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会实操培训

财会实操培训范文精选

财会实操培训

财会实操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技能实训;实操能力;竞争能力;优势;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普遍面临“三难”:招生难、教管难、就业难。招生难导致教管难与就业难,就业难反过来又影响招生与教管,形成恶性循环。面对如此困境,笔者认为,我们广大师生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共同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使学校运作逐渐走上良性循环。学生及其家长更关注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其余三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此,笔者仅就就业问题从财会专业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职校财会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一)财会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职校招生难,导致财会生总体基础素质每况愈下,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比如,原材料期末余额=期初结存数额+本期收入数额-本期发出数额,已知其他三个数据,要求计算本期发出数额,这么简单的计算,对有些同学来讲也很困难。有些同学甚至破缸破摔,干脆不学了。

(二)动手能力不够强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老师讲,学生听。一些职校对财会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教学中实训内容很少,实验(习)设备不够完善,学生实训机会不够多,虽然有些学校期末也安排1-2周实习,但对于对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财会专业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高。

(三)学历不够高

高校连年扩招,大专以上学历的财会生比比皆是,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往往又很高: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令职校财会生望而却步,还未应战就败下阵来。

综上所述,目前由于职校财会生专业理论功底不够足,学历不高,动手能力不够强,致使其陷入就业难的境地。面对如此困境,需要改革与创新才有出路,即重点打造两张王牌:一是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二是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尽快取得会计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条件。

二、加强财会专业技能实训的重要性

(一)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实训,是财会专业的基本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必须随着经济体制与业务内容的变化进行不断更新。因此,为了适应将来的财务工作,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更需要掌握各项会计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方法。比如,填制各种会计凭证,登记各种会计账簿,以及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学生都必须掌握。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最受欢迎的财会毕业生主要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态度好,能吃苦耐劳;二是动手能力强,对各项核算业务处理既规范且又快又准。

(二)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尽快取得会计资格证书

2006学年第1学期末,笔者曾对刚完成《基础会计模拟实习》的财会061-2两个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同学都表示很喜欢实习,认为会计模拟实习既有趣,又能学到很多会计专业知识,尤其是会计工作操作方法。正如郑兰兰同学说:“实习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学会了签发支票,填开发票;学会了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还有明细账与总账。”谢丽珊同学说:“实习有工作的感觉,我很喜欢!”温婷婷同学说:“这个实习周过得真是好充实,好开心,这将成为我在林校学习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连平时上课爱打瞌睡的几位同学,也能按老师要求很认真地进行各项技能的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训,同学们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将会大大提高,为尽快取得会计资格证书创造条件。

(三)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实训,是提高财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在所难免,积极的竞争,有利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在竞争中发展,个人在竞争中进步!高校连年扩招,大专以上学历财会生剧增,我们职校应该看到自己不足之处,知己知彼,才能稳操胜券。知识经济象限是一些成功人士归纳出来的一个成功法则象限图,它告诉我们第一个秘密就是:使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永远是你的优势与优点,而决非弱点。正如来自中国宁波美丽的哈佛女孩——朱成一样,她也是用自己的优势——中国文化来征服哈佛的:她于2006年6月,举办了一个中国文化周,用中国文化感动了哈佛,以高票当选为拥有1.3万人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有“哈佛总统”之称的学生会总会主席。因此,我们职校需要扬长避短,对财会生的动手能力实行重点培养与加强,突显自己的优势——动手能力够强。我们不与别人比学历,要与别人比实(操)力。只有不断加强与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优势。由此可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的实训显得何等重要。三、加强职校财会专业技能的对策

(一)在授课计划中,财会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实训内容方面

1.《基础会计》应多安排一些实验课,比喻会计凭证这一章要进行两次实验: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这一章安排三次实验: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登记和总账登记。会计报表这一章安排两次实验:利润表编制和简化的资产负债表编制。期末进行一周的综合模拟实习。

2.《财务会计》可以进行岗位实训:职校财会会计教材应着眼于现代大、中、小企业诸多岗位的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注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为原则,教师参照各岗位的操作要求与方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述有关专业理论,详细地讲解有关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目前招生难,学生基础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岗位实训还可以分层进行。比如,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对其进行多种岗位的实训,如出纳岗位、债权债务岗位、存货岗位、费用岗位、成本岗位、投资岗位、收入与利润岗位及报表岗位等,培养一批多面手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可只对其加强几个简单容易的岗位进行实训:如出纳岗位、债权债务岗位等,让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如愿如期毕业上岗。因材施教,增强学生成才信心,提高就业率。

