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范文第1篇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在新时代下,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正在不断的增多,当前对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认识,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传播.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研究;分类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29-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将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都联系到了一起,目前网络信息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信息资源,网络也成为了传递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今天,在互联网上每天都会有着大量的信息更新,同时也有大量的信息丢失和被删除,因此对网络信息资源类型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 网络信息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信息资源定义与类型脱节

当前,在对网络资源进行定义和类型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问题:(1)在狭义上的定义和分类.例如,依据形式对网上的信息类型进行划分,简单的将网上的信息资源看作为网上的出版物,这就狭义的将网络信息资源划分为了HTML数据库和HTML文件两种类型.(2)广狭定义与分类,这中分类方式相对来说更加准确[1].(3)广义的定义与狭义的分类,这种情况在现代网络中存在较高,当前许多的论著在网络信息资源上都是广义之说,而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则是狭义的,这也造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不符,导致理论体系不够完整.

1.2 多种标准被应用到同一级次划分

文献信息分类的准则表明,在统一区分上进行等级划分时必须要运用同一标准,否则可能造成类目混乱交叉的情况发生[2].这一规律在网络信息资源类型的划分中同样适用,而在第一点中提到的网络信息资源使用的几种划分方式却与其相违背.例如,我国学者马静在对信息内划分上依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用途上进行,在划分标准上主要有四点:全文型信息、数据库类型信息、实时活动型信息、网络资源信息,这样的信息分类不仅不准确,而且违背同一分类规律.

1.3 分类标准与方法具有较大歧义

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具有较大歧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依照统一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例如张晓娟在对同样的网络信息进行划分时划分出了信息单元、文献、网络一次文献、网络二次文献.(2)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却划分出相同的信息,例如张晓娟,在对非网络资源信息进行划分时将信息划分为参考书、图书馆等,而在依据信息的存储类型划分时又将信息划分为了书目型和图书馆型等[3].

1.4 没有完善的体系

传统的网络信息划分最大的弊端就是每次划分上都需要选择唯一标准,这样在对网络信息是只能从一个侧面进行分析.这样的分类方式,虽然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入口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研究人员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网络信息资源,但却无法使人们能系统、完整的认识信息资源.

2 构建资源类型体系

对于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还没有一个让人们都信服的定义出现,目前我们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定义为是通过计算机网路传递的信息的合称,其也势必会随着计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日益扩大,因此依据这一理解构建一个网络信息资源体系是一个可行的行为.通过对现代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总结可以发现信息资源类型在划分上可以依据以下原则进行.例如,分层划分、定义和类型统一、实用性、体系化原则等[4].

在人类信息交流的历史可以说网络信息是一给信息交流带来一次重大的改革,信息交流的随意性、扩散范围、扩散速度都发生了改变,人们在网上可以通过正式、半正式、非正式等形式对信息进行查询.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分为:非正式(出版信息),其下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电子新闻、电子会议及网络论坛等;半正式(出版信息),其下包括各种报告、会议文集、产品介绍等;正式(出版信息),其下包括一次出版的电子书刊、电子报纸、电子期刊收索引擎等,二次出版的网络评述、网络导航、检索数据库等,三次出版的网站推荐、参考数据库等.在划分上我们也将非正式(出版信息)称之为“黑色的”,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信息在网络上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在传播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难以对其内容进行控制和保证.半正式(出版信息)也被称作“灰色的”这一类网络信息的质量相对来说可靠性更好,具有知识产权,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的利用率.正式(出版信息)的可靠性在三种类型的信息中是最高的,具有较高得的利用率[5].

3 网上信息资源的几大类型

3.1 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也被称作资料库、文献库,它是最早一批对电子信息资源产生冲击的网络资源,它的出现使计算的资源脱离了单机模式,成功的同网络相结合.网络数据库中主要包括了联机检索以及光盘数据库.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联机检索就达到了顶峰,其本质就是数据库同通信的合理结合,也就是信息需求者在设备的终端通过检索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虽然联机检索具有安全性好、准确率高等优点,但其操作相对较为复杂,所需费用也十分的昂贵,因此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21世纪后,网络上各种收索引擎的出现也使联机搜索逐渐的走出了“网络人”的世界.正因为联机检索所需要的费用较高,而且需要有终端才可以操作,所以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开始努力的寻找一种价格低廉可以存储、检索信息的方式,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发现了光盘存储技术,这一存储技术也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6].光盘数据了具有成本低、容量大的优势,光盘数据同联机检索相比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检索信息的及时性没有联机检索高,因此在因特网列车上出现了光盘数据的身影.部分光盘数据库在镜像光盘塔和阵列式光盘塔及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下,也都间接或直接得融入到了因特网之中,同时被人们所应用.

