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会人才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经类;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队伍的两种重要组成要素。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的职能更加全面,实效性特点更加明显。近年来,各大企业对管理会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变化为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1目前我国财经类高职院校存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讲,目前我国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存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管理会计能力培养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大多数财经类高职院校而言,其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学生对各类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对学生的管理会计能力不够重视。这种培养特点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实际要求不符,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相对较低[1]。

1.2财经类高职院校教师问题

财经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经验、技能水平以及对企业管理会计的需求了解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

1.3管理会计培养范化问题

财经类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的培养具有较为明显的范化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财经类高职院校教师并未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范化的培养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化优势的发挥,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的最终培养效果[2]。

2财经类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的应对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高职院校为了促进管理会计培养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应该注重以下几种应对对策的应用:

2.1财经类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对策

财经类高职院校培养管理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就业,将其输送给企业。而就当前财经类高职院校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率较低。这种现象表明,财经类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管理会计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通过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引入高职院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种合作方式的应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产生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管理会计具体化要求的作用。

2.2管理会计教学优化对策

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教学而言,其优化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2.2.1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整体计划编制在每学期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财经类高职院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目前情况,及管理会计用人市场实际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中应该包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优化、成本数据分析技能等内容。为了保证该计划的有效实现,应该在管理会计培养计划的不同环节设置相应的目标。例如,将计划初期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学生对管理会计下相关知识的基本掌握[3]。

2.2.2强化管理理念教学管理理念是管理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对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管理理念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强化。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会计智能等内容的教学,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

2.2.3管理会计工具强化教学管理会计工具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较常使用的重要因素。对此,财经类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应该注重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管理会计工具,如分步成本、弹性预算等的强化。当学生对各类管理会计工具的熟悉和应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更加精确、高效地处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同问题。财经类高职院校这种教学调整对策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竞争优势的提升,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的[4]。

2.3财经类高职院校教师优化对策

财经类高职院校教师是影响管理会计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实现:第一,教师继续教育措施。这种措施是指,为教师提供管理会计研讨会、专业化培训等继续教育机会,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第二,教师队伍质量优化措施。这种措施是指,财经类高职院校从社会上引入拥有管理会计实践工作经验、专业化教学经验的人才,以此提升自身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3结论

目前我国财经类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人才培养范化问题、教师能力不足问题以及不重视管理会计能力问题等。基于这种培养现状,应该应用学校与企业合作、现有教学优化以及教师优化等对策,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环境,促进管理会计人才数量的增加,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马涛.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7):198.

[2]孙竹林.论财经类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6(04):56-57+28.

财会人才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经济;应用型;财会人员;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7日

“新经济”一词源于美国。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通货膨胀率在不断下降。美国《商业周刊》认为,这种现象的动力主要源自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新经济”一词由此诞生。由此可见,“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传统经济依靠传统工业,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新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在新经济条件下,应用型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课堂。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自高校扩招以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而生产一线缺乏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前的培养模式和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为了减轻就业压力、为了优化人才培养Y构、为了实施国家的人才战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转型发展。人才的培养,不能与社会的新经济发展需要脱节。要依据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这样,学生也能很好的就业,国家也得到了合适的就业人才。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个人也不例外,发展是人的最终目标,但生存是人的首要目标。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学生毕业以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能找到令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然后成立家庭,结婚生子。人首先要能养活自己和家庭,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养活,那他的生活是艰难的,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至于发展,那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是每个人都是有很高的发展愿望的,有的人就心甘情愿过小日子。对于那些有很高志向的人,应用型的培养会不会耽误他的前程呢?实践证明,不会。现实中有很多出身贫寒,或人生开局不顺的人,但他们志向远大,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事业。

二、目前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翻开不同学校的财会类人才培养方案,你会感到是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很少有学校列出企业实践课、社会实践课。专业内容也大都是涉及财务会计(做账)、财务成本管理(理财)、审计(查账)等方面。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内容基本相同。

