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Web4.0;高职;专题式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70-04

Web 4.0时代开放的平台、活跃的用户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发展,在此环境下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作为E-learning的新生事物――微课自2011年由胡铁生教授提出后,便迅速风靡全国,线上微课视频在网络上蔚然成风,线下全国高职院校的微课热愈演愈烈。此时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关注重点在于单个知识点的设计与开发,尚处于“小微课”时代。随着微课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的逐步深化,未来微课将跳出“小微课”的局限,迈向“大微课”时代,即将大量无序化和碎片化的微课视频形成专题式微课,借助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打破“快餐式碎片化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Web4.0环境下专题式微课内涵

(一)微课定义变迁

微课始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Second Course(60 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 P Kee提出的“The One Minute Lecture(一分钟演讲)”。国内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微课”,被称为“国内微课第一人”。

随着对微课的深入研究,微课的概念几经变迁,截至目前,国内的微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①微型资源构成(微课1.0版本):把微课作为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资源类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的基本构成”;②微型教学活动(微课2.0版本):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并重”;微型网络课程(微课3.0版本):③把微课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定义侧重于“微课程”。

从以上微课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的定义正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发展变化,其中“微型网络课程”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微型网络课程”是基于某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专题式微课是未来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专题式微课内涵

专题式微课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并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有序化的微课。微课专题式开发之后,学习者既可以将知识点分开加以学习,也可以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体会,可有效地避免知识碎片化给学习者带来的影响。

二、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原则

专题式微课所具备的“小资源粒度”特点既迎合了当下Web4.0环境泛在学习行为,而其固有的“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又能够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要设计开发专题式微课,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多是在学习国外微课教学经验基础上,基于专家、教师的认识和各级微课教学比赛而开展的,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应用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微课设计主要是基于教师主观愿望和理论分析而构建的,缺乏对学生需求和期望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所以,在专题式微课开发之前,进行一定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是有必要的,如微课视频的知识点选取、呈现方式(动画、图片等)、教师/学生出镜的期许(是否出镜、出镜的频次等)、教师授课语言风格(小品形式、相声形式、新闻联播形式等)、教师授课方法(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其亲身体验专题式微课教学带来的益处。

(二)有序性原则

高职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微课的“微”学习内容正契合其认知特点。但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容量小,学习内容孤立、破碎,容易造成学科知识碎片化问题。与专注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的零散、碎片、杂乱相比较,专题式微课虽然也采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但微课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层次性、逻辑性,有序的内容衔接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3]。所以,专题式微课开发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需要结合某一学科模块或专题标准要求,从整体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规划,并用相应的图文(如思维导图)明_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实用性原则

微课因其开发方便快捷、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而在高职院校广受追捧,特别是随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的推动,近两年微课开发数量更是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但随之而来的是“微课不威(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基于微课的“草根”特性,技术门槛低、人人皆可参与开发,许多教师制作的微课沦为“带讲解声音和人头像的播放课件”;而部分参与比赛的微课过于关注特技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复杂的背景音乐、动画所吸引,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思路,学习效果甚微[4]。因此,专题式微课在开发的时候,需要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如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性的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如能用文字、图片就可以说明的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专题式微课的开发对象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划定范围,也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得出结论。此外,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喧宾夺主,演变为“信息技术秀”。

(四)共享性原则

微课只有能够共享,才能体现其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否则便失去了开发它的本来意义。Web4.0环境下,开放的平台为微课共享提供了便利,如微课网、微学习等。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资源平台,供本校师生共享和使用。目前,大部分微课平台缺乏系统分类或排序,学习者查找所需的微课资源较为盲目和随意。虽然设置有搜索引擎,但由于开发者在上传微课时设置的关键词的精准性和完整性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检索效果和学习效果[5]。有序化、系列化的专题式微课对平台的要求更高,需要将与某一专题或学科相关的专题式微课整合成一个网络化学科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树,以避免彼此之间孤立而形成信息孤岛,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全面、准确地找到专题知识,并明确学习路径。

三、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微课开发一般需要经过选题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加工、在线等环节。作为专题式微课,由于其固有的有序性和整体性,开发设计过程就显得更为繁杂。

