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手工艺品市场;八廓街;分析

一、有关民族手工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民族手工业艺品是指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手工艺品。随着民族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内学者对于民族手工业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民族手工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发展中的困难及对策等。贡秋扎西等在《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2006)一文从供给能力和需求潜力角度评估了民族手工业发展水平,指出民族手工业供给出现的几个特征。安玉琴在《民族手工业发展对策研究》(2006)中研究了民族手工业发展的现状。李超民在《民族工艺品发展探索》(2008)一文中对民族工艺品的发展优势和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宋秋在《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011)一文中对旅游手工业纪念品市场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李佳在《市场化语境下的民族手工艺品》(2012)中指出在市场化语境下,民族手工艺品的产业特性发生了转型。目前学术界鲜有对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的消费者和经营者结合进行调研,从而缺乏了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二、民族工艺品发展呈现的优势

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民族手工艺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空间。

2.民族手工业发展有着丰富的原材料。发挥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民族文化优势有利于发展民族手工业。

3.民族手工业正处于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社会环境中。

三、当前民族手工艺品发展出现的问题

1.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2.单一的品种,简易的包装,粗糙的外型,款式设计的落后,无法吸引现代消费者的目光,这严重制约到民族工艺品的进一步发展。

3.民族手工艺行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信息不灵、管理落后的状态,本土民族手工艺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对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的调研分析

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以研究分析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4 年8至9 月课题组成员共六次对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为保证调查对象全部为旅游者,拉萨本地人和务工人员没有被纳入调查对象的范围,本样本的选择较为合理,共发放调查问卷230 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

(一)游客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1、游客了解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的相关信息的途径,“导游介绍”排在第1位,有5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因素,这说明游客来遥远的游玩大多会选择报团,因此导游会对游客进行有关民族手工艺品的介绍,进而影响游客的消费行为。“店主介绍”占47%,也是多数旅游者考虑的因素,游客进入店内购买民族手工艺品,店主等会给游客有针对性地介绍。“电视网络”占35%,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民族手工艺品越来越被更多人所熟悉。

2、游客来八廓街考虑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的可能性,其中“会”(25%),“可能会”(52%),“不会买”(13%)。这说明游客来到八廓街,他们或多或少会考虑购买一些民族手工艺品。

3、游客来八廓街购买手工艺品考虑的首要因素,依次为“手工艺品本身”(42%),“价格”(38%),“文化内涵”(18%),“品牌”(4%),其中“手工艺品本身”排在第1位,这说明旅游者对充满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心存向往,接下来,“价格合理”也是大多数旅游者考虑的主要因素。“文化内涵”被调查者选择比例并不高,这说明民族手工艺品中“的”、“民族的”文化元素还不被大多游客真正了解。而“品牌”这个因素却较少有旅游者选择,说明缺少具有品牌价值的民族手工艺品。

4、游客购买一件民族手工艺品的心理价位,依次为“50-100元”(47%),“100-500元”(25%),“50元以下”(18%),“500元以上”(10%),其中价位在50-100元的民族手工艺品最易被广大旅游者接受和购买。500元以上的民族手工艺品只有少数高收入群体才会考虑。

5、旅游者购买手工艺品的种类,设置为多项选择,按照旅游者对各项民族手工艺品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佛珠”(41%)、藏刀”(33%),“其他藏族饰品(27%)”,“藏香”(22%),“牛角梳”(21%),“藏族服饰”(20%)”,“鸡血藤(19%)”,“菩提”(17%)“佛像”(16%),“挂毯”(13%),“其他日用品”(15%),“唐卡”(9%),“藏传佛教法器”(3%)。

6、游客对八廓街商家的服务满意度, 其中“满意(35%)”,“基本满意(60%)”,不满意仅占5%。这说明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经营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认可。

7、游客购买民族商品后最担心出现的问题,其中“假冒伪劣”占45%,“价格上当”占35%。这说明在买卖过程中,游客由于对民族手工艺品的质量、价格不了解,与店主的信息不对称,在交易之后,游客基本上很快回到了内地或自己的国家,因此消费者更加担心购买后的产品质量、价格上当等问题。

(二)店主经营行为调查分析

1、“外地商人”(60%),“商人”(40%),这说明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生意比较红火,吸引大量的外地商人前来从业经营;“初中”(43%),“小学”(40%),“高中”(12%),“大学”(5%),初中以下学历占到83%,大中专学历仅占5%,说明经营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几乎没有大中专学历,民族手工艺品经营业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2、店主经营年均纯收入 “5万及以下”占44%,“5-10万以上”占44%,“10万以上”占12%;维修重新改造后的八廓街是否有力促进了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其中“有”(44%),“无(56%)”;长远经营打算,“继续做”(70%),“考虑投资其他(20%)”,“迷茫”(10)。这说明大多店主经营利润在10万以下,对生意比较满意,短期内维修重新改造后的八廓街对经营民族手工艺品促进作用不明显,但相信未来会有力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非常看好经营前景。