(二)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以外,基本上就没有关于专业方面的实习实训,更不要说结合企业的实践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理解教科书上的有关理论,缺乏动手能力,以至在找工作时,只能去做销售等一些与财会专业关系不大的工作,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浪费。

三、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很多年轻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课堂上照本宣科。双师型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是一般年轻教师不能比的。他们可以理论结合实践讲授相关知识,教学充满趣味性,教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现在的双师型教师是稀缺资源。学校要通过全职引进、柔性引进、兼职等多种措施,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比例,这样才能让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协调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空对空,要以某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公司或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这就要求相关高校和企业结对,进行校企合作,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的放矢。从企业工作一线聘请专家进校给学生讲授有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到企业一线定岗实习,参与企业会计人员的各项实践工作,规定学生要在企业实习的学时数和学分数,让学生的培养在学校和企业同时进行。

(三)对现有课程教学侧重点进行重新调整

1、改进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强化实践、弱化理论。目前,有的学校把中级财务会计开两个学期,每周四节课;有的学校把中级财务会计开一个学期,每周六节课,都是理论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该门课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对将来的工作十分重要。其实,这里面存在着误区。会计准则必须遵守,作为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不必讲授太深。另外,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里面的很多知识是将来很少用到的,比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债券这些知识,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运用不到,甚至可能一生都使用不到,只是在毕业后的职称考试上才能用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知识都会慢慢的遗忘。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要适当减少学时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实践工作经常用到的知识点上,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费用、利润与所得税、财务报告等内容都是今后经常使用的,都应该是讲授的重点章节,而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内容则不必要花费太多的学时。

2、突出管理成本会计课程的地位。目前的教学大多是讲授一些主要知识点,比如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本量利分析、责任中心、三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等主要内容,至于案例教学,也多是些零散的不同企业的案例,并且有的案例也比较陈旧,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某些企业或行业来进行连续的案例分析。随着国家对管理会计服务生产经营的重视,要以《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做好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要以某企业或某行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回款整个过程作为案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有关企业的一线,和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真正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3、开设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目前,财会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毕业后能记账、简单的算账,没有培养学生从战略的角度为公司理财的能力。财务会计算的是现在的账,数的是现在的钱。作为一个要持续经营的企业,不仅要数好现在的钱,更要能挣得将来的钱。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有战略眼光,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既定的企业战略密切结合起来。财会专业要开设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让学生掌握战略管理的过程,特别是要掌握对于不同的企业、行业,实施不同的筹资战略和投资战略等。

4、开设财会英语课程。目前,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一部分人认为,教英语、学英语是很难的事,是高大上的事。其实不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外资企业逐渐增加,涉外业务也在逐渐增多。为了满足涉外企业的业务核算需要、为了满足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建议应用型财会专业开设财会英语课程,这样会更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涉外工作的适应性。

5、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对《2006-2020年国际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和发展,规范和指导未来十年国际信息化发展。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会计信息化创新,助力会计工作转型升级。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会计行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信息技术的发展倒逼会计信息化向更高的水平和领域拓展,会计信息化倒逼会计行业不断升级和转型。所以,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要突出信息课程的教学,除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以外,还要开设互联网课程,要让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知识进入课堂。

四、结语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财会工作也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培养新一代财会人才的高等学校,要积极做好准备,勇敢面对,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时展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锋.加快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道路[N].中国教育报,2015.11.30.

[2]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教育技术,2004.18.

[3]鲁昕.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须积极主动拥抱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4.17.

[4]方庆,陈玲芳.合并升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7.4.

[5]居燕,余华凌.论高校优秀人才的素质及其培养――以高校优秀教师为例[J].理论导报,2009.10.

[6]林晨.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

[7]郭遂成,⑷僦.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

[8]竺辉.抓好教师培训推进职业生涯教育实践[J].石油教育,2005.5.

[9]安徽省应用型本科联盟.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联盟第七届年会交流材料.2016.12.

