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第1篇

无公害的茶叶是指没有公害污染的茶叶,严格地将农药的残留及重金属的残留控制在标准限定范围之内。对于无公害茶叶,在栽培和管理上,选园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还要注意,栽培管理一定要加强。加强茶园的建园技术和栽培管理,以便使无公害茶叶的栽培生产目的得以实现。

关键词:

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应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可以将茶叶中有害的物质含量和农药的残留进行有效地控制[1]。

1茶园的建园技术

茶园建园首先要选择好的地段,要求土层要厚,肥力要好,土壤是沙质的,通气性要好,不积存水,营养要丰富,腐殖质高,土壤显弱酸性或者酸性。一般的情况下,无公害茶园的土壤中,所含的病原菌数量每克要低于105个,寄生虫卵的数量每克要低于10个。茶园高一级,标准的要求就要更高一些。重金属在含量上的最低标准是:铅≤250mg/kg、镉≤0.3mmg/kg、铬≤150mg/kg、铜≤150mg/kg、砷≤40mg/kg、汞≤0.3mg/kg。对于无公害茶园更高一级,无论是生产绿色食品A级和AA级以及有机茶,还是土壤的有害的金属含量的要求都更高。对于茶园的周边要求没有污染源和尘土。需要与种植绿色的无公害食品的要求相符合,对大气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最小限度的也要与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标准》的一级的标准相符合。在选择茶叶的品种上,要尽量挑茶树的良种委员会通过审定并推广的品种进行选择。一定确定选择的是良种的树,应该是质量优秀,产量高,高抗性,适应性比较好。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多种的品种进行搭配,将一些矛盾的问题进行解决,使茶树栽种的效益及产量得到提高。

2茶园栽培管理的技术

2.1土壤管理

将土壤的理化特性进行改善,首先对土壤进行深耕、锄草,然后再将草料或秸秆等覆盖到上面,或者直接进行深翻后入土,使土壤的环境得到改良,土壤的活性和有机质得到增加。在茶园中,种植1~3a的生幼龄茶,茶园的行间距可以栽种绿肥。栽种的茶园,土壤要肥沃,园内没有杂草,覆盖的要好,可以酌情地进行免耕或者减耕。对土壤的结构进行改善,可以用蚯蚓。

2.2施肥管理

重施基肥,开沟深施。基肥需要用1~6个月进行堆制,将有机肥充分地腐熟,使安全无污染得到确保。有效进行追肥,人粪及禽畜粪等经过充分地腐熟,经过无公害化的处理以后,都可以作为重要且营养的补充来源。

2.3水分管理

水分的管理以保水为主。茶树健康的成长需要得到保证,耕层土壤的含水量最少也应该达到75%~90%。水分的散失需要控制,土壤上面要进行铺垫并盖上草。在茶园的路边,将蓄水池或沟建立进来,以便植树和种植,使绿化的覆盖面积得到增加,营养水土。对于干旱的时节,耕层的含水量比较低,在70%以下的时候,需要适时引水进行灌溉。为了能够将无公害栽种的标准达到,水质的要求必须要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的标准。时春和寒冬的季节,可以考虑塑料大棚的搭建,御寒和保暖情况需要注意。

2.4防治病虫害

防治茶树的病虫害,以农业的防治作为主要的技术。对茶树进行及时地采摘和修剪,发现有病虫害的树叶,带出茶园,进行集中地处理,使病虫害生长的环境进行改变,以便将病虫害有效控制的目的达到。及时进行中耕和除草,将与土壤有关系的病虫害进行控制。对于化学药剂的用量尽最减少,多采用生物农药和天敌,以便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对于茶季结束以后,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能够将第2年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减少。

2.5茶树修剪

对茶树进行修剪,是对优质树冠进行塑造必须实施的措施。一般情况下,人为进行修剪,给茶树进行分枝,使茶树壮矮密齐方向发展得到确保。并且,减小树体内C/N的比值,保证树体的营养生长的发展。将地上、下部生理动态的平衡破除,使地上部加剧营养生长得到促进。因此,进行修剪,可以使新梢的伸育得到促进;芽数芽重得到平衡,使之境调;使树冠覆盖度的形成得以加速;将树冠进行重组,或者将树冠面上生产枝复壮,可以将茶树体的化学成分含量的百分率改变,从而使茶叶的高产优质得以建造。

