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管理案例

信息化管理案例

信息化管理案例

信息化管理案例范文第1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从培养知识型、理论型人才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能力型人才,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必然将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而案例教学则成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随着以云计算、世界大学城等信息技术和平台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使用,人们对各种数据技术的关注和应用越来越重视,愈加认识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尤其是教育行业。借此我们将运用大数据手段统计整理专业案例,结合信息化技术,迎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设计过程中案例教学的体现

第一,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中利用旅游管理中出现的典型管理事件或政策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选择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在准备案例时要注意精选案例情节的编写与选择,还要注意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度,不能与之脱节,甚至相违背。

尤其在教学案例的编写上,教师应当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有一定代表性、能体现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能辐射到其他知识理论知识的案例,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能遇到的真实可感的案例并使用。除了常见案例库中提供的案例外,我们还可以搜集整理历届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所经历的真实案例。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通过使用录播系统、云课堂等数据系统等方式将企业中通常会发生的案例和情境拍下来。然后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情和企业的支撑,将收集到的各种有用内容经过数据软件处理后,形成一套完整贴切的案例教学体系,并将他们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之中来。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情,适当加入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里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设计案例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时,都要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并要使案例能有效支撑所选定的教学任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案例时,不论是从案例库中选择的,还是自己在实践过程获得的,还是通过各种录播系统建立校企师生制,通过校企师生间的情景创设,都要使这些案例能达到自己教学的目的,都要能给学生启迪思路,深入对某一理论进行探讨,甚至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推导出一般的规律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选择好教学案例,对每个案例教学的环节做精心的设计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进行组织教学,让各种形式的案例真正通过教学直达学生内心,指导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和践知识。

通过录播系统、角色扮演法或者任务驱动法教师要让学生在案例中尝试充当各种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主动构建做出判断,得出个人见解,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样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在校园里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具体可感的实践问题,弥补理论的缺陷以及实践技能的不足。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有“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来讨论,通过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调查研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独立思考,可以总结概括,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到案例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如果一个案例解决不了理论的缺陷,可以通过筛选处理多举几个带团过程中的案例。老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整个案例获得基本信息,或者通过网络平台阅读和查找与案例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到具体企业组织中去做前期调查或者实习。然后利用各种数据统计系统,为开展后续案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后的反馈整理

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反馈,主要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后,除了自我总结外,还需听取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意见反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会召集学生对所采纳的典型案例进行面对面讨论, 在案例讨论中哪个环节需要改进, 对教师的工作发表他们的意见,并对讨论后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再次整理,方便教师自省提高等。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灯媒介,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师生反馈互动录播,也可以从已经在旅游相关企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历届毕业生、以及兄弟院校等相关主体获得反馈信息。只有全方位的收集与整理信息,才能不断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质量。

信息化管理案例范文第2篇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成为摆在档案管理工作都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关键词】

档案管理;现代信息;挑战;机遇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008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这个制度可以看出,档案馆已经成为信息查阅的一个重要的场所,这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档案馆可以利用这个制度的颁布,作为促进自身工作完善的一个平台。一是保证档案部门有针对性的工作。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非常明确的规定了信息公开的方式、程序、范围、形式及信息公开部门的职能职责、公开的具体信息内容等各方面的内容。条例详细的规定,保证了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抓住重点和要点,能够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有效性,保证档案管理者能够不断的与时俱进,保证为人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为信息公开条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二是能扩展和丰富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服务形式。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且可通过网站、新闻会、报刊、广播等公共媒体信息,保证民众广泛知晓。这也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也能够与行政机关相接轨,保证自身信息公开形式的多样性,如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通过建设自身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现代化的手段,保证政府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的顺利对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保证信息公开的准确可靠及时性,从而促进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顺利的推动档案信息公开工作的进行,也极大的节省了政府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时间、金钱和人员的投入,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提高了信息公开的效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一是通过政府信息公布条例的颁布,直接把档案管理部门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沿,变成了信息公开的前沿阵地,如果没有与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交接处理好,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二是对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人们的印象中,档案管理部门都是养老部门,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认真就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尤其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以后,更对档案部门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何采取更好的方式公开档案有效信息,如何获取更好的信息资源,如何与政府更好的衔接与配合,保证信息公开的有效运行,都是摆在现代档案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而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得提高人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顺利有效的完成档案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档案管理部门也只是公开信息的一个方式。尤其是近几年,政府网络建设的突飞猛进,使信息公开查阅越来越便捷,也更加具有时效性和权威性。而如果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那么迟早会被信息公开这架历史的车轮抛弃,档案管理部门也会削弱甚至丧失自己的职能。四是原来国家分布的《档案法》、《保密法》对档案的公开的时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档案管理部门也是分门另类的对搜集整理到的档案进行了归档整理,对其鉴定密级和保密时限。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则打破了这个格局,有些政府信息甚至在实施的过程中,只要不危及国家安全、不涉及个人隐私,要求必须及时公开。这就造成了《档案法》《保密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二、如何解决档案管理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

