种不正确的立论出发的。这种建立在会计方程式(由数学方程式演变而来基础上认为“会计是以数学定律为中心”的数学理论,或者认为会计是用数学方法搜集经济资料的“应用技术”理论,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占着支配的地位。③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这种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的某些特性,有其产生的客观依据.但是这种理论有其明显的缺陷,它把会计这种伴随着经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同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完全割裂开来,从而使人们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探讨会计科学的本质属性;同时对会计实践中不断出现的许多远远超出“数学理论”、“应用技术理论”范围的客观现象也无法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这种理论还有以偏概全、颠倒水质和现象关系的明显缺点,对会计职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会计科学之所以长期不能发展,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会计学者曾经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发展现代会计科学,但是由于他们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始终严格遵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这种有益的尝试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理论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也做过一些探讨.但是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有时有刘断历史看问题和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倾向,讨论中贯彻“百”方针不够,再加上、“”的干扰,总的说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到现在为止,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会计科学的科学体系、会计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会计科学和邻近学科(如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学、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关系以及会计科学的历史沿革,等等,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不仅如此,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急待探讨的新课题,诸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会计在现代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管理现代化对会计工作的巨大影响,会计工作的变革及其发展前景,不同社会制度下会计的异同,会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会计法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簿记的建立,会计监督和审计学的研究,等等。总而言之,需要从理论上研究的老问题和新课题比比皆是.由于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我们的会计研究、会计教学和会计实践就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会计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就不能不受到影响.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世纪后期,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改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以及会计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我国经过粉碎“”的斗争,党的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和发扬,这就使我们有可能用科学的态度来重新认识会计科学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

在会计科学理论问题中,需要首先解决的是有关会计学的科学属性问题。也就是会计学有没有阶级性?会计科学是不是一门技术科学?会计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会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五十年代以后,我国会计界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分歧很大,未能得出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符合会计工作发展规律的统一认识.

讨论中讨会计的阶级性问题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会计是经济核算的一种,而“经济核算不仅从数量上来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而且也从性质上来说明社会再生产过程.它是受历史所制约的,是有着鲜明阶级性”.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科学,是一门“有系统的研究有关会计的对象、任务、方法、技术D组织的知识体系,它是具有明显阶级性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④在五十年代,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但也有不少人持不同看法.

第二种意见认为会计是一种以数的量度反映经济活动中数量变化的技术方法,“会计理论在本质上是无所谓阶级性的,它只是文字和数量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罢了.”⑤这种看法在公平出版的书刊中所见不多,但却是长期以来会计理论中的传统观点,影响所及,非常深刻.类似的看法还有“会计是生产力论”和“会计是经济技术论”观点。⑥

第三种意见可以概括为“两重性论”或“经济管理职能论”。即认为会计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既为管理提供资料,又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而管理是有两重性的.因比,“在阶级社会里会计不但有一定的技术性,而且还有阶级性.”⑦这是进入六十年代以前出现的一种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我们认为在当前条件下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完全存在的。我们热切希望会计界同志积极参加这个关系到会计科学发展方向的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三)

我们是赞成“经济管理职能论”或“两重性论”的.我们的基本看法是: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基本职能一是反映(观念总结),二是监督(控制);会计为产生和发展既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系,又同生产关系的变革紧密相联系;会计学是一门职能科学,政治经济学和数学是形成这门科学的两大支柱,它和企业经营学、国民经济计划学、经济统计学、信用学以及近代新兴的经济控制论等同属一类,是经济科学这一大类中属于经营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人类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受一定的意识所制约,而任何经济活动又都是数量和质量变化的统一.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随时掌握经济活动中量变和质变的情况,对经济过程组织必要的科学管理.会计就是基于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具体地论述过这个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会计管理,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他指出,早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就有了专职的记帐员后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会计“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⑧他还指出不仅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会计管理,就是只身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为了“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也要记帐,要在帐簿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必需的各种活动”以及“他制造这种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⑨马克思还认为,会计管理就是人们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⑩管理的内容是对“劳动时间的

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的积聚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公有制的确工,会计的应用范围将随之扩大,农场主和产业资本家的会计将转化为社会的会计。

我们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反映,也就是一种管理职能.这和他在另一处所讲的管理就是对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进行指挥、监督和调节的含义是一致的。但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实际上只讲会计反映,认为会计仅仅是消极地、机械地反映数量变化的技术方法,对会计的“控制”职能未能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的说明.