3结束语

栽培和管理无化害茶叶的生产,选园非常关键,同时必须充分掌握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而且重金属的含量和卫生指标都要达到指标的要求。此外,茶树修剪也很重要,确保茶树营养生长方向的发展。

参考文献: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南大叶种;栽培管理技术;高产高效探究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400-01

云南大叶种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优质茶品,它色泽比较的鲜绿圆润,泡出来的茶香气宜人,滋味醇厚,在当今市场上供不应求。如今,云南大叶种的种植和成效已经非常显著,它的培育和推广技术也在不断地成熟。但是云南大叶种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培育良种、合理施肥、土地养护以及茶树的采摘和留养等,不断加强技术的探索和革新,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一、做好育苗、养苗工作

做好育苗和养苗工作是云南大叶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和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育苗和养苗工作的时候,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茶苗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种苗的生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大叶种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之一。广西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位于柳城县的北部,地势比较平坦,土壤属于黄沙壤土,土质比较肥沃,为保障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在进行茶苗种植时,要进行挖沟作业,开沟方式主要是采用拖拉机开沟,开垦的茶沟宽度和深度均是在45cm至50cm的范围之内,茶树行距大约间距是150cm。这样的茶沟能够保水保肥、通气比较良好,有利于茶苗的纵深生长。

(二)做好选苗工作

选苗工作对于茶树的生长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叶种的高产高效。在选苗时,应当选用壮苗,壮苗的评价标准就是“生长期为一到一年半,苗茎粗在0.4cm以上,苗高大约50cm,在距离地面12cm的地方尚有2片左右的大叶子,叶子颜色浓绿,种苗的根系比较发达,有很多须根。在移栽的时候应当采取短穗扦插壮苗的方式。因此,在选苗的时候,应当严格选择,进行专门培育,加强科学研究投入,繁育优良品种。

(三)带土移栽

为了保证种苗的成活率,在移栽的时候,应当进行带土移栽。移栽的时间应当把握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在移苗前,要对需要种苗进行修剪;在起苗的前一天,要对苗地充分淋水,当然,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处于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区,降水比较充裕,如果当时已经有了较大的降水,种苗地就不需要再淋水;起苗时,动作要迅速,起苗铲要锋利。种苗带土3斤左右,并且起苗时应当专人进行起苗工作,否则容易导致种苗断裂。

(四)充足供水

保证种苗成活的关键是进行充足的供水。除了在移苗时淋透水外,还必须在半个月内,每三到五天,淋水一次,在种苗发新根后,每七到十五天淋水一次。总之,是要保证土壤湿润,如果碰到高温干旱天,应当适当增加淋水次数和程度。

(五)追肥时要少量多次,勤施薄施

在种苗成长的时候,供足肥料,能够保证种苗的较快成长,并且这也是保证大叶种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肥料可以利用野生绿肥,也可以把铲除的杂草加入过磷酸钙在粪池内沤制水肥。在施肥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施肥原则:以水肥为主,以化肥作为补充。施肥的时候,应当先进行松土,再施肥。施肥量大约是每亩施水肥150担,硫酸按35斤,在二到六月份,水肥每月要施肥两次。在六月份前,要进行施肥攻梢,保证种苗形成健壮的骨架,施肥的过程要进行中耕除草,在六月份之前,要把茶园中的杂草除尽,在十月份以后,对全园进行中耕,清除杂草,把杂草覆盖在茶行中。

(六)进行适当地修剪作业

在种苗的成长过程中,要对种苗进行修剪,适当的修剪可以保证种苗的茁壮成长,为种苗的高产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种苗的修剪作业,第一次主要是在移栽前进行修剪,第二次主要是在移栽种苗10个月左右,要进行分段修剪,修剪的标准是:枝条茎粗0.4cm左右,新梢上大约有7、8个叶子,枝条呈现出了明显的木质化的程度。

二、进行合理的采摘和留养

对茶叶进行合理的采摘和留养是保证大叶种高产高效的关键。因此,在对茶叶进行采摘和留养的时候,要把握好茶芽的生长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采摘和留养的关系。