1.完善法律法规

《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法规是多年以前制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现实有矛盾,与实践有冲突,需要不断的整合完善。如:2008年5月1日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中就明确规定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公开政府信息。条例的颁布更多的是倾向于对人民知情权的保护,是政府运行更加透明化的保障。而我国的档案法和保密法则对档案信息有公开的时限,法规更多的是倾向于对档案和保护、保管和保密上,而对时效性、可利用方面没有更多的要求。法律法规和条例在某些方面具有冲突的地方。所以,政府部门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档案法》和《保密法》,保证他们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效用,更好的为档案信息服务。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不在是从前的简单重复性劳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种。只有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使档案部门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档案管理部门发挥更大的效用,更好的发挥档案保管、查阅、保护的目的。

3.需要加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信息化管理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I Guo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 415000).

Abstr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 a core course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in the Internet age, teaching faces many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improve science teach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higher education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合并设置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来,信息管理学便被确立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并以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管理学、信息管理基础或信息管理学概论等课程名称在国内各大高校开展教学。信息管理学作为新兴学科,仍然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和研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旨在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运用的角度探讨如何改进信息管理学课程教学。

1 我校信息管理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信息管理学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自在2005届学生中首次开展信息管理学教学以来,至今已完成七轮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辅导。在教材选择上,我校选用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编著的《信息管理学基础》,该教材体系结构强调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信息管理学研究对象极广泛和复杂,作为新兴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1.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参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一般从信息这个名词的解读开始,这里涉及到信息论层面对信息的解读、哲学层面对信息的解读等等。由于信息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为了研究的便利,将研究对象高度抽象和集中,自然无可厚非,但将这些高度抽象后的理论成果展现在教学层面,内容便显得过于抽象,不够具体,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便反映课程内容枯燥、不够生动,以致学习热情不高。

1.2 教学内容与时代的违和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学等是信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历史来源,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教学内容较多地讲述了“过去”的东西,较少涉及新兴事物。比如信息分布相关理论,在讲述洛特卡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等的时候,我们发现其研究基础均是基于传统的期刊文献信息分布。又比如信息源仍大篇幅谈论缩微胶片和磁带、信息检索仍在讨论机械穿孔设备等等。固然教材出版与时展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但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难免与时代相违和。

1.3 互联网带来的全面冲击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也达5亿,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达25.5%。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推广,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民众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互联网不仅是信息管理学目前和今后长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同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现象、行为也对当前的信息管理学课堂产生巨大冲击。针对信息管理学新形势下的教学,这是不能回避、必须面对的。

1.4 学与“用”的矛盾

信息管理学属于专业概论性课程,从内容安排上看基本需要面面俱到,将教材任一章节展开便对应着一门相关的完整专业学科,比如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用户等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囿于课程地位和教学时间,在课程教学上只能全面展开、适当深入而非全面深入。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缺乏后续课程的深入、详细探讨的支持,于是在教学效果上便出现了学了皮毛、难以致用的矛盾。因此,通过课堂教学的创新引导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便是我们要考虑的。

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

案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案例即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对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讲授,使学生全面了解案例的本质特点,让学生多角度地领会案例中蕴含的科学信息,掌握案例本身反映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将理论形象化和具体化。案例教学不是机械的说教和理论的灌输,而是通过具体实际问题将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从心理学角度,这有助于引起学生联想和类比,激发想象力。