(一)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流程

如图1所示,专题式微课开发与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选定开发主题(一般是某一模块或某一专题知识的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或技能考点),结合学情分析(分析学习对象、 学习需要、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分解知识点(将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发微课资源,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微反思),最终选定平台共享微资源。

(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在学习高职课程“移动室内覆盖工程”时,由于设备种类较多,且参数指标比较复杂,学生设计移动室内覆盖方案进行设备选型时容易出错,针对此类现象,确定专题式微课设计开发主题为“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具体如图2所示。在明确此学习主题的学习对象、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后,进行知识点分解。在课程标准中“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需掌握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分类、有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和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三个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得出“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多拓展和补充的案例,且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之间既存在逻辑上的关联,又相互具有独立性,非常适合开发成专题式微课。

1.合理规划微知识点

对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进行微知识点分解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如图2所示,除课程标准要求的功分器、合路器、耦合器、电桥、衰减器及接头的选用(见图2微知识点1、2、4、6、7、9)以外,还结合学生平时易出现的问题或常见的需求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拓展的或具有引导性的微知识点“功分器与合路器的选用区别”、“功分器与耦合器的选用区别”、“衰减器与放大器的选用区别”(见图2微知识点3、5、8)。通过合理的规划,专题式微课的微知识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可以单独提取学习,又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最后,通过微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选用案例”将前面的微知识点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

2.高度重视微教案设计

专题式微课的核心竞争力是微教案设计。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教育理念,微知识点的教案设计首先务必定位准确,“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专题式微课如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新知识的讲解,如针对高职三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知识框架的构建。此外,由于专题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教案设计应力求引入方式新颖,但需快速入题;内容主干要清晰,可剪掉不必要的旁枝末节,但需论据充分准确,不给人留下疑惑;课堂小结务必干脆利落,但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有效推进微课资源库建设

专题式微课制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同时为保持其生命力,还需周期性地更新。在专题式微课制作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素材如课件、图片等,同时也会不断生成一些微课成品或半成品,如微课课件、视频片断、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等,这些微课素材与成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要使庞大、繁杂的资源库变废为宝,将资源分门别类并建档,如有必要,可建立相应的导航界面。资源库的建立对于后期的微课更新或资源快速重组是非常实用的,可大大缩短微课制作周期。

此外根据教案设计制作微课件时,应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图片、文字、内容应准确无误。微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出有难度等级的主观、客观习题;在微课程拍摄制作完毕后作为观摩和分析环节的微反思,应力求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富有启发性。

Web4.0r代为微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网络环境,高校微课正向专题式微课迈进。笔者仅针对专题式微课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关于制作评价与有效应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3.

[3]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4-19.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程;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093-02

微课程相关概念最早于1960年诞生于美国,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次提出,随后在世界各个国家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我国对微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得到了各个阶段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参与。虽然国内外对微课程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理论概念界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未得出系统、完整的实践设计方法。因此,如何明晰微课程的相关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设计与开发将微课程整合到具体实践教学中,将是微课程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1 微课程的概念界定

关于微课程涵义的界定,国内外广大研究者可谓是众说纷纭,目前还未有一个标准性、统一性的概述,但各种观点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进而可以得出一个普遍性、广泛性,而具有代表性的微课程相关概念界定。由于微课程与微课仅一字之差,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初次接触时容易混淆,因此,在界定微课程的内在涵义之前,首先应该正确区分微课程与微课之间的差别,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现场记录和存档;而微课程是以一定教学资源为基础,策划、组织成主题突出、规模较小的课程体系。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微课程,而非微课,突出的是以教学资源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整体过程。笔者根据诸多文献对微课程相关概念的界定,结合微课程的主要特征,得出微课程的涵义为:微课程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解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目标,借助计算机、手机等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开发的、短时间的、小规模的新型教学工具。

2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由于对微课程内涵的界定较为笼统,且微课程应用于教学的时间较短,因此,为了保证微课程整体教学功效的发挥,在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结合微课程主要特征,考虑实际教学需求,总结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以短小精悍、以生为本、定位学科、合理适度为原则。