(二)每年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会计专业技能竞赛

根据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每年应该举行一些生动有趣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比如以猜谜等形式举行会计知识有奖竞赛;点钞斗快斗准竞赛;珠算能手竞赛;真假钞票、发票识别竞赛;填单记账斗快斗准竞赛等,并评出各项专业技能能手,颁发荣誉证书,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三)逐步完善会计模拟实验(习)的硬件及软件,提高实验(习)教学效果

会计模拟实验(习)硬件即实验(习)设施,包括实验(习)室,设备与其他实习资料及用具;软件是各种实验(习)指导书,两者都是会计专业技能实训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财会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需要,编写适合职校学生使用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习)指导书》、《财务会计岗位实训指导书》,力求教学资源优化、统一、规范与共享,为加强会计专业技能实训创造必备的软件。

2.设置必需的实验(习)设施及用具。设立会计模拟实验(习)室,购置日常核算所需的各种会计资料及用具:会计凭证、账册,报表,试算平衡表;计算机,凭证资料装订机,回形针、胶水、铅笔、红色水笔、蓝黑水笔,练习钞等,为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准备必需的硬件。

3.在教学计划中,尽量多地安排会计实验(习)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习)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加强财会专业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缩短其就业适应期

为了适应职校教学新模式——二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即2+1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是从学校通向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而实际情形是有些学生自己找不到实习单位,有些学生找到实习单位了又不知道如何开展实习。因此,学校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组织财经教师编写《职校财会专业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指导书》,规范财会实习教学,有效指导财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2.为了使职校财会专业实习能持续进行,应本着“互助互利”的双赢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建立健全财会专业实习单位或基地,尽可能地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逐渐从学校过渡到社会。

四、鼓励财会生课余进行兼职

要使职校财会生增强动手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还可以通过兼职这一途径。学校应该创造机会,通过发动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介绍在校师生到一些私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记账、编制报表和为一些商店如广州购书中心等进行收银、开发票等处理简单的会计业务,让学生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积累各种实践知识与经验,逐步学会工作,增强自信心,做到“活学活用,与时俱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总之,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只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理念,不断加强财会专业技能实训,重点打造两大王牌:专业资格证书及实操能力,突显优势,我们的财会生一定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相信只要我们职校的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职校教育的“三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林爵平,余皖苏.面对困难,力促职业教育发展[J].广东省林业学校学刊.

[2]徐金仙.基础会计模拟实验教程[M].山东人民出版社.

财会实操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操;训练;教学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以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高职院校也需要根据社会实际形势强化对学生的实操训练教学,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操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实操所需基础设施条件不足

会计实操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在具备完整的会计工作所需设备和材料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开展会计的实操训练教学工作[1]。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会计教学中实操训练的重要性,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却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会计实操训练中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实操训练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实操训练的有效性。例如,很多学校为了减少支出,在实操训练中使用相关盗版会计软件,应用程序会经常出现错乱、崩溃、数据丢失等情况,甚至出现数据错误,严重影响实操训练的有效性。另外,计算机等相关实操硬件设施不完善,很多学校的实操训练仍然停留在手工实操的状态,难以满足目前实际工作中能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的实操训练需要在大量的实际资料与数据的保证下进行,部分学校的参考资料长时间未能补充、修正和更新,导致学生更多的使用陈旧或者缺失的资料进行训练,无法保证学生实操训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严重影响实操训练的效果。

(二)会计专业实训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会计教师大多数是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中直接招聘上岗的,大多数缺乏实际的会计工作经验,所具有的实操训练教学经验也仅仅是从自身在校学习时经历过的实操训练中所总结的,并没有实际工作操作与应用的完整经验理论与教学方法。因此,在进行实操训练教学时也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联系,也没有实际工作案例进行教学支持,因此在指导学生的实操训练中会出现一定的错误或者与会计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的状况,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2]。另外,高职院校中年轻的教师居多,知识和经验储备较少,教学经验缺乏,在实操训练指导中缺乏连贯性与准确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实操训练效果的提高。

