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美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41-02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 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1 音乐教学中的“真”

1.1 真实的音乐。音乐家李斯特曾说过:“音乐虽不能叙述和说明你是什么人,但是你心灵的一切活动,只要是明的,它都能再现出来,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歌曲教唱给学生,关键是教师应将歌曲的内涵及其引申的内容讲清楚,这样才能使音乐的“神形合一”。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差,知识面窄,所以将音乐知识向广处延伸极有必要。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何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而不是简单的学会唱歌。

1.2 真诚的沟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学生只有对某种现象、事物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探索,要想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师生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形成新型的平等关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较好的应用情感教学与学生情感互通,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体验推向高潮。

1.3 真正的参与:音乐并不是单纯的声音或声乐,它是和动作、语言、舞蹈等形式紧缩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必须亲身参与的活动,而音乐教学又是所有学科中唯一通过直接体验来接受知识的教学,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能充分发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音乐新《课标》中强调:“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的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和创造性的表现音乐。”所以在教唱歌曲的同时,鼓励、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可以用故事、图画、舞蹈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充分运用情景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及时引导并总结,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音乐教学中的“善”

2.1 善于把握好课堂知识: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导演作用”,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板书及其它方面,使整堂课有趣、直观、形象,用真正的音乐来切实的教学,将本节课的知识顺畅的传授给学生。

2.2 善于向课外内容扩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特别强烈,只是音乐课本上的内容远远无法满足,久而久之就会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所以在每节课上我都会或多或少的扩充一些课外知识。如欣赏《鸭子拌嘴》时,给他们讲小鸭子的有趣故事,教唱《大鹿》时给他们讲森林里的童话,小动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课外知识的填充,不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丰富了课堂教学,更主要的是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音乐成为学生了解外界,走向世界的工具。

2.3 善于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艺术教育不是枯燥的、单一的,学生的才能也不应该只是一方面的,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及时培养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3 音乐中的“美”

欣赏美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因而,只有能够感受美和欣赏美,才能理解美,进而发展想象美与创造美。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科学家都很重视欣赏美,而且无不具备相当高的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

3.1 启发学生发现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中不同形态的乐音运动可以鲜明的表现人的各种感情、体验和感受,因此在音乐中体现美、发现美,人的情感体验才更直接。音乐课传统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惯于先教唱曲谱,再教唱歌词,干巴巴的让学生被动的学,既没有活动也无法真正吸引学生,这样既诱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谈不上师生互动,学生无法自主学习,更别谈让学生发现音乐之美了。

3.2 引导学生欣赏美:对于音乐的欣赏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官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感官的欣赏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感受到音乐的悦耳动听,这是初级阶段,也是欣赏的基础;感情的欣赏对音乐所抒发的感情的体验并由音乐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和联想;理智的欣赏是指对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的理解及认识。在教唱歌曲《走进大自然》时,我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先是切实体会到自然之美好,欣赏到平时所忽略掉的许多美好事物,然后就在室外教唱曲,此情此景此歌已是一副极美的自然画卷,让学生身处画中,再让他们根据歌词展开想象,四季之中的美景,自己生活的美好,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会了歌曲,也说出了许多心里的感受,学会了欣赏音乐之美。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健康成长。美育不仅仅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 艺术美是学校中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音乐、美术等每门艺术课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为教育培养造就一代新人出力。 我们音乐教育的目睹就是培养有审美能力的人,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运用一切手段,通过音乐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去实现这一目的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也应发挥音乐“情感艺术”的特点,让“美”步入我们的课堂,让“美”哺育孩子们的心田。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很重视艺术在陶冶性情上的作用,在《周礼》中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就是指音乐。 孔子曾说“兴于诗,成于乐”意思是诗使人从伦理上受到感发,礼是把这种感发变为一种行为的规范制度,而乐是陶冶人的性情,德性。 在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i“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来说是一种更强有力的工具,因为节奏和和声有一种渗入人的灵魂深处特殊方法。”而且指出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主张从儿童时代就应该接受音乐熏陶,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声等,就是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得声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音乐的形是最活跃的,流动的形象,他可以运用最富有特色的声音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如钟声、马蹄声、鸟鸣声、松涛声、流水声等来表现人对现实的真实感情。还可以运用象征、比拟的手法将平静的湖水、蔚蓝的天空等现象化为带有情感的声音表达出来。音乐以它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体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美得作用,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学习中认识美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的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例如音乐课本中《黄河大合唱》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古老的历史和波涛汹涌,奔腾万里的雄姿,歌曲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璧合,相互辉映,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各民族人民为祖国未来进行拼搏的雄心壮志,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加之演奏,以及教师的引导,被歌曲及电视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所深深的感染。有的学生在学习之后,笔记中抒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决心一定认真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在许多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认识美,在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的人的真谛。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 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重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等不同手段的演奏,将那山河的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表现的淋漓尽致,犹如一幅清丽淡雅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把人们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 三、在生活中体验美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的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运用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 如:音乐教材中《中国功夫》教学中白话叙述中,我们运用了声势训练,学生击掌、跺脚去模仿武术动作的力度,边听伴奏做声势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作品的美。 教学过程中,对有特长的学生,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待歌曲唱完之后,教师根据同学掌握情况,指导同学连奏边唱,集体“参与”在共同的“二度”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的学习求知欲,愉悦了学生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在实践中表现美 音乐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是多人组成的,首先要求大家奏或唱要齐,这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不要有多声部的演奏、演唱,这就需要大家不但心齐,而且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还能受到美的熏陶,在这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所产生的结果,最直接、最有说服力。可以想象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中的重要性,然而这种意识正是我们学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p#分页标题#e# 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追求理想的生活。我们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又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演奏演唱和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旋律、美的世界。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美的教育;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美育渗透呢?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是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审美教育去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下面笔者以《蓝色的探戈》为例,谈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入美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美育教育

