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1篇

一、吉林省高技能人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技能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它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

根据研究的需要,课题组对长春市(包括农安县)、延吉市、通化市、松原市和辽源市共发放了6000份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主要是各种性质企事业单位的职员,选择具有高级职称的技能人才参加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3838份,对于收回的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吉林省高技能人才现状如下。

1.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现有高技能人才中,年龄分布为20―29岁的占其总数的11.2%,30―39岁的占46.84%,40―49岁的占41.22%,而50岁及以上的占0.7%。现有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30―50岁之间,30岁以下年轻人所占比例偏小,而50岁以上高技能人才很少,“高龄化”几乎不存在。由此可见,吉林省高技能人才虽然年龄结构失调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30岁以下年轻人比重偏小,发展后劲不足。

2.学历层次不够高。在本次调查的高技能人才中,最终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6.32%,这部分人才也许是由于具有特殊才能或者是其他原因而成为高技能人才,但可以肯定的是,过低的学历水平限制了他们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发挥;最终学历为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和成人高中的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41.9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51.76%。这一学历结构在当前并不能满足吉林省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高技能人才应通过各种途径,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并增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理解和应用能力。

3.高技能人才数量少、结构失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年来重仕轻工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学生及家长们“非大学不上,非名牌大学不上,非热门专业不读”,而需要长期在生产一线积累技能和经验的技工却不被人们所重视。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吉林省现有高技能人才仅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9.1%,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7.49%。专家认为,在工业化中期,在技术工人中,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合理比例为32:46:14:8,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要达到22%以上。由此可见,吉林省当前的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中的比重偏低,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科学的人才结构布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4.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较低、流失大。在本次调查的现有高技能人才中,工资水平为1000元以下的占27.4%,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35.13%,在1500-2000之间的占37%,而2000以上的仅占0.47%。可见,吉林省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1000元以下的占了很大比例。他们的收入不仅比同级别的其他职务类别人员低,而且低于大部分地区类似人员的收入,这大大损害了他们工作的激情和积极性,为我省高技能人才的大量外流埋下了隐患。有资料显示,我省已有上千名高技能人才随同其他各类人才一起加入到当今人才东南飞的大潮之中。

5.培训力度和培训投入不够。参加调查的吉林省现有高技能人才中,参加过上岗培训共有229人次,占高技能人才参加所有培训人次的27.65%,总体比例偏低;参加过技术培训共有177人次,占高技能人才参加所有培训人次的22.38%。技术培训是提高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吉林省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培训水平明显不够;参加过生产设备更换培训的共有33人次,仅占高技能人才参加所有培训人次的3.99%。生产设备是高技能人才进行研发、生产的载体,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生产设备更换是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尤其是很多先进设备是从国外引进,其使用说明书大多为英语或其他语种,这就需要对直接操作它们的高技能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而吉林省参加过生产设备更换培训的高技能人才数量极少,这必将严重阻碍新设备生产能力的发挥和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吉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当前,应积极推行我省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平起平坐,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并举的教育制度。通用性知识和技能是个人可以随身带走的,对任何一个雇主或某一类雇员都是有用的,这类知识主要由学历教育提供。而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则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实现。在一个以能力而不是以学历为主导的竞争性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到来时,人们应该就会改变旧有的人才观念,抛弃以往片面追求高学历的情结。

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应实行向职业教育倾斜的政策,鼓励私人办学、个人投资等多种教育方式的并存,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美国和德国在这方面为我省做出了榜样,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非常模糊。学生可以在经过高中阶段教育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获取资格证书,也可以选择工作一段时间后继续接受学历教育。

2.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应贯穿于学历教育和企业开发过程的始终,它不仅存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于企业人才培训的过程中。校企合作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合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企业只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在企业中“顶岗”,而缺乏严格的实习内容、要求及考核的合作行为。

另外,校企合作不能仅仅限于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要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的合作方式,如项目研究、合作开发、专题研究、课程设计的咨询、资源共享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主要方式应有:第一,联合举办“名师论坛”,资深教师、技师联合开展企业文化、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讲座。第二,共同编写教材和设计课题,用于教学和培训。第三,共建实验室,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第四,参观实习,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第五,联合举办科技文化活动。第六,联合开展以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的优秀课题评审和课题研究活动。第七,关于就业和招生信息的及时沟通。

3.“本科+技师”的培养模式。吉林省可以依靠本地区普通高校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本科+技师”的模式,培养大批高级技能人才。这不同于普通高校现行的高职教育,而是在对各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同时在毕业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今,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本科学历的技工有很多,报酬也大大超过一般白领。在吉林省内不妨大胆实践,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不要局限在职业学校的小范围内,普通高校也可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素质,也加速了技术工人的培养。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2篇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必要性

