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策划

酒店管理策划

酒店管理策划

酒店管理策划范文第1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必须重视自身发展,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酒店要始终关注市场的变化与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酒店市场营销管理与实务》一书是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的专业读本,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与酒店经营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借鉴了国内外营销最新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在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酒店业的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酒店业的营销理念、营销策划、营销方式、营销手段、营销战略和营销管理,兼顾理论与实务。《酒店市场营销管理与实务》对于阅读者把握重点难点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笔者认为,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现代化社会中,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对于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关键。首先,酒店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推动了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规模酒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酒店行业的竞争。因此,酒店需要持续重视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将酒店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拓展客源发展,推动酒店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其次,开展酒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酒店运营管理的成本,优化酒店的资源配置,全面提升酒店的经济效益。利用市场营销策略开展酒店管理工作能够集中酒店员工、酒店顾客以及酒店其他资源,将其融入至酒店服务当中。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可以开展广告市场营销策略、产品营销策略、价格营销策略以及品牌文化营销策略等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酒店市场营销,以全面提升消费者对酒店的满意度。最后,开展酒店管理工作是新环境下酒店盈利的内在需求,酒店是一项需要盈利的产业,因此酒店管理工作需要融合市场营销策略,对消费者心理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酒店管理的产品与服务,拓宽酒店客源,推动酒店经济收益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不论某一间酒店规模多大、服务多完善、设施多齐全,都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酒店市场在不断地拓宽发展,竞争对手也不断增多,消费群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增长,酒店更多的时候都是出于被动局面,难以对自身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定位。因此,酒店选择自己适合的消费群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直接关系到酒店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准确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对酒店的当前与潜在消费群体进行分析定位,以便让酒店正确认识到自身服务的对象,了解目标群体的生活习惯、对酒店服务的要求、对其他事物的兴趣爱好等,从而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其次,要准确定位酒店形象。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会让酒店的形象更加清晰明确,也让酒店明确自身在消费群体中的行为与定位以及当前酒店在消费者心中所处于的位置,明白酒店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优化,让酒店达到或接近消费者心中设定的位置,进而给目标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更加温馨的服务。最后,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方案来提升酒店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市场营销计划,利用媒体宣传、展览展出、顾客口碑、打折促销等营销手段,来将酒店的信息准确传递给目标消费群体,以便其能够及时了解酒店发展动态,调动消费者的潜在好奇心,提升酒店的客流量。

基于此,酒店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成为重点。第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广告策略。当前不同类型的酒店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致都相同,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往往只是表现在档次与质量上,不同类型的酒店几乎没有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广告策略的制定中,应突出酒店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定位的宣传,并且开展差异化竞争,突出自身优势。第二,要有合理的公关策略。合理的公关策略可以优化组合不同的社会资源,制定有效的策略与计划,在目标群体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印象。酒店需要做好顾客信息收集与维护工作,与顾客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关系,开展全面、体贴的人性化服务。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客户回访工作,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以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并且制定出激发潜在同类型客户的方案,有效拓展酒店用户群体。第三,进行酒店品牌化运营工作。在策划中,需要突出酒店自身特色,引进个性化竞争;宣传企业文化,树立品牌营销思想,实行品牌化经营策略;明确酒店形象定位,设计富有含义的品牌文化,加深消费者的印象;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安全、清洁、人性化的服务,以温馨的服务手段来为酒店品牌加分。

作者:于瑾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策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酒店财务管理;经营环节;纳税筹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13

1酒店纳税筹划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11酒店纳税筹划的意义

从整体层面而言,酒店主体进行纳税筹划能够使酒店的税收支出得到有效节省。但要深入分析酒店纳税筹划的意义,还需要从宏观及微观两大角度进行分析。

基于宏观视角而言,酒店的合法节税来说,是依照国家在税收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披露而进行,这在立法机构上来讲无疑属于一类信息反馈。立法机构能够以酒店的各类纳税筹划方式,对酒店业的税收法律条款及制度进行完善,进而使酒店纳税筹划真正符合酒店长期稳健的发展。