3.2 网上馆藏数据库

信息集散地的最大地点就是图书馆,而近年来在网络的影响下,图书馆内的信息也逐渐的走向了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为了使图书馆的信息的利用率能够最大化,我国的许多图书馆都建立了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在并其依靠网络向所有读者提供了联机供检索目录服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已有超过6000个电子图书馆的馆藏目录通过网络向外开放,这样所有的读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只有读者身边有网络,就可以利用图书馆的URL查询到读者所要寻找的馆藏,这种形式是图书馆的馆藏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3 网上出版物

网上出版物同现实中的出版物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需要编辑、出版然后在发行,只不过同现实出版物不同的是网络出版物的编辑、出版的过程中都要在网络上完成.网络出版物主要有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图书等.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上网时间增长)这都为网络出版物的发行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使网络出版物的数量迅速的增长着.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上的图书的数量在逐渐增多的同时,其内容涉及的方面也在逐渐的增多,其中网络参考书更是独树一帜,例如词典、手册、百科全是等图书都逐渐的进入到了因特网中,通过网络对这些参考书进行应用可以使用变得更加便捷;同网络图书相比网络期刊的数量要显得更加的庞大,这主要是因为期刊的内容新、周期短、发行快,而网络的特点也正好符合期刊发行的特点.至今为止,在因特网上已经存在上万种电子期刊可供上网人们进行使用,其中许多都是免费的,这也促进了网络报纸的发展速度.

3.4 动态消息

网络是一个交互性和开放性都较强的平台,在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例如由政府机构所的消息、通告、回忆、论文集、新闻等等,这些都是网络动态资源的组成元素.

3.5 其他类型消息

网络信息资源除了上述的几种类型外,还有大量的其它类型信息.例如娱乐游戏、应用软件、电子邮件、教育培训,在网上这些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而且多数都是免费为人们服务的,给用户带来的巨大的好处.近几年,微博的出现也使“120字”信息在网络上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4 结束语

同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也具有较高的凭证价值、情报价值同时网络资源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爆炸式,这对世界的信息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的技术在网络上势必会逐渐的出现新类型的资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增多,对网络信息资源种类的划分也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也要依据实际变化对网络资源类型分类进行调整,确保网络资源的定义和类型能够保持一致.

——————————

参考文献:

〔1〕杨道玲.中文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问题探讨[J].档案学研究,2011,10(3):39-42.

〔2〕吴振新,王婷,向菁,等.网络信息资源保存费用问题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2(3):37-41.

〔3〕张晓娟.网络信息资源:概念、类型及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1,8(2)19-20.

〔4〕代根兴,周晓燕.信息资源类型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8(2):16-18.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组织模型;数据组织;微博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015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咏梅(1977-),女,硕士,西华师范大学网络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应用。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SNS、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为代表的典型应用,在网友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这些平台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组织各类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信息。伴随着便携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广泛布局,微博在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微博平台创造了海量信息资源,而微博平台的信息组织展现出新的模式、方法和规律。

1 微博的特点

1.1 微博对用户的作用

微博作为松散、开放式社交网络支撑下的媒体平台,它是用户、信息内容和资源的集合体,使其成为理想的信息交流平台。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微博平台的功能体现在如下方面:①与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关注他人,通过评论微博、转发微博、私信等方式保持联系;②使自己的信息被知晓。个人信息,自己的粉丝就可以马上获知;③根据兴趣和职业,获取有用信息。通过微博寻找新闻线索、潜在的科学问题和用户需求等;④寻求帮助和建议。类似于问答平台,通过微博问题,获得粉丝的帮助;⑤减压。浏览适当的信息内容,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除了个人用户外,机构也是微博的用户,包括公司、报社、政府部门等,这些机构通过微博公开信息、征求意见、推广品牌、促销产品。因此,微博也是机构信息和互动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微博用户统称为“主体”(Agent),以囊括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

1.2 微博的基本特征

微博与博客、BBS、SNS、即时通讯等都具有相关性,同时也有明显的不同。从主体的信息行为上看,其典型的特征包括:①主体信息。通过多种设备访问,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可以方便地短小的信息内容;②实时更新,现场直播。移动便携终端的普及,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具有现场直播的功能。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它具备如下特征:①同步异步。微博是异步沟通工具,通过消息(评论、私信)的推送又能实现同步效果;②广播。微博条目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每条微博都会广播给所有粉丝;③内嵌在社会网络之上。用户彼此关注形成社会网络,信息沿着社会网络的结构进行传播。

从信息格式及技术方案看,微博具备如下特征:①格式简洁。微博限制长度在140字,易于通过移动便携终端和阅读,降低了使用成本;②移动阅读,随时随地阅读。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接口,不受时空限制地使用;③基于微博用户的RSS种子。主体的微博被关注后,

就类似于RSS种子向粉丝推送信息。

1.3 微博的本质特征

上述基本特征除了微博具备外,许多其它信息平台也具备。与之相比,微博独具的特征如下:①与即时通讯相比,微博更开放,用户间易于彼此关注。而即时通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私密性强,社会网络结构具有小圈子特性和排他性;②与博客相比,二者内嵌于社会网络上,都以信息为目标,但从信息的多样性、方便性和社会网络的核心地位上看,微博更胜一筹;③与SNS相比,SNS在社交网络关系上更倾向于熟人网络,网络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微博的公开性导致的信息传播性和新闻性更强,使之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