(2)案例的编选应该源于日常的不断积累。案例根据教学需要而准备,不能是随意的信手拈来,而应来自长期的观察、研究和积累,通过对案例的采编,对教学工作者来讲,便是一个教研相长的过程。案例教学也是将个人最新、最近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的捷径。

(3)案例内容选择上主体应是基于互联网。信息管理学重要理论主要基于传统的文献信息研究,虽然近年来,并没有发生重大、实质的变化,但互联网带来了巨大冲击,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研究俨然当前信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也深刻影响了广大大学生。在案例内容选择上,互联网自然是主体。比如在信息分布的讲述中,笔者引入2010年央视春晚过后歌手李健“一夜爆红”这一案例,通过“冷门”、“小众”歌手李健与“热门”、“流行”歌星周杰伦的相关互联网数据对比,包括二人限定时间范围内谷歌搜索所得网页的数目、百度指数、社交网站信息量等,很清晰地反映出互联网信息分布中呈现的马太效应。

(4)案例教学有助于学以致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多地是强调客观理论、规律的讲解,往往忽视了实际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则有利于打破学与用的隔阂,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进一步自主性学习。比如在信息组织的讲述中,课程理论基本建立在传统文献信息组织的基础上,笔者引入门户网站导航的案例,通过分析主流门户网站导航内容分类对比,找出优点与不足,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以信息用户为中心的导航的设计,很快学生便设计出女生版导航、老年版导航、常德地方版导航等等有创意的互联网分类导航,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对于信息管理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需要指出:一是案例教学法固然有其优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如讨论法、讲授法等,这样效果更好;二是本文旨在从课堂教学方法上思考通过案例提高信息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而要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仍需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的宏观角度去思考未来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费成,宋恩梅.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 孙显元.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信息化管理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城管;数字通讯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城管通”APP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采用了当代先进的数字信息管理技术、对实施主体和管理对象双方进行系统性整合,并旨在增强管理过程科学化、精确化以及高效化的数字城管模式,已在我国多个城市中付诸实践并显示出相应的成效。对此,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别强调“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本文将对作为数字城管技术基础的数字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作为其特色应用的“城管通”APP智能终端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对数字城管背后的技术价值进行初步探解。

一、数字化城管的基本定位

尽管本文对于数字化城管的考察侧重于执法环节,即城管主体对法律规定事项的日常维护以及对相对人违法行为的制止和惩罚,但此一环节是包含在整体上的数字化城管平台中、乃至于包含在“数字化城市”的背景下的;其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呈现出如下几种定位:

第一,强调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比如,“数字城管是‘互联网+’思想在城市管理上的实现,它本质上是一个电脑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提供了一个城市管理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城市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汇集、处理,以高效的程序化方式代替了传统、复杂的人工处理流程,极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1]

第二,强调以单元网格和城市部件来划分管辖。比如,《河北省网格式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细则(暂行)》(2009)第三条规定:“本实施细则所称网格式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将城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形成基于城市大比例地形数据的单元网格图;将城市管理的各项设施作为城市管理部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定位到单元网格图上,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形成城市管理数据库;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的责任……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全方位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①

第三,强调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两轴机制”。比如,《廊坊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实施办法》(2010)第四条规定:“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基础平台,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有序、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第四,强调数字平台下的特殊管理流程。比如,《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2010)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依托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等环节进行城市管理活动。”

综合上述要素,数字化城管的概念可如《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2010)第三条的规定概括如下:“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应用和整合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数字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城市管理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

二、数字化城管的核心技术及应用方式

从根源上说,数字城管与传统城管的核心差别在于其是围绕数字系统展开和实现的,或者说是建基于数字平台基础上的;而此处的“数字”则主要是指现代化的数字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科技应用和技术手段。

案例1:窨井盖智能管理是杭州上城区“智慧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双翼RFID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窨井盖上安装监测电子标签,配合读写器把现场窨井盖的状态实时返回管理中心,实现对窨井盖的实时监测。若井盖状态正常,标签定时向基站发送清点信息;若井盖被掀动,标签即时发出异常信息,直到井盖恢复正常;若井盖被非法移动,离开基站监控区域或进入另外监控区域,系统则认定井盖被窃。这一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市政对城市家具的管理方式,从重复性的人工巡查升级为自动化的监测管理,在减少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提升了维护管理的响应速度,实现了即时发现、即时响应、快速养护。②