(三)会计训练实操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接受了理论学习之后进行书面化的考试,然后在进入实操的教学与训练,之后再次进行考核。在这样的教学中,通常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实操训练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学生难以在更多的实操中获得实际的锻炼与经验,也就难以发现自己在理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会计学科的知识点琐碎繁杂,而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点,所学知识难以成为实际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强化会计教学训练实操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实操训练设施

会计教学实操训练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会计实操训练基地,包括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首先具有良好的实效训练环境,才能够为学生的实操训练提供坚实的支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服务,满足会计实操训练的要求,同时与社会工作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满足实操需要所需要完成的目标要求。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3]。由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校联合、校企合作或者与政府进行合作的方式,集合多方资源和能力,完善实训基地的实操训练条件,并且达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目标,为学生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实操训练基地的实际操作要求按照最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标准进行相关硬件设备及软件条件配置,在实操训练中以实际工作的需求来要求学生,提高实操训练的效率与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专业理论与工作实际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与指导是学生在进行会计知识与实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实操训练教学和指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训练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实训教师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会计教师的资格与能力,尽量更多地选择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实操训练教学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实操能力。另外,学校还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教师资格考核工作,促进教师主动进行自我提升,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另外,学校也需要与企业合作,对新招聘的年轻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实践机会,增加工作经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根据实际工作要求给予学生正确的实训指导,同时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操作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科学安排会计训练实践课程

会计专业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的是到量的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基础,更需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实操训练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安排的时候,需要将实操训练课程与理论知识教学课程放在同等的位置,将会计实操训练的课程穿插融入理论教学课程中[4]。在课程顺序的设置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先进行理论教学以及考核后再进行实操训练的安排方式,将实操训练穿插到每一个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进行实操训练,将理论知识更好更快的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相关理论知识。另外,学校也需要与更多的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将校内资源与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会计岗位进行实习,帮助学生真正感知实际会计岗位的要求,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主动进行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会计从业人员不再以手工计算的方式完成会计工作,而是依靠各类型的计算机会计软件完成更为复杂、更为多样的会计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会计实操训练的教学中,除会计专业知识的训练之外,还要根据目前数字化办公的需求,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师也需要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相配合,综合两个学科的专业技能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各类型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技巧,将会计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将会计学知识与实际办公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会计实操训练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以直接就业为主要培养方向,因此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以社会实际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强化会计实操训练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并且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实际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洋.实践教学视角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9,383(15).

[2]廖晶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科技风,2016(23).

[3]赵妍蕾.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财会学习,2017(10).

财会实操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建构主义

0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一是市场需求导向性,以市场所需求的人才能力结构引导教学;二是应用理论的针对性,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有重点,要做到既满足实际应用,又体现实践创新和发展需求;三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确保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获得和提升[1]。而建构主义试图建立个体和主体之间的联系,并解释其中的动机,人们被视为具有沟通能力的行动者,积极主动地创造和建构世界[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改变了简单和机械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出真正的主动性。这一理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会计电算化是对企业财务信息搜集、存储的系统化过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实践性,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1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1.1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1课程安排现状。目前,在会计电算化课时结构安排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占总学时的20%以上。其中,会计电算化一般在48学时左右。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包括总账、固定资产、薪酬业务的设置与处理。部分高校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包含总账、固定资产和薪酬管理;另一部分主要是供应链内容,即采购和应付账款管理、销售和应收账款管理、库存管理和库存会计。由于供应链部分应用少、细节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对供应链部分关注不够,甚至忽略了供应链部分的课程安排。会计电算化教学通常是选取案例公司,模拟日常业务,用软件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以实验数据为依据,没有详细说明相关理论知识、建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1.1.2师资现状。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大、缺乏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较多等现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会计软件的实际运用经验,无法处理特殊业务,难以应对特殊情况。

1.2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现状分析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与评估中,高校多以一套案例作为依据,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最后根据学生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进行评分。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业务操作容易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甚至存在错误出现之后业务操作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在最终的评价上多与其他课程一致,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比例为3:7或4:6,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平时成绩的构成较为简单,基本上是根据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来给分。

