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

《剪纸》

【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了解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2.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装饰表现能力。3.通过学习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生肖剪影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剪纸基本技法运用,图案的连贯性。

一、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1)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窗上都会贴上很漂亮的窗花,墙壁和天花板上都会贴有大红的团花,还有很多表达喜庆之意的剪纸带给人们吉祥与祝福。(2)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电脑演示片段)

2.学生活动——欣赏剪纸作品。(1)欣赏窗花、吉祥图案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具有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2)学生讨论,谈一谈看过后的感想或自己对《剪纸》知识的了解。

3.教师活动。师:看过这么多精彩的剪纸作品,老师也想表演一下,剪一个给大家看看怎样?(教师剪一只猴子:图1)师:这是什么?你们从哪看出是只猴子呢?(尖嘴猴腮,长长的尾巴,瘦瘦的身体等)这只猴子和真的猴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电脑演示片段)(1)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启发。抓住了猴子的基本特征,突出事物的形态,采用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显得简练、生动、形象。(2)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尝试自己剪一个小动物(以外形为主)。要求:抓住基本特征、概括外形。

图一 图二

4.学生活动。(1)观察教师示范,参与讨论剪小动物的方法。(2)按要求练习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3)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5.教师活动:师:(出示一种动物玩具)我过生日这天,朋友送我的礼物。猜猜朋友为什么会送这个礼物给我?(引出生肖)师:你属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属相?你能说出12生肖吗?(1)欣赏12生肖剪纸作品。重点欣赏:鸡(羽毛剪法)猪(形态夸张)兔(添加团花)(2)教师将“猴子”加工一下,增添装饰花纹,并和原作比较(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图2)(3)剪纸的基本步骤:(板书)想外形剪外形剪花纹

6.学生活动:(1)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学习12生肖的基本知识及民俗文化,初步掌握对物体的概括表现能力。(2)了解剪纸的基本方法(折、剪、刻等技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较熟悉,在这一环节中,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情境,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着手,抓住了动物的简练、生动、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习突出事物的形态从外形进行夸张和概括剪纸方法,将剪纸艺术基本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再以增添装饰花纹,将折、剪、刻等技法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改变枯燥的艺术技能学习,使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创作(电脑演示片段:媒体播放剪纸作品及轻音乐)

1.可以为自己剪一个生肖,也可以为家人剪一个送给他们。能不能也试着剪一件?

2.注意:把握外形特征、装饰点缀花纹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表扬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边展示边自我表达与评价

2.学生互评及教师讲评

四、知识拓展

1.生活中剪纸欣赏:(电脑演示片段五:知识拓展,生活中剪纸欣赏。)

2.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不少民间艺人用剪刀剪出了国际金奖,剪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愿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美好生活,剪出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课堂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重视美术情景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注意突出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美术知识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审美素质的提高;从美术教学与社会脱节转变为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过多的统一模式、标准答案转变为追求教学的多样化、个性化;从强化竞争的教育转变为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从教学技术手段单一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潜在优势,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教书匠努力向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走向综合,融知识、艺术、人文等为一体。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美术、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学会自主创造表现美。这样才能体现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的得天独厚性。因此我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设计“主题情境”。要让学生敢于联想,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多样的“主题情境”。在本教学案例中,就是设置了“十二生肖”这一主题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 案例教学 美术教育

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是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重要作用。21世纪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还要具备相当强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

案例教学首次出现是在1918年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讲堂上,由于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在当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当时在美国的教育界并没有取得主流地位。这一教学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并列入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时期。

高职公共艺术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实例来加深对美术理论的理解,并且在研究美术作品实例时接触与生活有关的社会问题,获得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美术欣赏案例教学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来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在教学每一堂课中,都应尽可能的把社会问题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入课堂,并和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艺术类案例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它本身有很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互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参与。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是实践性,要把社会实践与做人紧密结合,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三是要注意审美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提高,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提高,努力使学生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它实际上是一种“从做中学”、“按需要学”,是在一定真实情境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我们以美术欣赏的一些案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

