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范文第1篇

一、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及动态

1、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

3、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如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低费用的薄片热二极管只允许单方向的传热,可以产生隔热效果)和热工性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4、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

5、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从一次能源转换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的终端能源的过程中,能源损失很大。因此,应从全过程(包括开采、处理、输送、储存、分配和终端利用)进行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如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应选用能源效率高的能源供应。例如,作为燃料,天然气比电能的总能源效率更高。

6、利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人们对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使太阳能初步得到一些利用。

二、建筑节能新技术

1、 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

2、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外墙;二是门窗;三是屋顶。这三部分的节能技术是各国建筑界都非常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

3、外墙节能技术

就墙体节能而言,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复合墙体一般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目前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

4、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具有采光、通风和围护的作用,还在建筑艺术处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门窗又是最容易造成能量损失的部位。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建筑物的门窗面积越来越大,更有全玻璃的幕墙建筑。这就对外维护结构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门窗的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从门窗材料来看,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木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

5、屋顶节能技术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黄河至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保温常用的技术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此为正铺法)。

6、 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如英国建筑研究院 (英文缩写:BRE)的节能办公楼便是一例。

7、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人类还在寻求开发利用新能源以适应人口增加和能源枯竭的现实,这是历史赋予现代人的使命,而新能源有效地开发利用必定要以高科技为依托。

三、建筑节能新材料的开发

1、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EIFS)

该系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最后一次能源危机时期出现的,最先应用于商业建筑,随后开始了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今天,EIFS系统在商业建筑外墙使用中占17.0%,在民用建筑外墙使用中占3.5%,并且在民用建筑中的使用正以每年17.0%~18.0%的速度增长。此系统是多层复合的外墙保温系统,在民用建筑和商业建筑中都可以应用。

2、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SIPS)

此材料可用于民用建筑和商业建筑,是高性能的墙体、楼板和屋面材料。板材的中间是聚苯乙烯泡沫或聚亚氨脂泡沫夹心层,一般120~240mm厚,两面根据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平板面层,例如,在房屋建筑中两面可以采用工程化的胶合板类木制产品。用此材料建成的建筑具有强度高、保温效果好、造价低、施工简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特点。

3、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ICFS)

该产品是一种绝缘模板系统,主要由循环利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水泥类的胶凝材料制成模板,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墙或基础。施工时在模板内部水平或垂直配筋,墙体建成后,该绝缘模板将作为永久墙体的一部分,形成在墙体外部和内部同时保温绝热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面外包的模板材料满足了建筑外墙所需的保温、隔声、防火等要求。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范文第2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 智能控制技术 节能

1、建筑工程中的节能问题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应用新技术,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使建筑智能化,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建筑能耗必将进一步增加。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空间很大,是我国今后能源消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智能建筑的智能控制中心对建筑照明进行自动控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是我们今后的建筑业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在目前看来,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

2、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节能中的运用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自然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空调技术创新势在必行,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要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不仅对中央空调中的各种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却塔风机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而且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将各个控制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互连在一起,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上进行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实现中央空调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行和综合性能优化。系统突破了传统中央空调冷媒系统的运行方式(定流量模式或冷源侧定流量而负荷侧变流量模式),实现最佳输出能量控制,即空调主机冷媒流量自动跟随末端负荷需求而同步变化(即变流量),因此,在空调系统的任何负荷状况(满负荷或部分负荷)下,都能既保障中央空调系统末端的服务质量(舒适性),又实现最大的节能。

而同时在高能效的采暖上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环保节能。

3、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节能中的运用

照明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能耗消耗的很大的一个项目,对他的管理控制同样的也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的。能源高效的照明设计或具有能源意识的设计是实现建筑照明节能的关键环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控制这类的消耗呢?以下我们就来做出一番分析。在建筑照明上,我们应该除了要采取集中控制更要采取自动智能的方法。目前我们有四种常用的方法。(1),红外线,超声波控制开关,检测到有人出入时自动感应实现开闭,在人离开后还延迟一段时间。(2)预先设置合适的工作强度,根据对自然环境的检测。由光控制调光装置随时调整人工照明各区域的灯光照明。这样的话,无论环境如何的变化,系统均保持建筑室内的照明度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水平。(3)时钟控制,可要求照明灯光按照预定设计的不同时序来自自动控制照明开关。(4)调光开关、单通道或多通道开关、无线开关、计算机智能控制开关等。在这方面主要控制方法有:时间程序控制计算机程序设计时间,通过定时器等电器元件,实现对各区域的照明灯具定时控制。时间程序控制成本低、使用方便,常用于校园内一些简单的照明线路控制,如校园广告灯箱、绿化环境照明等。(5)光敏控制。光敏控制是根据外部环境光线的强弱大小。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是通过传感器(动静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声音接收器等)检测照明环境的变化来控制照明状态。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天花、墙壁、走道、楼梯等位置,适合使用在人流量不大且不同步的场所,如校园公厕、附属建筑的公共楼梯等。