综上所述,微博区别于其它类似平台的本质特征是:①开放性。任何用户可以关注任何用户的微博数据,任何用户可以转发任何用户的微博数据。开放性强促进了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②信息格式短小,方便和阅读。由于开放性和阅读方便性,使用户将其作为记录个人生活、记录机构行为的工具,相比其它媒体,信息内容多样化,如:个人所见所闻所感、机构公开信息、媒体信息等等,都能在微博上找到;③以社会网络为核心构架。微博通过粉丝方式,激励用户维系其社会关系网络并保证主体微博的受关注度,也因为社会网络的结构,导致信息的转发、订阅能够利用社会网络的特性,广泛传播。

2 面向信息事件的微博数据组织

微博作为信息、主体交流的平台,其信息组织不仅涉及信息本身,还涉及信息主体及其构成的社会网络,而信息的产生和网络的构建都是在一系列信息事件基础之上完成的。因此微博数据组织在微观层面需要解决微博平台的信息事件记录方式和模型中不同实体的表达方式。

2.1 微博数据是各类事件的记录

用户在微博平台中的行为会产生一系列信息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了微博数据事件集合,以事件为基础可对微博平台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信息事件包括如下组成部分:事件主体、事件类型、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信息单元内容、关联资源。

①事件主体:信息事件的执行者和参与者;②事件类型:根据不同信息行为对应的类型,类型不同,事件的描述方式不同;③事件发生时间:信息行为发生的时间;④发生地点: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⑤信息单元内容:每个主体的信息内容,对应用户的每条微博;⑥关联资源:微博数据单元中引用的各类资源总称。

2.2 不同层次的信息事件组织

事件类型与表1中每层的信息行为相对应,可被微博平台记录的信息事件包括:

(1)社会网络层事件:①关注他人:主体1、主体2、时间、地点;②加入群组:主体、群组、时间、地点;③邀请好友:主体、好友列表、时间、地点;④推荐好友:主体1、主体2、好友列表、时间、地点。

(2)信息单元层事件:①微博: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资源列表;②转发微博: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转发微博]、参考信息单元;③评论微博: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评论微博]、参考信息单元、资源列表;④回复评论: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参考信息单元[评论微博]、资源列表;⑤投票:主体、时间、地点、信息单元、投票单元、资源列表;⑥私信交流:主体1、主体2、时间、地点、信息单元、资源列表。

(3)资源层事件:①上传资源:主体、时间、地点、资源列表;②标注资源:主体、时间、地点、资源ID、资源描述单元。

2.3 信息事件中的核心实体

通过对信息事件的描述,可以从中抽取出核心实体,并为实体添加属性信息描述。

(1)主体(Agent):主体是信息事件的执行者和参与者,作为实体,其具备分类体系,同时具备相应的属性信息。在用户注册时,会初始化这些属性信息。主体具备的信息包括:

[ Agent分类,Agent属性标注(职业、兴趣标签、年龄……)]

(2)群组(Group):群组是由某个主体创建的用户组,它由多个主体构成,按照兴趣、行业等标准进行分类,具备分类体系,同时具备群组标题、兴趣等信息。群组具备的信息包括:

[ Group分类,Group属性标注(标题,群主,管理员列表,群简介……)]

(3)信息单元(Information Unit,IU):信息单元是用户的微博,可以根据微博目的予以分类(如:转发微博、评论微博、原创微博),也可按照微博内容的主题进行分类。信息单元具备的信息包括:

[ IU分类,IU属性标注(转发数,评论数,收藏数,……)]

(4)资源(Resource):资源是信息单元的基础,信息单元是对资源的集成,资源可按照媒体形式分类,也可按照资源内容主题分类,而每个资源都可以采用通用的元数据标准(如DC元数据)加以标注,其具备的信息包括:

[ 资源分类,资源属性标注(链接、主题标签、资源拥有者、创建日期、语种……)]

2.4 语义网络构建

在语义网络层,包含主体、信息单元、资源之外的其它类型的实体,如机构、公司、会议、比赛等,这些语义实体多种多样,涉及领域知识。社会网络层、信息单元层、资源层的信息行为将生成大量事件记录,通过这些记录以及相关的信息单元和资源,利用内容分析、语义对象提取、语义关联提取算法和工具,可以构造语义网络,实现语义检索、语义组织和语义推理,使微博数据资源的利用上升到语义层面。语义网络层以前三层为基础,通过语义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算法,并辅以群体协作的方式,通过群体智能实现语义网络的构建。

3 微博数据组织核心维度

在微博平台中,根据上述层次模型和事件模型,选择核心实体的重要属性作为微博数据组织的核心维度。这些维度包括:时间维、地点维、类目标签维、主题标引维、社交网络属性维、资源网络属性维、信息单元网络属性维、语义网络属性维等,如表1所示。

社交网络属性维[]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提取相关的属性维度,如(入度:粉丝数;出度:关注数;中介中心性:跨组传播能力),这些维度,可以成为某类实体重要的序性指标