3、店内民族手工艺品产地 ,“本地生产”(68%),“尼泊尔、印度”(62%),“内地”(20%),这样的调查结果出乎意料,研究文献时发现,据相关部门统计,民族工艺品大约只有 20%左右的产品是当地企业生产的,而 70%的工艺品都是内地企业生产(义乌、广东企业)和国外企业生产。这很可能是样本误差导致。但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民族手工艺品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4、店内有无假冒伪劣产品 ,“有”(20%),“无”(80%),因为这关系到该店的声誉,做调查时课题成员一再保证,匿名调查,仅做研究,但店主还是比较顾虑,所以结果只有参考价值。即便如此还是有20%的店主承认该店民族手工艺品有假冒伪劣产品。调查中发现八廓街市场上流通的很多是低质低价的民族手工艺品,甚至充斥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而且旅游购物方面的投诉也逐渐增多,给旅游产品市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5、店主关于民族手工艺品发展走 “传统手工制作”(48%),“两者结合”(42%),“机器、工业科技生产”(12%)。这说明经营者大多不赞同纯粹的现代工业科技生产,认为民族手工业的核心必须紧扣“手工”两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走少而精的路线,也可以把民族手工业生产与现代工业科技相融合,在保持创新的同时不能失去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

6、店主最想得到政府的帮助依次为“财税支持”(52%),“宣传支持”(26%),“金融支持”(22%)。财税支持选择比例最高,达到50%以上,这充分反映出现实中的财税政策对促进民族手工业的发展非常有限,经营者需要更多财税方面的减免政策和扶持。其次是宣传,店主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的知名度。金融支持的选择比例也达到了20%以上,这表明部分经营者仍迫切需要政府在贷款等金融方面的支持。

7、店主认为八廓街民族手工艺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依次为“市场混乱、市场机制不完善”(46%),“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36%),“利润空间小”(26%),”立法保障不到位”(16%),“人才缺乏”(15%)。这样调查结果与我们观察、访谈了解到经营者反映的问题基本一致,经营者普遍反映八廓街手工艺品市场太混乱,表现在方方面面。人才缺乏选择最少,这可能是买卖与经营经验的要求更相关。

四、促进民族手工艺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市场、立法保障: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加强市场监管, 依法净化市场,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加强对民族工艺品的保护。完善旅游行业诚信机制,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二)人才、政策和资金保障:

政府应加大资金培训力度以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专业的高科技研究人员,加强产品的研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手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充分发挥藏民族手工艺品原料奇特、做工精细的优势,对民族手工艺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而增加附加值;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扶持是对民族工艺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支持),对民族工艺品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支持和帮助。

(三)宣传、组织保障:

政府应以市场运作为平台,融合民俗文化、手工制作等特色内容,强化旅游宣传,加强与外界工艺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尽快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在民族工艺品中,在保持原有产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速技术改造统一策划、包装、推广的民族工艺品,提升“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向游客们展示名副其实的藏民族工艺品。积极发展其它服务业,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消费,把民族手工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贡秋扎西.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藏学,2006(04)

[2]安玉琴等.民族手工业发展对策研究[J].大学学报,2006(03)

[3]李超民.民族手工艺品发展之我见 [J].法制与社会,2008(12)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漆艺发展;文创产品;策略

一、我国目前漆艺发展困境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漆的国家,其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可以说,我国的漆艺有着深厚的岁月沉淀以及文化底蕴,但是我国漆艺市场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乔十光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漆艺的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脱离了实用、脱离了生活,不惜工本,盲目堆砌的淫巧滥施,是脱离实用的主要表现,其结果不仅丧失了实用功能,也丧失了审美价值,因为技术上的精工细刻不等于艺术的完美,材料的堆砌不等于价值的高贵。”漆艺脱离了生活,也就脱离了群众,导致现在群众对漆艺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形式重新进入群众的生活之中,这种形式无疑是当下国家大力发展的文创模式。

