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为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根据《市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城镇建筑作为创建对象,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2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到2025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将民用建筑建设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督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实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覆盖。新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应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二)提升绿色建筑实施水平。

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执行,严格施工质量把控。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绿色建筑要求。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应在项目相关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内容。加强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区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绿色建筑各项标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形成绿色建筑执行情况的闭合管理。

(三)推进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

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利用全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按照省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要求,强化既有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

(四)稳步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

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逐步提升装配率。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

(五)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探索市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鼓励各项目主体合理选取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节能改造等改造措施,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六)提升公共建筑运行能效水平。

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设,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结合围护结构装修、用能系统更新,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

(七)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力度。

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加大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宣传,指导建材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

(八)建立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

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指南》,明确房屋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验收方法。建立民用建筑能效信息公示制度,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住宅绿色性能信息及全装修质量相关指标,明确质量保修责任和纠纷处理方式。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配合购房人做好验房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各方主体责任

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和监理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要认真执行绿色建筑政策标准。

1.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立项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在编制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要有绿色建筑相关内容,并将有关成本纳入投资概预算。建设单位在组织分部分项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应复核绿色建筑施工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和绿色施工要求执行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2.设计单位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认真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在编制设计方案中应当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绿色建筑专篇。

3.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对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进行专项审査,并在审查合格书中明确注明结论意见。

4.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详细的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要点,明确绿色建筑施工措施,确保绿色建筑实施质量。加大对优质、诚信的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相关企业的宣传。

5.监理单位要认真落实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抽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

(二)加强建设全过程监管

区住建局将把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把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确保绿色建筑工作的落实。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现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专项施工方案编审情况、专项监理编审情况等,严格执法,督促各项标准和规定的落实。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由于传统发展模式及传统建筑设计体系往往带来污染环境的问题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绿色文化理念的影响下,理念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并逐渐探索建筑设计发展的绿色环保道路。工业建筑可以说是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类型。对工业建筑来说,除满足特定的生产工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工作环境舒适度和精神愉悦的美学要求。目前,我国建筑师在借鉴国外工业建筑的成功经验后能对中国工业建筑设计面临的世纪挑战,工业建筑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追求从来没有放弃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推进了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工业建筑设计方法

1.工业整体环境的设计工业整体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指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建筑当地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动植物生长状况,就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做出的有效分析。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为实现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建筑设计时应切实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力争实现设计时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以及资源的有效结合,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绿化及周围环境的芦花和立体绿化。

(2)构建开放的空间形象和集中的建筑布局一直以来,我国工业建筑均采用线性的空间布局,并构建了园区开放和动态的空间体系。为实现资源的共享,保障污水处理的高效性,其生产内应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以此来促进工业整体环境的高效构建。

(3)协调住区内外环境工业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导向,从整体着眼运用借景、分景、组景以及添景等多种有效技术手段,切实实现科学设计、一次设计、远近结合、统筹考虑、突出重点以及分部实施,为促进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2.工业建筑单体的设计

(1)工业建筑设计提高工业建筑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工业建筑设计时应切实确保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的灵活性,在管道的预留空间,各种电线空间表现出来,这样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上提升工业建筑房屋的适用性和可变性。

(2)工业建筑设计要注意节能和智能工业建筑设计要积极开发二次可再生新能源,节约一次不可再生能源,提高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利用率。工业建设设计时应积极引入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力争实现智能化的建筑设计,以推进绿色建筑的高效能与低污染目的的实现。

三、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措施

1.强化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降低绿色工业建筑设计风险应进一步强化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来充分披露因废弃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各种风险,通过降低绿色会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起到降低绿色工业建筑设计风险的目的。另外,绿色经济工业建筑设计应积极开展计划工业建筑设计工作,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保障工业建筑设计工作和编制工业建筑设计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2.加强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业务的培训工作,培养复合型的工业建筑设计人才是加强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要构建专门工业建筑设计知识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工业建筑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另外,加强培养集工业建筑设计知识、环境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工业建筑设计人才也是必然选择。

3.基于环境保护条件下的工业建筑设计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加入全球化的环境体系,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是一个必要且必须的手段。由于绿色建设工作固有的复杂性,其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还需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要从基础的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做起,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循序渐进地推进这项工作。

四、结语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生态转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低碳城市

1.低碳城市的提出

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8年创建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分别在1990年、1995年和2001年、2007年发表了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90年报告中,IPCC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推动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5年报告中,IPCC认为,“证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这份报告为《京都议定书》1997年得以通过铺平了道路。在2001年报告中,IPCC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这里的“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2007年IPCC发表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里的“很可能”表示90%以上的可能性,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未来100年这种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会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要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减少对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影响。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始被人们提出,并正在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

2.概念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3.低碳城市的构成

(1)新能源利用

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2)清洁技术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02的排放。

(3)绿色规划

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第二,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4)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建筑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概念