案例一,欣赏立体派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幅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知道这是毕加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在1937年4月野蛮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巨作。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即可以培养学生关注当今社会人们呼唤和平的态度,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还可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兴趣。其次要让学生了解这幅作品的美术语言,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过程中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要了解艺术家的语言风格,了解艺术语言发展的历史脉络,要把作者对艺术语言的选择与作品的主题表现相结合。使学生明白技法、手段一切的绘画语言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审美水平,理解艺术语言,提高自身的素质。

从以上的简单案例中可以看出,第一,设置问题情境是案例教学中关键的一个环节,简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智慧特征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培养起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术欣赏案例让学生既有机会了解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这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案例教学要组织好课堂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形成讨论的过程,为了引导讨论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授课教学在着手案例内容的分析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共同设计出分析的框架;其次,引导课堂讨论,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控制课堂的进程。讨论出现冷场时,要及时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不同意见相持不下时,要善于绕过难点,化开僵局使讨论继续下去,当出现背离正题时,要及时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总之,教师的作用是使讨论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再者,选择恰当的形式,可以采用交互讯问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形式。

第三,案例教学还要注意课堂总结。它即可以由教师来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来主持,主要是归纳评价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分析意见,而不是作最终的结论性意见。也可以对讨论的情况作评价,并就这些情况波及的理论问题作讲解。总之,通过总结,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综合案例教学的成果与现状,我认为,案例教学在今后的美术课堂中是一种主流教学模式,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命题,因为案例教学是与美术学科中实践性特点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高职艺术类课堂。它符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使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有力的手段。而且教师运用一种新模式成功后取得的快乐体验,会对师生产生深刻影响,这种体验远远不只是获取知识,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另外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迁移”使用,促使其创造性的发展。案例教学让学校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帮助学生在现实工作中解决问题。当今虽然案例教学对教师传统的教授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是纵观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将作为未来教学的主流形式而存在,案例教学在美术欣赏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值得我们广大美术教师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R].中华读书报网站,2001,3.

[2]许立新.案例教学.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模式的新视野[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16~20.

[3]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0):22~26.

[4]汪凤翎,崔瑜琳.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可迁移性技能的有效方法――实用案例教学设计一则[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4(2):14~16.

[5]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13~15.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示范;多样性;利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时经常对幼儿进行示范,在对幼儿进行示范时教师采用了很多种示范方法,但是我发现每一种方法对幼儿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的示范方法不新颖,孩子们的情趣就调动不起来;在作画时幼儿会模仿老师的画进行创作。我有一些疑问:示范对于幼儿来说是利还是弊呢?教师采用的多种示范方法对幼儿产生了哪些不同的效果呢?

二、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扬中市三茅中心幼儿园的中班(4~5岁)、小班(3~4)的老师及幼儿。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观察了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示范的研究,记录了教师对幼儿示范的方法及幼儿的反应。

四、研究内容

案例一:

时间:2014年11月3日

地点:美术区

观察记录:在小班美术绘画课《纸娃娃》上,老师出示一个没有画脸、衣服、鞋子的纸娃娃,让幼儿对娃娃进行添加。老师先用提问的方式导入,然后边说边示范,要画哪些部分。老师画的纸娃娃有垂下的流海,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我看到小朋友交上来的画中,有六个小朋友画的流海跟老师画的类似,有十个小朋友在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

案例分析:这次美术课中老师进行了边说边示范,在案例中老师在给幼儿示范画流海时,老师一边对幼儿进行示范一边对如何画流海进行了讲解,然后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画。在作品中有六个小朋友画的流海跟老师画的类似。有十个小朋友在衣服上画了三颗扣子都和老师出示的范画是一样的,教师进行的示范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14年11月6日

观察地点:美术区

观察记录:美术课《苹果树》是一节手指点画课,老师先出示一幅画好的苹果树,告诉小朋友这是一颗苹果树,是老师用手指点出来的,引起幼儿的兴趣。问:“树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回答:“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老师肯定幼儿的回答:“对,苹果树上有许多的苹果,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所以今天小朋友们要用你们的手指来点出你们心中最喜欢的苹果树。”然后老师让幼儿进行手指点画,最后幼儿交上来的苹果树都是各色各样的,都画出了他们不同的画。