基于微观视角而言,酒店主体进行纳税筹划,能够使酒店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众所周知,酒店主要的目标是盈利;酒店之所以会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希望酒店在税后所获取的利润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基于条件允许的法律范畴以内,酒店主体以诚恳、合理、规范的态度进行纳税筹划,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自身税负得到有效减轻,进而使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成为现实。同时,酒店进行纳税筹划,还有助于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外来酒店企业纷纷至我国进行投资,这样的情势对我国酒店造成了发展方面的压力。[2]对于我国酒店与其他国家酒店来说,要想使自身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节支的增收是关键环节之一,在节支增收得到有效实现的情况下,还能够进一步使酒店的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整体层面而言,当酒店的纳税筹划获得成功,便能够使酒店的税收支出得到有效节省,并且当纳税主体实行了纳税方面的责任及义务,也有助于酒店良好品牌形象的打造,在酒店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的条件下,无疑使酒店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12酒店纳税筹划的现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认识到了酒店纳税筹划的意义及价值。虽然我国酒店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酒店纳税筹划的价值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且存在不足,这也是目前我国酒店纳税筹划的现状写照。酒店要想使纳税筹划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便需要具备符合行业准则的纳税筹划工作人员,且对这部分人员在工作能力水平上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具备会计、财务方面的管理知识及能力,具备税法方面的专业知识等,此外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等。[3]当纳税筹划人员具备以上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为酒店纳税筹划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案,进而为酒店纳税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但是,现状而言,酒店在这方面尚且较为薄弱,纳税筹划人员的专业技术显得不够好。并且,部分酒店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对酒店进行财务管理的情况下,尚且采取记账核算的模式,此类模式较为传统,难以使计划管理的价值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并且,酒店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存在认识不充分的情况,显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酒店纳税筹划的发展。基于整体层面分析,酒店自身在纳税筹划专业人才方面比较匮乏,这样便难以使税负得到合理、规范的减轻。倘若考虑外聘税收筹划技术人才,则无疑增加了酒店的经济负担。因此,我国酒店纳税筹划工作想要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强化工作。

2酒店财务管理中经营环节的纳税筹划需完善的关键点分析

21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策略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其资金是非常密集的,固定资产在所有资产当中所占比重大概为80%,并且其固定资产在投资回收上的期限比较长。从中可知,酒店的固定资产变现能力较弱,这一特点便使得酒店基于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比较大的风险。所以,便有必要对酒店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基于酒店当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在成本费用总额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折旧计算方法会对折旧费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进而使整体成本费用受到影响。所以,酒店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便有必要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策略,在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调整的基础上,让其实现最优化成本值。这样,便能够最大化地与利润抵消,最终使税收负担获得有效减轻。此外,酒店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策略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加速折旧法的方式,此方法可行,但需充分注意几点要求:其一,必须与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相符合;其二,必须与国家及酒店自身财务会计制定规定相符合;其三,需与酒店主体具备的固定资产资金运动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酒店纳税筹划显得更加合理及科学。

22规范选择存货计价策略

我国规模较大、规范程度较好的酒店通常具备商品与餐饮两大部门。为使生产经营及销售经营的需求得到有效确保,两大部门均会采取存储货物的行为或手段。在存货的条件下,便需要相应的资金作支撑,从而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因此,酒店存货计价是否正确,便对会计核算当中结转每期小时成本的数额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进一步使酒店当期的税收负担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酒店来说,规范地选择存货计价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其中,个别计价法基于具体实施中工作负荷较大,并且成本较高,在大多数存货当中适用性不高。在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的情况下,酒店便有必要使用加权平均法,以此使利润的波动受到影响,让应纳税所得额维持平衡。在物价降低的情况下,便可以使用先进先出法,主要是由于这个时候期末存货成本比较低,期初销货成本比较高,销货毛利比较低,便能够使所得税实现缓缴。总之,根据酒店实际存货情况,规范选择存货计价策略非常关键。