2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不明确,难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首先,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味地重视实践操作,忽视了理论基础的教学,将会计电算化的全部学时设置为实践学时。其次,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教师对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掌控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利用理论课时,导致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较为模糊。此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受重视程度相对降低,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规划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未与相关课程结合

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手工实操是两门完全独立的课程,教学案例毫无联系,所排学期相距甚远,教学考核从不挂钩。学生难以对会计实操与信息化数据产生联想,无法联系到实际的会计工作。另外,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基础会计的地位造成了较大威胁,很多高校开设了财务大数据、财务机器人、数字化云财务等课程。对于数字化课程来说,会计电算化仍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与数字会计的相关课程关联性不大,并没有进行适当融合,这对财会专业数字化转型产生了不利影响。

2.3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在课堂当中仍占据主体地位,通常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教材案例统一向学生演示,在演示完成后,学生根据笔记或教材进行操作,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再由教师进行统一解答。这种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4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这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对会计理论知识体系、计算机操作、当前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信息发展、会计政策变更都有超强的洞察力。但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离职率普遍较高、流动性偏大,大部分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缺乏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实操经验,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兴趣不足。另外,调查中也发现,目前负责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仅仅接受过短期培训,甚至没有接受过培训,只能在教学中学习,无法进行计算机维护,难以解决网络技术问题。

3建构主义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思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学生发挥其主动性的过程,学生必须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建构者和工作情境中的责任承担者[3]。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路与教学改革都应从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

3.1构建满足企业财务需求的教学体系

为迎合社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自己的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及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4]。首先,应敏锐捕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并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其次,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而言,会计理论知识是根基,手工实操技能是躯干,而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因此,应构建“会计理论知识—手工实操技能—数字化会计技术”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能力教学体系,培养满足企业财务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2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既不同于专科院校完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也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有强大的资源背景与理论研究基础。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应用能力培养目标,重新调整财务认知实习、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手工实操、财务大数据、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等相关课程的教学顺序,将理论知识不断融入实践教学,以理论促进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

3.3选择恰当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常见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有移动学习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赛促教等[5]。教师可以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特点,选择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一些最新的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课堂派等,主动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勇于变革。

4建构主义视角下会计电算化课程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

4.1明确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单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通过教学应让学生达到以下要求:一是知行合一,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拥有学习会计知识的整体思维能力;二是联系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能够利用财务软件,熟练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三是能够利用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否存在问题,独立思考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

4.2调整相关课程

为更好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结构需作出以下调整。第一,课时结构要保持适当比例。第二,调整课程顺序,将前导课程调整为财务认知实习、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将会计手工模拟、ERP沙盘模拟与会计电算化调至同一学期,选择相同案例开展联合教学,对于较难的供应链部分可以联系ERP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第三,提高数字会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地位,注重财务大数据分析、数字化云财务、电子表格软件在会计中的应用等,将此类课程由短期实训调整为选修或必修课程。

4.3创新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应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可以结合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法等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下达、完成任务为主要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立项目场景,根据学生意愿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并设置总经理、业务经理、采购员、主管会计、制单会计、出纳等角色,以企业真实的经营活动为情景,将总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拆分,形成若干个阶段性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相关财务问题的分析与决策。另外,可以定期轮换角色,使得每位同学对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更能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应优化平时成绩的组成结构,选择多重考量方式。新的考核评价模式要求在项目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观察学生制订的计划是否切合实际;在运营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调查,将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归纳总结出来,并能够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与技能。此外,教师也可以配合阶段性测验,对学生的企业财务管理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另外,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等实践类课程,可以增加平时成绩的占比,以便考量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仅仅以结果和数据为依据进行考核[6]。

4.4提升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学校既要积极引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也要推动已有师资向“双师型”转变。首先,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地位,提升教师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使其加大讲授力度,完善授课奖励机制,配备多种教学软硬件设施,避免这类课程被边缘化。其次,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相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激励教师参与会计信息类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教学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提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线的教学人员需要不断反思与创新,拓宽专业知识面,丰富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用于新时代会计电算化课程发展的教学改革模式。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存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有效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建议,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田柳青.浅谈会计电算化在普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山西农经,2020(8):125-126.

[2]刘新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J].科学中国人,2015(24):236.

[3]王结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以某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3(6):57-59,74.