虽然“生态建筑”的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但“当前还没有完整统一的生态建筑理论或被普遍认可的生态建筑的界定,生态建筑的定义和内涵,因不同国家的环境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而有差异。生态型建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建筑与环境共生,更重要的是都以生态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达到人工环境的生态化。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环境革命。第一次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人们意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于是开始提出并关注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环境革命,这一次被称为具有“深绿色环境观”的运动,重新界定和扩展了环境概念,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两个观点:一是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因而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解决环境与经济的矛盾问题,寻求其生态合理性,这种思想的视野是建立在全球整体环境上的。

“低碳筷行动”

3.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

毫无疑问,城市建筑生态化需要依靠适宜的技术手段。当代建筑的生态化是一种整体的环境概念:“建筑环境不仅要以单体建筑的生态设计来进行改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与群体设计中奠定生态观念,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物理环境,而且可以在景观与美化方面取得宜人的效果。”我们认为,系统环境观下建筑呈现如下特点: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一体化;生态与技术的协同而不是排斥;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建筑作为一个过程而形成新的经济观;环境健康与文化功能的融合。

【总结】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范文第4篇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衡设计集团总经理、董事张谨女士主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致辞,他提出“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善待环境是当下建筑优先考虑的内容,建筑设计必须紧扣未来发展的主题”,并且提出了“为明天而设计,我们的建筑师应该如何做?我们的建筑师应该如何体现价值?”的问题,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思考。随后,中衡设计集团董事长冯正功致辞,他提出“要以发展的眼光探索明天的建筑趋势,要确立更加正确的建筑创作方向,创造出更好的中国建筑”。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除了致辞嘉宾外还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庄惟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总裁丁洁民,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立东,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左玉琅,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总经理钟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倪阳,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陈雄,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涂强,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严阵,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院长熊衍仁、副院长王学东,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徐维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郑勇,江苏省建筑师学会会长、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仲德,江苏省住建厅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处主任陈r,江苏建筑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季翔,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冯金龙,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张彤,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高崧,中衡设计集团重庆卓创国际总经理柏疆红,《建筑技艺》杂志社主编魏星等。

大会报告

开幕式后是学术报告环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彤主持了全场的报告。本次论坛邀请了8位国内知名专家和建筑师结合实际案例做了精彩报告。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以“绿色建筑VS建筑师”为题,首先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自上而下的主动转型,10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与城镇化速度却是严重不匹配的。对此,修龙先生指出建筑师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道德,是对人类、自然、社会、文化的责任;要在注重绿色技术应用的同时,更加重视建筑性能的绿色,只有建筑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才能实现新一轮的绿色建筑事业的提升与发展,起到一个建筑师应该起到的历史责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发表了题为“为明天而设计――回到设计的全体论”的演讲,提出建筑师应该是有一定理念思想的哲匠,并引申出设计的全体论所包含的三个层面:建筑师职业精神与国际建协;建筑策划与方法论的思考;为明天而设计方法论的实践。“建筑策划”是为明天而设计的设计方法,特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庄院长还列举了乡村建设与大数据研究、电力科技馆、东北大学文科楼、渭南文化中心、城市森林花园五个案例,分享了具体的实践过程。

