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范文第1篇

一、在实验教学环中更好的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追求作出实验的结果,其中应更加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化工原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其中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的方法既需要多学科作为支撑,又需要有新的理解和研究方法,因此构建学生和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动手的实验本身。因此,在开设实验课之前应该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梳理,提出相关的公式的相关性以及工程中的区别,在了解实验设备的前提下进行实践,对实际工厂中的生产设备有所了解,再去通过实验去了解怎样通过其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很成熟,在很多的实际科研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实际的生产起到了辅助甚至预测作用。并且在化工原理实验课往往受到场地和实验装置的限制,很难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完成整个实验。因此引入计算机模拟可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其对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很大程度上,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辅助仿真实验,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能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整个过程中生产设备的运作和在使用上,更好的结合实际的情况和理论的结合。其能不受时间、场地、安全等实际实验条件的限制。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开展仿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结合应该会成为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三、采用分讨论小组的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力,争取逐步建成更完善的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实验的理论、过程、和能应用的场合进行讨论和汇报。合理安排学习讨论内容 [1]:基本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果。[2]总结公式对比实验式、理论式、经验式,将用到的公式进行汇总,构建简单的模拟模型,用计算机模拟实际情况。[3]将实验中的知识结合实际,探讨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实际生产工程中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选修课;趣味物理实验;制作;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4-0058-2

1 课程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考导向下的物理学科课程教学主要针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以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为主,有一定局限性。为了辅助学科教学,丰富学生物理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重庆南开中学开设了选修课“趣味物理实验与制作”。

“趣味物理实验与制作”作为学科教学的延伸应运而生,它立足于生活,展现物理规律,喜闻乐见,妙趣横生,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它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研究性学习,自助式开发,教学形式相对灵活,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了一片“自由天堂”;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少了许多应试教育的痕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所差异,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对学生学学课程,或者进一步探究物理,应用物理知识,都有很好的作用。

2 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定位

本课程紧紧围绕中学课本知识,设计一些创造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趣”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他们乐于主动投入,同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继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加以科学想象,合理推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程演示或研究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新型的实验或小制作。

下面以两个实验为例:

【实验一】 会自动翻滚的“小黄人”

如图1所示,在一内部呈药丸形的“小黄人”中装一小钢珠,然后放在一斜面上,放手后“小黄人”会自动从上端翻跟斗,一直会翻到下端。

在做实验之前,事先不让学生知道“小黄人”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实验一结束,学生就会产生好奇,急于想知道其运动原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之后,让一学生再做一次,他们便会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积极思考,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时,老师再告诉其事实真相,解释其物理原理――重心和力矩作用。学生最后会感觉到这一原理非常简单,并没有超过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学生明白原理后,再让他们自己去选不同的器材,设计相应实验,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及操作技能。

【实验二】 有趣的智能手机

用一钥匙尖去滑一智能手机,手机没有反应。然后用钥匙平面平行滑动智能手机,这时手机中的界面就像手去滑动一样动了起来。

通过手机实验:第一,学生根本没想到除手以外还可以操作手机;第二,让学生联想到平时用指甲滑动与用手指(或手掌)滑动手机的区别;第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容器。

从以上实验来看,体现了“简单”“有趣”,蕴含丰富的物理意义,紧贴教材。学生爱学、爱做,收获颇丰。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3 课程开设的形式

该课程以观察、设计、探究、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及实际操作能力。笔者采取的教学形式有:

(1)在教W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思考,体会其中蕴含的物理意义,然后老师再解释、补充、完善其物理原理和规律,最后再抛出一些类似实验。这可使学生从浅层学习阶段上升到研究物理规律层面。比如:通过对水龙头下的水进行观察,发现水龙头震动时水流细线的长短将发生变化,于是可用塑料瓶制作微型地震仪。