4、充分利用智能控制实现建筑节能的最大化

在当今资源日渐匮乏,新能源尚未开发完全的时期,我们不能没有节制的浪费我们的资源,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在提倡环保的今天为保护地球做出一番自己的贡献。节能建筑的节能需要多部门的努力,通过执行节能标准、建立终端节能优先的观念、加强管理,精确与优化控制,引进节能设备,实现主动式节能。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树立全方位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体现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有效的建筑节能只靠建筑师是根本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行业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节能产品,如节能型电梯、节能型空调、节能型灯具等,并开发出新的能源利用技术,使建筑逐渐实现低能耗、零能耗。只有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各部门的合作下,我们的节能事业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徐云.节能照明系统工程设计[J].自然科学.2009.06.(8):46

[2]左斌.智能建筑设备手册[J].自然科学.2001.01.(8):03

[3]蔡文建.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基础[J].建筑。1992.12.(5):31

作者简介: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 电气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电气节能存在的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视程度已逐步加深,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还不到位,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因当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未将电气节能全面系统地纳入其中等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供电线路迂回铺设,变压器位置远离负荷中心,同时由于在负荷计算时缺乏用电数据,导致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变压器负荷不均,造成“大马拉小车”的情况;不合理的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及运行方式导致空调系统效率过低,使得冷机、水泵、风机长期在偏离高效点的状态下工作;风机和水泵设备的开关控制仅有手动控制,导致运行时间过长,消耗大量电能,在选择电制冷机组的台数时未考虑节能;电梯未设置节电感应或群控等节能控制模式;建筑照明光源选择、灯具选择、镇流器选择及照明方式设计不合理,盲目提高照度,照明控制方式不当,未增加光控设备,导致部分照明设施白白浪费大量电能等。

2.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途径

若要实现建筑电气节能,首先应该满足的是在技术层面上实现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性能的提高。建筑电气节能的方式有多种,一般可通过电源节能、动力节能、照明节能三种途径实现。

2.1 电源节能

目前,尽管我国每年都在加快电力建设速度,增加装机容量,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但是仍有不少省份在用电高峰期经常出现电力缺口,电力供应紧张。在电网投入运行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各种电压等级的线路以及多次的升压与降压过程,会在线路和变压器中产生形式为发热而无法利用的能量损耗,这些损耗一般占系统有功功率的 15%-20%。线路损耗与电网输入量的百分率(线损率)反映了电网输送和分配电能的效率,而我国的线损率比一些发达国家要高。据统计,若线损率能够降低 1-2 个百分点,就可节电 90.9-181.8 亿 kWh。由此可以看出,降低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是实现电源节能的两个重要环节。降低线路损耗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并增大导线截面,降低线路电阻;优化电网结构,铺设供电线路时应尽量走直线,使线路最短,避免迂回供电,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供电线路;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变电层次和电压等级,在线路绝缘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将原有线路进行升压,可降低可变损耗,节省大量资金;变压器的放置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越接近负荷中心,供电距离越短,线路损耗就越少;选用正确的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设备容量,并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减少无功线路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2.2动力节能

在当今社会中,电动机的应用十分普遍,耗电量极大,电动机负荷占总发电量的 60%-70%,其中交流电动机占电动机总发电量的 85%。因此,动力节能是建筑电气节能的重中之重,具有很大的潜力。动力节能应遵循全面改进电动机及相关机械设备、优化设备系统的原则,其主要节能措施如下:

(1)抓住节能要点,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电动机,通过改进控制等方式提高电动机的有效使用率。

(2)提高现有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根据铜损和铁损的不同特点采取对应措施减少电动机损耗。在节电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电动机,延长其寿命。此外,还可以选择低噪声节电型电动机。

(3)将具有高效率驱动性能及良好控制特性的变频器应用于风机、水泵、电梯和空调等设备中,可以实现交流电动机调速,不仅能节约大量电能,而且可提高设备的控制水平和质量。