中衡设计集团董事长冯正功发表了“交融・纳悦――为明天设计的思路与实践”的演讲,他提出建筑创作的目标应为“交融”和“悦纳”,“交融”即通过延续的方法,达到共生、融合与创新的目标;“悦纳”即通过人本的理念,达到宜人、多样与健康的目标。“延续建筑”即通过延续的方法,达到交融与悦纳的目标的建筑。他结合中衡集团新办公楼、康力电梯总部、独墅湖会议酒店等项目,总结出延续的策略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与园林相融,人文特质的材料,城、传统院落与民居,新旧建筑对话,与地景融合,记忆与故事,价值保留,不折的现代性,设计引导生活模式。明天的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建筑,不仅延续了文化、历史、记忆,更是对现代生活的诠释,更是一座宜人的建筑,一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筑。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陈雄以“面向明天的设计实践――关于新常态下设计综合价值的思考”为题,指出目前经济减速已经成为新常态的主要特征,设计行业呈现四降一升的态势(业务、价格、收入、盈利下降,成本上升),设计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应该看到在政府控制楼堂馆所、地产归于理性的大环境下,仍然有很多市场机会,包括基础设施、产业设施、新型城镇化、民生保障及绿色环保。他结合肇庆新区体育中心、华为华电科研楼B2/B3改造、横琴高新技术国际创新基地三个案例的设计实践,指出在新常态下建筑师必须与业主目标一致,在满足建设周期和造价控制的前提下,实现高品质的建筑创作和高完成度的设计,最终体现设计的综合价值。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倪阳主要分享了“731陈列馆”的创作过程。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现在遗址周围已经是哈尔滨平房中心区域,如何界定陈列馆范围与城市的关系成为建筑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用绿地公园将遗址与周边的城市分离,以形成良好的过渡环境。其次,在场地内以保护原有遗迹为原则,恢复731部队时期原有路网及周边的围墙作为场地设计的记忆框架。陈列馆的建筑构思为记忆黑盒,为降低其高度及减少体量感,将建筑体块斜插入基地之中。之后,黑盒被两道刀痕割裂,裂缝成为揭开罪行和反思历史的空间序列线索。割裂的裂缝“轴线”一条指向731部队入口岗亭旧址,另一条则指向烟囱遗址,形成对被害人从进入731试验基地到死亡的全过程的暗示。而两条轴线也将建筑划分成三大体块,形成三个展示区域。建筑场景设计时,特意将731部队消毁罪证的三个烟囱做为竖向构成,与水平的体块形成对比。通过三个烟囱,光线被缓缓引入冥想厅,它慢慢地揭开了这段黑暗的过去。731陈列馆设计简洁、低调、有力,试图用一种平静的态度表达对这段反人类历史的反思。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徐维平以“营造和谐的城市环境”为题,阐述了他对于为明天而设计的经验和思考,主要介绍了上海世博会区绿谷商务区、广西荔园山庄两个案例。世博会绿谷商务区不仅仅是“绿”,而是用充足的城市公共空间来塑造更好的办公、生活品质,在统一导则的控制下实现兼容性和多样性,并带来视觉与空间体验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此外,既要避免小地块集群建筑功能过于分散,又要把能源、停车、服务配套系统的整体建设统一配置,最终形成和谐的城市环境。广西荔园山庄的项目选址非常具有挑战性,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主要解决了用地局促、地形高差、噪声影响等问题,采用“集”合成势,“群”聚共生的设计方法,营造出一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集群式园林酒店。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郑勇从两个体育中心谈起――高新体育中心和青白江文化体育中心,从最初期的方案构思、理念生成到方案深化和落地施工都将“绿色”二字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从城市的“绿”、建筑的“绿”和城市活力的“绿”三方面展开。城市的“绿”:从总体的规划层面着手,采用体量的集中布局、场地的高效利用以及交通的合理组织等措施,为市民营造出绿色生态的城市体育公园;建筑的“绿”:通过建筑遮阳、垂直绿化、雨水专项规划等技术措施的应用,最终达到绿色三星建筑的设计标准;城市活力的“绿”:通过打造功能集合的运动MALL,为市民营造出充满生机的丰富城市活动的空间。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的李铮主任以“步入深绿”为主题,深度剖析了中衡设计研发中心(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的绿色设计――以“被动优先、主动辅助”为原则,集成各项绿色技术,营造了节能、舒适的工作环境。主要运用技术包括:高性能围护结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屋顶农场等被动技术,地源热泵、热回收新风机组、雨水回收、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主动技术。在建筑的综合设计方面,优化配置设备管线,合理降低层高,节约造价;充分利用建筑共享空间,营造员工交流、休憩场所。研发中心以“深绿”为目标,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功能运用完美结合,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值得推广与学习。

“建筑师负责制”研讨沙龙&建筑书画展

大会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一同参观了中衡集团新办公楼,并观赏“建筑师书画展”,本次展览共展出赵晓钧、杨瑛、傅绍辉、金卫钧、郑勇、洪卫等多位知名建筑师90余幅书画作品。

绿色建筑行业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实施方案;研究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非常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改善建筑舒适度,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建筑行业责任重大

中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占据了大约30%,与建筑相关的工业和交通占据了16.7%,两者相加达到了46.7%。中国目前总数达到43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每年新增的2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仍有80%以上的建筑是非节能建筑。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温总理还指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该报告让我们看到了绿色建筑在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商机。绿色建筑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也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二、绿色建筑的理念

绿色建筑正是遵循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的这样一种建筑理念。“能源环境设计先锋奖”(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_NC( 新建筑 )LEED_EB( 既有建筑 )LEED_CS( 毛坯房 )LEED_CI( 室内装修 )LEED_H( 独立住宅,目前只能在美国本土认证 )LEED_ND( 4万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开发 )LEED for School、LEED for Healthcare、LEED for Retail则是针对具体的建筑市场开发的针对性产品。

三、推广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士没有弄清绿色建筑的本质含义,根据字面意思,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将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进行绿化。也有人谈到绿色建筑,立刻联想到高成本、高技术、高绿化,靠高科技堆砌起来的才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新技术,它可以利用常见的健康材料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而舒适的室内环境,达到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的协调统一。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但论文大多都停留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国外工程介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国内绿色建筑的实例,设计师在实践时,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设计师在工作中缺少通盘考虑,很多项目是在建筑完成后才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如果仅考维护结构节能、提高建筑周围的绿化率,并不能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对策

绿色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的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建筑师应该着眼大局,将其放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进行思考;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污水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不仅仅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还需要建筑师和其他专业的工程师相互配合,共同解决。技术的选择决定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一般绿色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是把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要求引领进来。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和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壮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资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