23做好兼营销售方面的筹划工作

为了规范酒店纳税筹划工作,还需要努力做好兼营销售方面的筹划工作。一方面,对不同税目应税项目的筹划进行兼营。对于酒店来说,所经营的项目比较多,不同的经营项目适合不同的税率。酒店主体需以经营项目为依据,采取分开核算方法,以此使低税率经营项目收入应用高税率征税状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对销售的筹划进行兼营。根据相关准则,服务型企业兼营货物销售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需分开来核算货物与非应税劳务与应税劳务销售额,并对增值税及营业税进行分开来征收。对于无法进行核算或者难以精准核算的税收,应税劳务和货物以及非应税劳务需同时征收增值税,但营业税则不进行征收。此外,基于兼营销售筹划过程中,需避免和混合销售行为搞混淆,两者需清晰地划分开来。总之,做好兼营销售方面的筹划工作非常重要,酒店在纳税筹划过程中需对此给予充分重视。

3结论

通过文章的探究,认识到酒店进行纳税筹划有助于减轻酒店自身税负,同时有助于酒店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我国大多数酒店在按纳税筹划方面存在阻碍,比如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缺乏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等。鉴于此,便有必要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策略、规范选择存货计价策略以及做好兼营销售方面的筹划工作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在兼顾国家在酒店纳税筹划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基础上,酒店的纳税筹划工作将能够得到顺利开展,进一步为我国酒店行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346-348

[2]李培清梁兵传媒集团酒店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以楚天粤海国际大酒店为例[J].新闻前哨,2011(8):91-93

酒店管理策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酒店;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一、酒店行业财务管理存在相关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相对的薄弱

预算是以用货币表示的预期结果。一些酒店尚未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因此,加强预算可以节约酒店投入资金,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改善酒店组织管理模式,转变成本控制手段,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增强酒店团队综合素质,有利于保障酒店资金的顺利有效投入,为酒店资金管理提供成本经济核算,为酒店产品开发价格定位做好基础。

(二)应收账款回收相对困难

赊账消费已经成为目前酒店行业非常重要的营销策略之一,也是酒店赢得顾客、争取市场的一种强有力、有效的手段。但是,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变现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速动比率的可信度,因此,酒店要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仅是可以增强酒店的短期偿债能力,而且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高酒店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

(三)收入难以有效控制,成本费用过高

在酒店成本费用方面,比如像免费应酬、打折接待、优惠接待等费用居高不下,原材料进出手续控制不严,燃料、物料、水电浪费等,又使得酒店经营成本明显提高。因此,酒店除了要尽可能节约开支,减少各个阶段因人为失误、重复劳动造成浪费与无意义的支出,也要尽可能提高成本产出率。

(四)缺乏对酒店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未对酒店各项有关流动资产做出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对现金的使用没有按照严格尺度、对各类存货的管理未能达到最有效的效果。其次,未对酒店的固定资产做出合理使用。一旦脱离了酒店资源的支持而去单独发展的酒店不仅难以实现酒店经营要求达到的总目标,而且由于长期无节制地使用酒店资源,也最终会导致酒店财务资源严重的匮乏。

二、合理规划酒店行业的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确定酒店相关的财务管理目标

现代酒店行业是开放度、竞争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财务管理方面要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将会直接影响到酒店的将来的发展。酒店经营者一般都根据以利润最大化或资本利润率最大作为酒店的短期目标,而对于酒店的所有者则是以把握实现酒店价值最大化作为中期和长期目标,因为这两种目标的基础是相一致的,即它们都是希望酒店的投资回报率高、成本费用随之而低,所以无论不管是酒店经营权与所有权是否分离,财务管理相对应的目标至始至终都是统一的。

(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财务决策分析系统

酒店相关的经营决策关系是关系到企业总体发展情况的方向和重要经营活动的相关决策,如酒店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价格调整水平、成本实现的目标、盈利达到的目标等,将都会牵涉到酒店的营运资金、成本和利润等重要的财务指标。假如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就能使酒店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和前进,取得预期的效果;假如决策是因为失误,那么就会相应的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于严重到会使酒店面临破产倒闭。因此,酒店的经营决策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的作用,根据其综合性强、联系面广和信息反馈及时灵敏的长处,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决策分析系统。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相关控制

应收账款是酒店专门为客户垫支消费款的商业信用行为,就是先让客户在酒店签单消费,待以后再汇总结账,客户在享受了酒店拥有的信用后自然就形成了酒店相对应的应收账款。酒店对应收账款的相关控制原则就是既要使客户享受到信用便利,又要防止发生坏账的情况,以达到维护酒店的最大利益。酒店的财务部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降低损失,加快资金回笼的速度,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既行之有效又合理的方法。