音乐在实现其美的教育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艺术欣赏水平低、表现力差、演唱水平不高、对世界名曲和著名音乐家的了解一片空白,乐理方面的知识也是了解甚少,民族音乐知识也常常张冠李戴。而中职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渐转向成人,这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要求。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美育教育,如在设定《蓝色的探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地方、单元目标与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关系等,要考虑到如何把美的教育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据此,笔者将《蓝色的探戈》这节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蓝色的探戈》的舞曲结构及相关的音乐文化;简要了解安德森的生平事迹及艺术贡献。

(2)能力目标:学生能打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和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逐步掌握简单的曲式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舞曲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蓝色的探戈》,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舞曲及相关的文化的兴趣。

这节课是音乐欣赏课,此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操作性强,目标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制定得恰当、明确。通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舞曲结构及相关的音乐文化,了解作者生平及艺术贡献,引发学生情感的体验;通过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舞曲的鉴赏能力;通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紧相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好后,就要有效地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有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或由易到难,教学环节清晰,课堂节奏紧凑,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学目标的细化,都是实现目标达成的具体步骤,因此这是教师备课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蓝色的探戈》的教学环节如下:

1. 跟我做。(1)拍打出一小段节奏,学生模仿完每一段后出示课件。(2)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回答刚才拍打的节奏有没有在音乐中表现出来?表现了几种?(3)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引出课题《蓝色的探戈》。

2. 合作与交流。(1)聆听学生介绍、展示搜集的内容并进行评价或补充。(2)播放探戈的舞蹈视频(舞蹈的基本特点:快速的转头、有停顿、表情严肃等)。(3)学生谈谈对这段舞蹈的感受。

3. 感受与体验。(1)播放第一主题A,设问:运用了练习中的第几段节奏?音乐情绪如何?(2)教师用钢琴弹奏出大调音阶和布鲁斯音阶,再让学生跟琴哼唱,让学生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色。(3)播放第二主题B,设问:这段音乐运用了练习中的第几段节奏?它的音乐情绪如何?(4)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主题音乐,学生用“la”跟唱。(5)设问:在第二主题B中有没有插入第一主题A的音乐?在什么地方?两个主题的交替进行代表了什么?(6)播放《蓝色的探戈》,学生整体感受音乐并思考作品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7)为什么叫蓝色的探戈,而不是其它颜色的探戈。

4. 实践。(1)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时,在课堂进行巡堂,观察各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与提示。(2)在学生的互评完以后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评。(3)在学生进行创编时,小声循环播放《蓝色的探戈》。

5. 拓展。引导学生学习探戈的基本舞步:慢-慢-快-快-慢

6. 小结。回顾本课所学重点内容,在表格中填写对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六个词语或句子,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

从以上设计中可以看出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学目标的细化。第二、三个教学环节是为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通过第二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加深学生对作者生平事迹及艺术贡献的感知;通过第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蓝色的探戈》的舞曲结构及相关的音乐文化。第一至第六个教学环节是为完成教学的能力目标而设计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第一至第五的教学环节中,都需要学生大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第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听、说、做,从各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易做的节奏使学生敢于表现。第二环节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第三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学生模唱两种风格音阶,使学生能更好地感悟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第四环节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通过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的运用,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第五环节通过学跳探戈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对多元化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第六环节通过学生的自己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第二至第六个教学环节又是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的。第二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的查找、制作、介绍、展示等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作者生平事迹的感悟,引发学生情感的体验;第三至第六教学环节通过分析、细听音乐、模唱音阶、回答问题、创作、学舞,使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制定的三个教学目标,分六个教学环节,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个教学环节都穿插体现了三个教学目标,扎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此达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体现的是音乐教学的特点。教学结构清晰明了,操作性强,目标的达成度高,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有实效的、高效的,对提高学生的美的鉴赏能力大有帮助。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重要性