案例2:黄冈市通过车辆GPS管理系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执法车、巡查车、市政车、环卫作业车、渣土车等近160台车辆安装了GPS设备:对城市管理车辆实行区域管理,超出区域时系统平台将自动报警并记数据;对环卫清扫作业车辆实行无线视频监控管理,有效提高了清扫作业的监督能力;对6家渣土公司60台运输车实行路线管理,杜绝了渣土运行中不按审批路线行驶和沿途抛洒、倾倒等情况。此外,黄冈市在共享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建设了60个用于城市管理的高清视频,其中10个监控工地建设,增加了实时噪音检测功能,加强了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③

在案例1中,用于窨井盖管理的双翼RFID技术显然属于现代科技范畴,其与传统的人工巡查有着根本的差别,或者说,这一技术的采用省去了对窨井盖或其他城市部件人工巡查或监测的环节,可以将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投入到对系统平台的值守以及对所立案件的处置上;同时,RFID的实现也离不开如下两个要素:一是通过电子标签将井盖状态传递至系统平台的数字通讯技术,二是收集井盖信息并进行判断和应对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二者皆属支撑数字化城管的核心技术。在案例2中,主要应用的是GPS定位技术和无线视频/音频监控技术,其同样能够省去对于城管车辆的行驶区域、清扫作业的具体状况、渣土车辆的抛洒倾倒以及建筑工地的噪音水平等的人工巡查或监测;同时,GPS路线和视频/音频数据的传递仍然对应着数字通讯技术,而收集相应信息的平台仍然对应着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上述案例,可以说,(1)数字城管中的数字通讯技术更为偏重于巡查或监测环节,即收集相应的信息并传递至系统平台,其重要功用之一在于通过技术应用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巡查;而数字城管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则更为偏重于后续的应对环节,即将信息汇总后做出判断、给出处理方案乃至于进行指挥和调度,其具体的操作和管理仍然离不开人工的参与。进言之,(2)数字城管技术其实是围绕“信息”展开的,即通过数字通讯和管理系统这两个核心技术及其他衍生技术来实现优质且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管理和④――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对象和执法区域等都呈现出庞大、繁杂和零散的特征,信息问题就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若相关的信息无法收集和传递,后续的管理和执行也就无从谈起;而数字城管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信息内容的准确度、通畅了信息流动的渠道,而且节省了人力成本、优化了行政服务效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导向型机构,其服务活动的开展日益依赖于高质、准确与及时的信息。反过来,技术又使得信息以各种方式得到应用,这极大地提升了其对于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效用。”[2]132

三、以“城管通”APP为终端的信息工具

数字化城管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以“城管通”、“执法通”等为名的APP应用程序,其可以安装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作为由城管人员或市民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用于采集、上报或处理相P信息。

案例3:“这里有几处户外广告破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请派人员及时核查处置”;“刚才一辆工程渣土运输车经过时,沿途道路出现淤泥污染,需要及时清理”……每日清晨起,总有一群手持“城管通”终端的信息采集员,在网格责任区段内开展路巡,一旦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就使用手持终端将图文信息上传至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待后台人员完成“分门别类”,分派、督促各责任部门及时处理。⑤

案例4:每天8点上班,合肥经济开发区锦绣社区执法中队的陶冬麒就拿出手机,打开执法通软件,用手指轻轻一划,就能看出今天有哪些案件等着自己去处理。执法人员都是按照执法通的指令去办案,每天该做的事情在执法通上按照紧急程度自动排列,目标明确,处理一件上报一件。清理建筑垃圾、铲除立面牛皮癣、劝说乱晾晒、清理流动摊点……办一条清一条,办案效率都在90%以上。⑥

案例5:孙世国负责城市防汛指挥工作已经10多个年头了,以前一下大雨,他就往东风路胜利桥等地势低洼地带跑;“数字城管”启用后,他就往市数字化城管中心指挥大厅跑,在那里调取各处的监控了解汛情、进行调度;系统升级后,他只需拿起手机登录监控软件,便可随时随地查看固定监控点和车载、单兵等移动监控点的视频画面。“即使出差在外,也不耽误调度指挥防汛,能有效保障百姓人身财产安全。”⑦