2.1 短小精悍

微课程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时间较短,根据国内外微课程实践教学相关经验,微课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只有一个知识点,通过利用微课程对这个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并加以应用。相关研究表明,人们集中维持注意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以内,然后呈下降趋势,因此,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尽量少。与传统课程设计相比,微课程则更加短小精悍,力求突出教学主题、把握教学重难点,直接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具体关键性的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活动。

2.2 以生为本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微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在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前期,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构成以及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以保证微课程整体设计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及规律表明,多元化的微课程呈现形式对学习的自主学习能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选择一项或者多项较为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微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2.3 定位学科

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环节中,还应充分考虑学科本身的知识构建及人才培养定位,唯此才能保证微课程的使用价值。笔者认为,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应定位于: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具体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据,设计与开发出较高实用价值的优质微课程。

2.4 合理适度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设计与开发是以教学实际需求为基础的,因此,微课程本身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等特征。这就意味微课程在设计与开发时不能随意拆分、重构相关教学内容及知识点,否则将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残缺不全。这就要求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必须合理适度的选择、分解、重构相关教学核心内容,既要考虑量又要追求质,力求二者的统一,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微课程的内在效益。

3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包括诸多细节,笔者在参考上文所述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基于单个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从各个环节提出以下具体方法。

3.1 知识单元建立

知识单元即微课程的具体知识点,知识单元的建立是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首要环节,知识单元建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梳理教学目标与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由于微课程本身所容纳的知识单元较小,这就决定了知识单元不能承载太多、太大、太复杂的教学目标。其次是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微课程的容量及知识点的难度,将其分解成单个知识单元目标,同时考虑是否补充额外知识单元,是否设置成独立知识单元。若微课程只是辅的课堂教学补充,则无需将所有知识单元都纳入到微课程中。若微课程是开放性的课程教学补充,则需增加一些其他知识点。这说明微课程在知识单元建立过程中应按需筛选和设计。

3.2 序列结构确立

由于每个学科的知识单元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连续性、渐进性及逻辑性,基于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性考虑,不可完全割裂各个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建立知识单元之后,需组织成一定的序列结构。序列结构确立时应把握完整性和灵活性这两个要点,完整性要求微课程的知识内容是彼此联系的一个整体,并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实现连续性的自主学习。同时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际情况,序列结构应该是灵活的,可供学生根据自我需求选择性的学习。

3.3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关键部分,主要目的是形成微课程资源包,具体表现形式为微视频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设计。微视频主题设计的要点在于把握知识单元内容的重难点。对于以知识掌握为主题的认知型微课程,重点在于概念、原理的理解,难点则为复杂概念、原理的掌握;对于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主题的情感型微课程,重点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多采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具体案例。通过案例的讲解或展示,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观;对于以实践技能掌握为主题的技能型微课程,重点在于技术操作要领、流程、规范等操作事项的讲解和示范;对于以多个培养目标为主题的混合型微课,可根据主次培养目标对微视频主题进行混合式设计。

(2)过程设计。微视频其实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再现,只不过其时间更短,要求整个过程更简洁。课题引入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而内容的讲解要求主干清晰、立论简明精要、逻辑严谨,可充分利用精且筒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微课程有时间限制,但笔者认为课程的结尾总结阶段还是不可舍去,是帮助学生梳理脉络、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的关键部分,具体比重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也不应超过一分钟。

3.4 教学交互设计

师生交流是任何教学活动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而依托于通信网络的微课程恰好能实现较为便捷、强大的师生交流互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交互问答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设计教学问答系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微课程中应用问答系统需注意以下几点:符合教学主题;多用趣味性提问;问题难度层层推进;问题答案灵活调整;问题回答及时反馈。保证问答的有效性才是问答系统应用的基本目标。

3.5 微视频开发制作

微视频开发制作是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一个偏向于技术性的环节,目前微视频开发制作的方案灵活多样,如PPT+解说词+录课软件的方案,绘图板+电子白板软件+解说词+录课软件的方案,课堂实录+双机位的方案等等。教师在实际微视频录制过程中,可综合考虑时间、效率、经济、技术等要求,选用较为灵活的方案。其实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对一些微视频开发制作软件的掌握和应用,如PPT、屏幕录像大师、camtasia studio、premiere、edius、photoshop等等,教师可结合自身需要,通过短期培训,来掌握和应用这些微课程制作软件。

