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第1篇

一、服务新课程教学:开发图书馆资源的出发点

1.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有些师生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德育工作的图书,总是望书兴叹,惆怅而返。根本原因是图书馆没有开发并建立德育课程资源。图书馆不乏德育理论方面的图书,在不被师生注目的故事类图书中,也有许多以弘扬主流思想为主旋律的图书,这些读物以故事形式潜移默化地教育读者。由于没有开发德育方面的专题文献,查找与检索都非常困难,造成师生不了解阅读哪种书能够提高学生哪方面思想觉悟的被动局面。因此要加强阅读引导和推荐,下苦功夫深入研读每种图书,建立完整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辑书目和相应的内容简介、思想精髓分析等德育课程资源体系。为此,我们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民主法制教育等方面为主旋律的图书,通过分类编目、内容简介、读书心得、思想分析等多种形式,突出每种图书的思想价值。分析研究每种图书思想教育的重点对象,针对读者的思想问题对症下药。我校图书馆积极利用这些开发出来的德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受到了更加深刻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其他类专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该参照以上的方法进行,以便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为新课程教学提供广博而优质的课程资源。

2.寻找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课程资源的基本建设要以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宗旨,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现代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形成博大、深广、实用、高效、全面的图书馆课程资源。为极大地满足师生对课外资料的阅读需求,可以从以下四种途径开发各学科的课程资源。第一,利用好数字图书馆和课程资源库、期刊数据库、电子阅览室等拓展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对学校数字图书馆中贮备的资源尽力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下载尚未贮备的信息资源,继续购买有针对性的优质数字图书,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第二,利用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下载新课程教学资源,刻录成光盘或利用校园网实现师生共享,积极向师生推荐网络课程资源。加强图书馆对学校所有教学光盘、音像资料等文献的管理,把教学光盘等文献按学科分类制成电子、音像课程资源目录。第三,“书目”实现数字化管理,包括分类书目、学科书目、专题书目、数字化文献目录等。通过校园网向学生推荐课程资源,制作介绍和推荐图书的网页,对图书馆中的优秀图书和新书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采取专题图书推荐的方式,推广新课程教学、科普、法制、文学等师生喜闻乐见的专题图书,利用校园网实现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第四,课程资源的建构离不开校本课程和教研培训,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吸纳师生创造的优秀文化,收集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的培训资料,收集科研课题成果等,然后刻录成光盘。构建既包括校本教研成果、电子教案及课件、优质课实况等教学常规资源,又包括试题、参考文献、师生发表的著作,更包括在学校办学历程中积淀的先进文化、教学模式、管理经验等。这些资源对师生起着激励作用,为新课程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平台。

二、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

1.务实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图书馆老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扬改革与创新精神。一方面深入新课程教学一线,钻研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团结协作,为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建言献策,提供优质服务和优秀图书资料。另一方面,要求图书馆老师深入钻研每种图书,领会每种书的精髓,写好读书心得和内容提要。另外,分析研究每种书适合哪些读者阅读,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能够给读者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深入挖掘图书利用的针对性、实效性等内在潜力。进而总结每种图书最有价值的阅读分析研究成果,即每种书的内容、思想、知识等方面的精髓,并分门别类作为二、三次文献妥善保管。使读者在提出弥补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需要时,能够快捷而有针对性地借阅图书资料,获取准确、可靠、科学、优质的课程资源。

2.建设信息服务便捷化的课程资源文献信息库

新课程所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对信息的需求领域广博、精深,需要图书馆提供广泛、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对开发的课程资源文献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文献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全面性、各科的综合性,使之有序化、浓缩化、精品化、多元化,形成题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进一步形成更为集约的综述、述评、课题研究、情报分析报告等三次文献。建设成新课程教学能够长期依托的图书馆课程资源文献信息库,保障文献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开放性、时效性、人文性、教育性。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探索便捷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拓宽信息服务的领域,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追求服务形式的科学化

在新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课程资源的采集加工、网络信息和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完整、便捷的优质服务。具体包括信息咨询、网络信息服务、检索信息服务等,使师生及时、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因此,中小学图书馆要以馆藏课程资源文献信息服务和网络课程资源服务为核心,健全文献信息检索、信息导航、查询服务,积极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专题文献参考咨询、电子文献复制、信息分析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其中,馆藏文献信息包括数字化图书馆文献信息和印刷型文献信息。馆藏文献的管理既依靠馆员对课程资源的研究整理工作,也需要来自师生对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