据我们所知,在资产阶级学者中间,也有人认为会计不仅仅是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技术手段,而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的职能.以法国的费尧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ManagementProcessSchool),就把“会计性管理”作为管理的六大特性之一来研究的.美国的E·载尔在其所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配备人员、指导、控制、创新、代表等七个方面,其中一些主要的方面如计划、指导、控制、代表等都和会计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它们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会计实现的.@日本的经营学部教授、经营学博士三井口一华所写的《会计机能的发展》一文,对现代会计管理职能的变化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他正确指出:“近代意义的会计是作为‘企业会计’而建立的’.他认为现代企业会计在其成立当初就可以说具有以对内的管理为目的的重要方面,以后随着生产方式进展到工厂机械工业时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核心股份公司的高度发展,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会计的机能就发展成以对企业的利害关系集团提出报告为中心了.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伴随着企业集中而出现的大规模经营,强烈要求内部活动的合理化,由此而产生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由于“所有和经营的明确的分离”和“经营者职能的确立”,作为一种与经营者职能相结合的管理会计产生了,企业会计着眼于对内管理的机能又有了新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技术革新为轴心的企业成长,促进了管理会计的更大的发展,会计的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会计机能出现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和对内进行管理相结合的趋向

总之,无论从按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因此,把会计看成只是一种应用技术,固然是不科学的,而把会计仅仅看作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也是不全面的.

(四)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时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质和两重职能,他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他还说:“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他还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这两种管理职能混为一谈。

我们认为,马克思讨企业管理两重性的论述也适用于会计管理。会计具有对一切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般职能,但是一旦劳动从属于资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职能就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也就是说,这种反映和监督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目的,体现了资本所有者对劳动者的剥削,体现了资本家对劳动者反抗剥削所施加的压力,甚至体现了出于竞争需要维护其“商业秘密”的要求,等等.列宁说:“许多股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跟中古时代有名的隐迹纸本一样,要先把上面写的字迹擦掉,才能发现下面的字迹,看出原稿的真实内客.”总而言之,在私有制社会里,管理权是在生产资料所有者及其人手中掌握的,它体现着所有者的意志和要求,否定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我们这样讲,并不是说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客和所有方面都只和生产关系有联系。应当承认,企业管理的部分内容比如劳动管理、成本管理等,就既和生产关系有联系也和生产力有联系,而另外一些内容比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就主要地是同生产力有联系.因此从总体上确定企业管理的双重性质和双重职能是有充分的立论依据的。列宁关于“太罗制”两重性的辩证唯物观点,即“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是我们认识会计学科学属性的一把钥匙.

(五)

最近一个时期。有些同志鉴于国外在经济管理中大量导入数学方法,加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采用,会计管理中对诸如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生产力经济学等邻近科学研究成果的逐步利用,提出了可不可以把会计划为生产力或经济技术范畴的问题。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想法,值得深入探讨.我们的看法是。把会计同生产力一刀切开,认为它只和生产关系相联系,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会计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但是认为会计“加入了生产力的行列,而成为一种生产力因素”的看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会计既同生产力有联系,也同生产关系有联系,而在阶级社会中,决定会计性质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