二、漆艺文创模式分析

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可以说是传统漆艺在当展的一次新的契机,漆艺文创产品作为漆艺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能够有效的融入群众的生活中去。文创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文化创新优化等方式,在现有资源上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为其增加文化创意的附加值,所以文创模式下的漆艺产品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创产品。1.消费者对文创产品满意度分析在漆艺文创产品的调研问卷中,消费者注重漆艺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底蕴,其其选择率高达71.65%(见图1)。可见,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核心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从图2调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目前文创产业体系依旧不够完善,消费者对漆艺文创产品最不满意的就是质量,其次是造型与颜色。这充分说明了当今市场上文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造型色彩方面的单一等问题。2.国内外漆艺文创产业对比分析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漆艺作为传统手工艺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在亚洲几个国家的对比中,我们看到日本在保护与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在1995年就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针,积极推动创意和设计在本国的发展。日本不断拓展漆艺领域及品项,力求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并以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大放异彩。这一点从日本传统漆艺大师与世界时尚设计师合作的漆艺腕表可见,日本已经打破漆器传统的造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虽然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急速发展,但无论从在产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说,都显得单一、薄弱、浅显。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文创产品良莠不齐,总体而言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文化内涵浅显、创意陈旧、设计手法单一、同质化严重、没有地方风格特征、性价比较低等。在我们的调研分析汇总,扬州漆艺文创产品作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大多数受访者都倾向于选择复古有趣的,这更能将其文化底蕴发挥至最大特色。而选择其他造型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所以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应尽可能满足大部分买家的需求。3.国内漆艺文创产品价格区间分析从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100-300元区间接受的受访者占相对大的比重,其次是300-800元的,1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分别都只占了一成左右,属于中间重两头轻的情况。以扬州漆艺文创产品为例,由于制作工艺繁杂,市场上的价格大多不菲,这也是至今没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今后应当在产品研发制作的过程中合理降低成本,使其价格亲民,才能更为大众所接受。而如今日本利用新兴的技术,来弥补传统手工艺庞大的工作量和高昂的手工费,这使得漆器从原本局限的高档工艺品地位,一下子走进大众的视野,漆器也不再仅仅是名流收藏家们的收藏品了。

三、我国漆艺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

1.提高社会公众对漆艺文创产品认知度我国漆艺市场的萎缩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大众对漆艺认知度的缺失,民众对漆艺产品的陌生导致漆艺产品的设计到销售方面存在困难,也滋生产品质量、造型以及价格等方面的问题,无人问津的局面也会造成创意设计人员的缺失,所以首先就要提高社会大众对漆艺产品的认知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对我国的漆艺产品产业进行优化。2.以文创模式对漆艺进行生产性保护漆艺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其独特的工艺技法以及艺术风格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漆艺传承至今,但其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发掘漆艺在当代的价值,从而能够适应当代人的文化生活。(1)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日本的传统漆艺作坊与企业,有着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通过与外界各种品牌的合作从而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创意设计,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达到传统手工业与现代设计的有效结合。但并不是将漆艺与文创产品两者之间直接进行结合,而是要寻找到漆艺与文创产品之间的连接点,关于这一点,近几年,我国四大漆器产地的作坊都有所行动,成都漆器厂也与国内相关品牌或者机构展开了互助的合作,通过创新设计,共同探索未来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将漆艺中的经典造型、颜色、图案、工艺、文化内涵等消费者所中意的元素(见图5)进行提取,植入到一系列拥有市场的艺术衍生品或者特定主题纪念品中(见图3),这不仅使得古老的漆艺在当代显现出了独有的价值,也使得传统的漆器厂得以发展。(2)本土设计的解构与重组在中国四大的漆艺产地中,有些技法是国外无法媲美的,这也是中国漆艺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但问题在于不能够守旧,而是要在这些优秀的传统上进行创新,中国的漆艺文创产业应该多元化,在创新的基础上,还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传统漆艺,毕竟传统漆艺是创新的根源,创新的源泉来自当代的设计师对社会文化的解读。在亚洲,日本时尚几乎可以说是整个亚洲的时尚导向,这是因为早在90年代初日本政府以及企业就提出了以设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本土设计进行新的解构与重组,例如日本为推广以及传承传统工艺所举办的“JapanCreative”项目,由手工制造工坊与国内外设计师进行联手打造,实现传统工艺的结构与当代设计元素的重组。这值得国内的漆艺产业思考与借鉴。3.生产与销售(1)生产模式中国的现代漆艺文创产品的生产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作坊的模式,应该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引入机械化设备,对于低档的文创产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确保其质量与普及速度;对于中档漆艺文创产品,则可以采用手工艺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制作,既要确保产品的匠心,也要充分的借助机械的便利达到更好的效果。(2)销售渠道通过调研分析(见图6),大部分消费者在实体店中购买漆艺文创产品居多,在当今互联网新媒体的时代,对于文创产品,有着更多的文化销售形态,如微店、众筹等新兴的时尚多元化模式,这能让消费者参与到文创产品市场的构建中,从而有效的降低商品销售的难度,此外,日本的无印良品设有“生活良品研究所”,通过网络平台,顾客可以参与到大约千余种商品的创意设计,每个顾客、员工等都可以为新的商品提供建议,这也极大程度上使得顾客的认同感加深。所以我国的漆艺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除了文化消费形态,还可以通过让顾客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的途径,获得更多的顾客认同感,从而形成创意到设计再到销售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文中分析了我国漆艺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并与日本漆艺产业做了对比。学习了日本产品在引入本土文化内涵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与市场相协调,并结合当地工艺特点和供应链配套能力,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目前的国家所倡导的文创发展是传统漆艺重新焕发生机的大好时机,在对漆艺文创市场的弊病进行改善中,还要做好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创意发展为核心,以手工业作坊与企业为纽带。注意开发精力,开发成本和生产资源、销售渠道相结合,不能只要求设计的高度,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使得漆艺这一古老的文化在当代的文创发展中重现价值。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漆艺的内涵,并结合当代文创产品,才能创造出兼具漆艺的视觉美感、丰富的文化创造精神、满足市场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潘鸿飞.回归生活——谈传统民间工艺的适用性追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8(2):103-106.