(2)介绍实验原理或工作原理,让学生实验或制作。比如“通过介绍音乐贺卡电路工作原理,让学生为同学制作音乐贺卡;通过对水火箭的介绍,让学生制作水火箭进行比赛。

(3)抛出相应课题或让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制作相应成果。在课题选择当中,一般选取具有探索性或创造性的科技小制作。选择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研究的价值,即要有创新或应用价值;二是研究的可行性,即要考虑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可取的环境和器材等因素。比如:讲电源时,通过水果电池实验,让学生查找资料,解释其原理,并制作其他能源电池。在一次教学中,学生用碱水、铜片和锌片制作了一个碱水电池。

当然,教学形式及学习模式并非按部就班,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

4 课程开设的意义

选修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既可与中学物理教学紧密联系,又可丰富学生的课外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物理,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1)丰富学科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学科课程的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内容及实验器材的限制,演示实验(数量少,器材是已加工的成品)也有所牵绊,其实验以辅助教学为主,主要是帮助完成课本教学。在选修课“趣味物理实验与制作”中,实验以课本以外为主,操作简单,现场制作,既突破了课本教学的局限,又能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比如:常规教学中讲力矩一般就举杆秤、撬铁轨等例。在选修课中,我们可引入蜡烛跷跷板、筷子开啤酒瓶等实验巩固力矩知识。再如:我们用一纸提千斤实验来掌握摩擦力的知识,用大气压压扁易拉罐来巩固大气压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在选修课中,教师借助简单有趣的实验,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中的奥妙,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用两偏振墨镜片来演示偏振现象,从而教会学生如何识别偏振墨镜。

(3)丰富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部分是高考删去或选学的内容,但这些内容都可作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扩展,有助于去解释一些生活常识。比如,伯努利方程可解释汽车高速行驶时行人不能靠得太近、气顶乒乓球、仙女撒花等现象;用重心与稳定平衡,可让学生懂得人走钢丝绳的道理,进一步可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塑料瓶能平稳地放在一根杆上。诸如这些删去内容,都可放入“趣味物理实验与制作”教学之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要学好物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趣味物理实验与制作”中,由于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抛出一些课题,或者让学生自行去设计、探究一些更有价值的实验或创新的科技成果,并亲自制作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将物理学科知识综合、甚至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考验,更是一种挑战,也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一种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的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验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和新的发展趋势。止血与血栓的研究涉及生物学、免疫学、生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多学科。因此,检验科应积极开展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工作,不断深入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及时捕捉国内外医学发展前沿信息,不断引进新方法、新技术、拓宽专业领域,对于提高检验医学工作者的技术素质和学术水平,促进检验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血栓的形成及调节主要与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及血液流变有关。它们通过本身促凝或抗凝作用,组成了血液内存在复杂、功能对立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而这两个系统通过机体的生理调节又得保持着动态平衡,使得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中不断地流动循环,既不溢出于血管之外(出血),又不凝固于血管之中(血栓),一旦此种平衡遭到破坏,则可导致各种出血表现或血栓形成。止血与血栓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因子的检测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环节了解发病原因、病理过程,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迄今在医院检验科用于临床诊断的试验大致分为两部分,即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前者主要是常规中较简易、快速、费用较低的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初步分析血栓的形成或出血原因。后者的目的是根据初筛的结果进一步分析病因和病理变化以确定诊断。这些试验较特异、步骤繁锁、费用亦高。目前国内用于筛查的试验有: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问(PT)、纤维蛋白原定量(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和D一二聚体测定。用于诊断的试验有:①诊断血管病变: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一1(ET一1)、血栓调节蛋白(TM)等因子的检测。②用于血小板功能的估计: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血小板少颗粒释放蛋白(GMP一140),血栓烷B2。③凝(抗凝)血因子分析:VIII、Xa、AT—III等因子活性及含量分析、凝血酶原标志物。④纤溶系统检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e—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1)、纤溶酶原活性及纤溶酶一抗纤溶酶复合物等。近几年先进仪器在检验医学的应用,使检测方法进入了新阶段,如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蛋白、血浆中各种抗凝血因子抗体,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遗传病的诊断,甚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病理过程,血小板中钙离子浓度、钙流及钙波动,进一步研究止血与血栓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药物作用机制,仪器昂贵及试剂的限制,这些方法还不能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目前更适合试验室研究。