4.启动网络课程资源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要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从硬件及软件上满足师生上网查资料的迫切需求,引导师生从网上获取研究性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传递服务工作,如网上电子公告BBS、电子邮件、博客、电子论坛等服务形式。做好信息导航服务和信息技术指导,向师生推荐优秀的课程资源网站,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向师生提供免费的电子期刊数据库服务,例如学校订购注册的维普中文期刊网等等。而且,给师生提供上网搜索信息、下载、刻录光盘、打印等零距离服务。

三、融入新课程教学,彰显图书馆课程资源的无穷魅力

1.把图情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

图书馆老师要积极与学科教师交流与探讨,推广学生阅读的经验与方法,与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情报信息教育活动。图书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读书竞赛”等课外阅读活动,以浓郁的人文情怀营造读书氛围,在读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阅读文化的熏陶,进而内化为学生的阅读习惯,发掘和培育学生崇尚课外阅读的人文精神。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向任课教师推荐优秀课程资源,推荐学科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读物,推荐与新课程相关的所有读物。同时,任课教师在学科课程中往往希望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新课程教材也提供了一些相关书目供学生课外阅读,任课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拟定研究型学习课题,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或书目,要求学生到图书馆中借阅图书,从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这样,图书馆课程资源通过图情信息教育形式融入学科教学,有力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究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有针对性地为师生提供专门培训

图书馆课程向学生讲解图书目录文献的检索方法、现代化数字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室的使用常识等,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图书检索系统在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中查找信息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图书馆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图书检索的知识,网上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查找专题资料的方法等。通过搭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服务平台,创设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情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结合学生生活、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通过学生查阅有效的专题文献信息资料撰写高质量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或相关论文等,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猜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信平台 中小学生 课外阅读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41-02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调查发现,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阅读低俗小说的比例不断增加,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业繁重,作业量比较大,根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一旦有了点时间,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比如看低俗小说、打游戏、听音乐等。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余时间几乎都被作业、考试、特长班、补课班占据,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不是正式的学习。

目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在家阅读的人通常占总数的86.63%,其中约有10.43%的人在新华书店或公共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大约2.67%的学生在学校外面读书,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阅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并不乐观,家庭阅读环境不理想,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收藏了一百本书以上占40.11%,十本以上的仅占到了46.79%,在国内还有4.55%的学生只有几本书。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二、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的优势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逐渐向教育渗透,学生使用微信的人数越来越多,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利用微信及微信平台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就是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并将阅读材料放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通过微信,不受学习时间、地点限制,开展自主阅读,家长参与指导、评价孩子的阅读。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阅读时空的灵活性。学生的阅读不再受时间与地点的束缚。无线网络的发展促使学习空间得以延伸,学生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利用任何无线网络设备进行连接,自主阅读;学生还可以实时在线交流,也能突破时间阻隔进行非实时对话,交流阅读心得。二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阅读材料碎片化。在当前快餐文化的趋势之下,基于微信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够较为便捷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的材料趋于小规模化或颗粒化,教师精心为学生准备一个片段,或者将一本书分为若干小片段,学生利用几分钟就能读完一个片段,就像把阅读文本设计成微型章回体一样。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阅读材料可视化,利用视频、图片和语音模拟阅读材料的逼真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阅读资源的丰富性,指阅读人群的丰富、阅读方式的丰富和阅读内容的丰富,学生通过阅读,利用留言功能,记下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在线和其他人进行交流。

三、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

利用微信开展课外阅读,需要在W校层面开展,一个教师或者一个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难度大,学校将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规划为校本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动员信息技术教师、图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班主任参与实施。

(一)搭建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

微信公众号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有企业性质的公众号,有免费的个人订阅号,服务号和订阅号有不同的推送权限,腾讯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公众号平台开发接口。微信公众号融合了信息批量处理、云计算、Web与数据分离、开放API、跨平台整合等技术,能满足学校开发课外阅读校本课程,而且操作门槛低,一般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独立操作并培训其他教师。