信息单元网络属性维[]信息单元之间相互参考和引用,通过转发、评论行为,形成信息单元网络,信息单元网络与社会网络紧密相关,又独立存在,转发数、评论数等属性,是信息单元排序和展示的重要维度

资源网络属性维[]资源包括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这些资源之间的关系包括:引用关系(一个文章参考另一个文章)、共被引关系(2个资源在一个信息单元中同被引用)等,这样形成资源网络,这些属性可以作为资源节点及其网络的序性指标

语义网络属性维[]语义单元之间彼此关联,形成语义网络,这些语义网络中的语义单元及其关联,构成了新的信息组织维度,同样通过映射复杂网络中的相关指标,作为序性指标,可用于语义层面信息统计分析、挖掘和预测

4 微博平台信息组织发展趋势

微博成为日益重要的信息平台,其信息组织的方式和方法也围绕微博平台功能升级和微博用户的高层需求不断发展,从信息组织的目的上看,它的发展趋势如下:

4.1 地理信息可视化与分析

地理信息的使用日益广泛,微博与移动平台的整合使地理信息的采集变得方便,微博数据组织也应朝着地理信息可视化、分析、挖掘与利用的方向演进,并催生一系列基于地理信息的应用。

4.2 语义提取与挖掘

随着第三代互联网语义网(Semantic Web)的发展,各类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应用也将朝着这个方向演进。微博平台的信息组织也需要采用相关的语义内容表达、存储规范和标准,使其能在语义层面上得到有效组织。

4.3 信息空间可视化表达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博数据空间也将朝着可视化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易识别和理解的信息界面,同时有效地展示网络结构的信息和树状结构的信息。

4.4 网络分析

复杂网络研究引领了各个领域的研究热潮。微博平台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信息单元网络都属于复杂网络的范畴。充分利用已有的复杂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成果,进行网络分析,提取合适的序性指标和分类指标,是微博数据资源利用发展的趋势。可进行的网络分析包括:社会网络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资源网络分析、信息单元网络分析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陆伟,魏泉,寇广增.基于Blog的网络信息组织[J].情报科学,2005(2):260263.

[2] 王树义,王鑫.基于微博客Twitter的企业竞争情报搜集[J].情报学报,2010(3):522545.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范文第3篇

网络信息资源一般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其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其特点为:(1)具有数量大、非规范、跨时空、跨行业、语种多等特点。能极大地促进人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信息资源选择、组织和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空前增加(2)信息增长快速.且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信息安全和信息质量都难免令人忧虑。(3)以正式出版物为代表的正式信息交流和非正式信息交流交织在一起.使传统的信息交流链和格局被打破。任何人在网络上既可以生产、信息,也可以传播、使用信息,并对学术交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学术工作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复杂]。

2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评估高校图书馆水平不再局限于馆舍规模和馆藏数量,而取决于信息服务手段的自动化、信息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信息服务效率的高效化,以及信息服务资源的网络化等。高校图书馆能否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主要取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2.1可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今社会对信息需求13益复杂,互联网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信息的价值是难以确定的。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过程中。将网上无序的、不均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整理,使其有序化,并对其进行选择和判断。使分散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2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使知识存贮无序化。进而加剧了信息泛滥;知识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信息的增长速度,导致了人们获取知识受阻。高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将杂乱零散的、不便于用户检索查询的、在线利用率低的信息资源经过科学的重组,实现信息资源结构由“信息资源”向“知识体系”转化.成为分类科学、层次明显的知识体系。就能为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提供参考信息。提高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效率。

2.3可以减少信息污染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巨大、内容庞杂、传播面广、非控制性等特点。高校图书馆按照统一的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过滤,从而达到减少信息污染、净化网络空间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_2]。

3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优势

与其他社会机构、团体相比,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具有以下优势:(1)服务优势。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强于其他信息机构。(2)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大批懂图书馆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3)经费保障优势。各高校几乎都把图书馆列为其重点建设对象,高校图书馆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建设发展状况乃至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经费上给予保障。

4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未能建立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网上检索工具和组建学科导航库,甚至还有不少图书馆未购电子图书库、电子期刊网,没有建立与CALIS等的链接,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位置受到控制,使多数读者感到检索、利用网络资源困难。(2)高校图书馆大多使用商用网络资源目录和搜索引擎组织信息,这使得用户在利用这些工具猎取信息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分类体系和标引方式,获得的信息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3)许多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模庞大,但使用者却始终不多,电脑闲置现象普遍。即使有学生使用,但大多也是为了上网漫游,很少与获取学术信息有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图书馆缺乏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4)网络环境下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应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以健康有序的信息资源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但目前我国高校能达到这样素质要求的馆员数量仍是少数。