在未来的社会中,人才就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扩大了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人才竞争力加剧。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提高他们在工作上的实战能力。特别是在机械行业、医疗行业、从餐饮行业中、计算机行业中,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只有掌握专业的技术,才能胜任实际的岗位工作。然而,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由于资金、教学模式的限制,导致学生在技能培训方面的层次很低,大部分属于基础技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技能低下,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最终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

2.产业化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呈现出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高级技能性人才从事到一线生产中,在创新工作方法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此,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加大对高级技能性人才的培养。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可以看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加快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无法让他们理解抽象的原理,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与普通教育体系不同,职业教育更重视学生在技能、实操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改变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积极采用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学科中的兴趣,使其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以机械专业为例。在学习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理解图像之间的抽象原理。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然而,很多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的机会。部分职业学校虽然设置了实验室,但是由于设备陈旧、老化,导致无法开展实操训练课。其次,课时安排不合理,大部分职业学校将理论课时设置为总课时的90%。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鉴于此,必须根据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不断加大在教学设备方面的投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训练场地。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针对性的练习项目,使其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与发展。然而,很多职业学校在具体的专业知识中,并未涉及到这些高新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影响了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力度。鉴于此,职业学校可以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直接到生产单位实习的机会。在实训基地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生产环境,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技能,最终达到在高技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技工类学校的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给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然而,大部分教师毕业之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在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能满足高级技术人才的发展需求。鉴于此,学校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以此来加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技能;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题,教师要以课程体系为依据,不断地把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开展多角度的全面教学。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改革的力度,进行实践创新活动。通过到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考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校企合一的实践教学活动等一系列形式,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

一、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我们在进行创新理念的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21世纪是知识更新换代和快速革新的一个时代,知识是不断进行更新和发展的,为了解决知识更新受限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当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合理地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贯穿,在一个班级,在一个小组或者在一个宿舍要以研究问题为习惯,这是引发思考、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以及进行灵感和智慧激发的重要渠道,是开展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

(二)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兴趣,就可以加强他们进行学习的原动力,从内因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才会达到忙而不累、乐而忘忧的学习境界,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不足,求知的欲望不是很强,对于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行学生内动力的培养是我们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应用

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内在价值。我们要进行多层次的教学设置,不要把学生只是单一地局限在某一个限制因素当中,要开展多角度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体思想,用综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形式才能更加全面和透彻。

二、加大改革动力

教育改革是需要有内在动力对其进行推动的,这样才能把改革的重点和改革的形式进行合理的论断。我们在进行教育体制革新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学校的推动力量

教育的改革是学校的重点,我们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明确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学校是推动我们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地方,我们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可以通过政策的制定、教学方式的革新来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地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拓展自己的思维。学校可以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进行教学,比如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进活动中。

(二)教师的推动作用

教师其实一直以来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行者和推动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现在教学体制的更新就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了,教师只是把教学活动进行一个合理推进,学生要成为教学的主要实行者,就要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更新、问题的分析以及问题的解答。学生只要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活动当中不再是听众而是一个参与者,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学习了。

我们可以开展小组谈论活动,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综合知识的合理应用,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把难点和重点解答清晰。教师尽量不要参杂个人意见,让学生独立地思考、独立地讨论和进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独立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而是他们进行主动的探求。

三、进行实践教育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实践的应用,尤其是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是要进行很多方面的实践学习。所以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开展教学的革新,以往教师只是注重讲解知识,没有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一)到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考察

我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对工作环境进行实际的考察,因为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实践领域的应用学习,让学生到工厂进行实际学习,或者找到相关的工人技师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还有实际案例的应用学习,学生有了实际应用的经验,就会对知识运用得更加灵活。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学生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学生再结合书本进行学习就可以把问题进一步地深化理解,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我们在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时候,要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把知识进行合理地运用。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在进行技能知识讲解的时候,有意识地加入实践的案例,把实践和理论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建立课下实践小组学习,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学习,每个小组可以找到一个实践课题来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开展学习。学生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学习主观能动性就会不断地加强。

(三)校企合一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校企合一是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学生可以在学完知识后就进入企业工作,这样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可以有效拓展知识层次。校企合一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不但学会,还要灵活地应用,这是关键。我们一直以来就是学会了技能,没有过实际操作的经验。这样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就不容易融入其中。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仅仅是书本上了解到的,没有进行实际的应用,就不能开展灵活的沟通方法,我们就是要通过校企合一方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尽早融入这项学习当中。实践其实也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我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不要只是把学会知识当成我们进行实践教学的主体。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需求,我们要有效地进行现代教育体系的革新。学会用新的理念引导学生对思维模式的更新,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学会用更要不断地进行实践的演练,并且把实践贯穿到我们的教学理念当中。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不断地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会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峰.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01).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4篇

>>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技能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技能型人才:解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因的逻辑起点 增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培养亿万高素质劳动者 以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转型提升研究 抓好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培养素质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浅谈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构建高职高专数学模块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突出特色,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从“中国制造”看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中国制造”浅析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5-11-07.