(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课外阅读课程方案,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重点工作是再次开发阅读材料,制作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的内容要灵活多样,可以读一本完整的名著,将一本规定学生阅读的名著根据章节、故事情节分解为若干小章节,每一个小章节还要准备视频、图片等素材;可以介绍一本书,制作一本书的视频简介;也可以选取一个章节、片段,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选取精美小文章。阅读素材的格式,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录音、动画、图片等,鼓励学生参与开发阅读素材,尤其鼓励学生将文本录制为声音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干净、简洁的平台界面,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标题时,能立即看到正文内容,没有任何垃圾广告或是商业营销页面蹦出。学生在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阅读素材消息之前看到的是消息界面。为吸引学生阅读,消息界面由一张画龙点睛的封面图片和主题鲜明的标题组成,也可以显示部分正文内容。学生点击之后,标题下面紧接着就是封面图和排列整齐、字体适宜又可调的正文,没有广告蹦出,页面干净整洁,无广告打扰。

(三)上传阅读材料,学生利用微信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将语文学科组教师收集的素材再次加工、整合,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信平台阅读、评价、留言,或者与同伴、家长进行交流,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设计阅读素材时,要做到图文并茂、字体适中、编排工整,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

(四)阅读的评价

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等发展性的评价,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基础上,参考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进行定量评价。总体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在阅读中的优点要充分肯定,阅读能力欠缺的地方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出,并提出今后阅读的建议。

四、思考

新媒体发展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在与校本课程的结合中已经初见成效。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传播内容与载体的彻底分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了互联网环境下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的需要。但是这种阅读方式只是传统课外阅读方式的补充和延伸,它有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教育工作进一步的系统化、规范化。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导读就是让学生认可这种移动的阅读方式,学校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意识、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在开发阅读素材时,应当注重版权问题。虽然平台推送、转载和分享信息所带来的侵权问题暂时没有人追究,但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要起到典范作用,尽量采用原创的素材,转载和分享阅读素材时要自觉遵守有关于版权的法律规则。

【参考资料】

[1]文为民.互联网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延伸[J].新世纪图书馆,2012(3).

[2]唐勇,张春红,张京凤等.手持阅读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7).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阅读 高校图书馆 引导阵地

我们小组在南京各大高校进行了一次有关文学阅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及其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回答“你喜欢的作家”时,进入前十名的是:鲁迅、张爱玲、金庸、郭敬明、余秋雨、刘墉、安妮宝贝、痞子蔡、巴金、余华。传统的经典作家如巴金、徐志摩等人都排名靠后,而茅盾、孙犁、艾青、王蒙等人更是名落孙山。近年来,针对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也是层出不穷,结果显示: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在大幅度减少,文学受众阅读的主要文体是民间文学故事和小说,阅读方式以新闻式阅读和趣味式阅读为主。不管是对经典文学的冷漠,还是对武侠小说、网络文学的偏好,这些来自官方和学院派的调查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当下文学阅读呈现的新的趋向,那就是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已经越来越走向消遣和休闲,经典严肃而具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在一步步淡出大学生们的阅读视野。

针对这种文学阅读取向,我校该怎么进行正确的引导呢?我认为,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图书的来源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3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图书馆在硬件设施和服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主要来源。在这次调查中,有48%左右的学生把图书馆当作课外阅读图书的主要来源。针对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现状,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提供知识沃土,帮助大学生陶冶品格情操、提升人文素养的重任,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找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阅读向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阅读

阅读方法有很多,如浏览、泛读、精读等,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我们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今大学生看得最多的无疑是教材、教学辅导材料等参考书、工具书等,这些与他们的身份有关,属于外加动机,他们无论愿不愿意都不得不进行阅读。深入阅读不仅指要逐字逐句地读,而且是要融入自身思考地读,要带着自己独立的判断进行阅读,而不能被其内容所左右。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深入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深度阅读的方法,才能养成思考和批判的行为和习惯,才能增强分辨能力,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1.营造“深阅读”的文化氛围。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品位和阅读质量,图书馆在环境布置和资源配置上,要呈现出温馨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并要把好图书馆的馆藏纸质资源建设质量关。

2.网络环境下的导读工作。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也影响着在校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心态大都比较浮躁,迷恋网络快餐文化,疏于阅读思考,大多数学生完全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反倒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教育中心,有责任、有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和读者教育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网络信息素质的培养,着力于智力资源的开发。从完善和优化图书馆网站开始,以文献检索课和参考咨询为重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信息阅读。

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阅读引导教育,实施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的指导并重的方法,参与读者的阅读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实现阅读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阅读,使之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和习惯,共享阅读乐趣。使大学生在浩瀚的信息世界里,学会鉴别文献信息的优劣和价值,挑选最佳的阅读对象,在阅读实践中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阅读心理,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阅读效果,培养阅读能力,达到最佳的阅读境界。