案例分析:这次美术课使用了局部示范,老师出示了一张只有树干的苹果树,然后让幼儿迁移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手指点画,使画出的苹果树丰富多彩。

案例三:

时间:2014年11月10日

地点:美工区

观察记录:今天上的美术课《小汽车》是一节手工课,让小朋友学贴小汽车的轮子.老师使用了用多媒体进行示范,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帮小汽车贴轮子。”这时小朋友们还没有完全安静下来,有的小朋友还在交头接耳,似乎没有听到老师讲的是什么。当老师走到电视机旁打开投影仪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采用了多媒体,幼儿对于多媒体的一些动态及声像结合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老师利用这一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学会如何做。

五、讨论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范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分步示范

把画展开讲,随后进行一步一步的示范。

如:在案例三,教师采用的就是分步示范法,使幼儿理解整幅画哪个该先画,哪个后画,了解怎样画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

2.对比示范

把好的作品与不好的作品之间进行对比,了解绘画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

3.边说边示范

在画画的同时,一边示范一边对画进行难点和注意点的讲解。

如:在案例一中教师采用的就是边说边示范的方法,这样能使幼儿注意力集中,让幼儿记忆深刻。

4.局部示范

对整幅画中的某个难点进行详细示范。

如:在案例二中教师采用的是局部示范法,让幼儿了解画中的难点,教师先对画中的难点对幼儿进行分析,让幼儿引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创作,从而克服难点。

六、反思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采用的方法有许多种,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幼儿进行示范的策略有利也有弊。

1.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进行示范的优点

(1)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在案例三中,老师进行了分布示范,老师出示画的分步图,让幼儿进行观察,然后完成作品。在案例一中,老师采用边说边示范,让幼儿对画进行观察,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完成作品。在案例二中,老师采用局部示范法,老师对画中的难点进行示范,让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克服难点。以上案例中都让幼儿进行了观察,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

(2)加强幼儿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

在案例一中,老师对画进行讲解,让幼儿明白他们需要完成作品的内容,即他们的任务。在案例二中,老师对整幅画中的难点进行分析,让幼儿知道难点处应该怎么画。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在让幼儿画画之前,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核心,并增强了幼儿的目标和任务意识。

(3)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在以上的各个案例中,老师在让幼儿观察的过程,明白绘画的目的,然后再让幼儿进行绘画。这样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施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不是无目的地瞎画,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迁移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来进行绘画,或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画画,这样可以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里提高绘画技能。

2.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示范的不足

幼儿会进行模仿,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一中,老师采用的是边说边示范,虽让幼儿学会了绘画,但幼儿的模仿性很强,老师进行的示范会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长期让幼儿观察示范图,幼儿会模仿教师的示范作画,这样会使幼儿丧失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所以老师在进行示范的同时,要指导幼儿领会作品,要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天性,使他们具有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传统美术;网络技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加速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就是利用网上资源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跨时空性、交互性、开放性及网络资源的非线性、共享性等特点,使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美术教学比传统课堂环境中进行的美术教学,显现出更高的课堂效益。

1 网络环境对学生的求知影响

大量的图(影)像充斥在人们周围,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最容易受到这些图(影)像影响的是少年儿童。大量的图片取代了书籍成为了少年儿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这些充斥在少年儿童身边周围的视觉图(影)像,都是外来文化的形象。从早期麦当劳、迪斯尼、好莱坞的消费模式到好莱坞动画、拍大头贴等哈日族及韩剧的韩迷族。这些形象其实深刻地包含着外来文化的价值,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少年儿童的行为和价值观。曾几何时,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成了中国青少年最热衷的节日,各种西方(美国)式的节庆活动仪式风靡。哈日或哈韩风潮带来的各色流行文化与周边产品的热销,不单是文化强国在我国牟取利润,更是在根本上潜移默化中国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当中国青少年选择将西方的米奇老鼠作为自己的亲密玩伴时、当我国青少年的胃肠习惯选择西方快餐食品,排斥稀饭豆浆时,他们选择的不仅是玩具或食物,更是心理底层的文化价值及自我认同。