[2]周榕清.中国漆艺文化创意产业化探析[J].东南学术,2013,16(4):108-113.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

作为农耕时代重要的经济形态及组织,传统手工艺是祖国宝贵的人文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精神和经济价值。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困难,传统人文精神弱化,传统手工产业发展堪忧。在前述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团委在上级团委指导下,对传统手工艺遗存较为丰富的皖西南地区手工业生存与发展现状实施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探究其技艺流传、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问题。

一、调查路径与过程概述

具体来说,项目基于徽州地区丰富的传统手工艺留存,调查典型手工业的传承故事、生存现状,通过学生暑期回乡就近调查走访其历史源流、传承故事、工艺特点、生存现状、发展问题等内容,并通过图文、视频网络直播,记录和宣传传统手工艺,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更好发扬传统手工艺人文和经济价值。

(一)实地观察、深入走访、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主要以皖西南黄山、安庆、池州、芜湖、宣城5个徽州典型地区近30个样本进行实地调查,按照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和文件精神,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开展,包括实地观察、深入走访、问卷调查,获取皖西南地区典型传统手工艺的现状资料,在此基础上队员撰写调查日志,团队在队员调查日志基础上分析调查内容,探讨并得出结论。

在调查安排上,队员们分别对群众和手艺人进行了深入走访,对具体传统手工艺资料的发掘、生存现状、生产过程、存在问题进行详细调查、整理。在访谈内容安排上,队员们了解传统手工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述求,并试图寻求解决意见。调查如实反映传统手工业在皖西南发展现状,队员分别与传统手工艺见证人、传承人展开采访,力求全面、细致、客观,既反应传统手工业发展传承好的一面,也不避讳发展被破坏遗失的事实。同时,发放《传统手工艺及手工产业生存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构建调查总结报告。

(二)调查过程概述

我们对队员的日志和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1)一定要原生态、清新简洁,包括内容与表述。(2)报告中的案例及照片,可选取典型事实和场景说明问题。图片一定要有说明。(3)加强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提升调研能力与水平。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思考、总结及网络直播过程中,队员们搜集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生动展示了皖西南地区众多传统手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不少队员在调查、采访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展开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

二、发现的问题

在调查走访中,大部分同学反映传统手工艺发展传承出现断层,多数传承人工作环境较差,青年人对传统手工艺关注度不高。但也有不少同学发现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逐年增加,市场对传统手工艺的需求不断升温。把这些调查报告放到一起分析后,我们发现传统手工艺发展存在几个共性难题,如传承困难、市场日益被挤压、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等,不过从长远来看整体是好的,而且不少传统手工艺在政策与市场引导下,开始了蓬勃发展。具体结论如下:

(一)现状及困难

1.后继无人,传承是大问题。作为农耕社会经济形态的遗存,很多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在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其市场受到了极大挤压,青年一代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较低,面临被遗忘和被淘汰的命运。同时,基于收益的低下、生产过程的原始、生产地点多处于农村和小城镇,传统手艺很难受年轻人重视和关心,由此造成的传承困难是时代性的难题。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特殊性,如技术保密,其工艺只留传于家族中,有的只是口传心授,这些问题给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效益低下,发展是大问题 。受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发展缘故,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艺多数保留着传统手工技法,工艺制作流程较慢,经济效益低下,这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图1 受访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劣势

