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对美育影响

音乐对美育影响

论文关键词:音乐欣赏美育

论文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种音响来塑造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它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其本身也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欣赏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具有让人们认识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功能。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育教育影响深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育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接班人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利用艺术作品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等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美育在育,它以美的形象培养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上理想的人,发挥教育的作用。不管音乐以何种形式呈现,它的内容归根到底是感情,音乐作为感情载体,也是美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在音乐的世界中,体会美的多姿多彩的。

1音乐及其价值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但是目前音乐的概念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而《词典》上的定义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虽然大多数音乐是依靠听觉,但是音乐实质是依靠感官,甚至耳聋的人也能够通过感觉自己身体的震动来体验音乐,最著名聋音乐家的例子便是贝多芬,其绝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后创作的。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是一群聋哑人的最美丽的杰作,他们依靠感官,体会音乐的韵律。音乐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之一。音乐创造是有目的的,有其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音乐在鼓舞人们认识时代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各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某些具体的生活现象方面是能够发挥它应有作用的。人们通过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可以从中看到完美真实的生活画面,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生活的某些方面。此外,因为它体现了创作者的正确观点,具有教育作用。这种教育作用是通过音乐激起人们的感情而达到的,音乐艺术最容易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2美育及其价值

什么是美育,它有什么特点,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它起什么作用,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的,这些问题,都在我们心中缠绕,想进一步的了解。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和强烈的效果。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所以,它不同于艺术教育。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但是美育却遵循美学原理,根据教育学的客面规律,研究怎样培养人们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怎样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所以美育包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层次。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使得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美育强调的是育,要通过日常生活,社会自然和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电视等各种教育手段来提高。

美育可以通过音乐这种途径来提高,音乐可以通过其实践过程,渗透美育价值。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美的神韵震撼心灵,在促进学生形成完美个性方面产生影响。因此音乐对美育影响巨大。

3音乐与美育的关系及其对美育的影响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身无疑具有某种潜在的教育价值。这种教育因素的社会影响,是无法估计的。要通过音乐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就必须使学生通过音乐形象,把握其表现的美的思想感情和美的现实生活。要达到这一目标通过音乐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具有美感的音乐艺术形象能够为学生提供了情感体验的意境,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感受音乐艺术形象中的崇高思想,形成高尚的、美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很多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动人们的心灵,传达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旋律美。如若让学生长期不断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他们就能在长期的艺术形式熏陶下,形成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就具体音乐对美育的影响从几个方面来做简单的阐述:

3.1音乐在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音乐带来的美不仅表现在快乐的气氛,而且也可以给参与者双方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快感和满足。高校开设音乐课程,鼓励学生高业余音乐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愉悦学生的心情,使得学生的整个心灵世界将处于一种和谐自由的境界。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学习和生活,达到美的融合。所以,音乐渗透着审美愉悦性功能。

3.2音乐以其感染力渗透美感。音乐作为艺术审美的感性形式,其感觉、知觉、表象集中在感官上。音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离不开音,作为音响传达出和谐美妙的感觉,对于审个体来说具有极强的知觉渗透力。如有一段音乐给人以沉闷、压抑之感,欣赏后,会觉得如同天阴了,乌云密布,山雨欲来的感觉。听久了,就会让人们的心情沉重。而我们听小提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即使那些并不了解梁祝爱传说的人也会为乐曲组成的美妙乐章所感动。轻柔美的音响,波澜起伏的协奏,向人们展示出爱情的美乐章。一曲交响乐的音响渗透出一种气势磅礴、催人振奋的美感。这就是音响之美作用于审美个体的感知,久而久之使审美感知得以强化,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音乐这种美的感染力对于审美个体来说,既是审美的享受,同时在审美享受中强化了审美感知。

一曲《我的中国心》,每每起来都令人心潮澎湃,启发爱国主义情怀。音乐正是借助着这样的旋律和思想塑造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动人们的心灵,传达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旋律美。如若让学生长期不断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他们就能在长期的艺术形式熏陶下,去感受美。

3.3音乐激发美的创造力。音乐除了美的感受和愉悦之外,还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创造美。作曲作词者,首先能够深刻感受生活中的音乐,然后通过感知去创造,创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挖掘,创造出美丽的音乐作品,从而强烈地感染着审美主体。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创造者本人是他所创造的音乐的第一个鉴赏者,因为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创作过程作为一个能动的审美过程,能比单纯欣赏和表演活动更强烈,更深刻地体会到美的真谛。因此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更有效途径。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通过作曲课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敏锐感受,唤起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鼓励学生多注意身边的事物,深入体验生活,收集音乐素材,注意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去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音乐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美育有其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段晋中.《略论音乐与高校美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6

[2]曲凯.《交响音乐与大学生美育教育》《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6.3

[3]黄昌海.《论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与美学特征》《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