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公共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专业;异同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逐渐演化成两大阵营,即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音乐教育和面向专业学生的专业化音乐教育,这二者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众多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本文就二者异同点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其不同发展规律。

1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内涵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普通大学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指音乐院校的音乐专业和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由于我国的公共音乐教育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众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健全,所以很多时候都倾向于音乐教育专业,如果能够更好地探索到其培养目标、实施方式、课程内容等可以揭示教学特征的规律,这将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异同

1、培养方向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所传达的教育本质都是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都是为了培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各种人才。另外,二者都是通过大学课堂进行音乐知识、音乐素养、音乐技能、文化艺术等传播的,实施主体都是教师,接收者都是学生,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播模式的。

不同点:二者在职业适应方面有所不同,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以文史、理工专业为主的非音乐专业人才;而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未来可能从事教育教学职责的音乐老师或音乐专业人才。在教育口径方面,前者是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其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全面发展;而后者是在专业系统的教育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其目标是培养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加神圣。

2、教育价值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都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二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学术价值,都促进了音乐体系的发展;二者都具有社会价值,都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具有促进意义。

不同点:在育人价值方面,大学公共音乐教育更侧重于完善个人素质,而音乐教育专业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能力;在学术价值方面,前者是加快社会化进程的催化剂,对不同学科有普遍影响,后者则完善了音乐专业系统的知识;在社会价值方面,前者目的在于满足大众的音乐追求和精神探索,后者在宏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教育观念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专业都是在不断摒弃传统观念中的弊端,二者在课程实施中都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但批判式创新观念较淡薄,都只能在传统僵化的模式里继承,不能较好地创新。

不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虽然承认音乐专业教育的内容,但更侧重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由、灵动、高雅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其特点在于不会将学生限制在某种特定的专业内,而是全方位地向学生输送综合知识;而音乐专业教育要求学生更系统化地进行知识的储备与输出,并进行相应的专业训练,在观念上更追求纯粹的艺术享受。

4、教学与课程设置

共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都是以教学为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的,目的都是培养才人;教学载体都是音乐,实际活动的开展也是以音乐为主题的;二者都是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二者的本质功能相同,对人才培养都是要求智力、才能、人格同步发展的。

不同点: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在教学重难点上有所不同;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前者的教师必须拥有以一辅多的综合能力,后者的教师必须专业分类明确,对学科业务的研究必须到极致;二者在教学计划和进度、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和形式方面,前者更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后者更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加深。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前者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后者仅仅面向少数学生;前者更侧重于在文史理工兼具的文化氛围中开展课程,以便整合所有学科在头脑中的认知,而后者的发展方向则是专业学科。

3 小结

在处理大学公共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的关系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在实施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同时应该承认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要尽量防止公共教育对专业教育的移植模式,避免培养的人才过度同构化。2、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提升音乐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应该特别注意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将目标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巧妙处理公共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冲突与融合,将多元化和统一性结合起来。4、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可以在全球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也能自觉承担起文化选择和价值澄清的重担。5、加强显性课程在音乐教育中的设计和开展,同时兼顾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全面协调地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转变陈旧僵化的思维模式,逐渐探索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晓芳,袁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接轨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4(11):537-541.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因势利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的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易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许。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时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了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别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单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实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在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过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一、加强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从西方教育的角度来看,西方公认的现代大学直接源头是欧洲中古世纪大学,其中以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勃隆那大学为最早,牛津、剑桥大学从一开始就沿用法国、意大利模式,先用3年时间学习语法、逻辑和修辞,打下拉丁文基础,再用4年时间学习算术、音乐(乐理)、几何和天文四门学科,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进修神学、法律或医学就能成为博士。可见在西方教育中,音乐被纳入了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训练中来。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期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钱学森说:“只注重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是取得科学成就的关键。爱因斯坦也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二、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和拓展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白热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具体到大学教育中来,就是要转变传统教育中单纯重视知识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教育模式。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大学教育除了关注专业教育以为,更应该贯彻“通识教育”的指导原则,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地认识和了解其它课程的知识,特别是艺术方面的知识。科学和艺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认为,高校只有加强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同时提高二者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健全人格的、有着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正是由于音乐与生俱来存在的特质,使得大学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其他专业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新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应强化创新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以及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都必须以转变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前提。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设置一门音乐教程,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其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不能用专业音乐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音乐教育,而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再一方面,大学音乐教育应将学生的专业需求有效的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满足学生的专业诉求,充分发挥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功能。

(二)调整和优化学科体系的建设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设置了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各个大学音乐课程的设置率逐步上升,以及大学音乐社团、音乐比赛层出不穷,这都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一,将音乐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适当增加音乐课程的学分比例,同时应当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课程、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进行科学的分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第二,建立多样化的音乐课程。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对学生的艺术选修课程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学生只能在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课程中选择一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大学生 个性特征 教育管理

音乐专业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大学生群体比较既有其共性,也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有针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才能进一步培育新时期音乐专业德艺双謦人才。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个性特征

音乐人才是社会的特殊人才,音乐专业大学生既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两者的共性: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政策;有较强的进取心,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等等。在认识音乐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共性特征的同时,还应当看到音乐专业大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1.思维活跃,但理想信念淡薄

音乐专业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思考问题,但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的心理,他们很少关心时事,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认为“两课”教学方式枯燥,离他们生活较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浪费时间学习“两课”知识不值得。正因为如此,他们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虽崇尚远大理想,但对人生价值、生命存在意义感悟不深,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诚信和奉献精神。