[4]武娟.应用型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2):107-108.

[5]张永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探索——基于多个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2):200-201.

财会实操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电算化;影响;新时期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愈显重要。但是,由于农村发展经济及技术存在滞后性和不确定性,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进行财务核算,致使农村会计工作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失误,效率较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财务会计电算化逐渐融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精准、高效地获取财务数据并自动核算处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新形势下,将财会电算化应用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财务管理概述

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实时化,所以为了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便捷、科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来看,完善健全的人员配置,能够为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大大降低出现财务问题的几率;其次,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及方式优化的整合力度,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专业化、规范化,农村的生产经营良性发展;此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更加实时、高效地完成农村财务管理工作[1]。

二、新时期的财会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时期,为了保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合理、科学、规范,需要正确认识财会电算化的影响,以此来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如下:

(一)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早期的传统会计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记录、核算、整理相关财务数据,而且在农村通常是“一人多职”,致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很容易出现人为失误。而财会电算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的数据整理分析,能够快捷、高效地完成一系列财务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减少了人力消耗,同时还能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

(二)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标准

财会电算化的应用给农村财务管理各个工作环节带来极大的便利,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标准,实行系统化的自动化核算。根据财务数据核算内容,提前编制不同的指示程序,实行自动化的会计核算。自动化的核算、处理及生成一系列报表等,能够很大程度解决因数据不统一、流程不规范、人为失误出现的数据错误问题,极大地缩短核算时间,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财会规范化的管理,还可以实时、精准地反映各项经济事务,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实施合理、科学的管理政策及责任制度,避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当经营、贪污腐败事件的出现,运用自动化的财务监督程序,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化使其更公平、公正。

(三)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使农村的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改变,不仅转变了传统的财务计算观念,加深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对新时期财会电算化在科学应用方面的思考,还能让农村财务人员意识到计算机电算化的优势及重要性,提升财会电算化的利用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增加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规范度、科学度,许多农村财务管理者也在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了解有关财会电算化的实操流程,正确认识财会电算化的应用价值和功能特性,提升自身技能素养和工作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3]。

(四)降低了农村财会管理工作的成本

早期的会计数据一般是采用纸质账簿登记、核算、整理、归纳相关财务数据,在此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时间。此外,早期的传统会计记账通常采用档案袋的存储方式,检索信息费时耗力,然而通过财会电算化的电子账簿能够快速检索需要的财务数据信息,并且其保存方式和时间上更加简单快捷。所以,将财会电算化运用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降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采用系统化的计算机自动操作,并且更加实时、高效、精准。

三、财会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拓宽农村财务监督渠道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会电算化被广泛应用和普及,自动化生成相关财务数据,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查询财务数据,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农村百姓,都能够直观地看到财务信息,使农村财务更具透明度和可靠性,相关财务部门可以接受群众的监督。并且,财会电算化的审计工作者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了解相关的审计功能,正确引导农村财务管理工作[4]。

(二)显著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度

财会电算化应用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其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与早期的手工记账不同,财会电算化在操作流程上,更加简单、快捷,改变早期单一的人工财会模式,财会管理更加系统、规范,通过编制记账凭证,自动一体化处理相关财务信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随着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普及和应用,农村财会管理人员通过科学的会计核算系统在每个核算环节的应用,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协调性,显著提升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度。四、当下农村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对财会电算化认识不足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普遍存在对财会电算化认识不足的现象,仅仅以为财会电算化是一种配备设施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传输财务数据的工作方式,看起来和手工记账差别不大,都是为了记录财务数据,没有意识到财会电算化的整个财务流程。并且,农村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财会电算化的作用,仅仅是为了走形式化的“面子工程”,体现乡村设施现代化,计算机并没有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有些农村乡镇可能也重视到财会电算化的作用,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不足,导致操作应用方面较为薄弱,出现财会电算化实施混乱,实操流程衔接处理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传输各种财务数据信息[5]。

(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农村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学习财会电算化的设备操作规范和专业技能,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推进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当前,相比较城市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低、年纪偏大、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技能等问题,并且农村财会电算化应用环境优化程度不足,工作人员没有系统地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无法独立完成整个财会电算化的操作流程。由于工作习惯,许多农村财务部门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很大程度上影响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无法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财会电算化制度有待完善