从“城管通”的功用上着眼,案例3主要体现的是信息采集功能,即对于那些电子标签和视频/音频监控(案例1和案例2)无法监测、仍需人工巡查的事项,通过智能终端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至数字城管平台――尽管仍然无法完全避免人力支出,但其可以节省将所收集的信息上报至主管部门这一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成本,即在智能终端和4G网络的功用下,“图文信息”上报至“系统平台”所耗费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而无需再像以往那样由难以说清的语音电话甚至由信息员亲自返回城管部门来进行上报;⑧即是说,智能终端的使用大幅简化了信息员和城管部门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案例4主要体现的是案件的接受、办理和反馈功能,针对的主体是案件处理者或称执法员。从城管案件的办理流程上看,其不仅需要信息员将案件上报至系统平台,平台操作员进行甄别后还要发送至执法员加以解决,而案件信息从系统平台传递至执法员以及执法员将办理情况回馈至系统平台,亦属信息传递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样能够通过智能终端加以简化,使得案件信息能够即时接收和回馈,从而节省执法员和城管部门间的语音通讯或路程成本。⑨案例5主要体现的则是案件的指挥调度、远程操控功能,针对的主体是案件指挥员。在数字化城管的信息流转过程中,对于案件的指挥处于较为核心的地位,其不仅需要处理信息员收集的相关信息,而且需要将案件的处理方法或应对措施发送给执法员。一般而言,指挥员经常值守在的“数字城管指挥大厅”中,操作计算机来接收和信息、实现指挥和调度;而智能终端的采用使其不必局限于固定地点――即便不在指挥大厅中值守,也可以通过移动端的APP实现远程控制和指挥调度、随时随地完成相应工作,乃至于在调度任务的间隔中灵活地从事其他工作。综合上述案例可知,智能终端的功用可以贯穿于城管案件的“信息收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等主要阶段。

综上所述,数字化城管所包含的数字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其所实现的信息高效流转,都是现代科技在城管领域的应用,也是数字化城管首当其冲的价值体现――若无技术支撑,数字化城管的种种管理方式及其衍生的其他价值皆无从谈起。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科技的发展不仅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凸显出功效,而且也带来了政治和行政领域的变化;主动将新兴技术应用到作为重要行政领域的城市管理中也是必要且有益的做法,其不仅有利于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更为高效快捷,能够将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可以说,尽可能大范围地利用可资利用的科学技术,是城市管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必由之路。

注 释:

①“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处

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现代

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城管首先涉及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模

式意味着万米的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应用相结合的信息化城市管

理系统,是一种创新的城市管理系统和城市独立监督的管理系统,是主动、准

确、灵活、高效且有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参见刘全海:《四维数字城管的建

立与应用》,《测绘通报》2015年第9期,第102页。

②“2013年2月至11月,上城区在两条主、次要道路,120个窨井盖上试安装

电子标签,共出现丢失报警1次,移位1次,破损2次,管理人员在30分钟

之内赶到现场,及时放置警示标示,并恢复原状。”该案例参见游广敏:《科技

治水 引领“大城管”时代》,《杭州》2014年第12期,第8页。

③该案例参见雷焰中:《“实景三维”:黄冈看得见的数字城管》,《中国建设信息》

2015年第3期,第30页;类似案例亦可见宋刚:《“五位一体”的首都智慧城

管》,《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年第2期,第65页。

④比如,深圳市龙华新区将智慧城管定义为“基于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建设,利用3G/4G网络、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技术、GIS/3D/多媒体等

高性能数字技术,实现一个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全过程监控督办、辅助分

析决策、视频监控、应急联动、联合指挥调度、公众互动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智

慧化、全覆盖、全流程的综合性城市管理平台”。参见佚名:《龙华新区:“智

慧城管”新面孔》,《中国建设信息》2014年第15期,第37页。再如,许昌

市将智慧城管定义为“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智慧技术,……搭建以基

础服务、数据交换、GIS共享服务、统一GPS监管、统一视频监控为应用支撑,

同时以数字城管、应急指挥、队伍管理、网上办案、决策辅助、行业监管为主

要功能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而弥补城市管理中信息盲区与管理盲点,

实现全区域的信息共享、工作互动、无缝对接”。参见张柯:《“智慧城管”:

打造便民服务升级版》,《许昌日报》2015年9月22日,第004版。上述定

义皆能体现信息在数字城管技术中的核心地位。

⑤该案例参见江晟:《“智慧城管”扮靓城市新容颜》,《芜湖日报》2015年9月

3日,第002版。

⑥该案例参见方玉珠:《数字化城管开启城市管理畅通之路》,《国际商报》2015

年3月4日,第C02版。

⑦案例参见王秀青、李宁:《“数字城管”高效管城》,《德州日报》2015年10

月13日,第B01版。

⑧“城管通软件使用中,信息采集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集成的实景三维模块,

直接在实景影像上自动定位案事件位置,进行案件上报。监督指挥中心坐席员

在查看案件详情时,不仅能够获得案件的详细信息,还能在实景影像上看到案

件的位置,并能浏览查看案件周边信息,直接点击实景影像上案件能直观、高

效的对案件进行批转、立案、派遣、处置反馈、结案,为案件的有效派遣、案

件的迅速处置、案件的快速核实核查提供了支持。”参见雷焰中:《“实景三维”:

黄冈看得见的数字城管》,《中国建设信息》2015年第3期,第31页。

⑨“每天采集员采集、市民举报、媒体曝光等多渠道收集的城市管理问题在市平

台统一受理后,通过执法通按网格派发到各相关部门第一责任人,案例处理后

再通过执法通进行现场反馈,整个过程都是无线数字化处理,略去多部门上报

的繁冗过程,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案例办理时间,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参见方玉珠:《数字化城管开启城市管理畅通之路》,《国际商报》2015年3

月4日,第C02版。

参考文献:

信息化管理案例范文第5篇

创新与安全的矛盾

由于档案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相对于那个时代最完备的档案管理技术与管理制度。近代档案学已经是一门完善的、体系严密的科学。虽然档案学面临信息化的冲击与挑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一代档案学尚未产生,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难题。因此,处理好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管理创新和原有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

原有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一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二是为了确保档案安全。同时,对历史档案管理现状难于改变的特点,必然使档案管理不可避免地走向管理方式的多元化。例如,国务院办公厅的档案管理系统就分为1990年前和1990年后,分别用不同的方式管理。在这方面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毕竟档案的历史管理方法无法改变,档案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档案管理系统向深层应用发展时,会出现与其他应用系统整合的情况,如文档管理一体化。对于这类整合,重要的是处理好整合应用项目与档案管理特有的、独立性要求的矛盾。例如,档案管理中对文件标题有权改动,这必然使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复杂化。采取管理创新和合理技术是档案管理与其他信息系统整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标准化、法制化的挑战

在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程度相对比较低,造成应用范围和信息共享性大大下降。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不同,难于实现标准化。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政府的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除中央、地方档案馆外,各政府机构亦管理着相当有年头的档案,有的甚至保存着大量建国初期的珍贵档案。由于多头管理,各有归档方法与规范,甚至有管理体系和政策上的不同,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二是在具体管理细节上,各级政府和政府各机构间,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使本来能够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变得比较混乱。最明显的例子是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共用的、相对统一的档案分类主题词表都很难提出。

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造成的应用技术体系不断升级、换代,使标准不断变化,加剧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风险,加大了投入和建设难度。例如,每次存储介质的革命都带来存储格式和标准的变革,将已经数字化的档案资料置于重新投入巨资升级或放弃原有数据的两难境地。

四是关于档案的立法相对比较缺乏,甚至对超过五十年历史的档案必须解密或降密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造成大量档案因密级问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至于建立电子档案,不但存在巨大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至今在标准、法律依据等方面都还是空白。

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相关法律的滞后则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电子政务的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正在加紧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政务并不是过去办公自动化(OA)、政府信息化在名称上的改变,它具有特定的含义。政府机构利用计算机开展OA应用早已有之,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电子政务的鲜明时代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电子政务是构建在国际互联网平台上,能够直接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履行政府职能的公共行政管理工具,改变了以往建立在政府专用网络上的OA系统只能为自身业务服务的应用目标,使政府实现了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更高层应用目标。同时,电子政务本身还成为政府政务优化、业务重组、管理创新和机构改革的技术保障和驱动力。