图2 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的态度

图示表明,由于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形式单一、政府政策支持尚不完善等原因,传统手工艺及产业很难适应市场化需求,在大机器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今天,其生存空间急速受到挤压,生存发展困难重重。

(二)发展与支持

1.关注度尚可,支撑基础薄弱。调查期间,团队找不到调查项目所在的地址是常发生的事情,询问当地居民更是无人知晓,这充分说明了传统手工艺所受的关注不够。由于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度不高造成推广传统手工艺是现存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图3 受访者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途径

图4 受访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优势

如图所示,有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人数占四成,人们了解传统手艺的渠道主要是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这表明传统手工产业的社会关注度处在较高水平。调查过程中发现,单纯了解、被动认知占多数,这是一种典型的“疏关系”,相比而言,深入调查、主动支持的人数极低,从亲朋好友“亲关系”渠道获得的较少。感兴趣和打算从事传统手工艺工作是不同的概念,由此造成的传承与发展困难是必然的了。

2.政府逐步重视,枯木又逢春。调查期间有的传承老艺人激动的告诉我们,现在传统手工艺发展转好与政府的大力引导密不可分,由于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及相关申遗活动的开展使得传统文化从幕后被搬到了台前,传统手工艺开始逐步走向发展。在池州市青阳县丁桥镇调研发现,当地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将传统手工艺申报文化遗产,并从资金、场地、设备、人员培训、市场宣传等方面予以专项支持,促使传统手工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在各地的走访调查中,此类政策支持、政府引导传统手工产业发展的模式已取得相当好的成效。

(三)市场与前景

1.市场导向,需求又升温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传统手工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手工艺开始逐步做大做强。在池州市杏花村调查期间,队员们发现博白县把编织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扶持,专门成立工艺品研发中心,并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形成了“旅游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开拓了市场,有力地推动了手工艺品制作、生产、销售的发展。

图5 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认知程度

图6 手艺传承人对传统手工艺发展提出的建议

调查表明,消费者愈来愈看重传统手工艺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如文化底蕴、地方特色等,同时对其质量、材质、工艺也表现处相当高的认可度,这极大支持了传统手工产业的发展。

2.技艺需创新,政府须更深入参与。技艺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调查时我们发现很多传统手工艺在传承的同时也在自我革新技术、管理等要素,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努力把本就充满魅力的传统手工艺由优秀推向卓越,但整体来说技术和管理创新、政府支持方法和力度还有待改进。

图7 受访者传统手工艺发展提出的意见

图8 受访者对于是否支持兴建传统手工业手艺展览馆的回答

调查发现,在市场需求升温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产业亟待有效的政策扶持、自身创新和社会关注,对此,政府、社会都应做出更大的努力。

3.适应形势,全民参与。从调查结果来看,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现状整体是好的,但是如何呼吁更多人来参与传统手工艺,如何使传统手工艺适应市场化需求确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发现,高达九成以上的民众支持建立传统手工艺展览馆,保存、传承、发扬传统手工技艺和文化,这表明传统手工技艺的群众基础、社会支持程度是非常好的,因此,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但需要更多相关方,包括政府、社会人士、传承人聚集发展合力,共同为传统手工产业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切实努力。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目前已经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逐步发展成型,形成独有的制作和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步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同时,新兴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也给传统手工艺的投资融资、人才聚集、制度创新、市场推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结语

本调查实践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实地参与调查,将我们的思想、实践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获得成长的能量,实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皖西南传统手工艺生存现状的调查、走访,获得皖西南传统手工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思考出路,最终获得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更好发扬传统手工艺人文和经济价值。

追求服务社会和锻炼学生的双重价值,这是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现状调查项目的根本目的。通过五十多名队员的实地调查、走访,我们收获了新知与成长,我们将继续坚持为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艺生存发展建设而行动、思考、付出,同时呼吁和邀请更多人来参与我们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廖育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大象出版社,2009.

[2]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樊嘉禄,陈发俊,张程.安徽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保护现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竹工艺;产品设计;多元化

竹制产品具有环保、经济、以竹代木等特性,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新世纪林业应以生态建设为主,调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发展模式[1]。而竹材是与木材不相伯仲的同类原料,其纤维的韧性以及用途的多样性,使得竹成为木的最佳替代品,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以竹代木、甚至以竹胜木、节约成本、保护资源,开发多元化竹产品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目前竹产品一方面依照新工艺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大量竹产品仍然停留在档次低、品种少的尴尬现状,例如一些原竹产品仍停留于传统手工艺,虽精巧美观,但其问题是不能批量化生产,型制标准差,并没有凸显人们对竹产品现代设计的期望。另一方面,在新技术发展下的竹产品开发有待快速提升。可见,多种多样的、种类不同的、不单一的竹产品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认真探索。