1、成立专门负责相关欠款的清欠办

酒店先分别对欠款客户进行划分,然后再编制客户归属清单。接着各营业部门根据客户归属清单进行回收应收账款。即酒店要按照谁的客户就由谁负责的原则划分,这样不但是避免了传统的清欠人员只是管当时收款,而不是管以后是否能成为回头客,或者营业部门也只是管服务,不管是否造成回款的脱节现象。

2、对于位列应收款前十位的客户要进行确认并承付

酒店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到当遇到不同情况要做出不同处理的方法。每个不同欠款单位的经营体制,财务制度是各不相同的,对于不同的单位当然采取不同的催款方式,应当该强硬的时候就该强硬,该放松的时候就应该放松。由于这些欠款单位的体制都不相同,因此在催款过程中就不能一概而论.为此,酒店财务部也是会制定了许多合理的与其相适应的条款、制度,比如与企业相关的折扣制度,可以一次清欠的单位可在协议价的基础上再多打个折扣,以此来加强和提高欠款单位的欠款进度。

(四)加强严格的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关于现代酒店的成本费用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其利润的有效实现,是现代酒店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财务管理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酒店行业必须得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最后的事后分析,并且通过不断加强开源节流,从而降低成本费用来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提升利润最大化,增加竞争所占的优势。

(五)做好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

酒店财务部就认真做好流动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对此的平衡调节,就是要对各部门确定了流动资金定额,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流动资金,以加快流动资金的有效周转,使其始终处于高效、流动性强、安全、稳妥的运行状态中。同时,要对酒店的固定资产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的卡片登记制度和使用年限、调拨管理制度,并要结合实际组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同时要有效的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填写相关的表格。(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颉茂华,《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财会月刊》,2002.6;

[2]张俊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设计》,《会计研究》,2002.05;

[3]俞科进,《酒店管理中如何搞好财务管理》,《北方经济》,2006.09;

酒店管理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字: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现状;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国际间的往来日益加强,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酒店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在市场优胜劣汰的形式下,市场营销成为了酒店管理者在面对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策略。同时酒店管理者也开始意识到酒店只有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前提对市场进行系统的营销策略,才能使其在现代的酒店行业内取得优势地位。因此酒店管理者开始通过模仿和学习国外一些酒店的营销模式,以服务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对酒店的运营进行市场营销策略,使其提高酒店的竞争力,但在市场营销的制定过程中,一些酒店管理者他们往往因缺乏品牌意识,无法从酒店的特色出发,从而导致酒店的服务理念和品牌无法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一、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的现状

媒体作为PromtiomStrategy(促销策略)中的非人员促销,在信息化传播今天,以其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被酒店管理者所运用。酒店在以广告媒体为传播媒介,根据不同的营销目标和不同时期的产品服务,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策划和宣传。从而使得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酒店。而市场营销组合中的PricingStrategy(价格策略)也是酒店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最长使用的一种营销策略,酒店管理往往通过降低酒店的价格和吸引顾客,这种策略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提高顾客的入住率,但也常常因为成本问题导致一些酒店在服务方面未能很好的跟进。出现服务质量下降和居住环境不理想等现象。

二、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运行出现的问题

市场营销策略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且我国并没有成熟的酒店市场营销策略培训中心,使得国内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策略都是模仿和学习国外酒店的营销方式,往往忽视了国内与国外在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时所存在的差异问题,导致酒店管理在策划运行市场营销策略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大部分酒店出现市场营销定位不准,潜在客户流失

明确酒店的服务对象,是酒店管理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的首要内容,但由于管理者在市场营销战略的策划中是模仿和学习国外酒店的营销策略,并未根据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因此各大酒店在在找寻目标顾客市场定位中往往没有根据酒店自身的特点和消费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客户群,导致大量的潜在客户流失。