止血与血栓这个边缘学科令人瞩目的进展使其实验方法的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这些试验主要用于: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如血友病、血小板病等)。②溶栓前状态的要析。③弥漫陛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诊断。④药物治疗的监测(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及降纤治疗)及手术前检查。由于血栓形成是动态的,血栓形成时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相互调节,同一实验指标在同一病人不同病程时其结果是不同的,比如DIC早期,PT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溶栓试验(3P)阳性,而至病程后期,P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3P阴性。因此合理选择试验项目,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信息交流,止血与血栓理论涉及医学多学科,其方法日新月异,由于医务人员知识的日益专一化,临床医生不可能对各项试验都有深刻的了解,这就要求实验室与临床有经常紧密的学术交流,信息沟通,不断地向临床介绍开设试验的各方面资料,使临床医生对每项试验原理、结果分析、临床意义及其质量控制有较深入的了解,而实验室工作人员结合从医生那里获得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病人生理、病理状态及其它检查结果,便于进行全血质量控制,进一步评价自己实验室的工作,总结经验和进行科研。2、血栓性疾病病理变化是动态的,诊断所选择的实验应针对不同的病理环节,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和病理情况合理选择试验,反之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及评价。3、目前诊断血栓实验的参考值均有较大的生理波动范围,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某些原发病也影响凝血指标,因而某些患者第一次检查结果对群体来说在正常范围,但对此患者来说已是异常值,所以有些实验项目一次检查结果不能轻率定论,动态观察可能更早发现病情,这点对于DIC的早期诊断优为重要。4、凝血试验繁多,选择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先筛查,再有的放矢地选择确诊试验,并力求简单、快速、先易后难,切忌不顾病人医疗负担,无目的地“大撒网”检查。

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可受多种因素干扰。所以加强血栓与止血试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和方法的标准化对血栓和止血试验尤为重要,其内容主要包括标本的采取与保存、试剂的应用、仪器的校正与监控和实验技术四个方面。总的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标本的采集:尽可能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患者应处于平静和空腹状态。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损伤组织致外源凝血因子进入试管,影响试验结果。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采血时间应尽量短,采血后立即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但不要用力振荡,以免溶血。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可颠倒混匀,确保血液和抗凝剂混合充分。②标本的运输:用密封塑料管存放,最好在实验室内采血或尽快送至检测地点,严防剧烈振荡、日光直射和异物落入。有些检测项目(如B一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等)需在4℃条件下运送标本,以防止因子v和Ⅱ的降解。③标本的处理:标本应尽快离心。一般在15%一20%离心,但纤溶试验需在4℃左右离心,溶血的血浆会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时间缩短,应弃之不用。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否则应低温保存。标本的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有关,22%~24%保存2h,2℃~4℃保存4h,一20%保存2w,一70%保存6个月。④血液标本用0.1lmol/L枸橼酸钠抗凝,应注意血与抗凝剂的比例。对严重贫血或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的血液应调整抗凝剂的用量。⑤严格按照厂家的说明书储存、使用产品。把反应温度控制在37% -4-l oC。检查测定中试剂的PH和浓度,不要把血浆置于37℃条件下超过10min,凝血活酶或部分凝血活酶不应超过厂家规定时问。⑥合理设计试验步骤,减少观察误差和时间趋势。⑦所有标本均采取双管测量,每天都应做好质控。⑧每个项目都要建立奉实验室参考值。⑨根据检查目的,选择敏感试剂,实验结果要用国际标准化报告方式。

综上所述,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血栓与止血检验诊断的研究及发展趋势,在血栓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还应结合临床实际不断探索更灵敏、准确、便捷和经济的诊断方法,不断提高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诊断水平,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学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 中医综合实验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00-00

中医综合实验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对中医学中的某些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阐释,进一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其致力于培养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很多学校也逐步设立相应的课程,撰写相应的教材[1-4]。