1竹产品现状

1.1传统原竹工艺

原竹产品主要是运用天然长成的竹子,在不破坏其物理特性的状态下,经手工或半机械工艺制作,依据竹材的清凉、天然纹理、坚韧和柔软等特性,顺势加工成相应的产品,常见产品有竹椅、竹桌、凉席等产品[2]。因其竹节纹理清新,给人一种自然朴实之感,传统原竹产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然而原竹制品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由于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的制约,防腐防虫的护理较难,很多原竹制品在使用后期都会出现发霉或虫蛀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大小不均匀,产品制定标准难,产品更新换代慢,不易形成批量化生产。抗击市场的风险弱。由此,我们应在保留和发展原竹制品的基础上必须迅速冲破制约,寻求一条能符合工业化生产的竹产品发展的新型道路十分必要。

1.2竹产品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竹工艺开始走向新型的竹集成材产品时代。竹集成材工艺是在保留竹材纹理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竹材形状,加工成横纹或竖纹的板材,大大提升了竹产品形制的优势。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和生成形态的多种可能性。然而,反观目前市场的竹产品依然不尽人意。经市场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产业面对这一新技术尚未跟上新技术的转型升级,在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转型升级;二是市场仍主要是传统原竹产品,产品样式少,大多是形制粗糙,价格低廉,要不就是手工精美,价格昂贵,如手工艺精美的竹椅等,这些产品很难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3];三是集成材产品多为家具产品,形制基本是原竹和木制家具的改进版,样式少,系列化,成套化远不能适应市场的挑选,加上集成材加工价格并不低,因此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尴尬的状态。诸上所述,改进竹产品的困境是多方面的,亟待基于设计方式的探讨,将竹文化更好地发扬和继承具有实际意义。

1.3竹产品新技术分析

现代竹集成材不仅解决了许多竹制品存在技术质量的难题,而且摆脱了传统原竹产品工业化、数模化的困惑,在原竹产品的基础上借鉴了木制品产业的经验,扬长避短,将竹材的优势表现出来,使其走向不同消费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4]。竹产品与木材相比,竹材较之不但有环保、吸湿、吸热的天然特性,又有较强的物理力学性能。其优势主要体现如下:①工艺上:竹集成材材质细密,不易开裂、变形,具有抗压、抗拉、抗弯等优点,各项性能指标均高于常用木材,可制作板材、方材、刨切、弯曲等材料,压制方式有碳化平压、碳化侧压、本色侧压、本色平压、侧压斑马纹等;生产模式上:改变了传统以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格局,大大提高了产量,提高了附加值。防护处理上:竹集成材生产时经过一定的水热碳化处理,成品封闭性好,可以有效地防止虫蛀和霉变。可以进行模制化的批量化生产。新的技术工艺不仅实现了竹产品实用与审美的优势,让人不仅有回归自然的惬意,还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竹文化之魅力。因而新技术的开发大大拓展了竹产品多元化市场的应用空间。

2竹产品设计的多元化探析

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设计创新力量的成熟,现代竹产品设计已从传统以手工生产为主的单一原竹产品逐渐走向功能化、创新型、新材料的多元化发展市场。从销售策略上也顺应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过度到为美感体验、最佳服务而设计的竹产品。除了载体的多元化,竹产品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基于机器化工艺的创新思维研究;多种材料混搭设计思维探索;竹产品整合创新思维多元化拓展等。

2.1基于机器化工艺的竹产品创新思维

随着自动化机器的出现,以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为起点提出的机器美学理念,给现代产品设计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基于机器化工艺的改进,现代竹制产品的开发,急需将设计的创新力量注入设计中去,设计师们在充分利用竹材的独特优势下,致力于寻找将传统材料与现代科学技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突破,把机器的制造与人的需要和愿望充分地结合起来,生产出各种工艺精湛、构思独特、造型精美的竹产品,充分发挥竹子长纤维的特性[5]。再如一些竹产品设计的工艺技术采用车削、磨压、钻孔、CNC加工、激光切割的技术,经高温碳化、蒸煮后,制作成现代化的竹产品设计。例如图1,利用竹纤维特点,通过机器化一体成型技术的设计,别具特色。以此,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用料,即可以通过上述技术及材料特性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出多种多样的、种类不同的,不单一的多样化设计产品,提高了效率,顺应了快节奏的时代需求,又符合现代生活多样性、多变性的要求。基于机器化工艺的创新思维研究不仅实现了批量化的需求,还对设计的高标准拓宽了范围,增加竹产品设计附加值。现代集成材竹产品相对于传统手工制作的劳动更为:精确、适当、无瑕、简单和经济。在机器化批量生产下,竹产品设计一是要充分研究机器工艺的应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竹材优势,才能设计出更多更好更优化的设计。