三、图书馆阅读指导对策

1.确立读者意识,全心全意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从思想上树立人本理念,在意识上主动关爱学生,在行动上脚踏实地地为读者服务,同时要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我们要了解师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程度如何,存在哪些阅读困难,等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经常通过个别交流、问卷调查、听取意见、座谈讨论等了解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借以优化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2.培养和提高读者的阅读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培养读者的阅读素质。首先要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性质、职能、任务、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规章制度及藏书体系、目录体系、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等各方面的情况一一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增强阅读意识、了解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技能。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思考和判断能力。这种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而是一种阅读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和阅读效率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3.高校开设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应该说是一门尚待成熟和完善的学科,开设此课程的高校是非常少的。开设阅读指导课可以采用“课程教学”、“实习教学”两种互补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是在教室课堂上,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图书的分类方法、组织方法,懂得如何利用图书馆,从何处开始进行课题研究。虽然阅读教育的内涵并非局限在图书馆利用技巧上,但利用技巧是阅读教育的基础;“实习教学”是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训练。阅读技能的提高对于阅读效果有很大的作用,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实习教学”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创新信息、利用信息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和提高阅读素质。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阅读指导;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21-02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下简称《规程》)规定: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开展阅读指导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基本都已设置图书馆(室),但多数藏书不多,文献质量不高。一些山区、农村学校的藏书仅是虚应故事。大部份图书馆(室)只有简单的借阅服务,能积极开展导读工作的不多,已将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的更少,学生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教育。很多学生课余多数热衷于影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快餐式文化、碎片式阅读,对图书馆阅读认识模糊。

学校未能全面贯彻《规程》的原因很多。有的学校认为《规程》不是“硬规定”而没有认真实施。很多学校倍受升学率的困扰而忽视阅读指导教育。也有学校因缺乏课程资源而无法开设阅读指导课。再者,信息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有学者、专家要求将媒介素养教育等纳入课程计划令教育部门应接不暇。

学校应提高认识,克服困难,认真落实《规程》,把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全面开设阅读指导课程。

一、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推进实施阅读指导课程

新课程改革激发了基础教育在体制、机制、内容及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不仅使素质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也为开设阅读指导课程提供机遇。学校要趁热打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逐步建立教学支持系统,全面开设阅读指导课程。

1、 改革课程理念

阅读指导是事实、经验系统,也是对文献资料分析、判断、选择和应用的教育。既有理想性,又有功用性。既要继承教育传统,又要体现改革、发展的时代精神。

阅读指导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也是系统的、个性化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阅读指导是科技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引导学生理解图书馆阅读的价值意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进步。

开设阅读指导课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条件,确定相应的教育方式。营造学生好学、教师乐教、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实施阅读指导教育既是目标,又是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配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贯通,形成完整的教育系统,阅读指导教育将成为全民通识教育。

2、 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确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和三级课程体系。必须由教育部门制定《规程》实施细则,确立阅读指导的性质和地位。力争将其列入国家课程计划,并审订《课程纲要》,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并编写教材。教材既强调阅读指导教育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贴近图书馆的发展形势。

3、 优化课程安排

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按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为主”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可将阅读指导与低年级的 “品德与生活”;高年级的 “品德与社会”综合设置,授予学生最基本的图书馆概念和图书知识。初中阶段,可将阅读指导与语文或其它课程综合设置,初步开展图书情报教育。高中阶段,由于增加知识量与加强逻辑性教育的需要,可单独设置课程。帮助学生端正阅读动机,培养科学的读书方法。

4、重视师资培训

阅读指导涵盖阅读学、信息学等知识。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图书馆阅读学理论基础。目前,任课教师奇缺。为解燃眉之急,可推荐具有文学修养的教师,由进修学校培训后任教。教师通过学习课程理论,解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要求。通过教学体验获得专业知识。诚然,解决师资的根本出路在于师范院校的专业调整,或建立主辅修制度。

5、 统筹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知识实践体验,让学生接受课堂之外、课程之内的阅读知识。指导学生了解图书馆建设。尝试图书馆阅读的愉悦。实践活动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呼应课程改革趋势,也满足阅读指导课程需要。