(二)酒店广告雷同现象泛滥,无法突出自身优势

广告媒体是现代酒店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主要策略之一,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能丰富、形象的向消费群体传递酒店特色和管理者所要传达的思想等特点。被酒店管理者争相采用,但是由于我国的酒店服务基本都是餐饮、住宿、宴会、婚礼等项目,导致绝大部分酒店的广告制作缺少亮点出现雷同现象严重,各大酒店往往除了突出价格和基础设施功能外并不能体现酒店自身亮点和优势。

(三)品牌化策略运作意识薄弱

现代生活人们对品牌的意识的概念增强,一个家庭大到老人小的孩子他们每个人脑海里都有属于自己中意的品牌如汽车品牌(宝马、奥迪、比亚迪)饮料品牌(王老吉、农夫山泉、康师傅)衣服品牌(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等,基于此种背景下一些酒店开始走品牌化市场营销道路,湖州的喜来登温泉酒店、三亚的龙湾海景国际度假酒店、北京的康莱德酒店、上海的浦东文华酒店等都是以高端人士度假、聚会、宴会、商务会议为主,走出了酒店自身的特色突出了酒店的优势,但这只是酒店市场竞争中极少数部分,我国大多数的酒店的管理在品牌化策略的意识依旧薄弱,他们对酒店依旧只是停留在豪华的装修,配套的娱乐设施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品牌化策略的思路,无法突出酒店自身的特色。

三、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的运行

(一)酒店管理中的市场营销定位因明确

在经济管理学知识理论中,市场的需求存在着普遍性和差异性。而对于酒店而言,市场差异性的特点可以营造出不断发展的空间,并有利于促进酒店在运行时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提高,同时也能淘汰掉一些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酒店。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是酒店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细化出来的结果,是酒店将产品或者服务推向市场的基本要求,酒店只有明确市场定位,才能不断推进、发展和壮大酒店。

(二)制定符合酒店自身特色的广告策略

由于现代的大部分酒店提供的服务内容差别并不大,使得酒店的特色被掩埋,导致一些消费者产生了消费感知麻木等现象,因此各大酒店通过对不同的市场定位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对目标市场消费群体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进行宣传,给消费者营造出差异化的优势从而达到吸引目标消费群体来消费要求。

(三)树立酒店管理者的品牌化经营意识

酒店在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突出酒店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同时,也应树立起酒店管理者的品牌经营意识。

首先要树立起品牌营销策略的思想,要让每个员工都了解酒店的形象定位,并结合酒店特色设计标志性的酒店logo,通过员工的实际行动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并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建立起酒店的品牌。

其次精确酒店品牌的文化,虽然有了酒店的形象定位和logo,但还需要把酒店的这种形象和logo融入到品牌文化中,通过提供各种优质的、贴心的服务让目标消费群体在享受的过程中记住。

最后加强酒店的质量管理,品牌的建立和传播离不开酒店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酒店要想建立成功的品牌,就必须依赖酒店的质量管理从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以及目标消费群体可接受性等角度出发,从而提升酒店的品牌核心意思。

四、结语

树立正确的酒店管理意识和制定突出酒店自身特色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使酒店不断发展重要前提,当前酒店管理中市场营销策略在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要想在市场竞争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求酒店管理者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酒店管理意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突出酒店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孙晓华.酒店营销策略在拓展大学学生市场中的运用及创新——以湖北咸宁喜洋洋酒店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0,(12):15.

[2]刘晓芳.经济型酒店收益管理的定价策略研究——基于价格公平感和消费者行为意向的视角[D].东华大学,2010,(12):01.

酒店管理策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就业观念;供需错位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144-03

作者简介:郑岩(1967-),男,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

基金项目: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大连大学2010年度教学改革基金资助。课题号: LX2012Y231。

一、问题的提出

酒店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酒店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酒店管理教育和业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却一直为供需错位问题所困扰,酒店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宾馆饭店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我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酒店管理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了就业与专业错位现象。一方面酒店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人越来越少。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说明,全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大都改变了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初衷,在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行业。酒店行业对员工需求标准与旅游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大学生对未来理性追求和对现实感性认识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供需错位”。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由2010年的1150万人,增加到1525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70万人。调查显示,近年来,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据2012年1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最新五星级酒店名录显示,全国五星级酒店已达651家,各地待建、在建及已竣工的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项目约有500家。预计到2015年,全国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将突破千家。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酒店)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应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前景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已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目前,我国有22万家旅行社、14万家旅游饭店、30万家住宿机构和2万个规模以上旅游景区。