2.3 照明节能

照明在各类建筑中是一项基本的系统工程,近些年来绿色照明被人们普遍提倡。所谓绿色照明是对天然光源利用、光源选择、灯具控制、照明方式以及照明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照明系统的总效率。在保证照明数量和质量以及注重营造健康舒适环境的前提下,大力节约照明用电。照明节能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将室内采光和照明有机结合起来。

(2)选择高光效光源,尽量减少使用白炽灯,优先选用荧光灯,积极推广高效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3)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选择光通量维持率好与控光合理的高效率节能灯具。

(4)合理选择气体放电灯的启动设备,采用低功耗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5)根据照度标准的不同,结合一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与混合照明,合理安排照明方式。

(6)根据照度的变化,优选照明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控光、分区控光、远程集中控光等方式。

(7)灯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应适当保养,使用时间越长,光能损耗越多,同时附着在灯具上的灰尘等也会引起较大光损,缩短灯具寿命,所以应做好照明维护管理工作。

2.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除了上述三种建筑电气节能途径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能源危机,经过长期发展,尤其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日趋完善,它可以全面地对建筑物中各类设备进行控制,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能。

(1)供配电监控系统。供配电监控系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由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控制设备组成。通信网络将计算机、控制设备和供配电系统中带有通信接口的开关连接起来,可检测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设备是否运行良好等,最终由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了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和安全运行。

(2)照明监控系统。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中,尽管照明产生的耗电量极大,但是为了满足建筑功能,不能片面地为了节能而减少照明,而应该采取科学的节能方法,照明监控系统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照明监控系统将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照度转换为数字形式的预设参数并存储在 EPROM 中,通过设定值和实际值的比较,控制照明,达到节能的目的。照明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电能,还可以延长灯具寿命,节省了运行费用,同时,不同的照明控制方式还能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

3 结语

目前, 建筑智能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实现建筑电气节能对节约能源、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 电气节能潜力很大, 应在设计中考虑各种可行的措施, 通过经济技术比较, 采用先进技术, 选用高效设备, 真正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俊, 夏远.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6(5): 35- 37.

[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要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发展绿色建筑意义重大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身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问题也出现了,就是资源被大量地消耗,环境问题在不断的加剧,想要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的生活,我们就要不断地进行改革,通过改革的手段来不断的节约能源,想要未来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解决当前的能源问题,现阶段节约能源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构建节约型社会。

2、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我们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绿色建筑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技术的含量,摆脱传统的浪费型的发展体制,为阿里的发展之路还很长,发展方向将不会改变,建筑行业也是我们今天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某省绿色建筑发展滞后的因素分析

1、绿色建筑的外部性问题导致开发主体的动力不足

开发商是建设项目的决策方、资金供应方和工程招标方,在绿色建筑市场应处于主体地位,而目前我省开发商的建设绿色建筑主动性却相当地缺乏。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对开发商而言,建造绿色建筑必然增加建设成本,据相关资料测算开发二星级的绿色居住建筑将增加约10%的建设成本。建设成本的增加:一是表现在设计方面。设计要求高,设计难度较大,设计费用高,设计周期较长,审核严格。二是在施工方面。施工程序多,施工管理复杂,施工难度加大,施工时间加长。三是表现在材料和设备方面。目前我国绿色建材和节能、节水等设备要么就是技术不过关,要么就是价格昂贵,由此造成建设成本的增高,加大了开发商的初始投资和资金成本。面对当前投资紧缺和融资困难的形势,开发商一般不愿意开发绿色建筑,即便开发也会设法将增量成本通过提高房屋销售价格的方式让购房者承担。四是检测验收方面。检测监督难度大、检测内容多、验收时间长。五是销售方面。由于绿色建筑集成了大量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设备和技术,科技含量高,综合性能好,因此房价也较一般普通居住建筑要高出10%-15%。购房者一方面受购买能力的限制,很难接受因采取绿色节能措施而带来的房价增加,另一方面又不重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源使用费用,所以绿色居住建筑的销售很难得到购房者的积极响应,销售的不景气最终影响了开发商的节能积极性。

第二,本省目前居住建筑市场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的局面,因此也使一些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开发商放弃了对绿色节能住宅的投资。

2、缺乏绿色建筑的消费群体造成市场需求不足

首先,由于在绿色建筑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很难了解到能效的真实水平,不清楚未来建筑用能、用水的费用节省所产生的收益需要多长时间回收增量投资,因此也影响了一些消费者的购房愿望。