哲学求真,史学求实,宗教求善,而艺术之所求,则是为了表达人们情感体验和实现人格和谐之“美”。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表演艺术,那么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地位也就显得举足轻重。

一、审美教育是音乐艺术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功能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审美意为“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①审美,正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感到了美,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关键是艺术实践中,创造美、表现美、追求美。《礼记》里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不同的音组合起来,就是节奏、和声和旋律,它们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来表达生活的意境以及人心各种情感的起伏,也就构成了音乐艺术。当然,音乐艺术的功能具有多元性,包括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思想启迪功能、文化交流功能等。但只有当音乐艺术在接受主体那里以一种审美的态度研究音乐时,音乐艺术所承载的审美经验才能传递和转移,通过审美体验这种最直接的感受,间接实现音乐艺术的其他功能。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音乐艺术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功能。

二、音乐教育也应是审美教育

1.音乐教育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

音乐通过音高、节奏、音色、音程、和声等音乐要素生动鲜明地表现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无论是纯器乐演奏的乐曲,还是借助外来因素的歌曲、歌剧、戏曲、唱腔音乐都是审美经验的载体,都是以“美”的形式表达“美”的内容。声乐婉转谐调的自然曲线,异彩纷呈的曲式结构,纷繁复杂的音乐主题,巧妙纯熟的构思艺术和作曲家深刻的内心体验……这些内容都在音乐教育中有所反映和表现。

2.音乐教育的形式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育的氛围具有审美因素,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富有感情色彩的表演、范唱,以及丰富的表情与动作的感染以及各种声像材料提供的直观形象,可以营造特定的气氛和情调。音乐教育的课堂安排也具有审美因素,通过欣赏、分析及唱、奏、评议等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有关音乐要素及其所表达情感的体验,激起情感共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演唱、演奏等表演活动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再现或创作。

可见,音乐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这就为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提供了存在的条件,也使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教育可以促进音乐教育

我国古代伯牙学琴三载,技术全部学到,但只有在海上“移情”之后,琴艺才大进,写出《水仙操》,流芳百世。这就是因为审美教育培养了人们高尚的风趣和情操,反过来会促进人们音乐艺术才能的发展。法国作曲家别尔通说:“艺术中第一美质在于思想,而第二美质在于选择用以表达思想的演奏手段,但只有这两种品质的结合才能创造出艺术作品。”一个人只有首先具备高尚的风趣和情操,才可能运用自己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创作出真正的音乐,表达出音乐的审美情感。

2.审美教育为实现音乐教育目的服务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从而带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继承康德的说法,认为美育可以担当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桥梁,使人成为在感性和理性方面都和谐发展的“完全的人”。②在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美的挖掘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目的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措施

1.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中所提供的独特的主体体验方式是其他观念无法取代的,在音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教师应使之与多元的音乐意识相结合,互相补充,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鼓励他们为音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创设情趣,进入审美情境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真正的触发应该有一种创造的激情,一种神圣的、崇高的心境。”可见,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让学生忘情投入,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学生能发现美、创造美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有利的氛围,“制造”特写的情境,让学生触发联想而产生“顿悟”,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灵感思维。

3.体验探究,产生审美激情

学生在“入境”后,通过情境体验,激活以往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并把自己的体验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要以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会很快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在训练中去理解美、发现美,从而产生创造美的激情。

4.激发创造,发挥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材料,引导学生把思维拓展到社会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同时在课内外教师要作短而精的理论指导、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5.注重课外拓展,力图发现美、创造美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组织合唱团、舞蹈团、举办音乐讲座、音乐鉴赏等社团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参加,培养和发现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才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总之,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注释 :

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吉林艺术学院 音乐系,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音乐是人的灵魂的象征,它是一种深刻着人的精神的文化现象。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教育是使人类变得更智性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针对情感教育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实质和价值进行了探索,以期寻找出个中规律。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

On the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motion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ZHAO Sa-shuang