2.2基于多种材质混搭的设计思维探索

现代市场上材料的多样性,复杂化也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方式,设计师们基于设计的思维探索考虑,把竹材与多种材料进行结合尝试。每一种材料都有各自独特的特质,不同材料的构成也让其产品的造型特征迥异。设计师们一直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竹材这种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利弊,打破了对单一竹材的使用,使竹材可以与藤、陶瓷、布艺、木材、金属等不同材料结合,这些材料进行混搭丰富了竹制品的设计空间。当竹材与它们结合,不仅呈现出的是一件件鲜活又充满创意的产品,也能迎合不同大众的审美需要。具体体现在连接结构、软硬对比、替代材料等方面。有些针对连接结构的巧妙设计,把传统的竹类产品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分解成不同的“零件”,通过零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结合竹材与不同材质之间连接的方式与特点,设计出既符合当代人审美理念又能够不限制地域、时间生产的可拆卸平板化包装的家居产品。具体如竹材与金属的配合,一方面克服了产品边角竹材不易耐磨、不耐腐蚀的弱点,弥补了单一竹材本身的许多不足和缺陷,另一方面这样又能展现现代技术的审美特性。见图2;与塑料结合,制造成本低,质轻,易于塑制成不同形状的设计,色泽上和竹子的搭配凸显了现代的味道,见图3;与光滑明净、造型各异的陶瓷综合设计,色彩极其丰富,图画包罗万象,寓意吉祥美满,让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的魅力所折服;与布艺的结合搭配突出了软硬材料的对比性,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与中密度板材替代竹制品的部分构件等。当然在竹材与非自然材料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形态风格上的冲突、不和谐。我们当下还需找寻竹材与其他材料配合的综合造型方式,研究其连接的结构与方法,探索新形式与结构的可能性,力图创造出具有时代与技术审美品味的竹产品设计,可以有效地回避传统竹制产品造型的局限。基于多种材质的设计思维探索,新型竹制品力求整体形态上简洁、创新求变、新潮前卫,呈现出简洁、高雅的崭新设计形象与视觉语言,充分展现对造型细节的高度概括能力与技巧,用细节来说话,传达简洁经久耐看的造型。

2.3基于产品整合创新思维的多元化拓展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竹产品技术整合逐渐有了新的突破,竹产品的设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对竹材的利用上,设计师们不断进行技术整合,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改进探索。如服装方面竹材特有的长纤维和棉麻结合做成的衣服,在设计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面料不但手感柔软,而且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在装饰材料方面竹子经过刨切技术做成的面板不仅成为现代家居新型的装饰材料,给我们的居室环境空间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而且也可作各种产品的装饰面板[6]。如电脑主机箱体用刨切薄板,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色泽美观,而且竹子本身清凉的特性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造型上颇具优雅的文化气息。见图4,另外市场上也有竹键盘,竹名片,竹优盘等各种电子产品;在环保性能上,竹材当之无愧成为一种新型材料出现在各类产品中,除此之外,基于现代竹制品的创新整合思维,在进行创新设计时考虑地域性、人性化、审美性及文化性的因素,综合现代创新设计方法:重构、单体、移植、借鉴、拆卸、综合设计的方法。目前在设计实践领域,结合当代先进设计观点整合创新的竹制品已有突破。YIIDesign(台湾设计公司)的竹凳见图5,注重传统工艺和本土材料的巧妙设计,透过精湛工艺及产品制作的最高水平,完美呈现产品的细节及品质,充分表达了竹子的材料特性,造型简洁,以简单抽象的形式美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追求,契合了人类讲求逻辑与理性的天性。

3结语

现代竹产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从世界各国的优秀设计中汲取营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它已经实现了时尚和环保、高贵雅致与舒适的完美结合[7]。同时也在围绕市场的需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在未来它必将广泛出现在普通民居中,出现在高档的别墅等生活区,竹子高贵气节的身影,也将会出现在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竹产品的发展正是新时尚审美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目前,国际市场对竹子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开发竹产品前景广阔,市场需求不可估量,竹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必然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作者:刘晶晶 潘荣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竹家居2011年04月总第001期

[2]樊宝敏,李志勇,陈勇.中国竹藤资源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林业资源管理.2004(1):18-20.

[3]汪奎宏。竹类资源利用现状及深度开发【J】。竹子研究汇刊。2002,(4):11~13.