再次,《绿色建筑标准》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按《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只有精装修的商品房才可能建成绿色建筑,而本省现实的住房需求是以毛坯房为主,消费者习惯按照自己个性需求进行装修后居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绿色建筑的消费。

最后,我省相对还是比较缺乏绿色建筑,更没有绿色建筑小区或绿色建筑体验区供消费者真实感受绿色建筑的优越品质,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消费者很难相信开发商的诚信,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绿色建筑。

三、本省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选择

1、依靠政府强制力实现途径

本省现在也全部要求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在2014年进行立项时,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才能进行审批。这是典型的政府项目行政审批的强制力实现途径。

如上面所说的政府投资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实际上全部是财政资金进行直接支持的项目,这类项目只有政府有决心,绿色建筑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另外一些大型的机场、车站等项目由于一般是由国有的垄断型企业在开发经营,其运用的资金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国家资金,只要资金来源有保障,实现绿色建筑也不难。但是,像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商业建筑,其投资方现在主要是民营资本,这些资本对增量成本很敏感,如果是仅靠行政命令或强制措施予以推进绿色建筑建设,难免会影响民营资本进入这些商业建筑领域的积极性,从而对加快湖南的服务业发展带来负面效果。为此,依靠政府强制力推动绿色建筑事业发展应主要局限在一定的财政资金应用范围,让这部分财政资金发挥榜样力量,优先发展绿色建筑这类先进性的建筑体,为全社会树立标杆,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绿色建筑的益处和优越性,进而激发社会力量发展绿色建筑的信心。

而对于民营资本投建的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除进行强制性要求外,应从绿色建筑外部性的角度,考虑从政府收取的报建费项目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立绿色建筑发展专项基金,对社会新建建筑中的普通建筑、高耗能建筑项目从高收取报建费,而对绿色建筑项目从低收取报建费,在对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对施工管理好、绿色环保质量高的建筑项目,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基金中按施工进度进行补贴或报建费返还,这样的方式来推动本省绿色建筑发展将更加调动民营资本进入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另外,对绿色建筑、普通建筑、高耗能建筑,还可以从地方税收方面进行区别对待,分级征收,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来强制性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总之,对于绿色建筑政府强制力的实现途径,应考虑政府多种强制措施的混合使用,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是难以有效达到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目的。

2、依靠政府引导,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实现

在我国房产建筑业中,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公共房产和场所的建筑额度不大,只占总建筑面积8%左右。本省由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普遍不佳等原因,政府投资公共建筑的比重更小,因此,在湖南的房地产市场上,完全依靠政府强制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难度较大。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由政府进行引导、宣传,让消费者、房产使用单位清楚绿色建筑后期能带来大量的能源节约和费用的节省,愿意消费或建设绿色建筑,只有这样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才可能快速地发展绿色建筑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由于绿色建筑所固有的经济外部性,政府在引导的过程中必须配套综合激励措施。为了能让社会大众更好了解绿色建筑,感受绿色建筑,规范地在建筑项目明显处实施悬挂各类绿色标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我国主要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绿色建筑竣工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运营评价标识三类绿色建筑标识。它们很好的就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运行阶段进行了评价,这不仅是对绿色建筑分阶段的评价肯定,而且还是以后进行财政补贴和工程奖励的主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它是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认识等主要途径,政府可组织各种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到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实地感受和体验,让绿色建筑的住户和使用者介绍绿色建筑的好处,这比任何的其他宣传方式都直接有效,对培育绿色建筑的消费群体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这是政府引导、激发市场力量参与绿色建筑建设的主要方式。另外,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设单位和开发商的宣传和奖励,尤其是对获得绿色建筑竣工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运营评价标识的开发商,应在建设项目评奖过程中进行倾斜,让真正实施绿色建筑的建设单位或开发商能名利双收,调动其对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加大投入,形成绿色建筑发展的良性循环。

3、依靠市场自身力量发展实现

绿色建筑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但难以避免地会带来成本上升、施工难度加大等问题,在当前消费者对绿色建筑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自身力量的来实现绿色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还不是很现实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认知提高,新型节能技术、工艺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绿色建筑必然会依靠市场力量进行发展,这是未来绿色建筑、智慧建筑等必然的发展途径。