[10]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

财会人才培养范文第3篇

随着当前我国的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力度也有着加大,中职教育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满足的重要培养基地,通过中职院校的教育教育,就能够培养多样化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中职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是对社会发展中会计人才需求满足而设置的专业。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以及会计教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中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实施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能有助于中职会计人才培养。

关键词:

中职学校;财务会计;问题

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见到了成效,和以往的教育比较而言,在素质教育的步伐上又上了新的台阶。当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社会在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方面也不断加大,这就对中职教育有了更大的压力,中职教育是解决社会人才欠缺问题的一个重要保障,所以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就要得到充分重视,要能采取科学化的方法加以实施。

1.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及会计教学问题分析

1.1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的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办学的模式上主要是在早期引进前苏联的教育理念,从而才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有着比较突出的进步。对学生的理论层面的学习比较重视,而在实际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层面却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体的教育发展上所起到的作用就愈来愈重要,一些学生在没有上高中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到中职学校进行学习,这就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为社会的发展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对于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高等院校在设备方面是有着差距的,办学规模会受到学生人数的限制。从师资力量层面来看也相对比较薄弱,技术性的专业通常是供不应求。而在学生生源层面来看,由于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所以在性格上也比较多样,在学习的基础上不等,这就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想不能有效的在教学中得到融入和作用的发挥等,这就为中职教育的全面教育质量水平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1.2我国中职教育会计教学问题分析

中职教育中的财务会计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课程教学中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学是比较重要的科目,教学中就要能够将教材和实用性相配合。但是在当前的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教材的老化以及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教材的编排上还是制度以及准则和解释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陷入到学习的困境面对会计处理背后的内在规律就很难得到详细的理解[2]。在教材的结构体系方面还比较缺乏理论依据以及逻辑性。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理论课比较多,而对于还没有接触到这一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当前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师资力量没有达到标准的问题,有的老师没有从事过会计行业,在具体化的实践课程上的指导通常就没有起到关键作用,还有是对会计实践课程的安排上相对比较少,这对学生的会计操作就比较不利。中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没有充分重视,以及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呈现不佳。教师通过以往的会计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上就不能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在考评的方式上缺乏灵活性,以及考评的内容也没有全面性的呈现,对于中职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主要是将理论和实践技能都能得到兼顾,但在实际中对学生的考评比较重视理论,轻视了实践上的考评。

2.中职财务会计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2.1中职财务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要对中职财务会计教育教学的方式方式进行创新,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形式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加以调动,并及时的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中要能和实际生活的内容取得联系,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共鸣,这样才比较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接受,在寻根问底的兴趣上也会得到激发[3]。对财务会计的教学不能够按部就班,要能灵活的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和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生的过程中对生活有更多的关注,促使其在学习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到方法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多元的以及多维度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并要能够及时的鼓励学生独立的思考。

2.2考核制度

中职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人才的考核制度实施要能完善化,考核制度的完善从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取得专业知识技能的进步。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就要将考核的实施多层面的实施,通过先进考核制度评价体系能将期末考试额成绩按照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考核。在理论考核层面可以将最终的成绩和平时课堂成绩相结合,这样能够对对学生的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效果多方面的呈现,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2.3教育教学评价

对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评价要能充分重视,为能够对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就要在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上进行科学化的建立。对学生的成绩可以从多个层面得以注重,在实习单位的评价上以及学生对实习的心得以及总结实习的成果的评价,在具体的实习中的表现的评价,和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评价方面,都要能够得到细化[4]。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主要是通过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施的,这就要和本质岗位要求标准相结合进行评价,实施连续性的评价,然后将其他的评价方式与之相结合。

2.4人才队伍建设

要想将中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效果得到良好呈现,就要能够注重多方面措施的实施,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层面要能得到强化,只有出色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财务会计人才。所以要能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层面得到充分重视,教师不仅在专业的知识方面进行掌握,还要能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对师资队伍建设工加以完善,培养出更多的双师型人才[5]。在团队人员的建立过程中要能避免对学校的过度依赖,要能保证工作的基础上和相关的企业进行接触来寻找优秀的人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在聘任制的基础上进行选取高级的财务会计人才。同时,也要将教师自身的竞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激励机制的制定上科学性的呈现。