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人才。《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将达到1149亿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高级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此规划科学预测的就业数量充分反映旅游景区与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为酒店管理专业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据2010年统计,我国星级饭店已达180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就已经超过600家。我国星级饭店从业人员180万人,旅游院校毕业生327万人,其中高校165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62万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大酒店中大专、中专甚至高中学历者仍是酒店从业人员的主体,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国际集团化管理酒店在我国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化酒店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这使得酒店业越来越愿意招聘和录用具有酒店管理知识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从全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调查情况来看,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非常受业界的欢迎,但由于国内酒店管理本科生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酒店用人的需要,酒店管理人才“卖”方市场特征非常明显。总之,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存在着需求总量逐年增长、供需缺口较大、供给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问题,酒店管理人才紧缺的形势特别严峻。

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ASSIST”对策

解决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问题需要高等院校、社会、学术界、业界以及毕业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学术界应做的研究(Academy)

专家学者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目前,我国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与就业意向调查的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主要侧重于某特定地区,并且很少将大学生的特定专业融入到研究的范畴。同时,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大都偏重于情商培养等外在就业适应力的研究,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还有待于作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旅游专家学者应将研究领域延伸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态、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领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和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供需错位现象,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引起更多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从而丰富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状况、就业现状和择业意向研究提供指导。

(二)毕业生应做的努力(Student)

郑 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郑 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就业的主体,要实现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就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了解旅游企业的需求,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提升就业能力。热爱是干好酒店行业的第一把“利器”。首先,从主观上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认识到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如锻炼人际沟通的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次,从行动上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认识性实习,参与教师科研、教改项目,参加旅游考察调研、旅游策划等活动,在培养自身旅游组织、策划、公关、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学习旅游、热爱旅游、愿意与酒店业共同成长的决心与信心。尽管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旅游服务被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因此不被众多学生尤其是家长认可与接受。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定要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找准理想职业与现实就业的平衡点,积极寻找机会就业。学生应当针对自身的思想实际,不断激发自身的职业热情与从业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旅游服务工作中。

(三)学校应采取的措施(School)

美国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学校应更加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对毕业生职业心态进行教育。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这方面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到酒店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部分学生心中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调整学生的择业心态;此外,可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习、考察等活动,从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中激发对本专业的热爱。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大学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方面,国外院校有许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还可通过辅环节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此外,要科学安排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方面学校可与一些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使之成为毕业生的实习基地。

(四)行业应采取的对策(Industry)

星级酒店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主阵地,学生在旅游企业能否获得较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旅游就业的质量。旅游就业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酒店业发展大

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各旅游企业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成长提供一个好的机会。旅游企业要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首先,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其中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拔任用制度等,并为员工设计好发展的“通道”,建立起旅游企业素质型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为优秀员工提供带薪脱产培训、学习以及境外培训的机会。第二,构建学习型组织。旅游企业可将组织培训、自我培训、跨地区培训与海外培训结合起来,鼓励员工自发性参加各种与其工作有关的培训课程,在旅游企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社会应采取的策略(Society)

宏观就业政策的改善将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本行业就业产生积极作用。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确定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同时,改善与毕业生就业直接相关的劳动、人事、户籍制度等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促使毕业生市场更自由灵活。因此,政府方面应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健全人才配置渠道、设置更多的职业指导师等方式,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问题。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广大民众转变对酒店行业的偏见,正确认识和评价旅游企业大学生员工。要认识到旅游服务工作是社会分工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社会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以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社会地位,为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六)旅游管理部门应实施的方案(Tourism)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实施技能人才培训、选拔、职称评定等系列措施,使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方面的从业人员都有相应的职称评定,如酒店设立高级、中级厨师等职称,把技能人才筛选出来,使酒店行业更加具有吸引力。各地要将旅游人才培养工程纳入到当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在岗位培训、导游培训、旅游人才信息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大力培养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旅游人才,包括酒店经营管理、外语导游、中高级导游、旅游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鼓励酒店行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酒店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旅游领军人物给予重点培养,促使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丽,朱巧芳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