5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原则及方式

5.1组织与管理原则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增长且良莠不齐.高校图书馆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求(1)针对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以及本馆的特点、软硬件条件、发展目标等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在充分做好用户信息需求咨询和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的收集利用价值较大的信息,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馆藏与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益。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素质和技能,创建友好的界面,提供安全有效的主页链接,为师生用户服务。(2)选择性原则。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渠道和方法选择信誉好、可信度高、专业的权威网站,按制定的标准系统地进行选择和鉴别,下载对本校学科建设有用的高水平、连续性信息。在不违背版权的前提下,将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师生用户。(3)时效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活动时要注重时效,跟踪网络信息的动态变化。第一时间为师生用户提供最新的有学术价值、能反映本学科前沿发展水平的网上学术信息。(4)系统性原则。高校信息用户多从事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出现对循序渐进阅读的需求和对参考咨询不断深入的需求。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协调处理现有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在网络信息资源收集组织过程中做好总体规划,有所比较、有所分析,逐步确立各类信息资源的合理比例关系,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互补.强化馆藏的系统性[4],使信息资源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同用户需求的系统性相一致。

5.2组织与管理方式

目前高校图书馆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件方式。以文件系统来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用于存贮图形、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补充其他信息组织方式。但它难以平衡网络负载与文件数量的关系。对结构化信息的组织显得软弱无力。

(2)超媒体方式。这是超文本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用超媒体方式来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将网上所获得的各种媒体(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的信息资源利用超文本技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使人们可以通过高度链接的网络结构在各种信息库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它符合人们跳跃性思维习惯和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充性。但是当超媒体网络过于庞大时,很难准确迅速地定位到需要的信息。

(3)数据库组织方式。利用数据库组织技术将要处理的网络信息资源经合理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之后,按照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用户通过关键词和组配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信息线索.再通过信息线索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组织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提高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安全性。但其处理的对象通常是结构型、数值型的,对于事实型数据、离散型数据。尚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主题目录组织技术。就是将信息资源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建立等级式主题目录.然后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同学科、同专业、同行业或同区域的信息按照主题目录的分类要求逐级组织起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较为友好的界面.用户在主题目录的指引下。通过逐层浏览,可找到与自己需求有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简单易用、目的性强、查准率高、可扩充性良好和系统严密的特点。但这种主题目录究竟分多少层.每层分多少类,并无统一规定。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成为该技术的难点。

(5)搜索引擎方式。这种方式是Internet上揭示和查找各网站主题信息资源的一种索引工具.是目前网上二次信息组织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根据网络数据协议在网上漫游,发现新的网址、网页信息.经过抽取、排序、归并建立网络索引数据库:数据库按一定方式、结构存储,提供特定处理系统需要的相关信息(包括网址及相关描述性信息、计算机可识别的字段标识符等)。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更新速度快,并可提供位置检索、概念检索、截词检索、嵌套检索等[530

(6)指引库方式。指引库常用于组织网络上专题性强的二次信息。它是一个由语义信息、文献信息、链接信息组成的语义一文献双层数据结构。其中语义信息与语义链接集合构成双层结构的第一层:文献信息与结构链构成第二层。链接信息由不同语义节点的语义链、不同文献节点的结构链和链接于语义节点和文献节点之间的链构成,穿行于第一、第二层之间。

6提高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策略

6.1改造传统分类法以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需要

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是很有限的。现有利用《中图法》的网站只有Cernet的“网络指南针”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少数几家。而几乎所有书目数据库检索系统都采用主题语言。因此了解现有网络分类检索工具存在的问题.对网络环境下传统分类法从分类主题一体化和分面组配化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造。结合传统分类法的优势,建立网上信息的知识分类系统,以适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揭示和组织。

6.2采用元数据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处理

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高低,信息的描述和标引是关键。元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特征和属性的数据,类似于图书馆的编目记录。它可以促进信息的组织和发展.可以帮助识别、描述和定位网络信息资源【6_。目前,世界上功能较全面的元数据标准有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RDF(信息资源描述结构)等。都柏林核心可以从3个方面对资源进行描述,即资源内容描述类包含题名、主题、关键词等元素;知识产权描述类包含作者、出版者、其他责任者和权限管理等元素:外部属性描述类包含日期、格式、语言等元素。由于其简单实用、易于理解、可扩展、能与其他元数据形式进行连接等优点,在揭示网络资源方面非常有效。

6.3建立后控词表.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虽然在网络信息组织中主题法的自然语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自然语言检索词是不规范的.故即使数据库中相关字段的词受到控制。其对同义词(组)、近义词(组)的查找仍相当困难,不能满足对查准率和查全率的要求。后控词表的建立类似于入口词表,是一种罗列自然语言的转换工具。后控词表的控制词并非直接用于标引.而是作为文献检索标识的自然语言词进行控制。建立等同、等级、相关关系。用户可通过输人某一概念的任意同义词作为检索词,经过后控制词表找出其标识词,然后再通过对所有同义词的匹配查找,检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后控制词表的建立.将使自由标引显得更加现实,使自由标引所建数据库更具实用价值。后控制词表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高效控制工具,也是实现自由标引的基础。