采摘和留养是茶树生产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看似矛盾,实际统一。采摘虽是种植茶树的目的,但是留养是进行采摘的重要保障和条件。茶叶的采摘标准是:先发先采,后发后采,合理采留。在采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茶芽生长到一芽三叶或者是一芽四叶的时候,要采一芽两叶;留叶的时候应当根据茶树的长势和季节进行不同程度的留叶。我伏虎华侨农场茶厂,在采摘茶叶的时候,坚持了合理的采摘制度,3000多亩的良茶种植基地,产量获得增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发作严重影响了茶叶的高产,我厂的茶树病病虫害主要有卷叶虫和叶枯病。我厂防治病虫害主要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过程以农业技术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为主要办法。

在农业技术防治方面,我厂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和栽培工艺,达到防治效果。例如:在种苗修剪过程中,修剪和清除有病虫害的枝叶;在采摘过程中,摘去受害芽叶;还采取对茶园中的遮荫树涂刷石灰水的办法,阻碍成虫产卵或孵化。在药剂防治方面,由于我厂的种茶面积较大,因此,在药剂防治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喷洒工具对园种的茶树进行喷药作业。除此之外,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我厂还专门成立了病虫害防治监测部门,对茶树做好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时期。

四、加强茶园管理

我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茶树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为了保证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我厂完善了对茶园的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茶园管理体系。一是从组织结构上成立各级管理组织,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负责本部门的管理工作;二是从种苗的栽培技术上不断加强管理,适时地进行园中的修剪、除草、施肥、采摘和留养工作,不断完善茶树的种养技术。

结语:

云南大叶种是我国的著名的茶树良种,它生产出来的茶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但是,云南大叶种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培育良种、合理施肥、土地养护以及茶树的采摘和留养等工作水平,不断加强技术的探索和革新,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的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吕永康,熊昌云,崔文锐,闫刚.云南省普洱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农艺学,2013(59).

[2] 吕永康 ,熊昌云.新茶园建设与茶苗移栽的教学实践[J].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学报,2012(63).

[3] 徐思珍.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制作碧螺春茶工艺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交流探讨,2013(83).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叶 生产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77―02

前言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旺乡地处景洪市东北,乡内属南亚热带气候,平均海拔为1317.2米,年平均降雨量1600―1700毫米.牟平均气温在18.9―19.7℃,土壤RH值4.0―7.0之间,比较适宜种植茶叶。

1勐旺乡茶叶生产现状

勐旺乡共有耕地面积7万多亩,随着茶叶良种的普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乡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1.1面积、品种、产量

全乡有耕地面积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65576亩,优质茶叶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采摘面积39013.7亩,占种植面积89.29%。近年来推广的优质新品种有.云南大叶系列云抗10、14号、雪芽100号、长叶白毫,矮丰、景谷、景东大白茶.云南小叶系列佛香茶等随着优质良法的不断推广应用,茶叶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单产在80公斤以上。

1.2勐旺乡茶叶种植区域及生产条件

1.2.1坝区海拔1000―1200米区域,此区域热量充沛,土壤类型多为红壤土、富铝土,砂、粘适宜,偏酸性,比较适宜种植茶叶。主要是勐旺坝区,面积47469多亩,约占茶叶播种面积61.86%左右,属高产地类型,耕地坡度小,耕地利用率高方便管理。

1.2.2山区、半山区:1200―1800米区域,除勐旺坝区外,其余耕地都处于这个区域,种植面积18109亩占种植面积的38.140%。这一区域地型地貌多样,耕地分散、种植小气候多样化,土壤类型较多,肥力差异大,茶叶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管理水平低、分布散、坡度较大、不便管理。

2影响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

2.1茶叶品种杂乱

目前勐旺乡市场上茶叶品种多、杂、乱,据近年来调查统计,共10余个品种。

2.2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

勐旺乡目前主要以台地优质扦插苗为主,有部分实生苗,还有少数为嫁接名优品种,在种植过程地规划不合理、栽种不科学、(过深、浅、稀、密等因素。过深造成茶苗生长缓慢;过浅容易死亡断行缺塘;过密造成成本加大、生长优势受控、影响产量及管理越稀基本苗不够封不了行、浪费土地、管理费时费工、影响产量。