自2008年以来,中医综合实验被列为我校中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汲取其他院校的实验教学经验,修改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5],使得该课程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之所需。中医综合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部分6学时,介绍中医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与主要途径、综述撰写、科研实验设计相关知识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部分30学时,实验一,中医基础理论气津关系实验(麻黄汤对小鼠发汗作用与人参对小鼠补气作用的实验观察)。实验二,方剂学复方配伍作用的观察(单味大黄与复方大承气汤对小鼠泻下作用对比的实验观察)。实验三,中药炮制方法简介及炮制作用观察(延胡索炮制对大、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四,中药常用剂型简介及制备(固元膏的制备)。实验五,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开题论证。实验六,学生设计性实验操作。

设计性实验安排在本门课程的最后两次课,共计10学时。学生在6学时的理论课之中学习了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实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等相关知识,并且学会如何查阅科研文献,了解了综述及其撰写,然后是4次实验课程,每一次围绕着教师设定好的专题进行文献查阅、综述撰写、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中医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科研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用设计性实验校验学生对中医常见问题或理论的科研设计能力。

设计性实验的组织实施:课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中医基本理论或疑难问题进行文献查阅,立题、选题、撰写综述、进行实验方案书面设计,并且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每组出一名代表进行讲授,其他三组同学以专家的姿态来对该小组项目进行评审,包括方案的目的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实验细节是否完善。从课程安排与课时设置来看,循序渐进,不牵强,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对一般科研综述或科研文献的掌握分析能力,加深对中医科研的理解,培养科研思维与科研动手能力。

现就中医综合实验的教学实践分析开设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意义:

1 培养学生中医药科研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科研,很多中医专业本科学生不理解其真正内涵,更不理解用现代动物实验手段来验证或者诠释传统中医理论,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中医专业学生培养科研思维和科研动手能力都是很难落到实处的口号,我校中医综合实验课程从教授学生查阅科研文献的操作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科研文献的习惯,培训撰写综述性科研文体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专业自学能力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在中医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原有的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以及科研动手能力很受到学生支持,但是具体实验内容如果只集中在动物实验方面是不能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的。大部分中医学本科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要尽量满足基层医疗工作需要,而基层医疗工作对动物实验技能要求不多,相反对于中医药传统炮制、制剂知识又需要较多。依据教学安排,我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中药传统炮制、中药制剂,尤其是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欠缺,而传统中药炮制及中药制剂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是基层中医临床工作所必须。因此,本教研室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精简动物实验内容,增加中药炮制和中药制剂的实践操作,拓展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创新技能,加强通识教育,增加专业技能练习。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该方面技能训练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

2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在设计性实验开题论证环节里,每组同学共同准备一份方案,查阅知识较为全面,在幻灯片制作、文献的选择、实验步骤设计中尽量做到组内成员的合作,发挥全小组同学的集体力量,增加组内协作能力。第五次课程名为“设计性实验方案开题论证会”,使本科学生模拟研究生开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报告员的角色中体验科研设计的过程,在评审员的角色中又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科研设计的定义。把制作课件,讲授方案,撰写综述的能力提高过程融入到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对于拓展素质教育,能力教育都是灵活的运用。在设计性实验方案中,有些学生设计的中药炮制与未炮制的药效比较,既掌握了实验设计相关知识,也通过实验手段加深对传统中医药炮制理论的理解,学生当即认识到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很多值得学习却往往被忽视的医疗经验知识。有的学生设计“五苓散对小鼠利尿作用的实验观察”,用动物实验的手段见识了传统中医药的疗效。

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强调学生的主题地位。我校中医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始终重视学生为主导并逐渐加大重视的力度。前四次实验课程,教师用几个有代表性的专题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可以提问;在每次实验操作等待药物消化吸收或者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所查阅文献知识的介绍交流。学生的学习中医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在浓厚兴趣指引下动手实验,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探索,实验效果要比“教师单方面指导”好,使得知识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有深刻印象。