3.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财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能对学生以及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只有真正重视中职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要性,才能有效推动学校在这一专业的优势地位体现和进一步的发展。此次主要从中职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具体策略实施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黄伟斌 单位: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浅谈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

[2]于宏.论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的特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3)

[3]孟庆富.新形势下中职财会教育专业的改革[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3(06)

财会人才培养范文第4篇

一、分析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要求及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双能型会计人才,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完成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在有效的在校时间内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这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走出校门时就能够胜任社会岗位,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然而在实际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显然没有将教学要求真正的做到位。很多高职院校名义上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往往会将会计的理论知识课程缩短时间,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看起来是在进行会计行业新人才的培养,殊不知,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根本首先是理论知识的扎实。但是由于大大缩短了理论课程的时间,学生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学好,就着急的将学生拉到实践教学中,结果就是理论知识半个懂,实践能力空把式,这种重形式,不重质量财会专业教学现状最终导致毕业的学生空有一张毕业证书,其实还是无法融入实际的社会工作中。这种财会专业教学现状不禁让人担心。

二、分析面向教学目标的财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杂乱的人才培养目标

就当前来说,基本上不同高职院校对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呈现出杂乱的人才培养现象。可以说财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因而在教学活动上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也就具备不同的财会专业素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就各个高职院校来说,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具备自身的特色,这种杂乱的人才培养缺乏比较规范的统一。

(二)随性开设的会计课程

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财会课程时,往往只重视建设较多财会专业,存在着追求利益的想法,认为开设的财会专业多了,就能招到更多的学生进而利益也会更加丰厚。因而一部分高职院校不管有没有具备培养学生财会技能的能力,只管申办较多的财会课程,至于学生学成什么样,学校也不会过多问津,同时由于财会师资力量的薄弱,这些高职院校往往会根据教师的多少随性的开设会计课程。

(三)无序的会计课程结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结构上还存在松散无序的现象,在会计课程结构的设计上往往由学校领导的主观思想定夺,如果学校师资力量充足,校领导根据不同财会专业教师进行课程结构的安排,会开设较多的会计课程,会计课程结构也就相对紧密丰富一些,如果师资力量较单薄,就会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师,进行课程结构设计,这种无序的会计课程结构往往会严重影响学生会计课程的学习。

(四)形式化的会计教学评价

所谓的会计教学评价就是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总结,探求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进而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财会教学评价中却重形式,将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任务去做,显然没有发挥教学评价的实际作用,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改变教学方法,依照不变的教学内容行使着重复无新意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可想而知。

三、探析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

(一)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计划

所谓的科学合理的设置财会专业的课程计划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设置财会项目课程,也就是以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具体的课程内容,根据自己所选的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项目课程指的是完成具有实际使用价值产品生产任务的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将会计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规定具体的任务时间,学生在此期间内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进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完成任务。其次,要进行会计课程的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和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着手,根据每年的就业行情和会计专业具体涉及到的社会岗位分析以及会计从业人员实际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着手,来进行对会计课程的设计。

(二)突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

我国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虽然很明确的要求了理论结合实践,但是就目前财会专业教学现状来说,所谓的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发挥本身的作用,学校重实践形式,轻实践质量的现状使得突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成为了空头支票,真正的实践教学具体应该在进行理论课程讲解中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把理论知识真正的消化,再结合实践操作来反复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其理解,这种教学的好处在于,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会计理论还具备了对应理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和教师都应该注意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相脱离的问题。

(三)搭建新型财会师生关系桥梁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中,由于对授课教师厌烦而缺勤,旷课的学生占有20%的比例,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影响了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搭建起新型的财会师生关系桥梁至关重要。所谓财会新型师生关系就是高职院校教师要改变上完课即走,念课本、零沟通的课堂教学现状,能够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将课堂教学变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真正的将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

(四)培养财会专业学生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只会工作的人才,而是具备相关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要注重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财务人员是企业中直接接触经济核心的人员,一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影响就不单单是财务人员个人,而是整个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因而对未来从事财务工作的财会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把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案例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专业从业者。