3.6 微课程实施设计

微课程在高校的实施过程中,比较普遍的是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但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云平台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与移动学习相结合是未来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方向。Web技术及app应用软件技术可让移动终端展示丰富的资源及强大的交互能力,极大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资源选择提供了便利,学生可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去学习。

4 结语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文章只是结合微课程实际特征及真正功效,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微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结合课程特点、学生实际加以开发和应用。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案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62-04

一、问题的提出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在以自学为主的网络学习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有效的教学信息。近年来,微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微课程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为简单的视频录像,缺乏Flas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第二,教学内容缺乏设计,微课多为传统课堂的“再现”,而没有针对微课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第三,微课非万能之物,并非是所有学科、所有课型都适用于微课教学[1]。就保险类课程而言,已有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教师在授课中选取恰当的案例,将事件发生现场生动的重现给学生,能够迅速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完成微课学习,并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保险类微课的实际特点及需求,基于案例教学开展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本探究能够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二、微课的特点及分类

1.微课的特点

在国外,微课最早由Le Roy A.Mc Grew教授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发展而来。随着微课的技术成熟与发展,2006年美国学者创建的可汗学院,其提供的公开、免费学习资源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微课程的概念最早则是由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2]于2008年提出的“一分钟的微视频”演变而来。他认为,微课是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基于某个特定的主题,以声音或视频录像的方式展现出来的60秒的课程。在国内,微课的概念最早由学者胡铁生[3]提出,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随着微课应用的普及与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在逐步完善。通过比较与分析,微课的基本特点如下。

(1)因微而便

微课的时长短、信息负载量较小,因此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聚焦注意力。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其格式大多数为网络流媒体格式(mp4、flv、wmv等),资源占用内存较少,因此便于储存到移动终端供学习者使用与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境下学习,十分方便。

(2)微而不碎

微课虽时长短、内容精,但是其有相应的微设计、微课件、微反思、微评价等多种资源。丰富的教学内容被科学的拆分为系列知识点,形成有体系的系列微课,有助于学习者的内在知识体系建构。

(3)随需而学

学习者在体系化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即学即用,随需而学,可以快速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知识技能,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2.微课的分类

微课的主要展现形式有以下五种:图文类微课、手写板类微课、真人实拍类微课、录屏类微课和动画设计类微课。

(1)图文类微课

图文类微课是以“文字+图片”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它制作速度快、制作复杂程度低且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教学内容,且由于没有影像和声音,所以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场合进行学习。

(2)手写板类微课

手写板类微课也称为“可汗学院式”微课,通过交互式白板将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记录下来,再利用录屏软件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演示最K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形式更适合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3)真人实拍类微课

真人实拍类微课是用摄像机将教学情境现场拍摄成为视频,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真实录制,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进行重现拍摄。这种类型的微课十分直观、形象、具体,有声音和影响的双重刺激,因此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4)录屏类微课

录屏类微课是利用录屏软件将教师在计算机上的操作动作、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再将录制的作品以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供学习者后期学习。它制作简单、直接,通过软件可以将重点与难点进行突出展示,有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动画设计类微课

动画设计类微是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其形式新颖、创意无限的特点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由于其制作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因此此类型的微课尚不多见。

一般而言,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微课,学习体验也会有所不同。根据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结合微课程的开发复杂程度、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不同微课类型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具体如图1所示,图中展现了在微课学习中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的两类主要因素:微课程开发的复杂程度与微课程的学习环境要求。其中,微课的开发复杂程度包括:开发过程中的软件使用难度、技术含量、耗时、工作量等;学习环境要求包括:学习者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硬件支持、系统要求、网络环境状况等。从图中不难看出,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与微课的开发复杂程度、学习环境的要求成正相关,即:微课开发复杂程度、学习环境要求越高,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在具体的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自身能力、硬件条件、学生学习环境等因素,选择恰当、可行的微课程类型进行设计与制作。