二、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合实施阅读指导课程

学校图书馆是阅读指导课程校内实践基地。要重视图书馆建设,完善设施,增加藏书,提升文献质量。阅览室要方便学生随手取书,任意检索,自由阅读。合理布置文献展示。或按学生阅读倾向组织文献的分类,或集中展示某一类型的图书及影视资料。设置新书展示区,让学生了解新书、新刊动态。设置地方文献区,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与经济动态。营造温馨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感受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深入调查学生的阅读倾向。据了解,对学科学习有直接帮助的参考书最受学生青睐。《少年百科知识》等书籍是学生的首选读物。《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是学生追捧的热点。经典励志类读物吸引高年级学生。奇幻读物普遍受宠。精英传记风行。许多学生对易中天的《品三国》倍感兴趣。要遵循及时、实用、量力而行的原则,购置教育部每年组织评审的《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以及借阅率高、需求量大的书籍,努力解决图书配置滞后于需求的矛盾。在提供普适性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和偏好服务。让学生加入潮流和时尚阅读。

读书活动是阅读指导课程重要的实践内容。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把握合适时机,选择重要的时间节点,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确立鲜明主题,准备充足资料,策划生动的形式,辅以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朗诵表演等,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活动前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活动中要掌握学生的情绪,活动后要反馈学生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配合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定期举办“阅读与检索”、“好书推荐”等培训班。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逐步提高阅读素养。

导读工作要贴近学生阅读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编辑导读刊物或板报,以服务指南、图书评论等小栏目推荐阅读。也可通过新书展览、专题性展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图书。有条件的可创建导读网站。网站首页设计要突出引导功能。让每一学段的学生都有合适的资源入口。网站可连接省、市文化信息网,既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又能提供讲座、图书等专题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阅读。

学校要建设教师合作文化,促进图书馆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阅读指导的教材处理、方法选择、练习安排、实践活动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

配合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功能,熟悉图书馆的图书分布、图书分类、排架规则、检索方法等。

图书馆要改革管理现状,最好将开、闭馆时间和学生上学时间错开,节、假日尽量开馆,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坚持开馆。保障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图书馆管理员要加强校本学习,努力成为知识型馆员,不断提高图书分类、联机书目检索等核心专业能力。做好图书编号、分类上架、整理顺架工作。并拓展读者需求分析、图书流向分析及资料查阅等服务。

教育部门要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管理。进修学校要开设管理员培训课程,提高管理员的业务素养。组织管理员到华师附中等学校图书馆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选送管理员到公共图书馆进修培训、聆听学术报告,参与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能以评价学科教师的程序与标准评价管理员的工作,可通过目标管理、日常监控、读者测评等,客观考核管理员的绩效。妥善解决职称评定及职务晋升等待遇,鼓励管理员爱岗敬业。

目前,有的学校图书馆藏书处于闲置状态,也有的藏书不足。教育部门可借鉴“广州天河‘九校’图书馆联盟”经验,探索组建中小学图书馆联盟。在维持各图书馆的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前提下,各成员馆协作购书,联合编目。协商确定交流文献的种类、数量、期限,以及馆际借还方式。既突出各自的购书、收藏与服务特色,又建设各有侧重的文献资源和数据库。或组织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按比例提取无重复图书定向漂流。既盘活各学校图书资源,又弥补藏书不足。既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更推动学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公共图书馆要大力支持实施阅读指导课程

公共图书馆拥有阅读专业优势、丰富的文献资源,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检索服务手段。要建立兼容不同专业理念、专业贡献的“合作之道”,通过组织保障等管理运作,深化理论思考,理清操作规范,形成创新合力。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关注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围绕新课程改革,以及倡导全民阅读等目标,开展关于阅读指导的专题研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客观论证实施阅读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教育资本、发展成本、事业效益,确定全面实施阅读指导课程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支持、配合中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公共图书馆可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把导读、培训、展览、读书活动办进校园。寒暑假期间,可和学校、共青团、青少年宫等合作,举办如百家讲坛、影视点评等阅读讲座。或举行诗歌朗诵、书画作品等艺术欣赏活动。或开办“阅读夏(冬)令营”,重点推荐新闻出版总署每年推荐的百部优秀图书。

招募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参与阅览室管理、网络系统维护和宣传报道等工作。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阅读机会,也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

探索与学校组建图书馆联合体,或建设馆际互借网站,开展联机检索。在维持各自的隶属关系、投入机制、数据标准和运行成本;确保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前提下,突出各自的责任与重点,互通互联,协同服务。集教学研究、信息检索、文化休闲为一体,共同推动公共图书馆阅读普及化;学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