2.3施肥技术不到位

2.3.1施肥方法不科学。种植前未施基肥造成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分枝率低、抗病力差;采摘后大量施追肥,造成生长过旺,分枝密而细,采摘面因弱枝、细枝、病枝、下垂枝过多采摘面发芽率虽高,致使芽小、芽弱、对夹叶多、产量低、品质差。茶叶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之一,施肥量不足,则不能满足茶叶生长的需要。茶叶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定值初期至采摘前期需施足基肥及少量多次施追肥,养分充分吸收均形成强壮主干枝,再分化为一级分枝、二级分枝,形成科学采摘面,在此期茶叶所需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2―3年达到最大值。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增产效果最明显。

2.3.2氮、磷、钾搭配不合理。普遍存在偏施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和微肥现象。

3提高茶叶单产的主要措施

3.1合理引导引进优质茶叶品种。茶叶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大优质新品种引进推广。选择适宜品种。应对引进新品种进行小面积多点示范,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适宜种植品种,再向农户推广,并制定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3.2合理密植,科学化种植,提高产量。大力推广优质扦插苗,采用单行单株台地移载,扦插苗苗龄不低于8个月(即上年10月左右扦插的苗次年6月以后移栽),开始移栽茶苗,按要求在已经开挖好的种植台地上挖30m左右的种植沟移栽,栽培的技术要求:株距30―35m,进行移栽每亩可栽1000株左右;选择无病虫害健壮苗移栽,做到深浅适宜。

3.3科学施肥。品质好坏起决于品种,收多收少在于肥。移栽前施少量底肥,施底肥,每亩均匀撒施15―20公斤复合肥。移栽后雨水结束前施1―2次追肥,每亩施20―25公复合肥加适量磷钾肥。施肥量过大容易引起烧苗,过小造成茶苗生成不良,抗病、抗旱力差,容易死苗造成断行缺塘,施肥原则:少量多次、不远不近、能灌根不埋施禁撒施的原则。

3.4病虫害防治

移栽前期,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苗圃清菌。

我乡主要茶叶病害有蟋蟀、茶黄蓟马、茶蚜虫、茶赤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立枯病、茶渍病、茶饼病等。各种病害在选用高产抗病强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观察它们各自发病的特点,一旦发现,就要适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1)使用毒饵方式诱杀蟋蟀同时每亩用60毫升敌敌畏加60毫升乐果进行喷施防治茶叶蚜虫。(2)茶黄蓟马防治毗虫啉由杀灭剂与特效助剂1+1全新型配方,专业防治抗性蓟马。它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活性高、毒性低,杀虫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专业防治黑蓟马和抗性蓟马的特效药剂。两瓶兑水15kg,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均匀喷洒在茶叶片表面。(3)茶饼病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勤除杂草,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力。及时采茶,清除病原,减少病害。发病严重茶园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发病期间可用0.2―0.5%硫酸铜、0.2%硫酸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喷施,均可获得良好效果;(4)立枯病防治:①注意排水防涝,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苗圃烧毁,以减少侵染源进入。②调运苗木时严格捡疫。③于发病初期用0.7%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成50%的多菌灵、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稀释液、黄腐酸盐或75%的百菌清800倍稀释液。(5)茶赤星病、褐斑病、炭疽病防治:一般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是用于叶部的保护性杀菌剂。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原生态 无公害 茶叶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76-01

要想完全实现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就需要对原有的茶园进行详细的考察,如果能够满足建设原生态茶园的条件,可以对其适当的改造,使其完全符合原生态、无公害茶园的条件,而如果已建成的茶园并不满足建设原生态茶园的条件,可以改变种植的种类,然后再对周围条件进行调整改变,经过几次轮换之后,再对茶园进行总体的评价,直至满足条件。

一、栽培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重要意义

茶叶作为我国人民喜欢的饮品之一,研究其栽培技术意义重大,在当今这个提倡原生态无公害食品安全的社会里,研究原生态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可以将其作为国家形象,向世界推广,从而提高我国的世界地位。这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从个人角度讲,这也是我国公民对生活品质提高的要求。原生态的茶叶栽培主要需要多个条件,比如土壤质量,并不是什么类型的土壤都适合种植茶叶,所以首先应该选择好质量优良的土壤;环境质量,茶叶的种植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只有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才适合种植茶叶;后期管理,尤其是灌溉的管理,不能过多也不多过少;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在修建茶园时,还要保证6km之内不存在有毒气体,而且要保证水源清洁空气质量优良,上述这些条件都属于外在的条件,而影响原生态茶叶的栽培质量另一因素就是技术,也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现代栽培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提高整体栽培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临海市兰辽林场栽培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基本条件