现阶段,信息化快速发展,农村财务管理也逐渐应用财会电算化模式,然而与城市财务管理工作相比差距还较大,当前的财务电算化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无法完美地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应用财会电算化时没有系统的监督制度,容易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腐败、贪污、不正当经营的现象,并且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权责、分工不清晰,没有具体、规范的财会电算化操作流程,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农村财会电算化技术设备不足

由于中国财会电算化正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农村乡镇缺少针对性的电算化设备及软件,并且当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软件及设备的更新速度特别快,但是在农村普遍存在资金薄弱及电算化意识较差的现象,往往不能及时更新财务管理设备,直接限制了财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中国在财务电算化设备软件的开发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软件之间匹配度不够,若想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术,但是农村财务管理条件无法满足当前的状况,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五、新时期财会电算化应用农村财务管理的探索分析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如果科学、合理地应用财务电算化,能够有效优化、整合农村资源,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内部结构的协调稳定。为了促进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认识,充分发挥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作用[6]。

(一)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思路能够有效创新,建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并且财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被有效普及和应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和优势,需要转变传统的会计记账模式,搭建更加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系统,优化、整合财务账目并进行汇总,为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财会电算化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依据。部分地区需要以政府为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力度推进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普及,采用会议、宣传、座谈等方式宣传财会电算化对农村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新闻等媒体渠道加强群众对财会电算化的理解和认识。农村乡镇的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学习财会电算化的专业技能知识,深入挖掘财会电算化的优势及特点,并应用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当前,有个别地区充分意识到财会电算化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并且以农村资源为依托,确保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搭建统一的应用结构。此结构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以系统化的电子传输方式定期记录、核算账目,确保信息的有效、安全,并对所有相关财务管理实时上报并提供证明性的文件,说明所有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此案例充分展现了财会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能够为其他农村乡镇地区应用财会电算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掌握财会电算化的技术核心

为了保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财会电算化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对财会电算化技术需要严格把控。首先,需要科学、合理地分析财会电算化的核心技术及操作流程。其次,在具体操作财会电算化过程中,需要重视财会电算化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并且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统一[7]。例如,部分地区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财会电算化,为了充分发挥电算化的技术优势,需要工作人员准确掌握财会电算化的技术核心要点,科学合理地发挥其技术优势和价值,有利于促进农村乡镇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完善。首先,从农村乡镇发展方面入手,收集财务报表,记录、整理、总结分析。其次,不断完善财会电算化程序,由系统自动化代替人工,很大程度上解决财会电算化因人为失误造成的影响。最后,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好财会电算化预约信息数据平台的合理衔接,能够解决很多因资源开发困难而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财会电算化的内部管理结构功能完善且强大,能够有效规避新技术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因此,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财会电算化极具实践价值,对新农村建设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财会电算化的应用效果,也能体现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所以,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财会电算化,需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加快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引进高素质、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工作人员,同时对当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定期提供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度和现代化。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基层所用,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大工作环境的优化力度,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学习财会电算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财会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并且,农村乡镇需要搭建稳定的财会电算化实施平台,促进财会电算化的实践和监督,同时也能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严格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以便充分发挥财会电算化的技术优势。

(四)置办农村财会电算化的软件设备

拥有技术性的软件设备是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应用财会电算化的首要条件。在置办技术性的软件设备时,需要结合农村乡镇的自身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统一购买,以便后期统一维护,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浪费。同时,统一采用正版的软件安装,确保农村财务管理的数据完整、安全。结合农村当前的财务工作状况,需要操作更加简单、快捷,运用统一的财会电算化软件,规范财务管理、分析数据、辅助总结等功能的使用,确保财会电算化系统更加完善、安全。经济条件好的农村乡镇也可以配备更加高级的软件、硬件设施,如打印机、传真机等。