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过程看,会计管理的一部分内客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即解庆人类向大自然的斗争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在前面引用的鲁滨逊孤岛算帐就是一例.现代会计中,人们计算成本,计算每件产品上材料、动力的消耗,核算的就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人们核算生产中活劳动的消耗情况,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采取各种措施,就既有生产力问题也有生产关系问题(我们不同意把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同样效果或者同样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多的经济效果完全归结为生产力问题)。人们为了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果,通过会计管理会按地组织生产力以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这对任何社会制度来说都是必要的.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会计的这一部分职能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是生产职能的一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簿记”一节中讲过这个问题。他说:“单个商品生产者仅仅用头脑记帐……,或者仅仅在他的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载下来”,但是当生产过程的发展获得了巨大规模以后,这种职能便“不再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而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这就是说,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在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劳动产品的过程中,就包括了记帐算帐工作.例如在现代生产中,每个生产班组的工人除了操纵机器外,还要把每天的生产结果、废品数量、工时耗用情况等等记录下来,并据以及时调节各自的或整个班组的活动,这样会计就成为一个生产活动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同生产力的作用紧紧结合在一起了.当然,由于生产的发展,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有一部分同生产本身脱离,形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尽管如此,会计管理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的这一部分职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会计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客。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以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发生了分离,管理权作为所有权的体现掌握在有产者手中,劳动者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管理除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外,还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财产权的归属问题、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分配问题、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各种债权债务问题,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会计的职能除了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外,还要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会计的职能便不仅仅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了,监督和控制奴隶劳动,尽可能多地攫取剩余产品、维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和既得利益成了另一项更为重要的职能.到了封建社会,古代会计和生产关系的联系更加密切,会计的应用范围、管理内容以至于具体方法无不体现着封建占有制经济的特点,打上了封建阶级的烙印,会计管理在维护封建贵族、大教主、大土地占有者的私有财产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使专门从事会计工作职业的官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成员.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朝(公元618-907年),主管会计工作的官吏为产部尚书,这是唐王朝中央政权中的核心职位.被誉为现代会计奠基石的会计方程式;资产一负债一净值(或产权),则完全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产物。在这里,我们看不出这种会计方程式同生产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因比可以这样说,没有资本主义经济,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许多资产阶级会计学者并不隐讳现代会计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直接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会计书籍中就一向认为会计的任务有“供给所拥有财产、所欠负债及所投资本的记录”、”协助企业决策人员”,等等.@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则更出现了具有特定含义的所谓“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师”.有些学者把会计的作用规定为“计算过去”、“控制现在”、“规划将来”,并明确指出,这三项作用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说人们对于会计反映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还不容易看清楚的话,那么会计监督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就非常明显了。在私有制社会里,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阶级阵线非常鲜明,进行会计监督所依据的是非标准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列宁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对富人、骗子、懒汉和流氓实行的全面核算和监督,它和资本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有质的区别。国因比,只要不把会计监督排斥于会计之外,或者说只要不是把反映(计算)看成是会计的唯一职能,就比较容易认识会计同生产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阶级性这一科学论断也就不会有疑问了。遗憾的是,会计理论中至今还存在着“会计就是反映,反映就是记帐方法,记帐方法就是复式记帐法,复式记帐法就是借

贷记帐法”这种逻辑体系,把复式记帐法、借贷记帐法这种属于处理会计实务的具体作法看作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要开展会计学术讨论,记帐法的问题就往往要占据中心地位.

(六)

人们对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之所以有不同认识,还来自对会计这一概念的外延理解不同.“会计”这一概念早已存在了.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即有传说把”“禹会诸侯江南”命日“会稽”,亦即“会计”。到了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一771年),会计的名称和职称已正式见诸干文字记载,当时的会计主要应用于官厅,管理的内容是财政收支,统计方法和会计方法结合使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会计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除应用于官厅外,大寺院主、大庄园主还利用会计来管理自己的财务收支活动。但总体看来,会计、统计仍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廖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现代会计出现以前,会计这个概念包括了会计、统计、计划、财务、审计、分析等这样一些含义。