[6]王礼义.发展职业教育之我见[J].安徽建筑,2004(3).

[7]夏启中.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高等教育研究,2001(1).

[8]徐元俊.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9]杨稣.关于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石油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44-02

1 石油高校创新型专业技能才人培养的意义

为持续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从1983年开始进口原油905万吨,1994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1年国内原油产量1.65亿吨,进口原油6490万吨,占当年消费总量的30%,2009年原油产量1.89亿吨,进口2.04亿吨,国内原油产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百分之五十,能源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其核心就是石油问题。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世界经济的稳定繁荣,原油消费量持续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开始飙升,由2007年初每桶56.32美元上涨到年末每桶98.6美元,上涨幅度达69.1%,2008年7月更是飙升至每桶147.50美元。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稳定性因素,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过程中,国内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企业生存环境和增长空间都面临了严重考验。

石油战略安全问题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资源需求巨大,国内原油生产能力有限,对外依存度逐年扩大,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开始增加;第二,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本币汇率政策及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致使在国际资本舞台上基本无国际石油价格话语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石油公司对冲风险带来障碍。在石油高校培养创新型专业技能才人,利用知识优势和专业所长,进一步提高国内原油可采储量和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炼化产量等起着重要作用,更有利于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逐步完善国内油品定价机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创新型人才培养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能够满足个人成才需求和价值体现,也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有利于石油行业健康、持续和科学发展。

2 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特征

2.1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的内涵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创新型人才,其标准不在干他从事的职业,不在于他的地位和学历,而在于他能否创新,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能否视创新为己任,是否善于学习和研究,勇于实践以取得杰出的创新成果。这是人们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内涵较为一致的认识。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所指出的:能否进行创新并取得成果,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因此,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开拓性。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是指在掌握了石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石油工程各个领域有自己创新性观点并能付诸实践而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高级专业化人才。

2.2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的特征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的前提是要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有创新行动,也不可能确立创新目标,更谈不上进行创新实践。作为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理所应当热爱石油专业,在学习石油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的意识,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创新倾向。

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相互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作为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应当具有坚强的创新意志,良好的创新激情和饱满的创新精神。

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掌握尽可能全面的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专业知识,这是进行石油特色创新的基础。同时,还要具有进行创新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此外,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经营、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是充分体现创新型是由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因素。

3 具有石油特色的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①培养目标和规格: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③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④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3.1更新教育理念,建立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

3.1.1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者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理念,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拥有创新的勇气。作为石油高校,应加强专业教育策划,查找加强创新型石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宏观环境要求,逐步树立具有石油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蓝图。

3.1.2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已被多年的校园文化实践所证明。因此,作为石油高校,要把艰苦奋斗、以苦为乐、创业奉献的石油人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校园创新文化活动。

3.2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素质教育向创造性教育深化,要求教学方式必须以启发式为主,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训练,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要寻求多方向、多侧面、多角度的解答,对学生的答案也要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鼓励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顿悟、想象和灵感。

3.3改革课程设置,形成结构优化、结合紧密的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具有石油特色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应以石油类课程l的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对现行的课程内容、结构进行调整,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性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扩大课程建设的覆盖面,形成纵横交错、优化科学

的课程建设系统。

3.3.1立足石油类课程的标准化建设,促进石油类课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培养具有石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需具备一定的与石油相关的科学知识,需要通过石油类课程的内涵更新、外延拓展,以及结构的优化来建设石油类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3.3.2优化课程结构,拓展综合类课程的建设。在课程结构方面,不仅注重石油类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应该根据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不同类别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重视课程安排的层次性,加强石油类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和有机结合。

3.4建立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创新能力实践载体强化实践育人观念,提高实践教学地位。增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石油高等教育的经验,与石油石化企业紧密联系,将企业正在使用的新的生产加工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等直接纳入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操作、课题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处理和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走开放办学之路,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创新载体。

3.5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系统学生评价体系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高为目标。通过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3.5.1采用灵活多样评价方法,建立满足石油行业人才需求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发展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而使自己成为人才,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例如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评价要以强化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改进学生评价内容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学生评价中增大实践性内容和创新型内容评价的权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5.2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学生和石油行业为评价主体,培养具有石油特色的创新性实践型人才,积极吸纳石油企业作为评价主体,让石油企业参与人才需求的检测预报制度中来,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改革方向和建议。

3.5.3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系统,实现学生评价的诊断和监督功能。评价应关注发展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通过系统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探索能适应石油能源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琳.创新型人才培养浅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f2]蔡珊珊.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人格特征及其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