三、案例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1.案例教学微课的设计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与主题切合的实例,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保U的学习中,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真实案例作为学习支撑。而在传统的保险学习中,由于学习条件限制,教师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使得学习内容十分枯燥、晦涩难懂。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多角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以案论理,不但使学习者轻松掌握所学的保险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充分培养学习者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在保险的学习中,为了更好的让学习者了解、熟记、掌握、应用《保险法》相关的概念、法律法规,教师需要对微课程进行详细的选题设计、案例设计、时间设计等等,以确保微课程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微课的选题设计

微课的选题可以有以下三种来源:第一,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微课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二,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微课可以提供更详尽、深入的学习资源。第三,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某一基础知识,微课可以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

在保险的选题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应用的法律条文作为微课的选题;也可以针对某一法律法规,制作一系列微课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储备。

(2)微课的时间设计

由于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为了讲授一个知识点或者解决某一问题,因此一节微课更倾向于只教一件事,同一知识点的相关信息最好不多于5条(3条以内为宜),故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微课的案例设计

在保险微课的设计中,案例选择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选取恰当的案例。由于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条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选取的案例不宜较陈旧。因此,我们在保险教学中的案例,应当保证案例的典型性与时效性,同时也要注重案例的启发性。

(4)微课的结构设计

微课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4]。

在保险的学习中,基于案例教学的微课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第一步,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导入,从而能够迅速抓住学习者的眼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第二步,通过保险真实案例的直观展现,抛出案例中遇到的问题,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从而引出主题。第三步,教师针对案例引发的思考,结合《保险法》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问题的讲解与新知识的讲授,讲解思路要清晰、无异议。第四步,在课程的结尾再对保险案例进行回顾,对本节课新讲授的法律条文进行总结,目的是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与巩固所学的法律条文,使学习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保险法》相关的知识。

2.基于案例教学的保险微课设计制作实例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包括: 简洁、美观的PPT 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有概括引导的片尾等[5]。本文以《交强险中无证驾驶情形下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为例,对保险类微课进行设计与制作。

(1)教学背景

在交通事故中,驾驶人酒后无证驾驶导致的财产损失屡见不鲜,在该情况下,保险公司是否需要履行赔偿义务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最关注的问题。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的法律条文,重点掌握赔偿义务的判断方法,进而能够恰当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2)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的形式回顾案例,采用“案例导入”“问题讨论”“分析与讲解”“总结与回顾”的教学思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首先通过动画引出问题,“无证酒后驾驶”“与第三者碰撞”“造成双方车损”,保险公司是否需要履行赔偿义务。然后通过讲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的法律条文,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在于保障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人身及财产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公布答案。最后教师总结,强化相关法律条文的应用,实现学以致用。

(3)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掌握、准确应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并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条文分析保险责任。

重点:运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分析保险责任。

难点:理解并掌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法律条文内容。

(4)教学结构设计

本节课基于案例教学的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按照图2所示的四步骤执行,具体如下:

案例导入:40~50秒,运用Flash设计案例动画。如图3所示,通过驾驶人酒后无证驾驶,导致的财产损失的案例,引出问题“保险公司是否需要履行赔偿义务”。

法律条文学习:3分钟,如图4所示,运用PPT动画录屏的形式讲解《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分析与讲解:3分钟,如图5所示,运用PPT动画录屏的形式分析与讲解知识点。《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强制保险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人身及财产权,能够获得充分、及时的救济,具有社会公益性,即只有在行为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方可免责,否则就应赔偿。

总结与回顾:30~40秒,如图6所示,运用PPT动画录屏的形式。总结主要知识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内容、保险责任的判断。

四、结束语

目前微课已逐步渗透进入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大多高职院校、保险公司都跟随潮流制作保险类微课,但多数教师偏重微课的制作而轻教学设计。文章总结了微课的基本概念,明确了微课的内涵与特点。根据保险类课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需要真实案例作为学习支撑等特点,结合目前“微课”研究热点,在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与保险类微课中,注重保险类微课的设计,以期为保险类微课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2]Le Roy A. Mc Grew.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3,70(7):543-544.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81-90.