如果我们从包括上述内容的外延来理解会计这个概念,认为会计有一定的阶级性可能是容易接受的。问题在于,当统计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进而计划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经济活动分析等相继成为独立学科之后,客观上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会计就是制单、记帐、编表、报帐等这样一些纯技术性工作了。对这些同志来说,会计有阶级性的说法确实也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科学门类的划分越来越细,会计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外延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内涵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有些学科从会计科学中分离出来,#不影响会计的两重性这一特点。在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之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二千多年人们是把它作为会计、统计、计划、审计、财务、分析的总称来理解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英、法、美、德等国开展了工业革命以后,统计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尽管发生了这一变化,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资料的主要提供者,而关于劳动的耗费,劳动时间的调节以及劳动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仍然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进而言之,我们还可以看到,会计和统计的分离以及统计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在反映和监督的范围和内容方面的一分工(比如统计主要用于国民经济范围,在企业内则主要对非财务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不是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会计只剩下提供财务数字资料而无监督的职能了。至于计划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经济分析等学科的出现,一方面这类学科形成的时间较短,其中有些能否作为独立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即使完全可以形成独立的学科,那主要也是为了便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没有重大影响。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竞争而促使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的集中,以及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所谓“管理会计”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企业会计工作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事前计算”的导入,“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预测分析”的广泛采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这种系统既无需束缚于经济业务观念,也不必使用复式记帐形式来收集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即会计不仅仅限于货市反映)以及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等等,使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有了新的发展,会计的两重性看得更加明显了。

(七)

会计的性质明确以后,进一步探讨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就比较容易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科学是人们关干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认识的知识体系。通常人们把有关认识自然规律的知识总和叫做自然科学,有关认识社会规律的知识总和叫做社会科学。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和生产力相联系,因而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则主要是和生产关系以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诸上层建筑相联系,一般说来是有阶级性的。但是在社会科学中,也有一些科学虽然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因而也没有阶级性,如语言学、文字学、形式逻辑学,等等.

在社会科学中,研究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科学,通常统称为经济学,其下又可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类是既研究生产关系、也研究生产力的双重性科学,即各类部门经济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营管理学;还有一类主要是研究生产力的,即生产力经济学和与之相联系的技术经济学等。会计学是上述第二类经营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的科学总结。会计学是研究如何掌握对经济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规律性的一门职能科学。这门科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紧密结合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有关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对经济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果的规律性。

根据上述会计的性质以及会计学的科学属性,我们认为今后在会计科学的建设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重视会计理论的研究。要严格地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来认识和组织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这一社会活动,建立判断反映和监督的是非标准,指导和改进会计实践。

第二、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对会计实践产生的巨大影响.要研究会计在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会计与数学、计算技术的关系,探讨自然科学成果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索用新的方式来理解会计诸范畴的内容和作用,以建立新的边缘会计学科的可能性,展望会计科学的发展前景.

第三、要重视会计学科和其他邻近学科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同各类经济学科的关系。要进一步研究经济效果、价值管理、经济核算制、经济统计学、财政学和财务管理学、经济分析学、审计学等同会计科学的关系。要研究建立企业经济信息系统的问题,研究多种量度的综合使用,几种核算的相互结合。总之,要重视社会分工和科学发展的分化和复合的辩证过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会计科学的发展.

第四、要重视学习国外(西方和苏、欧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既不要照抄照搬,也不要全盘否定。要有研究、有分析、有批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盲目性,防止片面性.

总而言之,科学地解诀会计的性质和会计学的科学属性这类重大理论问题,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深刻的实际意义的.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理论对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意义.建设和发展会计科学,加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愿与同志们在这方面共同努力!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2页.

2.《论会计核算的阶级性》,《工业会计》杂志1952年第4期.

3.见《新会计》1951年创刊号、同年第4期、同年第8期和《工业会计》1952年第《期有关讨论会计理论的文章.

4.《会计核井原理》。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会计核江原理教研室编著,财政出版社!958年出版.

5.陶德:《“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读后》,《新会计》1951年第4期.

6.王文龙:《试论会计是生产力的问题》,《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4期.

。《会计原理》,高等财经院校会计教材编写组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63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6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6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2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3-9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6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2页.

《外国经济管理选择》1979字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国外财务会计资料选译》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财务会计教研室编印.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7-369页.