原生态以及无公害茶叶的栽培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最基本的就是没有污染源,无论是水源,还是空气其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因此对生产基地的选择就至关重要,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力,保证能够长期种植茶叶;其次,就是周围不能有污染源,以免影响茶叶的长势以及土壤的生产能力。如果对要全面实施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就需要对已建成的茶园进行考察,如果周围条件以及土壤质量都符合条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将其改变为原生态的茶园;而如果茶园不能满足无公害栽培的基础条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就是改变种植种类,经过多次轮换之后,再对其进行整体评价,直到符合原生态、无公害茶园的要求即可。

三、防治虫害的方法

上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原生态以及无公害茶叶栽培的重要意义及其条件,从中我们能够深刻的了解到,栽培原生态以及无公害的茶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首先要满足基本条件,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而防治虫害就是养护的重点,如何进行虫害的防治呢?笔者总结如下:

1、防治

在改植或修建新茶园时,应当选种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的茶树,在进行采摘时要进行多次、分批采摘,要对小绿叶蝉、白星病虫等对茶树生长的有害的病虫进行控制。工作人员在对茶树的护理中要在固定时间对茶树进行修剪,保证每颗茶树的高度要低于85 cm,这样可有效防治毒蛾、黑刺粉虱等类型的病虫害发生。此外,在秋末时期应当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并适当地施用有机肥料,这样可将土地中生存的害虫杀死,降低次年茶园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2、防治及物理防治

对茶园中的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时,对茶园中的多种寄生昆虫加以利用。例如利用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来对茶树中害虫进行治理,同时对这些益虫的天敌进行人工干预,防治益虫因天敌过多而消失。所谓物理防治就是通过人工对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对茶叶有害的虫类进行捕杀,在捕杀过程中可利用害虫趋性采用异性诱杀或灯光诱杀法。此外,对茶园中的杂草可利用人工对其进行铲除。

3、防治法

对于茶叶树种的一些害虫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防治都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个时候,只能采用化学防治。在无公害茶园中采用化学防治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农药。在进行农药喷洒时一定要使用低容量的喷雾器进行农药喷洒。利用篷面扫喷对篷面害虫进行处理,采用低容量侧围方式对茶树下部以及中部的害虫进行处理。采用以上喷药范式的主要原因就是降低药物残留。确保茶叶中的药物残料能够达到无公害茶叶的标准。在进行农药喷洒时严禁使用氧化乐果、六六六等高毒性、高残留的药物,这些药物虽然能大幅度的杀死害虫,但同时也会使茶叶中残留药物,导致茶叶不符合无公害标准。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的根据GB/T8321和GB4285中的有关要求进行。在处于非生产季的无公害茶树进行害虫防治时,可以采用矿物源农药。

四、施肥方法

原生态以及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对土壤自身的肥力有一定要求,但是也并不代表全部依靠土壤自身的肥力,不进行后期的施肥加工,换句话说对于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来说,对其进行一定的施肥也是由必要的,但是其施肥遵循一定的方法,保证化肥效果的正常发挥。

在对茶树的施肥量及施肥时间的确定上要依据茶树的生长状况、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及其有关条件。合理的施肥方法对茶园中茶树的生产以及茶叶的产量都有着重大影响。在施肥时应当对化学肥和有机肥进行配合施用。不能出现施用单一肥料的状况,因为施用单一肥料不符合茶树在生产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不利于茶树生长。若对茶树施用有机肥或农家肥,在施肥前要对施用的肥料进行无公害处理,确保施用的肥料中的有害物质符合有关标准。此外,施用的微生物肥料要达到NY/T227中的所有要求。

