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1篇

【摘要】在现今素质教育的实施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出的结论是: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术教育就没有完整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人人皆知,美术教育也是大发兴起,那么,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7我们先了解一下素质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又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手段,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活动等方法培养受教育者,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人点,正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发展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如下:

一、美术教育伴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身心发展是指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包含着感性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多重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此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还可以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其次,美术欣赏。美术欣赏这个方面,不仅仅是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程,还可以是名画名作,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还可以提升学牛的审美能力和丰富学牛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后是美术活动。学生在以个人或集体、校内或校外等方式去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可以释放各种活力和压力,抒发各种情感,激发各种潜力,当他们在此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的时候,不仅欣赏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更相信了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现在许多课程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纳入了教学目标中,美术教育在这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那种独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参与的事物或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且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的,就可以看作是创造或创新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训练思维能力和掌握创作方法的手段,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获得,最终要在美术实践中体现。美术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它使学生突破课本的局限,去感受和创造更为丰富的世界;美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美术实践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直接的培养方式。

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以主观爱好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发展,因此有时也称“艺术鉴赏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所以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摁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审美能力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能力是通过训练人的感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睛,审美眼睛的培养,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整体与局部、演绎与分析、解剖与组合、对比与统一等规律的感悟,获得对形式美和整体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审美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

1美育和素质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

4美育的作用

4.1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康德认为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革命导师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活动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艺术的审美活动尤其如此。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净化,从而情操得到陶冶。

4.2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4.3美育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美育是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级的感觉、知觉、表象发展为艺术审美的、形象思维的直觉。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觉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美育的功劳。

4.4美育能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

从美育特征上看,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人的心态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5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含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要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5当前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5.1对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流畅地运转,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学率为学校工作重点的想法,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确立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念,把四育融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2对美育存在错误理解

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结果,持此观点的人们就歪曲了美育的意义,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悲剧美等等,开展美育工作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之区分开来。

5.3美育途径单一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美育教育,为提高下一代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未来美好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单一的途径。进行美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良好环境、和谐气氛及家庭成员的内在美、形象美的展现,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够巩固学校美育的成果。

家庭和学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环境,只有社会是大环境。学生总有脱离家庭、学校的一天,但作为社会成员,他一生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广泛地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中弘扬真、善、美,鞭挞、惩治假、丑、恶,利用多种社会活动、多种宣传、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美育活动的减少与美育效果的减弱就意味着丑与恶的滋长与蔓延。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使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因而,我们说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加强美育,就是要使人们更广泛地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样,美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作岭.试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特征与功能.松辽学刊[J],2001(8)

[2]张琪、刘玉刚.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J],2001(4)

[3]蒋冰海.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福州师专学报[J],2000(2)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3篇

美术教学素质教育创造能力在振兴教育、科教兴国的今天,教育部已明确指出改革教育体制,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因势利导地寻找与百科文化接轨的切入点,创建综合性强的智能式素质美育,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有了希望。早在1993年,我校为探索素质教育之路,立项美育整体功能实验的研究课题,实验从美术教学入手并在各学科中渗透美育,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也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所要研究的课题。

一、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与创造能的三个特征

1.面向全体。传统美术教育是面向部分学生的应试教育,是对尖子的培养,缺乏全面性。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要避免传统美术的弊病,做到美术教育人人参与,机会均等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2.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得到双基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主动发展。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发展,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性趣,激。一发和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杜绝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求知欲

人在不同时期的思维能力发展有其主观的必然性,如儿童时期(幼儿时期)对形的认识能力较强,在动手动脑涂画的同时促进了他对物体的认识和感知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达,同时有益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多以美术教学为主,美术的表达语言更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形象思维更加发达,但由于教育的特殊性而使美育处于边缘学科,加上许多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随便应付,这样对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天赋造成了及大的打击,因此,学生对上美术课产生漠视,美术学习情绪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双基培养的重要手段,而双基的学习是在追求形式美惑的训练中发展的,美术教学对学生动手、动脑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小学生与成人相比,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截然不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基本型的概念当中,因此,对学生作品的评判不能以绘画的严紧来衡量,而是要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以及作品的独创性。比如,我在我心中的太阳一课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有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方形的太阳,因此在对此画评述时,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画出方形的太阳?学生反问我太阳为什么不能是方的呢?还有一次我上园园、方方、尖尖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的?学生们立即回答了许多圆形物体,这时我因事利导让学生以圆形为主题画一幅画,结果每个学生都画出了各自不同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认知过程中可用学得的绘画技法,用烩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惑,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思维的独特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培养复合型的垮世纪人才

美术教育在创新中的定位不应局限于视觉艺术或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将多学科中关于创造、审美、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点等因素同美术学科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4篇