[5]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6]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4):74-80.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资源;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微课”是近年来一种新d的教育模式,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

一、微课的发展和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碎片化学习更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学设计者和资源开发者便有意识地提供经过设计的碎片化教学内容,微课也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短。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微课的时长不要超过15分钟,这个时间长短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若时间太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长时间集中,学习效果不够好。

2.内容少。微课主要为了突出某一学科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相对于传统的较为宽泛的课堂教学内容而言,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炼。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更容易掌握。

3.容量小。微课的视频一般都控制在200M以内,便于网络传输和。且视频格式一般都是支持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在线进行学习。

4.微课资源“情景化”。微课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教学设计一般选取真实、具体的典型化案例。使广大师生在教学情景中更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模仿和提升。

二、微课资源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为辅,学习效果不够明显。而微课把学生作为主体,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这样更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尝试利用微课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使教学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制作微课之前,首先要进行微课设计。教师会多方吸取经验,取长补短,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这使得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把握课程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可以通过各种音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微课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并在教学中熟练地应用。

三、高职微课资源开发的基本流程

1.课题分析。课题分析即是确定课题,这是微课制作的首要环节和起点。一节微课控制在10分钟左右要将知识点讲解透彻。

2.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选题及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及脚本制作。这里包括教案的书写和课件的制作。微课教学的案例或者问题的设计和导入,最好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然后通过解决该问题,分析该案例,引出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最后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而解决问题。除了情境化案例与问题设计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测试或小练习进行教学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视频录制。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视频的录制可以采用录播室、摄像工具或计算机的屏幕录制软件等进行录制。视频录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及举止要自然大方,讲解语速适中。尤其是通过提词器进行录制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照本宣科,要注意眼神交流。需要采用屏幕录制的时候,为了避免紧张而导致语无伦次,教师最好提前写好脚本语言。这样在录制的过程中,才不会导致录制失败。

4.后期制作。视频录制完成后,教师还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剪辑软件可以用Camtasia、Premiere、绘声绘影或AE等。通过剪辑软件,可以把视频中不需要的部分剪除,并为视频添加片头片尾及其他动画,配上背景音乐等。最后生成MP4或FLV等网络常见的高清视频格式。视频大小不超过200M,若视频过大,会导致学习者因网速问题观看困难。

5.审核与反馈。视频制作完后,教师要进行审核,查看有无须要修改之处。即使无修改之处,也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学生不满意的方面要和学生多交流,找出好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也可以多观摩同行的优秀微课作品,找出每个作品的闪光点加以学习借鉴。

总之,现阶段微课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一些争议,教师要用实验的方法与态度来看待、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微课,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微课。

参考文献:

小学微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页设计;微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222-02

网页设计,属于计算机实操类课程。由于网页设计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编程和设计技巧,因此,如果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将难以达到。微课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很难回忆教师当时的讲课的全部过程,而微课程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发送到网络或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内容。

从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要想做好网页设计教学工作,我们就要积极应用微课教学理念,微课主要使用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具有时间短、流 畅,如真实操作的特点。

1 网页设计开展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从网页设计课程的实际难度和重要程度来看,开展微课教学不但是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措 施。开展微课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教学效果需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室通过投影仪PPT演示或者在机房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如红蜘蛛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

通过投影仪PPT演示教学效果是最不理想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室没有人手一台电脑,讲起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容易分心,最后会对网页设计失去兴趣。

红蜘蛛教学软件可以直接将教师机的操作画面实时转播到学生机,可以看到每一步的操作方法,相对投影仪PPT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但也存在教师一次演示,学生无法记住所有的操作细节,不能够掌握所讲内容,在学生上机操作的时候,因每一步的操作步骤没记住,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堂作业。

从当前网页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来看,由于网页设计课程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需教师采取较为先进妥善的教学方式教学,微课无疑是当前比较适合的教学方式。

2)实施微课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打破了学习地点与时间的限制,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微课的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来设计的,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学习,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2目前国内微课的问题

虽然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优势,迅速掀起微课学习热潮,但微课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很短,从2010年出现到2014年大热,短短几年时间,各式各样的微课比赛一窝蜂地制作,由于发展时间过于仓促, 现在微课也出现各种的问题。