[4]陈祖建.竹木家具开发前景与趋势.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22.

[5]张齐生.福建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竹子研究汇刊,2002,21(4)

传统手工艺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各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优秀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非遗资源。全州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00余项,包含各类级别。延边州举办了非遗巡演、非遗调演及传承人技艺展示、洞箫文化节、《农乐舞》大赛等成为非遗宣传的重要载体,特色、创新有内涵的非遗大型文化活动已逐渐成为延边州的特色文化品牌。

二、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

(一)RMP模式理论

RMP模式是由吴必虎教授在1999年提出的。RMP模式中的R代表以分析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条件为基础,M代表根据市场的需求,详细划分市场,并且明确市场定位,P则是最后决定的产品开发的类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和评价取决于资源、市场和产品。从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研究,非遗有很多项目可以扩展,如制作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地域特色美食和依托旅游景区景非遗文艺演出等进行非遗旅游产品的创新。

(二)AVC量化理论

AVC理论是刘滨谊教授在2002年提出的,其主要观点可理解为旅游区规划应重点进行“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特性的研究、认知、策划和规划,用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来构建、强化和规划,并成为旅游规划的核心。

三、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

(一)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征

1、类型分布特征

延边州是朝鲜族的主要聚集地,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创作和传承着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内涵丰富的传统技艺。以延边州1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数据来源,进行类型分布特征分析,可直观看到,传统手工技艺在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是民间舞蹈类20项,民俗类15项,传统医药、杂技与竞技、民间音乐及民间文学也突显出朝鲜族丰富的文化内蕴和民族特色。

2、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标准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结合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暂分为五大类: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艺术、节庆民俗和传统医药。五大类中,表演艺术和传统技艺占据绝大部分,表演艺术占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9.3%,传统技艺占36.3%,另外民间文学有4项,传统医药有11项,节庆民俗有18项。通过以上类型分布情况进行EXCEL分析,得到如下直观图:

3、市场分布特征

为更好地了解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分布特征,针对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实际,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得出表1,,可以详细的的得出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分布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延边州政府部门及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宣传和弘扬作了大量工作,突显了非遗宣传的重要性。

(二)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延边州在州府及各县市建立博物馆和非遗展示馆,同时根据每个县市特色非遗项目建立展示点,如安图县建立朝鲜族鹤舞展示点、汪清县建立农乐舞展示点等。非遗开发保护基地建设,是非遗保护的软环境。按照活态保护的机制,延边州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及民俗节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比较有名的节庆活动有非遗项目展演、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大赛、图们江文化旅游节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游客展示朝鲜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朝鲜族的特色歌舞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逐步成为一个旅游品牌。

在利用RMP模式理论与AVC量化理论综合分析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后,得出以下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存问题: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非遗旅游资源开发经费短缺;非遗旅游资源开发急需专业人才;非遗文化宣传力度较低;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缺少创新。

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一)品牌形象模式

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要发挥延边州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依据特色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形成独具特色的延边州非物质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旅游品牌建立带动全州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旅游活动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产品的购买,因而开发具有属于延边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延边州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评价中可知,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项资源主要集中在表演艺术、传统技艺、节庆民俗和传统医药类,因而应依据资源优势,从众多资源中开发出精品旅游产品,具体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用品、民族歌舞演出及体育竞技、图书音像、旅游保健产品。

(二)节庆展示模式

节庆活动能够充分对外展示地区的民俗风情,并担当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吸引大量游客了解前往并参与到当地组织的节庆活动当中,在活动当中体验异域的民俗文化,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在现代旅游开发活动中,很多地区借助节日的形式,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

延边州内朝鲜族的传统民俗众多,如朝鲜族传统婚礼、朝鲜族花甲宴、长白山采伐开山习俗、秋夕、朝鲜族农夫节、山泉祭、朝鲜族踩地神游戏、朝鲜族正月十五(烧月亮房习俗)、老人节以及满族祭祖节等诸多习俗,特色突出且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节庆对上述民俗进行展示,保持民俗传统的原始性,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三)景区带动模式

延龙图地区聚集着延边州大部分的旅游产品,延龙图地区是集朝鲜族民俗风情、都是休闲旅游和边境风光为一体,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旅游区域。因此,应发挥延龙图的重要作用,通过该地区的景区发展带动周边民俗旅游的发展。另外,珲春是长吉图地区东部门户,地处三国交界地区,是新兴的边境旅游开放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及国外游客,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本区域的带动作要充分发挥,与延龙图地区相互辉映,共同促进州内民俗旅游的发展。

(四)民族文化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