“流动图书馆”突破了“一馆一地”传统服务模式。可将“流动图书馆”办进学校,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校园。分期、分批为学校图书馆提供图书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图书馆阅读。

协助安排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采用生动活泼的PPT课件,向学生讲授现代图书馆类型与特征;图书馆功能与服务内容;图书资料分类与排架;图书目录编排与查检方法。加强信息的识别、获取、评价、交流等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各地可在新课程改革的范畴内,开拓阅读指导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并将其作为特色教育或品牌教育。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提供文献资料,协助编写教材。可借鉴上海市南市区教育局编写的《中学生情报知识教育》、长沙市出版的《青少年图书情报知识》等资料,并根据地方资源编写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如有需要,可协助进修学校培训教师。采取集中与分散;讲座与对话;观摩与研讨等形式,分析比较学校与图书馆、阅读指导与其他学科等教学元素,让理论培训与图书馆体验相结合。以培训引领体验,以体验激发感悟。

开设阅读指导课程涉及各种变革,甚至是教育机制改革。不可能靠几篇呼吁文章一蹴而就。但我坚信,在教育部门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小学校将构建全方位阅读空间,推动青少年阅读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华.图书馆空间新利用[J]. 图书馆论坛,2009(2).

[2] 傅曦.试论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之合作[J]. 图书馆论坛,2009(1).

[3] 朱丹,钟楚玲.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3).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范文第5篇

一、了解阅读特点,推荐阅读书目

要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特点,我们就要和语文教师配合好,设计一个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最喜欢看哪类课外书,看课外书对学习有何影响,等等。通过调查,总结学生的阅读特点,以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推荐阅读,达到指导阅读的目的。

为学生准备较充足的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并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与语文老师协商,编制推荐书目,力求推荐的读物与课堂教学同步,由读书选课文到读整篇整部著作;由读引文扩散到引文所在的全篇;由读古代故事到读文言原文;由读作者某篇文章到读作者所有作品,进而读与作者同时代的代表作。这些做法既能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巩固课内学习成果,既增长知识又开阔视野。

二、通过图书宣传,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图书馆员通过开设“图书情报课”,向广大师生介绍图书馆的特点、馆藏等情况,让学生了解图书分类原理,目录使用方法,工具书的使用,等等,使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养成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利用图书馆自学和再教育打下基础。新课改强调了学生要加强课外阅读,中学图书馆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渠道。我校图书馆也经常配合学校的其他社团开展一些专题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同学们多看书、多看报,在此过程中学会筛选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促进同学们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愉快主动地学习。

三、增强馆员服务意识,为师生教学服务

图书馆收藏的书刊中蕴藏着古今中外人类所具有的各种知识,是知识的大宝库。图书馆的职责是将知识宝库变成知识喷泉,把书刊中所含的各种知识开发出来,提供给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刊,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把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贯通起来,给学生打下较宽广的知识基础。我们采用初步引导和分阶段引导的方法,即组织新生入校时参加学校图书馆,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管理制度、藏书情况、借阅读书方法,使学生了解图书馆概况,增强使用图书馆进行阅读和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研究。分阶段引导法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主动了解学生目前学习内容和学习兴趣,分阶段给予引导,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跳读,对名篇、名著要细读、精读,边读边摘录,以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四、引发阅读需求,促使学生“多读书”

“广博的阅读不仅会丰富内心世界,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及走好未来的路”。我们要千方百计加强引导,让“自读文学名著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成为高中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并以需求为内驱力,实现“多读书”。

图书馆要加强宣传教育,讲清“书籍与人生”、“读书与成长”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通过宣传栏和校园广播等,用一些生动、有说服力的伟人、名家勤读书的事例去引发和端正学生的阅读动机;通过板报或网站,定期向学生提供新书报道、书评和摘要,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图书馆应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紧密配合,指导学生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还要建立读者档案,做好读者登记及借阅数据统计,对于没按期完成阅读计划的,应联合班主任、任课老师及时予以引导、督促。图书馆可与各班合力联办“班级图书角”,为各班学生提供“一条龙”选书、送书、导读、点评等服务。还可会同团委,建立“书香班级评定制度”,同时在各年级各班培养和发展读者积极分子,开展书香少年、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有效引导学生“多读书”。

五、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