对茶树的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环节,基肥中施用的主要为有机肥。在种植茶树时要先开沟再施肥,沟深应在20 cm以上。一般情况下施用饼肥量应为260~400 kg/667m2,若施用的是农家肥,那么应将肥料施用量控制在1300~2 000 kg/667m2左右。对于茶树的施肥必须要结合茶树生产的土壤环境,对磷肥、钾肥等营养肥料进行选择。在进行追肥时,主要依据茶树的生长规律来选用化学肥料,对于追肥一般在采摘茶叶之前的14 d左右开沟施肥,此时应对开沟深度加以控制,通常情况下应控制在10 cm左右。在进行追肥时一般应将追用的化学氮肥施用量控制在14 kg/667m2以内,同时,在1 a内氮肥的追肥量不应大于64 kg/667m2。在完成对茶树的施肥后要马上进行盖土,再通过对茶树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解,然后再施用叶面肥,一切施肥工作都应在茶叶采摘前10 d前停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研究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意义都非常重大,其栽培技术注重的是栽培细节,保证各项栽培环节都能够满足要求。原生态无公害的茶叶也要对进行施肥处理,但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本文是笔者多年在临海市兰辽林场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够为茶叶栽培人员提供借鉴,发展我国无公害技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茶;选地整地;种植;抚育管理;浙江景宁;九龙乡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常绿小乔木,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1],是景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九龙乡位于滩坑库区边,在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北部,是该县山林面积较大的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1℃,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9.1℃,年日照时数1 848h,年平均降水量1 510mm,年相对湿度79%,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势复杂,自然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九龙乡具有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充裕,目前已规划油茶基地30hm2,油茶低产改造20hm2,乡镇府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笔者对九龙乡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供种植者参考。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选择海拔高度100~500m、坡向南坡或东南坡、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中下坡酸性、微酸性红壤、黄壤。油茶是深根系树种,根深1m以上,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适应油茶造林。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一般在栽植前 1个多月进行,通过翻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使土壤充分熟化。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情况,可进行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平地采取全垦整地,陡坡上采取块状整地,缓坡上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施足底肥[2,3]。

2种植

应选择一至二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4]。壮苗的标准是: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cm,地径0.3cm;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cm,地径0.15cm。不用实生苗造林。种植一般在立春至惊蛰进行,有的地方提倡和推广10月“小阳春”植苗造林。种植方法为1穴1 株。在已填好土的穴中,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适宜的种植穴,将苗栽其中,舒展根系,栽紧踩实,深度以比苗木根颈高1~3cm,栽后覆1层松土。将基部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浸水死苗。为提高油茶林的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4],一般要求1 605~2 505株/hm2,株行距2.3m×2.7m或2m×2m。

3抚育管理网

一是肥料料管理。幼树(1~5年)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每年需施尿素100g/株左右,分4~5次施肥,次多量少。从苗的4个方向挖穴进行穴施,距离苗10cm左右。进入丰产期(6~9年)主要施氮、磷、钾肥,比例为3∶2∶1,每年需肥量在250g/株左右,分 2~3次施肥。进入盛产期(10年以后)消耗较大,需要肥料增多,在500g/株左右,氮、磷、钾比例为5∶3∶2。2月施氮肥200g/株,5月施钾肥 100g/株,7月施磷肥150 g/株。采用沟施,距树干20cm处沿树干周围开挖10cm深的环形沟,把肥料均匀撒入沟里,盖上土即可;也可采用放射状施肥,距树干20cm处按4个方向开挖10cm的4个穴,把肥料分配均匀后撒入穴中,盖上土即可。最好是雨后追肥[5]。二是林树土壤管理。进入冬季,对油茶林进行全部翻挖,捡出大块石头和恶性草根,杂草铺在树塘内。翻挖的土块不能敲细,让其自然风化。全年应除草2~3次,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倡林粮间种,以耕代抚[6]。粮食作物应选择矮杆品种,以豆科较好。

4病虫害防治网

油茶炭疽病在我国茶产区普遍发生,引起严重落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春季另行补植,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果和病蕾;加强林地管理,清洁林地环境,保持通风通光,降低林内湿度,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危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 一般一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幼虫取食叶后,吃光后也取食嫩枝树皮和幼果,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防治方法:夏铲冬垦灭蛹、灭幼虫,人工捕捉和灯光诱杀,招引益鸟捕食害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 5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4月中下旬用白僵孢子22.5~30.0万亿/hm2喷雾防治。网

5参考文献

[1] 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229-230.

[2] 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32-234.

[3] 汪明正,张志明,朱才明.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3-35.

[4] 冯维华.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