(五)健全财会电算化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合理、科学的财会电算化制度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有利于推进财会电算化的顺利开展。在财会电算化实际操作期间,主要依托于计算机进行系统化的记账、核算及生成报表等操作,需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严格依照财会电算化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创设岗位责任制,将权责明确到位,落实到个人,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彼此制约,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实时、高效地传输,防止出现腐败、舞弊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中的失误,充分发挥财会电算化的监督作用。例如,在推进财会电算化期间,部分农村乡镇的相关政府部门为了保障财会电算化应用的科学、合理,通常会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创设微信公众号,将农村乡镇的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在公众号上公示,让群众全面、公开地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使用更加科学、合理、透明化,促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更加严格、认真地对待自身工作。其次,在实施财会电算化过程中,设置监督小组,并选举当地群众参与财会电算化工作,不定期抽查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情况。并且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大财会电算化监管体系的完善力度,全面做好财会电算化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此种实践方式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群众和农村建设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采用财会电算化,能够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信息数据更加真实,对会计信息的全面监管,使财会电算更加完善地应用于农村财务管理[8]。

(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开展财会电算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置办设备、引进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以便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体系和财会电算化的相关制度,控制财会电算化的操作权限,降低技术操作难度,能够有效调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深化财会电算化的理解思想,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从早期的传统记账向财会电算化的平稳过渡,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七)了解财会电算化前景,促进农村财务管理一体化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互相关联,农村财务管理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财会电算化技术,整合优化当地的财务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平台,有利于政府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村乡镇的发展情况,为未来农村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财会电算化的使用率,培养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互联网意识,以便借助现代化的财会电算化技术,为上级部门实时、高效地提供农村财务管理部门的真实数据信息,以便作出精准的决策和规划,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

财会实操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对策与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这次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它健全和完善了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方面都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差异,它更具有清晰性、灵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通过最近对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制度实施过程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制度的顺利实施,导致制度执行无法到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导致制度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企业继续执行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看,无可非议。虽然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既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据此而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特点如果从整体上考虑,只要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了某一会计制度即可。另外从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出发,也应该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因此,符合小企业标准只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条件而已,即凡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规模必须符合小企业的标准,但并非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就必须执行,如有条件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但问题是有的小企业本来会计基础工作就比较薄弱,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下,原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就没有执行好,换句话说原来执行过程中就存在很多困难。加上这类小企业发展的态势显示近年内企业发展规模不会有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小企业如果转换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许更适合其企业自身的特点。其价值就在于整顿和规范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这类小企业认为,只要不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就可以了。既然允许何必再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呢,如果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仅要派员参加培训,而且制度转换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种认识带有一定代表性。本来《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就是考虑了这类企业的实际,但部分小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价值所在。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的不完全确定性,就会给部分对制度认识不足的企业开了绿灯,导致《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实价值发生偏离。

2、培训工作缺位,导致小企业对制度理解和实施力度不够

《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之后,为使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和方法,确保该制度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各地财政部门举办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小企业的会计或出纳人员。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在短时间内有的放矢地学习,提纲挈领地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应该充分肯定这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培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做法对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中的贯彻执行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种培训方法也是常规的做法,因为通常我国颁发新的会计制度都是需要组织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如果针对财会工作比较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而言,也许能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如果针对小企业也许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原因在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或执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小企业领导者的态度。而领导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与实施价值的认识。事实上很多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职能一知半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小企业的领导者对财会工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上,他们比较关注的是盈利和税收的指标,往往忽视会计制度本身的价值。所以举办《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班,其培训对象不只是针对财会人员,也应该扩大到小企业领导者范围,只有让小企业的领导者真正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其加强经营管理价值所在时,才有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实施。

3、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1)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过于简单,会计人员配备不全、工作不固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由于小企业名目繁多,行业比较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发挥不了应有的决策作用,业主基本上支配了企业的所有的经营活动,缺乏正常的业务报告制度,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业主个人的能力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甚至个别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是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分工也不明确,甚至是兼职,缺乏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所有这些都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也难于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准确无误地实施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水平、文化层次不高,业务不精,素质普遍较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两种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象。一是学历层次比较低,无学历或改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占绝大多数。二是年龄出现极端现象,呈现“一老一少”的局面。会计人员中的老者虽然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开展一般性的业务没有什么问题,但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差,对新制度消化慢,甚至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会计人员中的新者,多为刚离开学校走向会计岗位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但在实操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缺乏会计理论基础扎实、能力强、业务熟的老会计的指导,导致在实践中会计技能提高比较慢。上述两种现象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小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的实施。在调查中,个别小企业会计人员表示,他们也认真地组织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显然在这样一支小企业会计队伍中要求做到快速、高效、准确、无误地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确有困难。即使《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中能组织实施,但实施结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3)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差,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短期间内实施