1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从生物学的身体构造角度来说,人的大脑是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的。左脑是负责思想逻辑工作,右脑则是负责具体可视形象逻辑的。多数科学研究表示:人的右脑是比左脑的发育更加发达,学习能力更加优越。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的孩子对于可视艺术的思维训练很陌生,缺乏开发新事物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新事物的本领。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小学生的年平均动手时间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例如:在世界各国的野外生存比赛中,每当遇到一些困难,中国的参赛队员总是第一时间地选择退赛,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放心他们的动手能力,觉得孩子们无法在野外训练中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平常总是读书、写字,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造成如今孩子们动手能力不足的局面。想要养成动手的好习惯,美术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体会美术作用,促进多角度发展

让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育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画家的笔下的多彩世界,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是有许多美丽的新鲜事物。还有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可以使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提高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重要意义。

小学时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此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艺术品,观看画展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孩子们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培养孩子与他人良好沟通的技能和换位思考的品质。形象化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是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中逐渐养成的。更好的利用右脑,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美术教育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发现美、创造美。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重视小学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提高美术教育的地位,将美术这门学科与其他普通学科同等对待。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术。《小学美术课程开展标准》中指出,美术也属于小学课程教学标准的内容,小学教育像一个系统化的流程,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融会贯通。同时,在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以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要依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领悟到美术教育的趣味。

3增加课堂内的美术趣味性教学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有趣的方法总能使事情变得更简单。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孩子们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来对待美术学习,争取用最有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小学生处于少年时期,是身体成长、储备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对新鲜事物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学习状态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表现能力都有所不同。在进行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班级的孩子们对美术学习都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对美术学习抱有不耐烦的态度,我会遵循因材施教的美术教学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美术水平和兴趣程度,帮助他们进行美术学习。

例如:在美术课上,教他们画小动物时,我会先跟大家讨论:大家喜欢的动物有什么种类,有什么生活习性,有什么外貌特征。再开始让大家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绘画。或者是让孩子们分组作画,共同合作。一方面调动大家绘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美和光构成的。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职责和义务带领孩子们去发现美、创造美。

例如:在上第六冊《关于艺术陶艺制作》一课时,我会先带着孩子们去陶艺制作工厂参观,观看陶艺制作的方法和制作流程。增加孩子们对于陶艺的兴趣,让他们想动手尝试制作陶艺最大限度的鼓励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同时,快乐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不单单做学生的美术老师,更要做孩子们的生活伙伴。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明白美术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爱好,而不是一门需要考试的科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范文第5篇

一、美可辅蕾

鲁迅曾说:“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符道德以为治。”美术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在自愿和自觉享受美的教育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它对于涵养学生的德性,制约一些不良习惯,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起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譬如,我们在讲述画家的事迹和分析欣赏作品时,便可以渗透道德品质教育。另外,通过对具体的美术作品欣赏,更深入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

二、羹可启智

美术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从古至今都是提倡创造的,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著名的“扬州八怪”画派的郑板桥对画竹的感悟就是“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眼中之竹也。”这就清楚地说明郑板桥的画竹,既源于生活,又不拘泥于生活,是一种创造,创造才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因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美术老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美术的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随想创造,使学生的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想像能力的提高是思维能力的强化,是创造能力得以生存和增强的必要手段,正确运用,能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和创造美,这是美术教育应特别提倡的一个方面。

三、美可助健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美术活动无论是欣赏、临摹、写生、设计或制作都必须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和智慧,这种表达活动必然受到大脑的生理结构和机能的调节与支配,特别是受右脑生理机能的支配,即美术教育是对右半脑的生理机能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有助于大脑健康地活动和工作,有助于左右半脑不同的生理机能保持平衡与协调。另外,南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如果我们把美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赏心悦目,让教室充满和谐、轻松和愉悦的气氛,必然会在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上有所反应,使学生松弛精神,活动骨骼,减少烦躁,感到快慰,心旷神怡,从而促进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

四、美可树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鉴赏美、创造美。美术本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欣赏作品时所产生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使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到《维纳斯》的残缺美、《拉奥孔》的悲剧美、《大卫》的力量美、《蒙娜丽莎》的含蓄美、《西斯廷圣母》的阴柔美《北京故宫》的对称美《兵马俑》的雄壮美,等等。这些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过程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五、美可促劳

任何一种美术活动都是一种劳动,而且包含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美术活动中,从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收集资料进行写生到画面构思制作完成这一整个过程,都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参与,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的观念。另外,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亦可通过介绍一些中外名家在创作时刻苦耐劳的精神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拉斐尔创作《雅典学院》、米开朗基罗创作《西斯廷天顶画》等所附出的艰辛劳动,都是常人无法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