2 网络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2.1拓展了美术教学的范畴

小学时期,正是一个人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将传统美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就显得意味深长。美术课堂不仅仅是传授技法、宣扬美的课堂,也是一个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美术课程的文化属性。“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2 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网络所拥有的开放性,提供信息的丰富性,为师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师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学习目标。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部是教参所望尘莫及的。

网络支持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实现了教育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信息的立体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必将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3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学习者自主发展的能力,以更灵活的形式适应教师学习的要求,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并要求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进行专业提高。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和制作中应力图依照网络课程的特点,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并把这些理念融会在课程中。以大连教育学院设计制作的《小学美术教学》网络课程为例,其内容由四大部分构成:①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分析;②小学“美术教材”分析及教学法分析;③继续教育培训课程;④资源库。其中资源库又由若干子库组成,包括文献库、案例库和教学活动数据库。文献库包括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理论、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外美术理论、中外美术技法理论。案例库包括典型教案、典型说课案、课堂教学音视频案例、课堂文字实录案例、教学动画。教学活动数据库包括各时期美术名作欣赏。而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则是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中的各门有关课程而设置的。网络课程的制作必须符合网络课程的特点和技术平台的需求,根据网络课程的组成和结构,遵循国家网络课程研究中心提出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设置的课程内容使用超文本语言,以网页方式实现,通过浏览器浏览课程内容。各类数据库的调用及主讲教师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均采用动态网页的方式实现。

4 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对策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做法: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小学课本的《邮票》、《动物画》和《标志设计》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编制中,我们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在制作《邮票》课件时,选用多幅著名的邮票,从内容、形式多方面进行分析演示,使学生对邮票的设计构思进行全面了解,并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操作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的掌握。

5 结束语

网络支持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实现了教育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信息的立体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必将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主旨是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使中学生成为能适应时展的公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采用示范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示范性教学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是通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案例,利用教学软件进行示范性操作,学生通过观察最终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等基础性知识。另外,通过教师示范性操作,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例如Windows,Office 2003等,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后,组织学生立即操作,使教学任务得以加深与巩固。比如,在完成示范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再从中挑选完成好的学生给其他同学进行再次示范,演示与操作相结合,从而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另外,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理论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引入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展开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另外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案例教学重在讲清原理,给出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设计的案例应该涵盖主要知识点,包含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贴近现实生活,浅显易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案例后,即完成了相关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Excel分析内容时,以分析学生成绩作为该内容的典型案例,该案例学生容易理解,并包含了公式、函数、排序等知识点,通过案例教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能力

探索性教学是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作简单的提示或者讲解,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如,我在讲解Power Point 2003时,我先给学生演示一组制作精美的课件,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我再对制作技巧进行简单的提示,如何在幻灯片中增加相应的文字、图片甚至声音、动画,使幻灯片看起来更生动、完美,然后布置任务利用Power Point制作一张以教师节为主题的幻灯片。学生目标明确,兴趣高涨,纷纷主动探索该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探索性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

四、任务驱动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精心设计一个或多个包含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研究,对任务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完成任务,从而熟悉并掌握学习内容和操作技巧。此教学方法多用于信息技术课中操作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设计得太难、太多,学生难以完成,并且有可能打击其学习积极性;而任务定得太易、太少,则浪费时间,学生掌握不到应学的知识。因此,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设计学生利用Windows 2003设计制作一份校报的任务,先将学生分组,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分工,有的负责文字,有的负责图片,有的负责资料的收集,通过小组成员不断的沟通、讨论,最终完成任务。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长期地共同努力,不断创造出艺术与智慧相结合的高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0(01).

[2]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林若如.分层教学不同目标的定位[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2).

[4]王吉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沿革与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8(01).

[5]陈希礼.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