众所周知,会计基础工作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会计凭证格式的选择或设计、填制、取得、审核、传递与保管程序,以及会计帐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帐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小企业都是贪图便利,甚至看业主眼色行事,不少小企业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规范地做好这些会计基础工作,而是得过且过,会计实操有一定随意性,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比如,原始凭证缺乏必要的审核程序,凭证、账簿、表格在市面上随意购买,相关政府部门硬性规定除外,很多做法都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甚至个别小企业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不难设想在这样的会计基础工作上,要求小企业认真执行和快速推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是非常困难的。

(4)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较低,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快速实施

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告中是被详尽、充分的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某些对大企业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在小企业里显得毫不意义。由于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不存在,由于融资方式的独特性,从而使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小企业的股东、税收部门、银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程度不高。尤其是小企业的经营者,本身经营素质就比较低,大多对企业实行粗放经营,除了关心盈利指标外,并不要求企业会计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造成小企业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准确。这也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增加了难度。

三、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现存问题的对策与方案

1、要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确定新的培训思路

目前,各地普遍是组织小企业会计人员系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我们不否定这种培训对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作用,但效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正如前所述,《小企业会计制度》在一些企业执行中受阻,更重要的是小企业业主的意识。虽然有个别小企业业主不愿意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但他们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肤浅的认识上,即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有什么好处一知半解。为什么要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更是迷惑不解。因此来自小企业主的障碍主要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小企业业主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自觉性上下功夫,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强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即组织小企业业主系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要有所侧重。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重在业务上培训,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重要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价值,即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小企业经济效益有什么好处。如果采取双管齐下的培训方法,我们相信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无疑会起到更好促进作用。

2.各级财政部门应组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咨询队伍,深入小企业会计部门第一线,帮助小企业正确选择适宜的会计制度

如前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小企业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在选择企业会计制度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连自己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制度》,自身都说不清楚,错误地认识只要不犯法,按规定执行会计制度就可以了,这是天大的误会,当然也并不排除人为的装糊涂。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市县镇)应组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咨询队伍,深入小企业会计部门第一线,给小企业财会部门把把脉,帮助小企业正确选择适宜的会计制度,特别对不适宜选择《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劝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必要时,强制性要求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3.消除小企业内在的不利因素,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1)加强小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前所述,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差,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短期间内实施。因此,要加快《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的实施,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规范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因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即使组织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也不容易到位或发生执行上的偏差。为此,小企业应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针对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设计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要完善严密的凭证制度,要建立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规范组织与实施。

(2)构建完善的控制环境,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严格划分不相容职务,设置适宜工作岗位,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运行机制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及风格,组织结构,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及外部影响等等。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小企业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健全符合小企业会计发展需要的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并为小企业改善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小企业会计机构,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不相容职务,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根据小企业的特点,会计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钱账分管、出纳不得兼任往来账户的核算工作;业务较少的企业一般可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只有会计机构设置合理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问题,才能提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良好运行机制。

(3)重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加快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证

小企业要适应时展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业务工作不适应的问题。为此小企业要自觉组织学习,小企业会计人员更应自觉学习,不断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小企业会计人员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娴熟的会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从较高层次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做到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内容、理解、掌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规定,用以指导、规范会计实务工作,提高会计业务能力,并提高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自觉性,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4)转变小企业业主的观念,为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清除不必在的障碍

如前所述,小企业业主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认识不到位,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小企业的业主的法律和管理意识不强,重销售轻管理、重税收轻会计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业主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政策、法规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这已严重地阻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因此各政府部门一定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使小企业业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引起他们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让他们认识到不但要学会“赚钱”,更要学会怎么去“省钱”,统筹地“用钱”,使会计管理工作为更好地创造效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虽然颁布并实施一年多了,但由于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培训工作缺位、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的存在等原因,致使《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执行难度较大。但一套新制度的执行,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本着科学、合理、审慎的态度,从不同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一定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金玉,赵颜峰.构建和谐会计环境推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J〕.中国农业会计.2005(6)

〔2〕徐金仙.《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若干问题的探讨—执行环境、实施效果、建议〔J〕.会计之友(下).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