(五)建立多元化财会专业教学手段

财会人才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能型 财会人才 培养模式

一、技能型财会人才培养框架设计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技能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应该秉承一致性的培养原则,以向社会输出出色能力水平的财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按照此目标对人才进行教学、政策一致性的对待,以实现他们的共同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

技能型财会人才的培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企业,因此,应该具备开放性原则,在对技能型财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允许企业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参观和监督。

(三)多元化原则

虽然技能型财会人员的主攻专业偏向技能方向,但是针对财会专业的技能也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且不同的人才的个人能力和兴趣偏向也有所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才进行多元化的培养。

(四)制度化原则

对于财会人才的培养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形成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引和规范,只有具备了完备的制度,才能够保证企业以及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保持自律性。

二、技能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一)学校主体路径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在培养技能型财会人才时应该注重相关行业的需求导向,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所以,学校应该紧密洞察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社会对于财会专业的技能性需求,作为培养技能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方向;还要对于行业内部财会工作的使用设施进行考察,以行业内使用的设施为教学设施配备标准,为学生提供与财会行业目前使用相同的设备作为学习技能的工具,只有这样,学生进入企业后,才能够跟得上企业内部的工作节奏。

2.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强弱决定着其能否满足社会对于技能型财会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财会人才的主体,学校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有关财会技能的教学时,应该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财会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满足于当前的学习状态,不断追寻更高的技能水平,最终实现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就业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3.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准入制的实践模式。对于学校来说,还应注重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构建技能型财会人才资格证书就业准入制的教学制度,以使财会行业的工作环境保持专业性。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应该实行毕业前考得职业资格证书才给予毕业证的教学策略,以此保证本校对社会输出的技能型财会人才都能够达到财会行业对于人才的基本标准。

(二)政府主体路径

1.统筹规划,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宏观管理与协调。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在政策层面加强对技能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效果。由于对于技能型财会人才的培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围,职业学校在此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保证技能型财会人才的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政府可以为职业学校制定保护性政策,重视对职业学校的资源性补给,满足职业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硬性需求。此外,政府也可以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合作桥梁,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财会人才。

2.加强管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要想实现行业内部的高度专业性,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强对于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对于财会行业来说,对于技能型财会人才的要求具有可测量的人才评判机制,对于技能型财会人才的个人技能进行相关的考量,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本企业对财会人才技能能力的要求。但是如果政府对于就业准入制度没有相关的标准规定,企业在进行人才考核的过程中便会自行制定相关标准,无法保证标准是否具有专业性。因此,政府在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方面标准的建立方面要实现积极参与,以保证整个行业的运行专业性和科学化。

(三)企业主体路径

1.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创新。校企合作是企业参与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企业只有在人才的培养源头参与其中,才能够依照本企业选拔技能型财会人才的标准选拔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使得其更加符合本企业的运转方向。所以,企业可以在学校建立本企业的培训基地,与学校合作完成对于技能型财会的人才培养。学校也可以从企业中抽调业界人才作为授课老师,对本校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育,以增强本校学生在财会技能方面与社会当前需求更加贴合的职业能力。

2.优化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管理型财会人员主掌着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具体发展策略的制定,因此企业对于管理型财会人员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技能型财会人员,这种差别对待的方式显然有所不妥。因为对于企业的财会部门来说,技能型财会人才承担着财会工作的运行工作,他们是策略的执行者,企业的发展正是依靠着执行者的工作效果来实现的,如果对技能型人才无法给予让其满意的成长环境,则会削弱其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工作效果下降,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企业应该尤其重视技能型人才成长环境的搭建,为其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这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三、结语

技能型财会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以社会需求为培养导向;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技能型财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企业也应该重视对于技能型财会人才的关注。只有这样,技能型财会人才才能够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并能够为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利英.现代企业呼唤高素质的财会人才[J].黑龙江省财会.2014(01).

[2]全球首次企业培训调查显示:财会人才培训亟需加强[J].会计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