6.4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逐渐向信息挖掘转变

网络信息挖掘是指在已知数据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学习、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到数据对象间的内在特性,据此采用信息过滤技术在网络中提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或者更高层次的知识和规律。网络信息挖掘技术沿用了Robot、全文检索等网络信息检索中的成果,同时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的各种技术。信息挖掘一般包括理解相应的问题领域、准备相关数据子集、发现模式(信息挖掘)、所发现模式的后处理和应用发现结果等5个步骤。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范文第4篇

率文摘要:本文从网络分类体系与传统分类体系的不同和网络分类体系的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对网络分类体系的竞争行为及其选择网络分类体系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

信息资源的分类是一种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是分类方法在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目前对信息资源的分类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人工标引为基础的传统文献分类法。二是更具网络信息资源特点而产生的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又叫网络分类法。传统分类法主要是根据文献信息的特点、检索的需要和技术的支持程度,按照传统环境的特点编制的。网络环境的出现、计算机及其检索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几何级数式的增长,极大地改变了分类法处理的对象和技术环境。这就为网络中的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自编等级式主题分类法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结构内容特点,结合用户使用的需要,逐步成为区别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网络中通用的信息资源分类法。

1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不同

1.1建立分类体系的原则不同

文献分类法一般是以学科为中心,对各种文献资源以主题的方式集中于相应学科之下。在分类法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英国布朗编制的以主题为中心的主题分类法,但由于不适合使用以及文献资源本身的特点,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网络新环境的出现,使得以主题为中心或者以主题为主结合学科特点的分类法有了应用的空间。应用这种分法的英文搜索引擎中,opendirectory、looksmart基本以主题为中心展开信息资源的分类,其分类专指性强。yahoo!则是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结合学科的方式。除按照主题设置类目外,还设置政府与政治、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等专门学科类目与包含内容较宽的类目。

1.2类目的展开形式不同

传统分类法多基于学科的等级隶属关系,按照严格的逻辑内容从属划分,是一个严密的、深细的线形体系。网络分类法层次较少,体系简明。为了突出重点,不严格按照等级划分,类目的设置也不严格完整。传统分类法一次划分采用一个标准,网络分类法为了方便用户查找与符合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一次划分采用多个标准且各主题之间使用超文本链接和多窗口显示。使信息资源得到全面的揭示。

1.3基本大类的设置不同

传统分类法的类目设置一般根据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和一定的用户特点进行,重视学科性、逻辑性,设鬣较全面完整。网络分类体系则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同,以用户关注程度高、信息资源集中的类目作为基本大类。

2网络分类法存在的问题

2.1类目展开缺乏规律性

类目的展开缺乏统一的标准。其下位类展开过程中,不少类目同时采用多个分类标准,同时忽略类目展开的完整性。由于下位类的展开往往内容外延过宽,增加了用户的查询时间,降低了检准率。

2.2同位类设置缺乏逻辑性

同位类中往往有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类目共存,且同位类内容交叉从属缺乏规律性。例如,yahoo!中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概念关系上就不属于同一个等级。

2-3类目排列缺乏规范性

英文搜索引擎大都是按照字顺的方式排列同位类,其优点是便于用户按字顺查找,缺点是类目排列混乱,不利于相关类目的蠢找。而中文搜索引擎多数不采用字顺的方式,而采用以用户关注类目的程度来排列。这种按关注程度或者说按点击率排列的方式加大了类目增补的难度,而且不易保持同时也不利于揭示相关类目。

2.4横向关系揭示缺乏科学性

传统分类法对横向关系,一般通过交替类目和类目参照揭示,作为类目纵向关系的一种补充。网络分类体系则使用链接方式,通过在相应类下重复反映,使其成为类目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显示出横向关系揭示的单一性。在处理过程中缺乏相关关系的控制,凭借链接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于类目的相关揭示更加宽泛。

3网络分类法选择的必然性

3.1网络分类法选择的竞争行为分析

目前,国外yahoo!open directory、looksmart已经证明网络分类法的实用性以及其已被广大用户接受,虽然这种分类法存在不少问题,但根据网络效应的概念:当一种产品或服务给某个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与其他使用这一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人数具有正向关系时,即存在网络效应。国内后来的网络公司,如搜狐、新浪等,都采用类似的分类思想,制定出相似的分类法。另外,如果这些后续的公司有一家公司a决定采用与传统分类法类似的分类方式,我们命名为科学化,令yahoo!open directoyr、looksmart等的为生活化,则该公司面对的竞争博弈如下图所示:

图中数字表示客户的数量比例的数字抽象,由这个博弈模型可看出,其均衡为公司a选择生活化,即无论其他公司选择哪种分类法,公司a选择现行的网络分类法均能拥有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

3.2网络分类法实用的必然性

3.2.1用户需求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非常广泛,而且不稳定,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利用网络信息的目的和类型也有很大不同。网络资源用户上网利用的绝大部分是现行网络分类体系所反映出的突出教育、娱乐、旅行、生活等与日常生活密切有关、普通用户感兴趣的类目,弱化了科学技术、学术性类目的设置。