15.《列宁选集》第2卷第772页.

16.《列宁选集》第3卷第51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1页.

19.《初级会计学原理》,陈立成泽.

20.(列宁选集》第3卷第392-401页.

管理学技术范文第3篇

1.1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有些职业技术学院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只是一味的效仿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放任学生的行为,导致学生素质低下,时常发生打架斗殴和上网等许多不良习惯。

1.2学生管理工作者数量不足

在很多职业技术学院中,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基本配备,却经常出现数量不足的现象,根本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200个学生配一名辅导员的要求,尤其缺乏专职人员;而且职业技术学院中保卫力量远远不够,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很多学生管理工作服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而管理学生的工人员更需要强大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作为管理者应当面对学生随时随机应变,及时处理于他们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因此辅导员也越来越年轻化,在管理学生方面并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需要长时间去积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待遇和出路制度并不明确,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二、解决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才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组成管理人员的重要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必须对学生赋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保护学生的自主权益,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不喜欢收到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分寸,积极引导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个性以及特长,主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利用学生会和班干部的集体力量,给同学们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2.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改善学生管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学校要尽快整理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废除那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实际操作的规章制度;其次,学校要积极完善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使规章制度更科学合理,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统一原则,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将法律法规作为根本依据,不能与之互相抵触和冲突;三是公正平等原则,要确保学生享有应有的权益。

2.3重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结构合理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想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就要尤其注重建设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广纳人才,保证辅导员在具有较高的学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辅导员要有合理的考核和奖励方法,确保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对于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定期组织班主任以及其他的学生工作人员参加必要的业务培训,并开展不同形式的针对管理学生方法的研讨会,不断探索更新管理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三、结论

管理学技术范文第4篇

1.1什么是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数学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是对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它是一种新兴的数学课程模式,是以学生在计算机平台上自己动手、动眼、动脑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用数学软件来做实验,分析和解决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做然后知不足”,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选择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验案例,使基础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说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

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发现,各高校对数学实验课程开设及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向:

1.2.1数学实验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继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此方面的研究关键是实验内容的选择,它一般是依据学生专业特点来决定,比如工科院校多选择和工程有关的实验背景,经济类学生多的院校可以选择一些经济背景下的实验内容,艺术类甚至也可以通过名画来体现数学元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专业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具有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1.2.2数学实验与高等数学同步开设

将“数学实验”课程与“高等数学”的一些课程同步开设,起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选取适当的实际案例作为引例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将要学习的定义、命题、结论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之后,也可以给出与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或者应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耗费大量的课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要求也相对比较高,但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课程教育的现状

2.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模式陈旧

传统的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中,都是在“算数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的实际用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文科学生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且高等数学的内容比中学数学的内容更抽象难懂,传统的“算数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数学就是公式推导、证明计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大部分同学都是“不会用”、“用不好”数学,这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力度。

2.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

2.2.1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设置偏少

目前,各个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会开设后继的一些数学课程,比如“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等,但大部分院校受学时限制必须精简和压缩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开设偏少,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需要用到某些数学知识时,只要求学生会用就行,并不要求学生理解数学原理,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应用实质,更谈不上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2.2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单一

现有的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要求。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的数学逻辑性较强,内容上只是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和简化,以公式、定理的介绍为主,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和经济管理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很少涉及经济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经济问题联系不起来,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师毕业于综合性院校或理工院校,缺少必要的经济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中只注重其理论推导,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强,对教材中的经济方面的数学知识不讲解,或者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不过就是理论推导,没有实际应用,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被大量应用在金融、财会、管理、统计等各个领域,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从本科专业学习来看,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学背景,如“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并且数学方法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课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成为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实验课程在这项教学改革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3数学实验为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探索

针对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教学体系的现状,笔者在近些年数学基础课教学和数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使数学实验思想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3.1将数学实验思想融入数学基础课教学