2.崇尚自由,但团队意识较差

音乐专业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崇尚艺术自由,个性张扬,在学习、生活中融入一种个性化的色彩,在专业上能够有创新思维,从而创作出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多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出发,从而滋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他们在崇尚艺术自由的同时也表现出对自身要求不高,团队意识较差的现象,例如:缺乏团队精神,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集体荣誉感不强;喜独来独往,向往所谓绝对自由,随意迟到、早退、旷课;学习纪律松驰等。

3.自信心强,但抗挫能力较弱

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大部分从小学习音乐或舞蹈,对艺术有较强领悟力和实践力,再加之自身条件的优越,使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自信心,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成功的渴望。但由于经历的人生磨练较少,人生体验不够丰富,心理承压能力较弱,使之在遇到挫折、困惑、失败时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悲观、失望、痛苦的情境中,在人生的海洋中找寻不到可以引航的明灯,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从而颓废、不思进取,将希望搁浅。

4.重视专业,但文化基础薄弱

音乐专业大学生在考入艺术院校后,由于在浓郁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对音乐的兴趣被进一步的唤醒和强化,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孜孜不倦,他们大多数认为只要专业学好了,毕业就能找到好单位。加之音乐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长才干,出真知。

因而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音乐专业大学生文化课缺勤比例严重,尤其英语、计算机、马哲、中外音乐史等文化课的重修的比率较高。由于长时间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向高水平方向发展。而且对文化课程的忽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难以提高,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艺术的领悟和表现。

二、音乐专业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音乐专业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给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教育并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成为管理工作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教育管理应结合专业特点,强化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并重的意识,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拓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不断增强音乐专业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1.把握导向,突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要根据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阶段性和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核心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公益活动为导向,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军民共建活动、文艺进社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专业教育;要以感恩教育、感恩行动为主题,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要以高品位、赋有创新性的特色团日和团组织生活为载体,如:诚信考试模拟、放飞理想畅谈等,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要重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从根本上对学生干部进行人格提高和素质培训,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和自我利益之间寻找契合点,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坚持“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育人思路,倡导同理心

尽量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展示个性的关系。在按照校纪校规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要照顾到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兼顾学生个性发展,要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

音乐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发展个体的个性化色彩,然而这种个性化色彩是一种能融入群体利益的个性化,而不是绝对的。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教育者必须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经常性与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专业发展,及时给予指导意见,避免开大会,开长会的灌输式教育。

同时,教育者要有同理心,即宽容之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尊重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要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对有问题学生(单亲、贫困生、有心理问题等)的心理辅导,多鼓励,少批评,多给予温暖,少冷眼冷语相待,让学生从内心里接受你的人,感受你的温暖,从而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3.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音乐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小课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因经常的沟通与交流,更容易形成一种亲近、融洽的师徒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风貌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实施并完善导师制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导师要在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和相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条例时,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确定每学期的修读课程;要关心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育与引导,如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了解、热爱本专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科技和文化创新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导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始终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用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从而达到教育和感化学生的目的,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拓展学生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贯彻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中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更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结合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特长突出的特点,教育者有意识地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兴趣、有机会、有时间、有动力参加创新活动;要制定《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减少通修课程总门数,加大艺术实践课时数,增加音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分模块,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制度平台;要建立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训基地,为学生参与创新能力锻炼提供基本保障;要将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成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定、团组织推优、主修资格申请、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挂钩,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精心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如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珠江杯”五项技能大赛等,使学生得到更多创新能力的锻炼机会。

5.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航,让学生理解“事渔”的价值

教育是因人的发展需要而存在的,它对人的意义,不仅在于“予鱼”或者“予渔”,而且是要让更多的人理解“事渔”的价值与快乐。也就是说,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学生对生活价值的理解方式,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保持健康和向上的生活态度,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创造和发展让自己的生命都能快乐的生活方式。

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教育者应在充分了解并理解其追求个性自由、渴望在艺术上有所造诣的基础上,将生命和生活的价值的教育落实到生涯过程,将生涯过程提升到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层面上去理解,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航,使学生带着爱心、带着喜悦心、带着进取心规划自己的人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偏好,智能优劣等,从而定位自己,使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强化人生成功可能性的价值。让学生在一种生活的体验中去感悟职业生涯规划,将随之带来的对生命价值、职业追求、自身的思考融入到整个生涯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学习中成长心智,在实践中成就人才,在锻炼强壮体能,在自我修养中完善人格,在思考判断中追求正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王群.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北京教育(高教),2007.5.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改革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摇篮,今天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就是明天奋战在祖国各个基础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因此,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新时代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形素质的必备基础。 要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学生进行有条不紊的教学安排。

首先注重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音乐本身就是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艺术门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其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因此,我们在大学音乐专业教学中,应增加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导读,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还应开设哲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体育等公共必修课,同时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开专业选修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仍采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虽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仍事倍功半,成绩低下,产生自卑感,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因此,学生应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大学生要对教师的讲课进行质询与分析、阅读与思考。特别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大学里的学习,不是热衷于获得高分数,而应以探求知识为动力去学习,手脑并用,学问、思辨、行动要统一。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艺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在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艺术作品和表现艺术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产生新的艺术观点和见解。因此,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音乐教育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推动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与途径的培养

我们应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授课中应广泛采用讨论式、诱导式、问题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施教,要改变那种一讲到底的、填鸭式的单一课堂结构;采用心灵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启发讨论式、反复讨论式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器乐、声乐考级活动及各种比赛活动,通过相应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的同时,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致力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力营造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有计划地组织素质教育讲座。大学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必将为大学生发展个性和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宽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