3.2.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基本上反映了网络资源的内容分布情况。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较多的类目,如“计算机与互联网”、“新闻媒体”,“娱乐”,“教育”等,在传统分类法中都只是学科类下的子类,分类搜索引擎大多将其提升为第一级类目;相反,对传统分类体系中详尽展开的领域,如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等类网络信息资源较少的门类,分类搜索引擎只设置了概括性类目。这样使得网络信息资源与类目的设置趋于平衡。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源管控; 生命周期管理; 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章编号: 2095-2163(2016)06-0113-03

0引言

本文所称信息网络资源包括生产信息网络资源和管理信息网络资源两类。其中,生产信息网络资源是指生产执行信息网络范围内的网络设备、网络路径、网络地址等;管理信息网络资源是指生产管理信息网络范围内的网络设备、网络路径、网络地址等。具体来说,网络设备是指系统内支撑网络运行的各类硬件设施设备及各类网络端口号;网络路径是指系统网络内的网络路由、网络带宽、VLAN;网络地址是指系统网络内的IP地址、虚拟端口号、内网域名资源等。

[BT4]1信息网络资源存在的问题

综合调研现状,分析可得信息网络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情形可重点描述如下:

1)因为开通时间早,很多系统业务都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后新增与添加,这样就造成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分析、规划、管理、监督规范及流程,因而将直接导致信息网络资源的无序使用。

2)当下系统的安全隐患正日渐突出,各类IP资源尚未配备规范管理,且使用情况混乱、计划规划体系也尤显薄弱等,同时信息安全管控制度也未能臻至周到严密,现有的资源管理策略也正亟待完善,从而使得系统运营服务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保障上仍然呈现重度缺失。

3)信息管理网络作为运营管理的支纹教ǎ虽然迄至目前已对资源的管理范围和内容推出了各自的规定,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却仍未能紧密结合系统网络及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深入整合细化,实际运营中存在模糊的地方,导致部分管理策略无法获得有效落地实施。

[BT4]2全生命周期资源管控研究

基于上述问题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将结合系统及其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的特点,选用ITIL作为主要依据,从信息网络资源管控的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统的阶段性的研究视点出发,通过对系统运营管理业务的分析设定原则目标,明确系统网络资源的定位,再进一步探讨提出了ITIL框架的服务管理中的内容用于设计确定系统网络资源实施与运营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给出实施效果评价方法以期获得实现系统网络资源的持续改进。

[BT5]2.1资源管控原则

综合调研结果,并基于系统网络现状及组织架构现状,同时侧重围绕资源集中管理的有效性和资源安全管理的可控性这2个考量基准,研究确认信息网络资源的总体管控需要遵循“统一管控、分级管理”的执行原则,分做概述如下:

1)统一管控。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原则及要求的制订、信息网络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分配、信息网络资源管理效果的评价考核。

2)分级管理。由行业管理部门授权资源维护单位对部分信息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并定期向行业管理部门呈报备案。

[BT5]2.2资源管控具体操作办法

2.2.1资源管控实现内容

1)网络系统。规范网络系统的设备入网管理,统一管理网络设备的接入、变更、退出;针对所涉及的网络系统资源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网络设备入网应符合信息安全管控要求。

2)信息系统账户。信息系统帐户包括:协同平台账户、企业邮箱帐户、专业系统帐户。目前,信息系统帐户属于各自系统内独立管理,将来则实现多系统使用同一用户验证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专业系统帐户由所属业务管理单位实施管理。建议规范统一对外联络的企业邮箱,并具备内容检索和过滤的能力,达到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帐户使用情况按要求备案和更新。

3)网络用户访问。形成有效的用户访问审批规则,控制网络用户的访问权限和内容,保护系统网络的数据和内容安全。

4)外部资源接口。规范外部资源接口的申请和退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2.2.2资源管控流程

2.2.2.1全生命周期资源管理

本管控方案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包括信息网络内的资源和设备的入网,资源的调配和回收,设备的退役和资源退出等,覆盖资源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从资源全周期管理角度来看,系统信息网络资源的生成和退出路径则如图1所示。

从整个系统角度来看,与资源“生成――分配――使用――退出”全周期过程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入网并网、调度配发、运行维护、资源退出等。

2.2.2.2管理流程

信息网络资源的使用须办理申请审批手续。

1)统一管控流程。资源使用单位/部门向业务管理部门提出资源使用申请,业务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统一分配信息网络资源,资源维护单位根据业务管理部门审批意见发放信息网络资源,资源使用单位/部门确认资源使用情况并反馈业务管理部门。

2)分级管理流程。由集团业务管理部门授权资源维护单位审批权限,在此权限内,资源使用单位/部门向资源维护单位提出资源使用申请,资源维护单位根据管理要求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发放信息网络资源,资源使用单位/部门确认资源使用情况并反馈资源维护单位,资源维护单位定期向集团业务管理部门核对和备案。