在不影响正常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将数学实验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利用数学软件图像的可视化功能,解释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删除复杂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选择简单的经济案例,通过案例辅助理解知识点,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解一元函数的导数时,给学生讲解导数的实际意义,明确函数的变化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增长率等;在讲解第二个重要极限时,选择“复利问题”作为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有所用”。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自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得数学实验的思想真正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笔者在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很重要,但不能将高等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发现高等数学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脱节,甚至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在高等数学中并没有学习过,而专业课老师一般只是告诉学生如何计算,但不讲其数学原理,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接受起来就很吃力,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鉴于以上情况,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使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提高。为此教师应做到:

3.2.1数学教师应与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座谈交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建议高等数学教师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经济管理学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做到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2.2数学教师要学习一些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

数学教师在钻研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习与经济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一些经济数学模型,如存贮模型、最优价格模型、运输模型等等,在基础课教学中穿插一些简单的经济模型,或者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讲授这些模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3多种方式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数学在专业课程的应用

在传统的三大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修“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适当安排数学实验活动,比如安排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实验和建模比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运用数学实验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通过对选课和参赛学生的反馈,选修课程的同学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成绩较好,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也相对比较大。这说明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管理学技术范文第5篇

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现状

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我国目前实用性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要求不断加大,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发挥学校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虽然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发现了问题,并采取了一些解决措施,但是,学生工作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高校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创新自我,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办法。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文化的学习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学校的良好管理模式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高校一味的追求生源,追求金钱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虽然少数学校,但会直接影响学校附近的风气,带动临近地区的教育事业。同时,学校所在的地区的风气也会深深影响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在学校内是可以学习到很多文化知识,但是学生是要进行对外交流的。这种交流就包括人际交往,学术交流,能力实践交流等。一旦学校附近的风气或学习氛围不好就会影响学生。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风险和考验,学校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量的,每天的问题都层出不穷,发生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例如,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地方,各个家庭,生活背景不同,有的甚至是家里的“王子”、“公主”,在学校经常出现摩擦和不服管教的问题。面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的格局就影响深远。另外,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在这方面,总是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总不能找到彻底的办法解决问题。例如,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信息、了解世界的机会,也来带了无限的诱惑,很多学生玩游戏,网络交友等上瘾,耽误学习甚至耽误正常作息,以致耽误学生的人生。虽然学校都会严格禁止这种疯狂的网络行为,但是却屡禁不止。殊不知,或许正是学校的过度禁止而给学生带来更大刺激去接触网络。面对这种问题,学校的学生管理方法就要进行自我思考,怎样才是有效的办法。

二、建议与措施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在实践中创新理念,努力探索,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理念,打造特色品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育的主角、管理的主体。学校是学生的服务者、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场所和资源,优秀的教育者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学校要严谨的把握教学规律,研究当代学生的主要特点,因材施教。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多是活泼好动,喜欢实践,同时,年轻的学生多是刚离开家庭,缺乏集体生活的艰苦磨炼,社会生活经验少,心理素质不高,情绪不稳定,耐压和耐挫折能力弱小。所以学校要将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对学生既进行引导,进行教育式管理,强调纪律的同时又要进行爱心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多少少都有叛逆的心理,越是责备越容易走入歧途,最好的方法是半放任式管理,少控制、多自由,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管理教师的参与较少,不对学生进行控制,强调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主要依靠学生的充分自觉来协调矛盾。严格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者进行责罚。这是对人性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充分信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增强自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深化管理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自主管理,打造特色。在管理模式形成前期就要对学生特色、学校环境、专业设置等等问题进行严格思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另外,学校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专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人生的乐趣,感知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会相应减少学生其他问题的出现。同时,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学校一方要增加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努力促使学生成长。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等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也可以三方共同沟通,平时要多换位思考,了解现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另外,学校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者本身的素养和技术等对学生管理工作也有很大影响。与学生打交道非常复杂,需要管理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常常换位思考,把握好管理学生的“度”,避免伤害学生幼小心灵,也要严格而严肃。利用当前的新科技,开设有效的教务系统,更好的完成一些人为繁琐的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

作者:张长颖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