2.1 微课开发片面化

微课的开发都比较片面,不系统。教师对微课概念的理解可能五花八门,也可能出于教研或竞赛等其他原因制作一个或几个微课,即使把这些制作好的微课放在网络资源平台上共享给学生,其作用和意义都不大,因为在这么多零碎的资源里学生很难查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且很多微课展示平台连搜索功能都没有,这样的微课开发就成了摆设,成了面子工程。

2.3 没有跟教材相互配套

微课内容没有跟教材相互配套起来,那么学生使用起来效果就大打折扣,学生也会有种脱节的感觉。何况现在的学生,学习知识还是有些被动的,让他们在课前课后去互联网找微课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不现实。

2.3 制作微课的内容仓促

很多微课的制作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缺乏优秀的教学设计,较多的微课制作内容强硬压缩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造成制作内容仓促,制作的微课表达不到位的情况。

2.4 制作微课的时间过长

以Dreamweaver CS5网页设计来说,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做完,可能要25分钟以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15分钟已经超过人观看学习视频的忍耐程度,讲课内容可能还没有深入阐述,对于这类的课程的微课制作, 应该从如何平衡时间与内容的关系,以更合理的形式来展现内容。

3解决以上问题方案

与教材整系列配套的微课优势:

1) 系统化开发微课

2) 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分章,分节,分案例来开发微课视频,便于学生查找。有利于学生高效自主进行视频学习和练习测试,并将学习中的疑问建议反馈给老师。

2)跟教材相互配套

与教材配套,与课堂教学不脱节,由教师提供整套微课,省略学生盲目在网络上查找环节,把基础打好了才谈得上提高,再到网络上找综合案例提高拓展也为时不迟。

3)资源丰富,有条不紊

以教材:《Adobe Dreamweaver CS6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基础教程(1CD)》为例,该教材一共13章,92节,其中有12个实训案例, 10个课后习题。可以分两部分开发, 第一部分是分章开发课堂案例微课开发,第二部分是实训案例微课开发,第三部分是课后练习微课开发,从方向至少可开发200个微课视频,但是在现在我们不是要研究做多少个案例的微课,而是要研究怎样才能发挥微课最大的功效,实现高质量的微课教学,提出一个比微课更进一步的新概念--“微点”。

4 “微点”

由于微课的优点在小而精,有时一个课堂网页项目设计,无法控制在10分钟之内完成,如果强硬加塞压缩录制,就失去微课原来的意义,不能发挥微课的作用。针对这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把课堂网页项目分为几个或多个知识点,按知识点一个一个来录制微课视频,我称作这样的微课形式,叫“微点”, 有时微到 一个知识的难点可以用1分钟不到就解决掉。如《Adobe Dreamweaver CS6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基础教程(1CD)》第4章第三节在网页中插入特殊元素 ,只用了短短的1分钟,就把特殊符号、日期和时间、注释、水平线的添加方法讲清楚了,录制的视频也只有3 MB左右,打开观看很方便。

本书200个案例,每个案例至少有3个的知识点,按最不少的三个来计算,可以制作333个“微点”知识,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了教师个人荣誉的比赛而去制作几个零碎的微课。

本人在 “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资源设计中应用“微点”的理念,开发了《网页制作》单一知识点“微点”课堂。如第2章 创建并管理站点-第4节 实训案例:站点的创建 ,把实训案例中的每个建站流程进行知识要点分解,对重点难点知识点配备单一知识点“微点”视频,只要学生哪个知识点不明白,就可以单击“微点”视频进行学习辅导。

5与教材配套“微点”的深度应用

课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对新知识的需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微课视频,为新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也可以提前自选章节内容学习。

课中:教师一般会先示范操作一遍步骤,但是一个班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难免有些学生记不住某个操作步骤或不理解其中一两个知识点,一个班级的学生,少则二三十个,多则六十多个,碰到小小问题都要找老师是不现实的,课堂上只有一个老师也忙不过来,那学生可能就耽搁在那个知识点或操作步骤上,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有了配套的教材“微点”视频,学生就可以在自己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上去观看“微点”视频,及时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

课后: “微点”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使用,如果在课堂时间没有掌握,利用课后时间,自己观看微课视频,把没弄明白的知识点弄明白。

参考文献:

[1] 赵Z.平面广告设计的微课教学[J].艺术科技,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