2.2.3网络系统设备入网/退出/变更资源管理

1)制定网络总体规划和设备管理办法。

2) 对需要接入骨干和汇聚层的设备、接入后改变骨干和汇聚层网络拓扑的设备、以及无线接入点接入设备入网申请、退出、变更进行统一审批、分配信息网络资源,并派发资源维护单位执行。

3)按照资源管理要求,核对、汇总入网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

4)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对网络设备的入网管理进行安全指导、监督。

2.2.4信息系统账户申请/注销/变更资源管理

邮箱、协同平台、专业信息系统,账户的申请/注销/变更。在此,给出实际的操作功能具体如下:

1)制定企业邮箱管理办法。

2)审批对外企业邮箱账户、协同平台帐户的申请、注销、权限变更,并派发至资源维护单位执行。

3)按照资源管理要求,核对、汇总对外企业邮箱、协同平台账户的使用情况。

4)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实施对外企业邮箱关键内容检索、垃圾邮件过滤等,监控安全事件,进行事后追溯。

2.2.5网络访问申请/注销/变更资源管理

网络建成后,用户访问的申请/注销/变更有自身独立的管理流程。流程内容论述可展开如下:

1)制定网络用户访问审批规则、无线网络用户访问规则、互联网访问管理原则、VPN用户访问规则。

2)对外部用户访问协同平台系统、VPN用户访问、互联网(集团统建)用户访问的申请、注销和权限变更进行审批,并派发资源维护单位执行。

3)按照资源管理要求,核对、汇总各类用户访问的账户记录。

4)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对各类用户访问行为进行安全指导、监督,包括统一的访问控制、行为管理和安全审计策略等,监控安全事件,进行事后追溯。

2.2.6外部资源接口申请/注销资源管理

外部资源的接入由集团内部配合单位牵头,与业务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资源接入方案,根据管理要求进行审批并协调发放资源。其重点包括内容可分述如下:

1)统一审核外部资源接口的申请、注销。

2)根据外部资源接口方案,派发至资源维护单位付诸执行。

3)按照资源管理要求,核对、汇总外部资源接口的使用情况。

4)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外部资源接入控制等。

[BT4]3资源管控研究效果评价方法

[BT5]3.1评价内容

通常,资源管理评价可分为定量和定性评价两大类,这是针对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的流程实现而构建形成的策略效果衡定机制。在此,针对评价内容展开如下研究。

3.1.1定量评价内容

定量评价内容多是定义为各类特征指标,本次研究涉及的指标主要有:资源利用率、资源调配及时率、资源数据维护质量。对这3种指标的探讨综述可见如下。

1)资源利用率。各类资源利用率指标的变动幅度只能位于下限、上限范围内。

2)资源调配及时率。资源调配及时率是指信息网络资源管理部门为用户单位提供资源配置、安排调度的及时程度,包括协调平台帐号、邮箱、系统接入、信息系统帐户业务等。研究可得其数学运算实现即如式(1)所示:

资源调配及时率=按时调配的资源数量应调配的资源总数量×100%[HT5”SS][JY](1)

式中,应{配的资源总数量是指在评价周期内收到的用户单位需求及业务开通所需的资源总数量,包括应调配的各类信息网络资源数量之和。按时调配的资源数量则是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调配的资源总数量。

需要指出,该指标要求范围为:≥95%。而且,所需数据均是来源于各级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3)资源数据准确率。资源数据准确率是指资源数据与实际信息网络资源的一致程度,是反映资源数据准确性的综合指标。该指标的获取过程是通过采用抽样数据评价方式,其中提取的资源数据至少要涉及3个以上资源类别,而每专业则至少为30个以上。其后,再对每个资源类别数据准确率进行加权平均。该指标的数学原理表示可见于式(2):

资源数据准确率=准确资源数量抽样资源总数量×100%[JY](2)

式中,抽样资源总数量是指从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或电子资料文档中抽样提取的资源数据总量。准确资源数量则指抽取资源数据与实际信息网络资源相符的数据量。

仍需指出,该指标数值需要达到90%,而所需数据即全部来源于各级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或电子资料文档。

3.1.2定性评价内容

1)资源分析报告提交的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

2)各类资源管理岗位人员配备情况及岗位职责落实情况。

3)资源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4)资源数据、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实际信息网络资源的一致性。

5)跨线路信息网络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使用原则和相关审批手续。

[BT5]3.2评价方式

1)资源管理评价实行分级管理、上级对下级定期进行评价考核的方式。

2)评价方式为现场和非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时,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报报表及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3)现场检查。业务管理部门、资源维护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网络资源现场检查工作,数据和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管系统、信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或电子资料文档、实际信息网络资源。

[BT4]4结束语

基于时下广泛调研可知,全生命周期资源管控应用研究是信息网络资源设计体系中的重要技术分析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即尝试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系统论述。研究中,从信息网络资源当下存在问题的基础分析出发,集中探讨制定了资源管控的开发原则、主要内容和实际管理流程,并重点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而后更进一步设计给出了资源管控的效果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本文所得的目的成果必将对后期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王新才,袁小玲.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4):63-68,95.

[2] 吕元智.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0,33(4):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