包括绿色建筑在内的绿色产业在我国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能源价格改革的推行不力,目前在建筑施工、建筑物运营中用水、用电、用气的价格偏低,在施工成本和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小,故无论是使用者和建设者对节能、节水等事项不太重视,如果在能源价格发生较大提高或者实行差额较大的梯度性收费,市场自然会重视建筑过程和运营过程中的节能、节水等问题,那么绿色建筑就很快会受到市场的关注,自然会被市场所推崇。如果再加上政府推行碳排放交易制度,像绿色建筑这种低碳建筑利用碳排放交易方式也能获取运营中部分收益,由此市场自身力量就会促使绿色建筑的有序发展。

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 钢结构

一、引言

1994年,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侯捷对住宅产业化如是定义:住宅产业化,即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建筑为最终产品,做到住宅开发定型化、标准化、建筑施工部件化、集约化,以及住宅投资专业化、系列化,以大规模的成型住宅开发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这一论述关于产业化的概念与联合国经济委员会之定义想吻合,即产业化包括: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的集成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推进住宅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探索出适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及其发展策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主要的住宅建筑体系有砖混结构住宅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及钢结构住宅体系等。其中,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便于实现标准化、部品化,组织进行工业化生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符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相一致,是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较理想的住宅建筑体系。

从1994年第一栋钢结构住宅诞生于上海浦东的北蔡开始,社会各方面以产业化为战略致力于钢结构住宅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以企业开发为核心,科研机构攻克核心技术为支撑,通过大量的示范工程来推动的发展模式。但是,无论是系统的开发或是单个工程的零星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企业无一例外的遇到继续大规模发展的瓶颈。咎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产业化概念理解的教条化,这种理解上的偏差会造成在很多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品集成上效率低下,方向偏离。从试点工程和国外的经验看,要发展钢结构住宅,需要以大型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为龙头,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维修、管理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二、研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当前,钢结构住宅研发过程中存在较为突出的主要问题有:(1)研发课题以点为中心,过分突出关键技术本身,而忽略其在产业化系统中实际的应用效果,由于很多关键技术完成的主体是高校等科研机构,其主要关注技术本身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企业却是应用的主体,两者之间发生了较多的矛盾。(2)产业化集成过程中,企业内部由于研发人力和物力的局限性,很难提炼出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课题。(3)从现有的建筑、结构专业的规范来分,钢结构住宅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小高层(7-11层)、高层(12层以上)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技术参数要求不同,我们应该从这四大产品系列的集成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而不仅关注以点为中心的关键技术。 4)系统研发的企业已较少,后续科研和工程相互滚动进一步研发的企业几乎没有,这将使得已取得的研发成果没有传承性。

解决上述问题较好的途径主要依靠企业对研发的长期投入,并成立相应的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集合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负责部分自主研发工作,同时控制好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宝钢集团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研发的关键技术必须落实到相关的工程设计中去,这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应用体现。产业化要求钢结构住宅设计模数化。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配合。改变目前仅有结构工程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建筑师的声音。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还要注重解决: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梁跨度可增大、开间更灵活、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和面积;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的问题。目前在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建筑师的智慧和积极性发挥不够。要发挥建筑师与结构、水、电、设备等专业协调能力,如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问题,做到成本增加不多而效果较好。结构设计可以大胆的突破规范要求,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这里主要讨论制作、安装、以及现场施工中的主要问题。产业化要求现场尽量装配化、湿作业少。目前主要问题有:(1)楼板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安装,这将影响施工速度,经研究解决的主要途径为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模板升降技术),同样可以达到产业化提出的工程高度组织化和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的概念。(2)钢结构构件可以完全做到工厂化,但是当前梁柱节点区为了满足力学的刚性节点要求,不得不施工焊接,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已经开发出全螺栓连接的刚性节点。(3)由于钢结构和墙体以及其他建筑材料性能不同,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容易在两种材料的交接面上产生裂缝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施工过程中通过相关构造细节的处理能够避免。

五、住宅产业化需要以住宅产业集团集成的产业链来支撑

住宅产业集团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主体,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实施产业化发展,需有一批具有投融资、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部品开发生产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也只有大型住宅产业集团才能担负起使住宅产业从当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走向技术密集型,从分布式、外延型发展走向集成式、内涵型发展,从而完成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目标。大型住宅产业集团的参与是钢结构住宅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目前,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模式可能有三种:(1)由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构建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2)由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主构建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3)以工业化住宅或部品生产商为龙头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我们认为未来将以第三种为主流,特别是钢铁行业相关的企业最有条件集成相关资源率先实现产业化。

六、结论

随着以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带动下的钢结构住宅的研发、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产业链连接、滚动发展,必将促进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