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功效等同于手迹和印鉴的电子签名得到广泛应用,使电子政务具有了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社会”中最基本的电子信任体系,使网上进行的社会活动有了可信的安全保障。正因为如此,国际上电子政府建设成为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标志,使推进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管理领域里不可避免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推进电子政务必将迈向电子政府。从这个意义出发,今后开展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更新旧观念,研究新问题,做出新部署。

在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确实需要创新。

从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看,人才档案的管理与应用已经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不少大公司的资料、档案信息系统虽然遭到彻底摧毁,但仅仅几天后,这些公司在其数据备份系统和灾难恢复系统的支持下,业务全面恢复。说明当前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已经发展到了高度可靠、可用的水平。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办法各自为战地建设,不从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就不可能加速这项建设的进度,就会事倍功半,还会给国家造成巨额浪费。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档案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到它是电子政府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电子政府的全局出发,构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我们过去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相比,今后系统建设至少需要考虑增加以下任务并及时部署。一是解决电子证书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在互联网条件下,电子档案的应用和管理,需要依靠电子证书来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二是建立政府电子档案的数据备份、事故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系统,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数据安全概念的新事物,绝非什么“双机热备份”之类的数据安全技术可以胜任,它要求的是全方位的创新,首先是档案管理的创新,例如它不可能由各档案管理部门分头各自建设。电子文件和数据是所有信息化建设投资最终获得的惟一的物质回报,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三是标准化、规范化推进,这是难中之难,但没有它就不可能有电子档案,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电子数据易用性和数据库复杂性之间的矛盾。四是法律保障,只有在立法条件下,才有可能真正推动电子档案的研究、发展和实施。我们应该以全新的理念、缜密的措施、科学的方法,从建设之初,从档案管理的全局出发,自上而下地,有领导、有步骤地就构建电子档案系统开展脚踏实地的工作。

新形势下的基本策略

必须看到,在今天的形势下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除了自身建设任务外,还应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带来政府管理创新的巨大机遇,将打破许多原有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甚至出现只有各种电子政务建设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电子政务的情况。所以,新形势下搞好电子政务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重要策略。实践经验表明以下策略十分重要。

1. 积极纳入国家信息化领导、协调机制。所有电子政务建设都应当自觉纳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的总体方案。政府效能的源泉来自管理,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也必然是管理。例如档案管理信息化采用电子证书就应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协调下构建和应用。

2. 与时俱进,观念创新。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采用信息技术引发的工作方式、管理方法的变化将会层出不穷,必须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政府的文档数据备份,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至今还几乎没有符合严格意义的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安全性十分脆弱。要求每个政府机构都建立复杂、昂贵的数据备份系统既不可能,也不合理。采用市场的方法可以解决企业和相当一部分机构的问题。但是党政等重要机构如何解决,值得很好地研究。这就要求我国各有关机构必须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机构职能等方面全面创新。

信息化产生的一些问题,可能现行各有关部门都不具备管理和解决它的职能,这就特别需要职能创新。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的许多机构有可能通过分析、研究,从拓展业务工作范围出发,主动承担起新职能。或者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协调下,被赋予新的职能。例如,中央和各地方的档案馆就有可能成为各级政府的文档数据备份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3. 遵循标准,推进标准,加强法律建设。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本单位的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实质上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做法极其有害。曾有过高层政府机关,采用仅凭经验管理档案的方法,连续数十年不变,虽然也有成效,但不具有通用性,使这些珍贵档案在最终归于国家后,无法供他人使用,最终证明这种管理是落后的,必须淘汰的。

采用标准意味着系统性的进步,对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搞好应用并使应用不断深化,就必须在标准化上下足功夫。有些标准的制订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例如电子档案的标准,不但涉及数据格式,还将涉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本身就包含不止一项的复杂课题,更应统一领导,集中力量,锲而不舍,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和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档案的立法工作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实现。这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4. 注重信息安全。政府的档案涉及国家利益,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关系到国家安全。政府机构的信息安全建设从本质上讲不是个人或部门行为,而是国家行为。要按照国家制定的信息安全框架从总体上开展信息安全建设。在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是核心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必须是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标准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