而且,在设计性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几年来不断更新,从最初的安排学生参与痛泻要方、五磨饮子等对大鼠离体肠平滑肌实验研究,到后来黄芩、白术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实验研究,老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该实验室承担的省科技厅、教育厅的一些科研项目的部分探索,目前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直接自行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4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内容多以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PPT课件、摄像、照片等资料均由本实验室四名教师联合制作完成。而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主准备内容为主,每个实验班有四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份实验方案,四组方案一起交流,学生学到的知识相对广阔,可以更宽泛的了解某些领域的科研状况,基于课前大量科研文献的查阅分析,在课上集中阐述和展示,使设计性实验方式进行的课程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

5 学生设计性实验促进教学相长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很多时候能展现新的科研设计思路,教师将新的科研思路可以很快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内容的探索中,教学相长。本科学生的科研设计由于基础知识水平所限,有时候显得比较幼稚,但是,有的经过文献查阅参考,经过结合自己的大胆猜想,创新性和可行性均具备。有的学生设计醉酒及解酒实验,从醉酒的小鼠模型制备方法查起,选药有的用枳子,有的用葛花,有的用葛根,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我院正在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修订的原则为“1.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原则,加强通识教育;2.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模式;3.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4.坚持特色原则,在发挥原有专业特色和优势,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减少课内学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学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突出特色,体现个性。5.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原则,搭建文化基础、医学科学基础、专业技能及应用能力基础等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平台。”结合中医综合实验课程实施的过程,我们践行了对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综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医综合实验教师总结不断革新的教学内容实施下来所产生的效果,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医综合实验尤其是学生设计性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伟荣,陈小野.中医实验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2] 谭德福.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方肇勤.中医学综合实验[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范文第5篇

1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题在操作层面考查,首先要求能正确使用基本仪器、测量工具和正确读数,如刻度尺、天平、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或读数等问题。同时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明确实验目的,知道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具体操作测出这些物理量,了解实验过程和步骤。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克服纸上谈兵做实验,靠大量练习来弥补实验不足的现象。

例1(2012年广州) (1)小灯泡的结构如图1,按图2中图连接能让完好的2.5 V的灯泡点亮。

点评对有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做这种题很容易,但对靠大量练习来做实验的考生就有迷惑。

2实验观察能力的考查

观察是实验的重要方法。演示实验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现学习物理规律,以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例2(2012年宁德)下列实验说明了什么物理问题或规律:(1)图A实验说明的存在;(2)图B演示纸条被迅速抽走了,杯子却留在原处,说明杯子具有;(3)图C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演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属容易题,但实测难度值仅0.58,比预估低很多。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归纳法考查

归纳法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实验验证法、演绎法,更应有意识地加强实验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探索物理学规律的过程中,通过特殊情况发现一般规律,由特殊事例归纳出问题的一般结论,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归纳法推动着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一个典型的事例:牛顿为了解释观察到的天体运行资料,根据开普勒的天体运行三大定律以及他自己的三大力学定律提出了划时代的万有引力定律。一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揭示,都是由归纳法得出的。

例3(2012年北京)小鹏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F=。

4初步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

物理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在实施物理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操作方法等实验因素进行规划的能力。

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根据要求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编拟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设计电路等。

例4(2012年福州)果汁也能做电池。先向杯中倒入芭乐汁,再把分别接有导线的铜棒和铝棒插入芭乐汁中,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如图4所示,一个芭乐电池就做成了。那么芭乐电池的正极是铜棒还是铝棒呢?给你电流表、电压表、低压发光二极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选择其中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也可画图辅助说明)

点评本题是一道围绕判断电流方向和电源正负极而展开的实验设计开放性试题。可考查电压表、电流表的试触使用,也可以考查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应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初步实验设计等能力。

5如何考查初步的实验误差分析能力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物理实验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实验中应培养学生的误差意识,分析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例5(2012年安徽)李明同学设计了图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根据图示电路(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选填“A”或“B”)端。(3)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该同学利用P=UI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若考虑电表的电阻对测量的影响,则电功率的测量结果与真实

值相比偏(选填“大”或“小”),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