音乐,是人的灵魂的象征,它是一种深刻着人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无论在古典音乐还是浪漫音乐中,我们都感受到音乐精神的脉动。无论在巴赫、海顿、莫扎持、贝多芬,还是在舒伯待、韦伯、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瓦格纳、比才和威尔弟的音乐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音乐大师们在五线谱和琴弦间对天地人的命运的慨叹,并在琴键上奏出展望未来新生活的音响史诗。审美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情感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育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的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由此,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有利手段。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其基本目的的。千百年来,正是由于教育参与了人类文明的承传和重构,一部人类文明史,才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的历史。这里,“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就是精神世界的不断改造和提升。然而,在当代,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多地陷入了技术与操作的层面而忘记了对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的塑造,这不能不说是当代音乐教育存在的深层弊端。因此,音乐教育在不断注重传授音乐技能的同时,适度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的发展的建构,是当代音乐教育在应对社会挑战时应该作出的重要选择。

一、情感教育的客观必然性

1、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师生情感生活中所必需的教育。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现代化的共同趋向。可以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只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情感世界的一部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知识,还有道德的养成、审美活动、人际交往等。只有将理性与非理性的(认知与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现实的音乐教育向理想的音乐教育目标靠近。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仅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理性的)的发展手段与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几乎没有被音乐教育目标所容纳,这就使得学生情感不仅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与损害。由于在现实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片面强调了音乐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从而将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引向了功利主义的需要,致使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因此,情感教育的提出与实施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与需要,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有利于防止与克服音乐教育目标中价值取向的失重现象,使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目标中找寻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2、情感教育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时代挑战。

信息化社会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会导致音乐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重大变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数量庞大的信息。正确利用这些信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同时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应培养学生免受虚假信息的迷惑,懂得去伪存真。电脑的普及、软件的开发、信息网络的开通都将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我们也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会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和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学生与计算机的交流,更多的是人与“物”的对话,其交流是单向的,学生的情感投入得到的常是“物性”的回答,学生长期沉溺于此,其情感势必趋于麻木,疏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全球一体化和世界信息化要求当今音乐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是教会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意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具有相似性,使其具有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意识从而达到情感的同化。同时信息化社会也要求教育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教会学生学会共事,学会共同生活。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健康的良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既是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它还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塑造人,美化人格的过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健康、和善的情感,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未来音乐教育的重要主题和使命。

二、情感教育的实质及其价值所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对情感教育的本质涵义的规定,对我们准确把握情感教育的内涵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他们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这样就便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顺情感教育与现行教育实践(即理智教育)之间的关系,把情感教育与理智教育在实践中统一起来,把它视为实现理想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自觉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使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统一在现行教育实践中,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鉴于此,我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经由美的音乐的熏陶,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人。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能够体验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是真正获得了人的内在性的真正的人。这正是我们历代音乐教育家所追求的音乐教育的真谛。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应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凸现出如下本质特征及价值。

1、兴趣性

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所谓内在的兴趣就是指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愉悦的体验。学生有了这种的学习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增加知识、分享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课堂、校园就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真正走到了乐学、好学的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认知的发展,继而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美好。当然情感教育还必须蕴涵着这样的成分即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内在兴趣,这种内在兴趣能够导引教师以教为乐,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巨大的热情和诚挚的态度投身到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到学生的身上,对学生充满期待,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之材,都会成为可用之材。这样,就能营造一种优美的轻松愉快的音乐教育氛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唤醒学生的良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成功性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成功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音乐的愿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成功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相互激励,彼此期待,心理相容,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与提高。这种优化了的人际环境,可以使师生亲密合作,使学生团结友爱。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对知识感受性高,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认知活动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潜能的发展。同时还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态度去面对失败承受挫折。在音乐教学中,尤其要充分体现演奏音乐的成功给学生带来的身心的愉悦与精神层次的提升。

3、审美性

审美性又是情感教育的又一重要保证,也就是说如果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和加强,并在许多方面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那么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从教师角度而言,这个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就是说音乐教育教学过程本身不是讲授、记忆、提醒、分析、检查、练习、反馈等各个环节机械的拼凑,而是教师和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审美活动,并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内化、现实化。就像一位画家,他不是做画用笔,用色彩去描涂,而是用心灵在创造一件供人欣赏的完美的作品。这样的创造过程充满了美感,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地精心雕琢着自己的艺术品(学生),整个雕琢的过程中充满了美,教师给学生美的教学内容,运用美的手段、美的教学语言、自身美的魅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演奏美的乐曲,引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把他们带入了向往的美的境界,这种充满了社会情感美、理智美、德性美的音乐教学活动过程让人深深地陶醉于其中,感受它并受它感染,净化了人的灵魂,升华了人的品格,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激起了他们的“情”与“智”,有效地促进了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以及健康的审美情境和道德情感的发展。情感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生活,通过教师的审美化的教学,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传递和情感发展的任务,达到“情”“智”和谐统一。

4、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